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大全 > 地方特產的文化營銷和品牌建設

地方特產的文化營銷和品牌建設

發布時間:2021-09-14 13:15:18

⑴ 土特產銷售的土特產營銷策略

1、「土帽子」和「土掉渣」
土特產品雖然以其「土」、「特」吸引消費,但包裝的外表、品質的標准不能「土」,也就是土其「味」而不能土其「形」。有很多消費者反映,自己十分渴望一些帶有地方風土人情的產品,但現在的土特產品需要在外表形象上提升層次和品牌效應。所以土特產也應該摘掉自己的「土帽子」土特產的賣點不僅僅就一個「土」字。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前兩年火暴異常的「土掉渣」燒餅,核心賣點就是土,因此在市場上出現了井噴現象,這就是一種新的以土為核心的創意,恰恰相反它不是把燒餅做的更土,消費者吃燒餅時,並沒有感覺到有多土,相反造成了一種時尚。
2、家鄉的感覺真好
實際土特產更能讓很多人產生對家鄉的感覺和回味,如今在城市裡的「農村人」很多,或者和農村有些關聯的人很多,所以土特產更能讓人產生對家鄉的記憶,對家鄉親人的思念,對家鄉風光和風味的回味……
你可能去過很多地方,吃過許多地方的土特產品,但很難,或者說基本吃不到地道的家鄉土特產品,其中去除一些深加工特產,去除一些假冒原產地的土特產,更沒有機會品嘗到真正地道的鄉土產品。
所以,真正的土特產品宣揚對家鄉的情結也是土特產的一項明確的具體的打動消費者的利益,也是一張最佳的感情牌。
3、土特產區域牌
十大名茶之首的龍井茶,黃土高原的紅蘋果,國酒之稱的貴州茅台,景德鎮的瓷器……正是獨特的地理來源賦予了它們獨一無二的特殊品質,土特產的地理標志很大程度上就是土特產的「保護傘」。
地理標志既是產地標志,也是質量標准,是推動土特產走向市場的重要工具。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可以讓原本名不見經傳的茶葉、花生、調味品、蘋果、茶葉、榨菜等土特產聲名遠播,身價倍增,成為創收的「金字招牌」。比如陝西的蘋果、河南信陽的毛尖茶葉、重慶的涪陵榨菜等等。
我國歷史悠久的土特產品很多很多,這些土特產品應該抓住這個地理標簽,讓更多的名優特產走出地方,走向全國乃至全世界。但同時要謹記不能因為數量而犧牲質量,不能因為短期利益而犧牲長期利益,龍口粉絲、金華火腿因部分企業粗製濫造、以次充好導致自毀信譽的典型案例就是前車之鑒。
4、產品創新
兵馬俑穿著花襯衫,一聽你就會在心裡產生一種好奇。在西安,出現彩繪兵馬俑,分別繪有民間剪紙、安塞腰鼓、皮影等圖案,融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於一體,生動展現了陝西的文化元素,也再現了兵馬俑的時尚價值,引起很多人的關注和稱贊。
對於土特產來說,也可以打破固有的單一的概念,實行新的的嘗試和改進,像這樣進行產品創新的土特產還不多,不能說土特產就不能創新,只要你是商品,就得先具備商品的屬性,土特產也不例外。如果有好的載體,獨特的思路,土特產也可以活靈活現起來,增強土特產的核心價值。
5、包裝提升
既然是土特產,在以前,就談不上包裝。要適應現代的商品競爭,在包裝上就得下大工夫,人的形象很重要,產品的形象也很重要,我們要研究在消費者心目中,對某一特產的形象應是什麼樣的,以此來確定我們的形象設計,就像這個姑娘喜歡的是紳士,那我們就不要穿牛仔一樣。
同時要盡量避免雷同,比如要表達綠色,就簡單的搞一片綠色,看現在超市裡的土特產品就能看出來,紅棗的包裝就是一片紅,獼猴桃乾的包裝就是一片綠,如此大的雷同跟沒有特色的包裝是一樣的效果,而現有的土特產品,普遍對形象力的研究不透徹,達不到讓消費者一看就覺得是最好的土特產品的感覺,不能用視覺很清晰的表達產品的風格,達到了讓人一看眼前一亮,彷彿回到鄉間田園的感覺。
6、品牌建設是土特產發展的一項任務
國內的土特產基本具備濃郁的地方特色,有些特產已經婦孺皆知,被全國人民所接受,有些則困於一隅,瀕臨滅絕,被人遺忘。
區域特產目前大多是中小企業和手工作坊,有幾家甚至有數十家同樣的企業提供同樣的產品,造成行業混亂、市場分散。大多企業在一個地區,使用統一地域名稱,銷售著相同的產品,普通消費者根本無法區分。同質化是這幾年來市場競爭中提及率最高的一個詞語之一,在特產領域,只有樹立品牌才能讓消費者辨別清楚,產生信任和忠誠。而不能和其他魚目混雜的小作坊共享品牌,低劣競爭。山東的龍大粉絲就做的相當好,占盡地理優勢,「龍大」一度成為龍口粉絲的代表。

⑵ 百年老店的百年老店和百年品牌建設的營銷對策和思路

我國百年老店和百年品牌在成長特別是營銷的道路上的確存在諸多嚴重的問題,這些問題解決得好與壞關繫到品牌能否健康成長和成為國際化品牌管理強勢品牌。只有通過營銷戰略和戰術的有效組合運用,才能夠為我國百年品牌建設走出誤區指明正確的方向和尋找到捷徑。 1、市場開發戰略
市場開發指企業把現有產品賣給新的地區或市場,即通過開拓新的市場來擴大現有產品的銷售量。其主要形式是在新地區或國內外增設新的銷售網點,開辟新的銷售渠道,並輔之以廣告等各種促銷方式來達到在新市場上擴大現有產品的銷售。作為一個百年老店和百年品牌的建設來說,一定有著自己的獨特資源和特色,怎樣將這種資源和特色進行推廣和宣傳,以至於建立和升級為一個區域性、全國性甚至國際性的強勢品牌,是我們的百年老店和品牌進一步發展、提升其知名度的必油之路。這些品牌不能只顧在一個地區的或狹小范圍內的得與失,而要樹立一種長遠的、全局的經營觀念,要有一種全球化的經營和擴張思路。
因此,建設百年老店要樹立「百年計劃」的意識,如百年老店同仁堂決定在2005年前建立100家連鎖店,同時對這些連鎖店實施信息化管理,根據信息系統提供的連鎖店需求總量來制定生產計劃,此舉即實現了企業的快速擴張,有提升了品牌形象。
素有中國啤酒業 「並購大王」之稱的青島啤酒集團為我們提供了成功的範例。
自1994年 10 月收購揚州啤酒廠起,短短幾年間,青啤集團在10省市收購、兼並了 30 家企業,青啤的全國大市場格局已具雛形。特別令人高興的是,青啤集團不光揮動大手筆收購國內啤酒廠,而且開始吞並「洋啤」。青啤集團在擴大穩定國內市場的基礎上,向海外市場進軍,現已准備在南非、馬亞西亞、台灣建廠,定牌生產青島啤酒。青島啤酒的這條快速擴張之路,不僅有力地反擊了競爭勢力,而且向公眾和全球證實了自己的勢力和特色,全面增強了企業的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和忠誠度。
2、網路營銷戰略
網路營銷戰略是指主要是internet為手段,以用戶和消費者的需要為中心,以網路營銷文化為核心,以用戶和消費者的效用最大化為目標的互動的管理過程。它企業利用現代信息網路資源開展營銷活動的一種戰略思想。它具有跨時空、多媒體、雙向互動和個性化集中營銷等特點。隨著計算機與通信技術的發展,人類進入互聯網時代。互聯網路超越時空,為企業帶來新的契機。網路營銷,不受時空限制,24小時提供全球性營銷服務;網路營銷,圖文並茂,展示商品的原型。網路儲存與傳遞信息的數量和准確度,遠遠超過其他媒體。
同時,網路營銷能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及時更新產品和調整優勢。網路營銷的交易成本約為傳統營銷成本的1/10,使企業更具有低成本的競爭優勢。網路營銷戰略的優勢還在於使企業將產品說明、顧客意見、廣告、公共關系、顧客服務等各種營銷活動整合在一起,進行一對一的雙向互動溝通,真正達到營銷組合所追求的綜合效果。基於網路營銷的眾多優勢,百年老店和百年品牌的建設必須依託網路這個現代化的有效工具開展營銷活動,如建立企業門戶網站,實施電子商務等等。
3、全球化營銷戰略
全球化營銷戰略是指企業樹立全球競爭意識,積極參與全球競爭,在全球范圍內廣泛開展營銷活動,以此提高企業的國際影響力。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下,西方發達國家總是以老字型大小充當開路先鋒,代表美國文化的 「萬寶路」、「可口可樂」、「麥當勞」等老字型大小,就是率先打入國際市場的「金牌殺手」。反觀之,我國雖有不計其數的中華老字型大小,但在國際市場上,也就是「英雄牌」、「天壇牌」等少數幾個老字型大小略有名氣,而就是這些老字型大小企業也因不重視開拓國際市場,導致其產品市場份額減少地位日益下降。
一些本來市場信譽頗佳的名特優品牌並不珍惜來之不易的老字型大小,動輒通過聯營許可等方式甩賣老字型大小;一些產品順利打入國際市場的企業對於商標這一企業無形資產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沒有及時在國外進行商標注冊,讓外國企業捷足先登進行商標搶注,致使自己的老字型大小招牌得不到應有的法律保護,使好不容易打開的國際市場也逐步淪喪。
面對加入WTO的沖擊,國外知名品牌正大軍壓境,中華老字型大小將面臨嚴峻考驗。因此,要在國際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獲得新生和加速發展,中國的百年老店和百年品牌的建設必須走國際化的道路,在國際營銷網路和產品研發、設計環節加大力度,尋求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全球競爭,樹立全球營銷的思維和意識。 1、產品策略
產品策略是指在營銷活動中加強對產品質量、技術、包裝、外觀、形式和服務等產品本身各個要素的改進以及各要素的組合運用。加大研發力量和提高科技水平,不斷改進和提高百年老店和百年品牌的質量,以質量興市,爭取其質量在同行業中處於領先水準。如貴陽百年老店同濟堂葯店嚴格加工炮製,成葯製作精良,尤以貴陽同濟堂的熟地黃、虎骨膠、魚膠、白芍、桔梗、黃精等加工炮製品特別出名。在確保產品質量的前提下,突出百年老店的經營特色和獨特資源,通過對品牌賦予其相應的款式設計和合理、創新的包裝,突顯百年老店和百年品牌的非凡魅力和個性。最後,要加大經營服務的力度,確保產品在售前、售中和售後服務的及時跟進和圓滿完成。
2、價格策略
價格策略是在營銷活動中根據企業、消費者和競爭對手三者的情況,為企業的發展制定合適的市場價格。由於百年老店和百年品牌的內在特色和其孕育的民族文化特色,註定了它有著同行業其他品牌無可比擬的優勢。一般而言,老字型大小品牌應該多採用高價策略。高價往往利潤也高,這意味著企業可以投入更多的研發費用和廣告等促銷支出,使企業更具競爭實力,提高品牌價值。
問題是高價策略往往需進行高檔定位,但這可能使企業面對長期的投入、低利潤甚至虧損的風險,才能最終贏得市場。而眾多「老字型大小」企業往往不願承受這種長期的低利潤或虧損,他們傾向於定位低檔來迅速佔領市場。而低檔商品剛好相反,品質形象低劣,沒有降價空間,市場逐步萎縮,往往被擠退到周邊市場和農村等二、三級市場,去和假冒偽劣商品爭市場,最後容易被其他品牌甚至洋品牌吃掉。所以,走高價策略之路是百年老店和百年品牌謀求長遠發展的一條有效途徑,盡管這需要冒一定的風險,但是對「老字型大小」企業的長期品牌的建設意義重大。
3、通路策略
通路策略是為企業和產品的入市制定和選擇正確的分銷路徑,使得產品和服務能夠更加順利到達消費者。百年老店和百年品牌建設的渠道選擇可以採取特許經營和連鎖經營兩種模式。特許經營有利於企業節約運營成本,又可以起到融資的功能。而連鎖有利於提高市場覆蓋面和佔有率,擴大企業銷售規模。同時,這兩種模式的採用,易統一店面形象,有利於樹立和傳遞百年老店的品牌形象和提升品牌價值。
4、促銷策略
促銷策略是企業綜合運用各種促銷工具如廣告、營業推廣、公共關系和人員推銷對企業的產品和服務進行市場推廣和宣傳。對於百年老店和百年品牌的促銷策略,應該運用整合營銷溝通的基本思想。圍繞基本促銷目標,將一切促銷工具與活動一體化、立體化,打一場總體戰,將廣告、有沖擊力的社會公共關系活動、現場促銷與直銷、產品與包裝等一切消費者能夠接受的武器整合為一體,把企業的價值形象與信息以最快的時間和最有效的途徑整齊化一地傳達給消費者。應該結合具體營銷戰略推進步驟、市場特性和產品的情況,有目的的設計和實施各個戰略階段的媒體投放計劃、廣告訴求方式、現場促銷等具體的促銷方式。
如一生產日化用品的百年老店,當其戰略區域計劃推進到全國范圍,且其在公眾中已經有一定的知名度,就需對媒體和廣告進行調整,媒體宜採用以全國性的強勢電視媒體為主,同時結合現場的售點廣告(pop廣告)為輔,廣告的訴求方式應由功能性的理性訴求逐漸轉向重視消費者精神滿足的感性訴求。在公共宣傳和推進上可以採用製造新聞事件的形式或各種公益主題活動間接宣傳企業,提升品牌內涵和形象。

⑶ 開土特產店(類似國美,蘇寧這樣的運營模式和規模),可行性如何利弊如何,需要准備些什麼

你的想法很大膽,很有創意,但這是個系統問題,不是想一想就能回答的,如果你真有這想法和能力,我覺得得找個專業的調研及策劃機構幫你才行

⑷ 地方特產品牌營銷的品牌建設是區域特產的唯一出路

溫總理在視察海爾時說過:「品牌對於一個國家的競爭力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將來衡量一個國家在世界上競爭力的重要指標,是他擁有多少個在國際上知名的品牌。」日本首相在訪問美國時曾自豪的說「豐田是我的左臉,索尼是我的右臉」。品牌是國家的臉面,更是國家實力的支點,是國家發展的推動力。2006年,國家商務部組織的品牌萬里行活動,從北京到河北,從河南到浙江,從江蘇到山西等,在此次的活動中,積極參與的不光是全國知名的品牌,更多的是區域有影響力的企業品牌,這次活動的主要目就是發現地域品牌,支持區域品牌,使特色品牌走向全國、使特色產業做大做強。
幅員遼闊,地大物博,歷史傳統,民族習慣眾多,區域地貌等等因素造就了中國各個區域都有自己的特色,包括食品、文化、土特產等,成就了有濃郁色彩的中國特色和百花齊放的特產行業。然而,「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在特產產業一樣靈驗,有些特產已經被全國人民所接受,成為全中國的特產,甚至走向世界,有些則困於一隅,瀕臨滅絕,垂死掙扎。在品牌經濟社會,特色產品只有建設自己獨特的品牌才能把特色文化或產品發揚光大,也只有品牌建設才是區域特產品牌的唯一出路。
1、政府推動行業整合加速產業競爭。
行業整合的旋風正席捲特產行業,這是政府所想,也是民心所向。區域特產目前大多是中小企業和手工作坊,有幾家甚至有數十家同樣的企業提供同樣的產品,造成行業混亂、市場分散,一直是政府部門思考的重點。
2007年「兩會」上,溫總理的報告中明確:發展區域龍頭企業才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近年來無論從政府的政策力度還是資金支持力度,都在不斷創造新高。對於各地的龍頭企業,就必須要運用品牌的力量,快速實現跨越。
從產業發展的角度和順應市場需求,為了實現規模化、產業化,組織統一采購,統一品牌已成趨勢,在此中間必將會有能代表地方特色,有能力參與市場競爭的品牌受到關注和支持,形成品牌化效應,加速了產業品牌化的競爭。
2、意識+速度=產業冠軍。
最先有品牌意識的企業才可能是最大的贏家,當所有的同類產品還在打擦邊球、價格戰、回扣戰等一些比較原始的營銷手段時,只要第一個把產品做成品牌,用品牌的思想來運作企業,就能贏得行業80%的資源優勢和消費忠誠。
快魚吃慢魚,已成為生態法則,把優勢轉化為盛世,只有靠速度。
縱觀中國的特產行業,各企業營銷水平相當,同質化嚴重,要想成為產業冠軍必須憑借敏銳的目光,最先發起攻勢,樹立品牌,搶占市場先機,搶先達到市場最大化,才能是市場的最大受益者。市場上的游戲規則永遠是由先行者制定,先發制人,後發而受制於人。
3、產業優勢必將被特色品牌所壟斷。
市場競爭的加劇,任何一個企業都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不爭的事實:每個行業都供大於求,眾多的競爭品牌分爭有限的市場資源。行業越成熟,這種現象也就越明顯。這就像群狼爭奪一塊肉一樣,肉是有限的,而狼卻越來越多。要想讓自己的品牌立於不敗之地,致勝的關鍵已經不僅是如何取悅消費者,而是如何打敗競爭對手,從競爭品牌的口裡奪食。隨著競爭的不斷深入,品牌營銷的關鍵是如何搶奪更多的資源,資源爭奪與壟斷將成為未來品牌競爭的焦點。「品牌壟斷資源,品牌代表品類」。是企業發展的目標,也是市場的規律。
4、品牌比產品更重要。
特產行業,大多企業在一個地區,使用統一地域名稱,銷售著相同的產品,普通消費者根本無法區分。同質化是這幾年來市場競爭中提及率最高的一個詞語之一,在特產領域,只有樹立品牌才能讓消費者辨別清楚,產生信任和忠誠。
比如山東德州傳統名特產,德州扒雞,盛名天下,被譽為「神州一奇」、「中華第一雞」,其始於清朝,傳於民國,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是北方整雞鹵制的特色名吃。但這道獨樹一幟的中華傳統名吃,並沒有享譽中外,也不是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甚至在全國至今仍沒有一個耳熟能詳的名牌企業。德州人買扒雞都到德州扒雞總公司,但德州人有多少知道德州扒雞總公司的商標是「德州」牌,全國又有多少人知道?且德州產的扒雞都可叫德州扒雞,根本區分不開。如果德州牌扒雞一開始就不用「德州」牌,而是用「華一」牌,中華第一雞,據了解德州扒雞集團是注冊了「華一」牌但並沒有啟用,「德州扒雞」離成功就那麼一點點,但並沒有那麼做。而是和其他上百家的小作坊共享品牌,低略競爭,混為一談。同樣是山東的企業:龍大粉絲,則是占盡了地理優勢,一度成為粉絲的代表。
5、地方特產需換腦前行。
2006年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第五年,是中國貿易全部對外開放的第一年,從此中國將真正成為地球村的一部分,在家門口參與國際競爭。無論是國外的產品還是國外的理念和思想,都將沒有遮攔的和世界同步接收,同時運用。
特產作為中國的傳統產業將受到重大考驗,在以前只關注產品、生產,逐漸轉變為關心品牌,關心需求,關心消費者,將從生產產品為主導一步跨入以品牌為根本的營銷急流,而且必須要適應。思想上的轉變是最難得,也是成就品牌的第一步。
運作品牌必須謀定而後動。
6、只有用全國的眼光,才能決勝地域市場。
上海中歐商學院的校長有句名言:「你要想知道地球是什麼樣的,就必須站在宇宙的高度來看。」對於做市場一樣如此,總在一個行業或一個區域呆久了,難免會迷失方向,感覺阻力大於動力,需要聆聽第三方的看法,站在更高的高度,也許擺在面前的困難已經迎刃而解。
雖然對於中國絕大多數特產企業只是希望自己的企業能成為區域強勢,但作為全球一體化的今天,世界早就成為平的,要求企業必須站在更高的角度來構思,站在全國,乃至世界的角度,才能稱霸一隅,割據一方,成為特設品牌。
後記:
面對品牌時代的到來,特產企業已不是需不需要豎立品牌,而是如何給品牌定位,如何發展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發展壯大。市場競爭宛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退則只有死路一條,慢進亦是死路一條。在太陽出來的時候,非洲草原上的動物就開始跑了。獅子知道如果它跑不過最慢的羚羊,它就會餓死。對羚羊來說,它知道如果它跑不過獅子,它就會被吃掉。對企業而言,亦是此理。市場反應速度決定著企業的命運,只有能夠迅速應對市場者,才能成為市場逐鹿的佼佼者。在這「品牌為王」的時代,速度已成為企業的生存法則。

⑸ 地方特色民俗如何打造旅遊產品

中山人傑地靈,名人輩出,尤其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涌現了以孫中山為代表的一大批傑出人物,這些名人和他們的精神一起,已經成為現代中山重要的城市名片。我市旅遊界人士表示,中山旅遊業要創新發展,應該深入發掘名人文化內涵,打造文化旅遊品牌。 蕭潤君是孫中山歷史文化的資深研究者,作為孫中山故居紀念館館長,他認為,名人是一個城市的名片,名人文化是城市的精神象徵和文化符號,利用好名人文化資源,是做大做強文化旅遊業的重要舉措:「我們中山沒有名山大川,但是中山有名人,中山以孫中山為代表的一批名人,它是中山旅遊的一個亮點,它是我們中山的一個重要人文資源。那麼我們保護好這些資源,有效地利用好這些資源,來打造我們的旅遊品牌。」他表示,在博鰲亞洲論壇2005國際文化產業會議在我市召開的環境下,要進一步轉變觀念,利用市場機制來激活中山的名人文化資源,大力宣傳中山名人,開發名人產品,延伸文化產業鏈條,使名人文化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步提高。 作為中山開發人文景觀的成功典範,詹園的成功也為我們發展旅遊文化產業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寶貴經驗。詹園主人黃遠新說,從發展旅遊文化產業的角度來看,選擇一種傳統文化作為立足點正是詹園的成功之舉:「一個旅遊景點一定要有文化內涵,同文化層次相配合,讓這個景點有文化,才有生命力。」 目前,我市正充分利用「中山」這一品牌,一體化規劃建設「翠亨名人文化村」等景點,力爭形成集嶺南文化、名人文化、華僑文化、民俗文化相互融合的多元文化體系,從而打造具有鮮明特色並富於歷史文化內涵的文化旅遊品牌。

⑹ 地方特產的營銷如何走出去

企劃、營銷、市場推廣、客戶定位與市場劃分。很多啊,不容易做。最好專門看一些這方面的書

⑺ 論如何打造特色文化旅遊品牌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文化旅遊以文化的碰撞與互動為過程,以文化的相互專融合為結果。文化屬旅遊的過程就是旅遊者對旅遊資源文化內涵進行體驗的過程,既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又是對現代時尚精神的承載,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打造特色文化旅遊品牌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找准文化旅遊發展定位。文化和旅遊的發展,不能相互孤立、各自為陣。要強化綜合帶動,突破產業邊界,突出文化與旅遊產業溢出效應和疊加效應,實現優勢互補、互動共融。
(二)突出重點文化旅遊項目建設。高質量策劃一批文旅深度融合互促發展的大項目,同時加強各領域項目與文化旅遊項目的統籌與整合,實現文化旅遊項目與其他各類經濟社會發展項目統籌規劃、同步建設。
(三)加強文化旅遊品牌營銷。樹立「政企聯動、抱團營銷」宣傳理念,創新宣傳營銷方式,建立完善宣傳營銷體系。
(四)理順文旅融合機制體制。進一步理順政府文化行政部門和文化事業單位、社會文化團體、文化企業的關系,推動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由政府主導向市場主體轉變,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加快文化旅遊市場化進程。

⑻ 做地方土特產開發,前景如何

建立土特產品產業,必須統一規劃,用宏觀的眼光品牌化、規模化、高檔化運作,打造特色食品高端品牌,開創新的事業平台,實現著由傳統產業向現代產業的蟬變,否則,是對這一寶貴資源地浪費。 一、獲取壟斷優勢 藉助技術研發與管理手段可以提升商品力,但屬於快消品的土特產品又有其特殊性,雖然是特色產品,但它市場開放,誰都可以插一手;需求量大,但技術門檻低、仿效容易,產品同質化程度高、市場競爭激烈,在產品上體現領先已很難辦到;特色產品不光是張家界有,大千中國無奇不有,別的特色產品也可以替代本地土特產。 所以,發展張家界土特產品首先做到的是,利用知識產權、或者產業聯盟、協會壟斷產業資源,有計劃的培育、分配、使用著些資源。另外重要的是,擴大產品知名度的同時宣揚特色產品難以替代的「特」在何處。 二、拓展產品競爭力 企業要生存並獲得長足的發展,必須具備核心競爭力,現代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是商品力、銷售力和形象力的綜合體現,這三個要素,任何一點都不能忽視。 縱觀中國快速消費品20年的營銷發展與變革的主流,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的中期,屬於市場營銷初期,主要依靠產品和廣告來打市場;第二個階段是從90年代的中期至21世紀伊始期間近十年,屬於市場營銷成長期,主要依靠規模與銷售渠道贏得市場;第三個階段是今天的時期,屬於市場營銷成熟期,這個時期主要依靠品牌形象力塑造和營銷創新來提升市場空間。更多現代企業愈加清晰地認識到,他們不僅僅要推銷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更要注重企業的觀念、哲學、文化和形象,企業只有成功推銷出這些優秀的精神產品,才能使之轉化為優秀的物質產品,形成別人所不具備的或者一時具備不了的獨特的優勢和能力。所以,當今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更注重採取通過塑造企業文化獲得核心競爭力,較之其他要素,塑造企業文化乃重中之重。 品牌形象力就是一種企業文化,產品質量達到一定程度時,產品自身的文化含量對產品的市場地位和由地位決定的價格,以及產品的市場銷售量發揮重要作用。所謂「一流的企業是做文化、做標准;二流的企業做資本;三流的企業做項目、做產品。」比如肯德基經營的成功之道,就是重心放在通過輸入品牌文化而促進市場銷售,如果沒有強力品牌,無論營銷手段多高明,也難以達到這樣的營業績效。 企業文化作為一個大系統,含有企業的特色硬體環境、品牌、標識形象、倫理道德、提倡的精神與價值觀、企業的目標、制度、團隊意識、企業文化活動等子系統。企業文化是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服務的,它可以從後方策劃、開發、製造到前方銷售、服務,以及中間的管理環節上,引導企業朝積極的方向前進,對企業興衰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企業文化並不僅僅是只有大企業才具有的「奢侈品」,張家界土特產品必須走這樣一條路,而且要走在這條路的前列。 三、培植企業文化,擁有強勢形象力 企業的核心價值觀是「一個企業本質的和持久的一整套」原則,它是「沒有時限地引領企業進行一切經營活動的指導性原則」,張家界土特產品的核心價值觀用以引導企業文化、服務企業文化。文化影響人,文化同樣可以成就一個品牌。 張家界土特產的發展,要借力國際級旅遊風景區的知名度,就像「龍大」粉絲和「天堂」傘一樣:龍口粉絲具有三百多年的悠久歷史,不但名譽九州而且在世界上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在許多消費者眼裡龍口粉絲是優質粉絲的代名詞,龍大集團憑借「龍口粉絲,龍大造」,順理成章的把龍口粉絲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忠誠度轉移到龍大粉絲身上,借勢策略成就了龍大粉絲行業霸主的美夢;天堂傘業的成功是藉助了城市的名氣,天堂傘業的經典廣告語是「真想有把天堂傘,杭州天堂傘業」,「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是全國聞名的美城,與天堂相提並論,天堂傘業把杭州的美麗、天堂傘的美麗和女性消費者渴望美麗的心理巧妙的結合到了一起,賦予品牌很美的聯想空間。

⑼ 中國特產名牌和中國特產品牌的區別

中國特產品牌公眾評選活動標准及細則第一章 總 則第一條:中國特產品牌公眾評選活動是由中國食文化研究會、中國特產協會通過中國特產營銷網、中國特產博覽網等數十家媒體進行廣泛公眾選舉、《中國特產年鑒》編審委員會、中國特產大典編審委員會組織專家評定的一項大型公益性活動。第二條:活動主題:繁榮特產市場、發展特產經濟、創建特產名牌、傳播特產文化、推動和促進特產行業健康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對特產的消費需求變化和升級;開發並提升特產品牌的市場競爭力,打造民族特色產業。第三條:活動宗旨:中國特產品牌公眾評選活動站在特產行業權威的角度上,評選和推薦中國特產名品、精品;科學系統地對中華特產進行權威性認證;創建特產名牌產品;推薦和確定特產行業示範工程及特產優秀項目基地並為其尋求政策和資金扶持;促進行業交流、加強國內外協作;推進特產產品的聯銷和貿易;幫扶特產屬地實現由區域優勢、比較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第四條:活動原則:科學、客觀、自願;公開、公平、公正。第五條:中國特產品牌公眾評選活動採取網站公眾評選和評選活動組委會評審結合的評選方式。第二章 評選標准及細則第六條:評選項目: 中國地方特產、中國傳統特產、中國知名特產第七條:評選范圍: 全國各類特產第八條:評選條件:參評物產原產屬地在中國境內;參評物產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或民族特色、有一定的歷史傳承及延革軌跡和獨立的文化內涵;凡能代表本土特色、在社會上擁有良好口碑的物產,都可通過企業自薦或相關單位、公眾推薦的方式進行報名參評。以原產地命名的產品,如「稷山板棗」、「煙台蘋果」等,應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出具的明確的地域界定證明;產品具有區域優勢屬性;產品具有注冊商標及完成了相關的法定手續。第九條:申報材料:中國特產品牌公眾評選活動申報表;商標注冊證或相關文件復印件;有關證明材料(包括法人登記證書、獲獎證書、有關歷史文獻資料等);中國特產品牌公眾評選活動申報表所列的附件。。第十條:特產食品應提供相應的技術資料:生產工廠的的衛生許可證復印件;生產工廠的營業執照復印件;生產工廠所在地縣級或縣級以上衛生檢驗機構近期的檢驗報告;產品標識上標注的企業標准;國家對食品的其他檢驗證明。第十一條:參評提供的樣品數量:同一生產廠的同類產品,五種以下,每種二批;五種以上,每種一批;固體樣品單個包裝重250克以下,每批1500克。 (250克以上(含250克),每批8個包裝;液體樣品單個饈250毫升以下,每批15個包裝;250毫升以上(含250毫升),每批10個包裝。)第十二條:活動時間:從發文之日起至2009年底。第三章 附 則第十三條:報名辦法:各有關單位自願申報;申報材料須加蓋申報單位公章,否則不予受理;第十四條:評選程序:相關單位、公眾推薦、企業自薦報名——評審組初評——公眾投票評選——投票結果上報專家組委會確定評選結果。第十五條:評選結果:頒發相關證書和牌匾;舉辦大型推薦宣傳活動,並通過各大新聞媒體向社會公布宣傳。第十六條:本細則最終解釋權歸中國特產品牌公眾評選活動組委會所有。

閱讀全文

與地方特產的文化營銷和品牌建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全國電子商務應用人才培訓收費 瀏覽:658
商場七一促銷活動方案 瀏覽:978
藍紫色婚禮策劃方案 瀏覽:406
青年成長培訓計劃實施方案 瀏覽:931
房地產周年慶暖場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89
熟肉製品營銷方案 瀏覽:748
課程輔助活動教師培訓方案 瀏覽:314
餐飲2017全年營銷方案6 瀏覽:347
2017班主任培訓方案 瀏覽:572
體彩店如何做營銷方案 瀏覽:648
銀行成立6周年的營銷方案 瀏覽:588
親子網路閱讀策劃方案 瀏覽:903
關於景點的營銷方案 瀏覽:758
手機app推廣方案實戰案例 瀏覽:559
慧美電子商務 瀏覽:689
成立公司策劃方案ppt 瀏覽:767
小學健康教育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408
鑽戒新品上市策劃方案 瀏覽:581
培訓方案模板word 瀏覽:386
門窗銷售推廣方案 瀏覽: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