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大全 > 彼得德魯克市場營銷觀點

彼得德魯克市場營銷觀點

發布時間:2021-09-27 17:52:04

Ⅰ 營銷市場管理彼得德魯克書

1946年《公司概念(TheConceptoftheCorporation)》

1954年《管理實踐(ThePracticeofManagement)》首次提出「管理學」的概念,從而奠定其管理大師的地位。

1966年《卓有成效的管理者(TheEffectiveExecutive)》該書成為高級管理者必讀的經典之作。

1973年《管理:任務,責任,實踐(Management:Tasks,Responsibilities,Practices)》 這是一本給企業經營者的系統化管理手冊,為學習管理學的學生提供的系統化教科書。

大師彼得德魯克語錄格言如下:

1、管理者,就必須卓有成效。

2、「認識你的時間」,只要你肯,就是一條卓有成效之路.

3、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

4、卓有成效是一種習慣,是不斷訓練出來的綜合體.

5、一個重視貢獻的人,為成果負責的人,不管他職位多卑微,他仍屬於「高層管理者」.

6、誰必須利用我的產出,以使我的產出卓有成效?

7、有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所長的同時,必須容忍人之所短。

8、有效的管理者用人,是著眼於機會,而非著眼於問題。

9、我們該知道運用自己上司的長處,這也正是下屬工作卓有成效的關鍵。

10、有效的管理者會順應自己的習性,不會勉強自己

11、有效的管理者堅持把重要的事放在前面做,每次只做好一件事。

12、管理者的一項具體任務就是要把今天的資源投入到創造未來中去。

13、有效的管理者打算做一項新的業務,一定先刪除一項原有的業務

14、決定優先要點的原則

重將來而不重過去

重機會而不只看到困難

選擇自己的方向,而不跟隨別人

目標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

15、「專心」是一種勇氣,敢於決定真正該做和真正先做的工作。

16、有效的管理者不做太多的決策。他們所做的,都是重大的決策。

17、有效的管理者需要的是決策的沖擊,而不是決策的技巧;要的是好的決策,而不是巧的決策。

18、有效的決策人,首先要辨明問題的性質:這是一再發生的經常性問題呢,還是偶然的例外?

19、要看「正當的決策」是什麼,而不是「人能接受的」是什麼。

20、我們應該將行動納入決策當中,否則就是紙上談兵。

21、有效的管理者都知道一項決策不是從搜集事實開始的,而是先有自己的見解。

22、決策的反面,是不做任何決策。

23、除非有不同的見解,否則就不可能有決策。

24、有效的的管理者會問:「我是不是真需要一項決策?」

25、決策需要熬受痛苦

26、有效管理者的自我發展,是組織發展的關鍵所在。

27、智力、想像力及知識,都是我們重要的資源。但是,資源本身所能達成的是有限的,惟有「有效性」才能將這些資源轉化為成果。

26、今天的組織需要的是由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Ⅱ 談談你對市場營銷的體會和看法

對於市場營銷,有些人理解片面,把市場營銷等同於推銷。然而推銷並非是營銷,推銷僅僅是市場營銷的內容之一。著名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曾經指出,「可以設想,某些推銷工作總是需要的,然而營銷的目的就是要使推銷成為多餘,營銷的目的在於深刻地認識和了解顧客,從而使產品或服務完全地適合它的需要而形成產品自我銷售,理想的營銷會產生一個己經准備來購買的顧客,剩下的事就是如何便於顧客得到產品或服務……」美國營銷學權威菲利普·考恃勒認為,「營銷最重要的內容並非是推銷,推銷只不過是營銷冰山上的頂點……,如果營銷者把認識消費者的各種需求,開發適合的產品,以及訂價,分銷和促銷等工作做得很好·這些產品就會很容易地銷售出去。」
正如著名學者所述,營銷不是推銷。營銷工作早在產品製成之前就開始了。企業營銷部門首先要確定那裡有市場,市場規模如何,有哪些細分市場,消費者的偏好和購買習慣如何: 營銷部門必須把市場需求情況反饋給研究開發部門,讓研究開發部門設計出適應該目標市場的最好的可能產品。營銷部門還必須為產品走向市場而設計定價,分銷和促銷計劃,讓消費者了解企業的產品,方便地頭到產品。在產品售出後,還要考慮提供必要的服務,讓消費者滿意。所以說,營銷不是企業經營活動的某一方面,它始於產品生產之前,並一直延續到產品售出以後,貫穿於企業經營活動的全過程。 許多有關於市場營銷的定義將有助於我們對營銷的理解。美國營銷協會把營銷定義為:「營銷是引導商品和勞務從生產者到達消費者或用戶手中所進行的企業活動。」 英國營銷學會則認為,「一個企業如果要生存、發展和盈利,就必須有意識地根據用戶和消費者的需要來安排生產。」 日本企業界人士認為,「在滿足消費者利益的基礎上,研究如何適應市場需求而提供商品和服務的整個企業活動就是營銷。

盡管以上有關市場營銷的定義不盡相同,但從這些定義中可以歸納出以下幾點:

(1)市場營銷是一個綜合的經營管理過程,貫穿於企業經營活動全過程。

(2) 市場營銷是以滿足顧客需要為中心來組織企業經營活動,通過滿足需要而達到企業獲利和發展的目標。

(3) 市場營銷以整體性的經營手段,來適應和影響需求。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對市場營銷作出這樣的概括,市場營銷是企業以顧客需要為出發點,有計劃地組織各項經營活動,為顧客提供滿意的商品和服務而實現企業目標的過程。

Ⅲ 彼得·德魯克「企業的基本功能是營銷和創新」請談談你的理解

(1)企業作為交換體系中的一個成員,必須以對方(顧客)的存在為前提。沒有顧客,就沒有企業。
(2)顧客決定企業的本質。只有顧客願意花錢購買產品和服務,才能使企業的資源變成財富。換句話說,顧客對其所購物品的感覺、判斷及購買行為,決定著企業的命運。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顧客的需求水平、結構和偏好也在不斷改變,這就從本質上決定了企業必須據此不斷調整其資源配置以滿足市場需求。即創新成為企業的基本職能。
(3)企業最顯著、最獨特的功能是市場營銷。企業的其他功能,如生產功能、財務功能、人事功能,只有在實現市場營銷功能的情況下,才是有意義的。因此,市場營銷不僅以其創造產品或服務的市場而將企業與其他人類組織區分開來,而且不斷促進企業將營銷觀念貫徹於每一個部門,將營銷作為企業首要的核心職能。

Ⅳ 問答題:介紹彼得.德魯克關於管理概念的觀點

事實上,德魯克所提出的影響最為深遠的理論是「目標管理」,在他看來:管理者的工作基本點就是完成任務以實現公司目標,指導和控制管理者的是行動目標而不是他的老闆。相對於多數強調具體處事方式的管理學家,他認為,管理者的眼光、奉獻精神和誠實決定了管理水平,其次才是方法。
德魯克最富洞見的看法是:公司是一個以滿足社會需求為目的,將人們聯合起來的社會結構。」
在這個基礎上,來聽聽德魯克的中國經濟箴言:中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仍相當小,其增長動力主要來自於製造而非創新。因此,中國公司的多數領導人,若想抵禦尚未來臨的嚴酷挑戰,必須首先錘煉對公司和社會關系的基本認識。

Ⅳ 彼得德魯克的戰略計劃的核心思想

現在的管理業界已進入言必稱戰略的時代。但實際狀況是,「戰略」的裝飾用途大於真實用途,真正能夠品嘗戰略盛果的人少之又少。什麼是戰略?只要你獲得了成功,你就可以給戰略下個定義(或提出一種戰略理論),失敗者是無法給戰略下定義的,其他人只能看看教科書上的定義:「戰略就是決定全局的計劃。」在書面上,戰略是一種明明白白的東西,在戰場上,戰略是另一種若隱若現或根本看不見蹤影的奇妙東西,只有具備非凡的洞察力從而對它產生獨到的見解,你才能進入戰略藝術的天地。研究戰略理論屬於科學,制定戰略方案則屬於藝術范疇。任何一個優秀的戰略,都是一個獨到的發明。在各種令人目不暇接的戰略理論中,其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永恆不變的東西,是戰略家們最需要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一、戰略就是要與眾不同

「突然性是戰略的本質。」英國軍事理論家利德爾-哈特在《戰略論》中這樣寫到,雖然《孫子兵法》和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中都有「出敵不意」說法,但德爾-哈特的這句話比的更為傳神。時至今日,在戰爭理論領域,對戰略的這一特性,無人敢有疑義。大工業興起後,管理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誕生了,並且把戰略這一概念引入了管理學。百年以來,戰略的「出敵不意」特性,始終被放在顯著的位置,而且越來越突出。當代戰略理論領軍人物邁克-波特的三大一般性戰略中的「差異化戰略」就是這個原理(另外兩個是「聚焦戰略」和「總成本領先戰略」)。「戰略並不是要涉及最佳的做法,戰略是要選擇什麼樣的做法可以使你與眾不同,獨一無二,通過不同的方式開展和你的競爭對手的競爭。」邁克爾-波特這樣描述著競爭戰略。

上世紀70年代,美國營銷專家傑克-特勞特指出了著名的定位理論:「定位就是要與眾不同、獨特的差異化,它是戰略的全部。」在特勞特最新出版的《與眾不同:極度競爭時代的生存之道》中,他再次就「與眾不同」發表了看法,言語措辭無不聳人聽聞:不能實現差異化,就只有死路一條!特勞特指出,在競爭對手如雲的情況下,企業必須找到一種方式令自己與眾不同,這是成功的定位策略的基礎。「你要告訴顧客為什麼他應該購買你的而不是別人的產品。」至於策略方面,成為第一、擁有特性、領導地位、經典、市場專長、最受青睞、製造方法、新一代產品、熱銷都能幫助企業成就「差異化」。例如,「成為第一是個差異化概念」是指,如果你已經占據了第一的位置,在競爭對手試圖模仿你時,他們所做的一切只會強化你的品牌在顧客頭腦里的印象。第一個向市場推出小型廂式車的克萊斯勒公司,至今依然是小型廂式車行業的龍頭老大;惠普公司保持著台式激光列印機領頭羊的位置;太陽(Sun)公司開發的工作系統同樣擁有穩固的龍頭地位。又如,「擁有特性是個差異化概念」說的是,擁有自己的特徵或獨特之處,從而與別的公司有顯著的區分。可口可樂是最早的可樂類產品,所以其顧客群體的年齡較大,於是百事將自己定位為「更年輕一代的選擇」上,從而獲得了成功。「差異化」抑或是「與眾不同」,這其實是特勞特「定位」思想下最為重要的原則。事實上,特勞特不停地創新和完善其定位理論,從最開始的《定位》到《22條商規》到後來的《新定位》再到《與眾不同》以及現在的《終結營銷混亂》,萬變不離其宗的是對「差異化」這一概念孜孜不倦地追求。他要讓人們確信「依據消費者的心智確立起來的品牌認知,將會成為企業競爭的核心資源」。特勞特在書中反復提到的「以常識審視商業」,其本意無外乎是「要簡單、直白地告訴你的客戶『我們是做什麼的』以及『為什麼就要買我們的產品或服務』」。

有一個誤區需要予以提醒,說因為要「出敵不意」,所以戰略是一個需要保密的「陰謀」,這是錯誤的概念。一般來說,戰略是無需保密的,需要保密的是戰術。如果一個戰略需要保密,這個戰略就未必是一個好戰略,或者是把戰術誤認為戰略,對一個指揮員來說,沒有什麼比把戰略和戰術混為一談更糟糕的了。

二、戰略就是理性地放棄

德國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指出,「戰略最重要而又最簡單的准則就是集中兵力。」以便「能夠在決定性的地點保持兵力和物質條件上的優勢。」這一原則在管理學之戰略理論中照樣通用。說「戰略基本上就是一個資源配置的問題,成功的戰略必須將主要的資源用於最有決定性的機會。」要做到兵力集中,需要清晰的取捨,確定哪些事不去做。不放棄次要的機會,就不可能集中兵力。戰略性的取捨會使得戰略更持久,並且不容易被模仿。因此邁克爾-波特說道:「戰略,其核心是選擇不做什麼。」特勞特在倡導「差異化」的同時,始終不忘強調「聚焦」。早在《定位》一書中,特勞特便提出企業應該「聚焦」,讓自己的品牌成為同種類產品的代名詞,並且堅持專一的「專家」形象,拒絕品牌延伸的誘惑。而在《與眾不同》中,特勞特進一步談到,不管規模大小,企業的戰略都應該圍繞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而制定。這是因為,人們會對那些專注於某個領域或產品的企業留下深刻印象,他們會視這樣的企業為「專家」。特勞特認為,企業不論規模大小,專注與否才是王道;做涉足廣泛的多面手,不如做專注於某一領域的佼佼者。當然,需要指出的是,聚焦某一產品的企業保持自己的專一性,這不是說從此不再涉足其他業務了,以為這樣會破壞在顧客心目中的專家形象。毫無疑問,這顯然是曲解了特勞特的本意。請注意,他說的是不盲目、沖動地多元化經營,而非固步自封、死守一個領域。或者說,在戰術上可以考慮多元化,但在戰略上,只有專業化才是正途。恰如克勞塞維茨所說:「在戰術上兵力可以逐次使用,而在戰略上卻只能同時使用。」寧高寧對於專業化與多元化的爭議又有自己的獨到的看法:「不能拘泥於某種理論。我們的思路是,集團將以多元化發展平衡產業風險。但下屬每一個單體又是專業化。

三、戰略是一種團體的思維

克勞塞維茨說:「只有從戰術出發,才能真正理解戰略。」戰略不是掛在牆上的標語口號,也不是厚厚的一個文本,它體現在每一個團體成員的語言和行動中;它不只是統帥部的事情,它是一個集團所有人共同的事情。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認為,「戰略在根本上應該是一種思維方式」,「是團隊在商業過程中的思維方式。」「我還沒有聽說哪家企業在一次戰略制定後就一成不變去實施並取得成功的,要是那樣,企業的事就太簡單、容易了。」他認為戰略過程是開啟團隊思考的過程,「戰略制定過程中寫成的文本只是階段性思考的結果,更關鍵的是團隊是否由此進入了不斷系統地思考戰略的狀態。」只有這樣,戰略才能與組織架構、與執行形成有機的整體。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彼得。聖吉的學習型組織理論同樣體現了這一原則。真正的學習型組織不是看書考試,而是要「不斷思考, 不斷搜尋信息,對外界變化迅速作出反應。」戰略的思維過程也是提升團隊能力的過程,是團體集體共同進步的過程,只有公司管理層建立這樣一系列的思維方式,才能使戰略變得鮮活生動,與時俱進,關注內部,更關注外部。大凡優秀的戰略,總能引導大家去想問題,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視角——一種集體的視角。

四、戰略是一套連貫的動作

克勞塞維茨說,「只有戰爭的效果才能反映戰略的正確與否。」因此,「戰略必須到戰場上去,去現場處理各種細節問題,不斷對總的計劃做必要的修改。所以,戰略在任何時都不能停止工作。」「戰略默默無聞地為贏得勝利做好准備,這是一件困難的工作,幾乎得不到任何獎贊揚,只有取得勝利後,戰略才顯得光彩和榮耀。」電影本來是一幅一幅拍在電影膠片上,電影膠片快速播放,電影上人動作就連貫了,我們看不出之間有痕跡。戰略也是如此。真正優秀的戰略並不需要刻意為之,也不需要專門做所謂的戰略性工作,戰略完全可以是企業日常工作的水到渠成。一個水到渠成的戰略,可能是戰略的最高境界。一個良好的戰略必須具備持久性,任何一個戰略必須要實施三至四年,否則就不算是戰略。戰略之難不在於知,而在於行。專注於行動,是戰略的真相。這就引發了另一個相關的問題:戰略和戰術的關系問題。管理大師德魯克認為,「戰略是由戰術組成的。如果戰略不是以戰術為依據並體現在其中,那麼再詳盡的戰略也只不過是面向未來的」紙上談兵「。另一方面,如果戰術沒有整合於統一的戰略計劃之中,那麼它們只不過是權益之計,是一種猜測,並且會指引錯誤的方向。」

五、戰略必須簡單明了

戰略不只是統帥一個人的事,團體中的所有指戰員都將牽扯其中。只有簡單明了,才能便於一個團體共同思考和行動,並減少誤差。克勞塞維茨說:「整個作戰過程好像是一部有很大阻力的組合機器運轉,所以在紙上很容易就制定出來的計劃只有經過巨大的努力才能實施,因此,必須採取簡單易行的方式。」拿破崙說:「軍事藝術是一種執行命令的藝術,一切復雜的計謀都應當拋棄掉,簡單明了是執行軍事行動的首要條件。」特勞特說:「定位的傳達要務必簡單。而且往往越是簡單、越是有用、越是具有殺傷力。」日本明治維新領導人西鄉隆盛也曾經說:「戰略若太復雜,必然失敗。」

需要指出是,這里的簡單是復雜表象背後靈魂的閃現,不是空洞無物的癟三式的簡陋,它需要一種能力,一種置次要枝節與不顧、直奔主體、突出要點的能力。前蘇聯散文大師巴烏斯托夫斯基說:「要知道的詳盡,才能寫得簡練。」

六、戰略不是刻意規避風險

德魯克認為:「戰略規劃並不是消除風險的企圖,它甚至也不是一種使風險最小化的企圖。」這樣的一種企圖只能導致不合理的和無限的風險,甚至造成某些災難。經濟活動的本質就是承擔風險,經濟學中有一個理論——貝姆-巴威克定律認為,現有的經濟手段只有通過更大的不確定性,即更大的風險,才能提供更大的經濟成果,他認為,雖然試圖消除風險是無用的,試圖使風險最小化是值得懷疑的,但是,所承擔的風險是應該承擔的風險,這一點卻是極為重要的。不要企圖去追求一個盡善盡美的戰略,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無缺的戰略,再好的戰略也和風險緊緊相連。一個刻意規避風險的戰略,往往是一個低劣的戰略,一個一事無成的戰略。這又往往與該指揮員的勇氣有關。

七、戰略需要膽量陪伴

有太多的優秀戰略是事後總結出來的,在一開始,沒有任何人敢說「 這是一個優秀的戰略。」這是因為戰略的實施是如此地復雜,一切都在雲霧之中,一切進行得很緩慢,自己的和別人的疑慮、異議和意見,以至不適時宜的懊悔等都能發生較大的作用。在戰術上,至少有一半的情況是人們親眼觀察到的,但在戰略上就不同,一切都必須依靠猜想和揣測,如果膽量比較小,在應該行動時就陷入錯誤的疑慮中。對此,克勞塞維茨說道:「戰爭是充滿危險的領域,勇氣是軍人應該具備的首要品質。」「智力和認識力受膽量的鼓舞越大,它們的作用就越大,眼界也就越開闊,得出的結論也就越正確。」「如果喪失了勇氣,那麼任何軍事藝術都無濟於事。」膽量和勇氣分兩種,一是天生的膽量和勇氣,二是在豐富的生活經歷中鍛煉出來的敏銳的洞察力和堅定的自信心帶來的膽量和勇氣。二者往往交織在一起,很難把他們分清楚,也無需區分,但有一點必須明確,戰略者的膽量和勇氣必須是自發和自然的,在而不是強制和強迫的,更不能是裝模作樣的。

優秀戰略的背後,隱藏著傑出的統帥,傑出統帥的背後,隱藏者過人的膽量和勇氣。

任何一種戰略理論都是由上述一個或幾個本質引申而來,萬變不離其宗。

Ⅵ 彼得德魯克:營銷的真正目的就是使推銷成為多餘。你如何理解

我個人以為:這是因為德魯克說過:「如果把營銷比作一座冰山,那麼推銷就是冰山露出海面的部分。」鑒於營銷包括了推銷,所以說營銷使推銷成為不必要。另外,你看一些營銷方面的書籍,對營銷所下的定義,你可以看出這一點!

Ⅶ 簡要闡述市場營銷哲學思想五個階段的指導思想

1丶市場營銷是企業生存發展、保持生機的需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需要通過實施各種措施,不斷加強市場營銷.尤其市場營銷對於國有企業市場營銷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在變化的市場環境中,旨在滿足消費需要、實現企業目標的商務活動過程,包括市場調研、選擇目標市場、產品開發和定價、渠道選擇、產品促銷、儲存、運輸和銷售及提供服務等一系列與市場有關的企業業務經營活動。
2丶企業的一切市場營銷活動從產品設計、產品研發、產品生產、產品推廣、產品銷售、售後服務等一切都要緊緊圍繞客戶需求為中心展開,因此說市場營銷的核心思想為滿足客戶需求。
3丶畢竟我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加上全球經濟一體化對我國企業提出的新的挑戰出發,市場營銷可以對我國企業營銷觀念的現狀,盡管我國企業強烈意識到樹立市場營銷觀念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但實踐中並未有普遍有效樹立營銷觀念以指導企業經營活動。
4丶所以社會主義市場營銷中心思想是滿足客戶需求丶服務與客戶,為實現我國企業營銷觀念變革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探求我國企業難以在實踐中樹立營銷觀念的三個根本原因——對營銷觀念的曲解、外部障礙、內部阻力——基礎上,提出觀念的樹立不是空頭口號能實現的,必須以有效的措施構建執行營銷觀念的基礎:加強市場調研工作,開展協作營銷與內部營銷;實施目標市場營銷建立科學高效的營銷組織。盡管營銷觀念的樹立在很大程度上受市場環境和經濟體制改革等外部因素影響,但根本動因在於變革主體——企業加強內部經營管理,營銷觀念的變革是能夠實現的。

Ⅷ 德魯克:什麼是市場營銷的目標

市場營來銷,又稱為市場自學、市場行銷或行銷學,MBA、EMBA等經典商管課程均將市場營銷作為對管理者進行管理和教育的重要模塊包含在內。
市場營銷是在創造、溝通、傳播和交換產品中,為顧客、客戶、合作夥伴以及整個社會帶來價值的活動、過程和體系。主要是指營銷人員針對市場開展經營活動、銷售行為的過程。
市場營銷過程包括:
1、市場機會分析
2、市場細分
3、目標市場選擇
4、市場定位
5、4Ps(營銷組合)
6、確定營銷計劃
7、產品生產
8、營銷活動管理(即執行與控制)
9、售後服務,信息反饋

Ⅸ 彼得德魯克管理學的主要理論觀點

http://ke..com/view/10637.htm 德魯克簡介。德魯克的理論很多,也很經典。

Ⅹ 如何理解 彼得·德魯克的「市場營銷和創新,這是企業的兩個功能。」

從4p「產品、價格、渠道、促銷」到4C:消費者、成本、便利、溝通。

及艾略版特•艾登伯格提權出的4R理論:關聯、反應、關系、回報,都證明市場是瞬息萬變,競爭對手正在跨界而來,如何發現消費者需求,創造消費者需求,滿足消費者需求,是企業永恆不變的主題。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認為企業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創造顧客。所以企業只有兩個基本功能,市場營銷和創新。

(10)彼得德魯克市場營銷觀點擴展閱讀

市場營銷(marketing)和銷售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它使銷售變得非常膚淺。因為市場營銷的目標是去了解和理解消費者,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非常適合消費者、正是消費者所需的以至於根本不需要銷售,消費者主動來要求購買。

創新不應該是一個部門的事情,這是企業每一個人的事情,物流部門有物流部門的創新,管理有管理的創新,客服有客服的創新。而且管理創新人員不能和管理其他人一樣,前面設計了蘋果第一個滑鼠的IDEO一文中的視頻連接就很好的說明創新人員的管理和普通員工的管理是不一樣的。

閱讀全文

與彼得德魯克市場營銷觀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烏市翠道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274
信息化培訓方案模板 瀏覽:481
詩詞策劃方案活動 瀏覽:543
小家電促銷方案 瀏覽:527
百和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786
軍訓培訓通知方案 瀏覽:557
特百惠水杯的策劃方案 瀏覽:192
電商運營平台策劃方案 瀏覽:242
新進教師培訓方案 瀏覽:444
文化志願者培訓評估方案 瀏覽:211
商品流通電子商務畢業論文 瀏覽:3
澡堂促銷活動稿件 瀏覽:468
上海淘趣電子商務公司怎麼樣 瀏覽:456
衣服直通車推廣方案 瀏覽:643
2014浙大遠程電子商務作業答案 瀏覽:694
電站人才培訓工作方案 瀏覽:682
企業聯誼會策劃方案 瀏覽:759
網路專題策劃方案 瀏覽:905
電子商務的虛擬性介紹 瀏覽:526
師資培訓活動方案時間安排 瀏覽: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