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三國志11之三顧茅廬 版本劉備發展趨勢~
三國計謀以火攻最為出名,游戲當然同樣也把火攻發揮得淋漓盡致,在許昌和宛城往新野都有一條小道,假如曹操發兵犯境,只需在小道前設置業火球,然後一直用火攻,目的不是打敗敵軍,是為了阻止敵軍前進,只要能堅持到敵軍糧草耗盡,你就勝利了。
難度有點大,不是每次都能阻止得了,所以一般都很少玩這個劇情。
❷ 面試題:曹操劉備孫權誰適合做經理,誰適合做銷售
曹操適合做經理.
劉備適合做銷售.
在為劉備集團做出傑出貢獻基礎上,諸葛亮實現了個人事業的成功——這歸根結底取決於諸葛亮近乎圓滿的職業選擇策劃!
首先,諸葛亮的個人職業發展定位非常清晰。諸葛亮自幼胸懷大志,始終以春秋戰國時期兩位著名的最高參謀管仲、樂毅為個人楷模,立誓要成為他所處時代傑出的「謀略大師」,為光復漢室貢獻力量;同時,諸葛亮也非常清楚:他自己長期積累的才幹已具備了實現職業目標的可能!
其次,從應聘對象選擇上看,諸葛亮也獨具慧眼:曹操已經統一了半個中國,實力雄厚,最有資格挑戰全國統治權;孫權只求偏安自保;而勢力最為弱小的劉備集團卻具備快速成長、與曹操、孫權三足鼎立乃至在此基礎上一統天下的可能性。
原因在於:第一,劉備始終堅持光復漢室的理想並在全國贏得了相當一批支持者——這與諸葛亮的個人價值觀吻合;第二,劉備品性堅韌頑強,敢於與任何強大的敵人對抗;第三,劉備待人寬厚謙和,團隊凝聚力超強;第四,劉備是漢朝皇族後裔,具備名正言順繼承「大統」的資格——以上條件恰恰是劉備增值潛力最大的資源且其他諸侯很難模仿、替代。此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到赤壁之戰前夕時,曹操和孫權兩大集團都已人才濟濟、頗具規模,諸葛亮若去投奔,最多也只能成為一名「中層管理人員」;而劉備集團當時主要由一些武將構成,高級參謀人才奇缺,諸葛亮完全有可能被破格提拔進入最高領導層!
再次,在應聘准備和應聘實施方面,諸葛亮更是做得登峰造極!
在個人推銷方面,諸葛亮通過躬耕隴畝給外界留下踏實肯乾的印象;同時,他還自作了一篇《梁父吟》,含蓄地表明心志;此外,諸葛亮在與外人言談中每每自比管仲、樂毅,一方面宣傳了個人的卓越才華,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他對「和諧雙贏」的君臣關系的嚮往——諸葛亮個人才能和求職意向等重要信息最終通過各種渠道傳遞到了劉備那裡。
在應聘臨場發揮方面,諸葛亮在完全私密性的「隆中對」時,通過邏輯嚴謹的精彩表述充分展現了個人對國內軍事、政治形勢以及劉備集團未來發展戰略的全面深入思考,令劉備對這個27歲的年輕人大為嘆服!此後,劉備始終待諸葛亮為上賓,全部重大決策都要與其共同協商探討,甚至在臨終之時還有託孤讓位之舉;諸葛亮也始終對劉備忠誠一心,鞠躬盡瘁!深厚的君臣情誼是劉備集團後來事業蓬勃發展、最終與曹操、孫權三足鼎立的重要因素並傳為千古佳話!
諸葛亮是昔日亂世中的一個孤兒,若非正確的職業選擇助力,很可能就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之中,永不為人所知!但積極進取且頗有心計的諸葛亮通過在職業選擇上的完美謀劃,徹底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❸ 三國時期蜀主劉備,為何被稱為「搞市場營銷的高手」
劉備之所以會被稱為是“搞市場營銷的高手”,原因在於他當時高舉匡扶漢室的旗子,並且大打感情牌。
在那個其他諸侯都普遍已經喪失了這種特性的時代,劉備此舉無疑為他贏得了大量人心,謀士與猛將紛紛投靠,最終成就一番事業。所有的這些其實都屬於現代市場營銷的特徵,而劉備的表現,在這一方面也確實是無可挑剔,否則也不會那麼多人願意來投靠他這個跟其他諸侯相比起來一無所有的人。
另一方面,他大打感情牌,且不說他是出自內心,還是僅僅只是流於表面,但至少他表現出來了,並且讓身邊的人沒有感覺到一絲一毫的違和感,這就已經足夠了。劉備的表現恰如其分,為他贏得了人心,讓他手下的謀士和將領,包括士兵都有了強烈的歸屬感。
劉備的種種這些表現其實都符合現代市場營銷的特徵,所以才將他稱之為搞市場營銷的高手。
❹ 三國演義,關於劉備一件大家不知道的事!
他當初就是搞市場營銷的,賣履嘛,後來不幹了,因為只能勉強糊口而已,上了馬才逐漸干出大事業。所以他搞營銷不行
❺ 劉備事例
劉備字玄德,生於公元161年,涿郡涿縣(河北涿縣)人,是中山靖王之後,漢景帝劉勝玄孫,劉勝的兒子劉貞於公元前117年被封為涿縣陸城亭侯,後因宗廟祭祀時所獻助祭用的禮金不合規定而被取消封侯。
劉備的祖父叫劉雄,父親叫劉弘。劉備少年喪父,和母親一起靠販鞋織席度日。他家附近有一棵桑樹像華蓋,在樹下和同族孩子玩耍時他曾說過:「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
劉備年輕時不喜歡讀書,喜愛騎馬射箭,彈琴作樂。他身高7尺5寸(漢尺),《三國志》與《三國演義》里都介紹他雙手下垂可以超過自己的膝蓋(猩猩?),眼睛能看見自己的大耳(大象?),所以在三國演義里他又多被人罵為「大耳兒」、「大耳賊」,劉備生性少言寡語,待人謙和,喜怒不形於色,喜歡結交英雄豪傑,故後有「桃園三結義」。
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他在商人張士平、蘇雙的資助下組織一支隊伍,在鎮壓起義中初露鋒芒。但由於力量弱小,一直沒有固定地盤,公元196年,陶謙推薦劉備為豫州刺使,駐屯小沛(江蘇沛縣),陶謙病逝後將徐州(江蘇徐州)讓給劉備,曹操上表推薦劉備做鎮東將軍,封為宜城亭侯。
後徐州被呂布侵佔,劉備依附曹操,在曹操幫助下消滅呂布,公元200年劉備占據徐州,曹操親自東征,劉備兵敗。劉備逃往青州(山東濰坊北)依附袁紹,曹操攻破袁紹後劉備南下依附劉表,屯兵新野(河南新野),公元207年他「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諸葛亮幫助他聯吳抗魏,經赤壁一戰獲得荊州地區(河南與湖北銜接地區以及湖南北部一帶)。
公元211年進駐益州(四川地區),公元212年至公元214年,劉備圍攻成都(四川成都),劉璋投降,劉備自稱益州牧。公元219年5月,劉備佔領漢中(陝西漢中),7月自立漢中王。公元221年4月在成都稱帝。公元219年孫權派呂蒙襲擊江陵(湖北江陵),荊州守將關羽戰敗被擒,荊州被孫權全部佔領。劉備於公元221年7月親自率兵進攻東吳,孫權派陸遜領兵5萬抵抗,公元222年6月,兩軍在xiao亭(湖北宜都北)對恃,劉備於彝陵(湖北宜昌東南)到xiao亭一帶扎營40餘座,後被陸遜火燒連營慘敗,退守白帝城(四川奉節)。公元223年4月,死於白帝城,終年63歲。
劉備先有長子劉禪,即蜀國第二任皇帝,劉禪為甘夫人在新野時所生,三國演義里提到甘夫人因夢到吞北斗而懷孕,故劉禪小名「阿斗」,劉備另有兩子為劉備的妾所生,一子劉永,封為魯王,一子劉理,封為梁王,劉備曾有義子劉封,本為羅侯姓寇人家的兒子,長沙郡姓劉人家的外甥,劉備初到荊州時因為沒有兒子故將其收為義子,後因劉封欺壓孟達,不救援關羽惹劉備怨恨,諸葛亮考慮他為人粗獷率直,恐換代之後無人能控制,勸劉備將其除去,於是「賜封死」。劉備的遺詔中所提到的「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成為一代至理名言。
❻ 請問市場營銷中對隆中對的分段是什麼
對隆中對的分段是全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簡述諸葛亮的為人.
第二部分(第2段):寫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
第三部分(第3、4、5段):寫劉備三顧草廬,著重寫諸葛亮的隆中對策.
第四部分(第6段):寫劉備對諸葛亮的倚重和信賴.
《隆中對》的原文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卧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先主曰:「善!」於是與亮情好日密。
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
❼ 在三國蜀漢眾多將領之中,讓劉備真正滿意的人是誰
在三國中我們知道劉備摸爬滾打將近40多年,最後終於在諸葛亮的幫助之下創建了蜀漢王朝,當然劉備的成功並非他一人的功勞,大部分還是靠自己手下的眾人。這些人包括像關羽張飛那樣的勇士,還包括諸葛亮那樣的謀士,甚至在最後還受到了張士平、蘇雙這樣的富商相助,而劉備在成就大業的偉業中主要就是負責市場營銷。
第二位很多人認為一定是趙雲,我們知道趙雲曾經為了救回劉禪七進七出非常勇猛,但是在劉備心中趙雲卻不是最欣賞的那個,那個人就是王平。我們知道當初劉備直接將王平封為牙門將,這個職位的擔任者必須非常的忠義,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劉備對王平的信任。在三國中我們也見識到了劉備的識人之術,所以劉備又怎麼會看走眼呢?
❽ 劉備真的是賣草鞋的
劉備少年時賣過草鞋。劉備的父親劉弘早亡,少年劉備與母親以織席販履為業,生活非常艱苦。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漢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
(8)劉備的市場營銷擴展閱讀:
以德服人
劉備雖然在機權幹略上略有不足,但是卻有著高尚的道德情操,並曾以此感化了刺殺他的刺客。劉備臨死前還以此來教育他的兒子劉禪,即「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求田問舍
許汜和劉備一起在荊州牧劉表處坐,劉表與劉備一起品論天下人。許汜說:「陳登是個江湖之士,豪橫之氣不加檢點。」劉備問劉表:「許汜君說的對不對啊?」劉表說:「要說不對,許汜君是個善士,不會說虛假的話;要說他對,陳元龍可是名重天下呀。」
劉備問許汜:「你說他豪橫,難道有什麼事例嗎?」許汜說:「我曾經遭遇戰亂路過下邳,我去見陳登。他沒有招待客人的意思,很長時間不跟我說話,他自顧自地上大床睡卧,讓我這個客人睡下床。」
劉備說:「您有國士的名聲,現在天下大亂,帝主不能執政,希望您憂國忘家,有一點救世的念頭。可是您呢,整天忙著求購土地,到處詢問房產價格,說的話沒有能采為良言的,這是元龍所忌諱的做派,他憑什麼跟您說話呢?如果是當時是在下,我會自己睡在百尺樓上,讓您睡地板,怎麼會只是上下床之間呢?」
死裡逃生
據《典略》記載:張純反叛時,平原劉子平推薦劉備參軍討伐,途中遭遇敵軍被打敗,劉備佯裝假死。敵軍退散後,劉備遇上故人,一同乘車離去,逃過一劫。
❾ 劉備最欣賞的大將是誰呢
從公元184年到223年稱帝,劉備摸爬滾打了將近40年。在劉備長達40年的創業過程之中,他用了很多的人才,包括,文臣與大將。畢竟,想要成功,離不開人才的協助。
他的手下眾人有很多,包括了大將、謀士、甚至是富商麋竺、張世平、蘇雙等的資助。謀士以諸葛亮為首,而大將以關羽為首,而他劉備本人則主要負責市場營銷。
後來事實也證明,關羽、張飛,生平都犯了不少的錯。例如,當年關羽在華容道私自放走曹操,如果不是當時關羽的過錯,後來就沒有漢中之戰了。
而張飛就更過分了,當年劉備、關羽出征袁術之際,張飛負責守徐州,但是張飛不但沒有守住徐州,而且還在徐州城中喝酒,最終醉酒誤事,丟了徐州不說,就連劉備的家小也落在了呂布之手。
❿ 劉備的簡介
字玄德,涿郡(今河北省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為三國蜀漢開國君王。東漢靈帝末年,與關羽、張飛一道討黃巾賊有功,遂為安喜寨縣尉。密誅曹操不成,潛逃。三顧茅廬始得諸葛亮輔佐。後與孫權聯合大敗曹操於赤壁,取得益州與漢中,自立為漢中王。二二一年,於成都即位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伐東吳兵敗,損失慘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二,謚號昭烈帝,史稱為劉先主。後來杜甫作詩說:
蜀主窺吳向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
翠華想像空山外,玉殿虛無野寺中。
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
武侯祠屋長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經歷
劉備(162-223),蜀漢昭烈帝,蜀漢的建立者,漢室宗親,亂世的梟雄。在鎮壓黃巾起義時認識關羽、張飛二人,三人名為兄弟,實有父子之誼。由於劉備是漢室宗親,所以雖然關羽長劉備兩歲,但仍尊劉備為兄長。鎮壓黃巾後,劉備被封為安西縣令,後因不滿督郵對自己的百般刁難,鞭打督郵後棄官出走。(正史為劉備鞭打督郵)後又投奔公孫瓚,被封為平原縣令。
其後,曹操攻打徐州,陶謙向劉備求救,劉備遂從公孫瓚處借來數千兵馬,又借得將軍趙雲,往徐州救援。此時呂布偷襲曹操的根據地濮陽,曹操不得已而退兵。劉備則進駐徐州。陶謙將小沛城交與劉備。 然後趙雲欲離去,劉備苦苦相留,趙雲答應日後必來投奔。其後陶謙病故,將徐州城交與劉備。劉備遂自領為徐州牧。此後被曹操所敗的呂布前來投奔,劉備讓其居小沛。後來,呂布偷襲了徐州,劉備只能前往小沛。其後袁術派紀靈帶大軍攻小沛,呂布用「轅門射戟」救了劉備。但其後,因張飛和呂布產生矛盾,使呂布攻小沛。劉備只能前往許都投奔曹操。曹操表奏劉備為豫州牧,至此人稱劉備為「劉豫州」。
其後袁術稱帝,曹操動員劉備、呂布、孫策三路人馬攻打,占壽春後劉備前往小沛。其後曹操欲討伐呂布,便聯合劉備一起討伐。呂布得知後立即先攻破小沛,劉備只得逃往曹操營塞。下邳城破,白門樓上,呂布苦苦求僥,劉備只說了一句「公不見丁原、董卓乎」,便讓呂布喪了命。其後,劉備隨曹操一起回許都,卻不願居於人下,以打袁術為借口,向曹操借兵,曹操允之。打完袁術後,劉備立即攻佔徐州。曹操聞訊後大軍攻城,劉備三兄弟失散,劉備隻身逃往河北投袁紹。其後在延津被曹操擊敗,被袁紹派往汝南。
官渡一戰,曹操大破袁紹。劉備自以為許都空虛,便於汝南聯合劉辟一同打許都。結果曹操及時趕回,劉備大敗,只能前往荊州投奔劉表。又因為不願居於人下,一次酒後說了幾句真話,劉表知其意,就讓其前往新野。曹操派兵前來攻打,劉備用計在道旁放火,燒跑了夏侯敦。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曹操此時親率大軍南下,劉備只能逃往江夏。諸葛亮隻身前往東吳游說抗曹,孫權以周瑜為大都督在赤壁大破曹軍,曹兵北還。此後,孫權又將其妹孫尚香嫁給劉備,以促成孫劉聯盟。劉備在這一時期取了荊州南部許多州郡,並佔了襄陽。
210年,東吳大都督周瑜起兵取西川,卻不料中途箭傷發作,逝世在巴丘。龐統此時前來投奔劉備。劉備在權衡了卧龍、鳳雛的軍事能力後,決定帶龐統、魏延、黃忠前往取西川。不料在戰斗中龐統中箭身亡,劉備只得讓諸葛亮入川,並留關羽守荊州。成都城前,馬超加入,並勸降了劉璋。214年劉備遂自領為益州牧,並於其後連克數十州縣,蜀國的版圖初步形成。218年,劉備因兵馬整齊,便起兵攻漢中,欲收東川。定軍山一戰,黃忠因法正之謀,斬殺了曹軍大將夏侯淵。漢中已得,劉備自封為漢中王。
其後,關羽起兵攻樊城,卻不知見好就收,東吳呂蒙趁機用「白衣過江」之計取了荊州,使關羽走投無路,最後在麥城被俘。建業城中,關羽被孫權殺害。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繼任魏王之位,其後廢漢獻帝,建立了魏國。次年,劉備以「漢室宗親」之名在成都稱帝,立國號為「漢」,史稱「蜀漢」,蜀國政權正式建立。
次年,為爭奪荊州,劉備以為關羽報仇為借口,出兵30萬攻打東吳。卻不料在起兵前夜,張飛被屬下所殺,屬下投奔東吳。這更堅定了劉備攻打東吳的決心。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陸迅堅守不戰。時過一年,劉備在長江岸邊擺下八百里連營。陸遜趁蜀軍戰義已無之時用火攻,連營被燒,劉備只能狼狽逃走。逃至白帝城,劉備以此為行宮,暫時住下。
次年,劉備病情惡化,從成都招來蜀相諸葛亮,以後事、孤兒托之。見諸葛亮無反意、只願一心撫佐太子劉禪後,劉備方才放心。言訖即逝,終年63歲。
人物特徵
劉備身高七尺五寸(172.25cm),垂手下膝,眼能看到耳朵。小胡須,就此曾被劉璋時官吏張裕取笑。為人不太愛說話,喜怒不形於色,不甚愛讀書,喜玩狗馬、聽音樂、穿美衣服、與豪傑交朋友,而且善待下人、百姓,有說曾因其仁德而感動了一位刺客,放棄殺死自己。
劉備有理想的英雄。兒時童年戲言不足信,但在荊州時,一次與劉表飲酒時,如廁時見髀里肉生,感嘆自己早年征戰四處、身不離鞍,但現在征戰不在,髀里肉生,感觸落淚。更多次建議劉表北伐,但劉表都不接受。
劉備家庭
祖父:
* 劉雄,被舉孝廉,官至東郡范令。
父:
* 劉弘,東漢末年官吏。
妻:
* 昭烈皇後,甘氏,沛人,劉禪生母,曾於長坂坡被困,幸得趙雲解救。後病死,謚皇思夫人,後再追謚昭烈皇後,與劉備合葬。
* 麋夫人,麋竺之妹,於劉備在豫州落難時,麋竺將她嫁給劉備。
* 孫夫人,孫權之妹,與劉備結為政治婚姻,後劉備入蜀,孫權接回她,再無記載
* 穆皇後,吳氏,吳壹之妹,劉備入蜀後納為夫人,後為漢中王後。劉禪即位時,尊她為皇太後,稱長樂宮。延熙八年病死,與劉備合葬。
子:
* 劉封,劉備養子。本姓寇,後因不援助關羽而令他被擒殺,劉備將他問罪,賜死。
* 劉禪,劉備長子。後登上皇位。
* 劉永,劉備次子。先為魯王,後封為甘陵王。與劉禪寵臣黃皓不和,被劉禪疏遠。後東遷洛陽,拜奉車都尉,封為鄉侯。
* 劉理,劉備三子。先為梁王,後封為安平王。早卒,謚為悼王。
孫:
* 劉璇,劉禪長子,十五歲被立為太子,蜀亡後,鍾會在成都作亂,被亂兵殺害。
* 劉瑤,劉禪二子,蜀亡後投降。於永嘉之亂被殺。
* 劉琮,劉禪三子,蜀亡後投降。於永嘉之亂被殺。
* 劉瓚,劉禪四子,蜀亡後投降。於永嘉之亂被殺。
* 劉諶,劉禪五子,北地王,反對譙周降魏的提議,被劉禪逐出宮,蜀亡後自殺。
* 劉恂,劉禪六子,蜀亡後投降。於永嘉之亂被殺。
* 劉璩,劉禪七子,蜀亡後投降。於永嘉之亂被殺。
* 劉胤,劉理長子,封為哀王。十九歲卒。
* 劉輯,劉理次子,東遷洛陽,拜奉車都尉,封鄉侯。
曾孫
* 劉承,劉胤之子,封為殤王,二十歲卒。
* 劉玄,劉永之孫,蜀亡後投降,避過永嘉之亂,居於四川成都。
人物評價
三國志評曰:「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雲爾。」
劉元:「吾宗中有此兒,非常人也。」
陳登:「雄姿傑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劉玄德。」
袁紹:「劉玄德弘雅有信義,今徐州樂戴之,誠副所望也。」
程昱:「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
曹操:「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方今收英雄時也,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夫
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將生憂寡人。」、「劉備,吾儔也。但得計少晚。」
劉曄:「劉備,人傑也,有度而遲。」
孫勝、賈詡:「劉備雄才。」
諸葛亮:「劉公雄才蓋世,據有荊土,莫不歸德,天人去就。」、「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慕仰,若水之歸海,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為之下乎。」
張松:「劉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讎也,善用兵,若使之討魯,魯必破。」
趙戩:「劉備其不濟乎?拙於用兵,每戰則敗,奔亡不暇,何以圖人?」
傅干:「劉備寬仁有度,能得人死力。」
孫權:「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
周瑜:「劉備以梟雄之姿。」
陸遜:「劉備世之梟雄。」
張輔:「劉備威而有恩,勇而有義,寬宏而有大略。」
張松:「劉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讎也,善用兵,若使之討魯,魯必破。魯破,則益州強,曹公雖來,無能為也。」
劉巴:「備,雄人也,入必為害,不可內也。」
鍾會:「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興兵朔野,困躓冀、徐之郊,制命紹、布之手,太祖拯而濟之,與隆大好。」
楊戲的《季漢輔臣贊》中贊昭烈皇帝:「皇帝遺植,爰滋八方,別自中山,靈精是鍾,順期挺生,傑起龍驤。始於燕、代,伯豫君荊,吳、越憑賴,望風請盟,挾巴跨蜀,庸漢以並。乾坤復秩,宗祀惟寧,躡基履跡,播德芳聲。華夏思美,西伯其音,開慶來世,歷載攸興。」
諸葛亮上表劉禪:「伏惟大行皇帝邁仁樹德,覆燾無疆,昊天不弔,寢疾彌留,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臣妾號啕,若喪考妣。乃顧遺詔,事惟大宗,動容損益;百寮發哀,滿三日除服,到葬期復如禮;其郡國太守、相、都尉、縣令長,三日便除服。臣亮親受敕戒,震畏神靈,不敢有違。臣請宣下奉行。」
習鑿齒曰:「先主雖顛沛險難而信義愈明,勢逼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顧,則情感三軍;戀赴義之士,則甘與同敗。觀其所以結物情者,豈徒投醪撫寒含蓼問疾而已哉!其終濟大業,不亦宜乎!」
《三國志先主傳》中對劉備的描述
評曰: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雲爾。
劉備語錄
劉備託孤時候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朕不為弟報仇,雖有萬里江山,何足為貴!
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
安身守命以待天時,不可與命爭也。
曹以急,吾以寬
圖片介紹:此圖為閻立本《歷代帝王圖》中的劉備像,為存世的最為客觀的版本。
蜀漢昭烈皇帝--劉備http://liubei.memsky.com
姓名:劉備
別名:劉玄德
生辰: 公元161
民族:漢
祭日: 公元223
籍貫:涿縣
地區:河北
國家:三國蜀漢
職業:皇帝
公元221年至223年在位。蜀漢昭烈皇帝,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少年孤獨貧困,與母親販鞋子、織草席為生,後與關羽、張飛於桃園結義為異姓兄弟。剿除黃巾軍有功,任安喜縣尉。經常寄人籬下,先後投靠過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為軍師,率軍攻佔了荊州、益州、漢中。於公元221年正式稱帝。在替關羽、張飛報仇時,大舉進攻吳國,被東吳陸遜用火攻打敗,不久病死於白帝城,享年63。世人也稱他「劉先主」。後來杜甫作詩說:
蜀主窺吳向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
翠華想像空山外,玉殿虛無野寺中。
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
武侯祠屋長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160年:出生於涿。
184年:桃園三結義,同其弟征伐黃巾賊。
194年:升任徐州牧。
195年:呂布投靠劉備。
196年:投靠曹操。
200年:投靠袁紹。
207年:投靠劉表。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
208年:赤壁之戰聯合孫權大敗曹操。
209年:任荊州牧,與孫權聯姻。
214年:入成都,領益州牧。
215年:劉、孫分佔荊州。
219年:進位漢中王。
221年:即帝位。
222年:興兵伐吳。
223年:歿於白帝城。
姓名:劉備
個人
資料 字 玄德 終屬 蜀
籍貫 [幽州]涿郡涿縣 [今河北涿州]
容貌 身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顧自見其耳。
官至 蜀國皇帝 謚曰昭烈
生卒 161 — 223(63歲)
家族
資料 父親 劉弘 母親 未知
配偶 甘氏 糜氏 孫尚香 吳氏
子女 劉禪 劉理 劉永 劉封
兄弟姐妹 未知
相關人物 諸葛亮 關羽 張飛 曹操
曾效力過的勢力 東漢 公孫瓚 劉表 蜀 魏 袁紹
劉備 - 簡明歷史傳記
劉備,蜀漢的開國皇帝,相傳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劉備少年喪父,與母親販鞋織草席為生。黃巾起義時,劉備組織義兵,隨政府軍剿除黃巾,有功,任安喜縣尉,不久因鞭打督郵棄官。後諸侯割據,劉備勢力弱小,經常寄人籬下,先後投靠過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等人,幾經波折,卻仍無自己的地盤。赤壁之戰之際,劉備聯吳抗曹,取得勝利,從東吳處「借」到荊州,迅速發展起來,吞並益州,佔領漢中,建立蜀漢政權。後關羽戰死,荊州被孫權奪取,劉備於稱帝後伐吳,在夷陵之戰中被陸遜擊敗,病逝於白帝城,臨終託孤於諸葛亮。
劉備 - 簡明演義傳記
劉備,蜀漢的開國皇帝,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劉備少年孤貧,以販鞋織草席為生。黃巾起義時,劉備與關羽、張飛桃園結義,成為異姓兄弟,一同剿除黃巾,有功,任安喜縣尉,不久辭官;董卓亂政之際,劉備隨公孫瓚討伐董卓,三人在虎牢關戰敗呂布。後諸侯割據,劉備勢力弱小,經常寄人籬下,先後投靠過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等人,幾經波折,卻仍無自己的地盤。赤壁之戰前夕,劉備在荊州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助,在赤壁之戰中,聯合孫權打敗曹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劉備在諸葛亮的幫助下佔領荊州,不久又進兵益州,奪取漢中,建立了橫跨荊益兩州的政權。後關羽戰死,荊州被孫權奪取,劉備大怒,於稱帝後伐吳,在夷陵之戰中為陸遜用火攻打得大敗,不久病逝於白帝城,臨終託孤於諸葛亮。
劉備 - 歷史評價
◆陳壽: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雲爾。
◆呂布:是兒最叵信者。
◆曹操: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傅斡:寬仁有度,能得人死力。
◆張輔:威而有恩,勇而有義,寬宏而有大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