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西安有什麼小吃
西安的小吃太多了,下面我簡單的介紹幾個:
1、老童家臘羊肉
陝西省西安市著名小吃。相傳1900年八國聯軍攻打北京,慈禧太後攜光緒皇帝逃難來西安,品嘗了老曹家臘羊肉後大加贊賞。 並由兵部尚書趙福橋之師邢庭維手書「輦止坡』三字,製成匾額懸掛門口,從此老童家臘羊肉名聞遐邇。近百年來長盛不衰。 臘羊肉選料精細,工藝講究,輔料齊全,火功得當。鹵煮出的肉,色澤紅潤,質地酥爛,香醇可口,是佐餐下酒良菜,也是饋贈親友佳品。
選用新鮮肥羊,宰殺後配以青鹽、芒硝、 八角、桂皮、草果、花椒、小茴等調料,經制坯配料,鹵制和上色等工序製成。腌肉時將羊肉皮面相對折疊排放在大缸內,添入井 水,撒進青鹽、芒硝,腌2-5天。腌透。煮肉時先將老鹵湯倒入鍋內,加入等量清水,放人調料包,用旺火燒開後再酌加青鹽,放在肉板匕用重物壓緊,改用小火們煮3-4小時,至肉酥骨離時撈入盤內,再用原汁湯沖洗肉面,去原汁,用凈布瀝干即成。
羊肉除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外,還有味甘苦、性火熱、開胃、 增進食慾、補腎助陽的作用,是一種強壯食品。
2、太後餅
陝西省富平縣著名小吃。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相傳創制於漢代,系漢文帝之母薄太後腳廚所擅長,太後喜食,故而得名。由麵粉和豬油等製成。
將板油撕去皮膜,切成小丁,刀 背砸成油茸。加入用栓皮、花椒熬成的調料水和適量精鹽 攪拌均勻。取麵粉加水和成面團,揪成面劑,用手按平後擀成長形面片,抹上一層油茸,捲成圓柱形,搓成長條,反復行疊後再揪成小劑,製成餅坯。在餅坯上刷一層雞蛋液或蜂蜜水,放人鐵爐中烘烙,待外皮呈金黃即成。
外皮金黃,油潤酥脆,內層綿軟,咸香適口。富含碳水化合物、動物脂肪酸等營養素。
3、春發生葫蘆頭
陝西省西安市著名風味小吃。葫蘆頭源於宋代市食的「煎白腸」。1929年以秒年何樂義經營的豬大腸最馳名。因豬大腸脂厚形似葫蘆,故名「葫蘆頭」。現已由大腸發展到包括海味類的眾多品種。
將豬大腸、豬肚用鹽、醋分別翻轉、搓揉去油膩和腥味,清水漂洗至腸、肚色白發亮,無腥臊味為止,再在熱鍋上焙烤,在距大腸30厘米處切斷,即為葫盧頭,放人清水鍋中煮4 小時後加精鹽,10分鍾後撈出腸、肚放篩內景晾乾待用。肉湯由豬骨、豬方肉、調料包(花椒、八角、桂皮、草果)熬成。取肉湯2份和清水1份旺火燒開,將掰成的白果大的托托饃放在碗中,再將大腸、熟肚各3片,熟肉、雞肉各2片(魷魚、海參2片)整齊地排放在饃塊上,用鍋內滾開的湯澆3-4次,使碗內饃塊浸透湯汁,然後放人料酒、調料水(花椒、八角、桂皮熬成)、味精、香菜末和蒜苗絲,澆上熟豬油,最後再澆上滾開湯汁,配以精蒜、泡菜、辣子醬即成。
湯味醇,鮮香適口。是一種高飽和脂肪酸、高膽固醇、高碳水化合物的食品。如加人海味,可增加蛋白質的含量。
4、黃桂稠酒
黃桂稠酒源於唐代,是以優質糯米特釀而成,純天然發酵,色澤如玉,,酒味醇香,酸甜可口,具有止喝、生津、活血、健脾、開胃、潤膚、滋肺、營養等功效,含有葡萄糖、乳酸和人體所需的18種氨基酸,冷熱均可飲用,是老幼皆宜的上等飲品。杜甫詩中「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百家眠」所言之酒即指此酒。有人預言,二十一世紀,此酒將會象「可口可樂」一樣風靡世界。今以永康、西安飯庄和徐家黃桂稠酒最為著名。
5、樊記臘汁肉
陝西省西安市著名小吃。由樊鳳祥父子倆創於1925年。已有70年歷史。於1989年參加商業部「金鼎獎」評選活動,被評為部優產品。臘汁肉是一種用著鍋占制的普什肉,但比一般醬肉酥爛,滋味鮮長。由於選料精細,調料全面,火功到家,加上使用陳年老湯, 因此所制的臘汁肉與眾不同,有明顯的特色,人們稱贊它是:「肥肉吃了不膩口,瘦肉無法滿嘴油。不用牙咬肉自爛,食後余香久不散。」
將肥瘦適度的鮮豬肉,用涼水洗於凈,切成 1-2公斤的長條,放入陳年老湯鍋內,加入適量的涼水、食鹽、料灑、糖色,以及八角、桂皮、花椒、丁香等10餘種調味品(用粗布袋裝),壓上鐵運算元,先用大火燒開,撤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炯煮, 保持湯鍋小開,煮約2小時後改用微火燜3-4小時,此時肉已完全酥爛,即可撈出拆去骨頭,放在大瓷盤內。吃時切臘汁向少量,夾人剛出爐的白劑饃中,此時饃香肉酥,回味無窮。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白劑饃一起食用還可以增加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6、蜂蜜涼棕子
棕子以優質糯米製作,吃時用絲線拉成薄片,盛在小碟之中,佐以白糖、玫瑰、蜂蜜、盛夏食用,入口既冰涼又香甜可口,是夏令最佳食品,西安飯庄及各甜品店有售。
7、歧山面
歧山是一個縣,盛產麥,善吃面條。有九字令:韌柔光,酸辣汪,煎稀香。韌柔光是指面條之質,酸辣汪是指調料之質,煎稀香是指湯水之質。 歧山面看似容易,而達到真味卻非一般人所能,市面上多有掛假招牌的,俗辨其真偽,一觀臊子[左火右覽]法和面條擀法便知。 臊子,豬肉,必帶皮切塊,碎而不粥。起鍋加油燒熱,投之,下薑末、調料面煸炒。待水分干後,將醋順鍋過烹入,沖冒白煙。以後醬油殺之,加水,煮。肉皮能掐時,放鹽,文火至肉爛舀出。擀麵,鹼合水,水合面,揉搓成絮,成團,盤起回性。後再揉,後再搓,反復不已。而後擀薄如紙,細切如線,滾水下鍋蓮花般轉,撈到碗里一窩絲,澆臊子,只吃面而不喝湯。 在歧山,以能擀長面者為女人本事,否則視之家恥。娶媳婦的第二天上午,專門有一個擀麵的隆重儀式:客人上席後,新媳婦親自上案擀麵,以顯能耐。故女兒七歲起,娘便授其技藝,搭凳子在案前使擀杖。
8、乾縣鍋盔
關中八怪之一:烙饃像鍋蓋。蓋為平面,盔為凸形,且硬,敲之嘭嘭,如石如鐵。一年,有少年從外婆家攜鍋盔回,中途下冰雹,皆蛋大,砸死許多雞羊,少年頭頂鍋盔,有安全帽之功能,行十里路,身無傷損,饃無破裂。 堅硬,食之卻酥,沒牙的老人尤其喜愛,窩窩嘴嚅嚅而動,愈嚼愈出味。 用料簡單,若麵粉十斤,水便四斤,鹼面七錢,酵面可夏七兩,冬斤半,春秋一斤。製法也簡單,卻必須下苦力,按季節掌握水溫,先和成死面塊,放在案下用木杠壓,使勁壓,邊折邊壓,壓勻盤倒,然後切成兩塊,分別加入酵面和鹼水再壓,再使勁壓,直到人大汗淋淋,麵皮光色潤,用濕布蓋嚴盤性。性起,面塊分成每塊一斤多重的面劑,推擀成直徑七寸,厚約八分的圓餅,上鏊,三翻二轉,表皮微鼓即熟。鍋盔鋪里,賣主稱饃不用手摺,而以刀割,刀是長葉馬刀,割是斜面削割,大顯大家風度。歷來賣鍋盔的未遭他人搶竊,刀具使一切歹人生畏,鍋盔也隨時能夠當盾。 據鄉里傳,鍋盔為古軍人所創。極是。
9、石子饃
七十年代,關中一農民有冤,地方不能伸,攜此餅一袋,步行赴京告狀。正值暑天,行路人干糧皆壞,見其餅不餿不腐,以為奇。至京,坐街吃之,市民不識何物,農民便售餅僱人寫狀,終於冤案大白。農民感激涕零,送一餅為其明冤者存念。問:何餅?說:石子餅。其餅存之一年,完好無異樣,遂京城嘩然。 此餅製作:上等白面,搓調料、油、鹽,餅胚為銅錢厚薄。洗凈的小鵝卵石在鍋里加熱,餅胚置石上,上再蓋一層石子,烘焙而成。其色如雲,油酥咸香。 同州人尤擅長此道,家家都有專石子,長年使用,石子油黑錚亮。據傳,一家有二十多年的油石子,到六十年代,遭災,無面作餅,無油炒菜,每次熬蘿卜,將石子先煮水中便有油花,以此煮過兩年。
10、牛、羊肉泡饃
陝西省西安市著名小吃。歷史悠久。早在崇幀年間,西安就有了專營羊肉泡饃的「天錫樓」,在西北地區頗有影響。
羊肉以肉質松酥,色澤紅潤,咸爛可口,氣味香醇而久負盛名。清末慈喜太後因八國聯軍侵入北京逃往西安,一天當行到北廣濟街時聞到一陣濃香,立即停輦,派太監探問,方知是老童家烹制臘羊肉而飄出來的香味,品嘗之後,贊不絕口,隨贈親書「輦止坡老童家」條幅。老童家臘羊肉即變成貢品,風靡京華。今輦止坡老童家的臘羊肉,已擁有現代化的真空包裝,批量生產,銷往國內外,使這一宮廷貢品變成廣大群眾的美食。
用優質牛(羊)肉、牛(羊)骨,配以花椒、大茴、草果、桂皮等調料,入鍋內煮至內酥爛、湯汁濃備用。用優質水調面團烙成「唬背菊 花心」托托饃,掰成著頭大碎塊。炒鍋置人上加濃汁湯,再添適量水 煮開,放切好的熟牛(羊)肉和適量濕粉絲稍滾,再將掰好的饃塊倒入,加調味品煮1—2分鍾,淋熟羊油盛人碗中。食用時佐以糖蒜、 辣子醬、芝麻油、香菜等。傳統作法有三,一曰「干泡」,通過煮制,湯329汁完全入饃內。此饃筋而韌、粘而滑;二曰「口湯」,煮的饃酥綿光滑,吃完碗內留湯一口;三曰「水圍城」。寬湯煮饃,碗四周是湯,中點是饃,湯多饃散、清香綿滑。
11、辣子蒜羊血
將羊扳倒,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熱血接入盆中。用馬尾籮濾去雜質,倒進同量的食鹽水,細棍攪之,勻,凝結成塊後改切成較小的塊,投開水鍋煮,小火血固如嫩豆腐,撈出,呈褐紅色,舌舔之略咸。 至此羊血製成,可泡在清水盆里備用。 清晨,或是傍晚,食攤安在小巷街頭,擺設十分簡單,一個木架,架子上是各類碗盞,分別放在鹽、醬、醋、蒜水、油潑辣子、香油。木架旁是一火爐,爐上有鍋,水開而不翻滾,鍋里煮的是切成小方塊的羊血。羊血撈在碗里,並無許多湯,加各類調料便可下口了:羊血鮮嫩湯味辣、嗆、咸,花椒、小茴香味竄撲鼻。 咸陽有一人,可以說什麼的都不缺,只是缺錢;也可以說什麼的都沒有,只是有病。病不是大病,體弱時常感冒。中醫告之:每日喝人參湯半碗,喝過半月即根除感冒。此人拍拍錢包,一笑了之。賣辣子蒜羊血的說:買羊骨砸碎熬湯每早喝一碗;再每晚吃羊血一碗吧。如此早晚不斷,一月後病斷。
12、賈三灌湯包
灌湯包是一種什麼產的食品呢?顧名思義,它就是一種包子,但裡面卻是有湯的。這又是何故?其實只是一層窗戶紙,不捅不破。不知道的還以為是用某種工具把湯灌進包子里去的,不然,這湯本已在餡裡面,只不過是在包之前把肉凍放在餡中,包好以後經籠屜上火一蒸,肉 凍化開而不漏。灌湯包講究湯不能漏,包子又要不粘籠屜,這全看大師傅的手藝了。地道的灌湯包為清真食品,一般為牛、羊肉餡。京城的灌湯包雖然仍為賈家所開,但也許為了適合更多人的口味,又增加了三鮮餡、素餡等品種,味道自然不及牛、羊肉來的地道。包子上來以後,要蘸著佐料吃。佐料為店裡特別加工過的醋加辣椒末,另備小盤糖蒜與香菜(北京店則未見准備)。包子熱騰騰的,但千萬不能迫不及待地去吃,萬一您一不留神,一口下去,包子里的熱油湯不是燙著了您的嫩舌頭,就是濺您個滿臉花。不必不好意思,灌湯包吃的就是這口,樂在其中,若不身臨其境,難解個中三味。臨了,您千萬別忘了要一碗香甜爽口的八寶 粥。
賈三是西安城的名人。來到西安,你是無論如何該去拜望賈三先生的,該去品味賈三先生透徹人心的清真和美倫美煥的技藝。找到賈三,你就算是找到了真正的小吃。西安的小吃多,「賈三灌湯包子」是名頭最大、字型大小最為響亮的西安小吃之一。
賈三是回民,西安的回民差不多都是經商理財、運營資本的天才;同時,西安的回民有著悠久的吃苦敬業、愛國愛教的傳統。賈三依靠著優秀的民族傳統和祖祖輩輩傳下的敬業精神,歷經三年初創,五年立基,十年的潛心發現,二十年的不斷出新,創制出了「灌湯」形式的、以「賈三」冠名的系列美食。「賈三灌湯包子」的價值和意義,不只是拘囿於為西安食苑填空補缺的層面,他的「灌湯包子」蘊籍著許許多多令人思考的東西。
傳統的小吃多大以「頂盤挑架」「沿街呼號」形式買賣,進一步發展也就出現了「明鍋亮灶」「前店後家」的店鋪和街市格局,而賈三灌湯包子是以「集團化」的營銷思路進入市場的。賈三名下有自己的專業研究隊伍、營銷策劃隊伍和產業開發隊伍。可以說,賈三以「灌湯包子」響名享譽,同時,賦予「灌湯包子」無限的價值和意義。賈三本著中國文化「攻其一點,不及其餘」的傳統理論,用小小湯包做出了無限大的事業。賈三是西安小吃苑的一朵奇葩,夠得上貨真價實,也夠得上獨道獨行;他在展示西安小吃區域特色的同時,更多展示了西安穆斯林飲食文化的特色。
13、陝西涼皮
陝西涼皮種類繁多,做法各異,調拌時各具特色,口味也不同,在這里,僅舉出以下五種:
一、 麻醬涼皮:一種典型的清真吃法。其做法較簡單,把麵粉調成糊狀,盛入特製的金屬涼皮籮里,搖晃涼皮籮使面精平平的鋪在籮底,然後放入開水鍋內蒸製成熟。吃時,把涼皮切成半厘米寬的條,一般加輔料為黃瓜絲,調入鹽、醋、醬、芝麻醬、辣椒油等即可。
二、 秦鎮涼皮:以大米粉為原料製成,因產於戶縣的秦鎮,也叫秦鎮米皮。製作時把大米粉調節為糊狀,平鋪在多層竹蒸籠內,旺火蒸熟。吃是,用近一米長、20多厘米寬的大鍘刀鍘成細絲,加入輔料青菜、小豆芽等,調入佐料,好的口位全在辣椒油上,調好的涼皮全呈紅色,辣里香。
三、 漢中涼皮:因產於漢中地區而得名。由於加工時用小石磨加水將米磨製成米粉漿,又叫水磨涼皮。製作時,將磨好的米粉漿平鋪於竹蒸籠上蒸制。加入調料,主要是蒜汁、辣椒油,口位酸辣之中透著蒜香。
四、 岐山擀麵皮:岐山縣製作的最佳。製作時,將小麥粉洗出麵筋,把澱粉擀成薄餅,上蒸籠蒸制。製成涼皮既軟又粘。調料以岐山當地釀制的糧食醋和辣椒油為主,輔以洗出的麵筋絲,在一小鐵鍋內拌合均勻,盛盤而饗客,其口位主要特點是酸、辣、香。
五、 麵筋涼皮:主產於關中地區,加工時,要先洗出麵筋,澱粉調成糊,盛入金屬涼皮籮上鍋蒸制。調制時,加入蒸烹麵筋塊、時令蔬菜,調味品有醋、醬、蒜、汁、味精、鹽、辣椒油、香油等,吃時別有風味。
除以上幾種外,陝西還有扶風的烙麵皮,漢中的魔芋涼皮、黑米涼皮,陝北的綠豆涼皮等等。不論哪一種,遊客不妨都嘗嘗,一定會使你滿口留香。
14、金線油塔
金線油塔是古城西安的一種傳統名貴小吃。它層多絲細、松綿不膩,其形狀「提起似金線,放下像松塔」,故而得名。相傳始於唐代,原名「油塌」,清代時有了改進,選用上等麵粉、豬板油等原料,增加油餅層次,把餅狀改為塔形,將烙制改為蒸制,名稱也由「油塌」改為「金線油塔」,成為上乘美點。油塔蒸好下籠食用時,用手略加拍折抖松,放在盤里,佐以蔥節、甜面醬等,別有風味。
14、柿子餅
相傳300多年前,李自成稱王西安後,臨潼老百姓用火晶柿子拌上麵粉,烙成柿子面餅慰勞義軍,很受義軍將士稱道。後來,為了紀念李自成及義軍,每年柿子熟了,臨潼百姓家家戶戶都要烙些柿面餅吃。天長日久,就演變成了今天的黃桂柿子餅。
主要原料:火晶柿子、麵粉、白糖、桂花、核桃仁、青紅絲、桔餅、冰糖、油。
特點:用火晶柿子拌上麵粉烙成的柿子面餅,金黃軟綿、甜而不膩、芳香撲鼻。
這樣可以么?
❷ 陝西小吃有哪些
1、漢中涼皮
蕎面餄餎大家都知道吧,主要是以蕎麥,羊肉和土豆製作成的一種陝西小吃,也是陝西最著名的麵食之一。餄餎都是用蕎麥面製作成的,將蕎麥製作成粉條,加上了陝北羊湯,味道鮮美可口,在陝北這種麵食很受歡迎,因為它集養生保健於一身,經常吃對血脂,血糖都有很好的調節作用。
❸ 陝西有名的小吃都有什麼
陝西涼皮,羊肉泡饃。陝西涼皮是一種麵食,最受歡迎的是岐山擀麵皮,原名叫“御京粉”,Q彈柔軟,有嚼勁,而且酸辣可口。有點像麵皮,夏天的時候天氣太熱,不想吃熱乎乎的面條,我們北方經常會選擇吃麵皮,不會熱還管飽。康熙年間,擀麵皮是宮里的御供食品,後來在民間流傳。羊肉泡饃是關中漢族風味,烹制精細,肉爛湯濃,香氣四溢,名字也很接地氣,冬天疲憊了一天之後,吃上一碗熱騰騰的羊肉泡饃,暖胃耐飢,深受人們喜愛。
❹ 陝西小吃都有什麼
1、羊肉泡饃 牛羊肉泡饃,是獨具西安方邦特色的著名小吃,西安老孫家飯庄從一八九八年開始經營,迄今已有百年歷史。 傳說,牛羊肉泡是在公元前11世紀古代"牛羊羹"的基礎上演化而來的。西周時 曾將"牛羊羹"列為國王、諸侯的"禮饌"。據《宋書》記載, 南北朝時,毛修之因向宋武帝獻上牛羊羹這一絕味,武帝競封為太官史,後又升為尚書光祿大夫。還有一段風趣的傳說,大宋皇帝趙匡胤稱帝前受困於長安,終日過著忍飢挨餓的生活,一日來到一家正在煮制牛羊肉的店鋪前,掌櫃見其可憐,遂讓其把自帶的干饃掰碎,然後給他澆了一勺滾熱肉湯放在火上煮透。趙匡胤狼吞虎咽地吞食,感到其味是天下最好吃的美食。後來,趙匡胤黃袍加身,做了皇帝,一日,路過長安,仍不忘當年在這里吃過的牛羊肉煮饃,同文武大臣專門找到這家飯鋪吃了牛羊肉泡饃,仍感鮮美無比,勝過山珍海味,並重賞了這家店鋪的掌櫃。皇上吃泡饃的故事一經傳開,牛羊肉泡成了長安街上的著名小吃。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曾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贊美詩句。 2、黃桂稠酒 陝西的風味菜點以其所包含的豐富歷史典故和文化情趣為越來越多的遊人所了解和喜愛。酒席宴上吃喝是不分家的,於是陝西最有名的飲品黃桂稠酒就開始大行其道了。到如今,從大酒店到街坊小吃鋪,到處都在賣熱氣騰騰的稠酒,以至很多西安的老人和小孩也都能給外地客說出幾句有關楊貴妃與稠酒的傳說來. 黃桂稠酒是用糯米和小曲釀成的甜酒,因其配有芳香的黃桂而得名。此酒狀如玉液,綿甜醇香,回味悠長,據說其歷史可追溯到周代的"醪醴"。經考證,在蒸餾酒發明以前,我們的老祖宗們一直喝的就是這種米酒,尤其是唐代,"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此處所說的"斗酒"即是指稠酒,關於這一點近年來出土的唐墓壁畫亦可為證:1992年在長安縣南里王村出土的韋氏家族墓中,有一幅主人庭院宴客圖,圖上有兩個女童從兩側端酒上席。有考古專家指出,這畫上的酒是從旁邊現壓現端,一如李白詩"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所描繪的景象。其關鍵是一個"壓"字,即用人力使酒汁與酒糟分離開,這情景,在今日西安一些"老字型大小"飯店中仍然可以看到。 3、蕎面餄餎 西安城牆內的西北方向有一個地方名叫教場門,顧名思義,大概是當年八旗兵、綠營兵操演武功的地方。"門"沒有看到過,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教場門"三個字出現在西安人的口中,常常是後面還掛著另兩個字"餄餎"。 因多用蕎麥面製成,比較固定的叫法是蕎面餄餎。據有人考證說此食物在元代已經有了,根據是元人王楨著的《農書·蕎麥》節中有"北方山後,諸郡多種,磨而為面或作湯餅,渭之河漏。""河漏"、" 餄餎",兩者在讀音上無論按普通話還是陝西腔都很相近,也許後者是前者的轉音吧。 4、灌湯包子 賈三是西安城的名人。來到西安,你是無論如何該去品味賈三先生透徹人心的清真和美倫美煥的技藝。找到賈三,你就算是找到了真正的小吃。西安的小吃多,"賈三灌湯包子"是名頭最大、字型大小最為響亮的西安小吃之一。 5、陝西涼皮 陝西涼皮種類繁多,做法各異,調拌時各具特色,口味也不同,在這里,僅舉出幾種。 麻醬涼皮 一種典型的清真吃法。其做法較簡單,把麵粉調成糊狀,盛入特製的金屬涼皮籮里,搖支涼皮蘿使面精平平地鋪在籮底,然後放入開水鍋內蒸製成熟。吃時,把麵皮切成半厘米寬的條,一般加輔料為黃瓜絲,調入鹽、醋、醬、芝麻醬、辣椒油等即可。 秦鎮涼皮 以大米粉為原料製成,因產於戶縣的秦鎮,也叫秦鎮米皮。製作時把大米粉調節為糊狀,平鋪在多層竹蒸籠內,旺火蒸熟。吃時,用近一米長、20多厘米寬的大鍘刀鍘成細絲,加入輔料青菜、小豆芽等,調入佐料,好的口味全在辣椒油上,調好的涼皮全呈紅色,辣里香。 漢中涼皮 因產於漢中地區而得名。由於加工時用小石磨加水將米磨製成米粉漿,又叫水磨涼皮。製作時,將磨碭米粉漿平鋪於竹蒸籠上蒸制。加入調料,主要是蒜汁、辣椒油、口味酸辣之中透著蒜香。
❺ 陝西特色小吃
1、臘牛羊肉:在西安已有近百年的歷史,是西安的名小吃之一。它選料考究、工藝精良、輔料齊全、火功得當,鹵出的肉質地酥粒、色澤紅潤、香醇可口。
相傳慈禧太後逃難到西安時,吃了西安的臘牛羊肉贊不絕口。今天的臘牛羊肉已成為饋贈親朋好友的佳品,你一定要買一點回去。保鮮問題你不必擔心,真空包裝一般可以保鮮10天左右。
2、黃桂柿子餅:用臨潼上等的火晶柿子加桂花醬、白糖拌上麵粉精製而成。特點香甜可口、甜而不膩。相傳李自成稱王西安後,臨潼的老百姓就是用黃桂柿子餅慰勞義軍的,很受義軍將士稱道。
5、粉湯羊血:由制血、配調料和泡饃三個步驟精製而成。食時配以粉絲、香菜等輔料。羊血鮮嫩、粉絲光滑筋軟、辣香撲鼻。寒冬食用為最佳。又因所用調料多為溫中健胃和芳香開竅的中葯,故特別受年老胃弱的顧客的青睞。
❻ 陝西小吃有哪些
1.牛羊肉泡饃
羊肉泡饃,亦稱羊肉泡,古稱「羊羹」,關中漢族風味美饌,源自陝西省渭南市固市鎮。它烹制精細,料重味醇,肉爛湯濃,肥而不膩,營養豐富,香氣四溢,誘人食慾,食後回味無窮。北宋著名詩人蘇軾留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詩句。因它暖胃耐飢,素為陝西人民所喜愛,外賓來陝也爭先品嘗,以飽口福。羊肉泡饃已成為陝西名吃的「總代表」。
2.涼皮
涼皮,起源於陝西關中地區的漢族傳統美食,是擀麵皮、麵皮、米皮、釀皮的統稱。流行於中國北方地區。是不可多得的天然綠色無公害食品。因原料、製作方法、地域不同,有熱米(面)皮、擀麵皮、烙麵皮、釀皮等。口味有麻辣,酸甜,香辣等各種口味。涼皮歷史悠久,據說源於秦始皇時期,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
3.肉夾饃
肉夾饃是古漢語「肉夾於饃」的簡稱,中國陝西省傳統特色食物之一。2016年1月,肉夾饃入選陝西省第5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陝西地區有使用白吉饃的「臘汁肉夾饃」、寶雞西府的肉臊子夾饃(肉臊子中放食醋)、潼關的潼關肉夾饃(與白吉饃不同,其饃外觀焦黃,條紋清晰,內部呈層狀,餅體發脹,皮酥里嫩,火功到家,食用時溫度以燙手為佳,且老潼關肉夾饃是熱饃夾涼肉,餅酥肉香,爽而不膩)。肉夾饃是陝西著名小吃。
4.biangbiang面
Biángbiáng面(漢語拼音:Biángbiáng miàn,biang字是一個合字,有多種寫法,均無法輸入電腦,常被代替寫為BiángBiáng面、biángbiang面或彪彪面)是陝西關中地區的漢族傳統風味麵食。因為製作過程中有biang、biang的聲音而得名。特指關中麥子磨成的麵粉,通常手工拉成長寬厚的面條。由上等麵粉精製而成,用醬油、醋、味精、花椒等佐料調入面湯,撈入面條,淋上燒熱的植物油即成。
5.肉丸胡辣湯
肉丸糊辣湯,是西安本地名吃,它不同於河南的糊辣湯,其製作原料主要有牛肉、土豆、蓮花白等。肉丸胡辣湯源自西安,簡單的可以說是蔬菜牛肉丸子湯,或者說是牛肉丸燴菜,但是區別於外地的是湯要勾芡。湯里有渾圓的牛肉丸子,切成塊狀 的土豆、蓮花白、胡蘿卜、菜花、芹菜等。先用牛羊骨熬湯,下牛肉丸,燴菜,最後勾芡而成。說起容易,但是要做到菜不煮爛,適合可口可是有功夫的。吃前澆一勺店家精心熬制的紅艷艷的辣椒油,吃罷舌尖發麻(花椒惹得禍),微微冒汗,渾身舒坦。肉丸糊辣湯另有一個雅緻的名字叫八珍湯,叫八珍自然誇張,不過這也說明糊辣湯「內容」很多。最受西安人歡迎的早餐之一。
6.臊子面
臊(sào)子面是中國陝西省的特色傳統麵食之一、是著名西府小吃,以寶雞的岐山臊子面最為正宗。在陝西關中平原及甘肅隴東等地方流行。臊子面歷史悠久,其中含有配菜比如豆腐,雞蛋等,做法簡單。臊子就是肉丁的意思。對於陝西人來說,臊子面的配色尤為重要,黃色的雞蛋皮、黑色的木耳、紅色的胡蘿卜、綠色的蒜苗、白色的豆腐等材料,既好看又好吃。
7.賈三灌湯包
賈三灌湯包子是陝西省西安市的一道傳統小吃,屬於陝菜系;該菜品是名頭最大、字型大小最為響亮的西安小吃之一;只要找到賈三灌湯包子,就算是找到了真正的西安小吃。賈三灌湯包子,算是真正的西安小吃。西安的小吃多,「賈三灌湯包子」是名頭最大、字型大小最為響亮的西安小吃之一。「賈三灌湯包子館」在西安有三家分店分別是土門店、回民街店、西羊市店。
❼ 陝西小吃有什麼
臘汁肉夾饃·biangbiang面·蕎面餄餎·陝西蒜沾面·賈三灌湯包·西安油潑面·乾州鍋盔·合陽踅面·木棉蝦球·商州糍粑·合陽踅面·灌湯包子·陝西涼皮·泡泡油糕·金錢油塔·漿水魚魚·葫蘆雞·臊子面·菊花鍋·菠菜面·澄城三翻餅·潼關鯰魚湯·辣子蒜羊血·黃桂柿子餅·鳳翔臘驢肉·華山美食·明白無誤吃碗面(圖)·富貴牛肉包·大荔棗肉沫糊·大刀面·食在西安·西安小吃甜品·黃桂柿子餅·奶湯鍋子魚·陝北小吃錢錢飯·延安風味小吃·灌湯包子·粉蒸牛羊肉·楊凌蘸水面·岐山哨子面 牛羊肉泡饃、餃子、賈三灌湯包、玫瑰鏡糕、糊辣湯、餛飩、肉夾饃、蒸餃、涼皮、油饃、烤羊肉、涮牛肚、酸菜炒米、葫蘆頭泡饃、陝西冷食——面魚子、西安黃桂柿子餅、龍駒寨香苜蓿及香苜蓿粉蒸肉、商州柿餄炒麵、石泉五香豆腐乾、漢陰縣漢陽蒸盆、漢陰蕨粉皮子、寧強千層餅、寧強王家核桃燒餅、略陽灰攪團、略陽酸菜、南鄭的吹豆豉、薺菜春卷、合陽踅面、西鄉菜豆腐、西鄉漿水面、臊子的製作過程、洋芋攪團、biangbiang面(梆梆面)、甑糕、麥飯、蕎面餄餎、寶雞飲食、 粉蒸羊肉 炒粉魚 葫蘆頭 鍋盔 粉湯羊血 貴妃餅 太後餅 甑糕 姜絲拌湯 漿水面 燴麻食 煎餅 秦鎮米皮 咸饊子 臘汁肉 扯麵 薺菜春卷 豆黃糕 餃子宴 涼皮 酸湯餃子 小吃宴 水盆大肉 黃貴柿子餅 金線油塔 胡麻餅 時辰包子 千層油酥餅 蕎面餄餎 臊子面 柿麵糊塌 莊裡合兒餅 泡泡油糕 石子餅 灌湯包子 牛羊肉泡饃
❽ 陝西主要有哪些特色小吃
❾ 陝西的特色小吃有哪些
除過biangbiang面、涼皮、肉夾饃,都是些老生常談,我今個說點別的,多認識些西安美食。
長安葫蘆雞:人稱長安第一雞,可追溯到唐朝。金黃的酥皮輕薄酥香,包裹濃郁滾燙的雞汁,手撕一塊蘸上小料,感受異香抵達靈魂的尖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