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尚品網破產,其他奢侈品電商還能走多遠
作為國內排名前五的奢侈品電商獨角獸之一,尚品網雖然一直被融資、裁員的消息纏身,但此前在外界看來似乎並沒有影響到企業運營。因為就在今年的5月,尚品網還在做520促銷活動,隨後還與中國銀行推出了聯名卡活動。
賣」,2018年1月,與倫敦時裝周達成官方戰略合作,獲得品牌背書。這意味著在產品品質與品牌授權方面,奢侈品電商也在不斷改進。
此外,考慮到商品陳列與消費體驗這兩大硬性需求,奢侈品電商也應當擺脫一條腿走路,創造線上線下並行的新方式。
Ⅱ 看幾大高端奢侈品牌是如何成功的
精選閱讀服裝加盟技巧及實例分析服裝加盟店在經營管理上必須表現出內在功夫,方可創造出生命力,這也是贏得顧客的關鍵點之一。[詳情][阿迪王廣告營銷的慘痛教訓][RFID技術在服裝行業的應用]·【觀察】服裝企業如何應對民工荒?·服裝企業開拓內需的三板斧·09年服裝品牌最牛銷售渠道預測·服裝企業如何解決庫存問題?·服裝網路代銷創新銷售模式解讀·明星代言服裝品牌風險三宗「最」·值得服裝企業借鑒的經典營銷概念·維多利亞的秘密的情趣誘惑營銷·運動服飾李寧營銷存在九大敗筆 貝爾史登是世界著名投資銀行,創立於1923年,主要為企業、學院、政府以及個人提供金融服務,並對各行業作出分析和預測。 LVMH:鬆散式自治管理 LVMH是頂級時尚品行業之首,麾下擁有50多個世界著名的頂級時尚品牌和公司。 LVMH集團的管理是鬆散式的,分布於全球的50家公司基本保持自治狀態。 LVMH的品牌經營亮點有四個: 1、通過引進新品牌、設計新產品來保證在不同季節都有不同品種的新品面市; 2、集中力量保證核心競爭力產品(如LV、Fendi等)的增長; 3、注重資本投資對象的選擇; 4、零售渠道上注重存貨管理。 Richemont:以「保守」感知財富,世界第二大頂級時尚品公司Richemont,是頂級時尚品的領導者。Richemont對未來總有一些保守,但這種保守性卻幫助它在2000年經濟泡沫破滅前判斷出,頂級時尚品消費的增長是受「感知財富」增長的影響,從而及時作出戰略調整。 Bvlgari:降低成本的高手,定位在珠寶市場最高端的Bvl-gari,最引人注目的是其過去幾年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的能力。在2002年和2003年兩年中,Bvlgari將整個企業運營理念從「做大做強」轉變為「高度關注成本」———公司大幅削減了顧問費用和差旅費。最重要的一點,Bvlgari將廣告開支從銷售額的12%至14%調低到10%至12%之間,此舉為公司節約了大量運營成本。 BlueNile:靠網路起家,1999年才面世的BlueNile,制勝法寶就是互聯網在線銷售。尋遍全世界,都不可能找到BlueNile的任何一家店鋪,因為它的所有珠寶商品僅通過銷售。這模式使得BlueNile的珠寶價格比同等級別的競爭對手便宜了20%—40%。短短6年間,BlueNile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在線珠寶零售商。2004年銷售額比排名在其後面的三家競爭對手的總和還要多。 Tiffany:擴張才是法寶,這是個擁有百年歷史的品牌,以銷售銀質餐具起家。在保持穩步擴張這一方針下,Tiffany在美國本土保持著每年開3-5家新店的發展速度。同時,由於在美國本土符合要求的店址越來越難找,Tiffany加大了在亞洲和歐洲的投資。 Coach:大規模推廣零售店,日本「買得起的名牌」——這個口號讓Coach成功轉型並成為增長最快的頂級時尚品牌之一。而Coach大規模的擴張零售店數量的行為更是其提升銷售能力的良方之一。至今,Coach銷售網點幾乎遍布全美,包括185家全價零售店和81家廠家直銷店。Coach總是不遺餘力研究核心消費群的流行走向,每次均搶先一步推出適應需求的品牌主張和相關產品。 Hermès:低調的手工製品,Hermès無論在廣告還是在產品上,都顯得很「低調」。Hermès注重保留其手工製作的純粹性,經營上更以「穩」字當先。最近10年來,Hermès股價抵禦風險的能力大大高於Gucci、LV等同業者。說到Hermès不得不提到它高密度的手工製作。正因為如此,人力開銷才會是Hermès最大的一筆營業開銷。 Burberry:靠多樣化取勝,Burberry的經營在過去十年裡得到極大發展,尤其是RoseMarieBra-vo於1997年出任公司CEO以來,一改Burberry以前保守的風格,組建了全新的國際化管理團隊,在產品的設計、銷售上大下工夫,第一年就為公司貢獻了1億美元的銷售收入。(編輯 周秀蕊)
Ⅲ 英國服裝留學申請具體怎麼樣
學生去英國留學讀服裝管理、時尚管理、時尚買手等專業。作為時尚前沿的英國,擁有很多廣為大家喜愛的高端時尚品牌如BURBERRY、PAUL SMITH、DUNHILL、LEE COOPER等,世界四大時裝盛會之一的倫敦時裝周以另類服裝設計概念、奇異展出形式而聞名。因而英國是想要深造服裝、時尚專業的學生的首選地之一。
去英國讀服裝設計留學具有有什麼用?大部分的設計類專業在英國都為一年制,但是也有個別學校為2年制專業,具體學校具體看待。一般來說,服裝設計專業要求學生相關專業背景,並需要提供作品集,想申請這類專業的學生應盡早准備申請材料,大部分設計類專業對學生的語言要求都是6.5分(單項不低於6分),但是一些設計管理類專業有些學校會要求7分(單科不低於6分)。大概一年的費用是20-30萬,此費用包含了學費,食宿以及其它的一些費用。
Ⅳ 上海查獲千萬元假博柏利服飾,售假渠道是哪裡
上海查獲千萬元假博柏利服飾,微商、「購物APP」等網路銷售為售假主要渠道。
2019年10月,被害人盧某某向公安機關報案稱,其通過某手機購物APP以人民幣2580元的價格購買到一條假冒博柏利品牌圍巾。公安機關就此展開偵查,一件涉案金額達千萬元以上的制假售假案件浮出水面。
「一開始從大平台做推廣,有的是從購物網站下單,有的是加我微信,再從微信上下單轉賬付錢。到2017年12月之後就大部分以微信發朋友圈為主了。」從該公司電商部負責產品接送貨及銷售的被告人鍾某某供述中可以得知,假冒產品大多是走網路銷售的渠道,其中就包括上海市民盧某某下單的APP。
而在前述提到的年終總結中也可以看到他們正在研究一些新的「營銷手段」:「多拍和多寫適合微商推廣的圖片和方案,把直播和視頻利用起來,把站外推廣方式將公司和產品推廣,達到吸引客戶加到微信上來下單過程。」
(4)burberry網路營銷擴展閱讀
涉嫌總金額為1249萬余元:
2017年至今,被告人馬某甲、萬某某夫妻夥同被告人馬某乙、李某某夫妻,在廣東省東莞市租借的場地內,組織、生產假冒BURBERRY、MAX MARA等世界知名品牌服裝等商品對外批發銷售。
犯罪團伙分工明確,被告人尹某某、林某某負責生產跟單,主要對假冒BURBERRY、MAX MARA等品牌商品的訂單、原材料的采購;被告人劉某甲、熊某負責公司的倉儲、保管、收貨、發貨、運輸。
被告鍾某某負責產品接送貨及銷售;被告人劉某乙負責產品的加工、包裝;被告人唐某某負責車間產品的生產;被告人李某某、韋某某負責公司的財務;被告人萬某某負責員工的工資結算發放。涉嫌生產銷售假冒產品總金額為1249萬余元。
Ⅳ 中國人成為全球最大奢侈品消費群體,國人怎樣思考
龐大的奢侈消費市場 奇特的境外購買現象
歐美經濟低迷,全球主要市場奢侈品需求不足,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中國買家強勁的購買力,越來越多的奢侈品品牌將目光轉向中國。
2012年「十一黃金周」7天,中國人出境消費奢侈品累計約38.5億歐元,同比去年黃金周境外奢侈品消費總額增加了14%,加上黃金周期間境外隱形消費與奢侈品服務業消費,總計超過60億歐元。
貝恩公司2012年底發布的《2012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報告》顯示,按國籍劃分,中國人已成為全球第一的奢侈品消費群體,2012年中國人奢侈品消費總額達3060億元。
但是,在中國奢侈品消費額連年創造新紀錄的同時,一個令人關注的現象是,這一快速增長的新市場並非全在中國內地市場實現,2012年60%以上是在境外市場實現的。
中國奢侈品消費增長迅猛
雖然2008年開始的全球經濟危機在某些地區,特別是歐洲,並未顯示出多少緩和跡象,但奢侈品行業整體而言自2010年以來一直在穩步復甦,其中,中國市場的表現最為「搶眼」,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扮演了「拯救」歐洲奢侈品業的角色。
2012年以來,全球經濟疲軟、富豪資產縮水,奢侈品行業進入新的低谷期,然而,亞太經濟區活躍性依舊凸顯,中國成為全球奢侈品快速增長的領軍市場。
「中國黃金周和春節不再像以前一樣,全家一起吃個團圓飯就完事,越來越多的家庭具備出國遊玩過節的能力。」全球化與中國研究中心主任王輝耀說,隨著出國旅遊人數在過去10年大幅增加,每年幾千萬人好多都是第一次出國,再加上送禮文化的盛行,奢侈品消費規模在成倍的迅猛增長,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奢侈品消費增長最快的市場。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中國奢侈品消費總額已達到1410億元人民幣,2009年增長至1556億元人民幣,2010年再次大幅度提高,並且提高中約有67%來自新增消費者,這說明增長的趨勢仍將維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事實證明,過去幾年,中國奢侈品市場正在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強勁增長,2011年,中國奢侈品消費年度總體增幅在25%-30%之間,2012年奢侈品銷售額達到3060億人民幣,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市場。
貝恩公司指出,在歐元匯率走低和境外旅遊升溫刺激下,中國消費者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奢侈品消費群體,買走了全球1/4的奢侈品,中國購物者正推動全球奢侈品行業創下自2008年全球經濟衰退以來連續第三年強勁增長。
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消費者2012年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費群體,佔全球購買量的25%。歐洲人降至第二位,佔24%;美國人佔20%,日本人佔14%。
不過,世界奢侈品協會2012年公布的財務報表顯示,去年全年營業額同比增長30%的部分在華奢侈品牌,在2013年春節期間卻下降10%,調查發現:在北京、上海、重慶、深圳的主要奢侈品門店,除個別暢銷商品外,仍然有著較高的總量庫存,而在2012年春節期間,無論個人消費、公司禮品采購等對大多奢侈品牌門店收益貢獻通常可達60%以上,由此看來,2013年國內奢侈品市場高端部分仍將面對困難的一年,而高級腕錶、筆、眼鏡、腰帶等男性顯著奢侈品萎縮明顯,2013年尚未看到恢復跡象。
眾多奢侈品牌看好中國市場
《世界奢侈品協會中國出境消費心理趨向報告》針對2012年「黃金周」期間主要奢侈品區域的消費者進行了群體抽訪調查,大多數被訪者認為黃金周是和家人到境外購物的最好時機,九成人士表示出境購買奢侈品是主要目的之一。
貝恩表示,遊客構成2012年全球奢侈品購買量的40%,而其中以中國遊客的貢獻最大。中國遊客構成歐洲奢侈品購買量的1/3,幫助該行業在金融危機中仍保持增長,2012年歐洲市場的奢侈品銷售額預計將增長5%,至750億歐元。
正是中國消費者的強大購買力,使得很多奢侈品品牌將目光投向了這里。2012年,美國著名房車品牌Airstream攜品牌「飛雲」在上海發布其最新中國規格車型,宣布正式在中國上市,售價在100萬人民幣左右。據經銷商介紹,這一款屬於拖掛式房車的入門級別,在美國的定價大約為10萬美元左右。品牌瞄準了上海、浙江、安徽等長三角地區的消費市場,並同時在中國推廣美國的房車文化,這位李姓經銷商表示:「我們判斷未來幾年中國的房車市場會出現成倍的增長,因此會將重點瞄準這里。2013年公司的消費目標是50輛即5000萬人民幣,2014年預計會達到200輛」。
不過,節約風也正在不斷刮向這一市場,部分消費呈現走弱態勢,部分品牌放緩了在華擴張的步伐。2012年第四季度以來,奢侈品消費在華增速明顯放緩。瑞士鍾表工業聯合會早前發布的數據就顯示,2012年年底,由於一些「特定」的政治因素,中國消費者需求開始冷卻,2012年對中國大陸出口明顯放緩,從同比出口額增長50%以上直接下降至僅增長了0.6%,遠低於中國香港和中國台灣市場同期6.8%、18.4%的增速。
價差致奢侈品消費外流加劇
在中國奢侈品消費額連年創造新紀錄的同時,一個令人關注的現象是,這一快速增長的新市場並非全在中國內地市場實現,2012年60%以上是在境外市場實現的,受歐洲經濟低迷影響,歐元的貶值繼續拉大海內外奢侈品價差,隨著出國游猛增,中國人奢侈品消費出現「牆外開花」的繁榮景象,奢侈品消費外流狀況加劇。
來自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12年9月30日至10月7日,全國重點監測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約為800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左右。雖有增長,但來自中盈國際的報告顯示,這一增幅是2007年以來,十一黃金周的最低增速,也是近三年來,春節和十一兩大黃金周中增速的最低水平。一邊是國內消費增速開始出現下滑,另一邊是境外消費大幅增加。
貝恩發布《2012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內地奢侈品市場增速從2011年的30%放緩至7%左右,但境外的奢侈品消費支出卻增長31%,中國消費者在海外的奢侈品支出佔中國消費者奢侈品總支出的六成以上。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市場營銷系教授李飛表示,僅從2008年和2009年的數字就可以看出問題的嚴重性,在2008年1410億元的消費總額中,境外消費(包括香港和澳門)為808億元;在2009年1556億元的消費總額中,境外消費(包括香港和澳門)為872億元。環球退稅公司在2010年年初公布的調查報告顯示,2009年中國遊客在法國購買的免稅品總額達1.58億歐元,比排在第二位的俄羅斯多出0.47億歐元。
由於國人表現出的強勁購買力,近年來,針對中國人節日出境游,國外奢侈品商家也做足了噱頭開拓市場,吸引更多的消費者。據了解,美國在2012年加快了辦理簽證的速度,英國邊境管理局也從2012年4月啟動了網上簽證申請預約,也在加快簽證速度,對所有國家及奢侈品牌來說,中國人在海外的消費地位已經開始變得極其重要。中國的「黃金周」假期已經成為境外奢侈品市場每年期盼的重要節日,而服務中國遊客也成了境外奢侈品商業的重點。
海外代購亂象叢生 亟盼政策組合拳
在人民幣升值、品牌商維持形象在國內打折力度小、稅制、運輸成本較高等多重因素影響下,《經濟參考報》記者調研發現,奢侈品海內外價差已經超過50%,導致海外代購和購物紅火,不僅導致大量消費外流,更產生了眾多亂象。
專家認為,奢侈品價差與稅率有一定關系,但僅僅依靠降低關稅等手段很難真正解決價差問題。想要引導消費迴流、刺激內需並保障稅收不外流,還需要從穩定人民幣匯率、發展壯大百貨零售業、逐步調整稅制等方面著手,讓奢侈品消費逐步回歸「國內」。同時,還要倡導節約的風氣,讓「禮」性回歸重「意」還非重「利」的本意。
多因素致使消費外流加劇
造成消費外流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奢侈品的內外巨大價差。商務部2011年的調查顯示,手錶、箱包、服裝、酒、電子產品五類產品的20種品牌高檔消費品,內地市場價格比香港要高45%左右,比美國高51%,比法國高72%。
專家認為,產生價差的原因多種多樣,「稅制」只是其中一個影響因素。中倫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稅法專家倪勇軍也認為,關稅下調對價差的作用不會太大,關稅在奢侈品價格中所佔比重不是特別大,由於稅率不高,「在有限的稅里再做一個有限的降低,對總體價格來講效果仍然是有限的。」
專家指出,產生價差的原因還包括:其一,人民幣的大幅升值。國際奢侈品專家、復旦大學教師盧曉介紹,2005年以前奢侈品海內外的價差並不明顯,在20%以下,當時代購也並不紅火,利潤和銷量都不高;2006年以後,隨著人民幣對歐元、美元的大幅升值,這一價差才被逐漸拉大,代購漸漸紅火。人民幣購買力的大幅增加,成為奢侈品海內外價差的主因。數據顯示,2006年初,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為8.07左右,2012年11月,這一數據變化至6.3左右。也就是說,6年間,人民幣兌美元大幅升值。
其二,奢侈品牌維持「高端形象」。在國外很多奢侈品品牌大多採取的是經銷商模式,2008年金融危機後,歐美很多奢侈品牌的經銷商紛紛遇到庫存眾多、現金流斷鏈的風險,經銷商為了消化庫存,競相加大折扣力度,大量傾銷藉以回收資金。
而在我國,由於沒有強有力的百貨零售業作為支撐,很多品牌採用的都是直營店模式。品牌的抗風險能力更強,為了維護自己的高端形象,打折的力度比較小、積極性也比較差。盧曉說,不少奢侈品牌在華採取直營店模式或「飢餓營銷」策略,這使得歐美打折時中國奢侈品價格卻「獨樹一幟」、「悍然不動」,還在國內造成供小於求的「假象」。
平行市場致海外代購亂象橫生
盧曉認為,在不同地方生產,運輸、保險等費用不同,導致價差在10%-15%之間是比較合理的;如果價差超過20%,必然產生平行市場,誕生走私、代購等行為;而我國的現狀是與國外價差遠在20%以上,代購必然猖獗。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海外代購市場交易規模達483億元,較去年漲幅82.2%,預計2013年這一數據有望突破700億元。驕人的數據背後,是目前向海關申報的情況很少、完稅的情況更少的現狀。
2月25日,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就一起淘寶店主境外代購大量商品偷逃稅款的走私案作出一審宣判,認定兩名被告人犯走私普通貨物罪。
而為了買到相對便宜的代購貨品,中國消費者承擔著多重風險。一些代購產品沒有過正常的報關和檢驗檢疫程序,質量難以保證。2011年12月,日本食品巨頭明治因部分奶粉檢測出放射性同位素銫並召回時,通過海外代購渠道進入中國的奶粉就不在召回之列。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莫岱青認為,網路代購消費者的風險是「雙重」的。一方面,以個人郵遞方式入境的產品未經質檢部門檢驗,質量缺乏保障;另一方面,「海外代購人」、代購網站和消費者都面臨涉嫌逃稅的法律風險。
由於海外代購的購買行為發生在海外,如果買賣雙方發生糾紛,法律管轄、消費者維權都應在海外進行。由於渠道並非官方,消費者有可能會吃「啞巴虧」;再加上調查難度高、取證難、成本高等因素,維權比較艱難。
此外,代購商品也真假難辨。雖然很多代購商家都號稱代購產品接受「專櫃驗貨」,但這一口號只是「看起來很美」。不少奢侈品牌的客服均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公司在國內的專櫃均不提供驗貨服務,如果消費者想判斷一款產品是否真實時,只能「帶著產品自己到櫃台目測」。
亟須政策「組合拳」回籠消費
專家認為,想要真正回籠消費,需要採取穩定人民幣匯率、打造「原產地形象」和增強百貨業競爭力等手段。
盧曉認為,穩定的匯率對於實體經濟的發展也大有裨益。雖然升值會使得企業和個人在國外的購買力增加,但其不利因素也顯而易見。而且升值可能會加劇人民幣「外升內降」的局面,也將消費力進一步外推。因此,人民幣匯率應盡量盯住美元在一定位置上,不冒進升值。
而且,可以有步驟地下調關稅,適時調整消費稅稅目,同時增加免稅試點,打造中國的「購物天堂」。世界奢侈品協會中國代表處首席執行官歐陽坤建議,可以多做免稅店的試點,所有國家吸引旅遊最原始的都是發展免稅事業,例如法國是整體退稅;建議在青島、大連、上海等方便運輸的臨海城市考慮免稅試點。
專家指出,只有增強高端零售業的競爭力和專業運作經驗,才有可能改變奢侈品直營打折難、經銷流通成本高的「兩難」尷尬局面。因此應積極培養境內的奢侈品銷售渠道,扶持和增強零售業的競爭力。
盧曉說,國內品牌進商場要租櫃台、向百貨店交管理費、上貨費等,導致百貨業不去提升屬於主業的管理水平,而是陷入到收取「渠道費用」的「副業」中去,管理水平參差不齊。而國際大品牌話語權極強,都是「百貨公司求奢侈品牌」。政府應扶持零售商加快發展,提升規模,加快連鎖化的發展,提高市場佔有率,完善布局,實施單店的強店策略,提升零售商的話語權。
此外,消費者的心態亦需調整,呼籲「禮」性回歸,杜絕浪費的「奢靡」風氣,讓送禮和消費回到傳統、淳樸的民風之中。業內人士說,從中央出台八項規定以來,社會腐化的風氣有所收斂,公務消費大大減少,送禮收禮也不那麼明目張膽了,傳遞出一種社會民風的正能量。鑒於很多奢侈品消費在我國用於送禮,因此應提倡「禮」性回歸,反對「禮品中的浪費」。
第一現場
境內境外,排隊購買
「謝謝中國!」這是近年來瑞士鍾表業常說的一句話,而贏得感謝的正是來自中國遊客驚人的購買力。
近日,來到了上海市國金購物商場,雖然是工作日的中午,但匯聚了古馳(GUCCI[微博])、路易威登[微博](LV)、愛馬仕(Hermès)、香奈兒[微博](CHANEL)等眾多奢侈品品牌的這里依然門庭若市。
這里有兩個地方值得關註:一是打折的標牌幾乎未見。在其他商場,滿減、促銷、清倉的標牌比比皆是,即使是此商場的其他樓層也標出「1折清倉等字樣」,而在奢侈品牌樓層,幾乎沒有一家品牌有打折的信息。記者咨詢了幾家品牌後均被告知,除非一次性購買十萬元以上,否則很難打折;即使購買了十萬元以上,折扣力度也非常小。
二是年齡層次也頗具特點。與國外很多奢侈品牌消費大多為中年人士不同的是,在這家商場的多個奢侈品專賣店中,既有40多歲的商務人士,也有20多歲的年輕女性,還有很多「拖家帶口」過來選購奢侈品的「家族」購買客,很多手上都提著剛剛購買的奢侈品。
在愛馬仕的專賣店觀察了近半個小時,有十幾位客戶前來試戴絲巾、試穿皮鞋等,包括一位40多歲的男子、一對年輕的夫婦等在內的三四位顧客最後都「滿載而歸」。
一位正在挑選絲巾的女性看起來和導購員非常熟稔,在挑選了十分鍾之後,她一口氣購買了三條絲巾,每條的價格都在4000元左右。「這次我要吸取前幾次的教訓,前幾次都是看中好幾條結果沒有全部購買,第二天來看同樣的花色就賣完了,後悔都來不及」。
不過,一些品牌銷售人員也表示,在反腐力度不斷加大的背景下,部分消費呈現走弱的態勢。
有專家指出,中國消費者在很大程度上正在拯救歐洲,瑞士手錶、名牌時裝、珠寶首飾、香水皮具,伴隨著中國遊客不斷增長的消費能力和逐漸變化的消費觀念,許多國家以及奢侈品品牌對中國遊客的重視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曾走訪北京、上海等近日舉辦的各種奢侈品展,看到很多新的歐美品牌都首次在中國設置專櫃,表達出進入中國市場的願望。在2012年舉行的上海國際奢華生活博覽會上,匯集了100個頂級品牌,其中三分之一都是首次進入中國市場。
瑞士獨立製表人協會就攜旗下8個品牌在上海展出自己的訂制手錶,其中一些品牌已經在中國設立辦事處,擬進軍中國一線城市市場,普通款售價在20萬人民幣左右,定製款在40萬-60萬之間不等。
品牌「LANG&HEYNE」銷售主管就曾告訴記者,國內客戶已經越來越注重個性和訂制,對品牌的追求也越來越高。雖然品牌以前多在歐美和中國香港紮根,但現在更看好內地的消費能力。「我們未來會將亞洲的重心從日本、中國香港、東南亞一帶轉入中國內地,目前正在尋找經銷商。」
「每到聖誕季等購物狂歡季節,很多英國的百貨公司都擠滿了中國人」。長期旅居英國的中國人張女士介紹,在倫敦的博柏利(BURBERRY[微博])工廠店裡,即使沒有試衣間,也有很多中國遊客排隊購買,常常看到一個中國遊客挎著好幾只同樣款式的手提包。
張女士介紹,為了吸引中國人,包括英國的哈羅茲在內的很多大型商場都陸續安裝了銀聯消費終端機,香奈兒等專賣店還配備了中文導購員,為中國顧客提供了更多便捷的服務,也使得銷售額不斷攀升,一些媒體還創造出「北京鎊」這一詞語,用於形容中國人在境外消費的英鎊。「有著標志性LOGO的款式特別受歡迎,國內就認這個」。
Ⅵ 我想要應聘就是奢侈品牌的銷售,像LV,BURBERRY等。而且我有高級定製成衣銷售的經驗,但是不知道該怎麼去應
這種情況基本上都是網上招的,現在大部分崗位只要不用實際操作的,都盡量網上招聘了,因為快捷方便。你在網路大范圍的搜索出相關這個方面的網站後,就其中找到相應的招聘。至於針對這個專業的專門的招聘網,我也沒見有,但是自己好好找找就見了。無憂那種大型招聘網是比較大眾化的,並不是說最全面的,很多行業在哪裡的崗位很少的,還是得自己好好網上找找。就是說不要在網路搜某個招聘網進去找崗位,而是在網路首頁輸入相關的關鍵字之後,在出現的結果中淘到相關的招聘。這個我深有感觸,因為的大學的專業有點偏。後來在網路前20頁的搜索結果中,淘到了主要的幾個招聘網站是有相關招聘的。然後再投簡歷的。而且並不是說大的好的公司就一定是在大型招聘網站的。所以更要注意,不要錯過機會了,需要耐心,好好找找,好好填寫簡歷(*^__^*)
Ⅶ 羽絨服品牌
1、日本孟波
Mont-bell這個日本品牌在Alpine Light Down羽絨服獲得2011年《backpacker》年度編輯選擇獎後,才日益被美國市場所接受。
在獲獎款的基礎上,它的多款羽絨製品包括羽絨服、睡袋等都獲得了使用者很高的評價。它家基本以亞洲人體型為主要參照物來裁剪的,所以應該相比歐美品牌更適合國人的身材。
2、始祖鳥
始祖鳥,加拿大戶外服飾品牌,外名:ARCTERYX ,1989年創立於加拿大溫哥華,旗下擁有加拿大運動品牌Arc『teryx(始祖鳥)、法國山地戶外越野品牌Salomon(薩洛蒙)、美國網球裝備品牌Wilson(威爾遜),產品遍布服裝和鞋類、網球裝備、滑雪裝備、運動腕錶、跑步機等。
3、法國雪山
法國頂級戶外品牌Pyrenex憑借其優秀傳統和精湛工藝而著稱,是高性能外衣領域的權威。其禦寒性能極佳的外套精選源自歐洲比利牛斯山脈地區的上乘鵝絨和鴨絨而製成,並在拉普蘭和喜馬拉雅山進行測試,能抵禦低至零下40度的嚴寒低溫
4、瑞典北極狐
Fjallraven(瑞典北極狐)是瑞典市場佔有率領先的高端戶外品牌,是瑞典皇室御用品牌,也是唯一一家獲得瑞典皇室御用品牌殊榮的戶外品牌。Fjallraven(瑞典北極狐)品牌成立50多年來,銷售網路已經遍及全球。
5、中國波司登
波司登創始於1976年,至今專注羽絨服43年,是全國最大、生產設備最為先進的品牌羽絨服生產商,員工兩萬餘人。
主要從事自有羽絨服品牌的開發和管理,包括產品的研究、設計、開發、原材料采購、外包生產及市場營銷和銷售。波司登羽絨服暢銷美國、法國、義大利等72個國家,全球超2億人次在穿。
6、Duvetica
來自義大利的時尚品牌,天然鴨絨帶來的保暖度不是一般羽絨可以媲美的,柔軟溫暖的質感讓人迫不及待想進入羽絨服的懷抱。
Ⅷ 在微信上賣奢侈品,怎麼找這方面的高消費人群呀!
訂閱
近兩年,隨著奢侈品銷售環境的日益艱難,越來越多奢侈品牌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數字化戰略,努力尋找適合品牌自身的數字化解決方案。而微信作為中國消費者日常使用最頻繁的 APP 之一,自然成為了奢侈品牌數字化進程中的重要合作者。
多變的環境與新的買家
在探討奢侈品數字化戰略前,我們首先需要了解奢侈品按其主要產品,也分為不同品類:
① 軟奢侈品:時裝、箱包、鞋履、配飾
② 硬奢侈品:鍾表、珠寶
③ 高端化妝品及香氛:彩妝、護膚、美發護發、香氛
④ 集成類:以買手和集成形式為主,囊括各類精選品牌與產品
基於產品線的不同特性,各奢侈品牌在規劃數字化戰略的時候應有所側重,有的放矢地制定方案。例如:硬奢侈品的平均單價遠高於其他三類,消費者對於售後服務與維修保養的需求亦相對偏高。因此在戰略上,此類品牌可以考慮在數字化客戶關系和售後服務上增加更多投入。
據貝恩咨詢(Bain & Company)的數據顯示:中國大陸個人奢侈品的市場規模在2007-2015年出現迅猛增長,由2007年的50億歐元猛增至2015年的180億歐元。但2016年,市場規模首次出現了-2%的跌幅,縮減至170億歐元(預計數字)。
與此同時,波士頓咨詢(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的數據卻顯示了奢侈品個人消費者向境內迴流的趨勢。在中國大陸境內購買奢侈品的消費者佔比由2013年的30%攀升至2016年的65%。盡管奢侈品消費總額在下滑,但2016年在中國大陸境內的消費額卻較之2015年有4%的上升。
當前,維系中國奢侈品市場規模的「正極因素」來自於人口紅利和國民財富增長,其帶來的直接結果是「千禧一代」(通常指1984-2000年出生的一代人)迅速崛起成為奢侈品消費的主力。從近一年多以來的「鮮肉」吳亦凡代言 Burberry、路易威登選擇二次元女主角代言新季產品、積家與網紅 Papi 醬合作視頻等一系列奢侈品牌在推廣策略的改變上,我們可以明顯看出行業對新一代消費者的主動迎合。
比起傳統一代奢侈品消費者,「千禧一代」的家庭富裕程度相對更高,也更熱衷用消費來彰顯自己的態度。同時,這也是伴隨著互聯網高速成長的一代人,網路和數字化已經融入了他們的生活,他們有更多機會、也更習慣通過數字化形式接觸奢侈品的各方面。
數字化的疆界與微信的角色
同樣,「數字化」的疆界也需要更加明晰。通常衡量品牌的「數字化」,我們可以從以下四個維度入手:
① 網站&電商:包含品牌官方網站的呈現及服務對接,以及品牌官方電商渠道的搭建
② 在線營銷:包含品牌中文搜索引擎優化,網路在線廣告投放,以及電子郵件營銷等
Ⅸ 上海查獲千萬元假博柏利服飾,是如何查獲的
2019年10月,被害人盧某某向公安機關報案稱,其通過某手機購物APP以人民幣2580元的價格購買到一條假冒博柏利品牌圍巾。公安機關就此展開偵查,一件涉案金額達千萬元以上的制假售假案件浮出水面。
「一開始從大平台做推廣,有的是從購物網站下單,有的是加我微信, 再從微信上下單轉賬付錢。到2 0 1 7 年1 2 月之後就大部分以微信發朋友圈為主了。」從該公司電商部負責產品接送貨及銷售的被告人鍾某某供述中可以得知,假冒產品大多是走網路銷售的渠道,其中就包括上海市民盧某某下單的APP。
而在前述提到的年終總結中也可以看到他們正在研究一些新的「營銷手段」:「多拍和多寫適合微商推廣的圖片和方案,把直播和視頻利用起來,把站外推廣方式將公司和產品推廣, 達到吸引客戶加到微信上來下單過程。」
辦案檢察官認為,隨著司法機關打擊力度加大,售假陣地紛紛轉向網路。如今各種購物APP讓人眼花繚亂,讓像該案被告人一樣法制觀念淡薄、心存僥幸的不法分子們瞅准了「商機」。
(9)burberry網路營銷擴展閱讀:
被告人明知故犯、繼續鋌而走險
「市場套路太多,玩法還需增加!」「路還得走下去, 只有不斷適應當前環境才能更好面對今後的工作。」負責產品接送貨及銷售的被告人鍾某某在兩年的工作總結中寫道。在這份工作總結中,甚至有明確的當年工作得失總結及對下一年擴大制售規模的具體計劃……
在這起制售假冒產品金額逾千萬的案件中,被告人明知故犯,制假售假行為持續數年,甚至規劃將制假售假的「規模擴大、市場份額增加」,在國家嚴厲打擊知識產權犯罪的形勢下,被告人繼續鋌而走險,犯罪故意尤為惡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