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市場營銷調研的分類有哪些
1. 調研報告提要
1.1. 調研范圍及目的:
說明本次調研所涉及到的對象和范圍,如產品線客戶的需求,主要競爭對手等,並陳述各部分調研的具體目的。
1.2. 調研概況描述:
對調研過程作出簡要說明,包括:
調研小組及分工;
調研計劃安排及執行情況及搜集到的主要信息;
調研費用預算及執行情況等。
2. 客戶需求調研
2.1. 客戶的需要與慾望(Needs & Wants)分析
按$APPEALS 8個維度,總結市場上客戶的需要與慾望,即購買標准:
$APPEALS分類 要素及描述 需求分類(B、S、A)
價格
可獲性
包裝
性能
易用性
保證
生命周期成本
社會影響
2.2. 客戶需求數據解釋
對於客戶需要及慾望的描述作出必要的解釋:
根據產品必須做什麼,而不是可能做什麼來表達需求;
表達原始數據的具體需求;
用肯定句,而不是否定句;
將需求當作產品的屬性表達。
2.3. 客戶購買行為分析
2.3.1. 決策者分析
描述是如何進行決策的。是誰來做決策的(個人還是團體)?誰/什麼影響著決策?客戶決策的方式是什麼?客戶進行決策所用的流程是什麼?
決策部門(DMU);
典型購買者;
影響者(職位順序);
決策流程。
2.3.2. 購買行為分析
描述客戶從產生類別需求(即考慮采購哪類的產品包/服務)開始,到做出采購決策為止的購買過程及影響因素:
客戶何時產生類別需求?誰影響?
客戶通過何種渠道了解供應商及其產品包/服務?
影響客戶購買的驅動力是什麼?
影響客戶購買的障礙是什麼?
客戶認為的出局標準是什麼?
2.4. 客戶價值轉移分析
描述客戶關注的價值要素,以及這些要素的變化(含優先順序):
在供應商提供的產品包/服務的所有要素中,客戶最關注什麼(質量/價格/服務/品牌/交貨期/付款方式……)?
客戶關注的首要(2~3項)的偏好是什麼?
不同類型客戶的偏好有何不同?
客戶偏好有何變化?
3. 客戶情報調研
3.1. 客戶分類
說明一般以哪幾個維度對客戶分類,分為哪些類型,從市場細分的角度來看,什麼維度可以作為戰略性細分的維度?還有沒有更利於對市場有效細分的維度?
3.2. 客戶情報分析
分析客戶的使命願景、業務戰略、業務模式、面臨的業務問題、購買趨勢等。
說明當前客戶資料庫的狀況,增加客戶資料庫有哪些渠道或來源?這些渠道的有效性、成本如何?需要重點補充哪些重要的客戶信息?
3.3. 重要客戶分析
說明市場上哪些客戶是非常重要的,如大客戶、戰略性客戶,對這些客戶分類或分別作出分析。
4. 競爭情報調研報告
4.1. 主要競爭對手概況
根據收集到的信息及調研獲得的信息列出競爭對手的概況:
競爭對手 1 競爭對手 2 競爭對手 3 競爭對手 4 競爭對手 5
總的銷售規模
利潤水平
XX產品線銷售收入
XX產品線利潤水平
主要細分市場及排序
主要產品及銷售狀況
主要銷售渠道及
銷售狀況
主要技術及水平
組織形式及人員狀況
4.2. 競爭對手的業務分析
對主要競爭對手的業務戰略定位/目標、業務發展趨勢、競爭優/劣勢、贏利模型、品牌形象、業務問題等作出分析
4.2.1. 競爭對手1的業務分析
......
4.2.2. 競爭對手2的業務分析
......
4.2.3. 競爭對手3的業務分析
......
4.3. 不同細分市場的競爭力分析
初步識別本公司已經進入和將來准備進入的細分市場,明確在這些市場中的兩家主要競爭對手,分析本公司兩家主要競爭對手的優、劣勢和本公司在不同細分市場中的競爭力排名。
一般建議按照國內和海外兩個區域作出分析:
國 內
細分市場
1 細分市場2 細分市場3 ……
本公司
優、劣勢 優勢:
劣勢:
競爭對手1
優、劣勢 競爭對手1
競爭對手2
優、劣勢 競爭對手2
本公司
競爭力排名
5. 渠道/價格調研
5.1. 中間渠道概況
描述中間渠道的類型、層次和結構:
本公司使用的渠道類型、層次和結構;
競爭對手使用的渠道類型、層次和結構;
哪種中間渠道(可能)很重要?為什麼?;
哪些渠道註定會成為或繼續作為競爭對手?。
5.2. 渠道分析
描述市場上不同的渠道模式,對本公司目前渠道及將來可能選擇的渠道作出對比
分析:
市場上具有哪些渠道模式?變化的趨勢是什麼?
本公司目前及將來可能的渠道有哪些?各渠道的優劣勢如何?投入產出比如何?
5.3. 價格分析
分析本公司主要競爭對手的定價策略、價格分布、客戶的價格期望及敏感性分析:
本公司的定價策略是什麼?價格是如何分布的?
主要競爭對手的定價策略是什麼?價格是如何分布的?
客戶對不同供應商的價格預期是怎樣的?如何排名?
如果提價或降價,客戶是否增加或減少採購?
6. 產品/技術調研
6.1. 競爭產品包分析
描述本公司產品包與主要競爭產品包在功能/性能等方面的對比:
6.1.1. 產品包1分析
本公司產品包
1 競爭產品包
A 競爭產品包
B 競爭產品包
C
性能類別1 特性11
特性21
特性31
……
性能類別2 特性21
特性22
特性23
……
……
6.1.2. 產品包2分析
本公司產品包
2 競爭產品包
A 競爭產品包
B 競爭產品包
C
性能類別1 特性11
特性21
特性31
……
性能類別2 特性21
特性22
特性23
……
……
6.1.3. 產品包3分析
......
6.2. 技術分析
對於產品線現有的技術、新技術發展進行系統分析。
6.2.1. 關鍵技術分析
技術描述 應用領域 本公司掌握情況 所處生命
周期階段 發展趨勢
技術類別1 關鍵技術11 2010 2011 2012 2013
關鍵技術12
關鍵技術13
……
技術類別2 關鍵技術21
關鍵技術22
……
……
6.2.2. 核心技術分析
描述哪些關鍵技術屬於本公司的核心技術,並作出分析:
這些核心技術為本公司產品帶來哪些優勢或戰略控制點?
對於這些核心技術,哪些方面需要改進或加強才能給客戶帶來體驗上的明顯差別?
何種核心技術可能在將來不成為核心技術?
何種關鍵技術可能成為本公司的核心技術?如何獲取?
是否存在體積破壞性技術將根本改變產品/技術狀況?這種技術何時可能推出產品?何時可能高用?
6.2.3. 技術發展對客戶需求、市場容量的影響
說明哪種技術的發展將對客戶需求、市場容量產生的影響。
7. 總體分析及建議
7.1. 產品包策略分析及建議
7.2. 渠道策略分析及建議
7.3. 價格策略分析及建議
7.4. 集成營銷宣傳(IMC)策略及建議
㈡ 市場營銷調研的分類 有哪些
(一)按營銷調研范抄圍不同,可分狹義的市場調研與廣義的市場調研
(二)按營銷調研對象不同,可分為消費者調研與生產者調研
(三)按營銷調研的時間不同,分為經常性調研、定期性調研和臨時性調研
(四)按照研究問題的目的、性質和形式的不同可分為探索性調研、描述性調研、因果關系調研和預測性調研
(五)按營銷調研組織形式不同,可分為專題性調研和綜合性調研
(六)按營銷調研資料來源不同,可分為文案的調研和實地調研
㈢ 市場營銷調研的分類有哪些6
市場營銷調研的分類有哪些?實戰派品牌營銷策劃專家策劃實務培訓內支招:
實戰派品牌營銷策容劃專家管理論壇成長型企業品牌運營管理專家郭漢堯老師指出:
市場營銷調研的分類有哪些?
1)根據營銷問題的性質,市場營銷調研可分為探索性調研、描述性調研及因果性調研。
1.、探索性調研的三種方法:焦點小組交流法、案例研究法、投射法
2.、描述性調研要表明問題的特徵,試圖尋求諸如誰、什麼、何時、何地和怎樣等問題的答案
3、因果性調研是為了辨明變數間原因和結果之間關系的調研
2)根據所收集資料的種類劃分,可分為方案調研法和實地調研法。實地調研法的分類:觀察調研法、詢問調研法、實驗法和網上調研法
㈣ 市場調研按調研目的劃分有哪些類型
根據調查目的不同,市場調查可分為定性市場調查與定量市場調查:
1、定性市場調查是根據性質和內容對市場進行調查,如對市場環境、政治經濟環境,以及來自消費者各個方面的反映等進行定性分析,為企業的營銷決策提供可靠依據。
2、定量市場調查主要是指收集和了解有關市場變化的各種數據進行量化或模型分析,預測潛在的需求量和商品銷售的變化趨勢。
作為市場營銷活動的重要環節,市場調研給消費者提供一個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使他們能夠把自己對產品或服務的意見、想法及時反饋給企業或供應商。通過市場調研,能夠讓該產品生產或提供服務的企業了解消費者對產品或服務質量的評價、期望和想法。
(4)市場營銷調研根據調研目的和性質可分為擴展閱讀
通過了解分析提供市場信息,可以避免企業在制訂營銷策略時發生錯誤,或可以幫助營銷決策者了解當前營銷策略以及營銷活動的得失,以作適當建議。只有實際了解市場情況下才能有針對性地制定市場營銷策略和企業經營發展策略。
在企業管理部門和有關人員要針對某些問題進行決策時,如進行產品策略、價格策略、分銷策略、廣告和促銷策略的制定。
通常要了解的情況和考慮的問題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本企業產品在什麼市場上銷售較好,有發展潛力;在哪個具體的市場上預期可銷售數量是多少;如何才能擴大企業產品的銷售量;如何掌握產品的銷售價格;如何制定產品價格,才能保證在銷售和利潤兩方面都能上去;怎樣組織產品推銷,銷售費用又將是多少,等等。
這些問題都只有通過具體的市場調查,才可以得到具體的答復,而且只有通過市場調查得來的具體答案才能作為企業決策的依據。
㈤ 依據調研的目的,市場營銷調研是怎樣劃分的 市場營銷
市場營銷包括市場調查,先做好市場調查是好的市場營銷的前提條件,市場調查內為市場營銷服務。
市場營容銷是在創造、溝通、傳播和交換產品中,為顧客、客戶、合作夥伴以及整個社會帶來價值的活動、過程和體系。主要是指營銷人員針對市場開展經營活動、銷售行為的過程。
市場調查就是指運用科學的方法,有目的地、有系統地搜集、記錄、整理有關市場營銷的信息和資料,分析市場情況,了解市場現狀及其發展趨勢,為市場預測和營銷決策提供客觀的、正確的資料。
市場調查在市場營銷中的作用:
(一)了解市場,發現營銷機會
(二)有助於企業開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
(三)有利於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
(四)保持和鞏固忠實顧客的重要性
㈥ 請問:根據目的的要求,可以把市場調查與預測分為哪幾種類型,他們各有什麼特點
1、探索性調查抄 是在調研專襲題的內容與性質不太明確時,為了了解問題的性質,確定調研的方向與范圍而進行的搜集初步資料的調查 2、描述性調查 是指對所研究的市場現象的客觀實際情況,搜集、整理、分析其資料,反應現象的表現 3、因果性調查 是為了研究市場現象與影響因素之間客觀存在的聯系而進行的市場調查。 4、預測性調查 是對市場未來情況所做的調查研究,事實上是調查研究方法在市場預測中的應用。
㈦ 營銷調研按研究的性質分為哪幾類
對營銷來調研的分類習慣上是按源照研究的性質來進行的,通常分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因果關系研究和預測性研究四種類型。
探索性研究的目的是獲取資料,以幫助研究者正確地認識和理解當前的問題,確定問題的范圍及進一步研究的方向。探索性研究一般用於大規模的正式調查之前,採用比較靈活的方法,如專家咨詢、焦點小組座談、個案研究、二手資料分析等。探索性研究將研究問題的范圍准確加以界定,並為研究方案設計提供思路和相關資料。
描述性研究的目的是描述總體基本情況和特徵。前提是調查目標已明確,具體的研究假設已建立,系統的周密性已形成。方法是:多通過採用大樣本調查進行數據定量研究,以辨別問題的實質。
因果關系研究目的是解決各因素和各變數之間的相互影響關系、影響力度和控制能力。採用的方法有統計、邏輯推理與證明、相關分析、控制理論與方法,實驗包括模擬模擬、市場測量、實驗檢測等。
預測性研究目的是估計未來市場的潛力和變化趨勢、未來市場的狀態和表現等;還有就是改變某組營銷變數,估計未來營銷效果。內容上形式多樣,方法上常見的有統計學、各種數學模型、計算機軟體模擬、預測加控制、運行模式識別技術、各種推斷和演繹等。
㈧ 市場調研按其性質分為哪三種
一、探索性調研 探索性調研是為了界定問題的性質以及更好地理解問題的環境而進行的小規模的調研活動。探索性調研特別有助於把一個大而模糊的問題表達為小面精確的子問題以使問題更明確,並識別出需要進一步調研的信息(通常以具體的假設形式出現)。在調研的早期,我們通常對問題缺乏足夠的了解,尚未形成一個具體的假設。 X牌的一次性尿布市場份額去年下降了,為什麼?公司方面也不能確定。是經濟衰退所影響?廣告支出的減少?銷售代理效率低?還是消費者的習慣改變了?顯然,可能的原因很多,公司無法一一查知,只好用探索性調研來尋求最可能的原因,如從一些用戶及代理商處收集資料,從中發掘問題。假設試探性的解釋是 X牌是一種價格經濟的尿布,起初是為了與低成本的品牌競爭,而現在有小孩的家庭比這個品牌剛上市時更有錢,並願意花更多的錢在高質量的嬰兒用品上,這是公司市場份額下降的可能原因。「有小孩的家庭有更多的實際收入以及在嬰兒用品上願意花更多的錢」,這是我們通過探索性調研得到的假設。
探索性調研有時也用來使調研人員更加熟悉問題,這在調研人員剛接觸某類問題時更加明顯(如市場調研人員首次為某一公司工作)。
探索性調研也可用來澄清概念。例如,管理人員正在考慮服務政策方面將要發生的改變,並希望這種改變會導致中間商的滿意。探索性調研可以用來澄清中間商滿意這一概念並發展一種用來測量中間商滿意的適當方法。
總之,探索性調研適合於那些我們知之甚少的問題,它可以用於以下任何一個目的:
1.更加明確地表達問題並作出假設;
2.使調研人員對問題更加熟悉;
3.澄清概念。
當調研開始時,我們缺乏知識,探索性調研在增加見識和建立假設方面具有靈活性的特點。調研經驗表明,二手資料調研、經驗調查、小組座談和選擇性案例分析在探索性調研中特別有用。
進行探索性調研最經濟、最快速的方法是通過二手資料。二手資料就是那些可以從現有資料中獲取的資料,人口統計資料,公開發布的調查,公司的內部記錄,都是二手資料。經驗調查也稱為關鍵人物調查,是通過調查那些熟悉調研對象的人來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被調查者一般不使用概率抽樣來抽取,而是根據問題的特點由調查者慎重決定的。小組座談是探索性調研的另一種十分有效的方法,在小組座談中,一些人坐在一起討論調研人員感興趣的課題。選擇性案例分析是指選取若干實例或情況,進行廣泛調查,並把調查到的情況同調研的具體問題進行比較,期望從案例的分析中得到教訓,幫助決策。
[h]二、描述性調研
描述性調研,正如其名,處理的是總體的描述性特徵。描述性調研尋求對「誰」、「什麼」、「什麼時候」、「哪裡」和「怎樣」這樣一些問題的回答。不像探索性調研,撤述性調研基於對調研問題性質的一些預先理解。盡管調研人員對問題已經有了一定理解,但對決定行動方案必需的事實性問題作出回答的結論性證據,仍需要收集。
描述性調研可以滿足一系列的調研目標,描述某類群體的特點,決定不同消費者群體之間在需要、態度、行為、意見等方面的差異,識別行業的市場份額和市場潛力是非常常見的描述性調研。
商店經常使用描述性調研以決定他們的顧客在收入、性別、年齡、教育水平等方面的特徵,這樣的描述並沒有給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特徵」的解釋。描述性調研提供的結果經常用來作為解決營銷問題的全部信息,盡管沒有對「為什麼」給出回答。一家商店從描述性調研中了解到該店的顧客67%是年齡在18—44歲之間的婦女,並經常帶著家人、朋友一起來購物,這種描述性調研提供了一個重要信息,它使商店直接向婦女開展促銷活動。
一個好的描述性調研需要對調研內容有相當的預備知識,它依靠一個或多個具體的假設,這些假設指導調研按一定的方向進行。在這方面,描述性調研與探索性調研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探索性調研比較靈活,而描述性調研比較呆板,描述性調研要求對調研中的誰、什麼、什麼時候、為什麼和怎樣作出明確的回答。
假設一家快餐店開設了一家分店,公司想知道人們是如何惠顧這家分店的。在這個描述性調研開始之前考慮一下需要回答的問題,惠顧者是誰?是那些進店的人嗎?如果他們只是參加開業初的贈送活動而不購買任何東西呢?也許惠顧者應當定義為那些從店裡購買東西的人。惠顧者是以家庭為單位定義還是以個人為單位定義?應該測量這些人的什麼特點呢?我們是否要測量他們的年齡、性別或他們的居住地點及他們是如何來這里的?應當在什麼時候去測量他們,是在他們購買時還是購買以後Z調研是在開業後的一周內完成還是等業務趨於平穩後進行?當然,如果我們對口碑的影響很感興趣,那麼,我們至少必須等到這些影響發生了作用。我們應當在什麼地方測量呢?是在店裡、店外,還是惠顧者的家裡呢?我們為什麼要測量他們呢?是用這些資料來制定促銷計劃還是來決定新的分店的位置呢?若是用來制定促銷計劃的話,我們的重點應放在人們是如何知道這家店的;若是用來決定新的分店的位置的話,重點應放在快餐店的商圈上。我們應當如何測量他們?是用問卷詢問還是觀察他們的行為?如果使用問卷,採取什麼形式呢?高度結構性的還是非結構性的?如何來實施?是用電話、郵寄,還是人員訪問呢?
這些問題的一些答案已在假設中得到暗示或者引導描述性調研的假設本身就是一些答案,但另一些則不明顯,調研人員只有通過艱苦的思考甚至通過一個小規模的試驗性或探索性調研才能說明它們。無論在何種情況下,在描述性調研的誰、什麼、什麼時候、哪裡、為什麼以及怎樣得到明確的結論之前,調研人員應當延遲收集用來檢驗假設的第一手資料。
三、因果性調研
因果性調研是調查一個變數是否引起或決定另一個變數的研究,目的是識別變數間的因果關系。
描述性調研能告訴我們兩個變數似乎有某種關系,如收入和銷售額、廣告花費與知名度,但不能提供合適的證據來證明消費者收入的增加引起了銷售額的增加:廣告投入的增加使知名度提高了。描述性調研在聯想或關繫上能給我們一些看法,它幫助調研人員在因果性調研中選擇變數。例如,沒有描述性調研數據,調研人員在考慮銷售額時不知道是否要去研究收入、價格、廣告花費或一系列其它變數。
在因果性調研中,一般對要解釋的關系有——種期望,如預期價格、包裝、廣告花費等對銷售額有影響。這樣,研究人員對研究課題必須要有相當的知識,理想的狀況是研究人員能估計一種事件(如店內展示)是產生另一種事件(銷售量的增加)的手段。因果性調研試圖認定當我們做一種事情時,另一種事情會接著發生。
一個典型的因果性調研是改變一個自變數(例如快餐連鎖店展示土豆條和調味汁),然後觀察因變數受到的影響(土豆條和調味汁的銷售額)。假設在快餐店中,銷售額上升,就有一種適當的稱為時間上繼起的因果性事件次序,時間上的繼起是一個必定會遇到的因果關系准則。如果消費者行為學家希望得出態度的改變是行為改變的原因,那麼,必須設定的准則是態度的改變在行為改變之前。
因果關系的第二個准則是存在相關關系。換句話說,它們按照某些可預知的方式一起變化。如果店內展示被認為是土豆條和調味汁銷量增加的原因,那麼,當展示出現時,銷售額應當增加;當展示消失時,銷售額應當降回到展示前的水平或稍高一些(由展示引出的新的嘗試者現在也許成為土豆條和調味汁的忠誠消費者,這樣,銷售額可能會持久增加)。可是如果商店內展示的出現沒有導致土豆條和調味汁銷售額的增加,調研人員就必須得出商店內展示和土豆條與調味汁銷售額有關的假設是不正確的。
理想的情況是,當出現店內展示時,每一家快餐店的銷售額都顯著增加。但可惜的是,在現實世界裡.完美幾乎是不存在的,可能在許多店裡伴隨著店內展示的出現銷售額只有少量增加,銷售額甚至可能在一、二個店內下降,但在上百個店中,這不能說明問題。也許,土豆條和調味汁銷售額下降的店發生在一個發生了食物中毒的小鎮上。
記住,相關關系並沒有證明A引起了 B,調研人員只能講相關使假設更可能,但並沒有證明它。
如果兩個事件一起變化,一個事件可能是原因,但這並不是因果關系的充分條件。因為兩個事件可能有共同的原因,即也許它們受第二個變數的影響。例如,下午長江邊某家商店的冰漠淋全賣了,而同時附近長江中淹死了許多人,我們中大多數人本會得出吃冰淇淋是人被淹死的原因。更可能的是這天去長江邊游泳的人很多,去長江邊游泳的人很多可能既影響了冰濱淋的銷售,又發生了許多人淹死的現象。這樣,在 A與 B事件發生間只因為有相關性和適當的時間次序還不能肯定存在著因果關系。對觀察到的關系,也許存在著表面上講得通的其它解釋,其它原因是可能的。在上面例子中,第三個變數非常明顯,容易識別為變化的真正影響因素,但在復雜的環境巾,要識別其它的或復雜的原因是困難的。
總之,推測原因的研究應當:①建立適當的因果次序或事件次序;②測量推測原因與結果間的相關性;③確認表面上合理的其它解釋或原因性因素是否存在。
在營銷中大多數基本的科學研究(如消費者行為理論的發展)最終尋求的是要識別因果關系。當人們考慮科學時,經常把科學與實驗聯系起來,這樣,為了預測像價格和感覺到的產品質量之間的關系,因果性調研經常創造統計上的實驗性控制以建立對照組。在連鎖快餐店的情況.調研人員可能通過把握其它可能影響土豆條和調味計銷售額的因素來推斷是否存在因果關系。例如,控制價格、報紙和電視廣告、優惠券、折扣和宣傳品的大小等。另外,調研人員也可能通過銷售額差不多或位於相似社會經濟環境地區的商店銷售額的變化來排除其它原因性因素。
四、三種調研類型的比較
通過上面對探索性、描述性、因果性調研類型的闡述,我們不難發現調研問題的不確定性影響著調研項目的類型。在調研的早期階段,當調研人員還不能肯定問題的性質時實施探索性調研,當調研人員意識到了問題但對有關情形缺乏完整的知識時,通常進行描述性調研;因果性調研(測試假設)則要求嚴格地定義問題。
當然,任何一項調研都可能有幾種目的,但總有某種調研類型比其它調研類型更適合於某些目的。調研設計來源於問題這是調研中決定性的一點,每種類型只適合於某些特定的問題類型。
上述三種調研類型也可以看作一個連續過程的不同的階段。探索性調研通常被看作調研的起始階段。「X牌的一次性尿布市場份額下降了。為什麼?」這個問題太大,不能用來引導調研,為了縮小、提煉這個問題,自然會使用探索性調研。在探索性調研中,重點將放在對銷售額下降的可能解釋上。假如「有小孩的家庭有更多的實際收入以及在嬰兒用品上願意花更多的錢」是通過探索性調研獲得的假設,這一假設將在嬰兒用品行業趨勢的描述性調研中得到檢驗。
如果描述性調研支持了假設,公司也許希望決定母親們實際是否願意為更高質量的尿布花更多的錢,如果是這樣的話,什麼特性(如更舒適或吸收力強)對她們來說更重要,這也許通過一次市場測試——一個因果性調研才能完成。
這樣,在過程的每一階段.都代表了對問題更詳細的調查。盡管我們建議應接探索性、描述性、因果性的順序進行,但其它順序也可能出現。「有小孩的家庭將花更多的錢購買嬰兒用品」也許很容易被接受,順序——下子從探索性調研直接到了因果性調研。按相反順序進行調查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如果一個假設被因果性調研駁回(例如,在測試市場中產品慘敗),分析人員也許決定用另一個描述性調研。甚至另一個探索性調研,這取決於具體的調研人員如何形成問題。一個大概的模糊的陳述自然會導致探索性調研,而一個詳細的因果性假設本身則適合於因果性調研。
㈨ 4. 市場營銷調研按其研究的問題、目的、性質和形式的不同
A因果性
㈩ 簡答題 依據調研的目的,市場營銷調研是怎樣分類的
市場營銷調研的分類有哪些?實戰派品牌營銷策劃專家策劃實務培訓支招:專
實戰派品牌營銷策劃專家管理屬論壇成長型企業品牌運營管理專家郭漢堯老師指出:
市場營銷調研的分類有哪些?
1)根據營銷問題的性質,市場營銷調研可分為探索性調研、描述性調研及因果性調研。
1.、探索性調研的三種方法:焦點小組交流法、案例研究法、投射法
2.、描述性調研要表明問題的特徵,試圖尋求諸如誰、什麼、何時、何地和怎樣等問題的答案
3、因果性調研是為了辨明變數間原因和結果之間關系的調研
2)根據所收集資料的種類劃分,可分為方案調研法和實地調研法。實地調研法的分類:觀察調研法、詢問調研法、實驗法和網上調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