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大全 > 市場營銷量本利分析法

市場營銷量本利分析法

發布時間:2021-07-07 20:07:41

⑴ 什麼是本量利分析

本量利分析

我們知道,企業從事生產、經營的目的之一是獲利,對納稅人來說,稅收是支出構成的一部分。因此,就像企業節約費用、節約成本一樣,為了獲利,企業開始節稅,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納稅籌劃。納稅籌劃與管理會計中的基本決策分析方法――本量利分析有著許多聯系和共同點。本文就本量利分析中應關注稅收成本性態影響提一些自己的觀點。 本量利分析,是將成本劃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並假定產銷量一致的情況下,根據成本、業務量、利潤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行預測和決策的一種技術方法。其原理在決策、計劃和控制中具有廣泛的用途,是管理會計的重要基礎。
由於稅收從本質上來講是企業成本的構成部分,基於其計稅依據的不同,可以分別歸入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這就是我們常提及的稅收成本性態分析。 如營業稅,由於應納稅額 = 營業收入×稅率,營業稅與收入總數量呈正比例增減變動關系,因此,營業稅可以歸入變動成本;再如房產稅,若採用公式應納稅額= 計稅房產余值×1.2%來計稅,營業稅在一定時期內(計稅房產余值不發生變化)不受業務量的增減變動影響而固定不變,可以歸入固定成本。
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本量利分析中稅收成本性態的影響: 我們先給出本量利分析的計算公式: 利潤=(單位產品銷售價格-單位變動成本)×產品銷售數量-固定成本總額,並設定如下前提:
(1)產銷量能夠一致;
(2)例中所給出的成本不含所給出的稅金。 例1,某商業企業小規模納稅人產品銷售價格為26元/台,單位變動成本為15元/台,增值稅稅率為4%,固定成本為8萬元,預測市場銷量為8000台,能否投入經營?若市場銷量為12000台,結果該如何? 如前所述,由於應納增值稅隨業務量增減變動呈正比例變化,因此可歸入變動成本。 在市場銷量為8000台的條件下: 利潤=[26-15-26÷(1+4%)×4%]×8000-80000= 0(元) 可見,在市場銷量為8000台的條件下,企業如投入經營為盈虧臨界狀態,因此,方案不可取。而在這個方案中若忽略稅收變動成本影響,利潤=(26-15)×8000-80 000=8000(元),看起來有盈利,則會得出錯誤結論。
在市場銷量為12000台的條件下: 利潤=[26-15-26÷(1+4%)×4%]×12 000-100 000=20 000(元) 可見,若市場銷量為120000台,企業投產可獲利20000元,因此,該方案可取。 例2,某企業產品銷售價格為25元/台,單位產品變動成本為15元/台(含稅收變動成本),企業應納房產稅 5萬元,年折舊 7萬元,我們以市場銷量為目標,進行市場決策分析。
如前所述,企業年納房產稅不隨業務量增減而變動,可歸入固定成本,我們先計算一下利潤為零的市場銷量,也即損益臨界點。 利潤=(25-15)×銷售量-7000-5000=0 銷售量=(70000+50000)÷(25-15)=12000(台) 企業可做籌劃如下,若該期市場銷量預測值大於1200O台,企業方能獲利,投產方案才可取。否則,方案不可取。 例3,企業產品銷售價格為25元/台,車位變動成本為15元/台(含稅收變動成本),固定成本總額為15萬元,企業主管部門要求稅後利潤按13.4萬元上交並以此考核,我們以市場銷量為目標,做有關分析(假定所得稅稅率為33%): 稅前利潤=稅後利潤÷(1-所得稅稅率)=13.4÷(1-33%)=20(萬元)這20萬元為最低目標利潤,近似於固定成本,所以有:200000=(25-15)×銷售量-150000,銷售量=(150000+200000)÷(25-15)=35000(台)。
因此,若市場銷量預測值大於35000台時,企業才能完成上級考核目標;否則,企業則完不成考核目標。 從以上計算可以看出,在將各稅種所繳納稅款分別歸類並入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的前提下,本量利分析與納稅籌劃思路可以很好地結合,給企業管理決策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從而最終實現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目的。

⑵ 量、本、利分析法優點和缺點在哪裡

本量利,是在確定產品或服務的直接成本,以及部門或公司組織的總體管理費用的基礎上,對銷售定價,通過銷售量的評估,計算總體盈利能力。一般在服務行業或壟斷行業;重點在定價和銷量的相互作用,
量本利,是在統計過往產品銷售或服務類別細分,預估銷售總量及生產和銷售其他費用的基礎上,價格為行業銷售平均定價,通過成本量化,分析盈虧平衡點及計劃盈利能力。重點在產能。
量本利分析方法確定的目標一般是短期的,容易造成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相脫節;另外還存在一個弱點,就是缺乏靈活性,目標一旦制訂,還要不斷進行調整,隨之目標也要改變,目標的改變可導致目標前後不一致,給營銷管理帶來困難。

⑶ 本量利分析法具體在企業運用中的優缺點

一、本量利分析是「成本—產銷量—利潤」分析的簡稱,又稱盈虧平衡分析。它是以成本形態分析為基礎,根據產銷量、價格、成本、利潤之間的內在聯系,計算銷售量保本點和利潤額的一種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企業在持續運營活動中有關因素的變動對利潤的影響,不同的產銷量安排或生產方法下利潤的對比分析,為實現企業目標利潤應採取的措施,以及實現利潤的最優規劃等,正確地運用本量利分析可為企業的經營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二、優點
1、測量不確定因素。由於設立決策是面向未來的,存在著一些不確定性因素,所以,在進行設立決策時,應首先作本量利預測分析。
2、支持企業的撤並決策。由於設立決策失誤、競爭等因素的影響,有的企業經營業務會逐步萎縮而失去存在的價值,決策層就要將其撤並。撤並的重要評判標準是看被撤並企業能否達到保本點水平。
3、制定利潤目標,落實提高經濟效益的措施。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及匯總資料,運用本量利分析查問題,挖潛力,結合其他信息,制定總體利潤目標和行動方針,然後再分解下達給基層。從損益方程式中知道,影響利潤的因素有單價、產量、單位變動成本、固定成本
三、缺點:首先,在量本利分析中,與利潤高低相聯系的只有業務量、單位售價、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其次,量本利分析法,在理論上是基於產銷量一致,即本期投產的產品,在本期內全部完工並銷售,為生產產品而投入的料、工、費,也在本期全部轉入產品銷售成本,對在產品和產成品的期初期末數,都予以忽略而不計。這在現實中是很難實現的,特別是在當前買方市場,供過於求的情況下,產品庫存相當龐大,如仍按原方法進行分析,勢必影響其結果的准確性和科學性。

⑷ 什麼是「量本利分析法——保本點」

保利點:

是指在單價和成本水平確定的情況下,為確保預先確定的目標利潤能夠實現而達到的銷售量和銷售額的總稱。具體包括實現目標利潤銷售量和實現目標利潤銷售額。

⑸ 什麼是量本利分析法

本量利分析,即分析考察企業的成本—業務量(銷售收入)—利潤之間的依存關系。這三個變數之間的依存關系,即形成企業的利潤結構,進行本量利分析的目的是要從結構上把握企業銷售收入的增加或減少會給經營利潤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根據成本(Cost)、業務量(Volume)和利潤(Profit)三個詞的英語首字母,也將本量利分析簡稱為CVP分析。

本量利分析,包括盈虧臨界點分析、各因素變動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首先先引入幾個概念:
貢獻毛益—指銷售凈額減去變動成本總額後的余額。
變動成本—變動性製造成本、變動性銷售費用和變動性管理費用。
單位貢獻毛益,通過貢獻毛益與銷售量的比值推算。

貢獻毛益率=單位貢獻毛益/單位產品售價

或:貢獻毛益率=總的貢獻毛益/總的銷售收入

以此推算企業需要達到什麼樣的業務量水平才可以補償企業的所有成本——正好夠本,盈虧相抵。這就是盈虧臨界點分析。用公式可表示為:

BE=FC/(SP-VC)

BE表示盈虧臨界點的業務量;
FC表示固定成本;
SP表示單位產品售價;
VC表示單位產品變動成本。

企業業務量如低於此點,就發生虧損;如高於此點,則取得盈利。

盈虧臨界點作業率,該指標說明企業要實現盈利所要求的最低作業水平。

盈虧臨界點作業率=盈虧臨界點的業務量/正常開工的業務量

安全邊際:表示盈虧臨界點銷售量與預計業務量之間的差額,經濟含義是指現有的業務量再降低多少企業將從盈利狀態轉入虧損狀態。計算公式如下:

安全生產業務量=預計業務量-盈虧臨界點業務量

安全邊際率=(安全邊際/實際業務量)*100%

銷售邊際率=銷售利潤/銷售收入=安全邊際率*貢獻毛益率
表明只有安全邊際部分(即超出盈虧臨界點的業務量)的貢獻毛益率才構成為企業的利潤。

其餘兩種方法省略,呵呵,打得累死了。這些基本上就夠用了。

⑹ 量本利分析法

量本利分析法,全稱為產量成本利潤分析,也叫保本分析或盈虧平衡分析,是通過分析生產成本、銷售利潤和產品數量這三者的關系,掌握盈虧變化的規律,指導出企業選擇能夠以最小的成本生產最多產品並可使企業獲得最大利潤的經營方案。
也將本量利分析簡稱為CVP分析
本量利分析,包括盈虧臨界點分析、各因素變動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首先先引入幾個概念:
貢獻毛益—指銷售凈額減去變動成本總額後的余額。
變動成本—變動性製造成本、變動性銷售費用和變動性管理費用。
單位貢獻毛益,通過貢獻毛益與銷售量的比值推算。
貢獻毛益率=單位貢獻毛益/單位產品售價
或:貢獻毛益率=總的貢獻毛益/總的銷售收入
以此推算企業需要達到什麼樣的業務量水平才可以補償企業的所有成本——正好夠本,盈虧相抵。這就是盈虧臨界點分析。用公式可表示為:
BE=FC/(SP-VC)
BE表示盈虧臨界點的業務量;
FC表示固定成本;
SP表示單位產品售價;
VC表示單位產品變動成本。
企業業務量如低於此點,就發生虧損;如高於此點,則取得盈利。
盈虧臨界點作業率,該指標說明企業要實現盈利所要求的最低作業水平。
盈虧臨界點作業率=盈虧臨界點的業務量/正常開工的業務量
安全邊際:表示盈虧臨界點銷售量與預計業務量之間的差額,經濟含義是指現有的業務量再降低多少企業將從盈利狀態轉入虧損狀態。計算公式如下:
安全生產業務量=預計業務量-盈虧臨界點業務量
安全邊際率=(安全邊際/實際業務量)*100%
銷售邊際率=銷售利潤/銷售收入=安全邊際率*貢獻毛益率
表明只有安全邊際部分(即超出盈虧臨界點的業務量)的貢獻毛益率才構成為企業的利潤。

⑺ 量本利分析法的概念

首先先引入幾個概念:
貢獻毛益:指銷售凈額減去變動成本總額後的余額。
變動成本:變動性製造成本、變動性銷售費用和變動性管理費用。
單位貢獻毛益,通過貢獻毛益與銷售量的比值推算。
貢獻毛益率= 單位貢獻毛益/單位產品售價;或:貢獻毛益率=總的貢獻毛益/總的銷售收入
以此推算企業需要達到什麼樣的業務量水平才可以補償企業的所有成本——正好夠本,盈虧相抵。這就是盈虧臨界點分析。用公式可表示為:
BE=FC/(SP-VC)
BE表示盈虧臨界點的業務量;FC表示固定成本;SP表示單位產品售價;VC表示單位產品變動成本。
企業業務量如低於此點,就發生虧損;如高於此點,則取得盈利。
盈虧臨界點作業率,該指標說明企業要實現盈利所要求的最低作業水平。
盈虧臨界點作業率=盈虧臨界點的業務量/正常開工的業務量
安全邊際:表示盈虧臨界點銷售量與預計業務量之間的差額,經濟含義是指現有的業務量再降低多少企業將從盈利狀態轉入虧損狀態。計算公式如下:
安全生產業務量=預計業務量-盈虧臨界點業務量
安全邊際率=(安全邊際/實際業務量)*100%
銷售邊際率=銷售利潤/銷售收入=安全邊際率*貢獻毛益率
表明只有安全邊際部分(即超出盈虧臨界點的業務量)的貢獻毛益率才構成為企業的利潤。

⑻ 什麼是本量利分析模型

本量利分析法是根據有關產品的產銷數量、銷售價格、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等因素同利潤之間的相互關系,通過分析計量而確定企業目標利潤的一種方法。

企業從事生產、經營的目的之一是獲利,對納稅人來說,稅收是支出構成的一部分。因此,就像企業節約費用、節約成本一樣,為了獲利,企業開始節稅,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納稅籌劃。納稅籌劃與管理會計中的基本決策分析方法本量利分析有著許多聯系和共同點。

本文就本量利分析中應關注稅收成本性態影響提一些自己的觀點。 本量利分析,是將成本劃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並假定產銷量一致的情況下,根據成本、業務量、利潤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行預測和決策的一種技術方法。

(8)市場營銷量本利分析法擴展閱讀:

前提條件:

在現實經濟生活中,成本、銷售數量、價格和利潤之間的關系非常復雜。例如,成本與業務量之間可能呈線性關系也可能呈非線性關系。

銷售收入與銷售量之間也不一定是線性關系,因為售價可能發生變動。為了建立本量利分析理論,必須對上述復雜的關系做一些基本假設,由此來嚴格限定本量利分析的范圍,對於不符合這些基本假設的情況,可以進行本量利擴展分析。

由於本量利分析是在成本性態分析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所以成本性態分析的基本假設也就成為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設,也就是在相關范圍內,固定成本總額保持不變,變動成本總額隨業務量變化成正比例變化,前者用數學模型來表示就是y=a,後者用數學模型來表示就是y=bx。

總成本與業務量呈線性關系,即 y=a+bx。相應的,假設售價也在相關范圍內保持不變,這樣,銷售收入與銷售量之間也呈線性關系,用數學模型來表示就是以售價為斜率的直線y=px(p 為銷售單價)。這樣,在相關范圍內,成本與銷售收入均分別表現為直線。

閱讀全文

與市場營銷量本利分析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電子商務認證平台 瀏覽:547
縣科協幹部意識形態培訓方案 瀏覽:141
重慶物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337
電子商務收稅 瀏覽:195
汽車行業的微信營銷方案 瀏覽:210
廣義狹義電子商務區別 瀏覽:264
個人簡歷電子商務總監 瀏覽:611
電子商務應用的例子 瀏覽:456
營銷活動策劃方案大全 瀏覽:863
電子商務項目介紹 瀏覽:496
慧成電子商務待遇怎麼樣 瀏覽:813
營銷團隊組織架構方案 瀏覽:188
衣櫃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962
節假日超市紙質用品促銷方案 瀏覽:686
電子商務重大誤解 瀏覽:610
骨幹教師送教下鄉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172
電子商務信息流如何運作 瀏覽:291
g2c電子商務 瀏覽:877
古詩詞唱誦策劃方案 瀏覽:265
慕尼黑啤酒節策劃方案 瀏覽: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