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湖南省湘鄉縣的名人有哪個
蔡和森(1895~1931),又名蔡林彬,湖南湘鄉縣人。
蔡暢,光緒二十六年四月十六日(1900年5月14日)生於今雙峰縣荷葉光甲堂。
黃公略(1898~1931),湘鄉桂花人。
陳賡(1903~1961),原名陳庶康,湖南省湘鄉縣人。解放軍高級將領,軍事家。
譚政(1907~1988),原名譚世銘,號舉安,湖南湘鄉人。
李卓然(1899~1989),出生於湖南湘鄉洪塘的一個農民家庭。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我黨我軍傑出的政治工作者。
宋希濂,字蔭國,1907年生於湖南省湘鄉縣一個書香門第。著名將領、愛國民主人士。
丁秋生 (1913-1995)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南京高級步兵學校政治委員。 湖南省湘鄉縣(今湘鄉市)人,1913年10月生於湘鄉縣蓮花鄉一個農民家庭。
蕭三(1896~1983),湘鄉橫鋪桃塢人,傑出的無產階級文化戰士,國際著名詩人。
張天翼(1903~1983),湘鄉東山泉井坳人,著名兒童文學家。
還有一個早的,不符合要求,不過也寫上吧。
曾國藩(1811 ~ 1872 ),晚清重臣,湘軍創立者和統帥。初名子城,字伯函,號滌生。出生於湖南湘鄉縣。
⑵ 湘鄉市第二中學的培育成果
一女校辦學三十六年,為祖國培養了大量人才。葛健豪、蔡暢是一女校的首屆學生。後來,蔡暢成為國際進步婦女運動著名活動家,曾任中國共產黨第七屆至第十一屆中央委員,第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第一、二、三屆主席。蔡暢唯一的女兒李特特在這里讀書兩年,後留學蘇聯,回國後一直擔任中國農科院研究員。與此同時,彭馨臨、陳定亞在這里讀書。1939年畢業,她們同時參軍抗日。第二年,所在部隊在廣西賓陽被日圍困,因不甘受辱,她們二人與另一位湘鄉籍女戰士譚熙雲一同自縊於村頭樹下,以示抗敵。當時,香港《大公報》以「中華兒女之光」大號字標題率先報道其英烈事跡,稱之為「中華巾幗三烈士」。廣西《桂林日報》、昆明《掃盪報》及《湘鄉民報》等均在頭版頭條相繼報道,震撼全國。湘鄉為之召開了隆重的追悼會。其時,還有沈寧、沈鴻音、曾清吾等進步青年在校傳播進步思想,組織進步團體,畢業後三人均被吸收為中共黨員。沈寧,後擔任國家交通部辦公室主任等職。 1950年2月,東山初級中學並入一女校,改稱湘鄉縣立第一初級中學。1952年12月13日,更名為湖南省湘鄉第二初級中學。學生由1951年的6個班(200人)發展到1953年的12個班(530人)。校園面積由一女校時期的10畝擴大到28畝。1951年下期建立教育工會和團支部,1953年建立少先隊,1954年建立團總支,1956年成立黨支部。陳柏葵任黨支部書記,主持學校工作。
學校認真貫徹1953年教育部頒發的《中學暫行規程》,分設教導、總務2個處室,並在全縣率先成立學科教研組,在校內開辟小型動物園、植物園、地理園等活動園地,在泉塘紅侖上烏泥塘辦起了農場,還成立了音樂、美術、體育等課余活動小組和業余體校。學校制訂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大大提高了師生「教」和「學」的積極性,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無論是學科成績,體育競賽、文藝宣傳、美術創作等在全縣都是突出的。這一時期,學校為國家培養了不少優秀人才:朱奇,一級作家,任中國作協五屆委員會委員、青海省作家協會名譽主席;譚聲錚,長期從事外交工作,1991年任駐卡達國特命全權大使;周炎輝,著名日語專家,任湖南農業大學教授、外語學院名譽院長;徐迪新,著名農業研究員,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八次參加國際性科學技術交流會,其研究成果受到國際學術界的贊揚。
1958年下期,經省教育廳批準定名為湖南省湘鄉縣第二中學,秋季始招高中班,成為完全中學。此時擁有高中班3個、初中班16個,合計學生1000餘人。1959年上期,學校被評為邵陽專區和湖南省教育系統先進單位。1959年1月9日學校舉行了50周年校慶,時任全國婦聯主席的蔡暢同志熱情來信祝賀,郭沫若同志為學校題寫校名。學校進一步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重視教師隊伍建設,重視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居全縣前茅。高三班賀國強在校六年,品學兼優,全面發展,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1961年秋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化工學院。參加工作後,曾任山東省化學工業廳副廳長、黨組副書記,福建省委副書記、省長,重慶市委書記。2002年10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組織部部長。錢宗仁1961年、1963年兩次參加高考,先後被清華、哈工大錄取,均因「唯成份論」未能入學,後堅持走自學成才之路,成為全國知識分子典型。1984年《文藝月刊》發表了《人民日報》記者孟曉雲的報告文學《胡楊淚》,介紹了錢宗仁成才的事跡,時任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李銳同志撰文向《人民日報》推薦,於是《人民日報》及全國30多家報刊全文轉載,十多家省級電台全文轉播,在國內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喻名德考入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後成為核物理專家,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某部少將。傅真忻考入湖南師院美術系,後成為中國美協委員,著名畫家,代表作《打泥坨》榮獲全國版畫最高獎,被選入《中國現代美術全集》。甘迎祥考入廣州美術學院,後成為全國著名畫家,任湖南美術協會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1969年3月,學校奉命停辦,校舍讓給湘潭地區黨校使用,學生編入湘鄉一中就讀(時稱工農中學)。至此,高中已畢業20個班,初中已畢業63個班。 1972年,上級決定恢復二中,劉毓松出任黨支部書記、校長。經過一年的籌備,於1973年8月正式招生開學。這一年招兩個高中班。1974年重招初中。復校後,高、初中的班序重新從第一班開始。學校很快建立了新的教學秩序,恢復了元氣。1974年,校內辦了工場,還在東山雙泉村征購土地50畝作為農場。學校擁有一批德才兼備的骨幹教師,其中彭希賢教學經驗豐富,有多篇教學論文在《語文學習》等全國及省級刊物上發表,1980年被省授予特級教師稱號,被選為省第八屆、第九屆人大代表,曾擔任省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學校重視整體素質教育的提高,在1980年湖南省中學生籃球賽中,男隊獲第七名。在1982年省「紅五月」歌詠比賽中,獲中學組第三名。1982年到1984年,中考、高考升學率連續三屆均居湘鄉第一。其中,柴勇以全省高考理科第四名考入清華大學。王學文考入北京大學。周抗寒先後考入湘潭大學、哈工大、清華大學深造,獲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現擔任載人航天工程研究所三室研究員、碩士生導師,哈爾濱工業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亞東,留學英國,獲博士學位,現為湖南科技大學教授,人文學院專門史、世界史專業研究生導師。
⑶ 湖南湘鄉有哪些名人
蔡和森(1895~1931),又名蔡林彬,湖南湘鄉縣人。 蔡暢,光緒二十六年四月十內六日(1900年5月14日)生於容今雙峰縣荷葉光甲堂。 黃公略(1898~1931),湘鄉桂花人。 陳賡(1903~1961),原名陳庶康,湖南省湘鄉縣人。解放軍高級將領,軍事家。 譚政(1907~1988),原名譚世銘,號舉安,湖南湘鄉人。 李卓然(1899~1989),出生於湖南湘鄉洪塘的一個農民家庭。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我黨我軍傑出的政治工作者。 宋希濂,字蔭國,1907年生於湖南省湘鄉縣一個書香門第。著名將領、愛國民主人士。 丁秋生 (1913-1995)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南京高級步兵學校政治委員。 湖南省湘鄉縣(今湘鄉市)人,1913年10月生於湘鄉縣蓮花鄉一個農民家庭。 蕭三(1896~1983),湘鄉橫鋪桃塢人,傑出的無產階級文化戰士,國際著名詩人。 張天翼(1903~1983),湘鄉東山泉井坳人,著名兒童文學家 曾國藩(1811 ~ 1872 ),晚清重臣,湘軍創立者和統帥。初名子城,字伯函,號滌生。出生於湖南湘鄉縣。
⑷ 湘鄉市第一中學的介紹
湘鄉市第一中學,簡稱湘鄉一中,為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位於湖南省湘專鄉市東山路15號。學屬校是湖南省首批重點中學,湖南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學校創辦於1904年,其前身是湘鄉中學堂和駐省湘鄉中學堂,1952年成為全省首批22所重點中學之一;2009年7月,根據上級教育部門「要把湘鄉一中發展壯大」的指示,將原湘鄉三中並入湘鄉一中。湘鄉一中原校區變化為湘鄉一中北校區,湘鄉三中原校區變化為湘鄉一中南校區。2010年5月7日,省教育廳授予湘鄉一中「湖南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截至2013年9月,學校佔地面積近250畝,擁有120多個教學班和7000餘名師生員工。教職員工460多人,其中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140多人,一級教師200餘人。2013年7月7日,,經美國ACT中國總部官方授權的湘鄉一中國際部正式成立,「美國高考」登陸湘鄉,湘鄉一中的發展進入了新的時期。
⑸ 湘鄉是什麼地方
湘鄉,古稱龍城,位於湖南省中部,東鄰湘潭,西接婁底,南毗雙峰,北界韶山、寧鄉。和名山南嶽一脈相繼,湘江支流漣水河橫貫其中。總面積2011平方公里,人口90萬,下轄5鄉13鎮4個城區辦事處。
湘鄉建縣已2000多年,歷史悠久,人傑地靈,英才輩出。三國蜀相蔣琬、元代文豪馮子振、湘軍統帥曾國藩、力平新疆叛亂的「飛將軍」劉錦棠,我軍戰將黃公略、陳賡、譚政、丁秋生,國際著名詩人蕭三,著名兒童文學家張天翼,愛國將領宋希濂,著名報人成舍我,政治家李卓然,三次競選法國總統的法籍華裔女士成之凡等都誕生在這里。一代偉人毛澤東、詩人蕭三,新文化運動領導人蔡和森等曾在湘鄉市東山學校求學(求學時間三年)。新中國成立後又走出了賀國強、成思危、宋文漢、丁一平等一批新的領導人。
湘鄉風景秀麗,名勝古跡甚多。這里已發現戰國以來的古墓5000多座及大量文物。現存建於宋代的雲門寺,內有全國第二大千手千眼觀音塑像和栩栩如生的漢白玉十八羅漢,成為國內外佛教信徒拜謁的聖地,這里整日香火綿綿,鍾磬悠悠。水府廟水庫旅遊區,碧波盪漾,山巒影疊,風景瑰麗,步移景換,享有「湘中西湖」美稱。文廟、伏虎井、宋窯遺址、褚公祠、觀音閣、文塔、狀元塔等20多處古跡保存完好。東台山國家森林公園、碧洲公園、韶山灌區、褒忠山原始森林區風光旖旎。還有楊尚昆題詞的黃公略故居,江澤民、李鵬題詞的黃公略銅像。
湘鄉土地肥沃,農業發達。全市有耕地66萬畝,是商品糧和瘦肉型牲豬生產基地,居全國糧豬生產百強縣(市)前列。建有優質水稻、畜牧、水產、水果、經濟林等五大類農產品基地,分割肉、皮革、飼料、蛋品已成為全國的集散地,大米、牲豬、茶葉、干椒、火培魚等飲譽海內外。
湘鄉礦藏豐富,物產富饒,工業布局合理,門類齊全。現已勘明優質礦藏30多種,「棋梓灰岩」、含鋅天然礦泉水、白雲石、矽石、石膏、滑石、鐵、錳等質優量多。工業已形成以冶金、建材、食品、機電、化工、製革為主體的現代化格局。市內有湖南韶峰水泥集團有限公司、湖南鐵合金集團有限公司、湖南湘鋁有限責任公司、湖南燕京啤酒有限公司等全國大型企業。韶峰水泥、驕楊系列啤酒、「湘軍王」酒、皮革產品等一批名優產品暢銷各地。
湘鄉交通便利,電力充足,通信發達。湘黔鐵路、洛湛鐵路、320國道、婁湘高等級公路、湘柘公路、上瑞高速公路橫貫全市東西南北。全市鄉鄉通油路,村村有公路,市內有十多條線路的公共汽車,5個出租汽車公司,構織了以市城為軸心的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全市戶戶通電,村村通程式控制電話。
湘鄉教育、衛生、文化、體育、廣電、科技發達,有500多所中小學,2所省重點中學和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毛澤東的母校東山學校,每年考入全國大學就讀本科以上的學生都在1000人以上。有100多個城鄉醫療機構,分布全市各地,已形成防、治疾病網路,市人民醫院有全省縣級最好的住院、門診大樓。全市有11個鄉級萬冊圖書館,8個村級千冊圖書室,有全省最好的縣級博物館,館內存有國家一級、二級、三級文物數百件;有國家二級圖書館,存書數十萬冊;各種藝術團體數十家,藝術人才濟濟,藝術事業興旺發達。有世界一流的激流回漩訓練比賽基地和各種體育場所。電視微波信號覆蓋全市,有線電視網路光纜已通至鄉鎮,數字電視網路信號正在開通。通訊設備先進現代,網線遍布城鄉各地。有3個較大規模的科研機構,24個專業協會,獲得500多項國家、省、市級科技成果。
湘鄉城區建設日新月異,街道寬闊靚麗,生產生活用水用電豐裕,服務設施齊全,賓館、商場、娛樂場所比比皆是。城區新建有建材、服飾、煙酒副食、電訊、汽配、五金等市場規模甚大,生意興隆。為拓寬城市框架,在城區東以行政中心、文化中心、教育園等板塊構建成一個新城區,在城區西正在籌建大型工業園區。
在新世紀,市委、市政府高舉鄧小平理論旗幟,認真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科學發展觀,按照第一要務,積極實施開放帶動、強工富市、三產活市、科教興市戰略,全力建設經濟強市。決心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徹底改變幹部作風,突出重才引智,廣辟融資渠道,優化經濟環境,營造良好的經濟發展氛圍。並已出台鼓勵外來投資的若干規定,引進外來資金的獎勵辦法,工業園建設的有關規定等一系列優惠政策。湘鄉人勤奮好學、耿直磊落、襟懷寬廣、熱情好客。「只要來湘鄉,一切好商量。」我們熱切期望與各界人士真誠合作,真心希望與海內外嘉賓共謀發展,熱忱歡迎八方賓客來湘鄉觀光考察,投資置業,同時,也懇請在外的湘鄉籍人士,為家鄉的發展出謀獻策,共繪湘鄉的美好藍圖。
⑹ 湘鄉駐省中學 駐省是什麼意思
駐省:單位、部門派出抄的駐在省級單位的機構。
湘鄉駐省中學現為湘鄉市第一中學,簡稱湘鄉一中,為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位於湖南省湘鄉市東山路15號。學校是湖南省首批重點中學,湖南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
學校創辦於1904年,其前身是湘鄉中學堂和駐省湘鄉中學堂,1952年成為全省首批22所重點中學之一;2009年7月,根據上級教育部門「要把湘鄉一中發展壯大」的指示,原湘鄉三中和湘鄉一中合並組建新的湘鄉一中。原湘鄉一中變化為湘鄉一中北校區,原湘鄉三中變化為湘鄉一中南校區。2010年5月7日,省教育廳授予湘鄉一中「湖南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
截至2013年9月,學校佔地面積近250畝,擁有120多個教學班和7000餘名師生員工。教職員工460多人,其中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140多人,一級教師200餘人。2013年7月7日,,經美國ACT中國總部官方授權的湘鄉一中國際部正式成立,「美國高考」登陸湘鄉,湘鄉一中的發展進入了新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