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昆明長水國際機場的硬體設施
T1航站樓位於兩條平行跑道之間的航站區用地南端,主要由前端主樓、前端東西兩側指廊、中央指廊、遠端東西Y型指廊組成。南北總長度為855.1米,東西寬1134.8米,最高點為南側屋脊頂點,相對標高72.91米。航站樓建築佔地15.91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54.83萬平方米,航站樓共有七層,為地上三層(局部四層)、地下三層構型,每層分為前中央區、中央指廊、後中央區、東指廊、西指廊、東Y指廊和西Y指廊7個區域。
T1航站樓建築由曾經參與過鳥巢、首都國際機場T3航站樓設計與工程建設的英國工程顧問公司奧雅納和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設計。建成後機場總建築面積超越墨西哥城機場,同時也是國內最大的單體航站樓。新建3.5萬平方米的貨運站,1.4萬平方米的航空配餐設施;配套建設供電、供水、供熱、供冷、燃氣、污水污物處理設施等。
整個航站樓室內裝修設計符合機場大流量交通建築的特點,在吸取國內外機場建設經驗的同時,著力表現雲南昆明新機場的鮮明建築特色。提供全方位的服務設施,合理布局,方便旅客。同時,在材料選擇上也充分考慮,以適應時間緊、要求高的特定建設條件。裝修設計以金色為主體建築主色調,以灰色為內部地面基本色,讓現代元素與雲南民族特色相互輝映。兩個方案細節上還需完善。航站樓屋頂和地板設計要有利於採光,大廳要宣傳雲南的著名景點和旅遊資源。劉平則要求昆明新機場航站樓精裝修和綠化要遵循布局合理、總體協調、主題突出、旅客方便的原則。
鋼結構
機場的代表性建築結構為航站樓中央大廳里的7條形似綵帶的鋼箱梁,它支撐著航站樓的屋面系統。這七條綵帶狀的鋼箱梁連同188根錐形鋼管柱、738根幕牆柱及12根T型柱組成了昆明長水國際機場航站樓主體鋼結構工程,用鋼量約2.9萬噸。7根綵帶寓意象徵「七彩雲南」。彎扭箱形鋼綵帶不僅是航站樓重要的裝飾構件,而且是屋面網架的結構。 行李系統
機場採用的行李系統是由昆明船舶設備集團公司生產的行李處理系統,是大型機場中首次選用國產行李自動分揀系統。相比國外提供的設備和系統,這套國產系統具有建設和維護成本低的優勢。
線路名稱
昆明軌道交通6號線(空港專線)
起始換乘
塘子巷站(起點)(換乘2號線)—菊華立交橋站(換乘4號線)—東部客運站(換乘3號線)—大板橋站(換乘市域東西快線)—機場前站—機場中心站(終點)—航空港北站(規劃終點)
(註:6號線一期工程不包括航空港北站、塘子巷站和菊華立交橋站,航空港北站待2020年昆明新機場二號航站樓建成後再實施)
線路距離
26.6公里(一期工程18.018公里,其中地下段長7.76公里、高架段長7.633公里,從昆明東部客運站到昆明長水國際機場乘坐地鐵僅需要不超過20分鍾)
覆蓋區域
主要道路:人民東路、虹橋路、機場高速
行政區域:昆明市官渡區
功能區域:巫家壩中央商務區、空港經濟區 空港快線即為連接昆明市主城各區與昆明長水國際機場的的機場專線大巴,由雲南機場集團有限公司下屬的雲南機場汽車運輸服務有限公司承擔運營任務。
空港一號線:(主城區、西市區、西北市區線):
去程:昆明長水機場——新迎小區——雄業大酒店——小西門(西驛酒店)
回程:小西門(西驛酒店)——新迎小區——昆明長水機場
空港二號線:(南市區線):
去程:昆明長水機場——新迎小區——泰麗酒店——錦江酒店(昆明站)——巫家壩機場
回程:巫家壩機場——錦江酒店(昆明站)——佳路達酒店——新迎小區——昆明長水機場
空港三號線:(北市區線):
去程:昆明長水機場——世博園——北辰財富中心——霖雨路(北市區)
回程:霖雨路(北市區)——北辰財富中心——世博園——昆明長水機場
空港四號線:(呈貢區線)末班17:30
去程:機場--世紀金源酒店--南部客運站--新南亞風情酒店
回程:新南亞風情酒店--南部客運站--機場
空港五號線:(滇池度假區線)
途經長水機場、大商匯、南亞風情第壹城,運營時間09:00-22:00。(即將開通)
空港玉溪線、楚雄線、曲靖線、石林旅遊專線(即將開通)
快線票價
每班空港快線票價為25元,此票價為試運行票價,試運行期間為一年,最終運營價格將以雲南省發改委核定的票制票價為准。
運營時間
空港一號線:去程9:00-次日2:00,回程5:00-23:00,每20分鍾發一班。
空港二號線:去程8:30-航班結束,回程5:00-23:00,每20分鍾發一班。
空港三號線:去程9:00-23:00,回程8:00-22:00,每30分鍾發一班。 線路號:919路,票價:13元 使用公交普通IC卡
公交919路機場專線途經站點:
A線:起始站海源寺公交車場——終到站長水國際機場航站樓B1層,途經海源寺公交車場、理工大學津橋學院、黃土坡立交橋西口、冶金學校、小菜園立交橋、火車北站、理工大學新迎區、長水國際機場航站樓B1層。
B線:起始站海源寺公交車場——終到站長水國際機場航站樓B1層,途經海源寺公交車場、眠山公交車場、馬街公交車場、梁家河公交車場、小西門、長水國際機場航站樓B1層。
C線:起始站新螺螄灣公交車場——終到站長水國際機場航站樓B1層,途經新螺螄灣公交車場、織布營(世紀金源大酒店)、長水國際機場航站樓B1層。
頭班發車時間:6:00 末班發車時間:21:00 單程線路長度:53公里
單程運營時間:90分鍾 路距離:全長14.779公里
起始地點
兩面寺立交(起點)—昆明長水國際機場(終點)
車道時速
全線按雙向8車道高速公路設計,設計車速100公里/小時
收費站口
23個收費島,24條收費車道。收費廣場總長約470米,總寬度約133米。其中,機場高速李其收費站(即至長水機場必經收費站)單向收費10元,往返20元。
輔助道路
昆嵩高速、貴昆快速公路、呈黃快速公路、東二環快速系統、東三環快速系統、東繞城高速公路 1、機場至市區有24.5KM,且機場面積大最遠登機口距離安檢有1000m,乘坐飛機的旅客至少提前2個小時從市區出發。 2、機場有8個值機島,分為ACDEFGHJK等9個區,每個島有20個櫃台。其中,A-H區位國內值機區,J-K區位國際值機區。長水機場航站樓設有旅客安檢通道55個,其中,國內區39個,國際區16個,這也縮短了旅客過安檢排隊等候的時間。
3、昆明長水國際機場「機動車停放服務收費標准」通過昆明市發改委的審批,室內停車樓小型車起價8元,室外停車場小型車起價5元,機動車停放15分鍾(含15分鍾)以內免費停放。此價格為試行價,試行期1年。 除大巴車、計程車停放計時收費。新機場的停車場也分室外和室內,室內每小時8元起,以後每半小時加2元,60元買斷停24小時;室外每小時5元起,可停放小型車、大中型車,以後每半小時加收1元,小型車買斷停24小時是40元,大中型車買斷停24小時是100元。計程車專用停車場,在司機送完乘客到達指定停車場停車等待,每次每輛車收取2元。軍用車輛、警用車輛、消防車、救護車、救災車、工程搶險車等執行公務的特種車輛不收取停車費。
3.為了避免旅客在超規超標行李櫃台排隊等候,行李規格請盡量符合標准,單件托運行李長、寬、高最大值分別為0.9米、0.5米和0.65米,最小值分別為0.25米、0.05米和0.02米,且單件行李重量不超過50公斤。
❷ 廣州白雲機場內建設施都有什麼
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始建於20世紀30年代,是國內三大航空樞紐機場之一,在中國民用機場布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1994年白雲機場在中國500家最大服務業企業及行業評價中被列為中國最大服務業企業航空港第二位。1995年,白雲機場被列為國有企業500強之一。1998年,白雲機場被中國民航總局評為「文明機場」。
2004年8月5日,總投資198億元廣州新白雲國際機場正式投入運營。這是我國首個按照中樞機場理念設計和建設的航空港。機場佔地面積為15平方公里,第一期工程飛行區兩條平行跑道按4E級標准,航站區按滿足2010年旅客吞吐量2500萬人次要求設計。其中,新機場一期航站樓面積為32萬平方米,是國內各機場航站樓之最,樓內所有設施設備均達到當今國際先進水平。 目前,白雲 機場與33家航空公司建立了業務往來,已開通航線110多條,通達國內外100多個城市,保障機型近30種。是中國南方航空集團公司、深圳航空公司和海南航空公司的基地機場。
[編輯本段]機場歷史
始改為民用機場
1959年之前,廣州白雲機場是軍用機場,廣州的民用機場在天河,即現在的天河體育中心一帶。到了1959年,廣州飛行隊由天河機場遷至廣州白雲機場。剛開始時,白雲機場還是軍民共用機場,直至60年代中,白雲機場始改為民用機場。
跑道開始「長大」
白雲機場的跑道初始長度僅僅是2000米。隨著飛機機型的逐漸增大,跑道的長度也不斷延伸。到了1964年,白雲機場跑道就從2000米「長」到2500米。後來,機場的跑道不斷「長大」,到了90年代,機場的跑道就延長到長3800米,寬60米。
機組人員騎車到飛機下
80年代的時候,乘飛機的人不多,白雲機場的監管也沒有現在嚴格。那時的機組人員都是自己走路或騎自行車到飛機底下,再直接上飛機的。停機坪和跑道都沒有現在的管理嚴格,工作人員在附近走動,必須「見機行事」。
當時買得起自行車的人不多,不少機組人員在執行任務時,都是找有自行車的同行當「司機」,載一程,然後把自行車放到停機坪的一個角落裡,直接上飛機執行任務。由於沒有換衣服的地方,當時機組人員都是穿上制服騎車進入停機坪的。
飛機常「吹」走空姐
飛機的發動機一啟動,產生的動力很大,騎車經過的機組人員常被「吹」走。80年代參加工作的一位空姐說,剛開始的時候沒有準備,騎車經過的時候,「呼」的一聲,被吹到一邊去了,人和車都倒在一邊。等飛機走了,她才爬起來,重新騎車上路。後來,有人告訴她們,飛機發動機噴出來的風,能把一輛大車吹走。於是,她們慢慢學精了,一看到飛機的發動機啟動,要不就站遠一點,要不加大「馬力」,希望在飛機引擎「威力」未發作前趕緊沖過去。但有時躲不過,還是被「吹」走了。
沒機票不能進入候機樓
90年代初,由於候機樓未擴建,只有舊候機樓不到一半的面積,因此,為了確保春運順利,沒有機票的人,是不允許進入候機樓內的。即使拿著機票,也只有在飛機起飛前2個小時才能憑票進場。
從1993年起,旅客乘坐飛機不再需要單位的介紹信,數據顯示,新規定出台後,極大地刺激了乘機需求。
旅客逐漸增多,但當時白雲機場候機樓地方小,設備也不足。據了解,當時安檢只有6條通道,旅客從進入候機樓開始就排隊;進入候機樓要排隊;換領登機牌要排隊;安檢要排隊;登機要排隊。排幾次隊,算一下時間,沒有一個多小時,是不能辦完所有手續的。
春運旅客「打蛇餅」排隊
即便限制旅客進入候機樓,大廳內依然人頭涌涌。據了解,當時候機樓外北風呼呼吹,但排隊的旅客卻是大汗淋漓的。由於大廳內人多,空氣又不流通,通常,旅客都會一邊排隊,一邊脫衣服。等到登機時,就剩下一件單衣了。機場的工作人員就打趣說:想感受冬天,到大廳外,想感受夏天,進大廳來。
由於不讓外面的旅客進入候機樓,在候機樓內的旅客也不能排到外面,於是,排隊的旅客只好在大廳內「打蛇餅」排隊。於是,在大廳內,拉起了繩子維持秩序。
草坪成旅客休息樂園
當時由於限制進入旅客候機樓,不少早到的旅客了或送朋友的,就聚在候機樓大廳外。外面的草坪幾乎都坐滿了人,成了旅客們休息的樂園。據工作人員回憶說,如果不知道那裡是機場,別人看了,還以為是公園呢。
順應「上帝」做大手術
1995年,白雲機場對候機樓進行第五次大規模改擴建,使白雲機場擁有當時國內最大的值機大廳和安檢大廳,能滿足客流高峰每小時4千人次的需要。
1997年春運結束後,白雲機場開始對國內候機樓的設施、流程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整改造,這被喻作白雲機場的「第六次大手術」。這次「手術」正是從春運反映的問題著手,順應「上帝」的意志進行的。
「大手術」後,白雲機場航站樓的建築面積增加5000多平方米,候機樓被劃為3個分區,增加13個值機櫃台、6個登機口.最為顯著的變化是原先國內、國際候機樓之間2000多平方米的商業店鋪被取消,被改建為兩層連廊,使旅客出入候機樓、上下車更加方便,不再受日曬雨淋之苦,而僅此一項,白雲機場每年就將損失2000多萬元的商業收入。經過努力,可承受日旅客吞吐量由1.2萬人次增加到4.1萬人次。
航站樓
新白雲國際機場一期航站樓由主樓、連接樓、指廊和高架連廊組成,總面積達31萬平方米,共分為4層,其中第上三層為出發及候機大廳,第上二層為到達夾層,第上一層為到達及接機大廳和商業層,負一層則通往地鐵及停車場、機場酒店。
跑道及停機坪
新白雲國際機場一期共有兩條平行跑道,分別位於航站樓的東西兩側。其中東跑道長3800米寬60米,西跑道長3600米寬45米。飛行區按4E標准建設,可供目前全球最大型的客機空中客車A380起降。
新機場一期工程共設有46個近機位(可通過登機橋直接登機)和20個遠機位(需乘擺渡車登機),停機坪總面積達86萬平方米。
運作及規劃
作為中國三大樞紐機場之一的廣州白雲國際機場目前已開通超過120條國內外航線, 2007年旅客吞吐量超過3000萬人次。目前新機場2期工程已經啟動,預計到2010年廣州舉辦亞運會時年客運量將超過4500萬人次。
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是中國大陸首個按照中樞理念設計建造的樞紐航空港,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現代化程度最高的民航機場,是我國連接世界各地的重要口岸和國際航空樞紐。
新機場一期航站樓建築面積30餘萬平方米,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2500萬人次,高峰小時9300人次的需求;飛行區按4E標准設計,可滿足目前世界上各類大型民用飛機全重起降,東跑道長3800米,寬60米,設二類進近著陸系統,西跑道長3600米,寬 45米,設一 類進近著陸系統。終端規劃三條跑道,滿足年旅客吞吐量8000萬人次,貨郵行250萬噸。
新機場貨運倉庫8.32萬平方米,附屬設施2.9萬平方米,按滿足2010年貨運100噸的要求設計建設,是一個現代化的,具有對貨物進行自動、半自動化處理能力的綜合貨庫。
新機場建立了完善的現代化綜合信息系統,引進了世界最先進的行李分揀系統和五級快速安檢系統等,智能化、信息化的設施,對各項目資源進行最優化的組合配置,有效保障機場運行信息的實時共享。
新機場獨具特色的工程建築、完備先進的設施設備、幽雅舒適的候機環境和安全高效的保障能力,將使白雲機場躋身世界一流航空港的行列,成為國際一流機場的新星。
機場交通:白雲國際機場距機場快線起點站約30公里,有8條線快線大巴車專門經營從市區到新機場的旅客運輸業 務,有客車每天往返廣州和深圳之間。 1號線機場-民航售票處.到民航生活區13元,到中央酒店15元,到民航售票處16元
[編輯本段]新白雲國際機場
[新白雲國際機場介紹]
新白雲國際機場位於白雲區人和鎮以北與花都市新華鎮以東交界處,距廣州市中心海珠廣場直線距離為28公里,總投資逾200億人民幣,是我國首個按國際樞紐機場標准進行規劃設計的超大型樞紐機場,也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功能最先進、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國際機場,是全國三大樞紐機場之一。該機場榮獲「2005年中國十大建設科技成就」。新白雲國際機場是廣州市的一個新標志性建築、一個展示新廣州形象的窗口、一個廣州市民喜愛的新景觀。
[新白雲國際機場的亮點]
由於採用了智能化的管理系統,廣州新白雲機場成了全球最「聰明」的現代化國際機場之一。新白雲機場候機樓擁有智能化電腦管理系統,就像人一樣也「知冷知熱」、「知明知暗」。機場候機樓僅各類電梯就有160多部,各種燈光照明系統應有盡有。這些設備全部由電腦來管理:在候機樓內,如果某一個區域的人數少到一定程度,電腦系統便會感應到,減暗那個區域的燈光;候機樓內不同區域的空調系統可隨時自動調節溫度,以保證旅客候機舒適。為確保旅客托運的行李隨時「跟著」主人走,新白雲機場引入了世界上最先進的行李自動分揀系統,平均每分鍾可分揀1萬件行李。從分揀到送上運輸車,整個過程只需4分鍾。該系統還可大大縮短乘機中轉時間,旅客中轉時只需要辦理自己的登機轉乘手續,行李分揀系統可自動將旅客行李轉送到旅客將要乘坐的下一個航班。新白雲機場還將啟動中國首個「行李再確認」系統,一旦行李已經上機但旅客突然有急事不能上機,「行李再確認」系統可在5分鍾內迅速指示出該行李的具體存放位置。
新白雲機場的另一大亮點是啟用網路智能化的空防安全防範系統,為安全保障打下堅實基礎。據介紹,該系統包括閉路電視監控子系統、出入口控制子系統、周界報警子系統。三個子系統通過計算機網路技術互聯,形成一套功能完整的安全防範系統。
[新白雲國際機場的合作單位聯邦快遞]
2005年7月,世界航空快遞運輸巨頭聯邦快遞將與廣東省機場管理集團公司簽約,聯邦快遞亞太轉運中心正式落戶廣州,該轉運中心將由菲律賓遷至廣州新白雲機場。
聯邦快遞在廣州新白雲機場設立的轉運中心將是其在亞太地區最大的運營樞紐,將承擔整個亞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貨物處理,是亞太地區連接歐美地區的橋梁。據保守估計,該中心投入運營的第一年就可為廣州帶來近100萬噸航空貨物吞吐量。屆時廣州的航空貨運吞吐量將佔全國總量的一半。
聯邦快遞新亞太轉運中心項目(包括停機坪、滑行道、分揀中心等)佔地2446畝,建築面積約8.11萬平方米,項目總投資為24.46億元,預計項目投產後第19年可收回全部投資。轉運中心的建設工程計劃2006年5月開始建設,可望2008年下半年投入運營。待新的亞太轉運中心建成後,聯邦快遞首批將計劃安排20架全貨機停放在新機場,機隊數量相當於國內全貨機的總和,每周約有150餘架次貨運航班起降,貨運量可達12000噸至15000噸。
聯邦快遞亞太轉運中心作為國際貨物的中轉站,可以吸引更多的公司投資廣州,提升廣州國際物流樞紐港的地位。
❸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的硬體設施
航站樓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現有兩個航站樓,總面積達50萬平方米,可以承擔5000萬人次的年旅客吞吐量。
一號航站樓
一號航站樓提供四川航空所有航班以及其他航空公司的國際及港澳台航班的的值機、候機、登機服務。
第一航站樓具有3條平行的指廊(A、B、C指廊),實行進出港分流、國內外旅客分流,並設置了離港系統、樓宇自控系統等。2004年,啟用39000平方米的候機樓國際廳。
二號航站樓
二號航站樓提供除四川航空外其他航空公司國內航班的值機、候機、登機服務。
二號航站樓位於原有的支線候機樓附近。二號航站樓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候機指廊為鋼桁架結構,其竹葉的外觀呈現了四川的地方特色。二號航站樓在一號航站樓3個候機指廊的基礎上再增加了4個(D、E、F、G指廊)。航站樓內部設置了6個值機島、120個人工值機櫃台、35個安檢通道、170多部電梯、扶梯和自動步道,並配置了自動行李分揀系統。中國國際航空在二號航站樓還建有中國國內首個頭等艙、公務艙旅客專屬服務區,提供餐飲、睡眠、淋浴等服務。二號航站樓於2009年7月28日開工建設,並於2012年5月24日通過竣工驗收。同年7月28日,中國東方航空前往拉薩貢嘎機場的航班成為從二號航站樓出發的第一個航班。
貨運設施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擁有三個航空貨運站,總面積達到10.7萬平方米,每年可以處理多達150萬噸的貨郵運輸,是中國中西部最大的綜合貨運站,並且能夠提供全天候通關服務。聯合包裹服務(UPS)、聯邦快遞、DHL、順豐速運均在成都開通了定期貨運航線。從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出發的航空運輸,已經成為成都電子製造業最主要的物流通道。
跑道和滑行道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現有2條平行跑道。每條跑道都有配套的滑行道系統。 第一跑道(02L/20R):長3600米,寬45米,道面為強化混凝土。跑道兩側各有1條寬7.5米的道肩,跑道兩端端頭安全區(RESA)長200米。第一跑道共有4條快速出口滑行道和3條垂直出口滑行道與3條平行的滑行道A、B、C相連,其中B、C滑行道是停機坪邊緣滑行道。滑行道寬23米,兩端都有寬10.5米的道肩。另有一個圍繞停機坪的滑行通道網路。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938年。世界上載客量最大的空中客車A380曾於2008年在該跑道起降;配備II類儀表著陸系統。 第二跑道(02R/20L):長3600米,寬60米,道面為強化混凝土。第二跑道共有5條快速出口滑行道。於2009年12月18日投入使用。第二跑道與機場原停機坪、第一跑道通過一座跨越省道103線的飛機滑行道橋相連。配備III類儀表著陸系統。 第三跑道(論證中):關於第三跑道的興建目前正在規劃中。該平行跑道位於第二跑道東側1525米處。不過,機場附近廠房眾多,獲取大面積建設用地的征地拆遷工作較為復雜,且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周邊空域分配較為緊張,因此建設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的方案似乎逐漸占據上風。 停機坪
混凝土停機區總面積為70.3萬平方米。遠機位停機區共有57個停機位,國內航站樓共有20個停機位,國際航站樓共有8個停機位,支線航站樓共有2個停機位。每個停機區都有單獨的滑行通道。
導航系統
機場配備有初級和二級雷達。機場的西側安裝有多普勒VHF總定向測距系統(DVOR)和測距儀(DME)。機場02L/20R跑道安裝有II類儀表著陸系統,是中國第四個開通II類盲降系統的四個機場之一(前三個分別是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和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從而確保飛機在低雲、低能見度條件下安全起降。在該系統下,飛機起飛標准可以由550米的跑道視程降為200米,降落標准由800米的跑道視程降為350米。02R/20L跑道安裝有級別更高的III類儀表著陸系統。
飛行區燈光
機場有高強度的進近燈光和仰角的跑道、滑行道邊緣燈光。
維修機庫
作為中國國際航空的運輸基地,成都維修基地是西南地區最大的綜合性飛機維修企業,現有飛機大修機位4個,可以完成機體大修、航線維修、APU修理、附件修理、反推修理、特種作業,並提供技術培訓,擁有中國民航局(CAAC)、美國聯邦航空局(FAA)、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以及中國大陸、香港、澳門三方聯合認可(JMM)維修許可證。能夠完成波音系列、空中客車系列各級檢修。機庫承擔了中國國際航空75%的窄體客機以及大量四川航空、深圳航空、上海航空、澳門航空客機的檢修、維護任務。
2011年11月30日,成都雙流國際機場開始進行新機庫的建設。新機庫建築面積達到35020平方米,包括33670平方米的大修機庫、990平方米的動力站、360平方米的消防泵站,主要由維修大廳、噴漆大廳和附樓組成。其中維修大廳建築面積為12741平方米,具有三個波音757大修機位以及兩個同等級飛機C檢機位。工程預計在2013年7月竣工,工程建成後,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將具有西南地區唯一能同時完成飛機大修、定檢、噴漆工作的大型維修機庫。
應急救援保障
機場消防隊車隊規模已達12輛,包括2台美洲豹消防車、2台水牛消防車、2台T6消防車。消防泵站則可為119個消防栓供水;機場航站樓也配備了完善的應急救援系統,設備包括煙感溫感探頭、聲光報警器、氣體滅火控制盤、紅外線對射探測器等。
空中走廊
成都管制區有5條空中走廊,寬度為8公里,分別如下: 1號走廊:雙流VOR~塔子山(OMGUS)~金堂VOR 2號走廊:五風溪VOR~柏雀寺VOR~雙流西南遠台 3號走廊:柏雀寺VOR~資陽VOR 4號走廊:富家場VOR~紅香寺(ONIKI)~雙流西南遠台 5號走廊:雙流西南遠台~崇州VOR
❹ 航站樓做什麼的
航站樓,(主要指旅客航站樓,即候機樓) 是航站區的主要建築物。航站樓的設計,不僅要考慮其功能,還要考慮其環境、藝術氛圍及民族(或地方)風格等。航站樓一側連著機坪,另一側又與地面交通系統相聯系。旅客、行李及貨郵在航站樓內辦理各種手續,並進行必要的檢查以實現運輸方式的轉換。
早期航空運輸企業在機場只建有一些簡易房屋接待航空旅客。20世紀50年代以來,航空旅客激增,客運業務繁忙的航空港陸續修建了規模宏偉、設備復雜、多功能的現代化候機樓。其主要設施有旅客服務設施、生活保證設施、行李處理設備和行政辦公用房等。旅客服務設施有:航空公司售票、問訊櫃台,登記客票、交運行李服務櫃台,安全檢查、出入境管理、海關檢查、衛生檢疫等櫃台,有線廣播設備,進出港航班動態顯示裝置和旅客登機設施(如登機口、旅客集中休息廳、登機橋、自動客梯、升降登機車、可移動的旅客休息室)等。此外,還有為迎送旅容者使用的迎送廳、瞭望平台等設施。生活保證設施主要有:旅客休息室、游樂室、餐廳、酒吧間、食品飲料自動出售設備,以及其他公共設施,如銀行、郵局、書報攤、售品部和旅館及出租汽車預訂櫃台等。行李處理設備有:行李分揀裝置、行李車、傳送帶、行李提取櫃台等。行政辦公用房、航空公司業務用房等,根據業務需要設置,對旅客不開放。
❺ 航站樓的基本設施有哪些
航站樓的基本設施包括以下部分:
1、車道邊
車道邊是航站樓陸側邊緣外,在航站樓進出口附近所設置的一條狹長地帶。其作用是當接送旅客的車輛在航站樓門前作短暫停靠時,旅客可以方便地上下車輛、搬運行李。
客流量較小的航站樓通常只設一條車道邊,到達和出發的旅客可在同一條車道邊上下汽車。客流量較大時,可與航站樓主體結構相結合,在到達和出發層上分設車道邊。
2、公共大廳
航站樓公共大廳用以實現功能:旅客辦理值機手續(登機手續)、交運行李、旅客及迎送者等候、安排各種公共服務設施等。
3、安全檢查設施
出發旅客登機前必須接受安全檢查,安檢一般設在辦票區和出發候機室之間,具體控制點可根據流程類型、旅客人數、安檢設備和安檢工作人員數量等作非常靈活的布置。
4、政府聯檢設施
政府聯檢設施包括海關、邊防檢查(護照檢查)、衛生檢疫、動植物檢疫和商品檢驗,是國際旅客必須經過的關卡。
5、候機大廳
候機大廳是出發旅客登機前的集合、休息場所,通常在機門位附近設置候機等待區。考慮到飛機容量的變化,航站樓候機區可採用玻璃牆等作靈活隔斷。通常。航站樓專設貴賓候機室和要客候機室。候機大廳還應設置吸煙室、母嬰室以及簡易的宗教活動場所。
6、行李處理設施
航空旅行由於要把旅客和行李分開,使行李處理比其他交通方式要復雜得多。
7、機械化代步設施
為方便人們在航站樓的活動,特別是增加旅客在各功能區轉換時的舒適感,航站樓常常裝設機械化代步機械。常見的機械化代步設備有電梯、自動扶梯、自動人行步道及旅客捷運系統等。
8、登機橋
航站樓在空側要與飛機建立聯系,登機橋就是建立這種聯系的設備,它是航站樓門位與飛機艙門的過渡通道。採用登機橋,可使下機、登機的旅客免受天氣、氣候、飛機雜訊、發動機噴氣吹襲等因素影響,也便於機場工作人員對出發、到達旅客客流進行統計、組織和疏導。
9、旅客信息服務設施
主要指旅客問訊查詢系統、航班信息顯示系統、方向指示系統、廣播系統等。
10、商業經營設施
航站樓可以開展的商業經營項目是繁多的。
11、其他設施
以上所列舉的設施都直接與旅客發生聯系。實際上,航站樓的運營還需要其他許多設施,如機場當局、航空公司、公安以及各職能、技術、業務部門的辦公、工作用房和眾多的設施、設備。
❻ 請問在機場候機樓里當安保需要學習些什麼我剛上班兩天
參加公司的培訓,如果有培訓就參加。自己不需要額外再做點什麼,平時工作認真仔細,到崗按時完成任務就行。回家踏踏實實休息。就是這樣了。望採納我的回答,採納後平平安安,工作順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