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大全 > 當前我國品牌食品營銷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品牌食品營銷存在的問題

發布時間:2021-08-04 16:58:31

Ⅰ 食品行業營銷渠道中存在哪些問題

主要就是食品保質期引起的售後及退換貨,無論是KA商超渠道還是經銷商的庫存,其他的都是別行業差不多的。

Ⅱ 我國目前食品安全的狀況是怎樣應如何看待

關於我國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狀況的調查報告

來源:商務部市場運行司 2005-03-21

1999年以來,商務部會同中宣部、科技部、財政部、鐵道部、交通部、衛生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家環保總局、國家食品葯品監管局、國家認監委、國家標准委等十二部門聯合實施了以「提倡綠色消費、培育綠色市場、開辟綠色通道」為主要內容的「三綠工程」。為全面掌握實施情況,更好地貫徹《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國發[2004]23號)精神,商務部組織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對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狀況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調查。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
(一)上市食品安全狀況總體好轉。
據有關部門監測,我國食品內在衛生質量有了明顯改觀,食品衛生平均合格率2001年為88.6%,2002年為89.5%,2003為90.45%,2004年預計為92%左右,呈逐年上升態勢。2004年37個城市第五次監測農葯殘留合格率為93%,比2001年提高30.5個百分點,比2002年提高9.4個百分點,比 2003年提高1.9個百分點。2004年4月份,16個城市畜產品中「瘦肉精」檢出率僅為1.2%,在2003年大幅下降基礎上又下降了1.4個百分點。5城市水產品氯黴素殘留檢測均為0。
(二)市場食品安全檢測工作得到加強。
目前,全國年銷售2億元以上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普遍實行了自檢制度,實施檢測的零售店鋪數量逐年增加。大中城市商務部門定點檢測機構已覆蓋了較大的范圍,並形成了企業自檢、社會中介機構受託檢測和政府部門監督抽檢三道「防線」。據調查,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中,42.6%設立了檢測室,55.1%配備了專職檢測人員,其中最多配備了62人;連鎖超市中,73%配備了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建立了目標責任體系,21%向其所屬門店派出衛生質量巡查專員。
(三)市場食品安全准入制度得到實施。
近年來,由於大力推行認證、索證、索票、信用檔案、場廠(地)掛鉤等准入制度,市場食品安全把關作用得到加強。調查顯示,食品安全的國家標准普遍推行,其中32%的企業採用了國際標准;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中,4.45%通過了ISO9000、ISO14000和 OSHMS18000三類國際通行的質量管理體系認證,27.11%設立了無公害產品專區,16.31%設立了綠色食品專區,6.14%設立了有機食品專區,三者相加近50%;超市公司中,注重食品安全基礎建設的佔91%,建立加工食品安全制度的佔73%,注重環境因素的佔59%,實行食品衛生安全崗位責任制的達91%,把食品安全指標量化並作為考核依據的達86%。2004年,全國32.9萬家食品經銷企業中,有15.1萬家建立了進貨驗收制度,14.5萬家建立了購銷台賬制度,11.9萬家建立了銷售食品質量承諾制度。
(四)食品流通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觀。
據調查,目前,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中,建有冷庫的佔38.56%,其中上海高達52.4%;27.9%配備了速測儀,10.59%配備了色譜儀,3.6%購置了檢測車;43%配備了污物處理設備,其中,12.92%擁有垃圾分類處理設備,9.53%設立封閉式垃圾樓,8.9%配備污水處理設施;24.79%建立了配送中心。連鎖超市中,大多數已把食品冷藏櫃作為營業設施中的基本配置,遼寧、福州、青島、南京、上海、廣州、寧波等地城市在肉類食品市場上配備冷櫃的超過60%,部分企業也配備了簡易的檢測設備;被調查的超市全都對垃圾污物進行分類,集中處理; 90%以上的連鎖零售企業建有配送中心,截止2004年6月末,我國限額以上連鎖零售企業配送中心已達2845個。
(五)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顯著增強。
消費者選擇食品標准從優先考慮價格轉向價格與質量並重。過去一味相信廣告,現在更相信產品衛生質量公告。調查結果顯示,消費者中,85%關注食品保質期,72%關注蔬菜和水果的農葯殘留量,55%關注食品的細菌超標問題以及包裝材料、食品添加劑含量等有關因素。
消費者對超市食品安全的認同度明顯領先於農貿市場。消費者對超市所銷售的各類食品的安全性認同是農貿市場的9倍,其中速食食品安全認同度最高。
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自我保護能力增強。調查顯示,消費者中, 47.9%關注相關檢驗證明,22.3%關注食品的色澤、外觀; 70.4%希望購買無公害農產品,56.4%願意選擇綠色食品,52.4%希望選擇安全食品, 22.3%希望選擇有機食品。在遇到食品安全問題時,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會採用多種辦法維護自身的權益,包括向有關理部門申訴、提請仲裁機構仲裁、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向人民法院起訴、與生產經營者協商等,這幾方面的比例分別為68.4%、54.1%、48.7%、30.3%和14.7%。
廣大消費者對「三綠工程」的參與意識大大增強。據調查,66.2%的人希望通過電視專題片進一步了解「三綠工程」,69.7%的人願意為「三綠工程」出謀劃策,53.8%的人願意義務宣傳「三綠工程」,49.2%的願意積極舉報食品安全相關問題。在「三綠工程」採取什麼措施可以提高消費信心這一問題上,認為開展誠信經營及行業自律、樹立放心品牌、嚴格食品檢驗檢測的消費者比例分別為66.9%、56.1%、47.8%。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上市食品超標問題依然存在。
盡管我國食品內在衛生質量有了明顯改善,食品抽檢合格率不斷提高,但上市食品超標問題依然存在。目前,食品衛生平均不合格率仍達8%左右,蔬菜農葯殘留超標率為7%,畜產品「瘦肉精」檢出率為1.2%。據對7萬多家食品市場檢查,發現不合格散裝食品19萬多公斤,病害肉40多萬公斤,假冒偽劣酒類案件9.5萬件。
(二)流通領域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缺失。
《食品衛生法》和《產品質量法》都涉及到了食品生產和銷售的衛生要求,但總的看,商品流通過程中的法律條款仍相對粗疏。食品很多都是鮮活產品,從生產到銷售過程中保鮮、貯藏等要求較高,應有相應的法律規定。此外,市場准入是一項行之有效的辦法,但這項制度的實行尚缺少上位法的支持。目前,食品安全管理主要還是靠行政管理,亟需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
(三)食品安全標准體系不夠完善。
我國有食品質量標准近3000個,從數量上看已經不少,但存在檢測標准不統一,指標設置過繁,費用過高等問題,如單類有機磷的限量測定標准多達數十個,對有機磷限量的規定各不相同,造成在安全標准認定上的意見不一,如有關部門發布的無公害肉類標准需要檢測的指標達三、四十個,僅「瘦肉精」一項檢測定性要800元,定量分析要2000元,全部查完要一萬元左右,企業難以承受。而與流通有關的標准僅有100餘個,相比於生產和加工標准數量差距甚大,流通過程保障食品安全的標准嚴重不足,即使食品生產質量合格,也難保不在流通環節出現質量安全問題。
(四)食品流通檢測及環保體系仍不健全。
調查顯示,全國5萬多家食品零售企業中建立檢測中心的不足1%,全國2.6萬家農貿市場配有垃圾處理設備的不足1‰;消費者對任何一類食品安全性的信任度均低於50%。此外,檢測體系不健全,還表現為各部門的檢測工作缺少協調,檢測力量缺乏整合,檢測資源不能共享,快速檢測的技術手段落後。例如,重點農產品批發市場配備的農葯殘留的快速檢測設備,出結果最快也得30分鍾左右;無公害肉類三、四十個指標全套檢測完,則需要幾天時間,這樣的檢測速度必然降低流通環節「把關」的效率。
(五)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亟待加強。
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剛剛起步,食品安全方面的信用體系建設仍相對滯後,該領域的企業信用數據的徵集工作也處在小范圍嘗試階段。因此,從總體看,掌握企業食品衛生質量的信用狀況難度仍然很大,很難起到消除信息不對稱,褒揚守信者,遏制失信者,追溯責任方,形成誠信經營氛圍的作用。
三、改善食品流通安全狀況的主要措施
實踐證明,實施「三綠工程」是建立健全流通領域食品安全保障體系的有效措施,要按照《三綠工程五年發展綱要》的要求穩步推進,總體上要建立健全保障食品安全、合理使用和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促進可持續消費的法制保障、技術支撐、政策扶持、社會信用、組織保障和輿論監督六大體系。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使絕大多數城鎮居民形成有利於食品安全、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消費方式,自覺地購買安全放心食品和綠色環保產品;絕大多數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和生鮮食品超市達到綠色市場標准,其中通過綠色市場認證的市場達到500家;大中城市的60%農貿市場退路進廳或改為連鎖超市,連鎖超市銷售生鮮食品的比重大幅上升;絕大多數屠宰加工企業達到生豬屠宰加工企業資質等級要求的三星級以上標准,大中城市的定點屠宰率達到100%;進入綠色通道的食品都能符合衛生質量標准要求,鮮活食品運輸採取保鮮措施,公路運輸的白條肉實行吊掛、封閉運輸,冷卻肉實行冷鏈運輸,面向社會的生鮮食品物流配送中心得到較大發展。
(一)加強法制建設。
抓緊修改《生豬屠宰管理條例》,依法加強畜禽屠宰管理;研究制定《食用農產品市場准入管理辦法》,嚴格包裝、標簽、標識、索證、索票、檢測、認定、認證等市場准入制度;進一步加強三綠工程標准體系建設,參照國際食品安全法典,制修訂一批當前流通環節急需標准;貫徹落實農副產品綠色市場和生豬屠宰加工企業資質等級要求等標准。
(二)加強政策引導。
通過制定科學的政策措施,積極實施政府綠色采購計劃,培養消費者對綠色環保產品的消費偏好;健全社區食品加工流通服務體系,大力發展連鎖經營、冷鏈配送和電子商務,提高生鮮食品在便民超市等現代營銷方式中的銷售比重;推行「場廠掛鉤」、「場地掛鉤」,鼓勵質量優、信譽好、品牌知名度高的食品在全國流通;積極發展鮮活食品保鮮運輸和冷鏈運輸,重點支持肉類、水產的中繼性低溫冷藏配送中心等經營性食品基礎設施、食品企業購置先進高效的檢測設備等。
(三)推進市場認證。
貫徹落實《綠色批發市場認證管理辦法》及有關實施細則,加快推進綠色市場認證步伐。商務部將定期組織對認證機構綠色市場審核員培訓,並進行嚴格的資格考試,國家認監委對通過資格考試的綠色市場審核員進行認可。國家認監委和商務部對具備資質的認證機構及其認證的綠色市場對外公告,並進行動態管理。
(四)加強市場檢測。
一是加快推進企業自檢體系建設,積極督促大型畜禽屠宰加工和農產品經銷企業建立嚴格的進貨檢驗制度,配備必要的有害物殘留檢測設備,按照有關標准和技術規范進行檢測,形成有害物超標食品市場退出機制;二是進一步完善委託檢驗制度。大力推動沒有自檢能力的企業,向依法設立的社會中介檢測機構主動送檢;三是進一步完善食品運輸源頭檢測制度,嚴把衛生質量安全關,未經檢測機構抽測或檢測不合格的產品不得進入市場流通;四是建立健全市場衛生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制度。
(五)完善信用檔案。
以商務部電子政務系統為依託,運用信息技術,以酒類、肉類、蔬菜三種商品為重點,在已有200多家試點企業的基礎上,繼續完善全國流通領域食品安全信用檔案管理系統,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流通領域食品安全信用檔案工作,構建信用監督和失信警戒機制。同時,加強各部門間有關企業食品衛生信息的共享和交流,並及時對外發布。
(六)加大宣傳力度。
一是設立「三綠工程宣傳月」。通過商務部網站、地方有關部門上街咨詢和新聞媒體集中報道等多種形式,系統宣傳食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等三綠工程知識,形成良好的綠色環保消費氛圍;二是舉辦「中國三綠工程博覽會」,全面展示三綠工程成果,增強人民群眾對食品消費的信心;三是積極推進綠色消費進社區,向消費者宣傳科學消費的有關知識,提高消費者鑒別、選購等消費技能,形成健康的消費心理和理性的消費行為。
(七)加強監督檢查。
加強食品流通、消費和畜禽屠宰行業管理,積極推進落實進貨檢查驗收、索證索票、購銷台賬和質量承諾制度,實行市場開辦者質量責任制;全面落實市場巡查制度,嚴格實行不合格食品的退市、召回、銷毀、公布制度。充分發揮新聞媒體作用,形成有效的社會輿論監督機制。
(八)發揮行業協會作用。
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和中介組織在制定、落實國家和行業標准、產業政策等方面的作用,在誠信建設、規范經營行為等方面形成自律機制,從而作為支撐食品流通安全的重要社會組織。

Ⅲ 我國食品包裝存在的問題、變化及對策

大部分商品是通過包裝來以假亂真,深入市場對食品的包裝及銷售進行了初步調查,並將發現的問題及成因談談自己的看法。
制假、售假是一種國際通病。在我國實行市場經濟後,由於利益驅動,制假、售假、仿冒似乎來得更快、更猛、更濫、更廣,真乃是絞盡腦汁,機關算盡,無孔不入。其中大部分商品是通過包裝來以假亂真,近期我們深入市場對食品的包裝及銷售進行了初步調查,現將發現的問題及成因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食品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它的質量優劣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因而國家對食品包裝有著明確的規定,嚴格的要求。為此,我們先後到山西太原的超市、商業大樓、菜市場、糧店、集貿市場、小商品批發市場等四十多家大中小、高中低檔商店、糧店,對消費量較大的醬油、食醋等包裝進行了調查。初步統計有百分之五、六十的食品包裝不符合國家標准規定要求。如:
2、醬油:現市場上銷售的醬油小包裝上無質量等級和氨基酸態氮的含量的標記。
3、食醋:現市場上銷售的食醋小包裝上無質量等級的標記。
4、食用鹽:現市場上銷售的鹽包裝上無質量等級的標記。
5、掛面:現市場上銷售的掛麵包裝上無出廠日期標記。
6、啤酒瓶:酒瓶上無專用標記「B」。
7、白酒:大部分包裝上缺香型、質量等級標記。
8、黃酒:酒瓶上無類型、糖度標記。
9、飲料:包裝上無類型標記。
二、產生上述問題原因分析
根據銷售人員和一些消費者的反映,以及我們多方調查,其主要原因是:
1、法制觀念淡薄。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一些包裝生產企業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置國家法規於不顧,為假冒偽劣產品提供包裝,助長了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的違法活動,同時也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2、包裝意識不到位。包裝是為了保護、宣傳、美化商品,方便運輸、消費、增加商品附加值。而目前山西省無論是商品製造廠家還是經營單位和消費者對包裝認識都不到位。生產者廠家重產品,輕包裝,認為只要產品質量好,包裝無所謂,甚至有的廠家創名牌不考慮包裝檔次,造成產品質量高,包裝低檔次形不成名牌。對經營者來講,在選擇進貨時,只注重產品的質量標准、款式、價格、牌號等等,而對其配套包裝不加要求。對消費者來講,錯誤地認為好包裝沒有必要,只是多花錢,而忽視了包裝的指導消費作用。
3、包裝沒納入市場管理范圍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管理是一個多學科的綜合管理,目前在市場的管理上只注重了市場布局管理,經營商品的質量、價格、稅收等的管理和監督,而對許多假冒偽劣商品是通過商品包裝來制假售假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4、片面追求微觀經濟效益,不考慮社會效益。有不少包裝用戶為了追求自身的利潤,往往在採用包裝上盡量壓紙價格,而包裝廠家又不得不進行生產,為了保本或有利潤,也只好以次充好,造成了市場的混亂。
三、意見和建議
為了使山西省包裝「打假」能夠順利開展並取得一定成效:
第一、加強市場調查研究,健全包裝法規。包裝涉及的范圍很廣,是制假的源頭,為把打假工作抓到實處,應深入調查研究,進行查處。
第二、大力宣傳,強化全民的包裝意識。充分運用各種新聞媒介,深入宣傳包裝的重要性,使消費者認識到包裝是認識商品,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依據,從而進一步提高全民包裝意識和法制觀念。
第三、加大打假力度。對利用包裝進行假劣活動的欺騙性,給社會造成很大損失要嚴加查處。「打假」又不能僅僅靠一個部門,一個單位去完成。打假呼喚完備的法律和綜合治理,要從源頭制止假冒偽劣產品進入市場,必須把包裝管理逐步走向正規化、法制化

Ⅳ 試述我國食品行業存在的問題

我國食品行業存在的問題:
1、污染問題。
早些年,食品容易在添加劑和農葯殘留方面出現問題,但隨著我國對食品添加劑和農葯使用監督控制等的監管力度不斷加強,食品中這類有害化學物質的污染率不斷下降。但是,由於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食品流通的日益廣泛、細菌耐葯性的加強等問題的出現,使食品原材料受到毒素污染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一方面傳統的食品污染問題繼續存在,如細菌毒素隱藏潛伏、農葯污染和寄生蟲污染;另一方面發達國家出現的一系列新的食品污染問題在我國同樣突出,如大腸埃希菌已在國內多個省發生了嚴重的爆發流行、福島核電站泄漏的輻射粒子存在出口到我國的蔬菜、奶粉中等。
2、食品制售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些不法分子違法使用食品添加劑和非食品原料生產加工食品,例如:最近一段時間影響廣泛的地溝油,上海大型超市出現的染色饅頭,毒大米,毒豆芽等。另一方面,我國現有食品行業整體素質仍處於較低水平,衛生保證能力差的手工作坊及家庭加工方式在食品加工中仍占據一定的比例,很多從業人員未經健康體檢,食品來源也不是通過正規渠道獲得,加工環境和加工過程也得不到衛生保障,存在很大很多的安全風險。眾多的食品經營單位小而混亂,有些企業在食品收購、儲藏和運輸過程中,過量使用防腐劑、保鮮劑。還有部分經營者銷售假冒偽劣食品、過期變質食品。還有的是在小地方的鄉鎮及校園周邊兜售「三無」食品、假冒偽劣食品,嚴重危害城鄉居民和未成年人的身體健康。
3、檢測水平低,跟不上時代的需要。
我國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機構分布在多個政府部門,多部門從事同一種管理,切入點和管理手段基本相仿,使本來就很稀缺的資源更加捉襟見肘,影響了食品安全的監督力度和震懾威力。在國外,新的快速、靈敏的檢測手段,如基因探針、多聚酶鏈反應等分子生物學技術已應用於食源性病原體檢驗,但在我國卻主要用於研究單位,而沒有真正的用於實處。
4、食品安全保障隊伍素質有待提高。
食品生產、經營與管理機構中懂得食品安全專業知識的技術人員極其匱乏,食品生產部門、各類農貿市場、食品市場的管理機構中既懂宏觀管理又懂得專業知識、能為消費者把好食品安全衛生關的技術人員也極其匱乏。社會對食品安全專業的人才需求是很大的,但高校的相關專業卻已經萎縮和消亡,缺乏高素質的食品安全研究和檢驗檢測隊伍,科技成果和技術儲備嚴重不足。鑒於此,無法對與食品安全技術有關的法規、標準的制定提供科學依據,缺乏監測網路和實驗室分析手段,這樣下去,只會令食品安全問題發展的越來越嚴重,到最後很可能進入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

Ⅳ 當前我國在食品安全方面存在哪些問題

一是責任分工不明確.中國是一個講誠信、講法制的國度,體現誠信和法制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責任感.食品安全的產生,無論是誰做出來的,損害的都是人民的利益,「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人民政府是負責任的政府」,就需要政府機關團結一致,將不法分子繩之於法.縱然有一定的許可權分工,但是不能因此而推卸責任.對此,我認為,明確部門職責,明確責任意識,強化作風建設,就可以彌補此項不足.
二是監督體制不健全.有問題,無處申訴;申訴了,卻得不到解決,從而暴露了監督體制的問題和政府與民眾信息渠道的不暢通.部門之間之所以能推卸責任,在於無視甚至無恐於人民的檢舉,這就滋長了「踢皮球」現象的泛濫,最終損害的還是人民的利益,降低的還是政府的威信.對此,我認為,完善監督體制,加強紀委、兩院、人大、審計等部門的內部監督,暢通群眾、媒體等外部監督,使得瀆職行為無處藏身.

閱讀全文

與當前我國品牌食品營銷存在的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計經人員培訓方案 瀏覽:14
臨床三基三嚴培訓方案範文 瀏覽:734
中小型服裝企業電子商務網站的常設欄目 瀏覽:90
質量技術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586
國培如何設計教師培訓方案 瀏覽:311
英語小學培訓學校萬聖節的方案 瀏覽:416
2016商場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105
深圳宥鋒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603
成達電子商務 瀏覽:881
培訓班3月份招生方案 瀏覽:47
教務處外出培訓方案 瀏覽:404
活動游戲策劃方案 瀏覽:836
華平電子商務招聘 瀏覽:993
電子商務最全面的定義 瀏覽:455
企業繼續教育培訓方案版本 瀏覽:96
廈門網美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579
2015年廣州跨境電子商務規模 瀏覽:453
電子商務專項培訓方案 瀏覽:564
生財有道節目策劃方案 瀏覽:271
電子商務改變世界 瀏覽: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