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大全 > 星巴克的市場營銷小故事

星巴克的市場營銷小故事

發布時間:2021-08-05 19:04:58

A. 在嗎。跪求星巴克5大核心故事,故事不會寫

星巴克的創始人是舒爾茨。舒爾茨在12歲時因偷了一罐咖啡遭父親暴打。到他二十多歲時,他父親生病,但舒爾茨拒見。一周後,他回家,他父親已死了。在家中,他發現了童時的咖啡罐,裡面有父親的一封信,裡面有父親想開咖啡館的願望。於是,舒爾茨決定,要開咖啡館。他為了籌100w美金,曾向242人借錢,有217人拒絕。但是,他的孝心感動了那25個人,於是開成了咖啡館。而那咖啡館,就是現在的星巴克

B. 星巴克市場營銷問題

星巴克的定位復很高,要求他的顧客制是有一定的生活品味和地位的人,原因是他的名字來自小說《Moby dick》中的主人公的名字,作者在當時不是被廣為人知的,但是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都知道他,所以星巴克的定位由此而來。
星巴克採用直銷手法來銷售他的咖啡,沒有任何的加盟商。這樣就保證了品質,可以吸引更多的顧客。
從廣告和不同的朋友,顧客可以了解其銷售的多種咖啡。
顧客對於星巴克不能說是享受,是一種對自我的肯定。因為其對市場的定位讓星巴克的顧客都有一種很好的自我感覺,不一定要享受它的咖啡,更多的是享受這個品牌帶來的自我肯定。星巴克對於現在的人來說不只是一杯咖啡這么簡單,更多的是時尚和品位。

C. 市場營銷的問題,星巴克咖啡案例引申出來的!麻煩各位解答一下,急用!!!

我知道我這個答案可能對你這個問題幫助不大
但是想說一句
你是學市場營銷的么專?你們資屬本運營的老師沒告訴你們星巴克在走下坡路么?
要是你的論文或是作業你可以把星巴克現狀捎帶提一句,這樣你可以得高分
利弊都要分析才是營銷!

你前三個問題自己Googl、Bai下去吧
星巴克的培訓很厲害,以人為本的理念也很重要
他們創始人有一句話就是他們公司的理念自己查吧。

D. 星巴克的品牌故事

星巴克的商標有2種版本,第一版本的棕色的商標由來是由一幅16世紀斯堪地那維亞的雙尾美人魚木雕圖案,她有赤裸乳房和一條充分地可看見的雙重魚尾巴。
後來星巴克被霍華·蕭茲先生所創立的每日咖啡合並,所以換了新的商標。第二版的商標,沿用了原本的美人魚圖案,但做了些許修改了,她沒有赤裸乳房,並把商標顏色改成代表每日咖啡的綠色,就這樣融合了原始星巴克與每日咖啡的特色的商標就誕生了。
位在美國西雅圖派克市場的「第一家」星巴克店鋪仍保有原始商標,其內販售的商品也多帶有這個商標。這所謂的第一家事實上已經遷離原址,雖然仍在派克市場街上。

E. 情景營銷從哪些方面影響消費者的行為從星巴克的情景營銷中,你能得到什麼啟示

這個品牌的成功歸結於很多方面:

  1. 店面選址:繁華商業街,因為品牌優勢能夠版拿到低於別人很多的房租的價格權;選址採用可見(上下左右都容易看見),可達(很容易到達的位置),可用(物業條件可用,例如水管、燃氣等)的原則,可得(允許商業用途,可申請營業執照)的原則;選址提前到店鋪位置計算客流和預估銷售額。

  2. 比如它的排隊上,將自己定義為家庭和職場以外的第三空間,需要慢下來,橫向排隊既可以緩解顧客等待的焦急,還可以讓顧客看到操作台製作咖啡的過程,還可以看到其他品類的介紹,還有糕點新品等。優化了排隊體驗。

  3. 只有中杯、大杯和超大杯,中杯其實是小杯,作為價格描點,加3元就能得到大杯,讓顧客感受到優惠,增加大杯銷售量,增加收入。

    還有logo,新品創意營銷等方面不做具體闡述。

F. 有關星巴克的事例

2011年1月5日
作者:星巴克主席、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霍華德•舒爾茨

我們一直相信星巴克明天會更好。所以我們很樂意與您分享我們前進的方向。

大概四十年前,在派克市場的一小塊銷售區,星巴克開始烘焙和銷售來自世界各地的高品質咖啡。那時,我們只銷售咖啡豆,——直到十年後我們才開始銷售濃縮咖啡飲料——但是那時候美人魚已經像今天一樣成為星巴克故事的一部分。

在西雅圖,我可能會在任何一天去派克市場最初的那家店——但是我也可能順便去一下我們剛剛裝修好的奧利弗路店。兩家門店可謂大相徑庭,前者追溯著我們的過去,而後者則預示著我們的未來,但是本質上,它們是完全一樣的,它們都保留了星巴克自始至終的核心元素。

- 獨特的購物體驗為我們的顧客創造家與工作之間的第三空間。
- 精心製作來自世界各地最優秀的咖啡
- 我們夥伴與我們顧客之間每天都在建立情感聯系

在過去的四十年中,美人魚一直都在。現在,我們對美人魚做了一個細微但意義深遠的改變,保證星巴克品牌繼續秉承我們的核心價值,保證我們為未來的成長做好准備。

當我們展望星巴克的未來時,我們看到星巴克成為世界上50個國家16000個社區重要的一部分,我們每天與數百萬顧客在我們的門店,在雜貨店的通道,在家裡,在工作的地方建立聯系。星巴克將繼續提供高品質的咖啡,但是我們也提供其他商品,但是這些商品的品質、 質量和傳承必須與我們的核心保持一致,我們新的品牌識別將使我們更加自由靈活地探索新的創新和分銷渠道,使我們與顧客步調一致,並與新的顧客建立牢固的聯系。

現在2011年的春天您就能夠看到我們衍變。未來還會有更多的驚喜,我們即將慶祝我們四十周年紀念,我們感謝數百萬的顧客和數千的夥伴,是你們使星巴克遍布世界各地。我們相信你們會喜歡你們即將看到的一切。

感謝您繼續讓星巴克成為您生活的一部分。

G. 從市場營銷學的角度分析,星巴克成功的原因

星巴克的成功,在於把咖啡文化細分,顧客消費到的不僅僅是一杯咖啡,更是一種格調,一種文化,星巴克成功地與消費者產生了情感與精神的共鳴。
星巴克作為現代人的心靈綠洲,為被囚禁在這紛繁復雜的快文化生活節奏中的職業人提供了一個靜思的環境和不具威脅的聚集場所,是現代人真正需要的第三空間。而這一點,恰恰纔是星巴克文化營銷的真諦與價值所在。
1. 環境文化:從聽覺、視覺、觸覺三方面來滿足每一位星巴克顧客的消費體驗,此時喝咖啡只是一個幌子,品味生活、遠離喧囂才是星巴克真正為顧客提供的價值所在。
2. 產品文化:為了讓所有星巴克的顧客品嘗到一流、純正口味的咖啡,星巴克人從原料、加工、烘焙、配製、運輸、成品都經過嚴格的流程式控制制,消費者最終喝到的是具有星巴克全球標準的精緻咖啡。
3. 員工文化:作為連鎖服務行業,除了優雅的就餐環境外,一線服務人員的服務態度及水準的優劣也影響著消費者對於品牌的認知。所以在員工招募上,星巴克一定僱用對咖啡懷有熱情、激情的人,顧客在星巴克消費的絕不僅僅是美味的咖啡,更是一種貼心的服務享受。
4. 管理文化:標准化、流程化的管理制度,加之嚴格的店鋪管理執行體系是星巴克咖啡文化落地的關鍵。星巴克獨特的「環節管理」模式滲透於經營的各個細節處,商品陳列、標簽貼法、人員禮儀等都有嚴格的標准。
5. 體驗文化:星巴克出售的不是咖啡,而是人們對咖啡的獨特體驗。正如舒爾茨所說的那樣:「我們不是提供服務的咖啡公司,而是提供咖啡的服務公司。」星巴克始終將顧客的需求當成自己的任務,在意他們的每一個細節,無形中拉近了顧客與星巴克的精神距離。

作為一家咖啡店,星巴克在不斷完善並提升自身產品質量的同時不斷挖掘並打造獨有的星巴克文化,講求與消費者的精神共鳴。可以說,星巴克賣的不是咖啡,而是一種文化。

H. 急急急、、、、、星巴克營銷組合的啟示

解開星巴克經驗之謎:7P營銷組合+顧客經驗模式
成長背景
……輕柔的音樂聲中,飄來陣陣地咖啡香味。阿拉伯風味的摩卡(Mocha)?或是義大利的卡布其諾(Cappuccino)?顧客喝著一杯杯香醇的爪哇咖啡,或沉思、或看書、或談天……這就是星巴克咖啡店的寫照,地點可能是紐約或維也納,也可能在上海或台北。今天,更有可能從北京到倫敦,或從上海到紐約,它無所不在,因為星巴克這位咖啡巨人的觸角,正伸向世界各地快速地蔓延著……
無論何時何地,星巴克每開一家店,總是帶給新顧客一些驚奇。總部設於美國西雅圖和華盛頓,海外擴店出奇的成功,占星巴克總店數的20%。國際業務始於1996年,在日本東京開出星巴克海外店第一家,隨後延伸至整個亞洲的13個區域市場。1998年,星巴克並掉了英國的「西雅圖咖啡公司」,並接收了該公司的60家店,現已擴增至300家。今天,星巴克在北美、歐洲、中東及太平洋地區的總店數已超過5000家以上。
星巴克於1971年在美國西雅圖海岸邊開出全球的第一家店,創始人將品牌命名為「星巴克」,構想來自於梅爾維利(Melville)的古典小說,小說中敘述著紅海及咖啡商人浪漫的海上冒險故事,今天的星巴克則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詮釋咖啡的浪漫。
「星巴克經驗」
星巴克國際業務總經理馬斯蘭(Maslen)表示:「星巴克是一次開一店,顧客是一次喝一杯,我們不做粗製濫造的批發生意,我們追求的是「重復購買」和「忠誠度」。因此,我們幾乎不打廣告或從事傳統的營銷活動,我們靠的是「顧客經驗」及其所衍生的忠誠度。」
據筆者的了解,星巴克的定位是「介於顧客家中和辦公室之間的休憩場所,並提供完全放鬆的氣氛及優質咖啡」。此外,星巴克亦供應外帶服務,讓顧客也能將咖啡、點心帶回家或辦公室食用。它的店格和服務正是所謂的「星巴克經驗」,就像神仙頭頂上那一圈難以捉摸的光環,所有競爭對手都想學習模仿,卻怎幺學也學不來。要學一個品牌的表面功夫,如外觀、店的感覺,都不困難,但要超越品牌過去所積累的內在經驗與價值,卻非易事。最重要的是顧客心中對店的喜好度及其所引發的聯想,一種無法解釋清楚的「親和力」,換言之,星巴克似乎是一個令人不得不去接近它的品牌。星巴克在不同的國家裡,可能會出現些微的差異,但大體上是一致的,例如:在東京、維也納、或雪梨,無論是咖啡產品組合,或是其它飲品,星巴克所提供的服務,基本上差別不大。典型的星巴克產品組合約有20~25種咖啡,每種咖啡都賦以誘人的名稱,如:巴西伊波尼瑪.波本咖啡、可摩多.龍調合咖啡等等。產品來源則由盛產阿拉伯高級咖啡豆的原產地進口,如:拉丁美洲、非洲和印度尼西亞。店內亦提供各種不同的高檔調合咖啡、茶飲料和點心,如:法布奇諾咖啡、大佐茶等。
盡管星巴克店內賣的是上好咖啡,但它的核心價值並非咖啡本身,而是跨越咖啡以外的無形附加價值-「顧客在店內飲用咖啡的經驗」。星巴克的成功,促使競爭對手紛紛起而模仿所謂的「星巴克經驗」,特別是400年前即已存在著咖啡館的歐洲,約在三年前開始颳起了一陣星巴克旋風,所到之處,坐無虛席。星巴克初入英國時,立刻在平靜的市場上掀起軒然大波,迫使當時的龍頭老大科斯達咖啡連鎖(CostaCoffee)加快市區地段展店的速度,以防堵星巴克旋風的擴散。
開店地點亦是決勝關鍵之一
星巴克不敗的秘方雖是「顧客經驗」和「忠誠度」,但開店地點的選擇也是決勝千里的關鍵,因為人們絕不可能經常光顧一家「方便性」不足或太遠的咖啡店。例如:星巴克在維也納的店,設於市中心老區,隔鄰即為聞名全國的歌劇院;在東京則設於最精華熱鬧的銀座區,現在該區已有14家店;在上海只要是最繁華的地段,就能找到星巴克的影子。美國達特茂茲商學院教授卡文.凱勒(KevinKeller),曾於90年代中期擔任星巴克的顧問,他評論道:「選對開店地點是星巴克成功的關鍵之一。在澳洲,他們採用的策略跟在美國如出一轍,而且十分成功,也就是在市區精華地段密集展店,直至毫無空間讓競爭者介入」。
此外,星巴克的全球品牌化擴張策略,則以合作方式為擴店基礎,如非直營或特許加盟者,即與當地的零售商合資展店。由於星巴克的全球性品牌背景特殊,無論到哪個國家或區域市場,往往都能吸引到當地最有實力、且能凝聚共識的合作夥伴。例如:在瑞士、奧地利和亞培提特集團(AppetitGroup)合作,在以色列和德雷克集團(DelekGroup),在韓國和興思格百貨集團(ShinsegaeGroup)、在台灣和統一企業集團(PresidentEnterpriseGroup)合作。不管星巴克的合作夥伴是誰,每位店經理都必須接受為期13周的專業訓練。大家應該都很清楚,學習倒杯咖啡何須花13個星期?但要徹底了解一個品牌的成長文化和內在個性,花上13周的時間,一點也不過份。
「顧客經驗」以外的「經驗」
或許星巴克積累品牌資產的方式,還不光只是「星巴克經驗」而已,星巴克贊助社區公益活動不遺餘力。在美國,「星巴克基金會」贊助文盲、學前兒童教育、防治愛滋研究、環境保護等活動,在菲律賓建立學校協助貧寒失學兒童,在韓國成立孤兒院收容被遺棄嬰兒。在紐西蘭則推行「伸出您的手」為主題之活動,允許店內員工上班時,撥出時間從事社會公益活動。其實,熱心參與這一切公益活動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公司最高管理層的大力支持,星巴克總裁何華德.修茲(HowardSchultz)在他的著書「將您的心倒入杯里」曾如此的描述:「星巴克經驗引領著我們的心和精神與顧客一起向前成長,並創造利潤」。
事實上,除了「顧客經驗」之外,每位營銷人應該都知道,一個品牌絕不可能在真空的狀態下擴張,它必須在大眾文化里頭生根,這就是廣告與品牌化之間的不同點,廣告抓住目光,品牌活動抓住人心。
解開「星巴克經驗」之迷
今天,筆者深信,沒有人會對星巴克的成功提出質疑,它在全球擁有5000家以上的店,以優異的定位「現代人的第三度空間」——也就是介於顧客家中和辦公室之間的休憩場所,提供優質咖啡和其它服務,創造了「現代的時尚咖啡文化」,持續在世界各地擴張它的「咖啡王國」版圖。
大家所熟知的星巴克成功因素很多,如:傑出的定位策略、正確的全球擴店策略、產品組合、開店地點選擇、顧客經驗、顧客忠誠度、企業公益活動……。但大家是否注意到星巴克特別強調的、也是最引以為豪的是什幺?沒別的,是一向被星巴克奉為圭臬的「顧客經驗」!在這里,筆者以營銷學家布姆斯與畢特那(BoomsandBitner)的「7P營銷組合」及「顧客經驗模式」為理論基礎,為大家勾勒出星巴克的成功模式,並深入解析所謂的「星巴克經驗」是否真的那幺無懈可擊?同時也為零售業者和營銷人提供一個診斷「顧客經驗」的參考或研究模式。
☆圖1:星巴克的成功模式–定位和7P營銷組合

從上圖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星巴克的成功模式,主要有兩個重點,第一是它的定位策略,根據定位去選擇最適合展店的地點;第二是7P營銷組合策略,透過它去創造顧客經驗,形成了一種現代的時尚咖啡文化,最後產生顧客忠誠度和重復入店購買。
大家一定覺得奇怪,為什幺不是4P,而是7P?因為傳統的4P已不足以解決現代服務業的營銷問題,如:零售營銷。7P則加上了另外的新3P:人員、服務過程、服務環境。「顧客經驗」所產生的偏好度是正面的或負面的,新3P扮演了直接影響的角色。
☆顧客經驗模式
盡管星巴克所標榜的「顧客經驗」為它在全球市場上攻城略地,無往不利,但這一套營銷哲學引用到中國市場,真的毫無瑕疵?現在請大家看看筆者於8月21日中午(周六),親自前往上海徐匯區的一家星巴克所做的觀察研究結果(請參閱圖2),雖然這只是單店的觀察研究,並不足以代表上海,甚或代表所有的星巴克,至少筆者個人認為,這項研究透露了一項訊息:「星巴克的顧客經驗哲學,固然是值得學習的成功典範,仍不免有些漏洞需要改善,否則不但建立忠城度會有問題,恐怕有些顧客也將因而流失。」例如:排隊時間過長、座位緊張找不到位子可坐。
假如換成是你親自去體驗所謂的「星巴克經驗」,相信也會提出相同的質疑:「為什幺要等這幺久?」「為什幺沒位置坐?」「為什幺服務員老擺著一幅苦瓜臉?」

顧客經驗是決勝關健
「顧客經驗」和「7P營銷組合」是現代零售營銷的全球性趨勢,星巴克因而發展成5000家店以上的世界級連鎖集團,但其奉為聖經般的「顧客經驗」,執行起來仍有許多改善的空間,並不似我們想像中那般神奇地擁有金剛不壞之身。
星巴克的致命罩門在哪裡呢?你的機會又在哪裡?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揭開謎底吧!
星巴克的定位是「現代都會上班族的第三度空間」,也就是「介於顧客家中和辦公室之間的休憩場所,提供優質咖啡及其它服務。」它的罩門在於「顧客經驗」出現漏洞,如:「生意太好」、「顧客排隊等候的時候太長」、「經常找不到位置坐」。這提供了我們一個絕佳的機會點和切入空間,為什幺?因為喝咖啡已成為現代都會人的時尚文化,咖啡人口只會愈來愈多,才會造成到星巴克消費卻沒位置坐的現象。換句話說,如果你的定位是「現代都會上班族第三度空間的另一個選擇」,再告訴消費者,到你的店如等候時間超過5分鍾、或沒位置坐,咖啡免費。大家可以仔細思考一下,你有沒有機會出線?
就策略面而言,這是標準的「老二策略」,沒別的訣竅,緊咬住星巴克不放,你上山我跟著上山,你下海我也跟著下海,市場你吃五、六分,我少不得也要吃個四、五分,就像百事可樂咬住可口可樂的道理一樣。星巴克會眼睜睜地坐視不管嗎?當然不會,它只消採取和美國一樣的策略,加速開店,壓縮競爭者的空間,即可解決當前、也是未來的問題與威脅。
反觀目前在國內走紅的上島咖啡、兩岸咖啡又如何呢?它們的顧客經驗、咖啡文化又在哪裡?市場和消費趨勢每天都在變化,未來如不能發展出獨特的、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定位策略」和「7P營銷組合」,並為自己創造出所謂的「上島經驗」或「兩岸經驗」,眼前所建立的一點基業,恐怕到了將來,都只是曇花一現的結局,更別談站上國際舞台和星巴克一決高下了。
平心而論,不管是顧客經驗,或是7P營銷組合,我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閱讀全文

與星巴克的市場營銷小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6商場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105
深圳宥鋒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603
成達電子商務 瀏覽:881
培訓班3月份招生方案 瀏覽:47
教務處外出培訓方案 瀏覽:404
活動游戲策劃方案 瀏覽:836
華平電子商務招聘 瀏覽:993
電子商務最全面的定義 瀏覽:455
企業繼續教育培訓方案版本 瀏覽:96
廈門網美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579
2015年廣州跨境電子商務規模 瀏覽:453
電子商務專項培訓方案 瀏覽:564
生財有道節目策劃方案 瀏覽:271
電子商務改變世界 瀏覽:784
京東才奧電子商務 瀏覽:128
速食產品營銷方案 瀏覽:81
youer運動會方案策劃 瀏覽:700
銀行與學校的營銷活動方案 瀏覽:976
元旦網路主題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47
國慶葯店促銷活動方案 瀏覽: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