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運營,營銷,策劃有什麼區別
運營,營銷,策劃的區別:
營銷是比較寬泛的說法,主要是通過各種商業技巧,提高公司業績或品牌力。
策劃通常是營銷的一部分,在企業里,策劃多是營銷部門下設的崗位,比如活動策劃、文案策劃等。以上指的是在一般企業中,在影視等領域,策劃的工作和位置是不同的。
運營則主要是管理、執行。越大的企業分的越細。
運營就是對運營過程的計劃、組織、實施和控制,是與產品生產和服務創造密切相關的各項管理工作的總稱。運營分為市場運營,用戶運營,內容運營,社區運營以及商務運營幾個大類。
市場營銷是指企業發現或挖掘准消費者和眾多商家的需求,從整體的營造以及自身產品形態的營造去推廣、傳播和銷售產品,主要是深挖產品本身的內涵,切合準消費者以及眾多商家的需求,從而讓消費者深刻了解該產品進而購買的過程。
策劃是一種策略、籌劃、謀劃或者計劃、打算,它是個人、企業、組織結構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充分調查市場環境及相關聯的環境的基礎之上,遵循一定的方法或者規則,對未來即將發生的事情進行系統、周密、科學的預測並制訂科學的可行性的方案。
策劃一詞最早出現在《後漢書》。策最主要的意思是指計謀、謀略,劃指設計,籌劃、謀劃。選題中應用創造性思維獨辟蹊徑地考慮選題就是選題策劃。
2. 新媒體運營&新媒體營銷之間,有什麼區別
新媒體運營和新媒體營銷的區別,簡單理解就是「運營向內,營銷向外」。版
新媒體營銷
「運權營向內」是基礎工作,比如用戶運營、活動運營、新媒體運營、數據運營、產品運營等。比如你在電商平台做活動運營,到了母親節要做一個節日活動策劃,考慮的是商品組合、物流、設計、文案、移動端配合、推廣配合,運營就是發動機,如心臟運化著血液通向身體的各個器官。運營會強調細節、配合、機制、數據、量化等。
「營銷向外」是把通過運營的產品、品牌、活動,推廣給更多人、機構。
新媒體運營是根據企業自身特點,確立開通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從賬號定位、搭建、內容規劃到活動策劃執行等等環節。
兩者如何結合?新媒體運營要有營銷思維,比如微信策劃一個日常活動,是可以利用多點傳播、裂變傳播放大的,在活動設定好錨點,就容易誘發傳播。
3. 運營和營銷的區別是什麼
明晰市場營銷與運營的差別,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運營,並且在運營工作中巧妙地運用市場營銷理論,讓我們的運營工作更科學,更高效。
如果我們從大運營的范疇來看,會發覺上述營銷模型中,除了「定價」、「上游供應鏈」、「市場細分」之外,幾乎都會在互聯網的「大運營」中有所體現:比如互聯網的「用戶調研及畫像」、「用戶精細化管控及運營」、「價值主張及定位」、「產品品牌」、「渠道(流量)管理」、「用戶關系管理」等等。
可以看出,若從目前工作職能的視角來看,營銷的范疇大於狹義運營(推廣及產品運營)。對於一家科學營銷驅動的公司,整個組織的資源、能力都是圍繞營銷戰略開展的。
無論是產品研發、供應鏈、渠道、還是財務、人力資源,營銷部門掌控最大的權利也承擔最大的責任。
當代世界500強及諸多新興企業的成功已經充分驗證了上述營銷驅動模型的正確性及科學性。這對於我們尚未成熟的互聯網運營模型而言,是個非常巨大的得以移植借鑒的寶庫。
因此,透過科學營銷模型的洞察,李少加總結了運營可以借鑒的五大全新啟示及運營業界後續的發展趨勢,這也是本文的核心:
啟示一:大運營驅動將是互聯網公司的戰略致勝趨勢,這也是運營人的出路及前景
互聯網商業價值的中樞來自於用戶,可以堅定的說,以用戶為核心驅動整個企業的戰略資源調配的「大運營思維」是科學而有競爭力的。
傳統商業的科學營銷戰略也已經充分輔證。
遺憾的是絕大部分互聯網公司對運營的定位依然處於「小運營」的范疇,比如僅專注於推廣或者用戶運營、活動運營等,而各自的KPI、核心指標又將各職能工作目標的一致性給強行割裂。
此外,互聯網企業由產品負責人掌權的亦不在少數……這在事實上導致惡性循環:越有能力的人越不願意從事運營,而從事運營的人缺乏相應能力也確實不堪重任,然而以產品為驅動的戰略其實弊端頗多。(*這是從職能及戰略視角判斷,與崗職能力等等毫無關聯,請勿誤解)
解決的方案其實我已經在《進化式運營》提出的「基於用戶視角的用戶養成運營框架」中給出了。
當然,除了運營理念必須「刷新」之外,還需要企業高層能夠借鑒市場營銷的科學戰略模型,設計一整套以「大運營」驅動的組織架構、人員招聘標准、KPI考核、激勵等等。以用戶為中心,以運營驅動一切企業資源,包括產品、服務、品牌傳播等等,任重道遠。
但,這絕對是未來互聯網商業的趨勢,也是我們運營人的前景。所以我多次在書中、演講中提到過:運營不是兒戲,不是陪用戶玩耍,運營人任重道遠,需要極強責任感及全面的綜合能力。
啟示二:以員工滿意度為核心的管理體系取代KPI為核心的體系管理
傳統營銷商業模式中,通過此策略取得成功的不在少數。比如大名鼎鼎的海底撈、四季酒店都是以「照顧好那些照顧客戶的人」而聞名的,這使得這類服務企業對客人的吸引力非常大,那種「自內而外的熱愛」是能夠真正感染人的,不是么?
據說一位四季酒店的客人曾對經理人說:如果有天堂,我希望它是四季酒店運營的。
我們反觀互聯網運營,前面已充分論證,運營的成敗對一家互聯網企業事關生死,這就對運營人的才能以及「用心程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才能」可以考核,但「用心程度」就只能看員工的歸屬感、幸福感了。
顯然,能否驅動一個優秀的運營人釋放全部的價值,就絕對不能採用以單純KPI為核心的考核方式,這種容易造成短視、阻礙創新的管理方針已然無法應對更為激烈的互聯網商業競爭。
提升員工的歸屬感、幸福感可不是簡簡單單提升薪酬、福利就可以達成的,以高薪酬聞名的IT互聯網公司大把,但私下裡看到員工在外面還各種誇贊公司的卻沒見多少。
那麼運營管理革新的答案在哪裡?
就是借鑒這些出色的服務行業管理體制:提升員工准入標准(寧缺毋濫)、充分授權員工(不是口頭說說那種)、落實在管理制度層面,降低短期KPI考核權重(充其量是作為數據參考工具),巧妙提升員工態度、熱情方面的考核權重。最後,運營領頭人必須才德兼備(這是確保管理落實的保障)。
啟示三:市場細分思維是互聯網企業的潛在用武之地
當代企業均已意識到:他們不可能對一個市場的所有客戶都產生強大吸引力。取而代之,辨識出細分市場,選擇其中的一個或多個,開發為他們量身定製的產品,聚焦於對公司創造價值更感興趣的客戶身上,以彰顯競爭優勢,這已成為共識。
同樣,絕大部分互聯網產品也有這樣的需求。遺憾的是,只有非常少的一部分得到了滿足:比如有些產品有「付費專業版」、「付費去廣告版」等等,又或者支持自定義訂閱專題、內容……
但這些都離市場營銷的「細分市場」要求還非常遠:所謂滿足細分市場的產品,應當是你無需做很多手動配置,用起來得心應手,能凸顯你個人特性、氣質的產品,是你換了另一個版本的產品後就感覺格格不入,難以咽下口的版本。
就拿微信來說,如果能有「基於社交溝通的待辦事項提醒」版本,我是樂意為之付費的。
通過多種不同版本的產品來滿足不同的用戶群體,同時打通底層數據、功能隔離等,必然能極大的提升產品運營的核心競爭力。
啟示四:借鑒營銷渠道思維建立及維系優質渠道庫
互聯網商業的核心價值之一就是「去中間環節」。
按照這種邏輯,時下強調「渠道」似乎有點格格不入,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時下線上信息瘋狂爆炸的大背景下,線上流量的價值也已經急劇下降。
比如,我們可以做個實驗,隨便轉發一篇(預覽狀態)文章,看看新增的點擊閱讀量占你朋友圈的比例是多少?
這幾年過度膨脹的新媒體也讓自建內容渠道的價值急劇下降,雖然很多企業看到了自建流量(比如官方公眾號)的價值似乎能夠減少廣告費的支出,但我們也別忘了維系內容運營的人力成本。
更重要的是,不是很多類型的產品都適合自建內容渠道,尤其是「低頻」、「缺乏持續話題性」的產品。比如家裝建材、大家電、出行差旅行業等。
信息急劇膨脹導致信息傳播鏈條斷裂的情況愈發普遍。遺憾的是,我們依然身處一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
故此,傳統營銷的渠道管理還是有非常多值得運營借鑒之處,比如渠道構建流程:
分析用戶->設定渠道目標->識別渠道->評估渠道->渠道管理及激勵
這個流程,我們運營依然適用。
簡單來說,就是根據目標用戶的特性初步篩選靠譜的上下游渠道(許多優質的線下渠道更不能忽略),進而初步設定在渠道方面預算投入的資金、人力,根據目標進一步篩選渠道,投入執行,根據實施反饋選擇及放棄部分渠道。如此循環直至最終鎖定靠譜渠道,並進行渠道關系的維系,這系列工作都需要專人跟進。
這樣就夠了?不是。
互聯網產品跟傳統實體產品最大的不同是:互聯網產品不是周期性快消品,而是一次安裝永久使用(對忠誠用戶而言)的產品。因此,任何渠道的引流效果大都會呈現類似邊際遞減效應的情況。
故此,李少加認為,互聯網的渠道管理應更趨向於搭建多元化渠道,同時降低單個渠道的「使用(合作)頻率」。
啟示五:營銷的價格策略依然可以移植借鑒於運營的用戶決策模型
看到「價格」兩字,朋友們可能會好奇。互聯網商業不是(絕大部分)基於「免費」為基礎么?為何還能借鑒市場營銷的「價格」呢?
我們先看下營銷學對價格的定義是:客戶為了獲得某產品(服務)所付出的金額,這是狹義上價格的定義。
然而,聰明如諸位肯定會聯想到,我們為了獲得某產品所付出的難度就僅僅是金錢么?
對,這就涉及到廣義上價格的定義:為了獲得某物付出的所有成本總和。這種廣義價格的思維是我們運營人可以借鑒的。
比如,我們下載使用任何一款免費的互聯網產品需要付出哪些成本?
下載時間、學習成本、信任成本、情感成本、安全成本等等。
借鑒營銷價格思維,李少加針對互聯網產品提煉出一個促使用戶體驗產品的粗糙法則:
用戶感知價值 – 用戶感知成本 > 0(或大於業界知名同類競爭者)
對於你運營的一款產品,明明關注產品的用戶人群很多,但下載量一直不高,這個時候,你就可以好好對照這個公式看看自己在哪個「感知」層面出了問題。
舉個例子,對於理財類這種高決策成本的產品,你就不能單方面提升用戶感知價值(比如說利率非常高),企業方過高的宣傳價值有時會給用戶帶來反效果(認為是忽悠、存在欺詐的可能),進而顯著提升用戶感知成本,更加不願意下載使用。
又比如,對於一款游戲類產品,縱使游戲免費,但考慮到下載的時間成本、游戲占據的內存,這些用戶感知成本其實並不低,而在APP Store,能夠展現用戶感知價值最關鍵的就是那幾張游戲截圖(或小視屏預覽)。這時候如果你選取的都是介紹游戲角色、設計華麗的圖片,但卻沒有關鍵的游戲場景、成長機制的截圖,那麼用戶感知價值依然是模糊的(我經常見到過類似的游戲截圖),在可選性如此多的情況,通常會放棄下載。
結語
市場營銷根植於「直接獲取最大利潤」的傳統商業模式,歷經多次社會形態的變革,持續適應社會、經濟、文化的步伐調整進化,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經典成熟的管理運作模型。
而互聯網運營則立足於「獲取最多用戶並以售賣用戶影響力獲利」的新型商業模式,歷史短,根基淺,一切遠未成型。在這個階段,作為運營人切忌盲從大流、迷信權威,尤其是互聯網這種日新月異的行業更難以形成權威。
尤其是營銷觀念的第五個階段「社會營銷觀念」,與李少加個人理念(賢者三責)頗有共鳴。無論是作為用戶還是作為消費者,我們的任何一次行動、消費、點贊、傳播都在悄無聲息的影響著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自然或文化)。
比如一些成名大V通過洗稿、部分抄襲等手段躲避原創檢測、赤裸裸侵犯不知名作者,還恬不知恥的接受不知情讀者的傳播、贊譽……大眾對此卻寬恕縱容,社會將會變成怎樣?
雖然現在這個想法有點超前,但未來,隨著全民素質的全線提高,缺乏「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必將為社會所唾棄。
4. 微信營銷與傳統營銷的本質區別
微營銷有著傳統營銷模式無法比擬的優勢,微營銷"主張通過"虛擬"與"現實"的互動,低成內本投入、參與度高、容互動性強、實時監測等特點是企業充分利用社交網路的優越性進行營銷的新興模式. 所以我們在做微營銷的時候前期一定要做好考查,制定好目標。
5. 微信平台營銷和其他的平台有什麼區別
一、微信與qq的區別
微信同樣是騰訊的產品, 相對於騰訊的另一款產品qq,他們的共同的特徵是都是聊天社交工具。qq大多數是企業聊天工具或者是PC端的交流。真正碎片時間大部分掌握到微信上的,微信上不僅可以聊天,還能夠查看微信公眾號的一些最新資訊,是很多人都對微信親耐的一點。微信還能夠通過附近的人,搖一搖等等交友插件,讓微信受到很多人的喜歡。
二、微博與微信的區別
微博的特點是pc端的社會化信息網路,並且是公開擴散傳播,像很多熱點事件都是微博論壇發起,但最終形成熱點並大面積傳播就是通過微博這個平台。而微信則是移動客戶端的社會化關系網路,並且屬於私密閉環交流的一個空間。微博的用戶關系屬性是淺社交、泛傳播、弱關系。而微信則恰恰相反體現出的是深社交、精傳播、強關系的特點。微信針對一對一,一對多服務特點,精準的營銷,二次傳播,用戶年度強等等特點,現在已經很多企業入駐微信平台。
6. 微信營銷跟傳統的營銷有什麼區別呢是傳統的營銷好做還是微信營銷好做,知道的人快點告訴我,多謝了。
當然有區別,一個線上一個線下,展示的方式不同,受眾面也不同,傳統的內基於線下的活動宣傳,市容場調查,屬於比較主動的營銷,受眾面可依計劃改變,但通常范圍小,效果快。微信營銷基於互聯網,平台比較大,但成本太高,受眾面雖然廣,但針對性不足,並且消費者是被動接受信息,如果不長期堅持,這效果無法立顯。
7. 微信營銷和微商的區別
微商
就已經包括在
微信營銷
之內了,微信營銷就是因為有了微商才開始才開始叫微信營銷。
8. 微博營銷與微信營銷的區別
微信和微博最大的區別在於精準兩個字。微博是有微博主發一條微博,然後粉絲就可以回通過看自己的微博答主頁就能看到微博主發的內容了,但是現在一般人關注的人太多,所以能看到微博主發的微博就是隨機的。而微信就不同了,微信公眾平台帳號發一條群發消息,所有關注的人都會收到這條消息。想像一下吧,如果你走在路上,正在尋找吃飯的地方,微信突然彈出消息說,附近某某館子有優惠券、可以打折,你是會高興還是會反感?再想像一下,如果你關注某個服裝品牌,微信突然彈出消息說,哥們,你附近的某專賣店3折大甩賣,你會不會覺得很實用? 微信上,用戶之間是對話關系,微信普通用戶之間,需要互加好友,這構成了對等關系。而微博普通用戶之間則不需要互加好友,雙方的關系並非對等,而是多向度錯落、一對多。 微信是私密空間內的閉環交流,而微博是開放的擴散傳播。一個向內,一個向外;一個私密,一個公開;一個注重交流,一個注重傳播。 微信用戶主要是雙方同時在線聊天,而微博則是差時瀏覽信息,用戶各自發布自己的微博,粉絲查看信息並非同步,而是刷新查看所關注對象此前發布的信息。這種同時與差時也決定了微信與微博的功能與內容之差。
9. 微信營銷和微商,兩者有何區別
微商:泛指一切基於微信平台進行微信營銷,銷售交易各類產品的個人內或商家
微信營容銷平台搭建公司:即為企業或機構提供微信二次開發、運營、培訓、推廣等相關解決方案的服務商。就是輔助建設微信公眾號的第三方平台,基於微信公眾號開發模式下而產生的
都是基於微信,去做相關的營銷活動,從而達到一定的收益的目的。
10. 微博營銷和微信運營有什麼區別
希望可以幫到您!微博對有價值的信息的傳播會被再加工並會被主動傳播。不受制於關系的強弱。
微信對有價值的信息,傳播者會從強關繫到弱關系的順序傳播。越有價值的信息自會被傳播者傳播的
范圍會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