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大全 > 我國肉類食品市場營銷

我國肉類食品市場營銷

發布時間:2021-07-11 15:37:52

Ⅰ 肉類食品行業市場如何

近年來,由於我國肉類生產的發展,大大促進了中國肉食品工業的迅速崛起。在我國,食品工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已經座上頭把交椅,而肉類工業總產值僅占其中第四位,發展潛力相當可觀。我國肉類行業現有2000多個加工企業,其中大中型企業200多家,還有總量300萬噸以上的冷藏設施,但是大多數企業是由原國有肉聯或者肉食品加工企業改建或擴建而成,管理體制和經營方式跟不上市場經濟發展的步伐,無法適應肉類生產及其加工業的發展,因此,大多數處於虧損或關停並轉狀態。

Ⅱ 肉類食品安全標准 肉類食品國家標准 肉類食品我國有哪些標准

和肉有關的食品安全國家標准有如下:
GB 2726-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熟肉製品
GB 20799-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肉和肉製品經營衛生規范
GB/T 31406-2015 肉脯
GB/T 31319-2014 風干禽肉製品
GB/T 29342-2012 肉製品生產管理規范
GB/T 26604-2011 肉製品分類
GB/T 23968-2009 肉鬆
GB/T 23586-2009 醬鹵肉製品
GB/T 23969-2009 肉乾
肉中指標的檢測方法標准如下:
GB/T 9695.4-2009 肉與肉製品 總磷含量的測定
本標准規定了肉與肉製品中總磷含量的測定方法。
GB/T 9695.32-2009 肉與肉製品 氯黴素含量的測定
本標准規定了畜禽肉中氯黴素的測定方法。本標准適用於畜禽肉中氯黴素的測定。
GB/T 9695.3-2009 肉與肉製品 鐵含量測定
本標准規定了肉與肉製品中鐵含量的測定方法。本部分適用於肉與肉製品中鐵含量的測定。
GB/T 9695.22-2009 肉與肉製品 銅含量測定
本標准規定了肉與肉製品中銅含量的測定方法。本部分適用於肉與肉製品中銅含量的測定。
GB/T 9695.13-2009 肉與肉製品 鈣含量測定
本標准規定了肉與肉製品中鈣含量的測定方法。
GB/T 9695.31-2008 肉製品 總糖含量測定
本標准規定了肉製品中總糖含量的測定方法。 本部分中第一法適用於肉製品中總糖含量的測定;第二法適用於不含澱粉的肉製品中總糖含量的測定。
GB/T 9695.19-2008 肉與肉製品 取樣方法
本標准規定了肉與肉製品的取樣方法。 本部分適用於肉與肉製品中理化檢驗的取樣,不適用於以微生物檢驗為目的的取樣。
GB/T 9695.15-2008 肉與肉製品 水分含量測定
本標准規定了肉與肉製品中水分含量的測定方法。

Ⅲ 開了一家冷鮮肉專賣店,怎麼可以搞好啊,怎麼讓肉保持長久的新鮮,宣傳和營銷怎麼做啊。。。

推銷主要以廣告等手段為主,如果是小店可以選擇在超市和菜市場等地方提供免費品嘗樣品,已經現場加工製作,只要您的產品是物美價廉,質量又有保障的,不愁賣不出去

Ⅳ 肉類食品銷售

《宏觀》:肉類產品營銷渠道現狀及趨勢
http://www.cqvip.com/onlineread/onlineread.asp?ID=9009090

《微觀》:雙H的市場調查很厲害,業務員24小時開機,不管春夏秋冬,凌晨三四點鍾就去各大肉類批發市場調查價格。
吃完早飯,再去各大超市的肉類櫃台,調查競爭對手的價格以及日銷售量。
那到第一手資料,每天都要上報。

ps:送你一篇《肉類的陳列》
是為銷售做准備工作,為方便顧客購物,肉類的陳列要放在易拿、易看、易選擇的地方。整齊而美觀的陳列,更能吸引顧客,提高顧客購買慾望,增加銷售,減少商品損耗。可見肉類陳列對於銷售非常重要。 (一)開店前要做好陳列的准備工作
1、為迎接第一批顧客到來,開店前肉類陳列量要豐滿,排面要整齊,要檢查排面上的肉類,如果有品質不好的肉類應及時處理,包括肉類是否發生變質,包裝是否完整,標示是否完整明確,肉汁或血水是否滲出等。
2、商品種類要豐富,以便利性、多樣性、變化性為原則。
3、冷藏肉類陳列時單品要以單層,縱向為陳列原則,避免肉類重疊而影響冷氣之對流及擠壓造成變形。
4、卧櫃陳列肉類時不得超出安全陳列線。
5、肉類的標示要面向顧客,使顧客容易了解肉類的包裝日期、單價、售價及重量。
6、陳列時每一單品要用分隔板隔開,以明確種類,方便顧客挑選。
7、牛/羊/豬/雞/鴨/內臟等肉類,要單獨陳列一區域;系列肉類要陳列在一起。
8、為突出肉色,展示櫃的照明是適於用能發出淺紅色燈光的燈管襯托肉類。棚板也可以鋪上紅色萬通板,並經常擦拭乾凈。
9、生、熟肉類必須分開存放,以避免互相污染細菌,造成肉類變質較快。隨時檢查品質,如有變色、變味及時挑出處理。
10、肉類陳列時盡量以同樣品質的肉陳列在一起。不同品質的肉類帶菌多少也不一樣,不良肉類和正常肉類放在一起,正常肉類變質速度就會加快。
(二)營業中肉類陳列應注意事項
1、要定時檢查冷櫃溫度並記錄。冷藏櫃溫度要控制在-1℃到3℃;冷凍卧櫃一般在-18℃以下。如發現溫度差異較大,又不是除霜時間,及時通知相關人員查看結果,視情況將肉類收回冷庫,避免損耗。
2、經常整理排面,始終保持排面整齊,並將肉類隨時向前移動,避免前排有空隙以及及時補充貨源。
3、補貨時新品要置於排面的後排,肉類放在排面前面,以維持先進先出的原則。
4、包裝不良品應立即換包裝,在顧客挑選當中,肉類會遭到擠壓出血水或保鮮膜脫落,都應立即處理。
5、根據銷售量不同,補貨時要分三個時段陳列肉類。通常開店時陳列品面要充足,陳列數量要達到當日總銷售量的40%-50%,叫做一次開店。中午時補貨量為一天銷售量的40%,叫做二次開店。傍晚時補貨量為一天銷售量的6%-20%,叫做三次開店。如果一天可做10萬元業績,那麼開店時補貨量要達到4-5萬,中午要達到4萬,傍晚要達到0.6-1.2萬元。
6、立式冷藏櫃陳列肉類時應注意陳列順序。通常立櫃上段為小盒包裝或暢銷的肉類,中段通常是季節性商品,下段通常為體積大或大包裝的肉類。
(三)營業結束後肉類陳列應注意事項
1、冷凍卧櫃要加上蓋板,以防止冷氣外流、溫度上升而造成肉類變質。冷藏卧櫃里的肉類要收回冷庫保鮮。
2、肉類收回時,要用五段車或八段車盛裝,避免肉類擠壓在一起而造成肉類變質。家禽類收回後要拆包裝敷冰保鮮。
3、用溫水對冷櫃清潔衛生,清除血水、肉屑等。

Ⅳ 雨潤冷鮮肉的市場分析

冷鮮肉又稱冷卻肉、冰鮮肉,雖然有些消費者對此還比較陌生,但在歐美發達國家幾乎不吃凍肉或熱鮮肉,而全部是消費冷鮮肉,並且已有好幾十年的歷史了。冷鮮肉安全衛生、肉嫩味美、便於切割等優點很能贏得消費者特別是城市居民的認同。據統計,在北京、上海,以金鑼等知名品牌為代表的冷鮮肉,已佔到生鮮豬肉消費10%左右的市場份額,在杭州市區小范圍內已達到50%-60%。可見冷鮮肉作為新型肉類品種,已展示出良好的市場前景。 行業研究表明,我國肉類食品行業將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第一、國家擴大內需、鼓勵消費的政策為肉類食品行業的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市場。第二、國內市場需求變化將帶動肉類食品行業加快結構調整和產品優化,單一肉類品種主導市場的格局將被多樣化混合品種所替代。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引起的消費習慣變化,各種精深加工的分部位冷鮮肉、小包裝肉、半成品肉、冷凍肉、熟肉製品以及以肉類為原料的方便食品、功能性食品、休閑食品和旅遊食品的消費將明顯上升。第三、人們對肉類消費安全日益重視,有利於加快形成肉類食品衛生質量保障體系。第四、高新技術和先進營銷方式的應用,為肉類食品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第五、市場體系和企業組織體制的日趨完善,將為肉類食品行業的發展創造更為規范的市場環境和競爭格局。第六、加入世貿組織,我國肉類食品行業對外開放的程度將進一步擴大。
相關鏈接:冷鮮肉是對嚴格執行檢疫制度屠宰後的畜胴體,在0℃~4℃的條件下,迅速進行冷卻處理,使胴體溫度24小時內由38℃左右降為0℃~4℃,並在後續的加工、流通和分銷過程中始終保持在0℃~4℃冷藏范圍的冷卻鏈中。由於冷鮮肉始終處於冷卻溫度控制之下,酶的活性和大多數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受到抑制,肉毒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病原菌不分泌毒素,避免了肉質腐敗,確保了冷鮮肉的安全衛生。一般熱鮮肉的保質期只有1-2天,而冷鮮肉的保質期可達一周以上,同時冷鮮肉在冷卻環境下表面形成一層干油膜,能夠減少水分蒸發,阻止微生物的侵入和在肉的表面繁殖,加之冷鮮肉經過排酸,所以又具備質地柔軟多汁,滋味鮮美的優點,便於切割、烹制。與在零下18℃以下凍結保存的冷凍肉相比,冷鮮肉不脫水,水溶性維生素和水溶性蛋白質極少隨水流出,保存住了肉的營養價值。
旺潤牌高溫火腿腸中國名牌產品證書
2005年度全國畜禽屠宰加工百家優勢企業
2005-2006年度全國食品工業 優秀龍頭食品企業
最具市場競爭力品牌
中國肉類行業卓越貢獻企業
標准化良好行為證書
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
雨潤牌低溫肉製品中國名牌產品
雨潤牌鮮凍分割豬肉中國名牌產品
中國食品安全年會食品安全示範 單位(2007-2008)
中國肉類食品行業強勢企業 1、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165位
2、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8位
3、中國肉食品加工業第1位
4、《2011胡潤品牌榜》發布「雨潤」品牌價值125億位列第39位
2000年9月26日和2005年10月3日,雨潤集團的部分食品業務分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聯合交易所成功上市。集團旗下已有南京中商、雨潤食品兩家上市公司。
5、被評為「老百姓最放心的食品」之一。
國內冷鮮肉市場分析
阻礙冷鮮肉發展的因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屠宰廠的屠宰條件還不夠成熟,並且屠宰廠定點過多,不能形成規模。另外一個原因是受居民消費水平的制約。由於冷鮮肉一直在冷卻鏈中進行生產銷售,成本高,價格也稍貴,還不能被消費者普遍接受。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們對食品安全衛生的日益關注,在不久的將來,冷鮮肉將會像在國外一樣,將取代熱鮮肉和冷凍肉,成為我國城鄉居民生肉消費的主流。

Ⅵ 我國目前食品安全的狀況是怎樣應如何看待

關於我國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狀況的調查報告

來源:商務部市場運行司 2005-03-21

1999年以來,商務部會同中宣部、科技部、財政部、鐵道部、交通部、衛生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家環保總局、國家食品葯品監管局、國家認監委、國家標准委等十二部門聯合實施了以「提倡綠色消費、培育綠色市場、開辟綠色通道」為主要內容的「三綠工程」。為全面掌握實施情況,更好地貫徹《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國發[2004]23號)精神,商務部組織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對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狀況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調查。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
(一)上市食品安全狀況總體好轉。
據有關部門監測,我國食品內在衛生質量有了明顯改觀,食品衛生平均合格率2001年為88.6%,2002年為89.5%,2003為90.45%,2004年預計為92%左右,呈逐年上升態勢。2004年37個城市第五次監測農葯殘留合格率為93%,比2001年提高30.5個百分點,比2002年提高9.4個百分點,比 2003年提高1.9個百分點。2004年4月份,16個城市畜產品中「瘦肉精」檢出率僅為1.2%,在2003年大幅下降基礎上又下降了1.4個百分點。5城市水產品氯黴素殘留檢測均為0。
(二)市場食品安全檢測工作得到加強。
目前,全國年銷售2億元以上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普遍實行了自檢制度,實施檢測的零售店鋪數量逐年增加。大中城市商務部門定點檢測機構已覆蓋了較大的范圍,並形成了企業自檢、社會中介機構受託檢測和政府部門監督抽檢三道「防線」。據調查,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中,42.6%設立了檢測室,55.1%配備了專職檢測人員,其中最多配備了62人;連鎖超市中,73%配備了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建立了目標責任體系,21%向其所屬門店派出衛生質量巡查專員。
(三)市場食品安全准入制度得到實施。
近年來,由於大力推行認證、索證、索票、信用檔案、場廠(地)掛鉤等准入制度,市場食品安全把關作用得到加強。調查顯示,食品安全的國家標准普遍推行,其中32%的企業採用了國際標准;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中,4.45%通過了ISO9000、ISO14000和 OSHMS18000三類國際通行的質量管理體系認證,27.11%設立了無公害產品專區,16.31%設立了綠色食品專區,6.14%設立了有機食品專區,三者相加近50%;超市公司中,注重食品安全基礎建設的佔91%,建立加工食品安全制度的佔73%,注重環境因素的佔59%,實行食品衛生安全崗位責任制的達91%,把食品安全指標量化並作為考核依據的達86%。2004年,全國32.9萬家食品經銷企業中,有15.1萬家建立了進貨驗收制度,14.5萬家建立了購銷台賬制度,11.9萬家建立了銷售食品質量承諾制度。
(四)食品流通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觀。
據調查,目前,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中,建有冷庫的佔38.56%,其中上海高達52.4%;27.9%配備了速測儀,10.59%配備了色譜儀,3.6%購置了檢測車;43%配備了污物處理設備,其中,12.92%擁有垃圾分類處理設備,9.53%設立封閉式垃圾樓,8.9%配備污水處理設施;24.79%建立了配送中心。連鎖超市中,大多數已把食品冷藏櫃作為營業設施中的基本配置,遼寧、福州、青島、南京、上海、廣州、寧波等地城市在肉類食品市場上配備冷櫃的超過60%,部分企業也配備了簡易的檢測設備;被調查的超市全都對垃圾污物進行分類,集中處理; 90%以上的連鎖零售企業建有配送中心,截止2004年6月末,我國限額以上連鎖零售企業配送中心已達2845個。
(五)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顯著增強。
消費者選擇食品標准從優先考慮價格轉向價格與質量並重。過去一味相信廣告,現在更相信產品衛生質量公告。調查結果顯示,消費者中,85%關注食品保質期,72%關注蔬菜和水果的農葯殘留量,55%關注食品的細菌超標問題以及包裝材料、食品添加劑含量等有關因素。
消費者對超市食品安全的認同度明顯領先於農貿市場。消費者對超市所銷售的各類食品的安全性認同是農貿市場的9倍,其中速食食品安全認同度最高。
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自我保護能力增強。調查顯示,消費者中, 47.9%關注相關檢驗證明,22.3%關注食品的色澤、外觀; 70.4%希望購買無公害農產品,56.4%願意選擇綠色食品,52.4%希望選擇安全食品, 22.3%希望選擇有機食品。在遇到食品安全問題時,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會採用多種辦法維護自身的權益,包括向有關理部門申訴、提請仲裁機構仲裁、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向人民法院起訴、與生產經營者協商等,這幾方面的比例分別為68.4%、54.1%、48.7%、30.3%和14.7%。
廣大消費者對「三綠工程」的參與意識大大增強。據調查,66.2%的人希望通過電視專題片進一步了解「三綠工程」,69.7%的人願意為「三綠工程」出謀劃策,53.8%的人願意義務宣傳「三綠工程」,49.2%的願意積極舉報食品安全相關問題。在「三綠工程」採取什麼措施可以提高消費信心這一問題上,認為開展誠信經營及行業自律、樹立放心品牌、嚴格食品檢驗檢測的消費者比例分別為66.9%、56.1%、47.8%。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上市食品超標問題依然存在。
盡管我國食品內在衛生質量有了明顯改善,食品抽檢合格率不斷提高,但上市食品超標問題依然存在。目前,食品衛生平均不合格率仍達8%左右,蔬菜農葯殘留超標率為7%,畜產品「瘦肉精」檢出率為1.2%。據對7萬多家食品市場檢查,發現不合格散裝食品19萬多公斤,病害肉40多萬公斤,假冒偽劣酒類案件9.5萬件。
(二)流通領域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缺失。
《食品衛生法》和《產品質量法》都涉及到了食品生產和銷售的衛生要求,但總的看,商品流通過程中的法律條款仍相對粗疏。食品很多都是鮮活產品,從生產到銷售過程中保鮮、貯藏等要求較高,應有相應的法律規定。此外,市場准入是一項行之有效的辦法,但這項制度的實行尚缺少上位法的支持。目前,食品安全管理主要還是靠行政管理,亟需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
(三)食品安全標准體系不夠完善。
我國有食品質量標准近3000個,從數量上看已經不少,但存在檢測標准不統一,指標設置過繁,費用過高等問題,如單類有機磷的限量測定標准多達數十個,對有機磷限量的規定各不相同,造成在安全標准認定上的意見不一,如有關部門發布的無公害肉類標准需要檢測的指標達三、四十個,僅「瘦肉精」一項檢測定性要800元,定量分析要2000元,全部查完要一萬元左右,企業難以承受。而與流通有關的標准僅有100餘個,相比於生產和加工標准數量差距甚大,流通過程保障食品安全的標准嚴重不足,即使食品生產質量合格,也難保不在流通環節出現質量安全問題。
(四)食品流通檢測及環保體系仍不健全。
調查顯示,全國5萬多家食品零售企業中建立檢測中心的不足1%,全國2.6萬家農貿市場配有垃圾處理設備的不足1‰;消費者對任何一類食品安全性的信任度均低於50%。此外,檢測體系不健全,還表現為各部門的檢測工作缺少協調,檢測力量缺乏整合,檢測資源不能共享,快速檢測的技術手段落後。例如,重點農產品批發市場配備的農葯殘留的快速檢測設備,出結果最快也得30分鍾左右;無公害肉類三、四十個指標全套檢測完,則需要幾天時間,這樣的檢測速度必然降低流通環節「把關」的效率。
(五)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亟待加強。
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剛剛起步,食品安全方面的信用體系建設仍相對滯後,該領域的企業信用數據的徵集工作也處在小范圍嘗試階段。因此,從總體看,掌握企業食品衛生質量的信用狀況難度仍然很大,很難起到消除信息不對稱,褒揚守信者,遏制失信者,追溯責任方,形成誠信經營氛圍的作用。
三、改善食品流通安全狀況的主要措施
實踐證明,實施「三綠工程」是建立健全流通領域食品安全保障體系的有效措施,要按照《三綠工程五年發展綱要》的要求穩步推進,總體上要建立健全保障食品安全、合理使用和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促進可持續消費的法制保障、技術支撐、政策扶持、社會信用、組織保障和輿論監督六大體系。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使絕大多數城鎮居民形成有利於食品安全、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消費方式,自覺地購買安全放心食品和綠色環保產品;絕大多數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和生鮮食品超市達到綠色市場標准,其中通過綠色市場認證的市場達到500家;大中城市的60%農貿市場退路進廳或改為連鎖超市,連鎖超市銷售生鮮食品的比重大幅上升;絕大多數屠宰加工企業達到生豬屠宰加工企業資質等級要求的三星級以上標准,大中城市的定點屠宰率達到100%;進入綠色通道的食品都能符合衛生質量標准要求,鮮活食品運輸採取保鮮措施,公路運輸的白條肉實行吊掛、封閉運輸,冷卻肉實行冷鏈運輸,面向社會的生鮮食品物流配送中心得到較大發展。
(一)加強法制建設。
抓緊修改《生豬屠宰管理條例》,依法加強畜禽屠宰管理;研究制定《食用農產品市場准入管理辦法》,嚴格包裝、標簽、標識、索證、索票、檢測、認定、認證等市場准入制度;進一步加強三綠工程標准體系建設,參照國際食品安全法典,制修訂一批當前流通環節急需標准;貫徹落實農副產品綠色市場和生豬屠宰加工企業資質等級要求等標准。
(二)加強政策引導。
通過制定科學的政策措施,積極實施政府綠色采購計劃,培養消費者對綠色環保產品的消費偏好;健全社區食品加工流通服務體系,大力發展連鎖經營、冷鏈配送和電子商務,提高生鮮食品在便民超市等現代營銷方式中的銷售比重;推行「場廠掛鉤」、「場地掛鉤」,鼓勵質量優、信譽好、品牌知名度高的食品在全國流通;積極發展鮮活食品保鮮運輸和冷鏈運輸,重點支持肉類、水產的中繼性低溫冷藏配送中心等經營性食品基礎設施、食品企業購置先進高效的檢測設備等。
(三)推進市場認證。
貫徹落實《綠色批發市場認證管理辦法》及有關實施細則,加快推進綠色市場認證步伐。商務部將定期組織對認證機構綠色市場審核員培訓,並進行嚴格的資格考試,國家認監委對通過資格考試的綠色市場審核員進行認可。國家認監委和商務部對具備資質的認證機構及其認證的綠色市場對外公告,並進行動態管理。
(四)加強市場檢測。
一是加快推進企業自檢體系建設,積極督促大型畜禽屠宰加工和農產品經銷企業建立嚴格的進貨檢驗制度,配備必要的有害物殘留檢測設備,按照有關標准和技術規范進行檢測,形成有害物超標食品市場退出機制;二是進一步完善委託檢驗制度。大力推動沒有自檢能力的企業,向依法設立的社會中介檢測機構主動送檢;三是進一步完善食品運輸源頭檢測制度,嚴把衛生質量安全關,未經檢測機構抽測或檢測不合格的產品不得進入市場流通;四是建立健全市場衛生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制度。
(五)完善信用檔案。
以商務部電子政務系統為依託,運用信息技術,以酒類、肉類、蔬菜三種商品為重點,在已有200多家試點企業的基礎上,繼續完善全國流通領域食品安全信用檔案管理系統,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流通領域食品安全信用檔案工作,構建信用監督和失信警戒機制。同時,加強各部門間有關企業食品衛生信息的共享和交流,並及時對外發布。
(六)加大宣傳力度。
一是設立「三綠工程宣傳月」。通過商務部網站、地方有關部門上街咨詢和新聞媒體集中報道等多種形式,系統宣傳食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等三綠工程知識,形成良好的綠色環保消費氛圍;二是舉辦「中國三綠工程博覽會」,全面展示三綠工程成果,增強人民群眾對食品消費的信心;三是積極推進綠色消費進社區,向消費者宣傳科學消費的有關知識,提高消費者鑒別、選購等消費技能,形成健康的消費心理和理性的消費行為。
(七)加強監督檢查。
加強食品流通、消費和畜禽屠宰行業管理,積極推進落實進貨檢查驗收、索證索票、購銷台賬和質量承諾制度,實行市場開辦者質量責任制;全面落實市場巡查制度,嚴格實行不合格食品的退市、召回、銷毀、公布制度。充分發揮新聞媒體作用,形成有效的社會輿論監督機制。
(八)發揮行業協會作用。
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和中介組織在制定、落實國家和行業標准、產業政策等方面的作用,在誠信建設、規范經營行為等方面形成自律機制,從而作為支撐食品流通安全的重要社會組織。

閱讀全文

與我國肉類食品市場營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營銷團隊組織架構方案 瀏覽:188
衣櫃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962
節假日超市紙質用品促銷方案 瀏覽:686
電子商務重大誤解 瀏覽:610
骨幹教師送教下鄉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172
電子商務信息流如何運作 瀏覽:291
g2c電子商務 瀏覽:877
古詩詞唱誦策劃方案 瀏覽:265
慕尼黑啤酒節策劃方案 瀏覽:814
護理部急救技能培訓方案 瀏覽:807
機器人上市推廣方案 瀏覽:513
元旦打折活動方案策劃 瀏覽:640
阿里巴巴如何成為電子商務行業的先驅者 瀏覽:191
惠氏微信公眾號策劃方案 瀏覽:480
培訓機構與學校合作的方案怎麼寫 瀏覽:170
社區商業沙龍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257
2017年促銷活動案例 瀏覽:603
英語作文促銷活動 瀏覽:152
團結團日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554
幹部法律知識培訓方案 瀏覽: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