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市場營銷學中4C是什麼
4C分別指代Customer(顧客)、Cost(成本)、Convenience(便利)和Communication(溝通)。
1.Customer(顧客)主要指顧客的需求
企業必須首先了解和研究顧客,根據顧客的需求來提供產品。同時,企業提供的不僅僅是產品和服務,更重要的是由此產生的客戶價值(CustomerValue)。
2.Cost(成本)不單是企業的生產成本,或者說4P中的Price(價格)
它還包括顧客的購買成本,同時也意味著產品定價的理想情況,應該是既低於顧客的心理價格,亦能夠讓企業有所盈利。此外,這中間的顧客購買成本不僅包括其貨幣支出,還包括其為此耗費的時間,體力和精力消耗,以及購買風險。
3.Convenience(便利),即所謂為顧客提供最大的購物和使用便利
4C理論強調企業在制訂分銷策略時,要更多的考慮顧客的方便,而不是企業自己方便。要通過好的售前、售中和售後服務來讓顧客在購物的同時,也享受到了便利。便利是客戶價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Communication(溝通)則被用以取代4P中對應的Promotion(促銷)
4C認為,企業應通過同顧客進行積極有效的雙向溝通,建立基於共同利益的新型企業/顧客關系。這不再是企業單向的促銷和勸導 顧客,而是在雙方的溝通中找到能同時實現各自目標的通途。
2. 市場營銷學中4C是什麼4C包含哪些
您好,很高興為您服務。
4C是營銷學的一種需求。
4C分別指代Customer(顧客)、Cost(成本)、Convenience(便利)和Communication(溝通)。【摘要】
市場營銷學中4C是什麼?4C包含哪些【提問】
您好,很高興為您服務。
4C是營銷學的一種需求。
4C分別指代Customer(顧客)、Cost(成本)、Convenience(便利)和Communication(溝通)。【回答】
3. 市場營銷的4P與4C和4R以及4S和4V分別指的是什麼代表什麼意思...
1、4P:該營銷理論是美國營銷學學者傑羅姆·麥卡錫教授在20世紀的60年代提出來的。分別是指:產品(proct) 價格(price) 渠道(place) 促銷(promotion)。
2、4C:該營銷理論是由美國營銷專家勞特朋教授(R.F. Lauterborn (1993)在1990年提出的,分別是指:即消費者(Custo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溝通(Communication)。
3、4R:該營銷理論是由美國學者唐·舒爾茨提出的,分別是指:Relevance(關聯)、Reaction(反應)、Relationship(關系)和Reward(回報)。
4、4S:該理論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一種營銷理論,更多的體現著對營銷人的要求和,分別是指:滿意(satisfaction)、服務(service)、速度(speed)、誠意(sincerity)。
5、4V:該理論是由國內的學者(吳金明等)提出的,分別是指是指同時運用差異化(Variation)、功能化(Versatility)、附加價值(Value)、共鳴(Vibration)。
(3)4c市場營銷理論擴展閱讀:
市場營銷的原則:
1、誠實守信的原則
誠實守信又是基本層的道德要求的最基礎部分,它是企業經商道德的最重要的品德標准,是其它標準的基礎。在我國傳統經商實踐中,它被奉為至上的律條。
2、義利兼顧的原則
義利兼顧是指企業獲利,要同時考慮是否符合消費者的利益,是否符合社會整體和長遠的利益。利是目標,義是要遵守達到這一目標的合理規則。二者應該同時加以重視,達到兼顧的目標。義利兼顧的思想是處理好利己和利他的關系的基本原則。
3、互惠互利原則
互惠互利是進一步針對企業的營銷活動的性質,提出的交易中的基本信條。
互惠互利原則要求在市場營銷行為中,正確地分析、評價自身的利益,評價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對自己有利而對利益相關者不利的活動,由於不能得到對方的響應,而無法進行下去。而對他人有利,對自己無利的,又使經濟活動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4、理性和諧的原則
理性和諧的原則是企業道德化活動達到的理想目標模式。
在市場營銷中,理性就是運用知識手段,科學分析市場環境,准確預測未來市場發展變化狀況,不好大喜功,單純追求市場佔有率,而損失利潤;或像營銷界一直抨擊的秦池一樣,不問自身的生產條件,只為「標王」而付出高昂的代價,最終只能自食惡果。
4. 營銷學中4P,4C分別指什麼
4P (產品、價格、渠道、促銷)營銷策略自20世紀50年代末由JeromeMcCarthy提出以來,對市場營銷理論和實踐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被營銷經理們奉為營銷理論中的經典。而且,如何在4P理論指導下實現營銷組合,實際上也是公司市場營銷的基本運營方法。即使在今天,幾乎每份營銷計劃書都是以4P的理論框架為基礎擬訂的,幾乎每本營銷教科書和每個營銷課程都把4P作為教學的基本內容,而且幾乎每位營銷經理在策劃營銷活動時,都自覺、不自覺地從4P理論出發考慮問題。
上世紀80年代,美國勞特朋針對4P存在的問題提出了4Cs營銷理論:
1、瞄準消費者需求。首先要了解、研究、分析消費者的需要與欲求,而不是先考慮企業能生產什麼產品。
2、消費者所願意支付的成本。首先了解消費者滿足需要與欲求願意付出多少錢(成本),而不是先給產品定價,即向消費者要多少錢。
3、消費者的便利性。首先考慮顧客購物等交易過程如何給顧客方便,而不是先考慮銷售渠道的選擇和策略。
4、與消費者溝通。以消費者為中心實施營銷溝通是十分重要的,通過互動、溝通等方式,將企業內外營銷不斷進行整合,把顧客和企業雙方的利益無形地整合在一起。
近年來美國學者唐·舒爾茨在4C營銷理論的基礎上提出的新營銷理論即4R營銷理論。4R分別指代Relevance(關聯)、Reaction(反應)、Relationship(關系)和Reward(回報)。該營銷理論認為,隨著市場的發展,企業需要從更高層次上以更有效的方式在企業與顧客之間建立起有別於傳統的新型的主動性關系。
5. 什麼是4C營銷理論
4C營銷理論是是以舒爾茨為首的一批營銷學家提出的網路市場營銷理論,是網路營銷的理論基礎。
4C分別代表:
1、慾望和需求(Customer's Wants and Needs)
零售企業直接面向消費者,因而更應該考慮消費者的需要和慾望,建立以顧客為中心的零售觀念,將「以顧客為中心」作為一條紅線,貫穿於市場營銷活動的整個過程。零售企業應站在顧客的立場上,幫助顧客組織挑選商品貨源;按照顧客的需要及購買行為的要求,組織商品銷售;研究顧客的購買行為,更好地滿足顧客的需要;更注重對顧客提供優質的服務。
2、滿足慾望和需求的成本(Cost to Satisfy Wants and Needs)
顧客在購買某一商品時,除耗費一定的資金外,還要耗費一定的時間、精力和體力,這些構成了顧客的總成本。由於顧客在購買商品時總希望把有關成本如貨幣、時間、精神和體力等降到最低限度,以使自己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因此,零售企業必須考慮顧客為滿足需求而願意支付的「顧客總成本」,並努力降低顧客購買的總成本。
3、方便購買(Convenience to Buy)
最大程度地為消費者提供便利,是目前處於過度競爭狀況的零售企業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如上所述,零售企業在選擇地理位置時,應考慮地區抉擇、區域抉擇、地點抉擇等因素,尤其應考慮「消費者的易接近性」這一因素,使消費者容易到達商店。即使是遠程的消費者,也能通過便利的交通接近商店。同時,在商店的設計和布局上要考慮方便消費者進出、上下,方便消費者參觀、瀏覽、挑選,方便消費者付款結算等等。
4、溝通(Communication)
零售企業為了創立競爭優勢,必須不斷地與消費者溝通,包括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店地點、商品、服務、價格等方面的信息,影響消費者的態度與偏好、說服消費者光顧商店、購買商品,在消費者的心目中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等。
4C營銷理論不足之處,主要是:
1、4C營銷理論是顧客導向,而市場經濟要求的是競爭導向。
2、4C營銷理論雖然已融入營銷策略和行為中,但企業營銷又會在新的層次上同一化。
3、4C營銷理論以顧客需求為導向,但顧客需求有個合理性問題。
4、4C營銷理論仍然沒有體現既贏得客戶,又長期地擁有客戶的關系營銷思想。沒有解決滿足顧客需求的操作性問題。
5、4C營銷理論總體上雖是4Ps的轉化和發展,但被動適應顧客需求的色彩較濃。
網路:4C營銷理論
6. 什麼是4C's營銷理論
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媒介傳播速度越來越快,以4P's理論來指導企業營銷實踐已經不夠用了,4P's理論越來越受到挑戰。到20世紀80年代,美國營銷學家羅伯特·勞特朋(Robert Lauteerbom)針對4P存在的問題提出了4C's營銷理論: 1.瞄準消費者需求(consumer-s need)。首先要了解、研究、分析消費者的需要與欲求,而不是先考慮企業能生產什麼產品。 2,消費者所願意支付的成本(cost)。了解消費者滿足需要與欲求願意付出多少錢(成本),而不是先給產品定價,即向消費者要多少錢。 3.消費者的便利性(convenience)。充分考慮顧客購物等交易過程如何給顧客方便,而不是先考慮銷售渠道的選擇和策略。 4.與消費者溝通( communication)。以消費者為中心實施營銷溝通是十分重要的,通過互動、溝通等方式,將企業內外營銷要素不斷進行整合。把顧客和企業雙方的利益無形地結合在一起。 4C's營銷有以下優點: 1.瞄準消費者需求。只有探究到消費者真正的需求,並據此進行規劃設計,才能確保項目的最終成功。 由於消費者的生活經歷、受教育程度、工作性質、家庭結構、個人收入和審美情趣各不相同,每個人對商品品質需求的側重點也大不相同,因此要了解並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並非易事。4C's理論認為了解並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不能僅表現在一時一處的熱情,而應始終貫穿於產品開發的全過程。 2.消費者所願意支付的成本。消費者為滿足其需求所願意支付的成本包括:消費者因投資而必須承受的心理壓力以及為化解或降低風險而耗費的時間、精力、金錢等諸多方面。 3.消費者的便利性。咨詢、銷售人員是與消費者接觸、溝通的一線主力。他們的服務心態、知識素養、信息掌握量、言語交流水平,對消費者的購買決策都有著重要影響,因此這批人要盡最大的可能為消費者提供方便。 4.與消費者溝通。營銷大戰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廣告大戰,廣告與溝通的差別不只是說法不同,還有著創作思維基礎上的本質區別。仔細審視各種廣告就會發現,它們大多面貌相似,模式化、定式化趨勢非常明顯。不僅是廣告文案、創意表現大同小異,就連報紙上的廣告發布版面、日期選擇都高度雷同。眾所周知,廣告的天職是創新,是樹立個性,廣告面貌雷同的結果必然是廣告質量的低劣。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廠商們都以「請消費者注意,而不是注意消費者」的4P's模式為出發點的,廣告創作的基礎仍是對項目或產品的簡單認識和創作人員的瞬間靈感,而不是對目標消費者的了解和對消費者心理的深刻洞察。 更重要的一點是企業在終端與客戶溝通,它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用組建客戶俱樂部、積分消費、參觀企業、現場專家解答、幸運抽獎、產品徵文等等形式。多數企業往往是心血來潮、淺嘗輒止,沒有把它提
7. 營銷管理之4C營銷理論是什麼
Customer (顧客)主要指顧客的需求。企業必須首先了解和研究顧客,根據顧客的需求來提供產品。同時,企業提供的不僅僅是產品和服務,更重要的是由此產生的客戶價值(Customer Value)。
Cost(成本)Cost(成本)不單是企業的生產成本,或者說4P中的Price(價格), 它還包括顧客的購買成本,同時也意味著產品定價的理想情況,應該是既低於顧客的心理價格,亦能夠讓企業有所盈利。此外,這中間的顧客購買成本不僅包括其貨幣支出,還包括其為此耗費的時間,體力和精力消耗,以及購買風險。
Convenience(便利)
顧客在購買某一商品時,除耗費一定的資金外,還要耗費一定的時間、精力和體力,這些構成了顧客總成本。所以,顧客總成本包括貨幣成本、時間成本、精神成本和體力成本等。由於顧客在購買商品時,總希望把有關成本包括貨幣、時間、精神和體力等降到最低限度,以使自己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因此,零售企業必須考慮顧客為滿足需求而願意支付的「顧客總成本」。努力降低顧客購買的總成本,如降低商品進價成本和市場營銷費用從而降低商品價格,以減少顧客的貨幣成本;努力提高工作效率,盡可能減少顧客的時間支出,節約顧客的購買時間;通過多種渠道向顧客提供詳盡的信息、為顧客提供良好的售後服務,減少顧客精神和體力的耗費。
Communication(溝通)則被用以取代4P中對應的Promotion(促銷)。 4Cs營銷理論認為,企業應通過同顧客進行積極有效的雙向溝通,建立基於共同利益的新型企業/顧客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