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深圳歡悅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深圳歡悅科技有限公司是2018-06-19在廣東省深圳市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台港澳與外國投資者合資),注冊地址位於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區前灣一路1號A棟201室(入駐深圳市前海商務秘書有限公司)。
深圳歡悅科技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40300MA5F6GCN04,企業法人Paola Elena Paulino,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深圳歡悅科技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一般經營項目是:智能科技、網路技術、電子產品、信息科技、計算機軟體、技術研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及銷售;市場營銷策劃;網路游戲、多媒體產品的技術研發及銷售;圖形處理軟體、教育軟體的技術開發;教育信息咨詢,教育科技產品研發,教育管理咨詢;文化交流活動策劃。(以上各項涉及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決定禁止的項目除外,限制的項目須取得許可後方可經營)。,許可經營項目是:。
通過愛企查查看深圳歡悅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❷ 因特爾是幹嘛的
公司簡介
英特爾公司(Intel Corporation)(NASDAQ:INTC,港交所:4335),總部位於美國加利弗尼亞州聖克拉拉。由羅伯特·諾宜斯、高登·摩爾、安迪·葛洛夫,以集成電路之名(integrated electronics)共同創辦Intel公司。現任經營高層是董事長克雷格·貝瑞特及總裁兼執行長保羅·歐特里尼。
英特爾公司在隨著個人電腦普及,英特爾公司成為世界上最大設計和生產半導體的科技巨擎。
英特爾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晶元製造商,它成立於1968年,具有35年產品創新和市場領導的歷史。1971年,英特爾推出了全球第一個微處理器。這一舉措不僅改變了公司的未來,而且對整個工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微處理器所帶來的計算機和互聯網革命,改變了整個世界。
創辦起源
1955年,「晶體管之父」威廉·肖克利,離開貝爾實驗室創建肖克利半導體實驗室並吸引了許多才華年輕科學家加入,但很快,肖克利的管理方法和怪異行為引起員工的不滿。其中被肖克利稱為八叛逆的羅伯特·諾宜斯、高登·摩爾、朱利亞斯·布蘭克、尤金·克萊爾、金·赫爾尼、傑·拉斯特、謝爾頓·羅伯茨和維克多·格里尼克,聯合辭職並於1957年10月共同創辦了仙童半導體公司。安迪·葛洛夫於1963年在高登·摩爾的邀請下加入了仙童半導體公司。
由於仙童半導體快速發展,導致內部組織管理與產品問題日亦失衡。1968年7月仙童半導體其中兩位共同創辦人羅伯特·諾宜斯、高登·摩爾請辭,並於7月16日,以集成電路之名(integrated electronics)共同創辦Intel公司。而安迪·葛洛夫也志願跟隨高登·摩爾的腳步,成為英特爾公司第3位員工。
在安迪·葛洛夫的口述自傳中表示,如果以他是公司第3位員工的角度來看,他是「英特爾創辦人之一」。但若以所有權來說,因未受邀1美元價格購股,而是以首位自願加入員工。
行銷口號
intel inside
1989年4月,技術助理-丹尼斯·李·卡特認為英特爾的微處理器80386無法取代80286,主因是終端消費者不會想要80386所提供的強大運算能力,卡特認為必須直接說服80386微處理器才是終端消費者所需要的產品,之後再葛洛夫的支持下,卡特在丹佛市報紙廣告登上將286黑體字畫上紅色「X」,報紙下一版面即出現386並引用文字說明它的優點,此廣告隨後在全美報紙登出,並帶動80386銷售量。
卡特認為:「我們希望處理器在電腦中佔有更顯眼的位置,她極為重要卻看不見,人們不知道微處理器的存在,它們不認識我們。」「英特爾需要一個品牌,品牌名稱不會是386或是486,數字不能登記為商標。」,卡特主張針對終端消費者提出完整行銷計劃"intel inside,他希望打大眾廣告也和電腦品牌合推廣告,也是就是說電腦商如果廣告中包含"intel inside」以及其生產的電腦中也貼有"intel inside」貼紙,英特爾願意分攤廣告成本。另外當廣告和電腦出現英特爾的品牌可能會造成資訊混亂,沖淡自身品牌價值,所以在「intel inside」中的intel寫的樣式和公司正式商標不同。此計劃於1990年4月展開,直到2005年5月,歐特里尼擔任執行長調整組織架構及推動配套行銷再造工程為止。
Leap ahead
2006年1月4日,英特爾正式發布了全新品牌標識,其中還包括一句新的宣傳標語:「Intel. Leap ahead(超越未來)。」
這一新品牌標識是對在1991年創建並被廣泛認可的Intel Inside標識和原有的英特爾「dropped-e」(下沉的e)標識進行修改。「dropped-e」標識由羅伯特-諾伊斯(Robert Noyce)與戈登-摩爾(Gordon Moore)在37年前創立他們新的「集成電子」(integrated electronics)公司時創造。而新標語也代表了英特爾獨有的品牌承諾,旨在傳達英特爾公司發展的源動力以及英特爾公司所追求的永無止境、超越未來的目標 。
英特爾公司高級副總裁兼全球市場營銷部總經理金炳國(Eric Kim)這樣表示:「『英特爾-超越未來』雖然只是一條簡單的標語,卻可以清晰地闡明我們的身份和使命。它是英特爾公司優良傳統的一部分。我們在英特爾公司的使命就是不懈追求、推動技術、教育、社會責任、製造以及更多領域中的下一次飛躍,不斷挑戰自我。它所反映的是,英特爾技術將會為每個人帶來的更加美好、更加豐富以及更加方便的生活。
換標事件也標志著,英特爾正在發展演變成為一個市場開拓型的平台化解決方案的公司。英特爾平台化解決方案的背後所專注的關鍵技術包括微處理器、晶元組與軟體,而將它們集成在一起則可以更好地增強系統性能,同時大大提升消費者整體的應用體驗。
自英特爾迅馳移動計算技術平台成功推出以來,英特爾已經開始了其商業發展戰略的根本性轉變與調整。公司已於去年圍繞著平台模式實現了組織結構的重組,現在正專注於四個重要市場細分領域,即移動、數字家庭、企業與醫療保健。英特爾還宣布將於2006年初推出其面向數字家庭的全新平台 — 英特爾歡躍技術。
隨著英特爾歡躍技術等新品牌即將的發布,英特爾新的品牌系統將極大地簡化並統一英特爾產品與平台技術的外觀設計風格,從而更好地向消費者傳達其重要特點與價值。新的品牌系統包括:英特爾歡躍技術與英特爾迅馳移動計算技術的新標識,以及重新設計的個別處理器、晶元組、主板及其它英特爾技術的標識。每個產品標識都將結合新的英特爾標識。
❸ intel是偏硬體還是偏軟體
intel公司生產的CPU占據了85%以上的CPU市場,應該說是專業硬體生產廠商.
但是相應的驅動啊更新補丁啊等軟體還是這個廠商自己研發的.
❹ Intel 謝謝
你的配件好像都該過時了,擔心被JS。。。。。
下邊是一套跟你這差不多的配置,中關村在線的價格。實際會更低。。。。。絕對不到5K...
如果你不是對某些品牌特別偏愛的話,可以考慮考慮
❺ 因特爾市場營銷策略
英特爾在營銷策略上總能一鳴驚人。最著名的就是「Intel inside」計劃,幾乎被編入所有MBA教科書中。自1991年啟動以來,任何一位電腦生產商,只要在其廣告上加入英特爾公司認可的「Intel inside」圖像或者標識,英特爾就會為其支付40%的廣告費用(這一比例在國內是30%)。如今在電腦業利潤趨薄的情況下,英特爾的廣告返款已佔到一些電腦公司利潤的1/4,成為英特爾客戶利潤增長的主要源泉。在全球,平均每5分鍾,5音調的Intel inside品牌廣告曲就會響起一次。該計劃改變了 面對最終用戶的技術推廣方式,鑄就了將近390億美元的品牌價值。
2006年1月4日,英特爾正式發布了全新品牌標識和宣傳標語:「Intel. Leap ahead(超越未來)」 ,37歲的「下沉的e」被取代,一時間被人看作是一個瘋狂的舉動。然而,改變何止這些,辭舊迎新之際,再看英特爾,簡直可以用「變化多端」來形容:讓「外人」(從三星電子挖來了埃里克-金(Eric Kim))負責公司的營銷、迅馳廣告變臉、「奔騰」淡出、英特爾CEO歐德尼今年正式就任英特爾掌門人、發布數字家庭解決方案「Viiv」(「歡躍」)、20億美元打造新標志……
英特爾創始人羅伯特-諾伊斯有一句經典話語:「不要被歷史所束縛,走出去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一向穩重內斂的英特爾一直有顆「超越」之心,商戰36計英特爾始終在自己掌握遙控器。
❻ MBA究竟是研究生,還是碩士學位
工商管理碩士MBA是工商管理類碩士研究生學位。
MBA是培養能夠勝任工商企業和經濟管理部門高層管理工作需要的務實型、復合型和應用型高層次管理人才,兼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而其他碩士研究生只是培養科研型和教學型人才,更偏向理論,不參與實踐。工商管理碩士MBA的出現 ,使得中國教育與世界接軌。
MBA 學位由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創立,並逐步被全球各大商學院認可,開設相關課程,設立相關學位。MBA的招生對象一般為大學本科畢業、並有三年以上工作實踐經驗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幹部和工商企業管理人員及技術人員,而其他碩士研究生可以招收應屆畢業生,也可以招收在職人員。
(6)歡躍生市場營銷擴展閱讀:
MBA報考條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願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3、考生的學歷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a 、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後,有三年或三年以上工作經歷者。
b、已獲碩士、博士學位,並有兩年或兩年以上工作經歷者。
c 、獲得國家承認的大專畢業學歷後,有五年或五年以上工作經歷。
4、身體健康,符合規定的體檢標准。
註:此外,各校還可能在教育部門規定的MBA報考條件基礎上制定本校的報考條件。比如清華大學,對大專畢業生考生,要求有突出的工作業績(相關證明、業績報告),或者有達到學士學位水平的,與工商管理專業相關的論文 (1萬字以上);須通過國家大學英語CET四級考試。
❼ 請指點一下奔騰m處理器和訊弛主要有什麼差別
上面的撤那麼多干嗎???
迅馳是INTEL移動平台的總稱,包含處理器,晶元組,無線網卡。奔騰m只是迅馳移動平台中的一個組件
迅馳移動平台必有奔騰m,但是有奔騰m不代表就一定是迅馳移動平台。不過現在的新平台中的處理器是酷睿,關系等同於奔騰m
❽ p4超線程技術和訊馳雙核技術有什麼區別
雙核元年迎面而來:重新上路 VS. 全新上路
2005-2006
轉換思路的英特爾工程師重新開始思考:這十年來,晶元生產已經成功跨越了0.25微米、0.18微米,0.13微米、0.09微米、0.06微米。如果晶元生產仍然能以3年翻一番的速度發展,那麼在十幾年之後,就必然會面臨0.05微米的物理極限。按照這樣的發展趨勢研發下去,「用一塊巨無霸式的晶元基本只有40%的提升水平」,「但兩塊相對較小的晶元,能夠提供70%到80%的性能提升」。
在英特爾看來,未來的處理器依然要同時面臨大量多任務的處理,同時在今後,PC的角色即將從個人用戶娛樂工作設備延伸為家庭數碼娛樂中心。PC將承擔家庭各種設備互聯的主角。「數字家庭」概念將貫穿今後PC的發展。盡管「數字家庭」的概念已經在英特爾這幾年來的開發者論壇峰會不斷被提及,但是英特爾一直沒有描繪出具體的情景和相關的設備。2005年,隨著寬頻的普及、BT下載、IPTV、HDTV、網上音樂和網游的大量應用開始浮出水面。電腦用戶已經開始體驗到,他們往往需要一邊BT下載視頻或者把視頻文件壓縮成為PSP游戲機可看的格式,一邊打著魔獸世界或者看著HDTV。在這種體驗下,英特爾原有的帶有超線程技術的奔騰4處理器,未必能夠應付自如。
在這種思想下,英特爾開始考慮採用雙核甚至多核處理器的設計。因為多核處理器在多任務的效率上和功耗上與英特爾所設想的未來應用之需求相符。 在英特爾的藍圖中,Intel把單核處理器原理比喻為一名廚師。一位廚師在同一時間只能做出一道美味的菜餚,因此客人點的下一道菜必需等上一道菜完成後才可以繼續。雖然我們可以進行多項任務,但實際上每一個線程只能處理一個工作,Intel把它比喻作原始人只懂起一個爐頭做飯。而超線程的單核處理器就好比一個廚師用兩手同一時間熟兩個食物,雖然效率會比單線稱處理好些,但還是有很多限制。最好的解決辦法,還是用兩個廚師同時做兩道菜——也就是雙核處理器。
在功耗上,雙核處理器也意味著可以打破原來單核處理器隨著頻率上升而發熱量暴漲的惡果。因為熱點是在處理器的正上方。至於雙核心,實際上有兩個熱點,每個Die上一個意味著發熱更均勻了,那也就意味著更好的散熱。而且,用戶可以在一個核心上運行一個單線程程序,同時關閉另一個核心。當一個核心溫度過高時,還可以讓第二個核心接替第一個核心工作。每個核心的溫度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溫度降低了,漏電量也得以降低。
此外,在高性能計算領域,對企業用戶來說,電子郵件使用使網路流量增加,ERP及數據採集等應用都需要強勁的運算能力。網路安全的措施,也增加了計算性能的負擔。對伺服器虛擬化等新的應用模式都對處理器性能提出更高要求,數據量的急劇增加甚至使得企業用戶也開始考慮構建自己的數據中心。使用多核處理器,企業用戶不增加硬體佔地面積的情況下可以提高處理能力,刀片式伺服器將變得越來越有吸引力。
英特爾所預期的種種情況表明,面對未來多任務,低功耗的電腦發展前景,採用雙核甚至多核處理器,可以為企業帶來更節省成本的便利,可以為「數字家庭」方案帶來順暢的視聽體驗,因此,2005年,當英特爾開始全力催谷數字家庭概念的時候,台式機的雙核處理器平台,就提到日程上來。英特爾前CTO,現任數字企業部主管基辛格也表示,盡管從單核到多核需要很長的的過渡期,但是未來一定是多核處理器的世界。
然而英特爾並不是多核處理器的第一個發明者。在上個世紀末期高端伺服器開發者,比如HP、IBM就已經提出這類可行性設計,並且成功推出了擁有雙內核的HP P把A8800和IBM Power4處理器。這類處理器已經成功應用不同領域的伺服器產品中。但是這類處理器相當昂貴,不能普及。英特爾需要做的,是在X86架構的台式機平台,拿出價格和性能能夠被大家接受的新品。
2005年4月,英特爾發布了雙核心台式機處理器以及相關的主板晶元組。全新的處理器被稱為Pentium D,D的意思為Duo(雙),先前的研發代號是Smithfield。它採用2個Prescott核心及0.09微米技術生產。Smithfield內核每個核心擁有獨立的1MB二級緩存及執行單元,同時Smithfield處理器支持800MHz FSB。因此Prescott處理器的所有功能幾乎可以在Smithfield上看到。不過,由於Smithfield核內需要增一個「arbiter stc」仲裁裝置來協調兩個核心的工作,因此Smithfield的核心尺寸將是Prescott核心的2.1倍。
雙核心的Pentium D處理器
第一批首發的Pentium D的型號包括Pentium D 820, 830和840,頻率分別對應2.8, 3.0和3.2GHz。由於英特爾放棄了開發頻率更高的處理器,改為重點布局Pentium D,為了回應人們對英特爾放棄堅持摩爾定律的議論,英特爾數字家庭事業部副總裁麥當勞指出:「目前恰逢摩爾定律四十周年,這一里程碑事件對英特爾尤其有著重要意義。依照摩爾定律,您將可以獲得日益增強的計算能力,而同時成本不會保持相同幅度的增加。這也正是雙內核處理器的意義所在。」
為了讓Pentium D更吸引人,英特爾在Pentium D中引入一些新技術,比如支持64位系統的EM64T技術、EIST技術(增強型Intel SpeedStep技術)和英特爾的為下一代處理器開發的加強型安全技術「XD bit」。由於英特爾也在2005年的單核處理器引入此類技術。因此Pentium D處理器最獨特之處就是支持Vanderpool虛擬化技術和LaGrande安全技術。早在2003年的IDF英特爾就已經公布了Vanderpool技術。在英特爾的規劃中,Vanderpool是針對個人電腦的虛擬技術,它可以將電腦分離為若干個可以獨立工作的虛擬電腦,這些電腦可以訪問相同的資源。Vanderpool技術的推廣成敗也關繫到英特爾雙核甚至多核計劃的成敗。
就在發布Smithfield核心半年以後,英特爾十月再次發布了採用新工藝製程,以0.065微米技術生產的Presler核心Pentium D處理器。在整個2005年,英特爾如此頻繁地推出台式機處理器新品,實屬近年來罕見。而Presler實際由兩個單核心構成,有些人認為這樣設計依然屬於簡單的雙核心並行。真正的共享二級緩存的雙核心產品至少要等到2006年末才會推出。
就在台式機雙核處理器頻繁出招的同時,英特爾也加快了伺服器雙核化的進展。原定於2006年發布的、面向四路或更多路伺服器的雙內核多路至強處理器MP(代號為 "Paxville"),搶在2005年10月就提前發布。然而,更令人關注的是目前英特爾最為看重的移動處理器領域,英特爾本來憑借Pentium M在這個領域占據絕對優勢。但自去年AMD發布炫龍移動處理器以來,業界更為關注已經在工作效能和功耗等方面做得很出色的以色列海爾發團隊,還能祭出什麼武器讓人眼前一亮。
2006年1月,這個答案正式揭曉,英特爾正式發布了迅馳的第三代移動平台,也就是俗稱的Napa平台。其中代號為Yonah的移動處理器採用雙核心架構,英特爾稱其完全革新了原來的單內核Pentium M處理器的架構。不同於其它雙核心處理器,Yonah所擁有的2MB L2緩存由兩個物理核心共享。因此Yonah開發者不用面臨如何協調緩存工作一致性的問題。為了減小功耗及降低對散熱系統的要求,新的Yonah處理器將支持特殊節能技術,允許在處理器低負苛情況下停用其中一個核心。可以說,Yonah是第一個整合完整的PC處理器。
隨著Yonah的發布,英特爾的雙核計劃終於在台式機、伺服器和移動筆記本電腦上全面開花,在2006年完成了雙核化的第一階段全面布局。2006年也成為英特爾的雙核元年。從Intel的處理器發展計劃來看,自從Pentium 4和Pentium M之後分道揚鑣的台式及移動式處理器,在2007年將合而為一。這也標志著英特爾的所有處理器,屆時都會在「效率和能耗」的平衡下統一完成切換跑道的進程。
雙核的研發進程在不斷進行中,英特爾的市場營銷計劃也在不斷變化。2006年1月,英特爾在短短數天內先後推出了新的標識和用於台式機的歡躍平台。放棄了多年來已經被世人所熟悉的「Intel Inside」,英特爾的CEO歐德寧表示,新商標在視覺上的改變正是公司所要求的效果——它將更有動感。憑借這次換標和把台式機晶元變得更平台形象化,英特爾向世人表明,它把業務的核心由單個的晶元轉移到整個應用平台或解決方案上來。處理器晶元的前景是把家庭、商業與學校的數字媒體和網路整合到同一個平台上。
早在英特爾上任CEO貝瑞特領導英特爾的時期,貝瑞特已經提出了把「Intel Inside」改為「Outside」的構想,直到現在,英特爾逐漸把這個構想通過平台的形象化表述來實現。目前,已經有多個品牌機廠商採用多核處理器,用於數字家庭電腦中,英特爾所描繪的一台電腦、一個遙控器可以包容一個家庭中的大部分工作、通訊、娛樂項目的設想,正在一步一步實現。自1971年英特爾生產出第一款處理器以來,全球的經濟和社會生活步伐在不斷調整節奏,用戶對電腦的使用需求也不斷延伸和轉向,當年「一招鮮,天下先」的產品策略已經在復雜的用戶需求和細分市場面前行不通。英特爾是否能夠調整好生產關系,適應數碼新時代的生產力要求,憑借多核之機再次引發PC應用新一波浪潮?
唯有生產力的真正需求可以作出最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