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大全 > 客戶關系管理市場營銷案例

客戶關系管理市場營銷案例

發布時間:2021-08-04 21:17:57

Ⅰ 關於客戶關系管理的案例

直接買一套客戶關系管理的軟體(E8.CRM)含業務管理流程、辦公自動化、企業知識庫積累、客戶相關活動的管理等。可以對客戶來源 所屬區域 銷售機會 銷售業績 售後服務等等做很好的數據分析與統計,便於領導者決策!

Ⅱ 舉案例論述如何做好核心客戶關系管理舉一個案例就行,字數不少於300字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也是現在很多企業面臨的共同問題。這個問題要從幾個方面來看:1、企業管理者的思想理念上要調整。現在所有企業的管理者都非常關注銷售情況,可是多數企業領導,只看銷售員的業績,看銷售額,看銷售量,不太關心銷售額或者銷售量的組成,是由哪些客戶給做出的貢獻,因此企業裡面根本無法知曉哪些是老客戶貢獻的銷售額,哪些是新客戶貢獻的銷售額,從利潤角度就更無從知曉。因此企業的管理者根本不知道發掘老客戶價值的重要性。從根本上調整領導者的管理理念是留住老客戶的源頭作用力。2、企業的業務流程要調整。企業掌管客戶的是銷售部門和客戶服務部門,銷售完成之前客戶是掌握在銷售員手中的,而銷售完成之後客戶掌握在客戶服務人員手中,這兩者之間有著嚴重的脫節,客戶服務人員只管服務不管維護客戶關系,而銷售完成之後,銷售員對老客戶的維護也淡化了,所以導致了老客戶無人管,沒人疼的狀態。3、企業的考核制度要調整。從考核體系來看,企業里無論是對銷售員還是客戶服務人員的考核都不涉及到對老客戶的維護和管理,所以導致了銷售員只顧開拓新市場,客戶服務人員只顧盲目的服務老客戶

Ⅲ 【急求】客戶關系管理案例分析

可口可樂公司(Coca-Cola Company)成立於1892年,目前總部設在美國喬亞州亞特蘭大,是全球最大的飲料公司,擁有全球48%市場佔有率以及全球前三大飲料的二項(可口可樂排名第一,百事可樂第二,低熱量可口可樂第三),其2001年營收達20,092百萬美元,普通股股東權益則為11,351百萬美元。可口可樂在200個國家擁有160種飲料品牌,包括汽水、運動飲料、乳類飲品、果汁、茶和咖啡,亦是全球最大的果汁飲料經銷商(包括Minute Maid品牌),在美國排名第一的可口可樂為其取得超過40%的市場佔有率,而雪碧(Sprite)則是成長最快的飲料,其它品牌包括伯克(Barq)的root beer(沙士),水果國度(Fruitopia)以及大浪(Surge)。
永遠的可口可樂
當時顧客贊不絕口,爭取要這種「新配方」的可口可樂,從此,可口可樂就是可口可樂糖漿與碳酸水混合的飲料風行世界。並且從1894年起,以瓶裝出售。
但真正能使可口可樂大展拳腳的,還是兩位美國律師。他們到當時可口可樂公司的老闆埃斯•簡道寧的辦公室,提出一個創新的商業合作方式,就是由可口可樂公司售給他們糖漿,他們自己投資生產的公司及售賣點,將糖漿兌水,裝瓶,出售。按可口可樂公司的要求生產及品質保證,可口可樂公司允許他們利用可口可樂的商標,做廣告,這個特別的裝瓶系統,從此產生可口可樂的工廠遍地開花。
1888年Asa Griggs Candler看到了可口的市場前景,購買了其股份,掌握了其全部生產銷售權。Candler開始把製造飲品的原液銷售給其他葯店,同時也開始在火車站,城鎮廣場的告示牌上做廣告,1901年,廣告預算已達100,000美元。Candler在1899年以1美元的價格售出這種飲料第一個裝配特許經營權,因為他相信將來這種飲料主要是在飲料機中的銷售。1892年成立了可口可樂公司,Candler被稱為「可口可樂之父」。
在1919年,Erntst-Woodruff以250萬美元從Asa candler的繼承人手裡買下Coca-Cola公司,到了1923年,他兒子Robert W.Woodruff,也就是Coca-Cola歷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成為Coca-Cola的CEO,Woodruff開始與公司裝瓶特許經營商一起努力,無論消費者何時向地想要Coca-Cola都能得到滿足,他推動裝瓶商使飲料「需要時隨手可得」並且強調如果Coke不能在消費者口渴時立刻得到,那麼市場將永遠失去。
在1929年,Coca-Cola和他的裝瓶商以極其低廉的價格向商店和加油站提供頂端開口的冷櫃銷售瓶裝Coca-Cola,在1937年,該公司推出第一台投幣自動售貨機,Woodruff為Coca-Cola發起了以生活風格(lifestyle)為主題的廣告,該廣告突出了該產品在消費者生活中的重要性而不是產品本身的屬性,該產品在20世紀20~30年代最著名的廣告詞是「The Pause That Refreshes",該公司繼續擁有Atlanta附近原有的裝瓶線並且開始買回一些經營不善裝瓶特許經營權。
Woodruff還開始發展Coca-Cola的國際業務,主要是通過出口,他最知名的舉措可能是這樣的一個決策,即響應二戰初艾森威爾將軍的號召,保證每個軍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以5美分的價格得到一瓶Coca-Cola",而不管其成本為多少。Coca-Cola的裝瓶工廠,隨著美國軍隊推向全世界,這一舉措使Coca-Cola在歐洲和亞洲國家獲得了占絕對優勢的市場份額,,並且一這一優勢地位一直保持到1991年。
在二戰後緊接著的幾年中,Coca-Cola將他最接近的對手Pepsi-cola遠遠地拋在了後面,佔有了近70%的可樂市場,上百家小型的地區性軟飲料公司繼續生產各種各樣的調味劑,瓜分了剩下的30%的市場。
在1954年,可口可樂的銷售和利潤有所下降,這是向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第一次。1955年,該公司更換了1916年以來一直沿用的瓶子,把其容量擴大至12盎司。50年代的後期,可口可樂推出更大容量的可樂瓶,可在食品店中銷售。1961年,可口可樂開始象銷售瓶裝可樂一樣銷售其罐裝飲料。
1976年,可口可樂的CEO Paul Austin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美國的軟飲料消費已經成熟(飽和),可口可樂的最大銷售量增長將來自國際市場。到1982年,國際市場的銷售量占可口可樂全部軟飲料產量的62%。
1981年,當出身於古巴的化學工程師Robert Goizueta被選為可口可樂公司的CEO時,行業觀察家對此感到奇怪。Goizueta上任後的第一項行動,就是發表了1200字的戰略聲明,提出可口可樂公司要進行顯著的變革,把重點放在美國軟飲料市場的增長上。
Goizueta聲明,公司將把可口可樂的商標名作為競爭性資產,並不再將它當作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價格折扣策略將在必要維持可口可樂優勢地位時才被使用。1981年,行業價格折扣達到了新的強度水平,年底,在食品店中,接近50%的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都是進行折扣銷售的。那一年的尼爾森稽核表明,192盎司裝的可口可樂比百事可樂的成本略低。
Goizueta還聲明將提高可口可樂糖漿果汁的價格,為日益增長的廣告和促銷費用提供資金。為了取消糖漿的固定價格,可口可樂公司修改了已存在60年的特許協議,並同意向其一些最大的裝瓶商出售濃縮品(無糖精),作為修改協議的交換條件。
1982年,可口可樂改變了廣告主題。Goizueta說:「用我們的新口號『Coke is it ',自豪地表明我們是第一的;我們以前的口號『Have a Coke and Smile'非常好,但我們正處於激烈競爭之中,這口號象一句民謠。競爭勢頭已從Purchase,New York(百事可樂的總部)轉移到了我們亞特蘭大。」
Goizueta戰略計劃還擴展了可口可樂的公司戰略。公司私營的咖啡業和茶業被出售,塑料製造公司和酒業公司也是如此。1982年,覺察到影視業的增長潛力及其與市場營銷的協同作用,可口可樂在1982年收購了哥倫比亞電影公司。Goizueta說,可口可樂將成為「在飲料業和娛樂業中都具備強勢的企業」。
可口可樂還對裝瓶網路做了改變。公司鼓動經營不善的裝瓶商出售其經營權,並通過桿杠兼並的方式賣掉自己的大部分裝瓶點。1980年至1984年間,特許經營中所有權發生改變的相當於50%的可口可樂產量。可口可樂的管理人員指出,公司在購買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並且在不少情況下,為潛在買主提供資金。公司有時在新特許的裝瓶商那裡佔有一部分股分,但牢記保持一個獨立的裝瓶網路。到1985年,可口可樂屬下的裝瓶廠只生產可樂產量的11%。
對於可口可樂的裝瓶網路,這種從80年代初Robert Goizketa開始的變化一直延續。在80年代中期,可口可樂的350個特許經營商中,有150_200個提出轉讓其特許經營權。在1986年,可口可樂公司購回了他最大的兩個特約經營權,他們由Beatrice和J.T.Lupton公司所擁有,J.T.Lupton公司是一家私有的可口可樂裝瓶商,佔有美國可口可樂產量的15%和Dr.Pepper產量的40%。這兩家公司的獲得,使得可口可樂自身的擁有的裝瓶產量從11%提高到38%。
這些兼並在創立可口可樂企業集團(CCE)和1986年11月售出51%股份給公眾時達到了頂點。CCE創立後和其供應商與銷售渠道重新進行了新的談判,鞏固主要市場,削減20%勞動力,並通過統一分銷和原材料采購降低成本。1986和1987年,CCE每箱可樂的凈售價降低了2.5%。在1989年,CCE買出的蘇拓比1986年多了20%,CCE的利潤在整個80年代末期來說是不穩定的。
80年末,可口可樂公司建議它的特許協議應該由「Master Bottle Contract"來代替,降低固定的糖漿價格和可口可樂商標特許權費。到89年底,新合同覆蓋了大約70%的美國可口可樂產量。78年到89年之間,新合約下的裝瓶商經歷了可口可樂糖漿價格約60%的上漲。
編輯本段可口可樂跨國營銷
可口可樂在歐洲的優勢特別強,市場份額達到50%,在日本,可口可樂控制了80%的銷售。在1990年公司的總利潤中,來自日本的利潤佔了21%,歐洲佔有33%,其他國際市場總計26%。
可口可樂運用了幾個策略發展其國際市場。在台灣,舉例來說,台灣一個家族裝瓶廠缺乏資金,可口可樂購進其49%的股份,並擴展其管理和設施。可口可樂改進其售占營銷,增加廣告投入,並推廣新容量包裝。促銷活動包括美國教練執教的棒球和籃球班,對流行藝術家音樂會的贊助,以及邀請台北希爾頓的大廚用可樂烹飪十道中國菜。可口可樂在台灣的市場份額從1985年的6%增加到1990的40%,而將七喜和百事的總份額限制在4%。在法國,可口可樂1989年收回了一個經營不善的特許協議。到了1990年,在法國的銷售量增加了23%。1990年,在柏林牆倒下的幾天後,可口可樂就將蘇打從敦刻爾克的一個新工廠運到樂柏林。在1989年,可口可樂將其在哥化比亞電影公司的49%的股份賣給索尼公司並將這筆錢重新投入其海外軟飲料業的經營上。可口可樂的首席執行官稱公司「九十年代的商業將助長世界的發展」。可口可樂定下在國際銷售上增長率為8%_10%的目標,並打算加速其在海外裝瓶合資廠的少量利潤的增長。
編輯本段可口可樂在中國的本土化營銷策略
早在本世紀初「可口可樂」已在亞洲面世,首先在菲律賓生產,並運來中國出售,在上海等城市銷售。1927年「可口可樂」在上海及天津設廠生產,稍後更在青島及廣州生產。
1933年,在上海的可口可樂生產廠是美國以外最大的「可口可樂」廠,在1948年,更是美國境外第一家年產量超過一百萬箱的工廠。
1979年可口可樂重返中國,至今已在中國投資達11億美元。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可口可樂公司已經在中國建立了23家罐裝飲料廠,形成了輻射全國的生產基地和銷售網,年銷售額近百億元。在近日公布的「1999年全國城市消費者調查」中,可口可樂在同類產品中又一次高居榜首,一舉奪得市場佔有率、最佳品牌以及知名度三項桂冠。
盡管取得如此輝煌業績,但是可口可樂公司今日的心情已經與20年前剛剛進入中國大陸市場時大不相同了。那些年,進軍中國市場的外國飲料,基本上感受不到中國飲料企業的壓力。十幾年中,中國各地曾經先後出現過十幾家「可樂」 型飲料企業,最後幾乎都無聲無息地消失了。如今,當可口可樂以及百事可樂在中國市場已具有相當影響力時,卻又感受到近幾年中國飲料企業強烈的競爭壓力。主要原因是中國的飲料工業企業生產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品牌已經經過自強不息的努力,成長壯大起來了。去年6月,中國飲料工業協會鄭重推出中國飲料工業「十強」。這些名牌飲料都是我國飲料的佼佼者,涵蓋了我國主要飲料大類,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例如中國飲料十強中的健力寶、娃哈哈、椰樹、樂百氏、露露等都是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稱號的中國民族飲料工業的代表。
在中國民族飲料工業的壓力下,可口可樂公司營銷策略開始改變並開始了它在中國市場走向本土化的進程。
可口可樂公司一貫重視廣告宣傳,其進入中國市場也不例外,每年都投入幾千萬元進行宣傳。但是,可口可樂的廣告宣傳和品牌定位都是有嚴格限制的,以往都是由亞特蘭大總部統一控制和規劃。中國的消費者看到的總是可口可樂那鮮紅的顏色和充滿活力的造型,可口可樂以最典型化的美國風格和美國個性來打動中國消費者。十幾年來廣告宣傳基本上採用配上中文解說的美國的電視廣告版本,這種策略一直採用到1998年。
隨著中國民族飲料品牌的蓬勃發展,可口可樂的市場營銷策略在1999年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去年其在中國推出的電視廣告,第一次選擇在中國拍攝,第一次請中國廣告公司設計,第一次邀請中國演員拍廣告。明明白白地放棄了多年一貫的美國身份。為了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可口可樂正在大踏步地實施中國本土化。眾所周知,可口可樂一貫採用的是無差異市場涵蓋策略,目標客戶顯得比較廣泛。從去年開始,可口可樂把廣告的受眾集中到年輕的朋友身上,廣告畫面以活力充沛的健康的青年形象為主體。「活力永遠是可口可樂」成為其最新的廣告語。
可口可樂發展的如此成功,現在商業可從中汲取哪些經驗呢?總的來說,這些經驗既非常簡單又顯而易見。下面是從其發展歷史中挑選並經過時間檢驗的30條成功的管理經驗。
1.出售優質產品。產品不必會說話或者會飛,但必須具備某種能被人廣泛接受的某種有用的功能。習慣了可口可樂的味道,就會覺得它非常好喝,就會使人們養成一種嗜好。可口可樂可使鼻孔有發癢的感覺,能解渴,還有一點咖啡因的效果。有些人認為它能治療頭痛、惡心和胃痛等。
2.要相信自己的產品。要讓產品樹立起崇高的形象,並使與之相聯系的職業成為一種神聖的職業。要讓工作人員認為產品是世界一流的,他們正在為最優秀的公 司而工作。推銷員應具有傳教士的本領,而不應是只拿工資的推銷員。本世紀二十年代,羅伯特•伍德魯夫召集所有的推銷人員,並出人意料地宣布他們全被解僱。第二天他又在新的服務部門重新僱用了他們,但告誡說他們不再是推銷員,因為不必再宣傳可樂的優點。他們是工作人員,其任務是保證使蘇打水成為混合極好的加冰可樂。
3.創造神秘感。創造神秘的氣氛雖有背道德,但有助於銷售。最近公司的一位主管承認,秘密配方對他們來說沒有多大意義,成功的真正秘訣在於這個產品的商標在一個多世紀里所產生的影響,但配方的秘密,那出名的七種味道曾經是吸引顧客的重要原因。
4.產品的成本要低。每瓶可樂的成本極低,還不到—美分。可口可樂不是資本密集型產品,生產起來也不困難,更不費勞力,雖然它的生產過程高度保密。
5.在產品到消費者手裡之前,讓從事流通的人先賺大錢。道理很簡單,如果成本低,零售時就可大幅度加價。可口可樂具有能使人賺大錢的特點,多年來,凡同可口可樂打過交道的人都變得非常富有,其中包括瓶子製造商、股東、批發商,以及提供卡車托盤和自動售貨機的人。這種效果使人們非常感激公司,而且也樂於對可口可樂事業做出奉獻。
6.要讓人人都買得起。從1886年到本世紀五十年代,每瓶可樂的價格只有5美分,今天它在世界上也不是很貴。因此,第三世界國家的人們也能買得起。就是在困難時期,可口可樂仍暢銷不衰。在三十年代經濟大蕭條和最近的不景氣時期,可口可樂的製造商們仍財源滾滾。
7.產品要無處不在。要使產品伸手可及,使它無處不在,要使它在舞廳、理發店、辦公室、火車上等地方可隨時取用。早期的可樂推銷員哈瑞遜•仲斯在1923年曾說過,「要讓人們無法迴避可口可樂」。
8.推銷產品要精明。這一條聽起來很簡單,但怎樣、何時、何地推銷和宣傳產品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到1911年,阿瑟•卡迪拉花了一百多萬美元來刺激人們的慾望,使可口可樂成為世界廣告做得最好的產品。他還雇請畫師在美國各地的白牆上宣傳它那紅底白字的產品標志,其覆蓋面積達五百多萬平方英尺。到1913年,公司散發了一億多件帶有可口可樂標志的小禮物,使人們在經常使用的溫度計、日歷、賽事本、記事本、棒球卡、日本扇和畫片等物品上都能隨時看到可口可樂的標志,從而給人們留下極深的印象。據推銷員說,有位顧客經常做惡夢,夢見一個白色大惡魔手持火爐、口喊可口可樂在追趕他。今天,公司每年花費40多億美元在全球范國內推銷可口可樂時,出現這種現象也就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得了。
9.要宣傳產品的形象而不是產品。一位可口可樂廣告商曾經告誡他那些具有豐富想像力和創造力的雇員:我們賣的是一種根本不存在的東西,他們喝的也只是一種形象而不是產品。開始時,可口可樂廣告大肆宣傳其葯物作用,聲稱它能振奮腦力勞動者的精神,能減輕過度飲酒人的頭痛和痛苦,能給人帶來快感。但為飲料命名和題詞的福蘭克•羅賓遜很快意識到,把可口可樂當成提神飲料而非專利葯物來宣傳能吸引更多的顧客,而且還可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糾紛和麻煩。
10.歡迎競爭。雖然可口可樂公司的雇員不願承認,但百事可樂公司事實上卻給他們帶來了很多的好處。人們喜歡看可口可樂公司和百事可樂公司之間的「可樂之戰」。兩個公司精明的銷售人員也都意識到,無論哪一個公司贏得了某一回合,通過激烈競爭建立起來的知名度有助於商品的銷售。
11.合理利用名人效應。可口可樂公司一開始就聘請名人做廣告,希望消費者會效仿棒球巨星泰•科博或女明星希爾達•克拉克。到三十年代,從克拉克•拜伯、凱端•格蘭特到簡•哈羅和瓊•克勞夫德等影星都為可口可樂公司做過廣告。六十年代後期,從尼爾•迪芒德、萊斯利•高爾、瑞•查理斯到艾瑞沙•富蘭克林等歌星都認為,喝了可口可樂會使一切變得更好。然而,過份依賴名人效應也有危險。一方面觀眾記住的多是明星而不是產品。可口可樂在商業廣告上一直保持真正的明星地位,百事可樂公司對要價過高的明星感到頭痛。從而顯示出過分依賴名人中的另一種危險。雖然麥當娜和傑克遜在提高百事可樂知名度方面出了不少的力,但並不象公司希望的那樣好。可口可樂公司則通過重新啟用已故明星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格羅喬•麥克斯和哈姆弗利•伯興特等人的形象做小品廣告,來解決這種棘手問題。
12.吸引普通人的慾望。從五十年代開始,可口可樂公司就製作出一種只需修改一點或無需修改就能在各種文化背景中適用的模型廣告。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可口可樂廣告詞具有普遍的魅力,喝了可口可樂你會變得更有信心、更快樂、更受人歡迎、更性感和更年輕。為了加強宣傳效果,可口可樂公司在全球范圍內贊助各種體育比賽,從相撲到足球,也贊助音樂會等。
13.吸引住年輕人。在體育和音樂會上的廣告宣傳主要是吸引青少年。如果在年輕人中樹立了信譽,那就獲得了長期的消費市場。1894年,可口可樂的明信片上印著三個身穿海軍制服的五歲男孩,口裡叫著:「我們要喝可口可樂。」1911年可口可樂公司遭到政府的起訴,其部分原因是由於可口可樂中含有使兒童成癮的咖啡因。從那以後,公司撤銷了所有對12歲以下兒童所做的廣告。但這既未能使分銷商停止發送帶有可口可樂標志的便箋簿和直尺等學慣用具,也未能阻止公司在三十年代用聖誕老人來推銷它的產品。
14.要入鄉隨俗。如果想在全球范圍內推銷產品,千萬不要把自己打扮成 「醜陋的美國人」。本世紀二十年代,當羅伯特•伍德魯夫主管全球發展戰略時,他努力使可口可樂在德國成為德國人喜愛的飲料,在法國成為法國人喜愛的飲料。可口可樂公司與當地主要企業簽訂分裝合同,並通過由當地公司製造卡車、瓶子、托盤、提供商標等辦法來鼓勵他們從事飲料的配套生產。公司出口的東西以及當地公司進口的唯一的東西是可口可樂濃縮液。可口可樂公司據此可自豪而准確地指出它對當地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多麼大的貢獻。幾十年來,可口可樂公司在全球各地培養了一大批有頭腦、了解當地文化習俗的經理,並謠言,公司在世界各地雇請了許多當地律師。
16.要遵守法律。雖然可口可樂的高級管理人員或分銷商在過去有行賄和回扣之嫌,但總的來說,公司的形象是清白的。一般的違法行為不僅不能使公司獲利,反而有損這個龐大的跨國公司聲譽,得不償失。
17.利用有影響的人物。不犯法並不意味著可以象天使一樣安逸地坐在椅子上。羅伯特•伍德魯夫是位國內有影響的人物,事實上他控制著喬治亞州參議員沃爾特•喬法和亞特蘭大市市長威廉姆•B•哈斯費益德等人。他與總統交往甚密。他和他的夥伴們一起創造了懷特•德•艾森豪威爾總統,甚至幫助他決定是以共和黨還是以民主黨人的身份來管理政府。帕•沃斯丁也同樣把吉米•卡特推入白宮。盡管如此,不要要求政治家們濫用影響,只要他們能表明推銷產品符合國家利益即可,不需要特殊照顧。例如,可口可樂公司與卡特的密切關系所產生的影響,足以為推銷產品敲開大門。
18.要有耐心但要果斷。可口可樂的決策者們深知,總有一天他們要在世界各地銷售其產品。目前所銷售的國家達195個,因此實現其夙願只是時間問題。戰爭、飢荒和政治事件都會帶來暫時的困難,但前途是光明的,他們將始終堅持努力,時刻准備利用各種可能的機會。
19.信守戒律。羅伯特•伍德魯夫的指導思想一點也不復雜。據他的同事說,他一生中沒有讀完一本書,幾乎是文盲。他的聰明才智在於運籌帷幄,在於堅持一些最基本的真理。
20.靈活善變。在傳統與變革之間要做出選擇的時候,可口可樂所暴露的弱點就是不願意改變現狀。阿瑟•卡迪拉直到1903年才去掉飲料中的可卡因成份。伍德魯夫五十年代強烈反對大瓶裝可口可樂,不願推出新口味,反對用搖滾樂做廣告,以及提高零售價格等所有勢在必行的改革。八十年代,羅伯特•高祖特決心刺激一下這個保守的公司。當他決定生產減肥可樂時,事實證明他的主張是正確的。1985年當他研製新配方遇到困難時,又靈活地採用了原來的配方,從而避免了一場災難。伍德魯夫總愛說,「世界屬於奮發進取的人」。而高祖特卻說,「我們在緊張地活著」。
21.不要用保護性和消極的廣告。對百事可樂來說,比較廣告有一定的效果,但它在無意中可能會宣傳了競爭對手。每當可口可樂採取這種方法時都顯得非常愚蠢;其中包括為可口可樂中含有咖啡因進行的正面解釋。
22.必要時擴大經營。羅伯特•高祖特1981年任公司總裁後,立即擴大經營范圍,買下了當時看來很有影響的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然而不到十年,他把電影公司賣給了索尼公司,並獲得了可觀的利益,然後又一心撲在飲料事業上。可口可樂公司的股票在八十年代增值735%,並在九十年代初分割了兩次。
23.注意最低利潤。這一觀點看起來非常簡單,但在高祖特上任之前沒有人重視過這個問題。在同百事可樂的競爭中,人們只注意市場份額,而不是市場利潤。高祖特發現,這種廣泛為人們所贊揚的飲料公司事實上正在做賠錢的買賣,因為他們把資金花在容積為五加侖的金屬桶上了。
24.要威嚇雇員。這句話聽起來有點過分,但可口可樂的歷任總裁都贊成相互尊敬和敬畏的氣氛。沃斯丁說,「焦慮和緊張的氣氛會使人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潛力。」伍德魯夫的「老闆」一詞含有敬畏和尊崇之意。今天的高祖特是個追求十全十美的人,因此,在他面前誰都會提心吊膽。
25.從公司內部提拔管理人員。可口可樂公司中最好的管理人員無一例外都是一步步提升上來的,其中包括公司委員會的成員。他們都接受過眾所周知的可口可樂信念的灌輸。為了培養職員的管理才能,公司建立了一個特殊訓練車間,參加訓練的人員在裝配線上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病。
26.每個廣告都要達到一定的目的。由於可口可樂是非常著名的商標,雖然1985年改變配料的做法使公司浪費了四百萬美元,但著實幫了公司的大忙。當公司在廣大消費者的壓力下再次推出古典可樂時,重新上市的可樂使銷售額大大超過了百事可樂。在推出新的可口可樂之前,這種可樂連續20多年一直在喪失市場。現在許多人認為高祖特和公司的其他人一起幕後策劃了整個事件。唐•科夫承認他們沒有這么聰明,但他們確實知道即使是消極的廣告,最終也能幫助信譽良好的產品增加銷售。
27.合理使用現金。1923年當羅伯特.伍德魯夫接管公司時,公司的負債額使他大吃一驚,後來他很自豪地攢下了一大筆現金。結果,保守經營使公司再也沒有出現過舉債經營的危機,即使在里根當政時期也是如此。在高祖特當權期間,公司承擔了合理的債務。高祖特和財務奇才督•愛維斯特認為,如果再投資能獲得較大利潤的話,適當借債是有意義的。一種簡單的辦法是「重新購進自己發行的股票,促進股價進一步上升。」
28.舉辦合資企業。合理使用資金的另一個方法就是破除不要擁有灌裝廠的陳規舊律。自阿瑟•卡迪拉1899年放棄灌裝權利後,公司確認其主要任務是生產糖漿。利潤較低的灌裝業卻發展起來了。公司雖擁有一些工廠,但主要作為輪流培訓管理人員的訓練基地,而不是搖錢樹。傳統的觀念認為獨立的灌裝商更能發揮其職能。1981年高祖特被迫在菲律賓破此陳規,因為擁有特許經銷權的索利安諾家族把70%的可樂市場讓給了百事可樂。通過購買30%的經銷權,可口可樂公司就灌裝廠問題進行了談判。來自愛爾蘭的總裁耐維樂•埃斯德爾採用傳統的刺激方式和營銷策略,其中包括類似軍事性的對抗,把百事可樂打敗了,使市場佔有率翻了過來。從此,高祖特開始在世界各地進行卓有成效的合資事項,主動出擊,與經營狀況欠佳的灌裝廠聯合,把金錢注入縱向聯合的飲料體系。
29.放眼全球,始於足下。雖然可口可樂的總裁們都爭著把這一短語據為己有,但它可能出自高祖特之口。不論出自何處,可口可樂公司顯示了其中的智慧,並用它指導經營。例如在中國和印尼,第一個任務是建立基礎設施,建立濃縮廠、制瓶廠、灌裝廠,購買卡車,製作銷售標記等,用美國話來說,好像時間又回到了1905年。
30.追求神奇的效果。七十年代初期,可口可樂公司總裁沃斯丁試圖為可口可樂創造一種他稱之為:「神奇效果」的影響。他認為公司應帶頭保護環境,改善民族關系,建立模範移民計劃,生產營養豐富的飲料。雖然他提倡的事業收效甚微,但公司目前仍在追求「神奇的效果」,仍在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在南非,公司為提高黑人生活條件設立了一千萬美元的「平等機會基金」,同時,在美國的可口可樂基金會正在資助有創新意義的教育和環境保護等項目。
參考資料:
看看吧。自己參考下~!

Ⅳ 客戶關系管理成功的案例

你要CRM資料和媒體應用CRM的成功案例?廈門最大的廣告公司:廈門威揚廣告。CRM是選擇和管理有價值客戶及其關系的一種商業策略,CRM要求以客戶為中心的

Ⅳ 客戶關系管理案例分析的什麼是客戶關系管理

CRM是英文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的簡寫,一般譯作「客戶關系管理」。CRM最早產生於美國,由Gartner Group 首先提出的CRM這個概念的。20世紀90年代以後伴隨著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大潮得到了迅速發展。不同的學者或商業機構對CRM的概念都有不同的看法。
這個概念的原創者認為,CRM是一種商業策略,它按照客戶的分類情況有效地組織企業資源,培養以客戶為中心地經營行為以及實施以客戶為中心地業務流程,並以此為手段來提高企業贏利能力、利潤以及顧客滿意度。
IBM公司認為,CRM通過提高產品性能,增強顧客服務,提高顧客交付價值和顧客滿意度,與客戶建立起長期、穩定、相互信任的密切關系,從而為企業吸引新客戶、維系老客戶,提高效益和競爭優勢。
SAP公司:CRM系統的核心是對客戶數據的管理,客戶資料庫是企業重要的數據中心,記錄企業在市場營銷與銷售過程中和客戶發生的各種交互行為,以及各類有關活動的狀態,提供各類數據模型,為後期的分析和決策提供支持
總結以上經典的CRM概念的基礎上,從銷售理念、業務流程和技術支持三個層次,可將CRM定義為:CRM是現代信息技術、經營思想的結合體,它以信息技術為手段,通過對以「客戶為中心」的業務流程的重要組合和設計,形成一個自動化的解決方案,以提高客戶的忠誠度,最終實現業務操作效益的提高和利潤的增長。
無論如何定義CRM,「以客戶為中心」將是CRM的核心所在。CRM通過滿足客戶個性化的需要、提高客戶忠誠度,實現縮短銷售周期、降低銷售成本、增加收入、拓展市場、全面提升企業贏利能力和競爭能力的目的。任何企業實施客戶關系管理的初衷都是想為顧客創造更多的價值,即實現顧客與企業的「雙贏」。

Ⅵ 客戶關系管理案例分析的案例

克連鎖超市客戶關系管理
開拓者:肯·羅布,高級營銷副總裁
啟 示:光收集大量的客戶信息還遠遠不夠。成敗關鍵取決於利用這些信息針對個體客戶制定出量身訂做的服務政策。
肯·羅布有一個秘密,但實際上他並非那種不願袒露心跡的人。他性格外向開朗,心裡想什麼就說什麼,從不猶豫,這一點很好,因為他是迪克連鎖超市的高級營銷副總裁,這是一家在威斯康星州鄉村地區擁有八家分店的超級市場。噢,原來這與當美國中央情報局的頭不太一樣,所以他的「秘密」也不可能讓詹姆斯·邦德(James Bond,007系列電影中的神探----譯者注)感興趣。我們只是想說羅布知道一些不為其對手所了解的東西。
羅布的秘密是當他的顧客來商場采購時,他十分了解這些顧客想要買些什麼。這一點連同超市所提供的優質服務的良好聲譽,是迪克連鎖超市對付低價位競爭對手及類別殺手的主要防禦手段。迪克超市採用數據優勢軟體(DataVantage)----一種由康涅狄格州的關系營銷集團(RMG,Relationship Marketing Group)所開發的軟體產品,對掃描設備里的數據加以梳理,即可預測出其顧客什麼時候會再次購買某些特定產品。接下來,該系統就會「恰如其時地」推出特惠價格。
它是這樣運行的:在迪克超市每周消費25美元以上的顧客每隔一周就會收到一份訂制的購物清單。這張清單是由顧客以往的采購記錄及廠家所提供的商品現價、交易政策或折扣共同派生出來的。顧客購物時可隨身攜帶此清單也可以將其放在家中。當顧客到收銀台結賬時,收銀員就會掃描一下印有條形碼的購物清單或者顧客常用的優惠俱樂部會員卡。無論哪種方式,購物單上的任何特價商品都會被自動予以兌現,而且這位顧客在該店的購物記錄會被刷新,生成下一份購物清單。
「這對於我們和生產廠家都很有利,因為你能根據顧客的需求訂制促銷方案。由此你就可以做出一個與顧客商業價值成正比的方案,」羅布說。
迪克超市還依靠顧客特定信息,跨越一系列商品種類把訂制的促銷品瞄準各類最有價值的顧客。比如,非阿司匹林產品(如泰諾)的服用者可以被分成三組:全國性品牌,商店品牌和搖擺不定者。這些組中的每組顧客又可以根據低、中、高用量被分成三個次組。用量就代表著在某類商品中顧客對迪克超市所提供的長期價值(僅在這一個產品種類中,就有六個「模件」,產生出總共9種不同類型的顧客----這足以發動一次批量訂制營銷運動了)。
假設超市的目標是要把泰諾用戶轉變成商店品牌的用戶,那麼羅布就會將其最具攻擊性的營銷活動專用於用量大的顧客,因為他們最有潛在價值。給予大用量顧客的初始折扣優惠遠高於給予低用量和中等用量的顧客。促銷活動的時間會恰好與每一位顧客獨有的購買周期相吻合,而對這一點,羅布通過分析顧客的以往購物記錄即可做出合理預測。
「顧客們認為這太棒了,因為購物清單准確地反映了他們要購買的商品。如果顧客養有狗或貓,我們就會給他提供狗糧或貓糧優惠;如果顧客有小孩,他們就可以得到孩童產品優惠,比如尿布及嬰幼兒食品;常買很多蔬菜的顧客會得到許多蔬菜類產品的優惠,」羅布說,「如果他們不只在一家超市購物,他們就會錯過我們根據其購物記錄而專門提供的一些特價優惠,因為很顯然我們無法得知他們在其他地方買了些什麼。但是,如果他們所購商品中的大部分源於我們商店,他們通常可以得到相當的價值回報。我們比較忠誠的顧客常會隨同購物清單一起得到價值為30到40美元的折價券。我們的目標就是回報那些把他們大部分的日常消費都花在我們這兒的顧客。」
有時可以通過獲取其它相關單位的贊助,來盡量減少折扣優惠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反過來,這些單位可以分享你不斷收集到的信息資訊。以迪克超市為例,生產廠商會給予絕大多數的打折商品補貼。作為整個協議的一部分,生產廠家可以獲得從極為詳盡的銷售信息中所發現的分析結果(消費者名字已去除)。這些銷售信息的處理加工均是由關系營銷集團進行的,這家公司不但提供軟體產品,而且還提供掃描數據採掘服務。
要點提示:此處當心。雖然頻次營銷和優惠卡計劃是用於收集顧客資訊的有效途徑,但卻常常遭到濫用,造成不利於自己的結果。一對一營銷商的首要任務就是識別和區分客戶,所以在零售業,像迪克超市那樣的頻次營銷計劃可能會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輔助工具。它激勵個體顧客在每次踏進店門就「舉起手來申明身份」,以期獲得打折優惠。頻次營銷計劃的實際運作還提供了一個與顧客互動交流的良好平台,這種互動可以通過信函進行,也可以通過收銀台亦或網上進行。
但這里隱藏著危險。頻次營銷只是用於獲取個體客戶信息和互動交流的一項策略,而非足以促使顧客保持忠誠的戰略----面對著競爭對手的同樣促銷也不可能。要把這種客戶信息與互動轉變成一種學習型關系,讓顧客認識到保持忠誠而非參與競爭對手所提供的類似活動對自己更為方便,那麼你就必須按迪克超市的辦法去做。你必須根據所收集到的信息,針對每一個體客戶訂制相關的服務政策。這樣,隨著收集到的任一單獨客戶信息日漸增多,針對該客戶的服務政策就會調整得越來越具體准確,同時也讓客戶在你所提供的服務中進行一番協同投入。除此之外,在最大可能的限度內,這項計劃不僅應該包括給客戶准確訂制的折扣優惠,還應該包括一些價格以外的獎勵,比如食譜、每周飲食計劃、產品使用技巧、健康營養知識、快速結賬通道,以及送貨上門服務等。
千萬千萬記住,市場營銷的目的絕不僅僅是分發贈品而已。
短期來看,緊接著忠誠計劃推出以後,這一點很容易就被忘掉。你可能會誤以為贈送物品就可以讓客戶更忠誠於你。但是,如果你的競爭對手也推出了一個類似的計劃,而且現在你的客戶在任何一家店裡都可以得到打折優惠,那麼你該怎麼辦?誰想要一群總是不斷尋覓打折的客戶?你這樣做的全部效果,無疑等同於在訓練自己最有價值的顧客去追尋價格優惠。
1997年尼爾森公司(A.C.Nielsen)對一個「典型的」美國城市進行了調查,三家當地相互競爭的主要食品雜貨店各自均有一套頻次營銷計劃。忠誠計劃參與者的購買量佔到了每家商店銷售額的90%以上。然而,這些參與者之中有四分之三的人在錢夾里不只放有一張忠誠計劃優惠卡,而且超過半數的人三張全有。
要謹記是什麼原因讓迪克超市成了為數不多的成功一對一營銷實踐者之一:羅布利用從其顧客處所得到的信息向顧客們提供了競爭對手無法輕易仿效的激勵,因為這些激勵是根據每個顧客獨自的愛好及購物周期而專門設計訂制的。一位顧客在迪克超市購物越多,超市為其專門訂制的優惠也就越多,這樣就越發激勵顧客保持忠誠。從而該項計劃也就難以與之競爭。
羅布將這種信息看作是自己的小秘密。「在多數情況下,」他說,「如果你的對手想了解你的商品價位,他們只需到你的店裡查看一下貨架上的價格標簽,要麼也可以瀏覽一下你每周的廣告。但是,有了這種購物清單,競爭對手對你目前所做的一切一無所知,因為每位顧客的購物清單都不一樣。」

Ⅶ 客戶關系管理案例的客戶關系管理概念

CRM是英文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的簡寫,一般譯作「客戶關系管理」。CRM最早產生於美國,由Gartner Group 首先提出的CRM這個概念的。20世紀90年代以後伴隨著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大潮得到了迅速發展。不同的學者或商業機構對CRM的概念都有不同的看法。
這個概念的原創者認為,CRM是一種商業策略,它按照客戶的分類情況有效地組織企業資源,培養以客戶為中心地經營行為以及實施以客戶為中心地業務流程,並以此為手段來提高企業贏利能力、利潤以及顧客滿意度。
IBM公司認為,CRM通過提高產品性能,增強顧客服務,提高顧客交付價值和顧客滿意度,與客戶建立起長期、穩定、相互信任的密切關系,從而為企業吸引新客戶、維系老客戶,提高效益和競爭優勢。
SAP公司:CRM系統的核心是對客戶數據的管理,客戶資料庫是企業重要的數據中心,記錄企業在市場營銷與銷售過程中和客戶發生的各種交互行為,以及各類有關活動的狀態,提供各類數據模型,為後期的分析和決策提供支持
總結以上經典的CRM概念的基礎上,從銷售理念、業務流程和技術支持三個層次,可將CRM定義為:CRM是現代信息技術、經營思想的結合體,它以信息技術為手段,通過對以「客戶為中心」的業務流程的重要組合和設計,形成一個自動化的解決方案,以提高客戶的忠誠度,最終實現業務操作效益的提高和利潤的增長。
無論如何定義CRM,「以客戶為中心」將是CRM的核心所在。CRM通過滿足客戶個性化的需要、提高客戶忠誠度,實現縮短銷售周期、降低銷售成本、增加收入、拓展市場、全面提升企業贏利能力和競爭能力的目的。任何企業實施客戶關系管理的初衷都是想為顧客創造更多的價值,即實現顧客與企業的「雙贏」。

Ⅷ 關於客戶關系管理的案例分析

現在企業都在談客戶關系管理,那麼這個CRM到底其關注的是什麼?能夠給企業帶來什麼收益呢?筆者認為,可以把CRM所關注的內容概括為三句話,即客戶的盈利性、客戶滿意度、客戶忠誠度。CRM軟體的功能設計,也是從這三個方面展開的。
那作的呢?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項目管理經驗,為大家揭開這個謎底。
謎底一:CRM如何提高客戶的盈利性。
利潤,永遠是企業發展與關注的源泉。說句難聽的話,要是客戶部能夠給企業創造利潤,那麼,誰會去關注這個客戶呢,根本也不會去關心,客戶對企業的滿意度如何。所以,這個客戶對企業的利潤貢獻有多大,如何提高這個客戶的盈利性,是CRM軟體所關注的第一個內容。
據筆者所了解,在CRM系統中,至少提供了如下的功能來提高客戶的盈利性。
一是根據歷史交易統計客戶的利潤貢獻情況。要提高客戶的盈利性,則對於企業管理者來說,首先需要清楚的就是某個客戶從第一次交易以來,其采購的商品對企業的利潤貢獻有多大。因為後續很多的工作,都是根據這份資料展開的。所以,在CRM系統中,可以根據客戶的歷史交易記錄,系統會自動收集相關的數據,然後對客戶的利潤貢獻做出分析。系統中,可以根據客戶的訂單、產品進行分析,也可以按月或者年來統計客戶利潤貢獻情況,從而管理員即可以對此進行橫向的對比,也可以按時間進行縱向對比。通過這種對比,可以發現客戶前後利潤貢獻的差異,從而管理者可以有針對性的採取措施。
二是根據客戶利潤貢獻情況對客戶進行分級管理。當企業客戶群比較大的時候,企業可能沒有精力平等的對待各種各樣的客戶。當客戶對企業的利潤貢獻比較大時,企業可能會對其進行特殊的關照,如在交貨期、或者價格上面,都會給與適當的照顧。如此的話,客戶的滿意度提高了,就會增加對企業訂單量,從而,企業的利潤也就水漲船高了。現在已經有不少企業,根據客戶的訂單量對客戶進行分級管理。但是,客戶的訂單量大,不一定其對企業的貢獻也大,因為產品的利潤率是不同的。有時候,可能客戶的訂單量很大,但是,反而給企業產生的利潤反而比較小。所以,單純的根據訂單數量來對客戶進行分級管理,不是很科學。比較理想的情況是,能夠跟庫客戶上年的利潤貢獻率的不同,對客戶進行分級管理。對於利潤貢獻率比較高的企業,給與比較大的關注程度,吸引他們下訂單,從而提高企業的利潤。
三是對高利潤產品進行推廣或者限制低利潤產品的生產與銷售。一家企業為了穩定與發展,不可能只生產一種產品或者只提供一種服務。同時,他們提供的產品與服務其利潤貢獻率也是不同的。所以,為了提高客戶的盈利性,作為企業管理者,他們希望企業員工能夠積極的向客戶推廣利潤比較高的商品,而對於利潤比較低的產品,減少推銷。如此的話,就可以企業的利潤水平。為了達到這個目標,系統可以把產品根據利潤的高低分成幾個等級,然後把業務員推銷的產品根據利潤的不同,給與不同的提成。如此的話,業務員在推銷的時候,就會積極的推銷利潤高的產品,而對於利潤比較低的產品,他們則能夠不推就不推。如果在以前手工管理階段,要實現這個目標的話,則需要花費很大的工作量。財務人員、業務助理按這個原則進行績效考核的話,需要花費很大的時間;有時會計算不準確,還會造成員工之間的矛盾。而現在在CRM系統的幫助下,根據產品利潤貢獻率的不同,對員工開展績效考核,這變為了可能。從而通過這種管理模式,提高客戶的盈利水平。
CRM系統正式通過以上方式,當然不僅僅只有這些方式,來提高企業的客戶贏利性。
謎底二:客戶的滿意度。
若說提高客戶的盈利水平,是企業實施CRM項目的根本目的。那麼,提高客戶的滿意度,則是企業實施CRM項目的直接目的,提高客戶滿意度就可以增加客戶的訂單數量,從而提高客戶的盈利水平。
為了提高客戶的滿意度,CRM系統從客戶下單開始,直接到結賬、到售後服務,都提供了非常細致的服務。具體的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提高客戶的響應能力,縮短客戶的等待時間,給客戶提供一個友好的環境。當客戶打電話來詢問訂單的執行情況或者投訴情況的時候,如何把這個客戶等待的時間減少到最短;當客戶詢問時,業務人員如何才能夠對答如流,讓客戶有「一對一」服務的感覺,這就是CRM在設計的時候,所遵循的思路。如當客戶打電話來詢問訂單執行情況時,在CRM系統中馬上可以根據客戶的電話號碼,查詢出該客戶的信息,包括該客戶的下單情況、訂單的執行情況、財務情況等等。當客戶詢問某個訂單的交貨情況時,業務人員能夠迅速的給與回復,而不用再讓客戶等待自己去查詢,同時,業務人員還可以順便告訴客戶其他訂單的執行情況。如此的話,若我們作為客戶,就感覺到這個業務員好像就在為我一個人服務,對我的情況了如指掌。從而提高客戶的滿意度。
二是改善售後服務體系。企業改善售後服務體系,提高客戶投訴的處理效率,這是企業提高客戶滿意度的最有效的手段。所以,CRM系統在這方面也是不遺餘力。利用CRM系統,可以對客戶的售後服務進行一條龍服務;對客戶投訴的處理的情況與質量進行有效的追蹤,從而提高客戶的滿意度。
三是提高客戶信息的准確性。我們在買東西,一般都會遇到這種情況。去問商品價格時候,可能不同的業務員會告訴你不同的價格;或者前後不同的時候去問業務員價格卻出現不同的版本。這會讓客戶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也顯得企業業務員管理的不夠專業。而在手工管理的時候,由於企業產品比較多,客戶也比較多,所以,這種情況就難免會出現。而現在在CRM系統的幫助下,企業每次跟客戶的交流情況,都會及時的在系統中記錄下來。如此,當客戶下次再詢問產品價格或者其他信息的時候,系統就會顯示上次溝通的信息,如此的話,就可以給客戶提供一致的信息,而不會發生這前後矛盾的說法,從而提高客戶的滿意度。
迷底三:客戶忠誠度
客戶滿意度與客戶忠誠度在CRM管理中,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或者可以拿一對夫妻來做個形象的比喻。丈夫可能對妻子很滿意,但是,時間久了,丈夫可能就會對老婆有種日久生厭的感覺,所以就會出軌。所以,有時候滿意,往往不意味著忠誠。客戶會因為各種原因,另投懷抱,如人情,如換了采購員等等,都會導致企業訂單的流失。所以,企業在提高客戶滿意度,還遠遠不夠,還需要提高客戶的忠誠度。
在CRM系統中,也設置了一定的功能,來提高客戶的忠誠度。
如在CRM系統中,有一個事務管理功能。通過這個功能,客戶可以安排銷售員定期的回訪客戶;同時,也可以在一些節假日的時候,自動發送問候,從而讓客戶時刻感受到你對他的關懷。
如在CRM系統中,還可以記錄客戶的愛好,這在一些特殊的行業中,如酒店行業中特別有用。如在系統中,可以記錄客戶上次來酒店中的消費情況,包括喜歡的房間類型、喜歡的口味、喜歡的業余活動等等。如此的話,下次客戶在此光臨的時候,招待人員就會像是客戶的「保姆」一般,根據主人的愛好,征詢主人的意見。如此的話,就會讓客人有一種回到家的感覺。筆者有一次就親身體驗過這種待遇。筆者吃飯時喜歡坐在靠邊上的位置,最好還同時靠窗,如此的話,我既可以欣然窗外的景色,同時,還可以看人間百態。一次我出差,在此入住一家酒店,當晚在酒店大堂中吃晚飯的時候,酒店招待預員說了一番讓我感動的快要哭的話。他說,你比較喜歡坐在邊上的靠窗位置,我剛剛看見那邊有個位置空著,就給你留下了,請往這邊走。原來每個客戶到他們酒店吃飯,喜歡做什麼位置,吃什麼菜,他們都會在系統中有記錄,然後當他下次在進行光顧的時候,系統就會顯示相關的信息。這一個小小的感動,就拉攏了我的心。我心裡想,下次到這個地方出差的話,一定還要住這個地方。這就是忠誠度。

更多有關客戶關系管理、處理客戶投訴技巧參考:中國投訴處理協會

Ⅸ 客戶關系管理中一對一營銷的案例有哪些

我要給10個客戶發郵件,通常有兩種方式:
1、群發郵件 優點:快捷 缺點:客專戶看見你給一群人發郵件,屬我只是其中一個,你對我沒有足夠的重視
2、一個一個發 優點:客戶感覺一對一 缺點:工作量加大

應用百會CRM群發郵件功能
一次性發送,客戶看到的是只有一個收件人。
同時郵件的內容是可以定製模板的,十分靈活。

閱讀全文

與客戶關系管理市場營銷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培如何設計教師培訓方案 瀏覽:311
英語小學培訓學校萬聖節的方案 瀏覽:416
2016商場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105
深圳宥鋒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603
成達電子商務 瀏覽:881
培訓班3月份招生方案 瀏覽:47
教務處外出培訓方案 瀏覽:404
活動游戲策劃方案 瀏覽:836
華平電子商務招聘 瀏覽:993
電子商務最全面的定義 瀏覽:455
企業繼續教育培訓方案版本 瀏覽:96
廈門網美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579
2015年廣州跨境電子商務規模 瀏覽:453
電子商務專項培訓方案 瀏覽:564
生財有道節目策劃方案 瀏覽:271
電子商務改變世界 瀏覽:784
京東才奧電子商務 瀏覽:128
速食產品營銷方案 瀏覽:81
youer運動會方案策劃 瀏覽:700
銀行與學校的營銷活動方案 瀏覽: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