Ⅰ 物聯網技術主要應用到哪些領域,具體介紹其中一個應用
物聯網的應用,從時間維度看,RFID和感測器廠商將在物聯網產業運用的過程中率先受益,系統集成商、物聯網運營商也會從中受益。從空間維度看,增長空間最大的是物聯網運營商,其次是系統集成商,第三是RFID和感測器供應商。隨著平安城市建設、城市智能交通體系建設和「新醫改」醫療信息化建設的加快,安防、交通和醫療三大領域有望在物聯網發展中率先受益,成為物聯網產業市場容量最大、增長最為顯著的領域。
Ⅱ 從物聯網的功能和結構上來看要用到哪些技術
技術構架
從技術架構上來看,物聯網可分為三層:感知層、網路層和應用層。感知層由各種感測器以及感測器網關構 技術架構圖示成,包括二氧化碳濃度感測器、溫度感測器、濕度感測器、二維碼標簽、RFID 標簽和讀寫器、攝像頭、GPS等感知終端。感知層的作用相當於人的眼耳鼻喉和皮膚等神經末梢,它是物聯網識別物體、採集信息的來源,其主要功能是識別物體,採集信息。
網路層由各種私有網路、互聯網、有線和無線通信網、網路管理系統和雲計算平台等組成,相當於人的神經中樞和大腦,負責傳遞和處理感知層獲取的信息。
應用層是物聯網和用戶(包括人、組織和其他系統)的介面,它與行業需求結合,實現物聯網的智能應用。
物聯網的行業特性主要體現在其應用領域內,綠色農業、工業監控、公共安全、城市管理、遠程醫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和環境監測等各個行業均有物聯網應用的嘗試,某些行業已經積累一些成功的案例。 真正實現了物聯網
關鍵技術
在物聯網應用中有三項關鍵技術:
1、感測器技術,這也是計算機應用中的關鍵技術。大家都知道,到為止絕大部分計算機處理的都是數字信號。自從有計算機以來就需要感測器把模擬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計算機才能處理。
2、RFID標簽也是一種感測器技術,RFID技術是融合了無線射頻技術和嵌入式技術為一體的綜合技術,RFID在自動識別、物品物流管理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3、嵌入式系統技術是綜合了計算機軟硬體、感測器技術、集成電路技術、電子應用技術為一體的復雜技術。經過幾十年的演變,以嵌入式系統為特徵的智能終端產品隨處可見;小到人們身邊的MP3,大到航天航空的衛星系統。嵌入式系統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推動著工業生產以及國防工業的發展。如果把物聯網用人體做一個簡單比喻,感測器相當於人的眼睛、鼻子、皮膚等感官,網路就是神經系統用來傳遞信息,嵌入式系統則是人的大腦,在接收到信息後要進行分類處理。這個例子很形象的描述了感測器、嵌入式系統在物聯網中的位置與作用。
艾唯安防,12年行業經驗,滿意請採納,謝謝!
Ⅲ 物聯網技術主要應用到哪些領域
物聯網主要技術。在物聯網應用中有三項關鍵技術為物聯網開辟出極為廣闊的應用前景:
1、感測器技術:這也是計算機應用中的關鍵技術。大家都知道,到目前為止絕大部分計算機處理的都是數字信號。自從有計算機以來就需要感測器把模擬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計算機才能處理。
2、RFID標簽:也是一種感測器技術,RFID技術是融合了無線射頻技術和嵌入式技術為一體的綜合技術,RFID在自動識別、物品物流管理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這也是為什麼「物流」這個詞總是與「物聯網」同時出現。
3、嵌入式系統技術:是綜合了計算機軟硬體、感測器技術、集成電路技術、電子應用技術為一體的復雜技術。經過幾十年的演變,以嵌入式系統為特徵的智能終端產品隨處可見;小到人們身邊的MP3,大到航天航空的衛星系統。嵌入式系統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推動著工業生產以及國防工業的發展。如果把物聯網用人體做一個簡單比喻,感測器相當於人的眼睛、鼻子、皮膚等感官,網路就是神經系統用來傳遞信息,嵌入式系統則是人的大腦,在接收到信息後要進行分類處理。這個例子很形象的描述了感測器、嵌入式系統在物聯網中的位置與作用。
物聯網應用領域。物聯網用途廣泛,遍及智能交通、環境保護、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業監測、環境監測、路燈照明管控、景觀照明管控、樓宇照明管控、廣場照明管控、老人護理、個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監測、食品溯源、敵情偵查和情報搜集等多個領域。
Ⅳ 物聯網在電子商務物流中使用了哪些技術
物聯網在電子商務物流中使用的技術如下:
一,物聯網技術在倉儲環節的應用
傳統的倉儲管理工作過於單一,服務水平較低,且靜態庫存過多,整理庫存大多需要紙質和人工記錄,但是,應用物聯網技術,將RFID和人工智慧等技術應用到倉儲管理中,形成智能倉儲系統,可以有效地解決倉儲管理中的問題,既有效地提高了倉儲管理的效率,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倉儲管理的成本,有利於實現智能、高效、低成本的倉儲管理目標。
二,物聯網技術在運輸環節的應用
優化配送路徑,縮短貨物送達時間,降低貨物運輸成本,隨時掌握貨物在途狀態,這是整個物流運輸管理中的重要任務。將通信、信息、網路、控制、電子和物聯網等技術應用到運輸環節,建立一個高效、智能的運輸系統恰恰能滿足貨物運輸的上述需求。
三,物聯網技術在配送環節的應用
通過智能配送系統的信息交互,可以很快地分揀出各個地區的貨物,並且及時分配好車輛進行配送,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有利於控制好每輛車的裝載數量和運行路線,並且在貨物通過中轉站的傳送帶時,使用RFID閱讀器可以迅速批量識別貨物信息並將其放置於指定位置,不再是人工分揀的方式,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使貨物不在一個位置耽擱太久從而影響配送速度,又避免了錯記漏記的行為,進而降低了配送成本。
Ⅳ 物聯網的主要技術有哪些
物聯網的三項關鍵技術與領域包括,關鍵技術:感測器技術、RFID標簽、嵌入式系統技術。領域:公共事務管理(節能環保、交通管理等)、公眾社會服務(醫療健康、家居建築、金融保險等)、經濟發展建設(能源電力、物流零售等)。
「物聯網」的概念是在 1999 年提出的,它的定義很簡單:把所有物品通過射頻識別等信息感測設備與互聯網連接起來,實現智能化識別和管理。也就是說,物聯網是指各類感測器和現有的互聯網相互銜接的一個新技術。
2005 年國際電信聯盟(ITU)發布《ITU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 報告指出, 無所不在的「物聯網」通信時代即將來臨, 世界上所有的物體從輪胎到牙刷、從房屋到紙巾都可以通過網際網路主動進行交換。射頻識別技術(RFID)、感測器技術、納米技術、智能嵌入技術將到更加廣泛的應用。
2008年3月在蘇黎世舉行了全球首個國際物聯網會議「物聯網 2008」, 探討了「物聯網」的新理念和新技術與如何將「物聯網」推進發展的下個階段 。
Ⅵ 物聯網技術有哪些,讓你立馬入門
物聯網的六大基礎技術要素包括互聯網、R F I D 、讀寫器、物聯網中間件、物聯網名稱解析系統、物聯網信息服務系統。這里只對其中的幾個關鍵技術進行闡述。
首先,名稱解析服務(O N S)。名稱解析服務系統,類似於互聯網的D N S ,要有授權,並且有一定的組成架構。類似於互聯網需要域名伺服器DNS 一樣,在物聯網中要有ONS。把每一種物品的編碼進行解析提供相應的內容,再通過U R L s 服務獲得相關產品的進一步信息。這就跟在互聯網上沒有域名是不能找見I P 地址一樣。
其次,中間件技術。中間件有兩大功能,一是兩大平台, 二是通信。首先要為上層服務提供應用,同時,要連接操作系統,保持系統正常運行狀態。中間件還要支持各種標準的協議和介面,如要支持R F I D 以及配套設備的信息交互和管理,同時,還要屏蔽前端的復雜性。一般的中間件是屏蔽了系統軟體的復雜性,而物聯網的中間件主要是屏蔽了前端硬體的復雜性,特別是像R F I D 讀寫器的復雜性。中間件的特點,第一是獨立於架構,第二是支持了數據流的控制和傳輸,同時支持了數據處理的功能。
再次,信息服務系統。國際上多採用了E P C 系統,採用PML 語言來標記每一個實體和物品,再通過RFID 標簽對實體標記進行分類,同時構建資料庫,提供數據存儲,開發應用系統,提供查詢服務。 同樣,物聯網也有管理,類似於互聯網上的網路管理。目前,物聯網大多是基於S M N P 建設的網管系統,和一般的網管系統雷同。
Ⅶ 物聯網用到了哪些通信技術
您好!
物聯網用到了通信技術是WiFi,藍牙,zigbee,
wimax.技術,
其中以WiFi發展最快,因為WiFi可以遠距離以及穿牆。不是什麼3G,蜂窩。一般智能家居都是採用WiFi技術
藍牙,zigbee是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用於手機,PAD等。
wimax發展速度不快。
Ⅷ 物聯網運用了哪些技術 2017
1 無處不在的數據分析
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利用從他們客戶那裡收集到的大數據更好地了解客戶需求,並且優化產品使其能更好地服務客戶。這就是無處不在的數據分析,它更看重數據的質量,而非數量。將數據最大化地轉變為有價值的創新,利用數據洞悉市場,以此為基礎做出明智的商業判斷。
如果關注數據質量,將收集到的所有信息進行篩選就變得至關重要。例如人工智慧,其需要迅速地完成一系列動作:數據收集、分析,並且瞬間作出判斷採取行動。嚴格來講,對數據質量的關注需要嵌入到數據採集的過程中。在這樣的數據分析背後也要關注消費者信息的私密性。GfK2015年進行的針對全球20個地區的消費者研究結果表明,全世界消費者都在擔心他們的數據是怎樣被收集、售賣和利用的。
2 虛擬現實(VR)
2016年,從行業到消費者,從硬體到軟體,關於虛擬現實,一切都處在被普及教育的階段。隨著三大巨頭接連推出消費級產品,且「售罄」之訊頻傳,虛擬現實作為最受關注的新智能領域迅速席捲全球。全球VR頭顯市場規模預計在2020年會達到28億美元,其中供游戲者使用的VR頭顯設備占據多數份額。中國市場2016年全年零售量會達到300萬台左右,從GfK監測的VR頭顯在線市場來看,從2016年1月到4月,VR頭顯零售量幾乎翻了20倍,虛擬現實硬體產品正在經歷一場初期爆發式的增長。但目前依然是以VR盒子為主。整體來看,中國的VR市場現在還處於野蠻生長的階段。相信在未來VR應用會逐步向直播、旅遊培訓、醫療、裝修、房地產、教育等領域滲透。
3 人工智慧(AI)
人工智慧最終是重現一遍人類思考的過程。作為一個人工製造的機器,終極形態的AI將擁有與我們相同的智力水平:學習、推理、使用語言、構想原始創意。然而只擁有學習能力的AI已經快速地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了。語音識別是目前人工智慧中落地較早、目前投入及研發的核心領域之一。基於人工智慧,各個廠商可發揮的空間很大,不一樣的應用及方向才是真正有趣的地方。2016年,AI助理的發展或許會超越智能手機的發展。人工智慧是一塊有待探索與開發的市場,這塊市場擁有多種可能性。
4 可穿戴產品
智能手錶、健康監測手環、相機、GPS定位設備及心率監測設備進入主流市場還需多久?盡管萬眾矚目的Google Glass及Apple
Watch的發布已經俘獲了消費者的想像力,但只有少數消費者接納了這些設備。中國可穿戴市場2016年銷量預計達3160萬台,環比2015年上漲32%,但其中以價格較低的手環產品占據市場的大多數,整體市場銷量持續上升的同時增速減緩,市場經過了2015年跳躍式發展後開始進入一個更趨理性的階段。如果可穿戴產品想要吸引更多的消費者,有以下四點需要注意:一是與物聯網的融合,把可穿戴設備和現有的個人科技生態相融合將會成為擴大市場的基礎性舉措。二是設計和材質,外形設計已經成為可穿戴產品跟上時代潮流的一大絆腳石。三是精準有效的信息收集,提高數據的准確性和解讀能力是可穿戴廠商正在解決的另一大問題。四是引人注目的新案例,特色鮮明的產品會逐漸與消費者建立特有聯系。
5 視頻消費
視頻消費的發展速度比之前任何人預期的還要快,並且線上已經成了人們觀看視頻的主要渠道。從社交媒體上的短片到視頻網站的電影服務和套餐服務,甚至到最近大火的視頻直播,消費者似乎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平台看到想看的視頻內容。事實上,有人預言到2019年,80%的互聯網流量消費將來自於視頻觀看。而隨著投入到這個領域的玩家越來越多,從內容的生產者和發布者到各大品牌、廠商,互相合作會成為一種需求,只有通過這樣多方之間的信息互換才能夠釋放更大的能量。
6 無人機
據GfK中國估算,2014年中國航拍消費級無人機市場為近6億元,到2018年將激增到60億元。而民用無人機市場更是有望在未來10年形成千億元級規模,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無人機並不算是新產品。無人機在航拍、地形測繪、商業運輸以及救援部署,甚至在自動機械化生產上,都可以起到作用,無人機技術在諸多領域所能發揮的用途正在被進一步挖掘出來並且會在降低商業成本、提高商業效率方面起到很好的催化作用。但是在實現這樣的美好願景之前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無人機依然面對諸多阻礙,如缺乏「感知-避障」技術、載物重量上的限制、沒有夜視功能以及電池續航時間有限等。
7 移動支付
全球移動支付市場比較復雜。目前傳統的支付方式在許多成熟市場中都有著強大的根基,無法輕易撼動。相反,一些非洲市場和亞洲發展中國家市場則直接邁入了移動支付時代。在這樣一個碎片化的環境中,對於品牌、製造商和零售商來說,理解移動支付當下的全球格局以及它的演變趨勢至關重要。在中國,阿里巴巴、騰訊等第三方玩家已經率先鼓勵聯網用戶通過手機在實體店或網店進行支付。小米、OPPO、魅族旗下具備支付功能的手機的使用也意味著在這一市場中,移動支付不僅存在,而且觸手可及。而那些被認為將第一時間接受新興技術的市場則呈現出與上述地區的截然不同的局面。當前,一些市場仍需提高消費者對於移動支付的認知度,而對於另一些市場而言,要做的則是減少移動支付的使用壁壘。
8 智能汽車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越發成熟,智能汽車也將應運而生。許多豪華轎車已經配備了大顯示屏,並且車載大屏也會繼續成為趨勢,在2016年底或2017年初,為前排乘客設計的額外顯示器也將出現在高檔汽車中。為了讓乘客更好地體驗「增強現實(AR)」技術,一些OEMs甚至想要把顯示屏幕延伸到整個擋風玻璃或者側窗。屏顯技術的進步為那些企圖走到傳統汽車供應商前頭去的電子消費廠商和初創企業們打開了大門。過去,受到物聯技術的限制,OEMs很難找到一個正確的商業模式,但是現在,機會來了。通過了解細分市場消費者的需求和喜好,量身開發車載APP和配套服務從而獲取相應的報酬成為可能。
9 3D列印
3D列印機的銷量目前還比較小。但是,隨著更多的廠商加入到該領域以及消費者的認知度逐漸提高,這種情況在明年應該可以得到改變。拿德國為例,3D列印機的銷量在去年增長了71%,而且需求還在進一步擴大。消費者認為3D列印技術極具吸引力,3D列印在最有可能影響他們生活的科技中排名第三。這比智能汽車、雲計算、可穿戴設備還有物聯網的排名都要靠前。這表明這項新技術的知識普及在全球已經非常高了。價格一直是新興科技難以普及的主要障礙。但是隨著成本的下降,價格也將不再是阻礙,3D列印技術的優勢會變得越加明顯和突出:更低的裝配成本,減少浪費,極低的運輸和配送費用和更快的新產品上市速度。
10 智能家居
一股智能家居的「淘金熱」正在各領域中展開,傳統廠家、互聯網公司、國際技術提供商及零售商等各種組織都在尋求最大限度地參與到未來家居領域中來。根據GfK針對全球7國消費者所作的研究表明:絕大多數消費者(90%)知道智能家居,50%的消費者認為智能家居能改變他們的生活,78%的消費者同意這是一個具有吸引力的理念。目前智能家居想要獲得成功的關鍵是讓消費者能明白智能家居技術是如何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並且提供參與度高且有效的用戶體驗。現在需要行業協作和消費者教育來驅動需求,並推動智能家居從廠商領導發展向消費者需求主導發展的創新轉變。行業相關參與者需要合作並組建不同以往的合作關系。這會確保不同的設備和服務能在後台彼此連接來滿足對便捷的需求。只有滿足了這一點,智能家居的真正價值才能得以體現。根據GfK中國對家電智能化研究,中國家電產品智能化應用發展速度位於世界前列,但目前也處於廠商、零售商等供給方主導的階段,還處於智能連接、手機遠程式控制制等初級智能向更高級智能功能探索和嘗試的階段。中國龐大的用戶基礎和互聯網業態演變將為智能家居的發展和創新提供良好的土壤,預計智能家居未來將會催生類似BAT級別的新企業。
Ⅸ 物聯網中應用了哪些技術
最主要是射頻識別技術 還有嵌入式技術,感測器技術等,這玩意以後肯定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