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市場營銷五種基本概念的區別
無論從歷史還是現實來看,企業和其他組織無不是在以下五種觀念的指導下從事營銷活動。
(一)生產導向型——生產觀念
生產觀念產生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由於社會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商品供不應求,市場經濟呈賣方市場狀態。表現為企業生產什麼產品,市場上就銷售什麼產品。在這種營銷觀念指導下,企業的經營重點是努力提高生產效率,增加產量,降低成本,生產出讓消費者買得到和買得起的產品。因此,生產觀念也稱為「生產中心論」。生產觀念是指導企業營銷活動最古老的觀念。曾經是美國汽車大王的亨利·福特為了千方百計地增加T型車的生產,採取流水線的作業方式,以擴大市場佔有,至於消費者對汽車款式、顏色等主觀偏好,他全然不顧,車的顏色一律是黑色。這就形成了企業只關心生產而不關心市場的營銷觀念。
(二)產品導向型——產品觀念
該理念認為,消費者或用戶最喜歡質量好、性能佳、有特色的產品,只要質量好,顧客自然會上門,顧客也願意為高質量付出更高的價錢。「酒香不怕巷子深」、「皇帝女兒不愁嫁」,是這種指導思想的生動寫照。概括為一句話就是「只要產品好,不怕賣不掉」。
(三)推銷導向型——推銷觀念
隨著市場上許多商品開始供過於求。企業為了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紛紛重視推銷工作,如:組建推銷組織,培訓推銷人員,研究推銷術,大力進行廣告宣傳等,以誘導消費者購買產品。這種營銷觀念是「我們會做什麼,就努力去推銷什麼」。由生產觀念、產品觀念轉變為推銷觀念,是企業經營指導思想上的一大變化。但這種變化沒有擺脫「以生產為中心」、「以產定銷」的范疇。前者強調生產產品,後者強調推銷產品。所不同的是前兩種觀念是等顧客上門,而推銷觀念是加強對產品的宣傳和推介。
(四)營銷導向型——營銷觀念
該種觀念認為,實現企業目標的關鍵是切實掌握目標顧客的需要和願望,並以顧客需求為中心集中企業的一切資源和力量,設計、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安排適當的市場營銷組合,採取比競爭者更有效的策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取得利潤。
營銷觀念與推銷觀念的根本不同是:推銷觀念以現有產品為中心,以推銷和銷售促進為手段,刺激銷售,從而達到擴大銷售、取得利潤的目的。市場營銷觀念是以企業的目標顧客及其需要為中心,並且以集中企業的一切資源和力量、適當安排市場營銷組合為手段,從而達到滿足目標顧客的需要、擴大銷售、實現企業目標的目的。
營銷觀念把推銷觀念的邏輯徹底顛倒過來了,不是生產出什麼就賣什麼,而是首先發現和了解顧客的需要,顧客需要什麼就生產什麼、銷售什麼。顧客需求在整個市場營銷中始終處於中心地位。它是一種以顧客的需要和慾望為導向的經營哲學,是企業經營思想的一次重大飛躍。
(五)社會營銷導向——社會營銷觀念
當前,企業社會形象、企業利益與社會利益、顧客利益的沖突等問題越來越引起政府、公眾及社會輿論的關注。環境污染、價格大戰、畸形消費等不良現象,導致了近年來對「理性的消費」、「回歸儉朴」、「人類觀念」的呼籲。相應的,「綠色營銷」、「從關心顧客到關心人類,從關注企業到關注社會」等一系列新的營銷觀念,也為越來越多的企業所接受。企業從營銷觀念向社會營銷觀念轉變。
② 誰有總結好的市場營銷的重點知識我考事業單位用!謝謝
什麼是市場?
市場的三要素?
市場營銷的含義?
市場營銷的核心概念?
4CS理論和4PS理論?
市場營銷學的發展?
微觀市場營銷環境?
宏觀市場營銷環境?
營銷觀念的概念?
營銷觀念的發展?
市場調查的作用?
SWOT分析?
市場預測?
市場細分的含義?
市場細分的意義?
目標市場的選擇?
目標市場的營銷策略?
影響目標市場營銷策略的因素?
市場定位的含義?
產品的三個層次?
新產品的分類?
新產品的採用過程?"
商品價格的作用?
分銷渠道的基本概念?
中間商的功能?
直銷與傳銷的區別?
直銷的實質?
分銷渠道管理?
商品實體分配的基本內容?
運輸決策?
促銷組合的概念?
促銷組合的基本內容?
人員推銷的基本形式?
營業推廣的策略?
公共關系的策略?
權利營銷的作用?
以上是我們老師總結下來的精華,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③ 「營銷」應該怎麼理解和解釋
營銷是關於企業如何發現、創造和交付價值以滿足一定目標市場的需求,同時獲回取利潤的學科。營銷答學用來辨識未被滿足的需要,定義、量度目標市場的規模和利潤潛力,找到最適合企業進入的市場細分和適合該細分的市場供給品。真正意義上的營銷,即市場營銷(Marketing)。在某種意義上講,談論市場營銷應該為公司做些什麼,就是在談論公司該持有什麼樣的最終目標和戰略目的。從公司角度講,市場營銷的職能就是保證客戶和消費者成為企業的中心環節。其另一職能便是指導企業決策。營銷經常由企業組織中的一個部門專門負責,這樣其實有利有弊。利在:便於集中受過營銷訓練的群體專門從事營銷工作;弊在:營銷不應該僅限於企業的一個部門來進行,而應該在企業所有活動中體現出來。
④ 市場營銷有哪些重點
第一、確定目標市場,企業投其所好地為具有相似需要的顧客群提供產品。
第二、市場營銷組合,這是企業為了滿足目標市場的需求而加以組合的「可控制變數」。市場營銷組合中所包含的「可控制變數」很多,麥卡錫將其概括為四個基本變數———這就是著名的4P組合,即:
產品(Proct),企業提供給其目標市場的貨物或勞務的組合;價格(Price),顧客購買產品時的價格;渠道(Place),企業使其產品達到和進入目標市場所進行的種種活動,其中包含各種分銷渠道、區域、場所等等;促銷(Promotion),企業宣傳介紹其產品的優點和說服其目標顧客購買其產品所進行的種種活動。
後來,菲利普·科特勒擴展了麥卡錫的「4P組合」,提出了「大市場營銷」戰略,加入了兩個「P」:政治力量(PoliticalPower),企業必須藉助具有影響力的政府部門和立法機構的支持;公共關系(Public Relations),企業要利用各種傳播媒介及其它方法,在公眾中樹立良好的企業及產品形象,以打開封閉的市場、建立良好的整體形象。
4P組合堪稱營銷學的經典理論,不過,美國市場營銷學家勞特·伯恩(Lanterborn)率先以4C組合向以利潤為目的的4P組合發出了挑戰:
消費者(Consumer),也就是說,勞特認為,創造消費者比開發產品更為重要。企業的一切經營活動都必須以消費者為中心,要善於研究消費者利益,挖掘出他們的潛在需求,並滿足他們。這對景區景點營銷尤具指導意義,管理者的首要工作是如何將已有產品推銷出去,讓遊客一請就來。
成本(Cost),重視成本勝過重視價格。消費者看重的是自己全部支出和滿足程度的比率。其全部支出應包括產品的購買成本和使用成本兩部分。於是,企業的責任界限便延伸到產品壽命周期的全過程,也就是企業既要考慮產品的設計、生產及銷售費用,又要考慮產品的維護、使用成本。我們不能只把遊客吸引來了,把票賣給他們就了事,一定要讓他們感到錢花得值,並自願向親朋好友推薦,他們可以因此成為景區最好的「代言人」。
方便(Convenience),全方位的服務,方便消費者的購買和使用比推銷產品更重要。企業不應著眼於尋找產品銷售渠道,而應致力於如何方便代理商認同產品和消費者認識產品、接納產品。這種平等交流、淡化目的方式避免了讓消費者感到被強迫購買,而是讓他們在充分了解產品的基礎上,自己做出判斷。
溝通(Communication),溝通情感比銷售產品更為重要。企業在營銷過程中,不再是運用廣告宣傳、人員推銷等等或拉或推的策略,而是側重於同消費者進行情感交流、思想融通,使消費者對企業、產品等的理解、認同,以尋求企業同消費者的認識的契合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