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商促銷 > 電子商務與互聯網思維

電子商務與互聯網思維

發布時間:2021-10-19 22:54:41

㈠ 如何用互聯網思維做好電子商務

用互聯網思維做電商,幾乎是諸位演講嘉賓的共識。在雷軍看來,互聯網對一些行業具有顛版覆性,權其核心本質可用「專注、極致、口碑、快」七字概括。「互聯網是一種全新的思想,它用完全不同的思想來看待業務、市場和客戶。」雷軍說,如果只將互聯網當作工具使用,那僅僅是對互聯網膚淺的認識。

無獨有偶,與雷軍觀點類似的還有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院副院長荊林波。他表示,電子商務是一種全新生產力,絕不能簡單地將電子商務理解成為一個銷售通路。當成千上萬的傳統企業加入電子商務的浪潮,擁有互聯網精神時,「中國電子商務的春天就來臨了」。

引入互聯網思維開創電商發展新模式,是知名信息管理專家、《大數據》作者塗子沛的主要觀點之一。他提出,電子商務發展可借鑒眾包、眾籌和眾創等三種模式,最大限度整合互聯網上分散的勞力、資金和思想等資源。「我們這個時代的創新已經出現分散化、大眾化趨勢,傳統的公司閉門創新模式已經在受到挑戰,正在逐步瓦解。」

「互聯網能夠最大程度上發揮群體的力量。」吳霄光也表示,互聯網為電商提供了一個非常分散的平台。他說,互聯網不是靠單一流程和制度在發生作用,而是一個復雜、環環相扣的流程。

㈡ 郵政電子商務怎麼運用互聯網思維

電子商務產生的背景及對郵政帶來的深刻影響。 正當人們為高新術通信手段沖擊郵政業務,而專為郵政的發展前屬景擔憂之際,我們迎來了電子商務。自20世紀90年代,人類社會開始進入了信息時代,電子商務在科技領先、經濟發達國家中悄然興起,短短幾年,就快速發展成為滾滾而來的浪潮,呈現出席捲全球之勢。蓬勃發展的電子商務憑借其無可比擬的優勢和不可逆轉的趨勢,極其迅速地改變著傳統商務活動的運作模式,已成為推動新世紀全球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對中國郵政來說,電子商務既給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為主的郵政業務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也為具有包括營業網、投遞網、運輸網和綜合計算機網在內的龐大網路的郵政企業提供了極其難得的發展機會。

㈢ 互聯網電子商務八種營銷思維是什麼

互聯網思維並不簡簡單單的是基於互聯網產品、技術的改革,也不是簡單的將產品電商化、社回交化產生良答好的效益,也不完全是針對某一個行業的創新。針對傳統行業而言,互聯網思維是針對傳統行業自身的行業屬性,利用互聯網使用者習慣,遵循互聯網的社會規則,基於傳統行業產品本質,使用互聯網技術、用極致的態度創新改造本行業產業鏈的規則,快速的行成口碑傳播,達到符合互聯網用戶的認同的顛覆性改造。

㈣ 互聯網行業和電商行業有什麼區別

學互聯網技術不一定在本地呢 多看看專門的電腦學校
目前學計算機 還是挺不錯的好就業回,計算機答分很多專業如平面設計,UI設計,互聯網營銷,電競,動漫,都是非常好就業的專業哦,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
可以去電腦學校看看的 對比哈好些

㈤ 電子商務和網路營銷的概念與區別

網路營銷指基於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平台,利用信息技術與軟體工具滿足公司與客戶之間交換概念、產品、服務的過程,通過在線活動創造、宣傳、傳遞客戶價值,並且對客戶關系進行管理,以達到一定營銷目的的新型營銷活動。說白了就是在網上賣東西。網路營銷分兩種:1、推廣式的營銷。2、內容式的營銷。網路營銷要的並不是課程,而是一種思維,叫做互聯網思維,擁有互聯網思維的人,對於網路營銷的課程會有更好的接受效果。網路營銷主要講的就是各種各樣的營銷手段,各種各樣的思想。
電子商務是指在全球互聯網的大環境下,世界各地的商貿活動可以通過網路的形式進行不謀面的交易,如瀏覽器/伺服器等網路媒介的應用方式。商戶與消費者之間可以通過網上交易和網上電子支付的形式實現商品之間所有權的的交換。在這種全新的商務運營模式包括金融活動、電子交易和一系列的相關配套設施。隨著當今世界科技更新速度的不斷加快,電子商務的支撐技術也在不斷更新換代,現在的電子商務的支撐技術主要是由現在的先進的無線網路通訊技術和微電腦控制技術共同組成。

㈥ 什麼是互聯網思維

據資深「裝家界」人士說,一年前談「互聯網思維」會顯得有些「逼格」,現在還在談則顯得有些「Low」了。很多人不熟悉「裝家界」用語,我就簡單解釋一下,「逼格」就是「裝逼裝到有格調」,而「有些Low」自然就是沒有格調。現在新概念層出不窮,其流行周期比超短裙還短,一旦大家都在談一個詞,自然這個詞的「逼格」就有些「Low」了。

不過,我覺得這個詞還是挺好的,雖然「逼格」已經有些「Low」了,但不妨還是用一用。過去一年,人們一談到互聯網思維,嘴裡總是在念叨幾個詞:小米、雕爺牛腩和黃太吉燒餅,搞得像個美食大師似的,似乎不講這幾個案例就不懂互聯網思維。其實,互聯網思維並不是什麼新概念,而且大多數人對互聯網思維的理解都是錯的。

那麼,到底什麼是互聯網思維呢?我們常說,要定義一個詞是什麼,最好先定義它不是什麼。要弄清楚互聯網思維是什麼,首先要界定互聯網思維不是什麼。

首先,互聯網思維不是社會化營銷。很多人一想到互聯網思維,就想到社會化營銷,想到網站、視頻、微博、微信、APP和論壇,好像企業只要用了這些社會化傳播工具,就自然擁有了互聯網思維。但社會化營銷只是互聯網思維的一種呈現方式,絕對不是互聯網思維的全部,它讓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距離大大減少,讓消費者也參與到品牌傳播中來。
其次,互聯網思維不是電子商務。很多人以為互聯網思維就是做電子商務,從傳統的B2C電子商務,到後來的團購模式,甚至到最近流行的消費者定製(C2B)模式。應該說,電子商務已經比社會化營銷往前邁進了一大步,但B2C和團購業務只是涉及到企業的銷售或者業務層面,消費者定製生產和C2B模式已經進入產品層面了,但從整個公司的運作層面來看,它還不夠涵蓋互聯網思維的本質。

再次,互聯網思維不只適用於互聯網企業。很多企業以為互聯網思維只和互聯網企業相關,和自己的企業沒什麼關系。這種觀點是錯誤的,互聯網思維適用於所有企業,包括一些傳統行業的企業,無論是海爾還是海底撈,都可以用互聯網思維去改造自己的企業。吊詭的是,很多企業看似屬於互聯網企業,但思維還處在農耕時代或者工業時代,也未必就有互聯網思維。
我對互聯網思維的定義是:在互聯網對生活和生意影響力不斷增加的大背景下,企業對用戶、產品、營銷和創新,乃至整個價值鏈和生態系統重新審視的思維方式。互聯網思維不是技術思維,不是營銷思維,也不是電商思維,而是一種系統性的商業思維,而且不只適用於互聯網企業,而是適用於所有企業。

為什麼互聯網對企業帶來了如此深遠的影響?因為在互聯網時代,信息的豐富度比以前大大增加,信息的流動比以前大大加快,導致信息越來越對稱。以前很多行業都是依靠信息壟斷和不對稱來牟利的,比如中介、銀行、零售、媒體行業等。互聯網讓信息的獲得成本大大降低(接近於免費),導致以往通過信息產生的權力被大大削弱,靠信息不對稱來獲取利潤越來越難。
不僅僅是中介行業受到巨大沖擊,那些提供知識服務的行業也在將會面臨大變局。以培訓業為例,以前靠告訴別人不知道的知識就可以賺錢,但在各種免費優質知識隨手可得的互聯網時代,傳統的培訓行業將會越來越困難。現在的培訓行業更強調用戶體驗和結果導向,如果你不能讓用戶參與進來,而且對他們的企業運營產生實際的效果,這樣的培訓的生存空間將會變得越來越小。

互聯網思維不僅僅涉及到企業的營銷和服務,也影響到企業的產品設計和創新,甚至影響到企業的組織構架和企業文化。互聯網思維就是能夠更好地貼近客戶,根據客戶需求來生產產品,並且讓消費者參與到產品設計和傳播中來,為了實現這一點,整個企業的組織構架也變要變得更加扁平,企業文化也要變得更加民主,讓每個員工都能參與進來,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思維。
互聯網讓組織變得更加扁平,讓營銷變得更加互動,讓供應鏈變得更加敏捷,讓內部溝通變得更加暢通,這些都對領導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互聯網時代,企業家應該讓自己變成一個產品經理和營銷專家,經營驅動比管理驅動變得更加重要,這也對我們常說的領導力和管理方式帶來了新的挑戰。

傳統行業如何擁有互聯網思維呢?大約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傳播層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社會化營銷,利用網站、微博、微信和APP來展示公司的產品和品牌;第二階段是渠道層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B2C電子商務,把渠道從線下搬到線上,通過互聯網銷售產品;第三階段是供應鏈層面,包括消費者定製(C2B),消費者參與到產品設計和研發環節,這也是廣義層面的電子商務;第四階段則是價值鏈層面,用互聯網思維重新架構企業,從傳播、營銷、供應鏈到運營管理方面全面由互聯網來驅動,組織構架和管理方式也會面臨相應的調整。
現在大多數企業對互聯網思維的理解還停留在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也就是上面說到的社會化營銷和電子商務層面。但要讓整個企業充滿互聯網思維,光有這些是不夠的,要用互聯網思維去改造自己的供應鏈和價值鏈,甚至包括企業的組織構架和企業文化,這才是互聯網時代的企業轉型的根本要義

㈦ 要用互聯網+思維做電商,不能再簡單用電商思維做電商。兩者什麼區別

電商思維做電商,側重於怎麼把東西賣出去,主要是被動銷售,
互聯網思維做電商側重於怎麼做才能更吸引用戶群提,主要是被動營銷,讓用戶主動找上門來

㈧ 互聯網思維與電商服務系列講座課程講什麼內容

《互聯網思維與電商服務系列講座》是市場營銷(互聯網營銷方向)(京東專用)版、工商權管理(物流管理方向)(京東專用)、金融學(互聯網金融方向)(京東專用)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大數據方向)(京東專用)的專業選修課。 京東是一家供應鏈服務公司,致力於在整個供應鏈中創造新的價值。藉助低成本、高效率的互聯網,構建完善、快速的供應鏈體系,為供應商和用戶創造價值。京東的供應鏈模式依託電子商務業態,實現了互聯網與零售的創新型結合,通過省去商品流通環節的大量中間成本,使商品從供應商工廠到達消費者手中的過程極大地簡化,大幅提升了產業鏈的效率,可以從根本上保障用戶體驗。 本課程是由京東公司內部部門主管和優秀員工,以及少數其它公司的管理人員或培訓師主講,他們與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經歷經驗、真實故事案例、心得體會等,並對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應用於電商領域的互聯網技術進行了展示介紹。通過學習本課程,同學們可以在實踐中嘗試借鑒別人的經驗,避免走彎路。

㈨ 什麼是互聯網思維下的新型電商模式

互聯網思維對營銷模式的改變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互聯網思維改變著企業對於消費者的溝通和營銷思維,企業需要時刻關注市場動態,了解消費者的最新需求。

㈩ 電商時代 如何用互聯網思維打造現代高效農業

互聯網界有很多高科技企業和農業都有千絲萬縷的關系。
國內第一家上市的概念型「食品企業」是哪家?「土豆網」;創造了「互聯網思維」的創新型「食品企業」是哪家?「小米」;當然還有一家世界級牛哄哄的高科技「食品企業」叫「蘋果」,各位創業者一定要找一個響亮的農產品做代言,比如紅高粱、二鍋頭等。
以上當然是個玩笑。
今天談的主題是「互聯網如何改造傳統農業」,我分別從其中的三個詞談起,依次是:互聯網、改造、傳統。
第一個詞:互聯網
最近大家頂禮膜拜「互聯網思維」,於是眾多「高大上」各抒情懷,好吧,我也湊個熱鬧班個門弄個斧。
各位觀眾應該可以從腦海里想像出「猿人鑽木取火「的那張圖片,我告訴大家一個秘密:互聯網就被這位古猿人拿在手裡。
古猿人學會使用先進工具,學會了鑽木取火,於是可以吃到烤乳豬了,可以抱團取暖了,可以用來打狗了,因此成了動物界最高級的那位,變成了人類,人類創造了時代……
「互聯網「和這根鑽木取火的「棍子」何其相似。
中學歷史課本強調我們「生產工具決定生產力水平」,有什麼樣的工具可以創造什麼樣的時代,這根「棍子」代表了當時最先進的生產工具,如同互聯網針對當下的傳統農業,數千年來的傳統農業從來沒遇到過這么先進的」生產要素「,它為傳統農業的裂變新生注入了無限能量。
我便理解所謂的「互聯網思維」不過是「求生思維」罷了,它不但可以讓你吃到烤乳豬,還可以讓豬飛起來。

第二個詞:改造
有朋友建議說「改變」比較好,我說不夠徹底,「改造」有「改變和創造」的意思,我認為互聯網可以解構、重組傳統農業的生產關系,從而創造更多的市場機遇。
今年互聯網界最熱的詞語之一莫過於「農產品電商「,農產品電商之所熱,是因為大家看到了未來。去年咱們的GDP是52萬億,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林牧漁「產值是11萬億(包含農產品的生產和實體流通等),但農產品的網購滲透率僅僅2%左右,相比服裝、3C數碼、化妝品等都快20了,各位觀眾可以展開你的想像。
這里談的「改造」是基於生產和消費之間的傳統關系,互聯網可以從中創造出更多價值,從而讓傳統農業更加性感飽滿。
足不出戶網購生鮮食品,不僅僅給你提供了便利,更重要的是讓你和生產者之間的關系變近了,生產信息更加透明了,你吃得更加放心了。規模農業為現代IT技術的運用奠定了基礎條件,可以提高我們的管理水平和作業效率,互聯網尤其是電子商務給各類經營者創造了更多營銷和銷售機會,這些都是互聯網存在的價值。
第三個詞:傳統
我發現一個有趣兒的現象,我們這些「高大上」的互聯網人都很鄙視「傳統」兩個字,如果不把「傳統「踩在腳下,就顯示不出我們所謂的「先進性和優越性」。於是,終於有位姐姐(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忍不住了,站出來豪賭10個億為「傳統」正名,大意是「再牛叉的營銷,沒有傳統產業的沉澱,沒有科技和服務上的支撐,其他都是浮雲……」。
我還是挺贊同這位姐姐的觀點,傳統依然是我們的根子,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那麼,傳統農業的現狀究竟是怎樣的呢?
我國南北縱跨5500公里,跨越了50個維度,你見過的沒見過的農產品,咱大中國都能生產,只是很多時候生產出來賣不掉從而爛在地里,因此微博上經常出現一個詞叫「滯銷」,與「滯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城裡人花高價錢卻買不到好東西。
美帝的現狀是2%(600萬人)的農民養活了本國3億人口,人家更牛的是所產糧食還吃不完,還有富餘的可以出口賺鈔票,而我們14億人口,背後是9億農民的辛勤耕耘,雖然9億當中的大多數都已成了農民工,但他們依然帶著農民這頂帽子。我們大中國的不少糧食要仰仗老美,比如80%的大豆需要從老美這里進口,而且是轉基因的,你愛吃不吃。
我們和老美的ROI(投入產出比)相比實在是不堪入目,差老美100年毫不誇張。
傳統農業的生產水平很初級、信息化程度和生產效率很低級,生產方式很粗放,決定了傳統農業中有很多看不懂的困境。
傳統農業的一個怪象和三個困局
有一個怪現象:越是偏遠的地方,環境越好,產品質量越有保障,但恰恰越便宜,農民因此越窮;而,越是在大城市,環境越糟糕,產品越貴,但恰恰沒有很好的質量保障。
通俗總結農產品在流通上存在三個困局:
其一,你不知道;
其二,你知道,但吃不到;
其三,你知道,能吃到,但不敢吃;
由這三點,下面從三個方面談談互聯網在流通領域改造傳統農業的價值:
第一,創造新的流通方式
這里強調的是「流通方式「,源於我認為農產品藉助互聯網整合流通的方式主要有兩個:
其一,農產品商務流通電子化
當今,通過網路賣農產品的多數是小規模經營者,多數也是在淘寶開個C店。開淘寶C店的賣家多數是通過熟人圈推銷產品,場景一般如下:
「聽朋友說你的產品不錯,推薦我來買些嘗嘗……」
「朋友真給力,謝謝親支持,請到淘寶支付哦……」
「支付好了,請快點發貨啊……」
「放心吧,親!另外,收到貨後別忘了給個好評呀,啵……」
另外一種經營者連C店都沒有,通過微信和微博進行叫賣,通過微信和微博私信進行售前溝通,成交後直接銀行轉賬支付,支付後用快遞發貨,交易完畢。
這類經營者和」電子商務「沒有太多關系,他們都是個人或夫妻店,沒有專業的運營團隊,沒有營銷三板斧,他們藉助互聯網和消費者產生關系,然後把現實中的推銷和交易環節從線下轉移到線上,是線下商務部分環節的電子化,主要靠的還是傳統手段。
但並不影響他們的成功,在微博里一個月賣1萬枚雞蛋,在微信里一個月賣5萬塊酒,結合微博和微信賣幾十萬塊的蘋果,我身邊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對於他們最大的投入成本就是「時間「。
以上便是我理解的「農產品商務流通的電子化」。
其二:農產品電子商務化流通
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農產品電子商務「,主要是指各大平台電商、B2C企業、專業TP商等,這類企業通常高舉高打,以跑銷量搶市場為主要目的。
他們共同的特徵是部門齊全、分工明細,有專業的運營團隊,專業的采購部門,專業的營銷部門等,企業背後通常會有一位強大的爹爹坐莊,比如順豐優選、中糧我買網、沱沱工社等。
最近,微信也推出了微商城服務,互聯網本身在不斷變化,電子商務、社會化媒體等為新農人們不斷創造更多的售賣機會,為農產品的流通創造了更多想像空間。
第二,創造新的營銷入口
今年有三個果子被人傳頌:褚橙、柳桃、潘果。
各位觀眾從哪裡知道這仨果子的?毫無疑問是網上(微博為主)。
我姑且把以上現象叫「果子現象」,這里先從兩個方面思考國內農產品的現狀:
其一,農產品缺少品牌化
各位觀眾,你現在能馬上反應出五個國內的農產品品牌嗎?陽澄湖大閘蟹不是,贛南臍橙不是,新疆大棗不是,因為都是地域特徵的品牌,不是獨立的企業品牌。
我們前面還在吹噓「地大物博、物產豐富」,遺憾的是我們的農產品還處在售賣原材料的階段,沒有品牌、沒有包裝、沒有分級,能跑量但賣不出價,生產者不懂品牌,就是懂也辦不到。
其二,農產品附加值低
各種觀眾,有沒有見過誰家的大米在央視打廣告?哪個品牌的香蕉在央視砸廣告?沒有,原因是沒錢燒。
白酒、保健品、化妝品等是我們見到最多的廣告,白酒毛利80%以上,賣100賺80,一件ZARA的衣服動輒千元,成本不過一兩百,一個愛馬仕包包10萬塊,成本不過兩千塊,這些產品有足夠的溢價能力,才可能賺得衣缽滿滿去燒廣告。
哪天市場上的大米賣20塊一斤,估計你要罵娘了,香蕉10塊錢一根,蘋果10塊錢一個,你吃的起嗎?農產品有天然的價格上限,沒有足夠的溢價能力,決定了其盈利能力不夠強。
回過頭來我們再看果子現象,再看我們身邊農人們為何善用各類社會化媒體及電子商務渠道,主要源於兩個特性:
其一,營銷成本低
各類社會化媒體及通訊工具為農人們提供便利的營銷入口,微博、微信、QQ及SNS等都是免費的資源,他們多花點時間、多用些心思、多搭配些手段,就可以和消費者建立信任關系,以此推銷產品便得心應手。
其二,農產品的故事性強
幾乎每種農產品都有獨特的地理條件,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民,同樣孕育一方特色農產品,地理條件、人文背景、城市文化、產品知識、歷史典故等都可以把農產品包裝的獨一無二,結合社會化媒體的SNS特性,很容易在圈子內形成病毒傳播。
農產品的品牌化是必經之路,而品牌營銷更離不開各種新媒體,「褚橙、柳桃、潘果」無不都是藉助微博、微信形成病毒傳播的成功案例,可以預見今後會有更多人為家鄉或特色農產品代言,社會化媒體成立農產品營銷的新戰場。
「果子現象」給我們的啟示是:農產品營銷不一定投入很多資本,可以巧借社會化媒體資源,從營銷手段上另闢蹊徑,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創造透明供應鏈體系
今天網上或超市購買的生鮮食品,有不少外包裝上貼有二維碼,手機掃描後可以看到這個產品的追溯信息,哪裡耕種、何時採摘、誰來採摘、保質日期甚至成分等一應俱全。
「二維碼」也就在這兩年被大眾使用,這是在食品領域延伸出來的「追溯系統「,目的是解決食品安全和食品信譽問題,咱們的消費者已經被「食物投毒」嚇怕了,因此我們需要重塑消費者對生產者的信心,追溯系統便是實現信息透明的重要手段,也是品牌建設的重要方式。
但,它還不足以支撐起「透明供應鏈體系」,也不能消除消費者的擔憂,比如「誰能告訴消費者,掃描出來的信息是100%真的?」
企業是信息的生產和和傳播者,雖然我們不能把企業想的太壞,但沒有第三方的監督、約束,並不利於行業的長期發展,最怕的後果就是大家濫用這個技術,又形成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到時有追溯系統又何用?!
因此,在「透明供應鏈體系」中,追溯系統只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技術,我們還需要產業環境,還需要多方協同共同營造一個健康可持續的透明信譽體系。
用互聯網技術整合追溯、認證機構、質檢機構等多方數據資源,給「透明供應鏈」創造了想像空間。
以上三個方面分別代表了新農業中的「新流通+新營銷+新信譽」,也是傳統農業遇到互聯網後可預見的未來,誰能解決便是下一家偉大的企業。
我負責任的告訴大家,新農業可以誕生無數個上市公司,也許下一家就是你創造的,去當新農人吧。

閱讀全文

與電子商務與互聯網思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江蘇無錫尚上電子商務 瀏覽:776
旅遊項目開發策劃方案 瀏覽:794
涵宇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832
白酒經銷商促銷方案 瀏覽:457
深圳國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752
公司企業體育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162
積分卡推廣方案 瀏覽:163
五一車展策劃方案 瀏覽:374
新教師培訓管管理方案 瀏覽:742
促銷回饋方案 瀏覽:889
萬科地產設計方案策劃書 瀏覽:255
促銷活動員工激勵方案ppt 瀏覽:846
關於吉列的營銷方案 瀏覽:314
兒童歌唱比賽策劃方案 瀏覽:407
老師續費培訓方案 瀏覽:431
教師培訓基地建設方案 瀏覽:85
電子商務系統可用性數據 瀏覽:127
新能源推廣應用推廣方案 瀏覽:334
旅遊公司客服培訓方案 瀏覽:872
小鬼當家策劃方案 瀏覽: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