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福臨門油與金龍魚油哪種好
如果仔細研究的話=是福臨門。
1。金龍魚的DHA是魚油提煉的,福臨門的是海藻提煉的,和奶粉一樣來自美國馬泰克公司的。
2、金龍魚的技術無法將魚油中的EPA分離出來,目前EPA在人體身上還有很多不確定性,沒有一個部門給出肯定可靠的保證。
3、眾所周知海洋污染嚴重,如果企業沒有很好的製作工藝的話後果可想而知,福臨門產出DHA的海藻是在密封的罐裝環境生長的。
(1)福臨門品牌營銷擴展閱讀:
金龍魚是世界500強公司豐益國際旗下著名糧油品牌,作為中國小包裝食用油行業的開創者,金龍魚積極倡導國人吃得安全、吃得健康營養得科學消費理念,立志為國人打造世界最安全的餐桌食品。
20世紀80年代,在中國各地每天都能看到這樣的光景:人們提著油瓶,走上幾里路,來到糧油店門口,排起長隊,打上幾斤過日子的散裝油。如今僅28年過去,人們提著油瓶打油的光景變得鮮見,多是從超市提出一桶清澈的包裝食用油,油瓶已變成了藏在角落的紀念品。
糧食品營銷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1月,其前身是上海福臨門食品有限公司。中糧食品營銷有限公司是中國糧油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資子公司,全面負責投資方在國內生產的「福臨門」,「四海」,「滋彩」等系列廚房食品的營銷推廣和品牌運作等事務。
中糧食品營銷有限公司總投資額為5,000萬人民幣,目前,其旗下品牌「福臨門」系列食用油產品的銷量位居行業前茅。
⑵ 中國本土品牌有哪些
一、中國的服裝品牌:
1、李寧。李寧,體育用品公司,由體操運動員李寧先生創辦,總部位於北京市通州區中關村科技園。經過20多年的探索,李寧逐漸成為代表中國的國際領先體育品牌公司。
2、貴人鳥。貴人鳥有限公司成立於1987年,位於著名的全球鞋業之都-晉江陳埭。是集運動鞋、服裝及配套產品研發、生產、營銷為一體的綜合性企業。是近年來發展最快的中國國家體育品牌。榮獲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國家免檢產品、納稅企業等榮譽稱號。
3、361度。361°集團是一家集品牌、設計、生產、分銷於一體的綜合性體育用品公司。其產品包括運動鞋、服裝及相關配件、兒童服裝、時尚休閑等。該集團成立於2003年,致力於成為全球知名品牌的典範,已成為中國領先的體育品牌企業之一。
二、中國的電器品牌:
1、聯想Lenovo。聯想集團是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於1984年投資20萬元成立的。由11名科技人員創辦,它是我國信息產業多元化發展的大型企業集團,是一家創新型、國際化的技術公司。
2、海爾Haier。海爾集團成立於1984年,是世界上第一個大型家電品牌。目前已由傳統生產家電的公司,轉型為全社會培育、創造客戶的平台。在互聯網時代,海爾致力於成為一家互聯網公司,顛覆傳統企業自成一體的封閉體系,成為網路互聯互通的節點,連接各種資源,開創合作共贏的新平台,實現各方互利共贏。
3、華為。華為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和銷售通信設備的私營通信技術公司。它於1987年正式注冊成立,總部位於中國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華。華為是全球領先的信息和通信技術解決方案供應商。以ict領域為重點,堅持穩健管理、不斷創新、開放合作,在電信運營商、企業、終端、雲計算等領域打造端到端解決方案優勢。
三、中國的飲食品牌:
1、貴州茅台。茅台酒是中國傳統特產葡萄酒。它是蘇格蘭威士忌和法國干邑酒世界三大著名蒸餾酒之一,也是中國三大名酒之一的茅五劍,它也是大麴醬酒的鼻祖,也是中國的國酒,它有800多年的歷史。
2、五糧液。以五糧液為代表的中國白酒具有3000多年的釀造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神秘的食品製造業之一。五糧液利用600多年的古老技藝,採集高粱、水稻、糯米、小麥、玉米等精華,在獨特的自然環境中釀造而成。
3、山西汾酒。汾酒是一門高超的手藝,歷史悠久。以入口、口甜、餘味、長餘味而聞名。它在國內外消費者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聲譽和忠誠度。
(2)福臨門品牌營銷擴展閱讀
汾酒是我國古老的歷史名酒,產於山西省汾陽市杏花村。汾酒的名字究竟起源於何時,還需要進一步考證,但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此地已有「汾清「這個酒名。
《北齊書》中記載,北齊武成帝高湛從晉陽寫給河南康舒王孝瑜的植中說:「吾飲汾清二杯。勸汝於鄴酌兩杯」,宋《北山酒經》記載。「唐時汾州產干釀酒」,《酒名記》有「宋代汾州甘露堂最有名」,說的都是汾酒 。當然一千四百多年前我國尚沒有蒸餾酒,史料所載的「汾清」、「干釀」等均系黃酒類。
⑶ 誰知道魯花、福臨門等大品牌花生油的發創業史啊
每年中秋都是各行各業奮力一搏的好時機,食用油行業也不例外。今年中秋期間,在中央電視台我們看到金龍魚、胡姬花、福臨門和魯花等輪番上馬拚命打著廣告,誰也不願輸給誰。大概,在一般老百姓心目中,這是四大家族在互相較勁,其實不然,以上四個品牌分屬兩大陣營,前面兩個是嘉里糧油(中國)有限公司麾下,而後面兩個則隸屬中糧集團旗下。嘉里和中糧是中國小包裝食用油市場的龍和虎,自從2001年底,中糧出售了所持有的「金龍魚」的全部股權後,向外界表達了集中資源和精力全力打造「福臨門」品牌的決心,同時也昭示著中國小包裝食用油市場進入龍虎爭霸的時代。
市場競爭是殘酷的,每個參與競爭游戲的企業都恨不得自己獨霸天下,但事與願違,在許多行業,洗牌到最後總是變成幾個巨頭共同玩游戲。另一方面,正因為競爭對手的存在,每個游戲的企業都不敢懈怠,在共同做大一個蛋糕。「既生瑜,何生亮」只能是古人的一時悲鳴,現代開明的企業家如可口可樂無論如何在心裡是感激它幾十年的老對手——百事可樂,不知道嘉里和中糧的當家人是否也有同樣的想法。好,現在讓歷史的車輪往回走,讓我們回顧一下中國小包裝食用油行業兩個巨頭的成長史,以及這幾年來它們鬥法的種種實戰案例。
金龍魚:潛龍出水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那時人們吃油,都是提著空瓶去糧店買個一斤豆油或兩斤菜籽油。在十幾年前,幾乎誰也不敢想像中國小包裝油會有什麼市場。隨著國內經濟的迅速發展,大量食品企業紛紛上馬,再加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內油源開始不能滿足居民消費的需要。這一階段中國還沒有小包裝食用油,市面上到處充斥的是雜質多、油煙多、衛生安全無保障的散裝食用油,而符合國際衛生標準的小包裝食用油市場還是一片空白。最初進入我國市場的主要是成品油,如棕櫚油、菜籽油、黃豆油、調和油等等,都是以散裝油或190公斤大鐵桶包裝為主。
80年代末,發跡於馬來西亞的亞洲著名跨國企業郭氏兄弟集團通過對國內外市場考察,認為小包裝油在中國肯定會有巨大的市場,最終下定決心於1990年組建了南海油脂工業(赤灣)有限公司,開始了中國第一批小包裝食用油的生產,推出的第一個品牌就是金龍魚。然後郭氏兄弟集團把在中國的食用油企業,統一用嘉里糧油(中國)有限公司的旗號,嘉里糧油成為中國第一家引進小包裝食用油的企業。
90年代初期,中國老百姓對小包裝食用油還很陌生,主要是受阻於高昂的價格。嘉里糧油在初期完全以一種培育市場的心態耐心地度過幾年效益低迷階段。我們得承認,在打造中國小包裝食用油市場上,嘉里功不可沒。最終打開中國老百姓的腰包,使小包裝食用油被國人接受,嘉里採用的方法其實很簡單,把小包裝食用油以單位發福利的形式用團購方法解決,也就是所謂的用「福利油方法」打開市場缺口。
現在大家感覺很正常的營銷戰術,但在10年前,卻不容易被想到。1990年,面對市場上幾乎不存在小包裝食用油的局面,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是很難的事情,那時,嘉里糧油總經理李福官向董事會提交報告:准備用三年時間,投入2000萬的資金敲開中國小包裝食用油市場大門。一年下來,銷量達3000噸。通過思考和調查,他們發現,中國企事業單位逢年過節,有發「福利」用品的習慣,這是中國的特色,而正是這個特色,使小包裝食用油得到了推廣和普及。嘉里糧油開啟了中國小包裝食用油市場的大幕,他們是行業的製造者,並在以後十幾年的市場實戰中,一直也是這個行業的領跑者。
福臨門:猛虎下山
據國家內貿部公布的調查資料顯示:嘉里糧油旗下的金龍魚食用油品牌10年來一直以絕對優勢穩坐小包裝食用油行業第一品牌寶座,它的市場份額超過第二名到第十名的總和。在全國十大食用油品牌排名當中,嘉里旗下品牌就占據三個位置,並仍有增多趨勢。從1994年開始的一年一度的全國主要城市消費品調查中,金龍魚品牌知名度比排名第二的競爭品牌高5倍;是消費者心目中最佳品牌,金龍魚比排名第二的競爭品牌高8倍。僅金龍魚、胡姬花、鯉魚三大嘉里糧油旗下品牌,銷量就超過了十大品牌中其餘品牌銷量的總和。如果再加上其他13個品牌的銷量,嘉里糧油差不多佔據了中國小包裝食用油市場的半壁江山。
這樣寡頭壟斷局面,直到1995年中糧旗下福臨門橫空出世才被打破。2001年底,中糧出售了所持有的「金龍魚」的全部股權後,中國小包裝食用油市場開始真正出現攪局者,同時也昭示著中國小包裝食用油市場進入龍虎爭霸的時代。
僅隔半年,中糧又爆新聞。2002年5月17日,中糧旗下又一重要糧油加工企業——大海糧油正式投產,主要生產「福臨門」系列食用油和「四海」牌豆粕。該項目是「福臨門」開拓西南大市場以及未來東南亞周邊市場的「橋頭堡」。出席慶典儀式的嘉賓除中糧集團總裁劉福春外,還有來自美國ADM公司的董事會主席艾倫安德列斯和新加坡WILMAR公司的總裁郭孔豐。
大海糧油工業(防城港)有限公司由兩大全球500強企業--中糧集團、美國ADM公司聯合新加坡WILMAR公司共同投資,投資總額為5000萬美元,日大豆加工能力3600噸,中糧集團占股40%。
中糧集團總裁劉福春強調,大海糧油是中糧集團未來開拓西南地區市場及東南亞市場的「橋頭堡」,也是中糧集團油脂業務的一支生力軍。此次強強聯手巧佔地利,打造出的大海糧油足以引起業內震動。為此,中糧集團豪情滿懷對外宣稱「要用3年時間,將『福臨門』打造成中國食用油第一品牌!」自此,中國食用油市場一頭猛虎咆哮出山。
目前,中糧集團油脂業務所投資控股的食用油生產基地由4個增加到5個,總投資規模超過20億元,均劃歸福臨門公司所有。中糧油業航母其他4家分別是東海糧油,位於張家港;黃海糧油,位於山東日照;北海糧油,位於天津;以及位於廣東增城的東洲糧油。這些油廠大部分布在沿海地區,形成了立足沿海發達地區、輻射中國內地的合理的產業布局。
中糧如此布局,從產品銷售上來講,沿海地區經濟比較發達,居民購買力較強,是精煉食用油的主要消費區;從原料供應方面看,利用港口便利的運輸條件,便於採用大批量集中采購、分頭消化的策略,往往一次采購原料5萬噸以上,通過大船運輸,從北到南在幾個油廠依次分卸,大大降低了原料成本。
在食用油市場,價格大戰始終此起彼伏,沒有成本優勢就難以立足。目前,中糧擁有的這5家食用油生產企業,具備了亞洲最大的油脂生產線,總計日處理油料能力突破1萬噸,其中"東海"糧油更以5800噸的日榨油能力成為世界第三大榨油廠。中糧希望藉助規模產生的成本優勢不斷發動進攻。
在中糧拋出手中3.8億港元的金龍魚所有股份後,我們注意到中糧加強了對手中一張王牌萊陽魯花的控制。萊陽魯花是近年來在中國小包裝食用油市場上的後起之秀,通過幾年的努力,躋身中國食用油三強,以差不多9%的市場佔有率在第一集團軍中佔領一席之地。中糧擁有魯花的股份,想達到兩個目的,一是控制魯花增長過快,以免對自己形成強大威脅,更重要的是想聯合魯花共同抗擊金龍魚。
面對嘉里在全國從南到北,600多家經銷商的龐大經銷商網路,中糧集團進一步健全銷售網路,加大營銷力度。2000年底,中糧集團旗下上海福臨門食品有限公司成立,目的是強化"福臨門"的品牌推廣和產品營銷力度。為了進一步開拓市場,"福臨門"首先將全國劃分為11個大區,其中北方5個區,南方6個區,建立了既覆蓋全國各地、又方便分類管理的龐大的營銷網路。同時,針對各區域的不同特點,分別採取直銷、半直銷半經銷等方式。
山雨欲來風滿樓,雖然目前福臨門離金龍魚還有一定的差距,但從中糧種種舉動,我們已經感覺到了福臨門要做老大的決心和實力,這場龍虎鬥的好戲還在後頭。
嘉里、中糧龍虎鬥
當年,嘉里一個人在中國小包裝食用油市場領跑的時候,我想那時侯,他一定很孤獨。沒有對手的高手往往很寂寞,以至於古人都會發出獨孤求敗的感慨。
打破嘉里寂寞的正是中糧及其旗下福臨門(對應金龍魚),魯花(對應胡姬花)等品牌。由於攪局選手出現在擂台上,這段時間來,中國小包裝食用油市場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競賽雙方在品牌、品種和價格等方面展開了一系列的對抗和競爭,演繹了一輪又一輪精彩的龍虎鬥。
品牌戰
嘉里軍團最初推向市場並最後成為嘉里食用油旗艦品牌的是金龍魚,後來嘉里陸續在中國市場又推出16個品牌!其中較為著名的是鯉魚、元寶、胡姬花、香滿園、花旗、手標、巧廚等等。這種多品牌戰略在中國企業中是罕見的,國際上能找到媲美的例子也許最好的是寶潔。
在推出金龍魚這個品牌時,嘉里是慎重考慮的。由於食用油是快速消費品,是老百姓每天都要消耗的日常用品,因此一個有親和力的品牌對產品銷售和企業形象都有巨大的幫助。在淘汰多個候選名字後,嘉里選擇了金龍魚。金龍魚是一種富貴的觀賞魚,象徵著幸運、高貴,有較強的品牌聯想力。十幾年下來,市場實踐證明,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名字。
在外包裝設計上,金龍魚強調精美、親和力和高品位,把瓶貼包裝圖案設計做得極為精緻。在色彩上採用了紅色和黃色,甚至在口味上都採用了最適合中國人的濃香風格。這些定位使金龍魚小包裝油從一開始就有著濃濃的中國特色,因此很快就被中國老百姓接受了。
與寶潔公司多品牌戰略不同的是,寶潔公司比如洗發水產品功能定位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飄柔和海飛絲等是不存在直接的厲害沖突,但嘉里旗下品牌則不然。嘉里決策人的思路是這樣的,與其等競爭對手和自己爭奪市場,不如自己先設置競爭對手,根據市場需求,在不同層面,從高到低,在不同品種上,設立不同分支品牌遏制競爭對手的發展。
如金龍魚花生油同胡姬花花生油是一種直接競爭,對此,嘉里的解釋是:金龍魚是個綜合品牌(有各種類型的油品),而胡姬花是專業花生油品牌,用這個劃分角度,新穎獨特,值得中國企業思考借鑒。
福臨門品牌同樣是打喜慶牌,字面拆開來的解釋是福氣臨門,這對於有著5000年悠久文化的中國來說,討個口彩是最好的吉利話,這比什麼都容易產生親和力。
與嘉里多品牌戰略不同的是,中糧集團精於一業,在福臨門品牌上下足功夫,並沒有大范圍地去打造新品牌。論實力,中糧集團是世界500強企業,有雄厚的資本,在發展新品牌上資金應該不成問題,這也許和中糧領導人與嘉里不同的品牌觀點有關。
中糧旗下還有一個能拿出手的品牌是魯花。1998年,隨著鋪天蓋地的廣告,「魯花花生油引發中國食用油革命」這一概念迅速傳播,獨特的廣告宣傳策略幾乎使魯花一夜竄紅。不長時間,魯花就一舉躍上全國十大食用油明星陣營。
嘉里過去曾經強推過香滿園這個副品牌,在這幾年則加強胡姬花品牌鍛造,今年上央視的除金龍魚外就是胡姬花。中糧集團針鋒相對,面對花生油這個較大的市場,推出的是魯花花生油,期待繼續擴大魯花花生油在花生油市場繼續擴大份額。於是,今年中秋期間,就看到金龍魚對福臨門,胡姬花對魯花的局面。
價格戰
中國商戰在許多行業都發生過,每次價格大戰的背後都是一輪市場洗牌,一些中小企業在一輪一輪價格大戰中灰飛煙滅。價格戰無疑抬高了入行的門檻,打壓了一些質量品牌沒有市場競爭力的企業,最後價格戰的結果往往是幾位優勝者玩起了寡頭壟斷的游戲。
為搶占市場,從去年中秋開始,食用油市場上演了價格大戰。年初,5升/桶裝色拉油跌破30元大關,現在卻只有二十五六元,競爭結果是市場向規模企業和優勢品牌集中。據2002年3月份統計,銷售前10位的食用油品牌市場佔有率達到77.44%,而小包裝油也在競爭中拼出了150億元的市場。
上海市場的食用油價格歷來是中國食用油市場的敏感點。今年中秋期間,剛剛上市的金龍魚2.5升裝第二代調和油標價23元,但經優惠後售價為22.5元;日清2.7升裝烹調油原價36.40元,實際售價僅為20.60元;而海獅、天天旺、紅燈等品牌的產品也有不同幅度的降價。一位經銷商說,「一年前,金龍魚5升裝的調和油還賣50多元,現在只有30多元了。」在這場暗暗較勁的價格競賽背後,是一個爭奪日益加劇的食用油產業。
對價格戰,上海福臨門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馬立山曾有過這樣的看法:「有些人看不起油脂行業,說每次你們降那麼一兩塊真是沒刺激——他不知道這是一個『玩資本』的行業,一兩塊錢的降價就意味著幾個億的利潤損失,長年下來,有多少人能玩得起呢?大亂之後是大治,只要挺過一兩年最困難的時期,艷陽天就會到來。」
讓我們再來看一下,嘉里對價格戰是一種什麼樣的觀點。深圳嘉里糧油商務拓展公司副總陳波認為,「在我跟同行看來,考慮更多的是如何利用入世後供應原料的變化,如何讓散裝油消費者接受我們,將小包裝油市場做大,現在市場遠未進入飽和狀態,沒有必要打價格戰,這是對自身行業的傷害。」
以上雙方談話都溫文爾雅,可我們別忘了,去年由福臨門發起的價格大戰,當時中糧還持有嘉里的股份,福臨門和金龍魚互相較勁還有自己兄弟互相殘殺的感覺,但去年底,中糧出讓手中嘉里所有股份後,形式就不一樣了。不管是哪一方發起新一輪價格戰,都將少了幾份顧忌。新一輪價格戰何時再次全面爆發,讓我們拭目以待。
品類戰
小包裝食用油有多個品類,中國老百姓在上個世紀吃的油往往是散裝的豆油、菜仔油等,後來先是色拉油、調和油、花生油,而後又出現粟米油、葵花油,讓人眼花繚亂。隨著中國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開始關注營養和健康,更關注食用油的原料和成分。為適應這一需求,一些企業開始從價格戰逐漸轉向開發新油品,並增大宣傳力度,吸引消費者。於是,食用油市場競爭也表現為品類競爭。品類競爭由來已久,只是沒有現在這么激烈,品類競爭的最終受益者是消費者。
在小包裝油市場上,品類方面的競爭格局一直是呈金字塔狀:最底層的,也是目前銷量最大的是色拉油,中間層是市場份額第三的調和油,最上面的是天然食用油。從成長性來看,以非化學手段加工而成的花生油是純正的綠色食品,在三大油種中成長速度最快,是高檔油的代表。
我們先來說一下幾種油的特點。最先出現在中國老百姓視野里的是色拉油,色拉油是一種用菜籽油或豆油、棕櫚油加上各種中介質,經過脫色、脫酸、脫臭後精煉而成,色拉油在衛生條件方面上了一個全新的台階,加熱後不起沫、不冒煙、無色無味,一直受到消費者的喜愛。
然而,這種油沒有太多油香,不適應中國人的飲食習慣。為此,1990年,金龍魚進入中國首推的產品便是調和油,即將花生油、芝麻油等同菜籽色拉油混合起來,在衛生安全的基礎上,又增加了營養和美味。食用油市場逐漸從毛油時代進入到色拉油和調和油時代。1995年,福臨門進入市場,成為金龍魚在調和油市場的主要競爭者。1998年,花生油強勢闖入食用油市場。在眾多花生油生產企業中,魯花對這一品類的宣傳似乎最充分。隨著鋪天蓋地的廣告轟炸,魯花迅速竄升為繼金龍魚、福臨門之後的第三個全國性品牌。然而,如何攻克花生容易發霉的問題,仍是花生油能否在品類競爭中站穩腳跟的關鍵。
色拉油從品質角度來說無疑是純度最高的食用油脂,但該油脂中的一些營養成分可能會大量損失,因此從有利於環保,又不損害健康的角度出發選擇高級烹調油也不失為良策。而目前在歐洲就已經出現了趨向食用天然食用油的趨勢。在天然食用油領域,橄欖油和粟米油都一直是國外受寵的產品,但由於我國是世界花生的主要生產國,因而花生油便更快、更自然地成為中國人天然食用油的首選了。
調和油則在衛生基礎上對油的營養有更高的要求,一般是在菜籽油里兌上一定比例的花生油加以調和,達到增加香味的效果,它在配方上也不斷改良,品種很多。我國食用油市場逐漸從毛油時代進入了色拉油和調和油時代。
2001年3月份,金龍魚隆重推出粟米油,號稱斥資數億元進軍「粟米油」市場,並提出了「健康新概念」來倡導一種全新的消費觀念。有業內人士稱,金龍魚挺進粟米油市場定有原因:其一,魯花花生油大力宣傳綠色健康,給金龍魚造成了一定的壓力,推出粟米油可以阻擊花生油對於色拉油的侵佔;其二,表明國內食用油廠商有意在WTO到來之際,搶先佔領高檔油市場;其三,說明中國小包裝食用油在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之後,開始從衛生、安全用油階段步入健康、營養用油的新發展時期。粟米油早已風靡歐美,既去除了油脂中的各種有害物質,又保留下特有的營養與芳香,吸收率高達97%。一時間,粟米油大有取代花生油之勢。但由於粟米油價位較高,只能吸引消費層次較高的消費者,短期內還難以和色拉油、調和油、花生油平起平坐。
為繼續捍衛行業領跑優勢,金龍魚今年上半年研製推出第二代調和油,中秋節前在巨額廣告拉升下,強行推向市場。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中國營養學會提出的膳食脂肪酸建議,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最佳比例為1∶1∶1,達到這一比例,人體益於吸收。金龍魚稱,第二代調和油正是按照這一比例生產的,並成為惟一獲得中國營養學會DRI(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認證的食用油。目前,金龍魚第二代調和油是市場終端走勢最好的小包裝食用油。
資本戰
現代商業競爭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實力的較量。油脂行業是一個高投入、低回報的行業,在熱熱鬧鬧的品牌戰、價格戰和品類戰背後,必須有強大的資金支持。應對價格戰必須有成本優勢,而成本優勢往往需要藉助規模和強大的資本。因為品類的創新、市場營銷與策劃、廣告宣傳及促銷活動等,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正如嘉里糧油董事總經理李福官所說:「對任何一個糧油企業來講,動用幾個億的資金是很平常的事,但是回報一般只在2%~3%。」
「金龍魚」屬嘉里糧油(中國)有限公司麾下,注資後盾為馬來西亞郭兄弟集團,嘉里糧油(中國)有限公司是郭兄弟集團專為中國的糧油企業而設立的一個投資公司,資金應不是問題。目前,嘉里在遍布中國六大地區建立了7個生產廠,培育了包括金龍魚、元寶、胡姬花、鯉魚、手標和香滿園等在內的16個食用油品牌。正是雄厚的實力,使金龍魚的品牌運作游刃有餘。
福臨門、魯花等背後則是中糧集團。中糧集團全稱是中國糧油食品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於1952年在北京成立,是中國政府直接管理的44家國有重要骨幹企業之一,是一家集貿易、實業、金融、信息、服務和科研為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橫跨農產品、食品、酒店、地產等眾多領域。1994年以來,一直名列美國《財富》雜志全球企業500強。 中糧在食用油行業的合作夥伴是美國ADM,也是全球500強企業,這種強大的股東優勢是內地其他食用油生產企業難以比擬的。糧油巨頭的強強聯合,不僅在資金、技術、管理等方面形成優勢互補,而且也有利於實現資源在全球求市場上的優化配置。中糧和ADM作為國際糧油市場上的巨頭,對國際市場油料作物的供求趨勢和價格變化非常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將其國際貿易的經驗和優勢轉化成了成本采購上的優勢。
2000年,中糧聘請麥肯錫等國際著名管理公司為顧問,實施了以重組、改制、上市為主要內容的重大變革。中糧集團成立了專門的油脂部,對所控股經營的5個油廠進行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同時,2001年初中糧將"福臨門"業務注入了其擁有的香港上市公司"中糧國際"(香港聯交所編號0506)將依託香港資本市場,加大對"福臨門"的投入。
在散裝油奪食的部署中,中糧先是於去年年底出售了所持有的「金龍魚」全部股權,然後在今年5月份聯合美國ADM公司和新加坡WILMAR公司共同投資5000萬美元,在防城港建立大海糧油,主要生產「福臨門」系列食用油,開拓西南大市場。至此中糧集團油脂業務所投資控股的食用油生產基地增加到5個,總投資規模超過20億元,劃歸福臨門公司所有。其他4家分別是東海糧油,位於張家港;黃海糧油,位於山東日照;北海糧油,位於天津;以及位於廣東增城的東洲糧油。這些油廠大部分分布在沿海地區,形成了立足沿海發達地區、輻射中國內地的合理的產業布局。中糧方面宣稱:要用3年時間,將「福臨門」打造成中國食用油的第一品牌。
綜述
據不完全統計,2000年,中國食用油消費量達到1200多萬噸,銷售總額大約為600億人民幣,其中小包裝食用油的年消費量約為100萬噸,約占食用油消費總量的8%,銷售額約為80億人民幣。
盡管目前小包裝食用油尚不到10%,但是隨著城鄉居民、特別是大中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在食用油消費發展趨勢上,安全、衛生、健康、營養等新觀念越來越突出。中國的小包裝食用油正處於高速成長階段,消費量以平均每年25%的速度增長。在一些經濟較發達的大城市,小包裝食用油已經取代散裝食用油成為市場主角。在北京和青島等一些已經取消了二級油或散裝油銷售的城市,小包裝食用油所佔的比例更高。食用油行業正孕育著巨大商機。小包裝食用油行業將成為未來幾年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朝陽行業之一。
小包裝食用油行業這幾年是中糧和嘉里的天下。據2002年3月份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對全國重點大型零售商場的銷售統計顯示,銷售前10位食用油品牌及市場佔有率分別為金龍魚(28.67%)、福臨門(18.75%)、 魯花(9.18%)、元寶(5.96%)、中昌(4.91%)、駱駝嘜(3.27%)、紅蜻蜓(2.15%)、胡姬花(1.58%)、鯉魚(1.52%)、鷹嘜(1.45%)。
其中金龍魚、元寶、胡姬花屬於新加坡郭氏(郭鶴年)兄弟集團旗下的嘉里糧油,其累計市場佔有率達到36%;而分列二、三位的福臨門、魯花則屬中糧集團旗下(福臨門為中糧控股、魯花為中糧參股),二者相加市場佔有率為27.93%。另外在嘉里旗下,還有分布於全國六大地區的萬黛蘭、嘉龍、祥龍、巧廚、寶鷺等12個區域品牌,而中糧還有一家四海。
據了解,嘉里糧油去年的銷售收入為60億元,今年則把目標鎖定在80億元;而中糧集團下屬的福臨門食用油去年營銷業績亦不錯,增勢也很迅猛;山東魯花為自己定的目標是,到2005年,花生油加工生產能力擴大到30萬噸,年實現銷售收入30億元。據專家估計,中國的食用油市場2003年底將達到300億元,2005年超過500億元。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食用油品牌進入高速增長階段,有三大趨勢已漸露端倪:一是小包裝在市場中的比例越來越大;二是質量差、規模小的地方小廠在大企業的擠壓下迅速瓦解;三是小包裝食用油越來越向大品牌集中。
食用油市場眾多品牌競爭的熱鬧也好,行業「寡頭」的寂寞也罷,作為剛剛邁入世貿組織這一特定大背景下的我國食用油市場充滿了太多的變數。
雖然目前嘉里和中糧處在食用油行業排頭兵位置,但風雲變幻的市場隨時都有新的兵家出現。隨著入世,早已在國門外徘徊的國外油脂巨頭,也要到中國市場分一杯羹。印度尼西亞糧食大王林紹良已經在福建投巨資建廠;而另一家印尼大企業金光集團在浙江投資的「大滿貫」則已經赫然進入市場前五強的行列。與中國市場目前的兩強比起來,國外的油脂巨頭在經濟實力、經營管理上決不處於劣勢,相信在未來的食用油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洗牌之後,浮出水面的就是幾個大的品牌,形成行業寡頭,但集中到大品牌並不意味著競爭完結,
對於中國的食用油行業來說,龍虎鬥剛剛開始,這個行業還會有更為激烈的競爭。我們也預感到,在龍虎鬥之後,也許還有三國鼎立等等變化,但不管怎麼說,共同做大一個蛋糕是中國食用油行業的共同願望,我們期待這個行業更加成熟,越來越好!
⑷ 07年創立的福臨門,是怎樣迅速發展壯大的
因為福臨門正好趕上了中國經濟發展最快速的那個階段,而且福臨門看中了中國人炒菜做飯都是要用油的,人口密度又大,用油量將是非常龐大的。於是福臨門的定位就定在了,把福氣傳進千家萬戶的這個理念上。
當時市場的同類食用油並沒有跟消費者強調製作工藝,但福利門首先打開了這個突破口,讓消費者覺得這種食用油才是最健康的。再加上中國經濟的發展,就直接讓福臨門迅速發展壯大了。
⑸ 金龍魚、福臨門、魯花品牌的米、油在2019年的全國市場份額各佔多少攀枝花地區的銷售份額又佔多少
福臨門、魯花,提高國內非轉基因大豆產量與品質,只有給老百姓宣傳轉基因和非轉基因的區別和利弊。提高居民的認識
⑹ 金龍魚與福臨門的資本合作的共同利益在哪裡
都是同一家公司
⑺ 福臨門的介紹
中糧食品營銷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1月,其前身是上海福臨門食品有限公司。中糧回食品營銷有限公司是中國答糧油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資子公司,全面負責投資方在國內生產的「福臨門」,「四海」,「滋彩」等系列廚房食品的營銷推廣和品牌運作等事務。中糧食品營銷有限公司總投資額為5,000萬人民幣,目前,其旗下品牌「福臨門」系列食用油產品的銷量位居行業前茅,該品牌已經成為國內食用油行業的頂尖品牌之一。
⑻ 中國前十名食用油品牌排名
TOP.1、金龍魚食用油
「金龍魚」是新加坡郭兄弟糧油私人有限公司所擁有的食用油品牌。1974年,郭兄弟集團在中國投資了嘉里糧油(中國)有限公司,從此開辟了中國市場。
TOP.2、魯花食用油
魯花集團創業發展三十多年來,致力於做中國高端食用油引領者,用實際行動引領中國高端食用油發展方向。
繼兩次成功入選「2017CCTV國家品牌計劃」和「2018CCTV國家品牌計劃」TOP合作夥伴後,魯花集團於2018年1月成功入選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
TOP.3、福臨門食用油
中糧食品營銷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1月,其前身是上海福臨門食品有限公司。中糧食品營銷有限公司是中國糧油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資子公司,全面負責投資方在國內生產的「福臨門」,「四海」,「滋彩」等系列廚房食品的營銷推廣和品牌運作等事務。
中糧食品營銷有限公司總投資額為5000萬人民幣,目前,其旗下品牌「福臨門」系列食用油產品的銷量位居行業前茅,該品牌已經成為國內食用油行業的實力品牌之一。
TOP.4、多力食用油
多力秉承「中國味道,世界品質」的品牌理念、持續追求卓越,研發並推出包含健康食用油、滋補品、沖調營養品等多元化產品,根據尼爾森2015-2017資料銷售數據顯示,多力葵花油在葵花食用油領域居於不錯位置。
TOP.5、胡姬花食用油
青島胡姬花花生油秉承1918年經典木榨工藝精髓,融匯近百年地道花生油木榨傳統經典技術,以獨家小榨工藝,獨特的瞬間高溫壓榨,速凍凝香,充分榨取花生醇香,不僅保留了花生油天然風味,更能鎖住花生的豐富營養。
TOP.6、盛洲食用油
「盛洲」牌食用植物油進入全國食用油品牌前五強;「中盛」字型大小被認定為首批福建省企業知名字型大小、福建名牌產品、廈門特區30周年頗具影響力民生品牌、首屆廈門優質品牌及首屆廈門百姓喜愛的十大品牌等。
TOP.7、海獅食用油
1998年8月,上海市政府召開深化上海市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工作會議,以原上海市糧食局所屬企業為基礎,組建上海良友(集團)有限公司。公司是上海市國資委管理的國有獨資企業,承擔上海糧油市場「保供穩價」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兩項職責。
TOP.8、長壽花食用油
「長壽花」產品先後被評為國家公眾營養與發展中心營養健康倡導產品、綠色食品、營養健康食品、全國質量放心安全健康食品、全國食用油市場公認十佳放心品牌、清真食品等榮譽稱號。2010年底,長壽花植物甾醇玉米油榮獲國家保健食品認證。
TOP.9、西王食用油
西王大力實施「科技強企」戰略,不斷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填補國內空白技術1項。自主研發的西王鮮胚玉米胚芽油「六重保鮮鎖」創新工藝,從根本上確保了產品的品質,保證了玉米油天然、綠色、健康的優點。
TOP.10、刀嘜食用油
南順在香港的業務始於一九六一年;時至今日,已成為業內翹楚,帶領著香港的食油及家庭用品市場,設於國內的蛇口麵粉有限公司是中國較大的外資麵粉加工企業之一。隨著南順在香港的成功,集團更進一步北上開拓中國這個全世界頗具發展潛力的市場。南順旗下的刀嘜牌食油早已深入國內數以千萬計的家庭。
⑼ 福臨門的簡介
多年來來,福臨門用自身的專業、創新自和堅持,不斷奉獻安全、營養、健康、美味的產品給消費者,「福臨門」系列食用油的銷量在全國同業中名列前茅。同時,「福臨門」積極致力於新產品的研發,連續推出了天然穀物調和油、維A大豆油、家香味壓榨菜籽油、黃金產地玉米油、藻油DHA食用調和油、新一代植物甾醇玉米油等。尤其從2008年開始,福臨門立志打造「廚房食品專家」,先後上市了調味醬、大米、白糖、雜糧、醬醋等系列高品質廚房食品。
在品牌價值上,從初期的「健康口福代代傳」,到今天的「品質安全幸福臨門」,「品質」和「幸福」的理念被深深的烙在了新產品研發和市場營銷推廣上。更具意義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國人的食品消費觀念,更增加了對幸福生活的憧憬和聯想,真正使中國百姓的生活品質上了一個新台階。
依託於中糧集團全產業鏈戰略模式,「福臨門」的所有生產基地,全部通過了ISO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及HACCP食品安全與預防體系的雙重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