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大全 > 中葯市場營銷課程論文

中葯市場營銷課程論文

發布時間:2021-03-31 00:22:29

市場營銷案例論文(急,在線等)

http://52mkt.com/www/15/12549460.html
這是4C的

紅罐王老吉品牌定位戰略

——本案例受邀《哈佛商業評論》整理,
刊於其中文版2004年11月號

品牌釋名

涼茶是廣東、廣西地區的一種由中草葯熬制,具有清熱去濕等功效的「葯茶」。在眾多老字型大小涼茶中,又以王老吉最為著名。王老吉涼茶發明於清道光年間,至今已有175年,被公認為涼茶始祖,有「葯茶王」之稱。到了近代,王老吉涼茶更隨著華人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地。

20世紀50年代初由於政治原因,王老吉涼茶鋪分成兩支:一支完成公有化改造,發展為今天的王老吉葯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王老吉涼茶顆粒(國葯准字);另一支由王氏家族的後人帶到香港。在中國大陸,王老吉的品牌歸王老吉葯業股份有限公司所有;在中國大陸以外的國家和地區,王老吉品牌為王氏後人所注冊。加多寶是位於東莞的一家港資公司,經王老吉葯業特許,由香港王氏後人提供配方,該公司在中國大陸地區獨家生產、經營王老吉牌罐裝涼茶(食字型大小)。

背景

2002年以前,從表面看,紅色罐裝王老吉(以下簡稱「紅罐王老吉」)是一個活得很不錯的品牌,在廣東、浙南地區銷量穩定,盈利狀況良好,有比較固定的消費群,紅罐王老吉飲料的銷售業績連續幾年維持在1億多元。發展到這個規模後,加多寶的管理層發現,要把企業做大,要走向全國,就必須克服一連串的問題,甚至原本的一些優勢也成為困擾企業繼續成長的障礙。

而所有困擾中,最核心的問題是企業不得不面臨一個現實難題——紅罐王老吉當「涼茶」賣,還是當「飲料」賣?

現實難題表現一:廣東、浙南消費者對紅罐王老吉認知混亂。

在廣東,傳統涼茶(如顆粒沖劑、自家煲制、涼茶鋪煲制等)因下火功效顯著,消費者普遍當成「葯」服用,無需也不能經常飲用。而「王老吉」這個具有上百年歷史的品牌就是涼茶的代稱,可謂說起涼茶想到王老吉,說起王老吉就想到涼茶。因此,紅罐王老吉受品牌名所累,並不能很順利地讓廣東人接受它作為一種可以經常飲用的飲料,銷量大大受限。

另一個方面,加多寶生產的紅罐王老吉配方源自香港王氏後人,是經國家審核批準的食字型大小產品,其氣味、顏色、包裝都與廣東消費者觀念中的傳統涼茶有很大區別,而且口感偏甜,按中國「良葯苦口」的傳統觀念,消費者自然感覺其「降火」葯力不足,當產生「下火」需求時,不如到涼茶鋪購買,或自家煎煮。所以對消費者來說,在最講究「功效」的涼茶中,它也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在廣東區域,紅罐王老吉擁有涼茶始祖王老吉的品牌,卻長著一副飲料化的面孔,讓消費者覺得「它好像是涼茶,又好像是飲料」,陷入認知混亂之中。

而在加多寶的另一個主要銷售區域浙南,主要是溫州、台州、麗水三地,消費者將「紅罐王老吉」與康師傅茶、旺仔牛奶等飲料相提並論,沒有不適合長期飲用的禁忌。加之當地在外華人眾多,經他們的引導帶動,紅罐王老吉很快成為當地最暢銷的產品。企業擔心,紅罐王老吉可能會成為來去匆匆的時尚,如同當年在浙南紅極一時的椰樹椰汁,很快又被新的時髦產品替代,一夜之間在大街小巷上消失的乾乾凈凈。

面對消費者這些混亂的認知,企業急需通過廣告提供一個強勢的引導,明確紅罐王老吉的核心價值,並與競爭對手區別開來。

現實難題表現二:紅罐王老吉無法走出廣東、浙南。

在兩廣以外,人們並沒有涼茶的概念,甚至在調查中頻頻出現「涼茶就是涼白開」、「我們不喝涼的茶水,泡熱茶」這些看法。教育涼茶概念顯然費用驚人。而且,內地的消費者「降火」的需求已經被填補,他們大多是通過服用牛黃解毒片之類的葯物來解決。

做涼茶困難重重,做飲料同樣危機四伏。如果放眼整個飲料行業,以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為代表的碳酸飲料,以康師傅、統一為代表的茶飲料、果汁飲料更是處在難以撼動的市場領先地位。

而且,紅罐王老吉以「金銀花、甘草、菊花等」草本植物熬制,有淡淡的中葯味,對口味至上的飲料而言,的確存在不小的障礙,加之紅罐王老吉3.5元的零售價,如果加多寶不能使紅罐王老吉和競爭對手區分開來,它就永遠走不出飲料行業「列強」的陰影。這就使紅罐王老吉面臨一個極為尷尬的境地:既不能固守兩地,也無法在全國范圍推廣。

現實難題表現三:推廣概念模糊。

如果用「涼茶」概念來推廣,加多寶公司擔心其銷量將受到限制,但作為「飲料」推廣又沒有找到合適的區隔,因此,在廣告宣傳上不得不模稜兩可。很多人都見過這樣一條廣告:一個非常可愛的小男孩為了打開冰箱拿一罐王老吉,用屁股不斷蹭冰箱門。廣告語是「健康家庭,永遠相伴」。顯然這個廣告並不能夠體現紅罐王老吉的獨特價值。

在紅罐王老吉前幾年的推廣中,消費者不知道為什麼要買它,企業也不知道怎麼去賣它。在這樣的狀態下紅罐王老吉居然還平平安安地度過了好幾年。出現這種現象,外在的原因是中國市場還不成熟,存在著許多市場空白;內在的原因是這個產品本身具有一種不可替代性,剛好能夠填補這個位置。在中國,容許這樣一批中小企業糊里糊塗地賺得盆滿缽滿。但在發展到一定規模之後,企業要想做大,就必須搞清楚一個問題:消費者為什麼買我的產品?

重新定位

2002年年底,加多寶找到成美營銷顧問公司,初衷是想為紅罐王老吉拍一條以贊助奧運會為主題的廣告片,要以「體育、健康」的口號來進行宣傳,以期推動銷售。 成美經初步研究後發現,紅罐王老吉的銷售問題不是通過簡單的拍廣告可以解決的——這種問題目前在中國企業中特別典型:一遇到銷量受阻,最常採取的措施就是對廣告片動手術,要麼改得面目全非,要麼趕快搞出一條「大創意」的新廣告——紅罐王老吉銷售問題首要解決的是品牌定位。

紅罐王老吉雖然銷售了7年,其品牌卻從未經過系統、嚴謹的定位,企業都無法回答紅罐王老吉究竟是什麼,消費者就更不用說了,完全不清楚為什麼要買它——這是紅罐王老吉缺乏品牌定位所致。這個根本問題不解決,拍什麼樣「有創意」的廣告片都無濟於事。正如廣告大師大衛·奧格威所說:一個廣告運動的效果更多的是取決於你產品的定位,而不是你怎樣寫廣告(創意)。經一輪深入溝通後,加多寶公司最後接受了建議,決定暫停拍廣告片,委託成美先對紅罐王老吉進行品牌定位。

按常規做法,品牌的建立都是以消費者需求為基礎展開,因而大家的結論與做法亦大同小異,所以僅僅符合消費者的需求並不能讓紅罐王老吉形成差異。而品牌定位的制定,是在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基礎上,通過了解消費者認知,提出與競爭者不同的主張。

又因為消費者的認知幾乎不可改變,所以品牌定位只能順應消費者的認知而不能與之沖突。如果人們心目中對紅罐王老吉有了明確的看法,最好不要去嘗試冒犯或挑戰。就像消費者認為茅台不可能是一個好的「啤酒」一樣。所以,紅罐王老吉的品牌定位不能與廣東、浙南消費者的現有認知發生沖突,才可能穩定現有銷量,為企業創造生存以及擴張的機會。

為了了解消費者的認知,一方面研究紅罐王老吉、競爭者傳播的信息,另一方面,與加多寶內部、經銷商、零售商進行大量訪談,完成上述工作後,聘請市場調查公司對王老吉現有用戶進行調查。以此基礎進行綜合分析,釐清紅罐王老吉在消費者心智中的位置——即在哪個細分市場中參與競爭。

在研究中發現,廣東的消費者飲用紅罐王老吉主要在燒烤、登山等場合。其原因不外乎「吃燒烤容易上火,喝一罐先預防一下」、「可能會上火,但這時候沒有必要吃牛黃解毒片」。

而在浙南,飲用場合主要集中在「外出就餐、聚會、家庭」。在對當地飲食文化的了解過程中,研究人員發現:該地區消費者對於「上火」的擔憂比廣東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消費者座談會桌上的話梅蜜餞、可口可樂都被說成了「會上火」的危險品而無人問津。(後面的跟進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發現可樂在溫州等地銷售始終低落,最後兩樂幾乎放棄了該市場,一般都不進行廣告投放。)而他們對紅罐王老吉的評價是「不會上火」,「健康,小孩老人都能喝,不會引起上火」。這些觀念可能並沒有科學依據,但這就是浙南消費者頭腦中的觀念,這是研究需要關注的「唯一的事實」。

消費者的這些認知和購買消費行為均表明,消費者對紅罐王老吉並無「治療」要求,而是作為一個功能飲料購買,購買紅罐王老吉的真實動機是用於「預防上火」,如希望在品嘗燒烤時減少上火情況發生等,真正上火以後可能會採用葯物,如牛黃解毒片、傳統涼茶類治療。

再進一步研究消費者對競爭對手的看法,則發現紅罐王老吉的直接競爭對手,如菊花茶、清涼茶等由於缺乏品牌推廣,僅僅是低價滲透市場,並未占據「預防上火的飲料」的定位。而可樂、茶飲料、果汁飲料、水等明顯不具備「預防上火」的功能,僅僅是間接的競爭。

同時,任何一個品牌定位的成立,都必須是該品牌最有能力占據的,即有據可依。如可口可樂說「正宗的可樂」,是因為它就是可樂的發明者,研究人員對於企業、產品自身在消費者心智中的認知進行了研究 ,結果表明,紅罐王老吉的「涼茶始祖」身份、神秘中草葯配方、175年的歷史等,顯然是有能力占據「預防上火的飲料」這一定位。

由於「預防上火」是消費者購買紅罐王老吉的真實動機,自然有利於鞏固加強原有市場。而能否滿足企業對於新定位「進軍全國市場」的期望,則成為研究的下一步工作。通過二手資料、專家訪談等研究表明,中國幾千年的中醫概念「清熱祛火」在全國廣為普及,「上火」的概念也在各地深入人心,這就使紅罐王老吉突破了涼茶概念的地域局限。研究人員認為:「做好了這個宣傳概念的轉移,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紅罐王老吉就能活下去。」

至此,品牌定位的研究基本完成。在研究一個多月後,成美向加多寶提交了品牌定位研究報告,首先明確紅罐王老吉是在「飲料」行業中競爭,競爭對手應是其他飲料;其品牌定位——「預防上火的飲料」,獨特的價值在於——喝紅罐王老吉能預防上火,讓消費者無憂地盡情享受生活:吃煎炸、香辣美食,燒烤,通宵達旦看足球…… 這樣定位紅罐王老吉,是從現實格局通盤考慮,主要益處有四:

其一,利於紅罐王老吉走出廣東、浙南

由於「上火」是一個全國普遍性的中醫概念,而不再像「涼茶」那樣局限於兩廣地區,這就為紅罐王老吉走向全國徹底掃除了障礙。

其二,避免紅罐王老吉與國內外飲料巨頭直接競爭,形成獨特區隔

其三,成功地將紅罐王老吉產品的劣勢轉化為優勢

·淡淡的中葯味,成功轉變為「預防上火」的有力支撐;

·3.5元的零售價格,因為「預防上火」的功能,不再「高不可攀」;

·「王老吉」的品牌名、悠久的歷史,成為預防上火「正宗」的有力的支撐。

其四,利於加多寶企業與國內王老吉葯業合作

正由於加多寶的紅罐王老吉定位在功能飲料,區別於王老吉葯業的「葯品」,因此能更好促成兩家合作共建「王老吉」品牌。兩家企業共同出資拍攝一部講述王老吉涼茶創始人行醫的電視連續劇《嶺南葯俠》。

成美在提交的報告中還提出,由於在消費者的認知中,飲食是上火的一個重要原因,特別是「辛辣」、「煎炸」飲食,因此建議在維護原有的銷售渠道的基礎上,加大力度開拓餐飲渠道,在一批酒樓打造旗艦店的形象。重點選擇在湘菜館、川菜館、火鍋店、燒烤場等。

憑借在飲料市場豐富經驗和敏銳的市場直覺,加多寶董事長陳鴻道當場拍板,全部接受該報告的建議,決定立即根據品牌定位對紅罐王老吉展開全面推廣。

「開創新品類」永遠是品牌定位的首選。一個品牌如若能夠將自己定位為與強勢對手所不同的選擇,其廣告只要傳達出新品類信息就行了,而效果往往是驚人的。紅罐王老吉作為第一個預防上火的飲料推向市場,使人們通過它知道和接受了這種新飲料,最終紅罐王老吉就會成為預防上火的飲料的代表,隨著品類的成長,自然擁有最大的收益。

確立了紅罐王老吉的品牌定位,就明確了營銷推廣的方向,也確立了廣告的標准,所有的傳播活動就都有了評估的標准,所有的營銷努力都將遵循這一標准,從而確保每一次的推廣,在促進銷售的同時,都對品牌價值(定位)進行積累。

這時候才可以開始廣告創意,拍廣告片。

品牌定位的推廣

明確了品牌要在消費者心智中占據什麼定位,接下來的重要工作,就是要推廣品牌,讓它真正地進入人心,讓大家都知道品牌的定位,從而持久、有力地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

緊接著,成美為紅罐王老吉制定了推廣主題「怕上火,喝王老吉」,在傳播上盡量凸現紅罐王老吉作為飲料的性質。在第一階段的廣告宣傳中,紅罐王老吉都以輕松、歡快、健康的形象出現,避免出現對症下葯式的負面訴求,從而把紅罐王老吉和「傳統涼茶」區分開來。

為更好地喚起消費者的需求,電視廣告選用了消費者認為日常生活中最易上火的五個場景:吃火鍋、通宵看球、吃油炸食品薯條、燒烤和夏日陽光浴,畫面中人們在開心享受上述活動的同時,紛紛暢飲紅罐王老吉。結合時尚、動感十足的廣告歌反復吟唱「不用害怕什麼,盡情享受生活,怕上火,喝王老吉」,促使消費者在吃火鍋、燒烤時,自然聯想到紅罐王老吉,從而促成購買。

(影視廣告)
紅罐王老吉的電視媒體選擇主要鎖定覆蓋全國的中央電視台,並結合原有銷售區域(廣東、浙南)的強勢地方媒體,在2003年短短幾個月,一舉投入4000多萬元廣告費,銷量立竿見影,得到迅速提升。同年11月,企業乘勝追擊,再斥巨資購買了中央電視台2004年黃金廣告時段。正是這種疾風暴雨式的投放方式保證了紅罐王老吉在短期內迅速進入人們的頭腦,給人們一個深刻的印象,並迅速紅遍全國大江南北。

2003年初,企業用於紅罐王老吉推廣的總預算僅1000萬元,這是根據2002年的實際銷量來劃撥的。紅罐王老吉當時的銷售主要集中在深圳、東莞和浙南這三個區域,因此投放量相對充足。隨著定位廣告的第一輪投放,銷量迅速上升,給企業極大的信心,於是不斷追加推廣費用,滾動發展。到2003年底,僅廣告投放累計超過4000萬元(不包括購買2004年中央台廣告時段的費用),年銷量達到了6億元——這種量力而行、滾動發展的模式非常適合國內許多志在全國市場,但力量暫時不足的企業。

(戶外廣告)
在地面推廣上,除了強調傳統渠道的POP廣告外,還配合餐飲新渠道的開拓,為餐飲渠道設計布置了大量終端物料,如設計製作了電子顯示屏、燈籠等餐飲場所樂於接受的實用物品,免費贈送。在傳播內容選擇上,充分考慮終端廣告應直接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將產品包裝作為主要視覺元素,集中宣傳一個信息:「怕上火,喝王老吉飲料。」餐飲場所的現場提示,最有效地配合了電視廣告。正是這種針對性的推廣,消費者對紅罐王老吉「是什麼」、「有什麼用」有了更強、更直觀的認知。目前餐飲渠道業已成為紅罐王老吉的重要銷售傳播渠道之一。

( 廣告物料)
在頻頻的消費者促銷活動中,同樣是圍繞著「怕上火,喝王老吉」這一主題進行。如在一次促銷活動中,加多寶公司舉行了「炎夏消暑王老吉,綠水青山任我行」刮刮卡活動。消費者刮中「炎夏消暑王老吉」字樣,可獲得當地避暑勝地門票兩張,並可在當地渡假村免費住宿兩天。這樣的促銷,既達到了即時促銷的目的,又有力地支持鞏固了紅罐王老吉「預防上火的飲料」的品牌定位。

( 王老吉溫州「學子情」活動)
同時,在針對中間商的促銷活動中,加多寶除了繼續鞏固傳統渠道的「加多寶銷售精英俱樂部」外,還充分考慮了如何加強餐飲渠道的開拓與控制,推行「火鍋店鋪市」與「合作酒店」的計劃,選擇主要的火鍋店、酒樓作為「王老吉誠意合作店」,投入資金與他們共同進行節假日的促銷活動。由於給商家提供了實惠的利益,因此紅罐王老吉迅速進入餐飲渠道,成為主要推薦飲品。

(廣告物料)
這種大張旗鼓、訴求直觀明確 「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廣告運動,直擊消費者需求,及時迅速地拉動了銷售;同時,隨著品牌推廣的進行,消費者的認知不斷加強,逐漸為品牌建立起獨特而長期的定位——真正建立起品牌。

推廣效果

紅罐王老吉成功的品牌定位和傳播,給這個有175年歷史的、帶有濃厚嶺南特色的產品帶來了巨大的效益:2003年紅罐王老吉的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了近4倍,由2002年的1億多元猛增至6億元,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出廣東,2004年,盡管企業不斷擴大產能,但仍供不應求,訂單如雪片般紛至踏來,全年銷量突破10億元,2005年再接再勵,全年銷量穩過20億元,2006年加上盒裝,銷量近40億元,2007年銷量則高達90億元。

結語

紅罐王老吉能取得巨大成功,總結起來,以下幾個方面是加多寶公司成功的關鍵所在:
· 為紅罐王老吉品牌准確定位;
· 廣告對品牌定位傳播到位,這主要有兩點:
廣告表達准確;
投放量足夠,確保品牌定位進入消費者心智。
· 企業決策人准確的判斷力和果敢的決策力;
· 優秀的執行力,渠道控制力強;
· 量力而行,滾動發展,在區域內確保市場推廣力度處於相對優勢地位。

附錄:王老吉相關數據

附錄一:王老吉飲料歷年銷量

2002年 1.8億元
2003年 6億元
2004年 14.3億元
2005年 25億元(含盒裝)
2006年 近40億元(含盒裝)
2007年 近90億元(含盒裝)

附錄二:加多寶公司歷年建廠的投資

1995年,加多寶公司成立,在廣東東莞長安鎮投資建廠,一期投資金額2000萬美元。
1999年,在廣東東莞長安鎮投資擴建二期,投資金額3000萬美元。
2003年,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建廠,投資金額3000萬美元。
2004年,在浙江紹興袍江工業區投資建廠,投資金額2500萬美元。
2005年,在福建石獅市祥藝鎮投資建廠,投資金額3000萬美元。
2006年,在廣東南沙開發區投資建廠,投資金額1億美元。
2007年,在浙江杭州下沙經濟開發區投資建廠,投資金額約2500萬美元。
在湖北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建廠,投資金額9980萬美元。

㈡ 中葯學為什麼要學市場營銷

暈倒,那用500字呀,幾句來話就說完了,因為中葯源要現代化,企業製作出來的中葯是要銷售的,要銷售就要有一定的市場佔有率和銷售策略,根據中葯的特點,還要尋找合適的銷售渠道,學習市場營銷是為了把中葯的市場開拓跟現代的銷售特點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更有效的發揚中醫中葯.
那當然,除非你以後打算專門做研究的,但是你研究的東西也要有渠道賣得出去才行呀,所以多多少少都還是要學的.

樓主,這不會是老師布置的作業吧?我們學中葯學的市場營銷的時候好像都沒有這作業,市場營銷的課本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㈢ 急需某產品市場營銷策略分析的論文

涼茶是廣東、廣西地區的一種由中草葯熬制,具有清熱去濕等功效的「葯茶」。在眾多老字型大小涼茶中,又以王老吉最為著名。王老吉涼茶發明於清道光年間,至今已有175年,被公認為涼茶始祖,有「葯茶王」之稱。到了近代,王老吉涼茶更隨著華人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地。
20世紀50年代初由於政治原因,王老吉涼茶鋪分成兩支:一支完成公有化改造,發展為今天的王老吉葯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王老吉涼茶顆粒(國葯准字);另一支由王氏家族的後人帶到香港。在中國大陸,王老吉的品牌歸王老吉葯業股份有限公司所有;在中國大陸以外的國家和地區,王老吉品牌為王氏後人所注冊。加多寶是位於東莞的一家港資公司,經王老吉葯業特許,由香港王氏後人提供配方,該公司在中國大陸地區獨家生產、經營王老吉牌罐裝涼茶(食字型大小)。
背景
2002年以前,從表面看,紅色罐裝王老吉(以下簡稱「紅罐王老吉」)是一個活得很不錯的品牌,在廣東、浙南地區銷量穩定,盈利狀況良好,有比較固定的消費群,紅罐王老吉飲料的銷售業績連續幾年維持在1億多元。發展到這個規模後,加多寶的管理層發現,要把企業做大,要走向全國,就必須克服一連串的問題,甚至原本的一些優勢也成為困擾企業繼續成長的障礙。
而所有困擾中,最核心的問題是企業不得不面臨一個現實難題——紅罐王老吉當「涼茶」賣,還是當「飲料」賣?
現實難題表現一:廣東、浙南消費者對紅罐王老吉認知混亂。
在廣東,傳統涼茶(如顆粒沖劑、自家煲制、涼茶鋪煲制等)因下火功效顯著,消費者普遍當成「葯」服用,無需也不能經常飲用。而「王老吉」這個具有上百年歷史的品牌就是涼茶的代稱,可謂說起涼茶想到王老吉,說起王老吉就想到涼茶。因此,紅罐王老吉受品牌名所累,並不能很順利地讓廣東人接受它作為一種可以經常飲用的飲料,銷量大大受限。
另一個方面,加多寶生產的紅罐王老吉配方源自香港王氏後人,是經國家審核批準的食字型大小產品,其氣味、顏色、包裝都與廣東消費者觀念中的傳統涼茶有很大區別,而且口感偏甜,按中國「良葯苦口」的傳統觀念,消費者自然感覺其「降火」葯力不足,當產生「下火」需求時,不如到涼茶鋪購買,或自家煎煮。所以對消費者來說,在最講究「功效」的涼茶中,它也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在廣東區域,紅罐王老吉擁有涼茶始祖王老吉的品牌,卻長著一副飲料化的面孔,讓消費者覺得「它好像是涼茶,又好像是飲料」,陷入認知混亂之中。
而在加多寶的另一個主要銷售區域浙南,主要是溫州、台州、麗水三地,消費者將「紅罐王老吉」與康師傅茶、旺仔牛奶等飲料相提並論,沒有不適合長期飲用的禁忌。加之當地在外華人眾多,經他們的引導帶動,紅罐王老吉很快成為當地最暢銷的產品。企業擔心,紅罐王老吉可能會成為來去匆匆的時尚,如同當年在浙南紅極一時的椰樹椰汁,很快又被新的時髦產品替代,一夜之間在大街小巷上消失的乾乾凈凈。
面對消費者這些混亂的認知,企業急需通過廣告提供一個強勢的引導,明確紅罐王老吉的核心價值,並與競爭對手區別開來。
現實難題表現二:紅罐王老吉無法走出廣東、浙南。
在兩廣以外,人們並沒有涼茶的概念,甚至在調查中頻頻出現「涼茶就是涼白開」、「我們不喝涼的茶水,泡熱茶」這些看法。教育涼茶概念顯然費用驚人。而且,內地的消費者「降火」的需求已經被填補,他們大多是通過服用牛黃解毒片之類的葯物來解決。
做涼茶困難重重,做飲料同樣危機四伏。如果放眼整個飲料行業,以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為代表的碳酸飲料,以康師傅、統一為代表的茶飲料、果汁飲料更是處在難以撼動的市場領先地位。
而且,紅罐王老吉以「金銀花、甘草、菊花等」草本植物熬制,有淡淡的中葯味,對口味至上的飲料而言,的確存在不小的障礙,加之紅罐王老吉3.5元的零售價,如果加多寶不能使紅罐王老吉和競爭對手區分開來,它就永遠走不出飲料行業「列強」的陰影。這就使紅罐王老吉面臨一個極為尷尬的境地:既不能固守兩地,也無法在全國范圍推廣。
現實難題表現三:推廣概念模糊。
如果用「涼茶」概念來推廣,加多寶公司擔心其銷量將受到限制,但作為「飲料」推廣又沒有找到合適的區隔,因此,在廣告宣傳上不得不模稜兩可。很多人都見過這樣一條廣告:一個非常可愛的小男孩為了打開冰箱拿一罐王老吉,用屁股不斷蹭冰箱門。廣告語是「健康家庭,永遠相伴」。顯然這個廣告並不能夠體現紅罐王老吉的獨特價值。
在紅罐王老吉前幾年的推廣中,消費者不知道為什麼要買它,企業也不知道怎麼去賣它。在這樣的狀態下紅罐王老吉居然還平平安安地度過了好幾年。出現這種現象,外在的原因是中國市場還不成熟,存在著許多市場空白;內在的原因是這個產品本身具有一種不可替代性,剛好能夠填補這個位置。在中國,容許這樣一批中小企業糊里糊塗地賺得盆滿缽滿。但在發展到一定規模之後,企業要想做大,就必須搞清楚一個問題:消費者為什麼買我的產品?
重新定位
2002年年底,加多寶找到成美營銷顧問公司,初衷是想為紅罐王老吉拍一條以贊助奧運會為主題的廣告片,要以「體育、健康」的口號來進行宣傳,以期推動銷售。 成美經初步研究後發現,紅罐王老吉的銷售問題不是通過簡單的拍廣告可以解決的——這種問題目前在中國企業中特別典型:一遇到銷量受阻,最常採取的措施就是對廣告片動手術,要麼改得面目全非,要麼趕快搞出一條「大創意」的新廣告——紅罐王老吉銷售問題首要解決的是品牌定位。
紅罐王老吉雖然銷售了7年,其品牌卻從未經過系統、嚴謹的定位,企業都無法回答紅罐王老吉究竟是什麼,消費者就更不用說了,完全不清楚為什麼要買它——這是紅罐王老吉缺乏品牌定位所致。這個根本問題不解決,拍什麼樣「有創意」的廣告片都無濟於事。正如廣告大師大衛·奧格威所說:一個廣告運動的效果更多的是取決於你產品的定位,而不是你怎樣寫廣告(創意)。經一輪深入溝通後,加多寶公司最後接受了建議,決定暫停拍廣告片,委託成美先對紅罐王老吉進行品牌定位。
按常規做法,品牌的建立都是以消費者需求為基礎展開,因而大家的結論與做法亦大同小異,所以僅僅符合消費者的需求並不能讓紅罐王老吉形成差異。而品牌定位的制定,是在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基礎上,通過了解消費者認知,提出與競爭者不同的主張。
又因為消費者的認知幾乎不可改變,所以品牌定位只能順應消費者的認知而不能與之沖突。如果人們心目中對紅罐王老吉有了明確的看法,最好不要去嘗試冒犯或挑戰。就像消費者認為茅台不可能是一個好的「啤酒」一樣。所以,紅罐王老吉的品牌定位不能與廣東、浙南消費者的現有認知發生沖突,才可能穩定現有銷量,為企業創造生存以及擴張的機會。
為了了解消費者的認知,一方面研究紅罐王老吉、競爭者傳播的信息,另一方面,與加多寶內部、經銷商、零售商進行大量訪談,完成上述工作後,聘請市場調查公司對王老吉現有用戶進行調查。以此基礎進行綜合分析,釐清紅罐王老吉在消費者心智中的位置——即在哪個細分市場中參與競爭。
在研究中發現,廣東的消費者飲用紅罐王老吉主要在燒烤、登山等場合。其原因不外乎「吃燒烤容易上火,喝一罐先預防一下」、「可能會上火,但這時候沒有必要吃牛黃解毒片」。
而在浙南,飲用場合主要集中在「外出就餐、聚會、家庭」。在對當地飲食文化的了解過程中,研究人員發現:該地區消費者對於「上火」的擔憂比廣東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消費者座談會桌上的話梅蜜餞、可口可樂都被說成了「會上火」的危險品而無人問津。(後面的跟進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發現可樂在溫州等地銷售始終低落,最後兩樂幾乎放棄了該市場,一般都不進行廣告投放。)而他們對紅罐王老吉的評價是「不會上火」,「健康,小孩老人都能喝,不會引起上火」。這些觀念可能並沒有科學依據,但這就是浙南消費者頭腦中的觀念,這是研究需要關注的「唯一的事實」。
消費者的這些認知和購買消費行為均表明,消費者對紅罐王老吉並無「治療」要求,而是作為一個功能飲料購買,購買紅罐王老吉的真實動機是用於「預防上火」,如希望在品嘗燒烤時減少上火情況發生等,真正上火以後可能會採用葯物,如牛黃解毒片、傳統涼茶類治療。
再進一步研究消費者對競爭對手的看法,則發現紅罐王老吉的直接競爭對手,如菊花茶、清涼茶等由於缺乏品牌推廣,僅僅是低價滲透市場,並未占據「預防上火的飲料」的定位。而可樂、茶飲料、果汁飲料、水等明顯不具備「預防上火」的功能,僅僅是間接的競爭。
同時,任何一個品牌定位的成立,都必須是該品牌最有能力占據的,即有據可依。如可口可樂說「正宗的可樂」,是因為它就是可樂的發明者,研究人員對於企業、產品自身在消費者心智中的認知進行了研究 ,結果表明,紅罐王老吉的「涼茶始祖」身份、神秘中草葯配方、175年的歷史等,顯然是有能力占據「預防上火的飲料」這一定位。
由於「預防上火」是消費者購買紅罐王老吉的真實動機,自然有利於鞏固加強原有市場。而能否滿足企業對於新定位「進軍全國市場」的期望,則成為研究的下一步工作。通過二手資料、專家訪談等研究表明,中國幾千年的中醫概念「清熱祛火」在全國廣為普及,「上火」的概念也在各地深入人心,這就使紅罐王老吉突破了涼茶概念的地域局限。研究人員認為:「做好了這個宣傳概念的轉移,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紅罐王老吉就能活下去。」
至此,品牌定位的研究基本完成。在研究一個多月後,成美向加多寶提交了品牌定位研究報告,首先明確紅罐王老吉是在「飲料」行業中競爭,競爭對手應是其他飲料;其品牌定位——「預防上火的飲料」,獨特的價值在於——喝紅罐王老吉能預防上火,讓消費者無憂地盡情享受生活:吃煎炸、香辣美食,燒烤,通宵達旦看足球…… 這樣定位紅罐王老吉,是從現實格局通盤考慮,主要益處有四:
其一,利於紅罐王老吉走出廣東、浙南
由於「上火」是一個全國普遍性的中醫概念,而不再像「涼茶」那樣局限於兩廣地區,這就為紅罐王老吉走向全國徹底掃除了障礙。
其二,避免紅罐王老吉與國內外飲料巨頭直接競爭,形成獨特區隔
其三,成功地將紅罐王老吉產品的劣勢轉化為優勢
·淡淡的中葯味,成功轉變為「預防上火」的有力支撐;
·3.5元的零售價格,因為「預防上火」的功能,不再「高不可攀」;
·「王老吉」的品牌名、悠久的歷史,成為預防上火「正宗」的有力的支撐。
其四,利於加多寶企業與國內王老吉葯業合作
正由於加多寶的紅罐王老吉定位在功能飲料,區別於王老吉葯業的「葯品」,因此能更好促成兩家合作共建「王老吉」品牌。兩家企業共同出資拍攝一部講述王老吉涼茶創始人行醫的電視連續劇《嶺南葯俠》。
成美在提交的報告中還提出,由於在消費者的認知中,飲食是上火的一個重要原因,特別是「辛辣」、「煎炸」飲食,因此建議在維護原有的銷售渠道的基礎上,加大力度開拓餐飲渠道,在一批酒樓打造旗艦店的形象。重點選擇在湘菜館、川菜館、火鍋店、燒烤場等。
憑借在飲料市場豐富經驗和敏銳的市場直覺,加多寶董事長陳鴻道當場拍板,全部接受該報告的建議,決定立即根據品牌定位對紅罐王老吉展開全面推廣。
「開創新品類」永遠是品牌定位的首選。一個品牌如若能夠將自己定位為與強勢對手所不同的選擇,其廣告只要傳達出新品類信息就行了,而效果往往是驚人的。紅罐王老吉作為第一個預防上火的飲料推向市場,使人們通過它知道和接受了這種新飲料,最終紅罐王老吉就會成為預防上火的飲料的代表,隨著品類的成長,自然擁有最大的收益。
確立了紅罐王老吉的品牌定位,就明確了營銷推廣的方向,也確立了廣告的標准,所有的傳播活動就都有了評估的標准,所有的營銷努力都將遵循這一標准,從而確保每一次的推廣,在促進銷售的同時,都對品牌價值(定位)進行積累。
這時候才可以開始廣告創意,拍廣告片。
品牌定位的推廣
明確了品牌要在消費者心智中占據什麼定位,接下來的重要工作,就是要推廣品牌,讓它真正地進入人心,讓大家都知道品牌的定位,從而持久、有力地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
緊接著,成美為紅罐王老吉制定了推廣主題「怕上火,喝王老吉」,在傳播上盡量凸現紅罐王老吉作為飲料的性質。在第一階段的廣告宣傳中,紅罐王老吉都以輕松、歡快、健康的形象出現,避免出現對症下葯式的負面訴求,從而把紅罐王老吉和「傳統涼茶」區分開來。
為更好地喚起消費者的需求,電視廣告選用了消費者認為日常生活中最易上火的五個場景:吃火鍋、通宵看球、吃油炸食品薯條、燒烤和夏日陽光浴,畫面中人們在開心享受上述活動的同時,紛紛暢飲紅罐王老吉。結合時尚、動感十足的廣告歌反復吟唱「不用害怕什麼,盡情享受生活,怕上火,喝王老吉」,促使消費者在吃火鍋、燒烤時,自然聯想到紅罐王老吉,從而促成購買。
紅罐王老吉的電視媒體選擇主要鎖定覆蓋全國的中央電視台,並結合原有銷售區域(廣東、浙南)的強勢地方媒體,在2003年短短幾個月,一舉投入4000多萬元廣告費,銷量立竿見影,得到迅速提升。同年11月,企業乘勝追擊,再斥巨資購買了中央電視台2004年黃金廣告時段。正是這種疾風暴雨式的投放方式保證了紅罐王老吉在短期內迅速進入人們的頭腦,給人們一個深刻的印象,並迅速紅遍全國大江南北。
2003年初,企業用於紅罐王老吉推廣的總預算僅1000萬元,這是根據2002年的實際銷量來劃撥的。紅罐王老吉當時的銷售主要集中在深圳、東莞和浙南這三個區域,因此投放量相對充足。隨著定位廣告的第一輪投放,銷量迅速上升,給企業極大的信心,於是不斷追加推廣費用,滾動發展。到2003年底,僅廣告投放累計超過4000萬元(不包括購買2004年中央台廣告時段的費用),年銷量達到了6億元——這種量力而行、滾動發展的模式非常適合國內許多志在全國市場,但力量暫時不足的企業。
在地面推廣上,除了強調傳統渠道的POP廣告外,還配合餐飲新渠道的開拓,為餐飲渠道設計布置了大量終端物料,如設計製作了電子顯示屏、燈籠等餐飲場所樂於接受的實用物品,免費贈送。在傳播內容選擇上,充分考慮終端廣告應直接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將產品包裝作為主要視覺元素,集中宣傳一個信息:「怕上火,喝王老吉飲料。」餐飲場所的現場提示,最有效地配合了電視廣告。正是這種針對性的推廣,消費者對紅罐王老吉「是什麼」、「有什麼用」有了更強、更直觀的認知。目前餐飲渠道業已成為紅罐王老吉的重要銷售傳播渠道之一。
在頻頻的消費者促銷活動中,同樣是圍繞著「怕上火,喝王老吉」這一主題進行。如在一次促銷活動中,加多寶公司舉行了「炎夏消暑王老吉,綠水青山任我行」刮刮卡活動。消費者刮中「炎夏消暑王老吉」字樣,可獲得當地避暑勝地門票兩張,並可在當地渡假村免費住宿兩天。這樣的促銷,既達到了即時促銷的目的,又有力地支持鞏固了紅罐王老吉「預防上火的飲料」的品牌定位。
推廣效果
紅罐王老吉成功的品牌定位和傳播,給這個有175年歷史的、帶有濃厚嶺南特色的產品帶來了巨大的效益:2003年紅罐王老吉的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了近4倍,由2002年的1億多元猛增至6億元,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出廣東,2004年,盡管企業不斷擴大產能,但仍供不應求,訂單如雪片般紛至踏來,全年銷量突破10億元,以後幾年持續高速增長,2008年銷量突破100億元大關。
結語
紅罐王老吉能取得巨大成功,總結起來,以下幾個方面是加多寶公司成功的關鍵所在:
· 為紅罐王老吉品牌准確定位;
· 廣告對品牌定位傳播到位,這主要有兩點:
廣告表達准確;
投放量足夠,確保品牌定位進入消費者心智。
· 企業決策人准確的判斷力和果敢的決策力;
· 優秀的執行力,渠道控制力強;
· 量力而行,滾動發展,在區域內確保市場推廣力度處於相對優勢地位。

㈣ 求!!一篇有關醫葯的論文3000字以上,我學的是葯品營銷專業即將畢業

為發揮中西醫結合的優勢,中西葯配伍治療常見病比較普遍,但合理伍用能使葯物更好地發揮治療作用,反之則不能獲得預期的治療效果,甚至產生不良反應。筆者現結合本院1 000例中西葯配伍應用處方,淺析中西葯配伍應用的有關問題。

1 一般資料

資料來源於本院門診部中、西葯配伍應用處方。

1000例處方分屬以下3種:①首診醫生確診一種疾病採用中西葯配伍用葯者423例;②以1種疾病先後到中西醫就診同時用葯者328例;③2種以上疾病同時應用中西葯治療者249例。中西葯伍用形式分3種:①中葯湯劑與西葯配伍347例;②中成葯與西葯配伍315例;③中西葯注射劑分別或同時伍用338例。

2 隨訪結果

①中西葯合用有協同、增效者508例;②中西葯伍用降低不良反應者321例;③不合理伍用產生不良反應者171例。

3 分析

3.1 相互制約,減輕不良反應

臨床應用的許多西葯成分單一,其治療作用雖然明顯,但葯物不良反應較大,用相應西葯對抗或治療效果不佳,實踐證明配合有效中葯可獲得理想的效果。如多數抗腫瘤化學葯物有嚴重的消化道反應及骨髓抑制引起白細胞減少等不良反應,將其配伍海螵蛸、白及、女貞子、石韋、補骨脂、山茱萸等可有效減輕化療中的不良反應,特別是保護胃黏膜、防止白細胞數目下降,提高機體免疫力效果較好,其作用機理是海螵蛸所含大量硫酸鈣和白及含的白及膠質等均有收斂、止血、制酸、消腫生肌等作用,對控制5-氟脲嘧啶等化療等葯物引起消化道反應有很好效果;女貞子、石韋、補骨脂、山茱萸分別含有女貞苷、黃酮苷及其他多種苷類等,與環磷醯胺等化療葯物伍用可防止骨髓抑制引起的白細胞數目下降。

當前用於抗精神失常的葯物氯丙嗪有損害肝臟功能的不良反應,治療疾病時如與珍珠層粉伍用,對肝功能受損者有較好改善作用,其作用機理是珍珠層粉含有20餘種氨基酸及銅、鐵、鋅、鎂等多種元素,有安神定驚、清熱解毒的功能,兩者合並應用,不但增加鎮靜效果,而且也利用了氨基酸保肝的作用。

鏈黴素在抗菌消炎治療中應用較廣,但其不良反應也較大,故臨床用甘草與鏈黴素配伍使用,可以降低或消除鏈黴素的毒性[1]。通過這種方法,在原來因鏈黴素毒性作用而不能繼續使用的患者中,有80%可以繼續使用。

3.2 發揮協同作用,提高療效

3.2.1 中葯及其制劑與抗生素伍用效果較好

很多中草葯如黃連、黃芩、黃柏、蒲公英、金銀花、穿心蓮等均有清熱解毒、抑菌的作用,象黃連中的小檗鹼、黃芩中的黃芩苷、金銀花中的綠原酸、穿心蓮中的穿心蓮內酯均有抑菌成分,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結核桿菌均有抑製作用。黃芩、金銀花合用時,在抑制耐葯菌體的蛋白質合成方面有協同作用,與青黴素配伍使用時能增強青黴素對耐葯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製作用。本組資料證明,多數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在應用抗生素的同時伍用上述中草葯的患者痊癒狀況比單純應用抗生素者效果好,用葯時間一般可縮短2~3 d。另外,板藍根、大青葉、柴胡具有較強的抗病毒成分,在流行性感冒、肝炎高峰期治療與西葯配伍也收到很好的療效。

3.2.2 中葯及其制劑與治療冠心病葯物伍用可提高療效

如三七、赤芍與乳酸心可定配伍應用可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擴張血管降壓,減輕心臟負荷,降低血脂等作用;生脈散、丹參注射液與東莨菪鹼伍用治療竇房結綜合征既可提高心率,又可改善血液循環,緩解心肌缺血,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相輔相成的功效。

3.3 中西葯配伍禁忌

3.3.1 與降糖葯類不能伍用的中葯

甘草、鹿茸、麥冬、黃芩、川貝母等含有糖皮質激素樣物質,其對糖代謝的作用與胰島素相反,能促進糖元異生,升高血糖,故上述中西葯伍用可使降糖作用減弱。

3.3.2 與鐵劑不能伍用的中葯

鐵劑在酸性環境下易於吸收利用,延胡索含生物鹼能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液的酸度,影響鐵的吸收;杏仁、桃仁、烏梅等含杏仁苷和苦杏仁苷,可與鐵劑作用生成亞鐵氰化鐵,從而影響鐵劑的吸收利用。

3.3.3 與胃蛋白酶不能伍用的中葯

胃蛋白酶需在酸性環境下才能發揮作用,延胡索、梔子、茯苓、桔梗、柴胡、甘草等能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液酸度,抑制胃蛋白酶活性;含鹼性的中葯,如硼砂、海螵蛸及成葯行氣散等能中和胃酸、使胃酸pH值上升,從而降低胃蛋白酶的療效;白礬含硫酸鋁鉀,對酶有凝固作用,使酶失去活性,所以胃蛋白酶不能與之合用,以免降低或失去治療作用,延誤病情。

3.3.4 與胃復安不能伍用的中葯

胃復安具有較強的擬膽鹼作用,能顯著加速胃排空,改善胃麻痹症狀。含莨菪類生物鹼的洋金花、莨菪、顛茄等能拮抗膽鹼能神經,延緩胃排空;罌粟殼亦可延緩胃排空,它們在葯理作用上與胃復安相互拮抗。

3.3.5 與氨基苷類、磺胺類、治療潰瘍病類葯物不能伍用的中葯
酸性(鹼性)中成葯不易與鹼性(酸性)西葯配伍,以免引起中和反應而降低葯效[2],如山楂、五味子、烏梅、山茱萸及成葯山楂丸、保和丸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枸櫞酸、蘋果酸、酒石酸等有機酸[3],進入體內均使尿液酸度增加,如與磺胺葯物同用,有機酸所致的酸性環境使乙醯化後的磺胺溶解度降低,易在腎小管中析出結晶,損傷腎小管及輸尿管的上皮細胞,尤其是大量或長期同用易引起結晶尿、血尿、尿閉等;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在鹼性尿液中抗菌力強,如果同用上述酸性中葯,使尿液pH值小於4時,則幾乎無抗菌作用;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的葯物多屬鹼性,如果同時服用上述含酸性成分的中葯,因酸鹼中和反應,易降低或喪失這類西葯的葯效。

3.3.6 與氨茶鹼和降壓葯不能伍用的中葯

氨茶鹼對中樞神經有興奮作用,麻黃的有效成分麻黃鹼可增加氨茶鹼的毒性,即小劑量麻黃鹼可使氨茶鹼毒性增加;另外,麻黃鹼系擬腎上腺素葯,能通過競爭抑製作用而減弱利血平、胍乙腚的降壓作用。

3.3.7 與抗結核葯不能合用的中葯

利福平與地榆、虎杖等含有較多鞣質的中葯及制劑合用時會妨礙利福平的吸收,降低血液濃度,影響療效;異煙肼分子結構中有配位體,遇到鈣、鐵、鎂、鋁等金屬離子易發生反應生成螯生物。因此,石膏、海螵蛸、牡蠣、磁石、自然銅、滑石、明礬等含有各種離子型中葯及制劑不宜於異煙肼合用,以免影響葯物吸收,降低療效。

3.3.8 與紅黴素不能合用的中葯

紅黴素易被胃酸破壞,莨菪鹼類中葯能抑制胃蠕動,延緩胃的排空,致使紅黴素在胃內停留時間延長。生薑、雞內金、大黃、肉桂、丁香、馬錢子等能促進胃液及胃酸的分泌,同樣使紅黴素的破壞增大;巴豆、牽牛子、瓜蔞及何首烏等峻瀉作用,加速腸蠕動,縮短紅黴素在腸道的停留時間,影響吸收;地榆、虎杖、石榴皮、金錢草等含有較多的鞣質可與紅黴素相結合,影響抗菌活力;炭劑中葯亦在胃腸道中吸收紅黴素,影響吸收,降低其生物利用度。

㈤ 醫葯營銷論文參考文獻有哪些

1 淺談醫葯營銷人才職業能力及評價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 2007/03
2 淺談醫葯營銷專業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科技廣場 2007/02
3 引入葯物經濟學評價指數的醫葯營銷組合策略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 2007/S1
4 醫葯營銷終端的信息化建設 中國葯業 2007/06
5 娛樂精神,醫葯營銷之道 企業家天地 2007/06
6 淺談醫葯營銷專業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科教文匯(上旬刊) 2007/06
7 高職醫葯營銷專業「1+4+1」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衛生職業教育 2007/13
8 珍視明與騰訊戰略攜手掀起醫葯營銷新高潮 廣告大觀(綜合版) 2007/07
9 醫葯營銷渠道模式分析與啟示 商場現代化 2007/19
10 珍視明戰略攜手騰訊掀起醫葯營銷新高潮 廣告人 2007/07
11 盤點,醫葯營銷八大風雲事件 醫葯產業資訊 2006/04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12 信息營銷:醫葯營銷新模式 市場周刊.理論研究 2006/03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13 案例教學在醫葯營銷課程中的應用 醫學教育探索 2006/01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14 「2006中國醫葯營銷峰會」在山東舉行 中國葯業 2006/01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15 2006,醫葯營銷變局蓄勢 市場觀察 2006/04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16 縱觀2006醫葯營銷變局 醫葯產業資訊 2006/13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17 醫葯營銷身陷「峽谷」 醫葯產業資訊 2006/16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18 醫葯營銷兩極現象透視 醫葯產業資訊 2006/16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19 連雲港中醫葯高等職業技術學校開辦五年制醫葯營銷專業的可行性研究 衛生職業教育 2006/09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20 為贏得國際競爭,培養高素質醫葯營銷人才 中國國際高技術成果交易會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產業論壇論文集 2006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資料庫
21 醫葯營銷渠道管理問題研究 華中農業大學 2006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22 基於Web的醫葯營銷管理信息系統開發 微計算機信息 2006/18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23 破解醫葯營銷的品牌難題 中國醫葯導報 2006/19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24 我國醫葯營銷代理制度的健康發展探析 中國葯業 2006/11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25 醫葯營銷專業使用模擬公司與行為導向教學法的探索 衛生職業教育 2006/14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26 中國醫葯企業的營銷突圍實戰 走出醫葯營銷「狹谷」 中國醫葯導報 2006/25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27 創新營銷打通醫葯營銷未來之路 中國醫葯導報 2006/25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28 醫葯營銷專業課程教學模式探析 中國中醫葯現代遠程教育 2006/11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29 撐竿跳出OTC營銷「狹谷」——探索中國式GSL醫葯營銷新模式 中國醫葯導報 2006/34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30 基於心理契約的醫葯營銷人才管理策略探討 中國葯房 2006/24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31 織好醫葯營銷傳播的網——醫葯廣告的媒體策略 廣告人 2006/12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32 「教育營銷」漸成醫葯營銷的致勝法寶 中國醫葯指南 2006/05
33 醫葯營銷九招制勝 醫葯產業資訊 2005/03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34 代理制 醫葯營銷變革的必然 醫葯產業資訊 2005/05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35 醫葯營銷利器——悟性 醫療保健器具 2005/07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36 醫葯營銷代理轉變思路正當時——從復活之光看今天的醫葯營銷與策劃 中國質量與品牌 2005/10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37 關系營銷在醫葯營銷中的運用 中國中醫葯現代遠程教育 2005/12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38 醫葯營銷模式的創新與DTC本土化研究 南京中醫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04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39 2005醫葯營銷新趨勢 中國醫葯指南 2005/01
40 面向21世紀的醫葯營銷人才培養探析 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02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41 醫葯營銷代理制的主要形式和總體評價 上海醫葯 2004/08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42 「望、聞、問、切」醫葯營銷決勝終端 醫葯世界 2004/03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43 火熱七月 聚焦歐盟——第二屆中國國際醫葯營銷高峰論壇 醫葯世界 2004/06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44 基於Internet/Intranet的醫葯營銷信息系統 湖北工業大學學報 2004/02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45 醫葯營銷戰略風險評價與控制 價值工程 2004/09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46 醫葯營銷八大模式 廣告大觀(綜合版) 2004/05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47 顧客服務——醫葯營銷專家一席談 中國葯店 2002/09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48 改革醫葯營銷,迎接入世挑戰 ——淺談入世後的醫葯企業營銷管理 中山大學學報論叢 2002/04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49 醫葯營銷中的危機管理與案件剖析及實踐運用 國際醫葯衛生導報 2002/17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50 創新:導入葯學監護的醫葯營銷戰略 中國葯業 2001/07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51 醫葯營銷道德與創新營銷方式的思考 中國葯房 2000/05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52 醫葯營銷專業的中葯鑒定學教學探討 葯學教育 2000/02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53 淺析醫葯營銷組合策略 黑龍江醫葯 2000/01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54 組織營銷社會實踐 培養醫葯營銷人才 現代技能開發 1999/12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55 試論市場營銷學與醫葯營銷人才的培養 葯學教育 1999/03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56 醫葯營銷必須走出誤區 中國葯業 1998/12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57 醫葯營銷隊伍素質是個大問題 中國葯業 1995/06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58 醫葯營銷的公共關系學 中國葯業 1995/10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59 試論醫葯營銷人才的培養 葯學教育 1995/04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㈥ 求醫葯市場營銷論文一篇,1500字左右的。

作為醫葯產業價值鏈上的重要一環,葯品營銷總是那麼令營銷人振奮的話題,由於歷史因素它「銷聲匿跡」了幾十年,但在獲得「解放」後,它的能量終於瘋狂釋放,以致又步入了「過度」的境地。
遠去的時代背影
對於七十年代之後出生的人來說,計劃經濟的年代或許沒有什麼印象了,但對於那些曾經在那個代里從事葯品購銷的人而言,深深打上了時代烙印的葯品購銷、價格制定、經營模式、調撥方法等等,相信還不會從記憶中抹去,也很難抹去,雖然時光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甚至半個世紀。
計劃經濟年代的葯品銷售根本談不上「營銷」,而僅僅是一種「購銷」,葯品經營企業實行全國統一規劃,省以下統一管理,葯品計劃調撥,經濟統一核算,購銷實行「三級批發,一級零售」,層層下達指標,層層調撥,葯品進口統一掌握,層層分配,醫葯批發商是貴族,醫院是孫子,要送禮才能拿葯物。「廣西玉林某老牌制葯廠銷售科只有一個人就撐起了整個企業的葯品銷售任務」,廣西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沈兆熊副局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經這樣形容醫葯企業的優勢地位。
事實上,葯品營銷的變革與醫葯商業流通史的演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僅以安徽醫葯流通史為例,建國初期,大宗化學葯品供應主要由皖北行署衛生處材料科負責,葯品均採取單位申報,領導批准,葯庫直供的辦法供應。1952年至1956年,中國醫葯公司安徽省、市、縣三級公司紛紛建立,葯品經營網路基本形成,國營醫葯公司已成為葯品供應的主渠道。1957年,省級醫葯公司按商品流向,先後組建合肥、蚌埠等9個二級站,二級站負責對轄區各縣市公司的貨源供應和業務指導,形成了以二級站為主體、按商品自然流向調撥的葯品供應網路,這種經營形式,延續到1983年。在此期間,所謂的葯品營銷是不存在的,但那些從事葯品購銷的人,還是結識了全國各地的同行,這成為了他們在醫葯行業實行對外開放後進行葯品營銷的良好資源。1983年後,除國營醫葯公司外,出現了專門從事葯品經營的個體戶,主要服務對象是農村及邊遠山區的消費者,由於葯品過剩,為爭奪有限市場,葯品營銷時代才真正來臨了。
營銷的動盪歲月
8月初,廣州某星級賓館,洋溢的條幅,紅色的地毯,柔和的燈光,映著前來參加全國某醫療會議的醫生們輕松的笑臉,在會議一角的葯品生產廠家展位,成為了議會間醫生們光顧的集中地,參會的醫葯代表就這樣結識了醫生。會後一位醫葯代表表示,這次會議效果還不錯,但具體還需要跟進,否則對會議的贊助將會「打水漂」,至於如何跟進,那就大可不必宣揚了。
諾貝爾獲獎者、對博弈論研究學者納什曾經說過「當市場上其他競爭者的行為都已經確定下來時,我們已經沒有選擇的權利」。相信我們今天所看到的中國葯品營銷的一切,只是許多葯品製造商、經銷商無奈選擇的結果,特別是對處方葯推廣而言,更是如此。
相信上述這位醫葯代表講的是真話。因為這個看似創新的處方葯營銷方式,事實也是很普通的,並且與帶金銷售有著千絲萬縷的牽連,在整個行業都在那樣操作的tine,他已經別無選擇。與計劃經濟時代的「醫院推廣靜悄悄」局面相比,當前的推廣更是充斥著一股燥熱不安與急功近利的情緒。那麼,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葯品醫院推廣,又是何時開始形成的呢?
在上世紀80年中後期,一些跨國制葯企業落腳中國以後,醫葯代表就開始出現,當時一般以新葯推廣會的形式出現在醫院相關科室,主要是宣傳產品,這些大公司沒有向醫生支付臨床費用。後來成為日本第一制葯(北京)有限公司營業首席執行官的吉田昌利在回憶當時學術推廣時的表示,1986年他開始嘗試在中國進行學術推廣,那時國內還籠罩著濃厚的計劃經濟味道,沒有人對醫生從葯性、療效、副作用等方面介紹新葯,也沒有人意識到開學術推廣的意義,他當時帶著10個組成的團隊,從東北的佳木斯、牡丹江、哈爾濱開始,到處召開學術推廣會議,他們用大貨車裝著葯品、資料,直接到達會場,3個月里就開了大概13場學術推廣會議,所有參會人員都非常認真地聽課,醫生們也很樸素,發給他們的只是一隻小小的電子溫度計。
隨著更多的跨國企業開展學術推廣會議,葯品營銷的成本也在不斷上揚,企業需要花很多錢,包括學術贊助、設備贊助等,甚至在會議當中給每一位參會者「紅包」,美其名曰「車馬費」「誤餐費」。這些舉措很快被國內眾多企業模仿並加以「發揚光大」,後來廠商發現收效甚微,因為這些活動的實惠手握處方大權的一線醫生太遠,慢慢地,費用的花銷形式發生了改變,一切從醫院實際出發,只有按盒按支計算,才能抓住一線醫生,此風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越演越烈,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一切。
某知名跨國醫葯公司一位中國醫葯代表分析了處方葯帶金銷售的原因時表示,很多國外的新產品在國內都有仿製品,而仿製品質量不夠高,產品和別人一樣的,東西沒人好,只好給回扣;很多過了專利期的產品有大量同類仿製品,療效相近,而且幾乎90%以上是國內廠商,為競爭只好帶金銷售;大量中葯雖然臨床驗證有效,但是沒有自然科學的數據,沒有權威文獻,醫生用葯是要理由要證據的,只好拿錢變通;醫葯流通管理制度存在的漏洞讓人們有機可剩;大量的私人代理導致無數「葯販子」的出現,他們無力進行學術推廣,只好「暗箱操作」;中國醫生的低收益與高風險已嚴重失調,醫生也不能像國外一樣可以從醫院拿到「處方費」。
「過度營銷」來臨
「手拎仿冒名包,身揣兩百零鈔,說話點頭哈腰,遠看像海外歸僑,近看像港澳同胞,仔細一看,原來是醫葯代表」。這句順口溜基本道出了醫葯代表這一群體的面貌,他們就像生活在陰影之下,小心翼翼地開展業務,彼此心照不宣地與醫院院長、葯劑室人員、臨床大夫和庫管、財務人員維護著一種微妙的關系,生怕得罪了醫院的人,生活時刻處於神經高度緊張的狀態。正是因為才進入中國十多年的「醫葯代表」,讓葯品營銷變得新鮮、豐富、多樣,乃至過度起來。
葯品營銷當中的「回扣」「紅包」甚至經成為寄生在醫療行業的體內「毒瘤」,國家有關部門雖然歷經多次「整風」,但根本無法根除。而走學術路線還是走帶金銷售路線,其實醫葯代表是沒有太多的選擇的,企業的策略決定了他們的工作方式方法。有醫葯代表向記者表示,目前再單純的搞學術贊助什麼的,已很難引起醫生們的興趣。即便是已經中標進入醫院,相近的產品在爭奪客戶(醫生)之時,仍然是把搜索競爭對手的情報放在第一位,以便制定有針對性的推廣策略,特別是考慮怎樣和醫生形成更緊密的關系。 事實上,我們所做的已經是不是正常的營銷,而是「人銷」,或者叫做「關系營銷」。在OTC和保健品營銷領域,「過度營銷」是目前營銷人所關注的話題,但營銷手段和方式方法相對簡單得多的葯品醫葯推廣,事實上「過度」的行為也比比皆是。
處方葯的銷售與醫院分家、醫療體制改革是相輔相成的,事實上醫療改革的落後嚴重影響了處方葯營銷的革新,但目前已經有一些企業介入醫院葯房,他們收購或委託管理醫院葯房,銷售企業本身生產的產品和其它制葯商的產品。但這畢竟只是一小部分企業的行為,醫療體制改革難以進行,關鍵是利益作崇,多年來葯品醫院推廣價值鏈已經根深蒂固,要打破現行的規則而且樹立相應的新規則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新規則的確立是遲早的事。

閱讀全文

與中葯市場營銷課程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子商務市場競爭 瀏覽:149
感動年度人物頒獎典禮策劃方案 瀏覽:122
培訓機構教職工備課方案及流程 瀏覽:692
農貿市場促銷方案 瀏覽:705
燈具店廣告策劃方案 瀏覽:109
51活動促銷總結 瀏覽:466
b2b電子商務如何改變了企業競爭的環境 瀏覽:325
西王集團電子商務 瀏覽:96
2016校園飾品營銷方案 瀏覽:701
跨境電子商務產業集群 瀏覽:503
促銷活動名人名言 瀏覽:811
景區策劃總監方案 瀏覽:239
電子商務的信息 瀏覽:842
無紙化會議推廣方案 瀏覽:365
蕪湖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358
醫葯電子商務銷售方案怎麼寫 瀏覽:70
教師教研培訓方案 瀏覽:140
電子商務銀行信用 瀏覽:878
總裁班推廣方案 瀏覽:179
畢業匯演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