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夏進牛奶官網
有,直接輸入夏進乳業網路
② 夏進乳業未來的發展目標及規劃
夏進乳業未來的發展目標及規劃
事實上應該是全國第一名。
③ 寧夏夏進乳業集團銀川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寧夏夏進乳業集團銀川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04月29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批發兼零售、預回包裝食品、答乳製品(含嬰幼兒配方乳粉)等。
法定代表人:馬衛紅
成立時間:2004-04-29
注冊資本:6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640000000007080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寧夏銀川市興慶區科技園
④ 夏進牛奶的發展
公司94年整套引進九十年代世界先進水平的荷蘭施托克公司二次超高溫滅菌奶生產線,95年安裝投產,98年引進瑞典利樂公司磚型TBA/9軟包裝生產線。公司產品有三大系列、二十多個品種;10個規格。主要產品有:純牛奶、甜牛奶、杏仁牛奶、酸牛奶、咖啡奶、學生奶等。年生產能力在三萬噸以上。工藝技術先進,確保產品不受污染,產品質量達到國家標准;夏進牌系列乳品食用、攜帶方便,例於長途運輸,是旅遊,家庭餐飲的理想飲品,夏進乳品的承諾是:」新鮮、安全、衛生、營養、健康。「 夏進公司在改革中不斷發展,通過」三改一加強「,實力逐漸雄厚,已通過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幢景未來,公司將按照」科技興企,管理精細,情系大眾「的宗旨發展壯大。」夏進牛奶香,常喝保健康「,願」新鮮、營養、健康「走進千家萬戶,夏進公司將真情和愛心奉獻給所有的朋友。
為了生存,夏進先後為樂百氏、娃哈哈等十幾個品牌代加工,滿負荷生產,並從細微處著手,制定了69項430條質量管理規則,即使生產的是別人的品牌,也不能質量軟骨,何況包裝上還打著夏進公司的地址。像一棵崖上的草,夏進頑強地捧出自己的一份綠意。
夏進真是幸運的,恰逢中國銀行要發放一筆支農項目資金。夏進也有這種身處絕境而尋生存的勇氣和眼量,滿目瘡痍的夏進硬是捧著一部未來的發展規劃從志在必得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爭取到了2000萬元低息貸款。有了資金,就有了發展的底氣。
速度、資金、規模、競爭力……就是在所有的人都以為這個企業已是御風而行,加速度發展的時候。夏進又出奇招。
2001年,夏進集團高層召開了一次決定命運的會議。這次經典的論爭和決策,使夏進真正具備了強者的素質。
一年後,上市公司新華百貨入主夏進乳業,並斥資3600萬元控股新公司寧夏新華百貨夏進乳業股份有限公司60%的股權。張志前任公司董事長。夏進終於如願以償,實現了借殼上市,與資本市場有效對接,企業自此步入了騰飛的軌道。
有了資金保證,市場的魔杖揮動起來才會如畫虹般秀美:2002年,夏進乳業在平吉堡奶牛場投資組建夏進昊爾乳業公司;2003年,夏進乳業投入1.4億巨資興建夏進乳業大同分公司,將觸角伸向了奶源充足的華北市場;2006年,為了提升產品的科技創新能力,又斥入1個億的資金在銀川市興建夏進乳業科研中心暨20萬噸乳品加工項目……
⑤ 夏進牛奶的現狀
「以銷定產」的經營方針,改制企業的運行機制,以及年薪20萬的激勵機制捲起了寧夏企業的營銷旋風。夏進的市場網路建設遍布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的250個城市。與市場開拓並行的是啟動技術創新工程,大規模進行技術改造和新產品研發。著眼於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與加拿大合作,通過「中加奶牛綜合育種」項目,實施科學養殖,提升奶牛養殖的科技含量;引進荷蘭施托克二次超高溫滅菌奶、法國的百利包、瑞典的利樂磚灌裝線等國際最先進的生產線28條,提升產品品質。企業年生產能力從建廠時的1萬噸猛增到26萬噸以上,產品形成6大系列30多個品種。
2002年以來,夏進公司果斷將「第一車間」前移,幫助農民建園區、擴牛群、興草業。先後斥資7989.7萬元,在全區自建、聯建53個養殖園區,80個掛牌運行奶源基地,設有70個固定收奶站,並為園區、基地和養殖大戶提供了118套擠奶機和儲奶罐。又做出提供貸款擔保、技術服務、設施配套、共擔風險、疫病防治、年終獎勵等10項承諾。截至目前,夏進公司共為奶農擔保貸款2078萬元;為保證奶農交售牛奶,近3年承擔的投入達241萬元。
為夏進公司供奶的奶牛存欄數已發展到5萬多頭,為公司供奶的奶戶在1萬戶以上,先後發放奶款4個多億。
牽一發而動全身,夏進公司的發展還促進了種植業、養殖業、飼料加工業、塑料製品業、印刷包裝業、貨運信息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基本形成了以乳品加工為主的產業鏈。
思路是新的,經驗是新的,夏進騰飛的翅膀也是新的。強乳富民。
也許當初人們難以想到,幾年之後,這個當初靠代加工產品維持生存的夏進,有一天競生出一雙雄鷹的翅膀,一飛沖天,在神州大地的每一片天空,成為萬眾矚目的風景。
⑥ 市場營銷畢業論文大家幫幫忙(高分懸賞)(急)
不用我的論文,我沒話說。但如果我的文章有用,請對我給予肯定!
我不能監督,只有靠良心了。
真的是出於幫你,因為我理解你的急!!
蒙牛和伊利具有相同的產品,共同的市場,剪不斷的淵源,他們之間的競爭從蒙牛創立之初就沒有停止過,並在伊利2003年度從光明手中奪得中國乳業老大座次的同時升級為PK對決。經過04、 05、06三個年度的比拼,兩家企業已成長為中國乳品業的兩極,我們現在來回顧一下兩個對手在產品創新、營銷創新、發展戰略等領域的巔峰對決。
產品創新。
為增強盈利能力,伊利和蒙牛的競爭已從初級的同質化產品價格競爭,轉入消費行為細分,尋求差異化、創新化發展,開發各種功能奶、高端奶,區分同質化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避免價格戰。
液態奶產品PK
液態奶是中國乳品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占據中國乳品業的60%市場,液態奶的市場份額將很大程度上決定企業的排名,這是蒙牛和伊利爭奪的主戰場,他們在液態奶產品的UHT奶、乳飲料、酸奶等三個主陣地展開猛烈的爭奪。UTH奶:功能型伊利「早餐奶」和蒙牛「晚上好奶」,高端型蒙牛「特侖蘇」和伊利「金典」,逐對比拼。
在經過長期價格大戰後,伊利在2005年首先推出了功能型的伊利「早餐奶」,向大眾灌輸營養早餐的理念,取得了很好的市場反響。蒙牛緊隨其後,推出蒙牛「晚上好奶」,向消費者者傳遞,牛奶的營養與安睡作用,並相繼推出蒙牛「早餐奶」、「未來星成長奶」等系列功能奶。
2006年蒙牛推出高端奶「特侖蘇」,蒙語即金牌牛奶,向消費者宣揚其源於純正奶源,高科技、高營養,得到了轟動性的市場效果,該產品」還在2006年度的IDF大會上獲得「新產品開發大獎」。伊利也推出高端新品「金典」,宣傳其奶牛MIP概念,同時不忘奶源地、高科技和高營養概念,並開展「關愛精英健康計劃」市場推廣活動為「金典」銷售助力。
持續的產品創新,使兩家巨頭在價格競爭激烈的 UTH市場中穩定地提高了市場佔有率,並保持了較高的盈利能力。但蒙牛產品種類更豐富,獲益也更大。另外,根據AC尼爾森數據,截止2006年6月,蒙牛和伊利的市場份額分別為:31.7%,22.7%,這也正是兩家在該產品領域競爭最好的評述。
乳飲料:伊利「酸酸乳」戰蒙牛「優酸乳」,在乳飲料市場,先有伊利的「優酸乳」,向主要消費人群的青春少年傳遞從「青春滋味,自己體會」的訴求信息,取得了良好的市場業績。蒙牛推出追隨品牌「酸酸乳」,並藉助「超女」之勢,飛速發展,銷售收入從04 年的8億元飆升至05年的30億元,成為成長最快,最成功的產品,市場份額也超越了「優酸乳」。為避免低端產品的過度競爭,蒙牛推出了高端產品 「心情二次方」,伊利也隨繼推出對抗產品「C小調」,宣傳其即營養又健康。近期蒙牛又推出了「真果粒」,含有可嚼果粒的常溫乳飲料,解決了營養和技術兩大難題,定位於白領女性,繼續走高端路線。伊利也對外宣稱,率先在其優酸乳中添加OLIGO益生元和CPP(酪蛋白磷酸肽)促鈣因子,使得優酸乳不但口感好、有滋味,而且更益於健康。
從兩家2006年中期報告分析來看,乳飲料市場爭奪的結果是,蒙牛占優,其產品收入達17億元。
酸奶:奶源地之戰與技術之爭,酸奶產品的利潤水平和市場增速也都優於白奶,但技術要求更高,且需低溫保存,保質期短,不利於長途運輸,所以酸奶產品的競爭的著力點在奶源地和技術實力方面。普通酸奶市場的價格戰也是一直不斷,但在酸奶領域伊利和蒙牛PK的主要看點是奶源地之戰和技術之爭。
奶源地之戰。先是伊利發難,使「長富乳業」拋棄蒙牛,轉投伊利,從而佔有了長富乳業在華南乃至全國最大的奶源基地。蒙牛也積極展開對當地奶源的收購工作,並馬鞍山投巨資建奶源基地。
技術之爭。為避免低層次的價格戰,伊利和蒙牛都在酸奶領域進行了大量的技術投入,以提高其營養保健功能,進行差異化競爭。2005年伊利成立了酸奶事業部加強對市場的開發,還與世界乳業巨頭芬蘭維利奧合作,享有了LGG益生菌在中國市場連續5年的獨家使用權,並於2006年初推出了自己的LGG益生菌酸奶,提高了產品的技術含量,向中高端市場發力。蒙牛也先後推出過LABS益生菌酸奶、冠益乳酸奶等產品,並在2006年末與達能合作成立酸奶公司,利用達能先進的製造工藝與研發技術,提升其酸奶的市場競爭力。
伊利和蒙牛在酸奶的收入占液體奶總收入的比重都比較小,競爭的強度要比白奶差得多,但隨著酸奶市場容量的增加,兩家都在這一領域加大了投入,預計他們將在這一產品領域展開更大的競爭。
冷飲產品PK
相比較液態奶品,冷飲產品的成長性和利潤空間更大,伊利和蒙牛為爭奪這一市場投入巨大。截至11月,伊利2006年度共推出新品65款,平均不到一周就會推出一個新品,產品線從低價格到10元包辦。值得稱道的是,伊利「巧樂滋」這一老品牌在2003年創造了2億元驚人業績之後,繼續在2006年創造了四億元的銷售額。蒙牛也推出一系列的產品,其中的「隨變」、「綠色心情」也有不俗表現。
另外,由於2005、2006連續兩個暖冬,冷飲市場總量增速加快,伊利和蒙牛的冷飲收入也快速增長。伊利因為在產品創新、市場推廣等方面的持續投入取得了很好的戰績,在2006年上半年,伊利冷飲就實現了44.66%的增度,銷售收入達到13.36億元,全年預計收入將達30億,將坐穩冷飲市場的頭把交椅。
奶粉市場PK。
奶粉市場是乳品市場中的金娃娃,利潤率極高。伊利是這一領域的高手,在2005年推出嬰幼兒配方奶粉,取得了三位數的增長,估計2006年伊利奶粉市場的收入將會突破20億,已經領軍中國奶粉行業的。蒙牛在這一領域的表現無法與伊利相提並論,正如牛根生自己所說,在奶粉市場中,蒙牛是一隻「丑小鴨」。為提高其奶粉領域的競爭力,2006年8月蒙牛與世界乳業巨頭丹麥的阿拉福茲公司共同投資5.4億元,利用阿拉福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生產奶粉,並開發其他乳製品,真正開始進軍奶粉市場。蒙牛的奶粉產業能否走向輝煌,能否從「丑小鴨」成長為「白天鵝」,我們拭目以待。伊利、蒙牛雙方鬥法最精彩的看點就是在營銷方面,這也是各種媒體評論最多的地方。蒙牛在營銷方面是絕頂的高手,他們的「神舟」事件營銷、「超女」娛樂營銷、「送奶工程」公益營銷,以及近日的「NBA」體育營銷,極大的提高了蒙牛品牌的知名度,為業界所稱道。伊利在這方面也積極追隨蒙牛,他們的「政府」營銷、「奧運」營銷、「明星」營銷也搛足了消費者的眼球。在這里,我想點評的是伊利的「政府」營銷和「蒙牛的「公益」營銷。
伊利:「政府」營銷,伊利深吟「政府」營銷之道,在方面長期投入巨大,無論是對地方政府還是中央政府,伊利都做得比較出色。2005年末伊利投巨資3000萬元支持地方基礎設施建設,鼎立支每年一度的「昭君」文化節;還與團中央發起「中國青少年發展伊利夢想基金」,與全國婦聯等部門長期主辦對哺乳期嬰幼兒父母折科學哺育知識的普及教育。另外,伊利在中央黨校等單位聯合舉辦的以 「新農村•新發展•新機遇」為主題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論壇」活動中,由於伊利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進程中做出了傑出貢獻,帶領500萬農牧民發家致富,榮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行業龍頭企業」稱號。另外,伊利的高利稅是其政府營銷最有力、最簡單、也是最直接的方式,其納稅總額已近50億元,其中 2005年納稅9億元,是蒙牛的兩倍還多,在2006年度納稅數額將超10億元。
雖然有關方面對伊利成為「奧運會合作夥伴」的過程頗有微辭,但「奧運會合作夥伴」的低成本獲得正是伊利政府營銷成功的最好例證。政府營銷的成功,使伊利可以獲取良好的經營環境和較低成本的資源,是企業發展的重要保障。
蒙牛:「公益」營銷,蒙牛絕對是頂尖的營銷高手,他們的「送奶工程」,極大的增強了消費者對蒙牛的忠誠度。但最為經典的顯示蒙牛公益營銷真功夫的篇章,莫過於蒙牛在獲得產品創新大獎時總裁楊文俊的演講。他說:「非常榮幸能夠代表中國乳業、代表中國千萬奶農,來領取這個世界乳業的至高無上的榮譽。這份榮譽,是屬於整個中國乳業的、是屬於13億中國人的。特侖蘇是蒙語『金牌牛奶』的意思,我堅信,在民族乳業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夠早日實現『讓所有的中國人,首先是孩子,每天都能喝上一斤奶的夢想!』一定能讓所有的中國牛奶,都成為全世界的『特侖蘇』!」
這段非常之精彩,他沒有過於標榜蒙牛,過於在這段演說中,楊文俊對蒙牛隻字未提,也沒有宣傳「特侖蘇」,卻讓全中國人倍感舒暢,可以說「爽」極了,更認同了蒙牛,認識了「特侖蘇」,宣傳了其品牌。
近兩年伊利的營銷工作提速較快,尤其是近期「奧運+冠軍」營銷,在勢頭上大有蓋過蒙牛之意。另外,伊利也在公益營銷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而且其政府營銷也越來越公益化,與蒙牛一起被評為「中國最具社會責任感企業」。
兩家公司在營銷領域的持續投入,既培養了中國乳業市場又提高了公司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忠誠度,極大的擴大了顧客基礎,增加了銷售量,近幾年的超高速發展就是他們營銷創新的最大成就。
戰略碰撞
戰略是企業主要活動的出發點,蒙牛PK伊利,從根本上說就是兩家乳業巨頭發展戰略的演義。
戰略目標PK:2010年進入世界乳業前二十強 這是伊利和蒙牛兩個中國乳業巨頭2010相同的戰略目標。
伊利:先深耕國內市場,牽手奧運,借機出海 伊利的戰略規劃中有兩個階段性的戰略目標,即:2010年,進入世界乳業20強,成為中國最有競爭力的企業之一;2015年,進入世界乳業10強,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大型乳業集團之一。 多年以來伊利一直深耕國內市場,「用全球的資源,做中國的市場」,致力於打造中國一流的民族品牌。但在伊利牽手奧運之後,伊利的國際化開始啟動,戰略進行了重大調整,將市場國際化列入重要戰略舉措。2006 年初,潘剛對外界透露,「一定要是高水平的國際化、多方位的國際化,包括產品的國際化、技術的國際化、標準的國際化、管理的國際化等,才有可能使伊利最終成為國際乳業發展趨勢的引導者」。
蒙牛市場國際化,爭取進行前10強 蒙牛的戰略目標也是在2010年進入世界乳業前20名,並爭取進入前10名。從蒙牛創業之初,就確立了「蒙牛•中國牛•世界牛」的三步走戰略,風險投資的獲得以及香港上市,成為其國際化的推進劑。在2002年,蒙牛產品就開始進入港澳地區,又成功銷往新加坡、菲律賓、蒙古、美國塞班島等國家和地區。在中國乳業中,蒙牛的牛奶出口量居全國第一,且蒙牛成為香港市民的「超市十大品牌」之一。但蒙牛並未滿足於此,相繼與阿拉福茲、達能合資,以增強其在奶粉和酸奶領域的地位,為國際化鋪平道路。2006年4月又與香港迪士尼進行戰略合作,以提高其產品在國際市場知名度。
蒙牛對外公告以下戰略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擴大產品市場份額,尋求開發新市場,鞏固加強原料鮮奶的供應,發展富有成效的副品牌,實現乳產品多元化,增強自身生產能力,不斷提高雇員及管理層表現」。
蒙牛的市場國際化,不斷提高液態奶的市場份額,對重資投入奶源地建設及產能擴增,和「特侖蘇」副品牌的推出是其戰略舉措的真實演義。伊利與蒙牛戰略上都希望成功世界乳業巨頭,其實現途徑也大同小異,只不過蒙牛的國際化走得早一些,伊利的乳品多元化做得好一些。
經過三年的PK,伊利和蒙牛都已成長為國內乳業巨頭,與第二集團拉開了較大的差距,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忠誠度也穩步提升,而且了他們的國際知名度都有較大提升。兩家除了在產品創新、營銷策略等方面的爭斗外,還在奶源地建設、產能擴增、渠道管理、產品促銷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比拼,現在我們可以從兩家企業歷年的乳品收入總量、各類產品的比重、市場佔有率等方面看兩家PK的結果:
在乳品銷售總量方面,伊利稍占上風,具體到各產品情況又各不相同:伊利的奶粉產品遠強於蒙牛,兩者不在同一水平;伊利的冷飲產品要強於蒙牛,且在2006年下半年有擴大這種優勢的可能;液態奶產品蒙牛的佔有率較大,而且也有擴大優勢的可能。另外,伊利的液態奶、冷飲和奶粉三大類產品發展比較均衡,而蒙牛發展不夠均衡,在奶粉產品發展不夠理想。我們還可以看到,不論伊利還是蒙牛隻要在他們產品創新做的好的領域,其銷售收入、佔有率等都會強於對方。我們可以用八個字來總結兩家企業PK的結果:不分仲伯,各有千秋。
雖然經過幾年的快速成長,伊利和蒙牛都已成長為國內乳業巨頭,但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在技術、管理等方面與世界乳業巨鱷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要想與他們並肩,伊利和蒙牛都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尤其是國際市場的開拓將很快面臨與狼共舞的驚險。
另外,國內市場的快速成長,使得國際資本紛紛投資於第二梯隊企業,如夏進、太子奶等均已獲得國際資本的巨大投入,有可能會成為第二、第三個蒙牛。再者許多世界乳業大鱷也擴大或開始與國內企業合作,借機進入中國市場,如:三鹿與恆天然的合作。而且還有一些是伊利、蒙牛他們自己請進來的,如蒙牛與阿拉、達能的合作,有可能是養虎為患,為虎所傷,造成品牌與市場的流失,也有可能因為文化、管理的差異,而影響業務的正常發展。這些都有可能使國內乳業競爭多極化,給伊利和蒙牛的發展帶來變數。
我們希望伊利和蒙牛能夠繼續演義出更加精彩的對決,更祝願他們如牛根生所說象德國的賓士和寶馬,在競爭中成長為世界級的優秀企業。
但任重道遠!
⑦ 夏進牛奶的未來
若問夏進怎麼具有如此的胸襟、氣度和膽識,那是因為夏進懷抱著非同尋常的發展夢:戰略遠景:成為弘揚華夏進步文化領導品牌,打造西北富民事業標桿企業,成就員工事業夢想最佳平台,成為國內乳業及相關領域的知名品牌和同行業龍頭企業,全力培養核心競爭力。
戰略目標:西北乳品行業的旗艦地位,全國目標市場的首選品牌,中國食品行業的管理之星,3年內液態奶生產規模達到80萬噸。
隨著北京物美收購寧夏新華百貨,物美已經向夏進乳業投資3個億,並且提出了「實施夏進品牌戰略」:第一項「加快資金注入與股權結構優化實施資本擴張戰略」——投入3億元資金外,還有第二項:加快產品結構調整與技術研發,實施產品創新戰略——在未來三年,夏進的產品系列除滅菌純奶外,還將增加以枸杞奶為代表的功能型配方奶、酸奶系列產品、奶粉以及乳酪等。計劃三年內,年生產各類液態奶30萬噸、奶粉2萬噸,力爭銷售額達到20億元。真正使夏進成為推動自治區乳業發展的龍頭企業,帶動千家萬戶奶農增收致富。已向市場隆重推出枸杞養生奶,即是夏進產品結構調整的重大舉措之一。第三項:加快品牌建設,實施品牌提升戰略——通過各類媒體進行廣泛宣傳,提升夏進品牌知名度;以枸杞養生奶為突破口,帶動其他產品的銷售量。力爭三年內,將夏進由區域性品牌打造成全國知名品牌。第四項:加強營銷網路建設,實施全方位的市場營銷戰略——在全國250個大中城市銷售網路基礎上,全面開放物美全國600多家所有店鋪,以最優惠的通路條件,提供給夏進最好的銷售位置與陳列。第五項:加強管理團隊與人才引進,實施人才發展戰略——在注重培養與選拔企業內部現有人才的基礎上,還將在國內外聘請財務管理、市場營銷等方面的專家陸續進入夏進管理團隊,顯著提高夏進乳業經營管理水平與效益,從而全面提升夏進乳業的核心競爭力。第六項:加強奶源基地建設,把優質奶源作為爭奪乳業市場的立根之本——在現有生產能力23萬噸的基礎上,繼續擴大枸杞奶與奶粉生產設備的生產能力與投資規模,至2009年,使夏進乳業鮮奶收購量由13萬噸達到40萬噸以上,相當於整個自治區鮮奶產量的90%,每年支付給奶農的鮮奶收購款達到10億元左右。與奶農建立長期穩定的供需關系,確保奶農的收益,逐步提高廣大奶農養殖奶牛的積極性與經濟效益。
此次物美集團作為新華百貨的第一大股東,把夏進乳業集團的發展列入了集團發展的重要戰略框架之中,為夏進乳業集團的發展注入了新活力,帶來了新思路,創造了新機遇,標志著夏進乳業的發展進入了新的里程碑。
⑧ 新華百貨夏進乳業公司銀川分公司的詳細地址還有聯系方式更多的介紹一下該公司的營銷狀況如何是否需要幫推
銀川新華百貨商店股份有限 公司位於銀川市 商業區新華東街繁華地段,是由寧夏最大的版國有商業企業——權銀川市新華百貨商店經股份制改組,於1997年元月3日創立的寧夏第一家商業上市公司。
公司目前擁有四家子公司,近八十家連鎖店,主營業務涵蓋百貨綜合、超市連鎖、商品配送、家電、手機批發及乳品加工等,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和較強抗禦市場風險能力的地區性企業集團。現任公司董事長徐鳴鳳為八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女企業家、全國優秀創業女性。總經理鄧軍亦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光榮稱號,並於2002年11月光榮地出席了黨的「十六大」。
⑨ 寧夏夏進乳業是私企還是國企
股份制企業
夏進乳業
新華百貨夏進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夏進乳品飲料有限公司」,公司於92年初開始立項籌建,94年底投資3943萬元建成投產,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現已成為乳業集團公司,總資產已發展到48236萬元。
企業歷經了四個階段的改組改制
1994年—2000年:引進香港萌進公司資金,組建「中外合資夏進乳品飲料有限公司」,建廠時的總投資為3943萬元;
2000年—2001年:外資退出,公司改為內資企業,更名為「寧夏夏進乳品飲料有限公司」;
2001年—2002年5月:吸收公司部分內部職工的股份,初步進行股份制改造,企業更名為「寧夏夏進乳品飲料股份有限公司」;
2002年5月—2006年:銀川新華百貨控股60%和夏進公司聯合,企業更名為「寧夏新華百貨夏進乳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4年3月15日,企業注冊更名為「寧夏新華百貨夏進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除金積廠母公司外,還有大同夏進公司、昊爾公司、銀川公司和興業源牛場四個子公司。
2006年6月——至今:新華百貨股份重組,與北京物美、歐洲瑞寰基金聯合成立「寧夏寰美乳業發展有限公司」,並控股夏進乳業。
2007年8月2日:企業注冊更名為「寧夏夏進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