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微信社群營銷可信嗎
微信社群營銷是依託於微信社交平台發展起來的一種使用戶連接及交流更為緊密的一種網路營銷方式。主要通過連接、溝通等方式實現用戶價值,營銷方式人性化,不僅受用戶歡迎,還可能成為繼續傳播者。
網路社群的概念是由於WEB2.0的發展以及社交網路的應用才逐步流行起來的。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帶來的最大變化便是信息的邊界越來越模糊,人們正在從一個個獨立的消費者逐漸發展成一個行為統一且生機勃勃的群體。傳統的影響消費者、鑄造品牌形象的方式是商家與買家之間的單向溝通交流,而在移動社群時代表現為商家與具有社群意識的買家群體進行雙向互動,在此環境下的社會行為無非就是消費者對品牌的擁護和背棄。
人的大腦總是傾向於用情感取代理智,在互聯網的黃金時代,情感因素更是主宰消費者購買行為的統領,在社會網路關系基礎上形成的社群,成了人們的終極武器,只有和用戶建立強烈的情感連接,才能在互聯網時代的變革中取得長久的發展。[1] 因此,基於微信社交平台的營銷模式成為各企業開展網路營銷的主要途徑。
微信社群營銷模式
微信具有三大特點:高滲透:微信用戶10億人;成本低:廣告投放成本低;留存高:粘度高出現頻繁;使之成為社群營銷天然的載體,個人號、微信群和公眾號等都可以成為企業開展微信社群營銷的途徑。
我們需要明確一點:未來是經營用戶資產的時代,更加註重產品。所以我們要的是通過微信社交平台積累會員,做到更好的去經營和觸達他們。
用線下實體店資源優勢,轉化成線上的經營優勢:
1.線下導流線上:在門店張貼海報、列印進群二維碼、進行店員培訓,但凡所有到店顧客最大限度的導流掌櫃微信號或微信福利群。
2.線上導流進群:設計朋友圈內容,讓親朋好友轉發朋友圈、邀請朋友進群、朋友轉介紹等。
社群營銷早期肯定要依賴單品打爆,建立消費者對微信群的認識和吸引,那麼對於單品的選擇可參考以下標准:
1.選品必須是高頻次的爆品,不能低頻和受眾面窄,否則命中率太低沒辦法集中爆發;
2.優惠力度大,這個很好理解,優惠力度小,基於消費心理公式「產品價值+優惠價值+用戶使用成本」解釋,使用成本過高時,就會考慮我為了這一點的優惠值不值得去付出,為什麼要加群。
製造飢餓營銷,提前鎖定消費人群:
1.價格認定:有效的使顧客認可售賣價格,利益最大化;
2.廣告策略:優惠券可以達到一定的廣告效益,比如宣傳限定某豬蹄可使用;
3.心理激勵:有了券更願意去佔便宜,不去用就浪費了。
❷ 微信營銷軟體靠譜嗎而且要分很多種嗎
有些操作藉助營銷軟體還是可以的,可以省下很多的時間。
❸ 微信營銷怎麼樣
我做這個,一個月收入7,8千
❹ 微信營銷有效果嗎
當然有的哦。選擇用營銷軟體一定要選高質量的,類似skycc組合營銷軟體專業的就行。
❺ 微信營銷到底靠不靠譜 微信營銷現狀如何
【導讀】一個美睫師通過微信朋友圈做到月流水二三十萬?這是前幾天網上廣為流傳的一個信息,而一波又一波的微信營銷』大師們』將微信營銷』吹』的神乎其神,動輒成千上萬的培訓費用,天花亂墜的演講。作者@黃嘉榔 為你剖析暴富神話背後不為人知的忽悠經。 營銷領域不知何時颳起一股微信朋友圈營銷的風波,各路的人馬都出來闡述自己的觀點(包括本人),那麼微信朋友圈營銷價值如何?是否如成功案例一樣觸手可及,還是一場泡沫。微信朋友圈到底是什麼人的朋友圈?是社交人群or「大師們」or企業們;微信朋友圈營銷到底真正的面目是如何,本文將為您解密,微信朋友圈營銷=「大師們」的營銷。 前幾天一個微信朋友圈月流水二三十萬的美睫師Nancy的案例,一下子激起一大批圍在微信中的人群,開始各種的嘗試微信朋友圈營銷是否如案例般那麼厲害,而順應的各種培訓也落地。微信的培訓課程有些高達幾千,前段時間揭露的微信培訓行業裡面的彎彎曲曲,讓很多人都明白了其中暴富背後不為人知的忽悠經。這種事情很正常,在微博時代過來的人都清楚當時微博培訓又是多麼的鼎盛,而微信似乎又在重復其中的路子,是否有效果?本人可以肯定的說有;那麼是否有想像的效果,本人肯定的說不能;是否能夠救活我的企業,是否能夠促進我企業周轉,我質疑的說:難。個體的成功不能抹殺大眾成功的可能,而也不能把它強加於大眾身上,否則必然重走微博的路子,而這騰訊是不會允許,所以從這種方向上面騰訊會嚴格把關,微信營銷是一時的營銷,是曇花一現,當然如果定位不同,也可以說為一種營銷的話,那就不是曇花一現而是長久存在,並且是騰訊無限歡迎與堅持的。 一群微信營銷的「大師們」被揭露了,而一群微信朋友圈的「大師們」也露頭,前者被曝光以及被質疑源於微信的最新版本導致了所謂的微信營銷開始變成一堆無用的東西,而衍生出來的微信朋友圈營銷有順應落地接替微信公眾平台的路子了,至今本人也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微信朋友圈營銷就是為了取代公眾帳號營銷的泡沫,而這又造成一個泡沫,本人也只能說,微信朋友圈營銷,其實就是「大師們」的營銷的產物,一個泡沫,一個在不久將會無用的泡沫。為什麼這么說,我們從三個角度來分析吧:平台所有者、用戶、大師們。 平台所有者:騰訊 微信是騰訊的一個產物,所以整個平台都是騰訊說了算,但是有很多人也會認為微信會跟微博一樣,會妥協,會認同,那麼這樣子的觀點會害了你,首先騰訊很少會從用戶著想,提升用戶體驗,根本的目的也是為了賺錢;二是微信跟微博不同,微博是媒體屬性強的社交平台,而微信則不是,用比喻來說的話,微博相當於以前風光無限的央視,而微信就像以前地方電視台,一個是影響全國的頻道,一個是地方頻道,你說想要將一個信息發布到地方頻道要影響全國的話,需要多少的努力以及發酵還有合作啊,所以微博與微信亦然,對於平台者而言,前者很難改變,而後者則輕而易舉,看看最近微信的風波、微信各種的改動,他們會聽取我們的意見嗎?會聽從營銷者的意見嗎?答案很明顯。第三、微信明確了打擊營銷份子,那麼在每一種曝光的方法以及手段後,必然會造成騰訊無情的封殺,而對於很多人而言,是一筆很大的損失,所以如果有把握最快最短的時間賺到想要的話,那可以快速的做,如果是要等時間發酵的話,那麼還是一邊做,一邊觀摩,不要把命都放上去了,這也是作者我身為一個網路營銷人士的建議。 微信朋友圈營銷未知危險巨大,沒有承擔後果的能力就不要輕信所謂的忽悠;而且對於參加的培訓的人而言,如果你當時有想法,那麼你等幾天,看看你的想法是否還在,如果在那麼就做,不然你就是被所謂的成功學、所謂的培訓環境給催眠了,切記切記,記住微博培訓是怎麼過來的。 用戶:核心 平台的核心是用戶,那麼對於用戶而言,其實無論你是做營銷還是不做營銷,其實就是一個刪除好友的動作而言,本人就沒有放大用戶抱怨或者怎麼樣怎麼樣的,你說用戶只是平台的使用者,現在還能離開微信嗎?如果不能,那麼用戶除了抱怨,以及刪除外,還能有什麼動作嗎?好好考慮這個問題。那麼營銷者泛濫的朋友圈,到頭來反而會成為用戶篩選真正朋友的時候,如果一位朋友被植入你是做廣告的想法那麼以後對你的關注就會更少,甚至會影響這段友誼,不要看所謂的微信朋友圈案例,他們要麼是用小號做,那樣就不會有信任危機;要麼就是微信本身就是用來加用戶的,所以對於真正的朋友也不會有什麼信任危機,前者是不知道,後者是不再裡面,所以要想做,就仔細考慮清楚,就像本人現在很討厭微信朋友圈裡面的心靈雞湯,今天才刪了兩個好友,以前一直不捨得,忍耐期限到了,就無情可言了。 大師們:朋友圈營銷的創始人 一群大師做起了朋友圈營銷的生意,無疑是很新奇很有趣,但是背後折射出的問題,為什麼就沒有給很多從黑暗微博培訓時代過來的人以及了解過的人一個提醒了,一群大師們都是披著很亮麗的服裝而已,剝開它其實就是普通的衣服。朋友圈營銷功能是有,但是不會有現在所吹捧的那麼厲害,這點我是承認,反向思維思考下,為什麼微信朋友圈營銷是大師們的傑作了,有下面幾點: (一)實戰經驗 暴富手段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要說什麼最賺錢,在互聯網裡面無疑是培訓,一個培訓就是一個有無效果的一種手段,微博時代如此,微信時代如此,而既然有人能夠發現這些營銷手段或者方式為什麼不自己去操作產品,反而來教導更多的人來進入其中,歸根到底就是他們就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人,哦,這個觀點會被噴的,嗯,改下就下,既然能夠富裕為什麼拉上你,人性是自私,必須承認。 可能有人會說,我有個幾萬的微信公眾帳號,有微信號碼我也做過營銷,那麼外面的人是否看清他們所謂的成績的背後是怎麼樣的啦,有很多所謂的微信大號,不是產品的料子,也有很多根本就是人家是看他個人品牌,反而不是看產品起來,所以要區分,個人品牌能夠做起,不代表產品可以啊。 (二)案例都是抄襲 一旦一個微信朋友圈案例成功,就會被無數的人復制運用來各種場合來變成自己的東西,說自己如何如何啊,所以這些大師們就很會懂得包裝,但是不會否認去參加培訓確實是認識不少東西,但是也必須承認參加培訓過後是一點幫助都沒有,比如參加培訓說要微信如何做如何做,要多少人,到頭來那些人估計也都是假或者都是同類人群。 (三)大量的文章覆蓋造勢 微信朋友圈營銷是怎麼被造勢起來,估計很多人都有大概的輪廓,我就不說,所以要推一個東西在如今互聯網時代必然要做的是大量的媒體文章的覆蓋去影響很多人,影響他們去說話、去評論、去質疑,只有這樣子才會收到關注,而本人此篇文章也是助紂為虐了,說笑吧。 文章覆蓋瞭然後就出來爭論,然後才把案例拿出來了,不可否認案例都是經過包裝,都有可能是真,那麼除此之外了,還有了,他們不會告訴你怎麼做,只給讀的人灌輸一個想法:微信朋友圈營銷很好,這樣子他們才會有利於開展下步的行動計劃,懂的人想想吧。 一群人的傑作而已,微信朋友圈確實尤其營銷的價值,但是沒有想像中那麼大,別被勢頭給欺騙,不然會成為既微博之後有一波大師們的囊中之物。一位從事網路營銷的人士說的話,我也在做朋友圈測試,效果肯定有,本人的觀點都是出自真實想法以及經驗所談,無論喜歡無否。
❻ 微信營銷推廣怎麼樣有人做過嗎靠譜不
微信的流行帶動了微信營銷的興起。最近發現很多說微信營銷的話題,大部分作者都看好微信營銷,在微信公眾平台上線後更是掀起了官方機構和草根營銷者進軍微信的浪潮。不可否認一個用戶 接近2億的公眾平台,其絕對有營銷的價值,但是微信的本質是一款基於手機的私密社交軟體,一但過度侵犯用戶的意願或者說隱私,相信會死的很慘。另外微信本 身很多功能還不完善,在不完善的產品上,可能一個改變或許就讓你的營銷工作一了百了。
粉絲越多是否營銷效果越好
微博粉絲越多越好,可能微博上還有僵屍粉,而微信不會。營銷者常常把這作為一個理由來說。筆者則認為不然。其一,微信雖然是基於手機的真實信息,可 我一旦加了你的微信我同時也可以取消,一旦我過了新鮮感,我照樣可以取消。第二,我關注你是因為我想了解你,一旦你對我沒有意義,或者說沒有價值,我就會 拋棄你。可能一個信息推送不當,就會造成粉絲快速消失。其實現實很殘酷,因為對於微信來說也只不過是個應用而已。
一旦加你為好友,你就可以推送信息,例如星巴克:在星巴克,它會有一個牌子,放的是微信的二維碼,當我用二維碼掃描的功能,它會自動將我的微信加為 星巴克 微信的粉絲。星巴克會通過微信的賬號不斷地推一些廣告和打折信息。但天天收到這些信息,用戶會不會很煩呢?另外店裡是否每天都有不同的打折信息或者產品信 息呢?做為用戶來說,我關注星巴克是想得到實惠或者說折扣信息,如果天天有推送信息或者一天幾條的推送信息都是折扣和優惠等信息,哪么我是否還會關注他 呢?對星巴克這個品牌的定位也會有一定影響。
如果我是你的微信粉絲,我和你號咨詢售後問題,或者說咨詢產品問題,你是否能夠及時回答?如果一次不能,兩次不能,如果一個小時不行,兩個小時不 行。我還關注你做什麼?如果其中和你涉及到一些罵人或者說類似se--情的話你是否可以接受,如果你還口,我公布於眾,你怎麼辦?如果是咨詢機構類微信,我看看 新聞還是可以的,如果說一些涉及到具體的案例什麼的,可能我們還是需要去網站或者直接去機構所在地咨詢比較好。如果你的微信號發布個人和機構的聊天信息如 果不經意間暴露了個人的某些信息,這些責任是微博大號負擔還是微信平台負擔還是個人承擔。
最後,筆者認為如果機構微信平台做不好以上三點,微信營銷平台最終會淪落為新浪微博類似的私密媒體發布平台,必將被市場淘汰。現在微信平台正在摸索 完善階段,可以說還沒有完全定型,雖然,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但做營銷還需實實在在,考慮和產品切實可行的營銷方案才是真正的營銷方案。好了,寫到這里,希望文章對大家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