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土特產也需要品牌么怎麼做推廣
土特產也可以推廣,只要你想在網上賣就需要哦,網上做推廣要找專門做內推廣的公司才行,我們之前容一直合作的一個公司叫推一手,他們是這塊的一級供應商,沒有差價,有幾個項目還可以,一個是問答置頂,一個是軟文媒體,都可以在首頁做到有推廣信息的。
2. 地方特產品牌營銷的品牌建設是區域特產的唯一出路
溫總理在視察海爾時說過:「品牌對於一個國家的競爭力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將來衡量一個國家在世界上競爭力的重要指標,是他擁有多少個在國際上知名的品牌。」日本首相在訪問美國時曾自豪的說「豐田是我的左臉,索尼是我的右臉」。品牌是國家的臉面,更是國家實力的支點,是國家發展的推動力。2006年,國家商務部組織的品牌萬里行活動,從北京到河北,從河南到浙江,從江蘇到山西等,在此次的活動中,積極參與的不光是全國知名的品牌,更多的是區域有影響力的企業品牌,這次活動的主要目就是發現地域品牌,支持區域品牌,使特色品牌走向全國、使特色產業做大做強。
幅員遼闊,地大物博,歷史傳統,民族習慣眾多,區域地貌等等因素造就了中國各個區域都有自己的特色,包括食品、文化、土特產等,成就了有濃郁色彩的中國特色和百花齊放的特產行業。然而,「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在特產產業一樣靈驗,有些特產已經被全國人民所接受,成為全中國的特產,甚至走向世界,有些則困於一隅,瀕臨滅絕,垂死掙扎。在品牌經濟社會,特色產品只有建設自己獨特的品牌才能把特色文化或產品發揚光大,也只有品牌建設才是區域特產品牌的唯一出路。
1、政府推動行業整合加速產業競爭。
行業整合的旋風正席捲特產行業,這是政府所想,也是民心所向。區域特產目前大多是中小企業和手工作坊,有幾家甚至有數十家同樣的企業提供同樣的產品,造成行業混亂、市場分散,一直是政府部門思考的重點。
2007年「兩會」上,溫總理的報告中明確:發展區域龍頭企業才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近年來無論從政府的政策力度還是資金支持力度,都在不斷創造新高。對於各地的龍頭企業,就必須要運用品牌的力量,快速實現跨越。
從產業發展的角度和順應市場需求,為了實現規模化、產業化,組織統一采購,統一品牌已成趨勢,在此中間必將會有能代表地方特色,有能力參與市場競爭的品牌受到關注和支持,形成品牌化效應,加速了產業品牌化的競爭。
2、意識+速度=產業冠軍。
最先有品牌意識的企業才可能是最大的贏家,當所有的同類產品還在打擦邊球、價格戰、回扣戰等一些比較原始的營銷手段時,只要第一個把產品做成品牌,用品牌的思想來運作企業,就能贏得行業80%的資源優勢和消費忠誠。
快魚吃慢魚,已成為生態法則,把優勢轉化為盛世,只有靠速度。
縱觀中國的特產行業,各企業營銷水平相當,同質化嚴重,要想成為產業冠軍必須憑借敏銳的目光,最先發起攻勢,樹立品牌,搶占市場先機,搶先達到市場最大化,才能是市場的最大受益者。市場上的游戲規則永遠是由先行者制定,先發制人,後發而受制於人。
3、產業優勢必將被特色品牌所壟斷。
市場競爭的加劇,任何一個企業都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不爭的事實:每個行業都供大於求,眾多的競爭品牌分爭有限的市場資源。行業越成熟,這種現象也就越明顯。這就像群狼爭奪一塊肉一樣,肉是有限的,而狼卻越來越多。要想讓自己的品牌立於不敗之地,致勝的關鍵已經不僅是如何取悅消費者,而是如何打敗競爭對手,從競爭品牌的口裡奪食。隨著競爭的不斷深入,品牌營銷的關鍵是如何搶奪更多的資源,資源爭奪與壟斷將成為未來品牌競爭的焦點。「品牌壟斷資源,品牌代表品類」。是企業發展的目標,也是市場的規律。
4、品牌比產品更重要。
特產行業,大多企業在一個地區,使用統一地域名稱,銷售著相同的產品,普通消費者根本無法區分。同質化是這幾年來市場競爭中提及率最高的一個詞語之一,在特產領域,只有樹立品牌才能讓消費者辨別清楚,產生信任和忠誠。
比如山東德州傳統名特產,德州扒雞,盛名天下,被譽為「神州一奇」、「中華第一雞」,其始於清朝,傳於民國,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是北方整雞鹵制的特色名吃。但這道獨樹一幟的中華傳統名吃,並沒有享譽中外,也不是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甚至在全國至今仍沒有一個耳熟能詳的名牌企業。德州人買扒雞都到德州扒雞總公司,但德州人有多少知道德州扒雞總公司的商標是「德州」牌,全國又有多少人知道?且德州產的扒雞都可叫德州扒雞,根本區分不開。如果德州牌扒雞一開始就不用「德州」牌,而是用「華一」牌,中華第一雞,據了解德州扒雞集團是注冊了「華一」牌但並沒有啟用,「德州扒雞」離成功就那麼一點點,但並沒有那麼做。而是和其他上百家的小作坊共享品牌,低略競爭,混為一談。同樣是山東的企業:龍大粉絲,則是占盡了地理優勢,一度成為粉絲的代表。
5、地方特產需換腦前行。
2006年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第五年,是中國貿易全部對外開放的第一年,從此中國將真正成為地球村的一部分,在家門口參與國際競爭。無論是國外的產品還是國外的理念和思想,都將沒有遮攔的和世界同步接收,同時運用。
特產作為中國的傳統產業將受到重大考驗,在以前只關注產品、生產,逐漸轉變為關心品牌,關心需求,關心消費者,將從生產產品為主導一步跨入以品牌為根本的營銷急流,而且必須要適應。思想上的轉變是最難得,也是成就品牌的第一步。
運作品牌必須謀定而後動。
6、只有用全國的眼光,才能決勝地域市場。
上海中歐商學院的校長有句名言:「你要想知道地球是什麼樣的,就必須站在宇宙的高度來看。」對於做市場一樣如此,總在一個行業或一個區域呆久了,難免會迷失方向,感覺阻力大於動力,需要聆聽第三方的看法,站在更高的高度,也許擺在面前的困難已經迎刃而解。
雖然對於中國絕大多數特產企業只是希望自己的企業能成為區域強勢,但作為全球一體化的今天,世界早就成為平的,要求企業必須站在更高的角度來構思,站在全國,乃至世界的角度,才能稱霸一隅,割據一方,成為特設品牌。
後記:
面對品牌時代的到來,特產企業已不是需不需要豎立品牌,而是如何給品牌定位,如何發展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發展壯大。市場競爭宛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退則只有死路一條,慢進亦是死路一條。在太陽出來的時候,非洲草原上的動物就開始跑了。獅子知道如果它跑不過最慢的羚羊,它就會餓死。對羚羊來說,它知道如果它跑不過獅子,它就會被吃掉。對企業而言,亦是此理。市場反應速度決定著企業的命運,只有能夠迅速應對市場者,才能成為市場逐鹿的佼佼者。在這「品牌為王」的時代,速度已成為企業的生存法則。
3. 如何在當地建立全國土特產營銷網路
···大連市···
【土地資源】
1993年,全市耕地面積為28.7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2.8%,其中水田3.3萬公頃,旱田25.4萬公頃。全地區林業用地42.4萬公頃(據1985年大連市農業資源區劃調查統計),占土地總面積的33.1%,其中有林地34.4萬公頃,未成林造林地3萬公頃,宜林荒山3.3萬公頃。 可利用草地面積26.7萬公頃(據1985年大連市農業資源區劃調查統計),土壤共有6個土類, 地帶性土壤為棕壤,約90.7萬公頃,占土壤總面積的81.5%;草甸土、水稻土、風沙土、鹽土和沼澤土合計佔18.5%。有灘塗資源6.6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5.2%,其中黃海海岸4.2 萬公頃,渤海海岸2.4萬公頃。
【礦產資源】
大連地區已發現金屬、非金屬礦產及地熱礦泉水資源等近30種、500餘處。其中非金屬礦產中的石灰石、硅石、金剛石、石棉、菱鎂礦、滑石等價值較大。金剛石探明儲量為全國 總儲量的54%左右,在瓦房店市境內發現4個大型原生礦和1個砂礦。石灰石礦集中分布於甘井子區和瓦房店市一帶,探明儲量為全省的1/3左右,已發現大型礦床十幾個,礦點百餘處。 金屬礦產資源儲量不大,礦體小,主要分布於庄河、普蘭店二市,已發現鐵礦點70處、銅礦點40多處、鉛鋅礦點20餘處和少量的鉑(鎳)、金、鉬等貴重金屬礦點。
【生物資源】
大連地區氣候溫和,自然生態環境優越,適宜動植物的生長發育,生物資源較為豐富。 陸生野生維管素植物共152科、666屬、1747種,其中油脂植物110種,葯用植物120多種,土農葯類植物50多種,可提取澱粉或做釀酒原料的植物50多種。全地區盛產蘋果,山楂、葡萄 和黃桃的產量也較大,近年來開展了草莓種植。沿海藻類共150多種,分屬綠藻、褐藻和紅藻門,其中50多種具有經濟價值,海帶、裙帶菜人工養殖大面積開展。沿海有機碳的年生產能力平均每公頃1.4噸。全地區有無脊椎動物約4850種,野生脊椎動物約765種。其中,具有經 濟價值或常見的無脊椎動物有132種,野生脊椎動物有442種。沿海盛產魚蝦,鮑魚、刺參、 扇貝、紫海膽、螺類等海珍品資源豐富,海灣大面積放養貽貝、扇貝等。北部山區開展了野雞等野生動物家養。
【特色物產】
大連地區盛產蘋果,山楂、葡萄和黃桃的產量也較大,近年來開展了草莓種植。沿海藻類共150多種,分屬綠藻、褐藻和紅藻門,其中50多種具有經濟價值,海帶、裙帶菜人工養殖大面積開展。沿海有機碳的年生產能力平均每公頃1.4噸。
沿海盛產魚蝦,鮑魚、刺參、扇貝、紫海膽、螺類等海珍品資源豐富,海灣大面積放養貽貝、扇貝等。北部山區開展了野雞等野生動物家養。全地區有無脊椎動物約4850種,野生脊椎動物約765種。其中,具有經濟價值或常見的無脊椎動物有132種,野生脊椎動物有442種。
【交通狀況】
大連交通通信便捷,海陸空交通四通八達,已形成具有較強運輸能力的現代化立體交通運輸網路。大連港水深港闊,不凍不淤,是聞名世界的天然良港,現有泊位70多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40個,與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個港口有貿易運輸往來。大連港是中國最大的糧食和石油轉運港口,承擔了中國東北地區70%以上的海運貨物和90%以上的集裝箱運輸,30萬噸級原油碼頭和30萬噸級礦石碼頭投入使用,新增港口通過能力3300萬噸。2007年預計完成貨物吞吐量2.2億噸,集裝箱吞吐量380萬標箱。海上運輸網路密集,不僅有通往上海、天津、煙台、威海和韓國仁川等城市的客運航線,還有通往美國、日本、印度等國家和地區的40多條國際貨運航線;大連至煙台的煙大鐵路輪渡項目大大縮短了遼東半島與山東半島之間的貨物運輸距離。大連陸路交通十分便捷。鐵路與華北、東北鐵路網相聯;公路線四通八達,被譽為「神州第一路」的沈大高速公路、大連至丹東的高等級公路「黃海大道」、大連至旅順的「旅順南路」等成為活躍大連經濟的交通動脈;市區內公交便利,軌道交通、無軌電車、公共汽車路線密布,並具有世界先進的交通指揮系統。大連空港——周水子國際機場可起降波音747等大型飛機,開通了上百條國際國內航線,是中國東北地區最大的貨物空運基地。
【經濟簡介】
【工業】
大連工業基礎雄厚,工業門類齊全,綜合配套能力較強,具有較強的承載世界製造業轉移的能力。目前已形成以石化、電子、機械、輕紡服裝、冶金建材、食品醫葯等行業為主的工業體系,有許多工業企業是中國同行業的骨幹企業:大連造船重工有限責任公司(原大連造船廠)具有百年歷史,是中國最大的造船綜合企業;大連新船重工有限責任公司(原大連造船新廠)是中國最大的現代化船舶總裝廠,擁有30萬噸級大型船塢,被海內外譽為中國造船業的「旗艦」;大連又是中國最大的出口船舶基地,已建造的最大出口船舶為30萬噸;大連機車車輛廠是中國大功率內燃機製造廠家,目前中國使用的內燃機車50%以上出自這個廠,有些產品還遠銷國外;大連重工•起重有限責任公司前身之一的大連起重機廠是中國生產起重運輸機械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專業廠。此外,還有大石化、西太平洋石化、瓦軸、大鋼等著名企業。按照國家產業布局和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規劃重點,大連正在建設以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為先導,大型石化工業、電子信息產業和軟體、先進裝備製造業和船舶製造四大基地為支撐,新型材料、服裝、傢具、飲料和農產品深加工等優勢產業快速發展的新型工業體系。
大連已成為中國最具開放色彩的城市之一。到2003年底,全市累計批准成立外商投資企業8000多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有22家進駐大連。近年來,大連對外貿易穩步增長,進出口業務興旺,2004年實現外貿自營出口101.5億美元。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是中國政府批准興建的第一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也是目前中國開發面積最大的經濟技術開發區。1984年10月興建以來,已開發50平方公里,該區已有外商投資企業1500餘家。大連保稅區是中國政府1992年5月批准建立的中國東北地區惟一的保稅區,已開發面積1.98平方公里,到2004年底,該區內有各類企業3000多家。2000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建立了遼寧大連出口加工區,該區是中國政府批准試點的15個出口加工區之一。大連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是中國政府1991年3月批准興建的,已開發面積8.2平方公里。高新技術產業已成為大連經濟的支柱產業。大連作為中國第一個「創建軟體產業國際化示範城市」,被確定為國家軟體出口基地和半導體照明產業化基地,正在向中國東北地區最大的軟體開發基地和中國最優秀的軟體產業基地之一的目標邁進。
【金融】
大連金融業發展迅速,已成為中國北方地區外資銀行最集中的城市。目前,已有19家外資銀行和金融機構在連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在連金融機構已與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結算網路,大連已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國際結算中心。大連商品交易所是中國三大期貨交易所之一,也是亞洲最大、全球第二的大豆期貨市場,2004年期貨成交額超過5萬億元,成交量佔全國的58%。
【展覽業】
大連的展覽業異軍突起,成為大連的新經濟增長點。星海會展中心設施先進,1996年落成以來成功地舉辦了中國大連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大連國際服裝博覽會和汽車、家電、傢具、五金、漁業、電子通訊產品等展會300多個,累計成交額1000多億元。僅2004年就舉辦大型展會56個,實現成交額285億元,有60個國家和地區的6000多家企業參展。展覽面積達8.0萬平方米的大連世界博覽廣場將於近期投入使用。
【農業】
大連自然資源豐富,素有「蘋果之鄉」、「水產品基地」等美譽。品質優良的蘋果、黃桃、櫻桃、葡萄等水果和鮮美可口的鮑魚、對蝦、海參、扇貝、螃蟹等海珍品遠銷海外,蝦夷扇貝、海膽、刺參和裙帶菜的產量佔中國總產量的90%以上。農業以糧食、水產、水果生產為主實行多種經營,形成了水產、水果、蔬菜、畜牧、花卉等五大優勢產業。大連石灰石等礦產資源也十分豐富,金剛石礦品質優良,儲量居全國之首。
【商貿】
大連商業繁榮。全市商業網路發達,現代商貿業態發展迅速,國有商業、民營商業、外資商業相互促進,購物中心、大型超市、連鎖店等交相輝映。全市有青泥窪、天津街和西安路三大商業區,商業網點15.5萬個,國際水準的大型商業設施50多個。大連商場是中國十大商場之一,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國有零售商業企業集團。美國的沃爾瑪、法國的家樂福、德國的麥德隆、馬來西亞的百盛等都已落戶大連。開始實施電子商務、信貸消費等現代營銷方式。大連正在向現代化國際商都邁進。
在大連購物,您應首先著眼於富有濃郁「大連味兒」的海鮮、水果、工藝品及服裝飾品。主要特產有:海參、海帶、鮑魚、對蝦、扇貝、香螺、紅蝦酥心糖等海味產品,紅玉蘋果、黃金桃、大連櫻桃等水果及玻璃製品、綉品、貝雕畫等工藝品。
大連有四大商業中心:青泥窪橋、天津街步行購物一條街、人民路和西安路。既有秋林、友誼、百盛等著名商城、購物中心,又有沃爾瑪、家樂福等大型超市,愛逛街的遊客一定可以得到滿足。
喜歡買衣服的遊客一定要在九月來,你可能有機會買到許多在國際服裝節上展示的服裝。
【港口建設】
200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充分利用東北地區現有港口條件和優勢,把大連建成東北重要的國際航運中心」。這是中央政府對大連城市功能的進一步定位,為大連提供了新一輪發展空間和機遇。大連正在以其得天獨厚的區位口岸優勢、天然優良的建港條件、雄厚的臨港工業基礎、全方位的對外開放和完善的現代服務功能,推進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進程。
參考資料:
http://ke..com/view/2504.html#2 萊州市位於山東半島西北部,西臨渤海萊州灣。地理坐標為東經119°33′-120°18′,北緯36°59′-37°28′。東臨招遠市,東南與萊西市接壤,南連平度市,西南與昌邑市相望,西、北瀕臨渤海灣。總面積1878平方千米。2008年底,全市總人口90.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8.8萬人。
市人民政府駐文昌路街道西北隅居委會,郵編:261400。代碼:370683。區號:0535。拼音:Laizhou Shi。 萊州市轄5個街道、11個鎮:文昌路街道、永安路街道、三山島街道、城港路街道、文峰路街道、沙河鎮、朱橋鎮、郭家店鎮、金城鎮、平里店鎮、驛道鎮、程郭鎮、虎頭崖鎮、柞村鎮、夏邱鎮、土山鎮。
全市總面積1878平方公里。轄16個鎮(辦事處),1018個行政村(居委會)。年底全市總人口85.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9萬人。男女性別比101∶100。人口出生率4.89‰,死亡率7.23‰,自然增長率-2.34‰。有少數民族17個,290人。 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3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6%。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3億元,增長4.2%;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80億元,增長19.5%;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60億元,增長
4. 地方特色食品如何做成全國性知名品牌
但這些地方性的特色食品企業多數規模都不大,銷售范圍往往局限在企業所在地及周邊省市,做到一定的規模,企業品牌和產品銷量就會提升緩慢。由於在營銷方面處在初級階段,所以絕大多數這類食品企業很難從地方品牌轉變成全國性的知名品牌。 北京精準企劃憑借16年來為眾多地方特色食品企業的成功營銷策劃經驗,藉此機會分析一下地方特色食品普遍存在的營銷問題以及提出一些地方特色食品做成全國性知名品牌的營銷建議,與廣大地方性特色食品企業探討和分享:一、地方特色食品普遍存在的營銷問題 (一)只做產品,不重視品牌 多數地方特色食品企業都是只做產品和銷售,不重視企業和產品的品牌建設。沒有清晰的產品定位,沒有獨特的品牌銷售主張,沒有品牌個性,也沒有品牌傳播策略等等。如果沒有進行過專業的品牌規劃,企業規模也是很難做大的。 (二)產品包裝地方特色重,太土氣 產品包裝設計主要是找當地非專業的設計人員設計,又沒有品牌策略和設計策略的指導,產品包裝設計的地方特色太重、太土氣。產品包裝設計不成體系也會造成產品線混亂。 (三)品牌不能有效拉動產品的銷售 在品牌力、產品力和銷售力三個營銷的重要環節中,銷售缺乏品牌力的有效拉動, 產品銷售到一定的規模再提升就會變的非常困難。產品和品牌的關系是產品支撐品牌的建立和提升,品牌拉動產品銷量的增長。 (四)產品同質化嚴重,與競品很難形成區隔 從產品的包裝,產品的形態,產品的口味等等,不同企業,不同品牌的同類產品差異化非常小,產品同質化嚴重,眾多競品之間難以形成區隔。一些產品品質好,銷售狀況比較好的地方特色食品由於沒有建立品牌壁壘,很容易被競品模仿,使消費者在品牌和產品認知上產生混亂,影響了產品銷量的正常增長。 (五)低價競爭,使產品利潤越來越少 很多地方特色食品增加產品銷量的主要方式是通過低價競爭,這會使產品利潤越來越少,反過來也會影響產品的品質,最後傷到產品的品牌和消費者的利益。無序的低價競爭也會使企業現有的銷售渠道產生不穩定,因為多數經銷商更看重產品銷售的利潤,而不是為生產企業做品牌。因此防止價格戰,提高產品利潤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建立品牌。 二、地方特色食品做成全國性知名品牌的營銷策略 (一)先建品牌才能區隔競爭對手 地方特色食品只有建立自己的品牌識別體系,才能使企業、品牌和產品與競爭對手形成區隔,不易讓競品模仿;也才能從眾多同類產品和品牌中跳出來,才有機會成為地方特色食品的領導品牌和全國性知名品牌。 (二)先建品牌才能做大產品銷量 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最終會落到品牌上,只有讓品牌在消費者心中沉澱下清晰的形象,消費者在有這種需求時才會首先想到你的品牌和產品。建立品牌是地方特色食品做大產品銷量的基礎。 (三)先建品牌才能提高產品的利潤空間 低價無序競爭的根源在於同類產品中的各品牌沒有建立清晰的品牌定位和市場定位 。建立品牌可以防止競爭對手通過低價競爭來擾亂正常市場次序,才能穩定產品的價格體系,提高產品的利潤空間。 (四)產品包裝特色化、時尚化、國際化 即使是地方性的特色產品,包裝也不能太地方化。產品包裝設計的風格應該是在保留地方特色的基礎上,體現時尚化和國際化。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有品牌策略和包裝策略的指導,單純就設計論設計是很難實現的。 (五)做成全國性知名品牌的六大營銷要素 地方的特色食品企業要想快速提升品牌和產品銷量,從地方品牌逐步轉變成全國性的知名品牌,需要首先具備以下6個方面的營銷要素:1、企業標識是建立品牌的基礎;2、要有自己清晰的品牌定位;3、明確界定產品的核心消費群體;4、找到品牌與目標消費者溝通的利益點;5、提煉獨有的品牌傳播口號;6、在產品銷售終端建立和提升品牌。
5. 如何經營一家土特產店
如果是加盟土特產品牌,需要我們考察總部是否擁有直營店及經營情況。
門店的經營,通常是按照一季度或者半年來交房租,一家直營店,在經營三個月後,如果沒有找到盈利的希望,可能還會再堅持3個月,但是半年沒有滿足盈利,都會選擇放棄,所以一家直營店持續經營長短,可以確定盈利的基礎,可以肯定項目可行性。
一個品牌擁有的直營店越多、直營店經營時間越長,積累的運營實踐經驗就相對越豐富。
如何經營一家土特產店?
首先要知道創業者要開什麼樣的特產店。特產店的經營技巧。現在的大眾特產有很多,如果還是選擇開一家沒有特色的店,那麼,創業者的經營也將不會有任何優勢。選擇開有特色的店,無論是產品還是店面服務上,做出特色來更有好處。
其次在經營的時候可以將各類特產進行分組,然後命名,或者用一句優美的詩詞來描述。除了特產之外,同時,服務、店面等都可以有特色。
最後如果同時經營眾多的特產有點不切實際。在產品銷售上選擇市場上流行的幾類就可以了。特產店的經營技巧:經營時抓住特產的特色以及大眾消費者們的需求,這樣經營的話能夠迎合需求,開啟更為火熱的好生意。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
6. 地方特產的營銷如何走出去
企劃、營銷、市場推廣、客戶定位與市場劃分。很多啊,不容易做。最好專門看一些這方面的書
7. 家鄉特產產銷情況如何,對家鄉發展有什麼影響有什麼看法和建議
1.口碑傳播
水果蔬菜特產消費是一種重在品質的消費,而品質只有經過體驗才能被感知。感知的效果因人而異。只有滿意的顧客才會積極地去為滿意的產品做宣傳,才能為品牌的推廣做貢獻。所以,口碑傳播便成為水果蔬菜特產的品牌推廣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口碑傳播就是讓滿意的人告訴他身邊的親朋。在親朋之間交談的時候,人們都是沒有戒心的,信息可以直接到達受眾的心底。口碑傳播是平時人們面對面的溝通方式,它是最直接、最高效的方式,容易成為一個「圈子」中一個時間段的談論話題。口碑傳播的說服力比廣告,比公關,比其他任何推廣方式的說服力都要強。
這也是終端推廣乃至企業推廣的最高境界:讓別人主動為你說好話,讓消費者去為你的品牌、產品做推廣,做銷售。而且,不需要你付出任何的代價。因而,口碑傳播可以作為終端推廣的一個永恆目標。口碑傳播的要領是產品品質確實好;要有人有意識地對產品特點進行總結,並概括成琅琅上口(或者易懂易記、幽默風趣)的傳播語言效果更好。
2.廣告策略
廣告是藉助大眾媒體的營銷宣傳術,是水果蔬菜特產品牌推廣的主要工具。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以精美生動的電視廣告、印刷廣告、車廂廣告等進行整合廣告傳播,使其品牌形象深入人心。根據市場定位,確定產品的優勢,確定廣告的總概念做文章,對消費者的觀念施加影響,引導和影響他們對水果蔬菜特產市場的看法、偏愛和最終的選擇;廣告表現手法宜採用符合目標客戶品味的表現手法,以務實為主,強調簡明,可信,以單刀直入的方式表明項目的利益點和支持點,不追求前衛創意和過度的藝術表現;突出產品賣點,以媒體品牌塑造和產品性價比兩大推廣線,構成總體的廣告推廣策略。
運用電視做廣告,可以圖文並茂、有聲有色地展示水果蔬菜特產的特點,感染力強,傳播效果較好。只是成本較高。運用廣告宣傳水果蔬菜特產需要注意准確地把握消費者的真正需求,賣點要鮮明,表現形式要有創意。
3.利用產品本身進行品牌推廣
調查發現,許多消費者對產品本身的品牌推廣極感興趣。如崔氏公司生產的中葯保健飼料注冊「崔氏」牌商標,品牌與公司名稱合二為一,讓顧客非常直觀地感受公司和品牌的關系,印象非常深刻。只是這種推廣方式的適用范圍非常有限,很多水果蔬菜特產難以操作。
4.公共關系
公共關系主要是通過塑造企業的形象,提高企業或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給公眾留下積極、美好的印象,間接地促進產品銷售的品牌推廣方式。其特點往往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見效慢但卻較持久。適合水果蔬菜特產品牌推廣的公關策略主要有
(1)相關會議的展示和演講。如參加水果蔬菜特產博覽會、交流會、相關專題的研討會等,展示產品形象,宣傳產品特點,傳播品牌概念。
(2)利用與消費者息息相關的活動或者節日等進行品牌推廣。
(3)公益服務。如向特定公眾進行贊助等。這是公關常用的方式,樹立企業的美譽度和知名度。
4) 書面材料;在對主管部門匯報時或者在媒體刊發等等各種方式,總之有個原則只要是符合法律法規的,能對企業的形象做促進工作的方式都是可以採取的公關方式,可以在具體情況下靈活運用。公共關系雖然促銷見效慢,但對品牌形象地塑造和傳播卻極為有效。運用得巧妙的話,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網上建推廣基地
網路廣告是近些年發展十分迅速,而又備受年輕人歡迎的媒體形式,具有明顯的非強迫*互性、實時性、經濟性、形式多樣、易統計性等特徵。不少地方的政府和企業利用網路來進行水果蔬菜特產品牌的推廣,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效果。
6.人員推銷
人員推銷是企業的銷售人員用面談的方式,向具有購買慾望的顧客介紹商品,推銷商品,實現企業銷售目標。品牌水果蔬菜特產的推廣需要需要、建立強大的推銷隊伍,可以結合目標市場。重視人員隊伍的招聘、培訓、評估和激勵,並注重人員推銷技巧的運用,通過演示和演說積極傳遞品牌水果蔬菜特產的新信息,建立長期的客戶關系。
如果水果蔬菜特產企業採用高端定位,希望實施高端消費帶動戰略,就需要利用團購等形式,藉助於一些處於較高地位的某些組織或某些人進行產品試銷,便需要人員去推銷。企業要發展經銷商,也需要一定的推銷代表。
7.實地推廣
由於水果蔬菜特產的品質重在實際體驗的特點,導致人們對水果蔬菜特產的天然、自然、原產地倍感興趣,似乎只有原產地的東西才最正宗,因而許多人樂意借旅遊、出差、路過之機到原產地購物,甚至有些人專程到原產地購買產品。所以,利用好原產地的優勢來進行品牌推廣身份重要。遺憾地是許多水果蔬菜特產都是地域性的,人們容易誤認為凡是當地的都是正宗的。而農民也樂得如此,以便趁機在路邊、田間、地頭、村口擺攤設點、現場零售。不少地方的水果蔬菜特產組織化程度還較低,品牌保護意識還較為淡薄,導致一旦某個地方的水果蔬菜特產出了名,附近的同類產品便會攀龍附鳳,以至於魚龍混雜,良莠不齊,魚目混珠,這是水果蔬菜特產品牌企業最頭疼的事。
8.終端推廣
水果蔬菜特產營銷無論是採用直營還是利用中間商網路進行銷售,最終都是要通過終端進行產品的展示和銷售。終端產品展示的形象直接營銷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和購買行動。因此,水果蔬菜特產企業必須重視渠道終端現場的品牌推廣工作。
終端品牌推廣集中體現在品牌宣傳、品牌展示(包裝)、擺放位置、導購員的介紹等方面。如何設計吸引人眼球的宣傳品(海報、弔旗、條幅、展板等)、產品外包裝至關重要;選擇合適的排放為止,集中、大量擺放統一品牌的產品也會產生較強的視覺沖擊力;導購員得體的介紹,充分展示產品的賣點,傳播品牌的文化內涵,更使品牌推廣最有效的環節和手段。
總之,水果蔬菜特產品牌推廣基本上離不開推動和拉引兩大基本策略,每一種策略都包括一些具體的推廣方式,每種方式都有利有弊。企業在選擇水果蔬菜特產品牌推廣方式時,應根據產品的特點、目標定位、自身實力、渠道模式、發展戰略等,結合各種推廣方式的特點來確定,切不可機械模仿,盲目照搬別人的做法。
8. 土特產銷售的土特產營銷策略
1、「土帽子」和「土掉渣」
土特產品雖然以其「土」、「特」吸引消費,但包裝的外表、品質的標准不能「土」,也就是土其「味」而不能土其「形」。有很多消費者反映,自己十分渴望一些帶有地方風土人情的產品,但現在的土特產品需要在外表形象上提升層次和品牌效應。所以土特產也應該摘掉自己的「土帽子」土特產的賣點不僅僅就一個「土」字。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前兩年火暴異常的「土掉渣」燒餅,核心賣點就是土,因此在市場上出現了井噴現象,這就是一種新的以土為核心的創意,恰恰相反它不是把燒餅做的更土,消費者吃燒餅時,並沒有感覺到有多土,相反造成了一種時尚。
2、家鄉的感覺真好
實際土特產更能讓很多人產生對家鄉的感覺和回味,如今在城市裡的「農村人」很多,或者和農村有些關聯的人很多,所以土特產更能讓人產生對家鄉的記憶,對家鄉親人的思念,對家鄉風光和風味的回味……
你可能去過很多地方,吃過許多地方的土特產品,但很難,或者說基本吃不到地道的家鄉土特產品,其中去除一些深加工特產,去除一些假冒原產地的土特產,更沒有機會品嘗到真正地道的鄉土產品。
所以,真正的土特產品宣揚對家鄉的情結也是土特產的一項明確的具體的打動消費者的利益,也是一張最佳的感情牌。
3、土特產區域牌
十大名茶之首的龍井茶,黃土高原的紅蘋果,國酒之稱的貴州茅台,景德鎮的瓷器……正是獨特的地理來源賦予了它們獨一無二的特殊品質,土特產的地理標志很大程度上就是土特產的「保護傘」。
地理標志既是產地標志,也是質量標准,是推動土特產走向市場的重要工具。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可以讓原本名不見經傳的茶葉、花生、調味品、蘋果、茶葉、榨菜等土特產聲名遠播,身價倍增,成為創收的「金字招牌」。比如陝西的蘋果、河南信陽的毛尖茶葉、重慶的涪陵榨菜等等。
我國歷史悠久的土特產品很多很多,這些土特產品應該抓住這個地理標簽,讓更多的名優特產走出地方,走向全國乃至全世界。但同時要謹記不能因為數量而犧牲質量,不能因為短期利益而犧牲長期利益,龍口粉絲、金華火腿因部分企業粗製濫造、以次充好導致自毀信譽的典型案例就是前車之鑒。
4、產品創新
兵馬俑穿著花襯衫,一聽你就會在心裡產生一種好奇。在西安,出現彩繪兵馬俑,分別繪有民間剪紙、安塞腰鼓、皮影等圖案,融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於一體,生動展現了陝西的文化元素,也再現了兵馬俑的時尚價值,引起很多人的關注和稱贊。
對於土特產來說,也可以打破固有的單一的概念,實行新的的嘗試和改進,像這樣進行產品創新的土特產還不多,不能說土特產就不能創新,只要你是商品,就得先具備商品的屬性,土特產也不例外。如果有好的載體,獨特的思路,土特產也可以活靈活現起來,增強土特產的核心價值。
5、包裝提升
既然是土特產,在以前,就談不上包裝。要適應現代的商品競爭,在包裝上就得下大工夫,人的形象很重要,產品的形象也很重要,我們要研究在消費者心目中,對某一特產的形象應是什麼樣的,以此來確定我們的形象設計,就像這個姑娘喜歡的是紳士,那我們就不要穿牛仔一樣。
同時要盡量避免雷同,比如要表達綠色,就簡單的搞一片綠色,看現在超市裡的土特產品就能看出來,紅棗的包裝就是一片紅,獼猴桃乾的包裝就是一片綠,如此大的雷同跟沒有特色的包裝是一樣的效果,而現有的土特產品,普遍對形象力的研究不透徹,達不到讓消費者一看就覺得是最好的土特產品的感覺,不能用視覺很清晰的表達產品的風格,達到了讓人一看眼前一亮,彷彿回到鄉間田園的感覺。
6、品牌建設是土特產發展的一項任務
國內的土特產基本具備濃郁的地方特色,有些特產已經婦孺皆知,被全國人民所接受,有些則困於一隅,瀕臨滅絕,被人遺忘。
區域特產目前大多是中小企業和手工作坊,有幾家甚至有數十家同樣的企業提供同樣的產品,造成行業混亂、市場分散。大多企業在一個地區,使用統一地域名稱,銷售著相同的產品,普通消費者根本無法區分。同質化是這幾年來市場競爭中提及率最高的一個詞語之一,在特產領域,只有樹立品牌才能讓消費者辨別清楚,產生信任和忠誠。而不能和其他魚目混雜的小作坊共享品牌,低劣競爭。山東的龍大粉絲就做的相當好,占盡地理優勢,「龍大」一度成為龍口粉絲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