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兒園教學如何去小學化
幼兒園教學去小學化,不是教什麼的問題,而是怎麼教。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草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以來,家長們就開始了關於幼兒園教什麼話題的討論。今天我們來談談應該怎麼教的問題吧。
把教學生活化,讓教學服務於生活。當下大多數人乃至教育者的認知里,學校教學的最大目的是為了「考高分」,忽略這些技能如何運用到生活中去,使學校教育脫離了日常生活的應用。說白了就是現在大多數孩子就是單純為了學習成績而去學,追求學習成績成為孩子的生活主調,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草案(徵求意見稿)》指導我們要做的是教育生活化,正如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生活即學校。」
所以,該如何讓教育服務於生活?首先我們要確定為什麼要學習?很明顯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例如:思思四歲的時候就對寫字特別感興趣,思思管這叫「畫字」。爺爺奶奶覺得思思在這方面很有天賦,於是帶著孩子上了輔導班。不知怎麼,思思慢慢的開始討厭寫字,排斥上輔導班,她再也不玩「畫字」的游戲。案例中的思思由原來的喜歡「畫字」到後來的討厭「字」,明顯是學習由之前的生活化主動學習轉化成了機械學習,由自身內在需求轉化成外界需求。這是思思對待寫字這件事態度的轉變。
所以嗚帕幼兒概念館認為,幼兒園教學去小學化,是為了避免使用小學化的教育手段來教育幼兒,應該讓教育生活化,讓孩子感受與自身最為密切相關的生活,從而更好的了解世界,在生活孩子才能發現無限樂趣,真正把孩子的樂趣放在第一位,做到玩中學、學中玩。
Ⅱ 如何解決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了教育對一個人素質培養的重要性,越來越重視教育,尤其是一個人的啟蒙教育——幼兒園教育逐漸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焦點。但是,在現代社會崇尚快速化的形勢下,幼兒園教育出現了急功近利的狀況,正在逐步走向「小學化」,這種利用小學教育方式取代幼兒園教育方式的做法違背了事物的發展規律,不僅得不到我們想要的結果,而且還會對幼兒的身心發展造成一定的傷害,產生持久的不利影響。
作為幼教工作者,特別是管理者,要清醒地認識到幼兒園教育不僅要給孩子創設一個健康、科學的教育環境,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在學中玩、玩中學,還給孩子一個游戲的童年。為此,我們將以規范、嚴謹、科學的管理理念和求真務實的實際行動,堅決杜絕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把快樂還給孩子,讓幼兒教育回歸本位。
Ⅲ 針對防止幼兒園小學化幼兒園應做哪些措施
如何避免幼兒園小學化傾向? 一、幼兒教育小學化的主要表現在行為規范方面:要求幼兒像小學生一樣遵規守紀,少動少玩。不少幼兒園將小學對學生的行為規范要求搬到幼兒園來,嚴加管束。 比如對老師要絕對服從,要馴順聽話,不許頂嘴,不許辯解,不得沒禮貌;上課要專心聽講,不許開小差,不許說話,坐姿要端正,精神要集中,回答問題要舉手; 課間不許追逐打鬧,不許跳躍奔跑,不許高聲喊叫,要安靜地休息或做游戲,做好上下一節課的准備。在學習知識方面:要求幼兒像小學生一樣以學為主,刻苦學 習。不少幼兒園違背素質教育原則,隨意增設英語、拼音、識字、珠心算等課程,不注重培養幼兒的綜合素質,不是組織幼兒從游戲中學習,而是要求幼兒像小學生 那樣聽課,像小學生那樣學知識,像小學生那樣做作業,辦園方向和辦園目標嚴重脫離幼兒實際。講課則一味向幼兒灌輸知識,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圖案色彩,缺少 生動的游戲,乾巴巴的說教索然無味;課講完後則要求幼兒做作業,一個字母或一個字抄寫十遍甚至一頁,還有100以內的加減、英語、珠腦心算等等,作業一大 堆,幼兒園里做不完,回到家裡還要做等等。 二、 端正思想,制止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 1、加強對幼兒教育宗旨的宣傳,提高全社會對幼兒教育的認識。各幼兒園要利用家長開放日、家長會、宣傳欄等形式,加大宣傳力度,讓全社會充分認識幼兒教育 的宗旨、意義、形式和目的,糾正「小孩上幼兒園主要就是學習知識」的錯誤認識,調整對幼兒園的評價標准,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才能有效得到制止。 2、在幼兒教師中開展一場教育思想大討論,提高幼兒教師業務素質。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根源,歸根到底還是教育思想不端正。幼兒教師是幼兒教育的直接實施 者,端正幼兒教師的教育思想,對糾正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有必要在全體幼兒教師(含幼兒園辦園者和幼兒園園長)中深入開展一場教育思想 大討論,認真學習《綱要》,將全體幼兒教師的教育思想徹底扭轉過來,與時俱進,使之適應幼兒園素質教育的需要。《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 指出:「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面向全體幼兒,關注個體差異,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結合,寓教於樂,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加強對幼兒園玩教具、幼兒圖 書的配備與指導,為兒童創設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防止和糾正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我們從事幼兒教育的工作者,一定要遵循這一原則,不能盲目的迎合 家長的需求,尤其是當園長的,一定要有正確的辦園思想和辦園理念。 3、加大對幼兒園指導、監督、管理的力度。因為部分幼兒園辦園條件差,幼兒園里很少玩具、教具和圖書圖片,教師難以開展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教育。各幼兒園 要配備教育教學、游戲所需要的設施設備,並定期組織人員通過明查暗訪、定期座談、教育教學效果測查等方式,強化對幼兒園的監督。加大工作力度,規范幼兒教 育教學行為 課程設置:嚴格按照河北省幼兒園課程教材進行教育教學活動,每個主題可以相對劃分為語言、科學、社會、健康、藝術五個領域。各領域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 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的發展。嚴禁教一年級課程,避免幼兒教育小學化。幼兒園不能任意增設英語、寫字、珠心算等課程。幼兒園不能以識 字為主要目的,人為規定識字的數量。要讓幼兒通過聽故事、讀兒歌、做游戲、閱讀圖畫書,練習組詞、造句,使幼兒對漢字產生求知慾,培養他們對漢字學習的興 趣,發展口語表達能力,促進兒童早期閱讀,為正規的小學識字學習做好心理准備。教師要備齊語言、科學(計算)、社會(常識)三科詳案及其它學科的簡案。嚴 格控制課堂書寫量,不得給幼兒布置家庭作業。活動組織和作息時間安排:嚴格按照《幼兒園教育教學常規(試行)》制定教育教學計劃,開展備課、上課、游戲、 教研、家長工作等活動;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制定幼兒一日生活常規,科學合理地安排幼兒一日活動的順序和時間(包括晨檢、早操、上課、休息、眼保健操、游 戲、飲食、睡眠等)。幼兒園、學前班每日授課不得超過3課時。學前班要制定課程表,每課時為30--35分鍾;幼兒園大班每課時為30分鍾;中、小班每課 時為15—20分鍾。幼兒音樂游戲、體育游戲及戶外活動時間每天不得少於2小時。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集體行動,保證幼兒每天有適當的自主選擇和自由活動的時 間。嚴格執行《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幼兒一日生活制度常規及保教人員工作程序要求》,使班級保教人員一日工作做到常規 化、程序化。環境創設:幼兒園園內環境創設的范圍應包括幼兒園內幼兒所要到的各個地方,由活動室擴展延伸到盥洗室和卧室,將創設內容同各室特點有機地結合 起來,使其發揮相應的作用。園內的綠化地帶、小溝、水池、土堆、圍牆、欄桿、樓梯等都是應考慮的區域。環境創設的內容如牆飾內容、區角位置、擺設、投放材 料數量、種類等不應長期固定不變,同時也要避免盲目模仿,追求時髦,作擺設,做裝飾用等。要建立「玩具、材料、空間就在身邊」的觀念,挖掘和利用本地的豐 富的物質資源,利用活動室、睡眠室、走廊、門廳及室外場地,提供、投放相應的設施和材料,為幼兒創設分區活動的場所。在環境創設中不能以包辦代替制約幼兒 主體性的發揮,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遵循幼兒年齡特點組織幼兒參與設計、參與收集和准備材料、參與布置、參與操作、參與管理的過程。
Ⅳ 怎麼理解幼兒園去小學化
幼兒園去小學化的意思就是說在幼兒園裡面不應該教小學生學習的東西不要讓幼兒的孩子過早的去接受那些紙面上的數學語文之類的東西要讓孩子輕松愉快的成長aqui te amo。
Ⅳ 幼兒園怎樣去小學化
可以使用抄簡單識字卡襲片,47個拼音字母,讓孩子們利用拼音認識漢字,平時常聽的一些兒歌等,再給孩子們滲透一些故事書。總之從多方面開發孩子的智力,再者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幼兒園里也是非常重要的,請家長慎重考慮好這一環節。
Ⅵ 教育部將如何治理幼兒園「小學化」
嘛。。。。誰規定了只有課本上的知識才是知識呢?學會使用筷子,學會內走路,學會與別容人友好相處,又有哪一個是必須要用課本呢,就算是做菜做飯,也沒有必要對著食譜千篇一律,總可以對著自己的胃口稍加修改。幼兒園其實不算受教育的階段,只是在這里,可以讓孩子能接觸更加多的同齡人,還有老師在這里引導他們未來的方向。這就夠了
Ⅶ 幼兒園去小學化做法
幼兒教育「小學化」,是指幼兒園在教育教學中,忽視了幼兒的年齡、身心發育、學習等特點,在教育過程中從內容、方式、環境等方面照搬小學教育模式,將幼兒當作小學生來要求。幼兒教育「小學化」,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孩子的正常發展。根據多年從事幼教的經驗,筆者認為幼兒園「去小學化」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管理工作
轉變辦園指導思想。要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指導,保教活動中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活動作為幼兒園教育的基本載體,寓教育於游戲之中。不能片面強調向幼兒「灌輸」知識,生搬硬套地進行「填鴨式」教學。
根據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創設環境。明確活動區角的設立數量、幼兒讀物的投放數量、桌椅的擺放方式、一日活動的安排等,避免出現小學化的投放方式和擺放位置。不違規要求家長額外訂購各種幼兒教材、讀物和教輔資料。
將「學前教育宣傳月」活動納入幼兒園常規工作。學校應充分認識到開展學前教育宣傳的重要性,建立長效機制,把宣傳月活動納入常規工作中。圍繞學前教育中的關鍵環節和突出問題,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宣傳實效,切實把科學保教的先進理念、成功做法和成熟經驗變成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把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要求落實到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之中。
二、教師工作
幼兒教師要樹立以下觀念,並切實加以實施:
首先,教學機制上要突出幼兒在認知中的主體地位,強調幼兒主動獲取知識的過程體驗,以及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認知結構的變化,教師的作用是觀察、幫助、指導等。
其次,課程設置要以最大限度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幼兒主動發展為宗旨。注重「課程統籌化」 「教材生動化」 「教學活動化」的特點。
最後,孩子的能力是在獲取知識技能的過程中逐步培養起來的。真正會「玩」的孩子,都有較強的探索精神,專注力一般比較好,不用特別擔心他的學習,哪怕成績暫時落後一點也無妨。所以在上小學之前,先培養孩子學會玩。
三、家長工作
首先,多舉行一些能體現幼兒教育目的意義的活動,吸引家長參加,讓家長真切地感受到每位幼兒在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的逐步提高,更堅信幼兒園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權威性,從而能更主動地配合幼兒園以正確的教育觀對孩子實施教育。
其次,利用家長學校,定期組織一些「幼小銜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以及科學的幼兒教育理念等講座,提高家長的認識和科學育兒水平。
最後,不定期地針對一些家長感興趣的熱門話題、教育難點問題,舉辦家長論壇等活動,為大家提供交流平台,以便達成教育共識,同時也促使家長樹立科學教育觀,理智地看待學前幼兒教育,主動和幼兒園的教育理念保持一致。
四、幼兒工作
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裡,父母會幫孩子料理些細小的生活瑣事,但在幼兒園里孩子們就該學會自己照顧自己了。他們要學會用水杯接水喝,午睡前要自己脫衣服鞋子,要學會獨立上廁所、飯前便後洗手、每次玩玩具後把玩具整理好放回原位等。老師有意識引導幼兒做這些事,不僅能提高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還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讓孩子學會怎樣交朋友。怎樣和小朋友們相處是現在獨生子女面臨的難題。幼兒園能夠提供給孩子更多機會去學會怎樣和別人相處。孩子們會在集體中學著如何接近其他小朋友,並找到交流的話題。他們也會從中無意識或有意識地領悟一些社會交往的技巧。這些與人相處的經歷,對他們將來上學乃至在集體中工作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總之,幼兒教育小學化是違反教育規律的,我們必須積極行動,有效預防和杜絕幼兒教育「小學化」,讓孩子的發展循序漸進,幸福、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