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目標市場營銷戰略的優缺點及影響因素
一、影響因素
1.企業規模和原材料供應
2.產品特性
3.市場特性
4.產品壽命周期
5.競爭企業的營銷策略
二、目標市場營銷戰略的優缺點
1、無差異化營銷戰略。
2、差異性營銷戰略。
3、集中性營銷戰略。
『貳』 市場營銷的弱勢是什麼
我們習慣將新進入市場的未成熟品牌或競爭力弱的品牌叫弱勢品牌。因為弱小,市場佔有率低,品牌認知度小,廠家也沒有太大投入,進而形成非常尷尬的發展狀態。
弱勢品牌自身並不示弱,而往往力不從心。那麼,小家電弱勢品牌的生存之道在哪裡呢?我認為弱勢品牌既然資源有限,決定了它只能集中資源,走區域突圍,各個擊破,以點帶面的途徑逐步壯大。要突圍,得先有戰略分析,認清形勢而後發展。
一、突圍的難點與障礙
1、小家電弱勢品牌定位於弱勢地位,既無價格優勢又無絕對知名度,銷售渠道不健全,廣告、促銷資源不足。不規范的形象很難跟進大品牌,形成大氣候。
2、隨著渠道競爭加劇,銷售成本劇增。目前的銷售渠道導致銷售費用膨脹,消費者對品牌的苛求意識增強,使弱勢品牌在銷售的全程服務成本加劇。
隨著全國家電連鎖大賣場進駐各大城市,不僅改變了原有商業格局,也加劇了各種苛絹雜稅的徵收力度,弱勢品牌只能望而卻步。消費的進一步理性化,消費者對強勢品牌的追隨和認可度大大提升,無形地擠壓了對弱勢品牌的關注度。
如以廚衛產品為例,顧客購買時首先會想到行業內一線品牌,央視天天有廣告的大品牌,雖然價格不菲,但心裡踏實且家庭裝修顯得上檔次、有品味,能滿足消費者多層次的心理需求。
二、突圍的機會與出路
一般而言,弱勢品牌缺乏雄厚的推廣資源,品牌的長遠投入和持續、系統的塑造計劃不清晰。有限的資源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效用?只有集中資源優勢,從局部突圍,建立區域優勢,從而拉動其它區域連動發展。
就某一省份而言,如何操作,引導弱勢品牌突圍呢?我認為,在營銷策略的運用中,可以作如下定位,其中渠道(選擇)策略尤為重要。
1、渠道選擇
(1)堅持走大批發的路線
小家電弱勢品牌市場投入小,品質優良,行業有影響而消費者不認知的先天性決定了其具有較強的批發能力,這樣一方面減少了終端費用;另一方面因其有行業知名度有可靠的質量易被下游經銷商接受,正滿足了二三級市場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和對產品質量的苛求。
大市場大批發的路線是切入市場的突破口。
(2)選擇二級市場做終端大賣場。
近年來由於全國家電賣場瘋狂地圈地開店,本土家電巨頭的激活,一級(省會)市場的銷售費用已經讓廠商望而驚嘆。
利潤縮水,弱勢品牌更不用去湊此熱鬧了。
二級市場是突圍的重點。二級市場的家電賣場費用相對低,品牌集中度低,競爭相對緩和,為弱勢品牌提供了生存空間。選擇二級市場家電賣場作為主渠道,一方面有利於品牌形象樹立,知名度提升;另一方面能迅速產生銷售,提高代理商信心。本人認為,在品牌成長期,做大賣場的取捨關鍵是銷售的盈虧臨界點。只要預測銷量和單店成本核算能達到臨界點,新進入市場的弱勢品牌就應該選擇進場。
(3)選擇另類渠道
小家電特別是廚衛電器目前看好的銷售渠道還有:建材超市、整體廚櫃店、小區推廣。
這些渠道雖非主流渠道,隨著市場費用的陡增已越來越多地被廠商應用並收到良好的效果。它們的共性是費用低,直接有效,能快速地提升區域銷售和區域品牌形象。在大賣場競爭白熱化,弱勢品牌毫無優勢的環境下,可謂「柳暗花明又一村」。
2、產品策略
一般認為弱勢品牌的產品品質並非比強勢品牌差,但同類同質同價的產品消費者會更願意選擇熟知的。那麼,小家電弱勢品牌怎麼定位呢?我認為需走差異化路線,避免同質化競爭,避開強勁競爭對手。
首先,產品的外觀款式應有強勢品牌的質感和品味,而具備不同的風格。
其次,產品性能上要有所創新,要有自己固有的消費群體,形成銷售真空。
3、價格策略
小家電弱勢品牌的價格定位應緊跟產品策略。
(1)實行高低定價,高端機做形象,做利潤。主銷中低價位,保留一款有差異化、有誘惑力的特價,提升人氣,從而帶動整體銷售。
(2)靈活運用捆綁銷售,模糊消費者對單品價格的概念。
(3)類似產品價格始終保持對強勢品牌的合理優勢。
4、促銷策略
弱勢品牌促銷追求短、平、快,立竿見影的促銷效果。這樣,終端現場促銷是關鍵。
(1)套餐+贈品:優化產品組合,整體拉動銷售,平衡各機型的毛利率。
(2)現場推廣:利用產品展示機會直接面對消費者,可靈活運用抽獎和問答方式進行現場活動,既擴大品牌影響又能直接創造利潤。
(3)交叉銷售:與行業內外不沖突的一線強勢品牌聯合銷售,以此映襯品牌形象。可以採用互贈消費券的形式相互拉動或聯手進行促銷、公關活動。
5、廣告策略
弱勢品牌廣告訴求的重點在於自身產品消費觀念和產品差異化概念的宣傳,包括服務的人性化。
(1)在市場投入期,可選擇地方報紙以軟文的形式接連投放,全國范圍的投入可選擇行業內專業雜志如《家電市場》和《家用電器》作為主流廣告媒體,效果佳,投入成本合理。
(2)選擇家電大市場合適的戶外廣告有針對性投入,能刺激區域市場快速提升。
(3)小區廣告:針對性強,到達率高,投入少,見效快。
6、分銷策略
產品進入市場銷售後,分銷是關鍵。
弱勢品牌由於主流渠道進入少,批發份額大,將產品有效進入下游二、三級市場銷售是考慮重點。目標分銷商該如何選擇呢?
通過《家電商情》發布招商信息並派業務人員跟進搜尋分銷商,選擇目標為三大類:
(1)經營雜牌欲選擇品牌的分銷商,對方想通過經營品牌作長遠打算進而發展壯大成為當地領先經銷商。
弱勢品牌有穩定的產品質量並有長期戰略規劃,對分銷商經營風險有一定保障且前期投入較強勢品牌少,適合雙方意願。
(2)經營同類強勢品牌的分銷商,想通過經營利潤稍高價格偏低的弱勢品牌作為互補,平衡經營成本,擴大顧客選擇空間。
(3)經營大家電的當地專業私營商場作為分銷商,對方考慮到大家電資金壓力大而利潤偏低的處境,欲選擇小家電弱勢品牌作為補充。在固定費用不變的情況下增加經營毛利。是小家電弱勢品牌選擇分銷的對象。
小家電弱勢品牌有效切入新區域市場,需要從小處著手,大處著眼,循序漸進,在代理商的配合和扶持下,突圍的路就在腳下。
『叄』 市場營銷的優勢和劣勢是什麼
市場營銷的優勢和劣勢如下:
一、市場營銷優勢:
專業的實用性很強,不管什麼版企業,營銷人材都是不可或缺的權。
主要是要會跟人打交道,平時要勤於思考,對於身邊的聽到的,看到了一些企業採取了某種商業手段或經營策略改變等,要自己好好分析其原因,並將自己設定為決策者,假想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
二、市場營銷劣勢:
難以為消費者提供全面、及時的售前、售後服務
企業生產規模小、產品品種單一,品牌的市場影響力弱
在對營銷渠道的選擇問題上,處於比較被動的地位
『肆』 市場營銷的優勢和劣勢
市場營銷的優勢和劣勢如下:
一、市場營銷優勢:
專業的實用性很強,不管什麼專企業,營銷人材都是屬不可或缺的。
主要是要會跟人打交道,平時要勤於思考,對於身邊的聽到的,看到了一些企業採取了某種商業手段或經營策略改變等,要自己好好分析其原因,並將自己設定為決策者,假想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
二、市場營銷劣勢:
難以為消費者提供全面、及時的售前、售後服務
企業生產規模小、產品品種單一,品牌的市場影響力弱
在對營銷渠道的選擇問題上,處於比較被動的地位
『伍』 國際市場營銷產品策略的主要內容及各種策略的優缺點。
進入國際市場的包括四種產品觀念:整體產品的觀念、產品的組合觀念、產品的周期觀念、創造開拓的觀念。進入國際市場的產品策略有:固有產品策略,產品更改策略,機會牽引策略,聚力開發策略,專門產品策略,尾隨跟進策略。
一、進入國際市場的四種產品觀念
1.整體產品的觀念。市場營銷學所研究的產品就是整體產品。整體產品的概念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即實質產品(又稱核心產品)、形式產品和延伸產品。實質產品就是產品的基本需求效用;形式產品是指產品的實體外在形態,包括品質、特徵、式樣、包裝、商標和廠牌等;延伸產品則是針對產品本身的商品特性而產生的各種服務保證。市場營銷學的產品價值觀就是消費者的需要,產品的整體概念就體現著以用戶為中心思想,正因為這樣,國際營銷學者在營銷過程中,就應不折不扣地考慮產品的各個方面適應消費國的顧客需要,否則在策略的運用上便有失策的可能。
2.產品的組合觀念。所謂產品組合,即指企業所經營的全部產品的有機構成,或者是各種類產品的數量比例。國際市場營銷要求每一個國家或企業,一定要根據國際市場的需求和自己的資源、技術條件來確定產品的經營范圍及產品的結構,這是任何國家面對國際市場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如果一個國家不能根據國際市場情況充分發揮本國優勢(避開劣勢)確定產品的出口結構,它就不能利用國際經濟為本國的建設發展作用。所以,出口什麼產品是自家長處,縮短和發展什麼產品對已有利,營銷者必須心中有數。
3.產品的周期觀念。產品在市場上出現到消失的過程就是產品的市場生命周期。就同類性質的產品而言,大類的產品與大類的某種產品以及某個牌號的產品的生命周期是不同的。從一個國家或一個企業來說,向國際市場提供的產品一般都是某種產品或某種牌號的產品,這就要求產品的經營者不僅要考慮到個自產品的經營周期,還要考慮到該種產品及該類產品的周期。企業的市場營銷戰略必須適應產品的這種周期變化並符合各種類型產品周期間的內在關系,這是企業在動態的市場上求得生存和持續發展的關鍵
4.創造開拓的觀念。國際市場不僅是市場營銷的新領域,而且也是競爭創新最廣闊場所,不創造就沒有前途,就企業的自身條件來看,開拓精神是企業最大的潛在精神力量。國際市場經營者,必須多動腦筋,經常保持頭腦清醒,多創新意,不斷採用新的科研成果和技術,不斷開辟新的生產領域和服務領域,不斷生產獨特新穎的產品,去爭取顧客、影響市場、開拓市場、創造市場,使自己在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二、進入國際市場的產品策略
1.固有產品策略。以本國或本企業原有的產品直接打入國際市場,即為固有產品策略。運用此策略的產品范圍是有限的,並不是任何固有產品都可行銷國外,凡可直接銷往國外的產品,一般都具有某種需求共性。下述三類產品可用於此策略;傳統產品,如景德鎮瓷器、法國葡萄酒、美國的可口可樂;礦產品及某些原材料產品,如石油、煤炭等;某些已暢銷國內市場的產品。由於此策略大大方便了營銷者,諸如無需另行研究開發和可以降低成本等等,所以此策略很具有吸引力。
2.產品更改策略。這是基於改變整體產品要素的思想之上而產生的產品策略。國際市場的需求與國內市場的需求是有很大不同的,很多產品在某些方面必須作出相應的改變,才能適應國際市場的需要。當然,更改整體產品的哪個部分和如何更改,需要根據國際市場情況而定,也正因如此,在變化無常的國際市場上,在產品的「個性化」方面,該策略顯示了很高的靈活性。一般產品的更改著眼於下述五個方面:
功能的更改。這是一項能給消費者提供更多利益的產品更改內容。如空調車等。
外觀的更改。這主要是對式樣的顏色進行更改。更改的原因是因為產品使用國的條件特殊和文化環境不同。如廚具的大小和衣著的色彩、款式等。
包裝的更改。包裝的更改與銷售地的自然狀況和產銷兩地的運輸距離有直接關系,但國際市場營銷特別強調包裝,是因為消費國的風俗習慣和消費水平更為重要。
商標、廠牌和標簽的更改。在這方面的更改,除有不同的文化要求以外,消費國的法律也有這方面的規定。如加拿大要求商標必須用英、法兩國文字書寫其內容等等。從營銷學的角度來說,商標畫面的設計必須要有藝術性和吸引力,要與個性化的包裝及產品相呼應。
服務的更改。做好產品的服務工作(如保修、供應零配件等),對保證產品的銷售十分重要。作為整體產品的一部分,良好的服務可以增強用戶的購買信心,提高產品的聲譽,打開市場、擴大銷路。
3.機會牽引策略。這是一種以市場機會為導向的產品開發策略。該策略要求國際營銷者樹起「全方位天線」,正如雷達的天線對准天空360°旋轉一樣,在任何方位遇有反射波就可以確定周圍環境中某種產品的潛在市場存在,之後便據此提供產品。這種策略主要有五種形式:
創造新產品,開創新潮流。
依據或創造新的消費形式,提供產品。
找出外國公司忽略或服務不周的產品和市場,提供產品。
把握消費特點轉變的機會,提供產品。
研究競爭者的產品,再提供自己的產品。
4.聚力開發策略。新產品在按著嚴格的管理程序生產並打入市場以後,企業不再對這一產品項目小的改動,而是把改進的思想法積累起來,運用到下一代新產品的設計中去。
目前,產品的生命周期大大地縮短了。在美國新開發的產品,經過2~3年就要退出市場,在我國有些產品經過3~5年的時間也會失去原有的市場地位。因此,在已經縮短的產品生命周期內,企業保持產品的相對穩定性是極為重要的。從消費者的方面來看,一件新上市的產品,企業經營宣布產品有所改進,會在顧客當中留下一個設計不成熟、質量不可靠的印象,人們會等待著產品的全面改進。就企業方面來說,頻繁的對產品的某些部分進行變動,會增加企業的生產費用和管理費用,給生產部門帶來麻煩,甚至在企業還沒有收回成本與合理的利潤以前不得不退出市場。不僅如此,企業還會因為在平時過於分散精力,而延誤了下一代新產品的開發。很顯然,在新的形勢下,企業放棄那些無關緊要或華而不實的零星小改,而集中力量大改,是非常明智的,運用這種策略不僅有利於企業,而且也有利於消費者。
5.專門產品策略。這種新產品策略不主張開發普通的大眾化產品。這種策略不僅可以及時設計與投產新產品適應新興的市場需要,而且還充分反映了市場的細分化的觀點。一般性產品生產批量大、品種少、市場面大,方便企業的生產,但應變性差,一旦在競爭中被淘汰,就會招至重大損失。因此,在新技術革命條件下,國際上從經營一般產品轉向經營專門化產品已成潮流。
目前,我國的一般化產品還有很多,這是相應於我國現實經濟水平與消費水平的現象,但是有些大眾化產品已開始失去它的市場。很簡單,這種產品適應需求的硬度太大,勉強了消費者,時間一長,消費有所提高的顧客以及需求偏好有差異的顧客,就會對一些專門化的產品產生需求。所以,有的企業生產了一般化的產品,就要想著開發專門化的產品。有的新興企業,從一開始就應著眼於專門產品。
6.尾隨跟進策略。這是一種企業著眼於發展剛剛被某家企業開發出來的新產品策略。在現代社會,由於市場信息系統和各類情報網的建立,先進廠家花大力氣首創的新產品,不難被很快學到手。所以,先進者不一定很成功,而緊跟者卻受益不少,緊跟者可以節省大量研究費用,縮短發展時間,及時跟上先進水平,甚至會超過首創者。
以日本索尼公司為例,它在家用電器方面推陳出新可謂世界前茅,但由於競爭激烈,它的新產品往往很快被普及開,因此所獲利益越來越少。拿盒式錄像機來說,1983年它的盈利額還大幅度下降。而著名的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卻是一個成功的緊跟者,它在中央處理機和微型機這兩個重要產品方面都是後發制人,後來居上的。這種情況可以使後進企業把研究和開發戰略的重點放在仿製、引進和學習上,而不是最先進的產品上。
這一策略對於我國具有更為現實的意義。可以說它更符合我國的國情,我國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趕超世界先進水平,這一策略當推為首。這並不是反對獨創和發明,獨創和發明是更偉大的戰略,資力雄厚的企業可以著眼於此,而國家也該集中力量在某些重要方面獲得自己的領先地位
『陸』 馬來西亞文化對市場營銷的影響
馬來西亞是個多元文化的國家,市場營銷是會有小小的影響,但影響並不大,因為大家有一定的模式去進行著
『柒』 標准國際市場營銷優點和弱點
進入國際市場的包括四種產品觀念:整體產品的觀念、產品的組合觀念、產品的周期觀念、創造開拓的觀念。進入國際市場的產品策略有:固有產品策略,產品更改策略,機會牽引策略,聚力開發策略,專門產品策略,尾隨跟進策略。
一、進入國際市場的四種產品觀念
1.整體產品的觀念。市場營銷學所研究的產品就是整體產品。整體產品的概念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即實質產品(又稱核心產品)、形式產品和延伸產品。實質產品就是產品的基本需求效用;形式產品是指產品的實體外在形態,包括品質、特徵、式樣、包裝、商標和廠牌等;延伸產品則是針對產品本身的商品特性而產生的各種服務保證。市場營銷學的產品價值觀就是消費者的需要,產品的整體概念就體現著以用戶為中心思想,正因為這樣,國際營銷學者在營銷過程中,就應不折不扣地考慮產品的各個方面適應消費國的顧客需要,否則在策略的運用上便有失策的可能。
2.產品的組合觀念。所謂產品組合,即指企業所經營的全部產品的有機構成,或者是各種類產品的數量比例。國際市場營銷要求每一個國家或企業,一定要根據國際市場的需求和自己的資源、技術條件來確定產品的經營范圍及產品的結構,這是任何國家面對國際市場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如果一個國家不能根據國際市場情況充分發揮本國優勢(避開劣勢)確定產品的出口結構,它就不能利用國際經濟為本國的建設發展作用。所以,出口什麼產品是自家長處,縮短和發展什麼產品對已有利,營銷者必須心中有數。
3.產品的周期觀念。產品在市場上出現到消失的過程就是產品的市場生命周期。就同類性質的產品而言,大類的產品與大類的某種產品以及某個牌號的產品的生命周期是不同的。從一個國家或一個企業來說,向國際市場提供的產品一般都是某種產品或某種牌號的產品,這就要求產品的經營者不僅要考慮到個自產品的經營周期,還要考慮到該種產品及該類產品的周期。企業的市場營銷戰略必須適應產品的這種周期變化並符合各種類型產品周期間的內在關系,這是企業在動態的市場上求得生存和持續發展的關鍵
4.創造開拓的觀念。國際市場不僅是市場營銷的新領域,而且也是競爭創新最廣闊場所,不創造就沒有前途,就企業的自身條件來看,開拓精神是企業最大的潛在精神力量。國際市場經營者,必須多動腦筋,經常保持頭腦清醒,多創新意,不斷採用新的科研成果和技術,不斷開辟新的生產領域和服務領域,不斷生產獨特新穎的產品,去爭取顧客、影響市場、開拓市場、創造市場,使自己在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二、進入國際市場的產品策略
1.固有產品策略。以本國或本企業原有的產品直接打入國際市場,即為固有產品策略。運用此策略的產品范圍是有限的,並不是任何固有產品都可行銷國外,凡可直接銷往國外的產品,一般都具有某種需求共性。
3.機會牽引策略。這是一種以市場機會為導向的產品開發策略。該策略要求國際營銷者樹起「全方位天線」,正如雷達的天線對准天空360°旋轉一樣,在任何方位遇有反射波就可以確定周圍環境中某種產品的潛在市場存在,之後便據此提供產品。這種策略主要有五種形式:
創造新產品,開創新潮流。
依據或創造新的消費形式,提供產品。
找出外國公司忽略或服務不周的產品和市場,提供產品。
把握消費特點轉變的機會,提供產品。
研究競爭者的產品,再提供自己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