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大全 > 海爾品牌營銷策略分析

海爾品牌營銷策略分析

發布時間:2021-08-05 16:41:27

A. 海爾網站營銷策略

在要麼觸網、要麼死亡的互聯網時代,海爾作為國內外一家著名的電器公司,邁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海爾公司 2000 年 3 月開始與 SAP 公司合作,首先進行企業自身的 ERP 改造,隨後便著手搭建 BBP 采購平台。從平台的交易量來講,海爾集團可以說是中國最大的一家電子商務公司。

通過 BBP 交易平台,每月接到 6000 多銷售訂單,定製產品品種逾 7000 個,采購的物料品種達 15 萬種。新物流體系降低呆滯物資 73 . 8 %,庫存占壓資金減少 67 %。 通過與 SAP 公司的合作,海爾成為國內首家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的物流中心。

SAP 主要幫助海爾完善其物流體系,即利用 SAP 物流管理系統搭建一個面對供應商的 BBP 采購平台,它能降低采購成本,優化分供方,為海爾創造新的利潤源泉。如今,海爾特色物流管理的 「 一流三網 」 充分體現了現代物流的特徵: 「 一流 」 是以訂單信息流為中心; 「 三網 」 分別是全球供應鏈資源網路、全球用戶資源網路和計算機信息網路。 「 三網 」 同步運動,為訂單信息流的增值提供支持。

在 CNNIC 最新的網站排名中 , 海爾網站名列中國工業網站第一名。以高科技、高質量產品而聞名的海爾集團,一貫重視科學研究與開發,不斷推出高科技新產品以滿足用戶的需要,海爾正以自己的實力與真誠最大限度的滿足用戶的需要,為世人創造美好的新生活,創造新的互聯網神話。

五、案例評析:

海爾網路營銷特色是 「 一流三網 」 ,可以實現以下目標:

1 、 為訂單而采購,消滅庫存

在海爾,倉庫不再是儲存物資的水庫,而是一條流動的河,河中流動的是按單采購來生產必須的物資,也就是訂單來進行采購、製造等活動,這樣,從根本上消除了呆滯物資、消滅了庫存。海爾集團每個月平均接到 6000 多個銷售訂單,這些訂單的定製產品品種達 7000 多個,需要采購的物料品種達 15 萬余種。新的物流體系將呆滯物資降低了 73 . 8 %,倉庫面積減少了 50 %,庫存資金減少了 67 %。

2 、雙贏,贏得全球供應鏈網路

海爾通過整合內部資源,優化外部資源使供應商由原來的 2336 家優化至 978 家,國際化供應商的比例卻上升了 20 %,建立了強大的全球供應鏈網路,有力地保障了海爾產品的質量和交貨期。不僅如此,更有一批國際化大公司已經以其高科技和新技術參與到海爾產品的前端設計中,目前可以參與產品開發的供應商比例已高達 32 . 5 %

3 、實現三個 JIT ( just in time 即時),即 JIT 采購、 JIT 配送和 JIT 分撥物流的同步流程

目前通過海爾的 BBP 采購平台,所有的供應商均在網上接受訂單,並通過網上查詢計劃與庫存,及時補貨,實現 JIT 采購;貨物入庫後,物流部門可根據次日的生產計劃利用 ERP 信息系統進行配料,同時根據看板管理 4 小時送料到工位,實現 JIT 配送;生產部門按照 B2B 、 B2C 訂單的需求完成訂單以後,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的定製產品通過海爾全球配送網路送達用戶手中。目前海爾在中心城市實現 8 小時配送到位,區域內 24 小時配送到位,全國 4 天以內到位。

B. 關於 海爾品牌營銷策略分析 這一論文題目該怎樣寫 【加急】

品牌抄=品類+品質+品味襲
品牌=商標+商譽
能不能建立品牌關鍵是產品的定位。 企業之間的競爭是核心產品的競爭。
做營銷分兩個鋪貨;1、把貨鋪到消費者眼前(渠道)
2、把貨鋪到消費者腦子里去(品牌)
呵呵。。不懂哦,文化有限。慚愧,幫不了你!

C. 海爾集團網路營銷策略分析

在於索賠觀念、跳閘觀念和負債經營的觀念。在海爾的市場鏈模式下,以市場和回顧客作為價值評價和答分配的標准,員工的報酬完全來源於市場,只有你的工作得到了市場的認可與接受,才能獲得報酬;否則,不但拿不到報酬,還要被用戶索賠。同時,通過負債經營觀念的確立,把資產負債表落實到每一個崗位和流程,由利益相關的第三方(獨立於當事者雙方並與當事者利益相關的仲裁中心)制約並解決問題。

組織結構創新

D. 分析海爾的品牌戰略

博銳管理:海爾多元化戰略 堅持做中國的通用2008-12-06 16:28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4日 18:27 新浪財經

博銳管理在線 李玉萍

手機拖累,海爾電器虧損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導:由於2005年手機業務營業額上半年大幅下跌約51%至8.14億港元,營業額大幅度下降,海爾手機業務虧損6570萬港元,導致海爾電器(1169.HK)營業額

為21.18億港元,比去年同期減少23%,上半年虧損3.9億港元。同時,公司收購手機業務權益所產生的商譽也減值虧損約5.5億港元。

與海爾同樣遭遇不幸的還有波導、TCL、夏新……。

既然是上市公司,企業都要找出原因向股民交待,概括起來無非有以下兩點:

一、「洋手機」大幅度繼續降價;

二、非法手機手機充斥中國市場,大部分國產品牌被迫減價清貨。

筆者認為,這些理由似乎太牽強,言者都缺少足夠的勇氣。特別是海爾,作為中國企業經營最成功的典範,管理水平最高、最為國際化、最具親和力的企業,如果也用這樣兩個理由難免讓人心痛。至於手機虧損的局面,其實原因及其道理都非常簡單:當一個人用價格作為利器傷害競爭對手時,最後的結果是全部因為價格玩完。

海爾,在多元化中「眩暈」

無可厚非,海爾是中國企業的驕傲。其近乎完美的形象,享譽國內外。然而,歡呼贊譽的背後,人們也同時為海爾捏把汗——為何太多幼稚的錯誤在如此優秀的企業身上發生?

海爾起家於電 冰箱,在獲得了中國第一之後,於1991年兼並青島空調廠開始推行多元化戰略,並先後推出了冰櫃、空調、洗衣機。空調方面,迅速取代春蘭成為該領域的龍頭,洗衣機則迅速取代小天鵝成消費者的首選,冰櫃也打入了行業前三名的位置。冰箱、空調、冰櫃、洗衣機四駕馬車成為拉動海爾快速發展的龍頭產品。同時,海爾也因為這一系列成功運作,而成為中國知名企業。它給社會公眾一種強烈的印象是:要做就做到最好,要做就做到第一。同時,海爾品牌成為親和、值得信賴的品牌.這一切成為其最寶貴的無形資產,是賴以快速擴張的基礎。

可以這樣說,海爾最初的成功,在於相關多元化的成功實施。然而,之後的海爾,實際上再不斷地破壞自己親手建立的品牌。

1995年,海爾進入醫葯領域,隨後又進入保健品、餐飲、電視、電腦、手機、軟體、物流、金融等十多個領域。海爾葯業推出的針對「亞健康」的保健品「采力」,一直都未取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還有「海爾大嫂子面館」連鎖店,目前大多數已經關門,事實海爾在這些領域也同樣玩不轉。最讓人莫名其妙的是,海爾又涉足PC業務,事實證明也是一次失敗。同樣,海爾手機的虧損以至不斷降價,目前並未給其帶來什麼好運,反而嚴重拖累了企業。

海爾在非相關多元化的領域的運作,破壞了海爾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要做就做最好,要做就做第一」的公眾品牌信念,這是海爾的沉痛損失,這種損失比直接經濟損失更令人痛心,海爾在非相關多元化中丟失了自己最為寶貴也最為難得的市場財富——品牌信念。海爾要重建這種信念需要付出比原來多得多的代價,也要花比原來多得多的時間。

多元化:蛇蠍毒婦?

多元化是美國戰略專家安索夫提出的四大基本經營戰略之一,其含義是指開發新產品進入新市場,也稱為產品線擴張戰略。多元化戰略是企業快速發展的基本戰略,它能實現企業的快速擴張。多元化分為相關多元化和非相關多元化。相關多元化是一種相對簡單、安全的多元化,成功率高的多元化。非相關多元化則是一種復雜、危險的多元化。

在世界100強中,多數實施非相關多元化的企業不是徹底失敗,就是步履維艱。國內,當年春風得意至今是人去樓空的所謂「知名」企業,其失敗的主要原因也是在非成熟的情況下,貿然實施非相關多元化。因而,以失敗再次崛起的前巨人集團總裁史玉柱在總結失敗時也指出多元化的罪惡。

有人認為多元化是「錢」多了的必然結果,也有人認為是行走江湖上的「無奈」。其實,不管多元化是出於企業發展的何種戰略需要,都有四個字來判斷:「時機」、「運氣」。海爾曾立誓要做中國的GE,但是研究GE的人發現其成功,自有其真諦:

第一,GE具有四大戰略:全球化、服務轉型、六西格瑪和 電子商務,這些都超越於具體業務,從而使公司戰略更加強調未來遠景與總體控制,避免業務單元成為沒有戰略的利潤中心。

第二,GE強調組織學習能力與創造性的核心競爭力,從而使公司的核心競爭力能夠支撐多業務的擴張。如其擁有「活化」組織結構層級與激發組織創新、將業務運營系統與變革思想融為一個整體的綜合能力,從而保證了多元化背後的持續支撐動力。

第三,GE擁有一個競爭性的公司遠景與具備篩選功能的業務模型,盡管公司業務「多」卻可以不亂。譬如GE公司在80年代設定的遠景是:「我們要在從事的每一個行業都成為第一名或者第二名,我們將通過革命性的變革,既具有大公司的強勢,又具有小公司的敏捷。」

第四、GE擁有有強勢凝聚力和控制力的企業文化 以使公司能夠通過共同的理念減少管理成本。譬如,GE的企業文化中強烈要求價值觀上的認同,要求絕對遵守GE的企業道德原則和公司規則 GE恐怕是全世界對員工職業道德要求最嚴的公司之一。

因而,學GE走多元化道路並非不可行,關鍵是能否了解背後的支撐點以及恰當的時機。

堅持做中國的通用

海爾一直想做中國的通用。不能說海爾做出如此的選擇是錯的,問題仍然是在時機上。海爾在相關多元化的使命遠未完成、市場信念還不穩固之際,就急於走非相關多元化之路,使自己事實上陷入了多元化的陷阱之中。

一、 無限機會在專注

在海爾涉足的家電領域內,從白色家電、黑色家電到藍色家電,從電視、電腦、相機、數碼攝像機、手機、熱水器、 微波爐、音箱等,任何一個領域都擁有極寬廣的市場。每個領域中都足以讓海爾耕耘10-20年。但海爾對產業的擴張顯得非常「貪心」,並沒有在自身領域內專注做精做大。目前,海爾所依靠的還是1997年前創出的冰箱、空調、洗衣機三條老槍,這之後所推出的一大堆產品,包括電視、電腦、手機、洗碗機、葯品、軟體沒有一件能達到「三條老槍」的水平。諾基亞的故事,業界是耳熟能詳。當諾基亞看準手機的未來前景之後,同時開始了它的專業化之路。首先,諾基亞對自身的業務進行了精心分析,將當時還很小的移動通訊業務放到最重要的位置上來,並將自己的未來定位於移動通訊,開始收縮陣線,集中力量於一點。1980年,諾基亞的業務結構是:電子行業4%,化學2%,機械3%,電器批發6%,行動電話10%,電信10%,動力2%,橡膠4%,信息系統21%,電纜11%,消費類電器27%。到2000年,諾基亞的業務結構轉變為:行動電話72%,電信基礎設施25%,其他3%。諾基亞的成功,就在於專業化以及不斷地創新能力。

可以肯定地講,不是海爾沒有能力做第一,而是海爾的觀念出了問題:太相信品牌的市場效應,喪失了當年做冰箱、空調、洗衣機的執著精神。電風扇是海爾遭遇的第一個滑鐵盧,之後海爾所進入的領域,都沒有取得可圈可點的業績。

二、有膽識更要有戰略眼光。

如果說海爾沒有戰略眼光,很多人都不相信。但海爾在PC、手機、醫葯等多個行業的慘敗,不得不令人產生質疑:海爾真的那麼好嗎?海爾的戰略眼光呢?

海爾進入手機也是從低端入手、再逐漸滲透到高端的戰略。最初的入市,採用此策略並不為錯,然而,令人惋惜的是海爾無法超越「低端」的境地,陷入其曾經不屑的價格中。從2004年6月起,海爾的10餘款拍照手機集體大「跳水」——平均降幅高達40%,其中8款照相手機價格降至千元左右。其中,較低端的海爾Z3000B拍照手機僅售999元,外接30萬像素的攝像頭後才1199元,比同檔次的很多國產拍照手機要便宜400元左右,比洋品牌則至少要便宜600元以上。而中檔的Z3100等四款手機售價最高也只不過1499元。海爾宣稱此舉是為了展示自己在自主研發、設計、生產方面的雄厚實力,然而現實難道不是為了盲目追求規模,屠殺對手?再看國外手機大鱷們忙著推出EMS、MMS、GPRS、三合一等未來型手機,而微軟和英特爾把目標瞄準為打造未來無線通信世界的新秩序,理念新穎,起點也高。根據著名的2/8原則, 20%的客戶創造80%的價值,而其餘80%的客戶只能創造20%的價值,PC和手機也不例外,佔領高端市場的廠商將攫取大部分利潤,而佔領低端市場的眾多廠商只能分食剩下的殘羹冷炙,「得高端者得天下」。那麼,海爾手機今天的挫敗,並非前面所述的種種理由。心態決定眼光,眼光決定戰略,戰略決定未來。有能力未失誤「買單」不代表危機已經過去。

民族的,始終是我們驕傲的資本。希望海爾目前的失誤,都可以成為其成長路上有益的借鑒。

E. 結合市場營銷戰略分析:海爾集團品牌如何創立出來的,名聲怎樣傳播出去的

沒人給答案,自己收分

閱讀全文

與海爾品牌營銷策略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6商場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105
深圳宥鋒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603
成達電子商務 瀏覽:881
培訓班3月份招生方案 瀏覽:47
教務處外出培訓方案 瀏覽:404
活動游戲策劃方案 瀏覽:836
華平電子商務招聘 瀏覽:993
電子商務最全面的定義 瀏覽:455
企業繼續教育培訓方案版本 瀏覽:96
廈門網美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579
2015年廣州跨境電子商務規模 瀏覽:453
電子商務專項培訓方案 瀏覽:564
生財有道節目策劃方案 瀏覽:271
電子商務改變世界 瀏覽:784
京東才奧電子商務 瀏覽:128
速食產品營銷方案 瀏覽:81
youer運動會方案策劃 瀏覽:700
銀行與學校的營銷活動方案 瀏覽:976
元旦網路主題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47
國慶葯店促銷活動方案 瀏覽: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