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市場營銷需要學什麼
學的課復程還是經驗技能?
要是制課程的話就很多了,系統的學習的話大約要有三十幾門。主要的有《市場營銷學》,《消費者行為學》,《市場調研》等等。
要是說經驗技能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向:策劃;調研和銷售。需要的經驗技能也不一樣。策劃偏重於文案能力,調研需要會相關的軟體和操作流程,銷售需要很好的口才以及良好的個人素質和很強的觀察分析能力
⑵ 學好市場營銷專業需要什麼樣的能力
市場營銷領域很廣泛,要給自己一個定位才便於學精,你是想去什麼公司或什麼領域發展?
綜合來看,不管做市場的哪個領域,都必須掌握三個能力:與人協作的能力、工作工具的能力、專業技能能力。具體主要是:
1、溝通和表達能力:能與人更好相處、提高工作效率,能清晰表達自己的觀點,因為你將來要面臨「項目協作、項目管理、方案提報、宣講培訓」等,溝通不到要點,講不清楚都很麻煩。
2、市場工作中常用的office辦公軟體,如excel、ppt、word等,少不了做方案和計劃表。
3、市場分析洞察:要學會去分析一個市場,熟練掌握一種方法,能洞察市場的問題,以及運用一些方法和工具提出解決辦法
4、要了解消費:市場是人,如果你不能對消費有所了解,就做不了市場工作。了解消費,不僅是消費者的特點,更關鍵是 消費認知和 購買模式。
5、了解市場營銷的方法和手段:市場營銷本身不分什麼,但工作職責一般有分傳播和銷售的兩個大方向,你要給自己定位,是去做那個方面,然後對該方面的手段和手法重點學習。
【如何鍛煉】
1.實習(第三方公司會學的更多更快:營銷公司、廣告公司、公關公司、咨詢公司)
2.把理論基礎打好,市場營銷的經典著作爛熟於心《營銷管理》《邁克波特系列》《定位系列》等
3.多看實戰類的書,如行業雜志《銷售與市場》《成功營銷》等
4.現在已經是互聯網時代,市場營銷與互聯網緊密結合,要熟悉各種互聯網形式,留意你遇到過的網路推廣形式,這對你未來工作很有幫助。
【就業方面】
有幾個方向可選(除企業之外,都可稱之為第三方公司),對你的學習也有借鑒意義:
1、廣告公司
2、營銷公司
3、咨詢顧問公司
4、企業市場部
5、公關公司
6、市場研究機構
【廣告公司】
廣告公司就是做廣告策劃,主要是傳播方面的,要對品牌和傳播要有不錯的理解,有創意能力。
但廣告公司也分偏創意(設計、影視)、偏全案策劃的等,你是市場營銷專業的,去偏創意類的轉型較大,建議去綜合類的廣告公司,如4A,或本土最大的廣東省廣、北京最大的維傳凱普等,也可以選擇業內的廣告名人,如黑馬大叔、葉茂中、路長全等開創的公司。
【營銷公司】
這類公司偏重銷售和渠道管理,多以「幫助企業建立一個區域的銷售渠道並打開市場,或推動一個區域市場銷量增長」為主要運營內容,如專做白酒的營銷公司勝初、房地產銷售代理公司等
【顧問咨詢】
這類分的比較多,有做企業文化咨詢的,有做品牌戰略咨詢的,有做管理咨詢的,有做人力咨詢的。比較符合市場營銷方向的,是品牌戰略咨詢,這類以「科特勒」「特勞特中國」「里斯中國」「採納」(採納其實比較全,營銷也做,只是習慣把它歸為這類)為代表
【企業市場部】
這個沒什麼好說的,關鍵是去什麼企業。職位一般是「市場專員/市場經理——策劃專員/策劃經理——品牌專員/品牌經理——渠道專員/渠道經理」,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職能區別。
【公關公司】
公關公司也分幾類,有全案公關公司、活動執行類、新聞發稿公司、會議營銷類等,建議去全案公關公司,這類公司一般都囊括了後面幾類公司的職能,關鍵是先為客戶做「策劃」,再做執行,而其他的公司都是只能做執行,即便是有策劃也是執行的細節策劃,沒太大發展前途。國內比較好的有 藍色游標、萬博偉業等(可以網路下十大公關公司)
【市場研究機構】
如果你想做市場分析和研究,去這類公司也不錯,比如新生代、零點、CTR等,不過可能會枯燥一些。這個還是看個人興趣。
【收入情況】
做哪一類都是有前途的,只要做到中上游,收入是比較輕松的,關鍵是個人興趣不同。
個人認為:顧問咨詢類的會更有前途,而且做的是偏前端戰略類的,只要發展不錯,收入那是很豐厚的。現在的廣告公司薪水都不高了,而且掙的都是玩命加班的賣命錢。公關公司比廣告公司略好一些。企業市場部,除非你進入IT/網路類的公司,或者是寶潔之類的國際知名企業,一般都會發展比較慢。
綜合來看,第三方公司能幫助個人能力快速提升(區別只是提升的方向),而企業則比較穩定。
⑶ 市場營銷要學習哪些東西
包括管理學、戰略管理、會計學、財務管理學、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學、創業學、公司治理、運營管理等課程。專業選修課:可自主設置專業選修課程體系與學分修讀要求,根據需要設置課程模塊(課程組)供學生選擇修讀,專業選修課及通選課的比例應不低於25%。
除了運用課堂講授方式外,還應廣泛採用以培養學生能力和提升學生素質為主的其他教學方式,如研討式教學、問題導向與解決式教學、文獻綜述、研究報告、組織討論和主持會議、口頭報告與演講、自查與互查作業等。
鼓勵教師將國際前沿學術發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融入課堂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激發創新創業靈感,調動創新創業積極性。
市場營銷專業畢業生具備的能力:
(1)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既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又有較強的實際動手能力;
(2)具有較強的語言與文字表達、人際溝通、信息獲取能力及分析解決市場營銷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
(3)較熟練掌握電子計算機的應用和一門外語的聽、說、讀、寫能力;
(4)知識水平上:要掌握現代市場營銷學系統理論、專業知識、基本技能;熟悉國內國際相關政策法規和慣例規則;掌握市場營銷的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
⑷ 學市場營銷,都需要學習哪些東西
1、更新和收集數據,進行歸納分析。
在解決任何問題的時候,首要的是掌握事實,面對事實。數據的更新是因為年度計劃的重要依據之一是行業、市場、銷售、宏觀經濟方面的歷史數據。對於歷史數據通常我們今年只能得到前年的數據,很少能夠得到去年的數據,這意味著在制定計劃的時候必須對數據進行一定的外推。收集數據主要是與解決營銷計劃有關的方面,太多的似是而非的數據不僅影響判斷的准確性,也浪費時間。數據的分析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必須能夠支持得出的結論,並且透過數據可以看出發展出來的目標和戰略是否經歷過理性的思考。
2、形成目標和戰略
關於營銷目標,一般都是採用數字指標進行衡量。如何確定目標是很關鍵的。在營銷目標中,銷售額/量、品牌知名度、品牌第一提及率、現金流量都是經常被設定的目標,其中,銷售額目標又是最關鍵的,它與其它幾個目標息息相關,是這些目標的直接呈現者。制定銷售額目標一般有三類方法。第一類只利用歷史數據,叫做「時間系列法」,如移動平均法、指數平滑法、外推法、相關法、回歸分析法、計量經濟學模型等。其中回歸分析法是企業最常使用的方法。第二類是利用客戶/消費者調查研究,比較復雜,通常被一些跨國公司使用,因為他們可以撥出龐大的資源進行冗長的、精密的研究,盡管如此,怎樣減少誤差仍然是讓他們非常頭痛的事情。第三類方法是根據經理或者專家的判斷來制定目標。例如,在很多企業,把上一年度的銷售額結合資源配備、競爭情況、產品生命周期的特點,加/減上X%進行估計,是慣長使用的,在中國企業會更多一些。
戰略是為完成目標服務的。不同的企業面臨不同的情況,有的可能是收割策略,有的可能是增長策略,也有的可能是「不作為」。對於不同的目標,選擇的方案自然有所不同。比如,如果我們的目標是增長目標,即銷售額/市場份額的增長,戰略可能是開發新的市場,使過去不是我們行業的顧客變成我們的新顧客,也可能是提高現有顧客的消費頻率,或者爭奪競爭品牌的顧客;如果我們的目標是追求短期的利潤,我們可能減少投入、降低成本、提高產品售價或者提高資產使用效率等等。當然,這些選擇有時候被重復使用。
目標和戰略必須保持一致。從總體上看,你不能既要求提高銷售量和市場份額,又要求獲得最大的利潤,不理性的企業經常對經理們作出這樣的「無理要求」,讓人無所適從,投資人和經營者無法統一思想。
3、制定行動方案
行動方案是年度營銷計劃的重要內容,是完成目標/執行戰略的具體體現。行動方案按照時間系列、責任人落實、需要配備的資源等方法展示,說明了每個階段/時點需要對產品/服務採取的行動。
4、預測財務結果
預測財務結果一般需要列明各項成本/費用預算和盈虧金額,還包括現金流量表。這個過程通常需要財務人員的協助方能有效完成。財務結果對高層經理審批年度營銷計劃是非常關鍵的,它必須與公司的資源相匹配。
5、協調
公司層面整體的營銷計劃的財務結果的匯總必須與股東的期望一致,這意味著經過營銷管理人員制定的年度營銷計劃必須拿出來進行審核,平衡預算。年度營銷計劃的各項目標估值在我的印象中立即被公司完全批準的情況是很少見的。在很多公司,必須就營銷資源進行爭奪,因此,你必須善於推銷自己的計劃。
有的品牌經理富有技巧,在正式會議之前,會將文件事先傳送給相關人員,並進行私下的討論。比如,可能你的計劃需要增加生產資金投入,如果沒有事先的溝通,很可能生產經理告知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在你沒有獲知這樣的信息並且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公開的反對很可能會使你的計劃遇到「滅頂之災」。現在,還沒有正式討論之前,你已經獲知這樣的信息,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個問題,你應該採取行動。一個可能的行動是向財務人員尋求支援。在得到支援之後,會議上發言的結果很可能是:財務人員說:「XXX先生,生產需要追加的資金我已經有了安排,不必擔心。」
在沒有事先的溝通和了解就貿然提出來現場討論,實在是不夠技巧的行為。
6、計劃的執行控制
再好的計劃,執行出了偏差,一樣不會有好的結果。在年度計劃裡面應該就行動計劃的時間限製作好周密科學的安排,並說明後期執行的重要控制時段/時點,並列出盡可能量化的指標便於對比和控制質量。
⑸ 學市場營銷的進!要學什麼科目好
電子商務軟體編制基礎
貿易談判
投資經濟學
國際金融
電子商務
分銷渠道管理
國際市場營銷學
營銷管理信息系統
營銷物流(雙語)
⑹ 市場營銷主要學什麼
市場營銷學是研究以市場(或顧客)需求為中心的企業經營銷售活動及其規律,即研究企業如何從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與慾望出發,有計劃地組織企業的整體活動,通過交換,將產品,服務或觀念從生產者手中傳遞到消費者手中,一實現企業的營銷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扎實的經濟和法律等知識和能力。
系統掌握管理學和營銷學基本理論和方法。
具有市場營銷調研、策劃和管理能力、掌握計算機基本技術和電子商務的基本原理、技術和方法,能勝任各類企業和經濟管理部門的市場營銷、物流管理、經濟管理以及有關教學和科研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管理學原理、市場營銷學、企業會計學、金融學、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管理信息系統、經濟法、經濟統計學、銷售管理、國際市場營銷、市場研究、營銷策劃與管理、客戶關系管理、服務市場營銷、物流管理學、供應鏈管理、配送與配送中心管理等。
⑺ 大學市場營銷專業學之前應該做什麼准備功課
無所謂,關鍵看個人素質和把學到理論靈活運用到實踐,實際很多營銷高手都不是營銷專業科班出身的
⑻ 學市場營銷的畢業前要做什麼准備
營銷工作的招聘,一般都很重視實戰能力,這實戰能力就分兩個方面,一是以往的工作經驗,二就是口才和應變能力,我個人覺得這都是要靠工作的積累才能逐漸提高的,而單純的學習是達不到的,所以我覺得應該找個工作先積累經驗
⑼ 要學習市場營銷要從哪些方面入手
第一:勤奮。(腦勤、眼勤、耳勤、口勤、手勤、腿勤----六勤) 要想做好銷售首先要勤奮,這也是一名業務人員所必備素質。在營銷界有這樣一句話:「一個成天與客戶泡在一起的銷售庸材的業績一定高於整天呆在辦公室的銷售天才」。這句話講得很好,「勤能補拙」嗎! 勤奮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勤學習,不斷提高、豐富自己。 1.學習自己銷售的產品知識,本行業的知識、同類產品的知識。這樣知己知彼,才能以一個「專業」的銷售人員的姿態出現在客戶面前,才能贏得客戶的依賴。因為我們也有這樣的感覺:我們去買東西的時候,或別人向我們推薦產品的時候,如果對方一問三不知或一知半解,無疑我們會對要買的東西和這個人的印象打折扣。我們去看病都喜歡找「專家門診」,因為這樣放心。現在的廣告也是:中國移動---通信專家、九牧王---西褲專家、方太---廚房專家。我們的客戶也一樣,他們希望站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個「專業」的銷售人員,這樣他們才會接受我們這個人,接受我們的公司和產品。 2.學習、接受行業外的其它知識。就像文藝、體育、政治等等都應不斷汲取。比如說:NBA休斯頓火箭隊最近勝負如何、姚明表現狀態、皇馬六大巨星狀態如何、貝利加盟皇馬了嗎等等,這些都是與客戶聊天的素材。哪有那麼多的工作上的事情要談,你不煩他還煩呢。工作的事情幾分鍾就談完了,談完了怎麼辦,不能冷場啊,找話題,投其所好,他喜歡什麼就和他聊什麼。 3.學習管理知識。這是對自己的提高,我們不能總停止在現有的水平上。你要對這個市場的客戶進行管理。客戶是什麼,是我們的上帝。換個角度說,他們全是給我們打工的,管理好了,給我們多用幾支血清,我們的銷售業績就上去了。 二、勤拜訪。 一定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業務人員就是「銅頭、鐵嘴、橡皮肚子、飛毛腿」。 1.「銅頭」---經常碰壁,碰了不怕,敢於再碰。 2.「鐵嘴」---敢說,會說。會說和能說是不一樣的。能說是指這個人喜歡說話,滔滔不絕;而會說是指說話雖少但有內容,能說到點子上,所以我們應做到既敢說又會說。 3.「橡皮肚子」---常受譏諷,受氣,所以要學會寬容,自我調節。 4.「飛毛腿」---不用說了,就是六勤里的「腿勤」。而且行動要快,客戶有問題了,打電話給你,你就要以最快的速度在第一時間里趕到,爭取他還沒放下電話,我們就已敲門了。勤拜訪的好處是與客戶關系一直保持良好,不致於過幾天不去他就把你給忘了。哪怕有事親自去不了,也要打電話給他,加深他對你的印象。另外,我們要安排好行程路線,達到怎樣去最省時、省力,提高工作效率。 三、勤動腦。 就是要勤思考,遇到棘手的問題,仔細想一下問題出現的根源是什麼,然後有根據地制定解決方案。 銷售工作中常存在一些假象:有時客戶表面很好,很爽快,讓你心情很好的走開,可是你等吧,再也沒有消息。有時表面對我們很不友好,甚至把我們趕出去,我們可能因此不敢再去拜訪。這是因為我們沒有分清到底是什麼原因,所以我們一定要靜下心來,冷靜思考,才不會被誤導。 四、勤溝通。 人常說:「當局者迷」,所以我們要經常與領導和同事交流溝通自己的市場問題,別人的市場可能同樣存在,了解他們是如何解決的,也許經過領導和同事的指點,你會恍然大悟,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共同提高。 五、勤總結。 有總結才能有所提高,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其經驗和教訓都值得我們總結,成功的經驗可以移植,失敗的教訓不會讓我們重蹈覆轍。 第二:靈感。 靈感是什麼?靈感就是創意,就是創新。要想做好銷售,就不能墨守成規,需要打破傳統的銷售思路,變換思維方式去面對市場。靈感可以說無處不在。 1.與客戶談進貨時受阻。突然得知客戶生病了或者是親人、家屬生病了,靈感來了,買點東西前去慰問一下,這樣可以打破僵局,客戶由開始的拒絕,可能會改變態度---進貨。 2.產品導入期:推廣受阻時,突然得知別的廠家召開新聞發布會。靈感來了,我們不妨也召開一次新聞發布會。 3.逛商場時,看見賣鞋的有鞋托。靈感來了,給防疫站打個電話,就說被狗咬了,問有血清嗎?他們一聽有人要買,可能就會進貨。 第三:技巧。 技巧是什麼?就是方法,而且銷售技巧自始至終貫穿整個過程之中。我們所面對的客戶形形色色,我們都要堅持有一個原則:一是投其所好;二是圍魏救趙;三是軟磨硬泡。 與客戶交往過程中主要有三個階段: 一、拜訪前: 1.要做好訪前計劃。 (1)好處是:有了計劃,才會有面談時的應對策略,因為有時在臨場的即興策略成功性很小。 (2)事先想好可能遇到的障礙,事先准備好排除方案,才能減少溝通障礙。 (3)事先考慮周全,就可以在臨場變化時伸縮自如,不致於慌亂。 (4)有了充分的准備,自信心就會增強,心理比較穩定。 2.前計劃的內容。 (1)確定最佳拜訪時間。如果你准備請客戶吃飯,最好在快下班前半小時左右趕到,如果不想請吃飯最好早去早回。 (2)設定此次拜訪的目標。通過這次拜訪你想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的,是實現增進感情交流,還是促進客戶進貨。 (3)預測可能提出的問題及處理辦法。 (4)准備好相關資料。記清是否有以前遺留的問題,此次予以解決。 二、拜訪中: 1.要從客戶角度去看待我們的銷售行為。如從推銷人員的立場去看,我們拜訪的目的就是推銷產品,而換一個立場從客戶的角度來看,就是把客戶當成「攻打對象」。 2.拜訪的目的重點放在與客戶溝通利益上。不要只介紹產品本身,而應把給客戶帶來的利益作為溝通的重點。這樣,客戶在心理上將大幅度增加接受性,這樣我們可以在買賣雙方互惠的狀況下順利溝通。 3.不同的客戶需求是不一樣的。每個客戶的情況都不同,他們的需求和期待自然也就不一樣,所以我們在拜訪前就要搜集資料,調查、了解他們的需求,然後對症下葯。 下面給大家介紹在溝通中的「FAB」法則。 F---Fewture(產品的特徵) A---Advantage(產品的功效) B---Bentfit(產品的利益) 在使用本法則時,請記住:只有明確指出利益,才能打動客戶的心。從銷售產品的立場來說,我們很容易認為客戶一定關心產品的特徵,一直是想盡辦法把產品的特徵一一講出來去說服客戶,其實不然,產品的利益才是客戶關心的,所以大家記住,在應用本法則時,可以省略F、A,但絕不能省略B,否則無法打動客戶的心。 三、拜訪後: 1.一定要做訪後分析。 (1)花一點時間做,把拜訪後的結果和訪前計劃對比一下,看看哪些目的達成了,哪些目的沒達成。 (2)分析沒達成目標的原因是什麼,如何才能達成。 (3)從客戶的立場重新想一想拜訪時的感受,哪些地方做的不夠好。 (4)分析自己在拜訪過程中的態度和行為是否對客戶有所貢獻。 (5)進一步想一想,為了做得更為有效,在什麼地方需要更好的改善。 2.採取改進措施。 (1)只做分析不行,應積極採取改進措施,並且改善自己的缺陷和弱點,才能更好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