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顧客關系營銷的研究現狀顧客關系營銷的提出者,代表人物,外國和國內。。。
在現代激烈競爭的市場上,企業要想生存和發展,並立於不敗之地,必須使顧客在購買產品與服務時,能獲得最大的滿意度,從而吸引顧客,並維系顧客。 顧客是營銷生存的發展的基礎,只有真正樹立起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切實維護消費者的利益,提高消費者和滿意感,將維系顧客落到實處,才能沖出傳統營銷服務的圍城,使之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一、關系營銷
關系營銷最早是由斯堪的納維亞和北歐的學者在20世紀70年代初提出的,1983年首先引入文獻的,1985年巴巴拉·傑克遜在產業市場營銷領域提出這個概念,認為:「關系營銷是指獲得、建立和維持與產業用戶緊密的長期關系。」營銷大師科特勒說:「在這個新的變化的世紀里,企業唯一可以持續的競爭優勢是它與消費者、商業夥伴及公司員工的良好關系。」我們認為,關系營銷是識別、建立、維護和鞏固企業與顧客及其他利益相關人的關系的活動。
關系營銷的實質是在買賣關系的基礎上建立非交易關系,以保證交易關系能夠持續不斷地確立和發生。科特勒認為:企業營銷應成為買賣雙方之間創造更親密工作關系和相互依賴關系的藝術。
關系營銷的核心是建立和發展同相關個人和組織的兼顧雙方利益的長期聯系。企業作為一個開放的系統從事活動,不僅要關注顧客,還應注意大環境的各種關系:企業與客戶的關系、與上游企業的關系、企業內部關系以及與競爭者、社會組織和政府之間的關系。其中顧客關系營銷是關系營銷的核心和歸宿。
隨著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轉變,感性消費和個性消費時代的到來,傳統營銷方式已讓位於強調「合作」的關系營銷。關系營銷已成為許多企業的營銷策略。關系營銷是營銷的創新,與傳統營銷相比,關系營銷更關注保持老顧客而不是關注開發新市場,並且高度重視對老顧客的服務,對顧客的承諾和聯系,而這些在傳統營銷方式下是做不到的。關系營銷方式下,顧客是所有人關心的,而傳統營銷方式下企業是所有人關心的。顧客是企業的衣食父母,利潤主要來源於顧客。通過企業與顧客保持長期的良好的關系,是關系營銷的核心,並也能為企業帶來利潤,所以說實施顧客關系營銷戰略對企業具有重要意義。
二、顧客關系營銷戰略的利弊分析
顧客資源已經成為企業利潤的源泉。企業只要多維系5%的顧客,則單個顧客利潤就會增加70%。而且現有顧客消費行為可預測,服務成本較低,對價格也不如新顧客敏感,同時還能提供免費的口碑宣傳。維護顧客忠誠度,使得競爭對手無法爭奪這部分市場份額,同時還能保持企業員工隊伍的穩定。因此,實施顧客關系營銷能帶來以下優勢:
1、從現有顧客中獲取更多顧客份額。忠誠的顧客願意更多地購買飯店的產品和服務,忠誠顧客的消費,其支出是隨意消費支出的兩到四倍,而且隨著忠誠顧客年齡的增長、經濟收入的提高或顧客單位本身業務的增長,其需求量也將進一步增長。
2、減少銷售成本。飯店吸引新顧客需要大量的費用,如各種廣告投入、促銷費用以及了解顧客的時間成本等等,但維持與現有顧客長期關系的成本卻逐年遞減。雖然在建立關系的早期,顧客可能會對飯店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有較多問題,需要飯店進行一定的投入,但隨著雙方關系的進展,顧客對飯店的產品或服務越來越熟悉,飯店也十分清楚顧客的特殊需求,所需的關系維護費用就變得十分有限了。
3、贏得口碑宣傳。對於飯店提供的某些較為復雜的產品或服務,新顧客在作決策時會感覺有較大的風險,這時他們往往會咨詢飯店的現有顧客。而具有較高滿意度和忠誠度的老顧客的建議往往具有決定作用,他們的有力推薦往往比各種形式的廣告更為奏效。這樣,飯店既節省了吸引新顧客的銷售成本,又增加了銷售收入,從而飯店利潤又有了提高。
4、員工忠誠度的提高。這是顧客關系營銷的間接效果。如果一個飯店擁有相當數量的穩定顧客群,也會使飯店與員工形成長期和諧的關系。在為那些滿意和忠誠的顧客提供服務的過程中,員工體會到自身價值的實現,而員工滿意度的提高導致飯店服務質量的提高,使顧客滿意度進一步提升,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② 從我國證券經紀業務營銷發展狀況來看,大致經歷了哪些階段
您好,針抄對您的問題,國泰君安上海分公司給予如下解答
從我國證券經紀業務營銷發展狀況來看,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2002年5月以前,我國的證券經紀業務實行固定傭金制度,整個證券業也表現出明顯的賣方市場特徵,多數證券公司普遍採用被動營銷的「坐商模式」;2002年5月一2006年5月,隨著浮動傭金制的發布與執行。證券公司之間競爭加劇,證券公司開始重視經紀業務營銷,降低傭金、拓展營銷渠道、創新營銷手段,為公司創造了經濟效益,但同時也帶來不少問題。造成了行業無序競爭並留下了一定的風險隱患;2006年5月至今,《關於落實(證券法)規范證券經營機構證券經紀業務有關行為的通知》、《關於證券公司依法合規經營,進一步加強投資者教育有關工作的通知》、《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的發布與實施,標志著我國的證券經紀業務營銷步人了規范發展的新時期。
如仍有疑問,歡迎向國泰君安證券上海分公司官網或企業知道平台提問。
③ 市場分析包括哪些內容
市場分析的內容包括:
1、市場供給分析及市場供給預測:包括現在資產行業市場供給量估計量和預測未來資產行業市場的供給能力。
2、市場需求分析及資產行業市場需求預測:包括現在資產行業市場需求量估計和預測資產行業未來市場容量及產品競爭能力。通常採用調查分析法、統計分析法和相關分析預測法。
3、市場需求層次和各類地區市場需求量分析:即根據各市場特點、人口分布、經濟收入、消費習慣、行政區劃、暢銷牌號、生產性消費等,確定不同地區、不同消費者及用戶的需要量以及運輸和銷售費用。
4、市場競爭格局:包括市場主要競爭主體分析,各競爭主體在市場上的地位,以及行業採取的主要競爭手段等。
5、估計資產行業產品生命周期及可銷售時間:即預測市場需要的時間,使生產及分配等活動與市場需要量作最適當的配合。通過市場分析可確定產品的未來需求量、品種及持續時間;產品銷路及競爭能力;產品規格品種變化及更新;產品需求量的地區分布等。
(3)證券市場營銷國外研究現狀及代表人物擴展閱讀:
一、市場分析採用的方法:
1、系統分析法:市場是一個多要素、多層次組合的系統,既有營銷要素的結合,又有營銷過程的聯系,還有營銷環境的影響。運用系統分析的方法進行市場分析,可以使研究者從企業整體上考慮營業經營發展戰略,用聯系的、全面的和發展的觀點來研究市場的各種現象,並預見發展趨勢,從而做出正確的營銷決策。
2、比較分析法:比較分析法是把兩個或兩類事物的市場資料相比較,從而確定它們之間相同點和不同點的邏輯方法。對一個事物是不能孤立地去認識的,只有把它與其他事物聯系起來加以考察,通過比較分析,才能在眾多的屬性中找出本質的屬性。
3、結構分析法:在市場分析中,通過市場調查資料,分析某現象的結構及其各組成部分的功能,進而認識這一現象本質的方法,稱為結構分析法。
4、演繹分析法:演繹分析法就是把市場整體分解為各個部分、方面、因素,形成分類資料,並通過對這些分類資料的研究分別把握特徵和本質然後將這些通過分類研究得到的認識聯結起來,形成對市場整體認識的邏輯方法。
5、案例分析法:所謂案例分析,就是以典型企業的營銷成果作為例證,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市場分析的理論是從企業的營銷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一般規律,它來源於實踐,又高於實踐,用它指導企業的營銷活動,能夠取得更大的經濟效果。
6、定性與定量分析結合法:任何市場營銷活動,都是質與量的統一。進行市場分析,必須進行定性分析,以確定問題的性質;也必須進行定量分析,以確定市場活動中各方面的數量關系,只有使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做到不僅問題的性質看的准,又能使市場經濟活動數量化,從而更加具體和精確。
7、宏觀與微觀分析結合法:市場情況是國民經濟的綜合反映,要了解市場活動的全貌及其發展方向,不但要從企業的角度去考察,還需從宏觀上了解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狀況。這就要求必須把宏觀分析和微觀分析結合起來以保證市場分析的客觀性、爭取正確性。
8、物與人的分析結合法:市場分析的研究對象是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為中心的企業市場營銷活動及其規律。作為企業營銷的對象是人。因此,要想把這些物送到所需要的人手中,就需要既分析物的運動規律,又分析人的不同需求。以便實現二者的有機結合,保證產品銷售的暢通。
9、直接資料法:直接資料法是指直接運用已有的本企業銷售統計資料與同行業銷售統計資料進行比較或者直接運用行業地區市場的銷售統計資料同整個社會地區市場銷售統計資料進行比較。通過分析市場佔有率的變化,尋找目標市場。
二、市場分析的層次:
1、宏觀經濟分析。指的是分析一般經濟環境及影響未來供需平衡的因素,如產業范圍、經濟增長率、產業政策及發展方向、行業設施利用率、貨幣匯率及利率、稅收政策與稅率、政府體制結構與政治環境、關稅政策與進出口限制、人工成本、通貨膨脹、消費價格指數、訂購狀況等因素。
2、中觀經濟分析。它集中於研究特定的工業部門,並且在這個層次,很多信息都可以從國家的中央統計部門和工業機構中獲得。它們有關於營利性、技術發展的勞動成本、間接成本、資本利用、訂購狀況、能源消耗等具體信息。
這個層次主要包括以下信息,供求分析、行業效率、行業增長狀態、行業生產與庫存量、市場供應結構、供應商的數量與分布等。
3、微觀經濟分析。它集中於評估個別產業供應和產品的優勢與劣勢,如供應商財務審計、組織架構、質量體系與水平、產品開發能力、工藝水平、生產能力與產量、交貨周期及准時率、服務質量、成本結構與價格水平,以及作為供應商認證程序一部分的質量審計等。它的目標是對於供應商的特定能力和其長期市場地位進行透徹地理解。
④ 市場營銷學產生與發展的四個階段、市場背景及標志是什麼
一、場營銷學發展的階段:
1、初創階段:19世紀末至20世紀30年代,是市場營銷學的初創時期。
2、形成階段:從1931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是市場營銷理論的形成時期。
3、發展階段: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到60年代末期是市場營銷學的發展階段。
4、完善階段:又稱成熟階段。20世紀70年代至今,市場營銷的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二、市場背景
市場營銷(Marketing)又稱為市場學、市場行銷或行銷學。簡稱「營銷」,台灣常稱作「行銷」;是指個人或集體通過交易其創造的產品或價值,以獲得所需之物,實現雙贏或多贏的過程。
它包含兩種含義,一種是動詞理解,指企業的具體活動或行為,這時稱之為市場營銷或市場經營;另一種是名詞理解,指研究企業的市場營銷活動或行為的學科,稱之為市場營銷學、營銷學或市場學等。
三、標志
1、威斯康星學派
本世紀初,威斯康星大學成為激進的自由經濟思想的論壇。當時,該校著名學者有 W.A. 約翰 ·R· 康門斯 (Tohn R.Commons) 、理查德 ·T· 埃利 (RichardT.Ely) 和 H.C. 泰勒 (H.C.Taylor) 。
2、紐約學派
盡管哥倫比亞大學和紐約大學對早期市場營銷文獻沒什麼突出貢獻,但也做了一定的奠基工作。 在此之前,他已具有多年的教學經驗,並成為日後該地區最早的市場營銷思想家。
20 年代,尼斯托姆和 RS 亞歷山大也到紐約地區教學。他們與當地其他市場營銷學者的主要區別在於,其成就是從科學研究機構取得的。
3、哈佛學派
對早期市場營銷思想發展起到了重要影響的是哈佛大學商學院和經濟學系。哈佛大學不但培養了自己學校的人才,也為去那裡暫時就讀的學生的日後發展助益甚大,該校對市場營銷的貢獻是傑出而又獨特的。
早期在哈佛大學對市場營銷思想作出貢獻的先驅有:切林頓 (Cherington) 、肖 (Shaw) 、科普蘭 (Copeland) 、托斯德 (Todal) 、威德勒 (Weidler) 、梅納德 (Maynard) 、、博頓 (Borden) 和韋爾 (Vaile) 。
4、中西部學派
盡管早期市場營銷課程大多在中西部的大學里講授過,但除了威斯康星大學以外,其他大學對市場營銷思想的發展並未作出太大貢獻。雖然這些學校也有一些著名的經濟學家,但並不像威斯康星大學和哈佛大學那麼集中。
然而,隨著對市場營銷興趣的不斷增大,在明尼蘇達、密執安、伊里諾斯及俄亥俄,個別學者也曾作出一些有價值的貢獻。其中包括韋爾德、克拉克、艾維、鄧肯、康沃斯、韋爾勒、梅納德及貝克曼。
(4)證券市場營銷國外研究現狀及代表人物擴展閱讀
研究內容:
營銷原理:包括市場分析、營銷觀念、市場營銷信息系統與營銷環境、消費者需要與購買行為、市場細分與目標市場選擇等理論。
營銷實務:由產品策略、定價策略、分銷渠道策略、促銷策略、市場營銷組合策略等組成。
營銷管理:包括營銷戰略、計劃、組織和控制等。
特殊市場營銷:由網路營銷、服務市場營銷和國際市場營銷等組成。
⑤ 中國社科發布:十大調查研究咨詢機構公司情況全球十大咨詢公司情況
主要有中為咨詢、開元國際、炳卓咨詢、天撰咨詢、華靈四方、大森咨詢、漢鼎金融、中商顧問、東盛聯合等十大公 司,供參考:
一、中為咨詢
中為咨詢是以自己的知識和智慧,幫助企業、事業成功、推動社會文明的建設發展,中為咨詢的生命在市場,中為咨 詢的成功就在於幫助別人出主意獲得成功;幫助別人成功的業績越多,深圳中為智研咨詢有限公司自身的社會信譽不 斷提高,在市場上佔有的份額也變大。中為咨詢特別在信息技術迅速發展以及這些技術在咨詢企業得到廣泛應用的時 候,中為咨詢得益於各種智力資源和信息資源與不同企業和部門的合作和協調經營。中為咨詢注重競爭,更注重合作 ,注重競爭中的合作。為了向客戶提供更多的有價值的咨詢產品(好的計劃、方案),中為咨詢人不斷改進咨詢的工 作方式,不僅在觀察、分析問題後,以提交建議或咨詢報告,更重要的是長期合作。
目前中為咨詢業務范圍主要囊括了產業細分領域研究、行業市場研究、行業市場調查、IPO咨詢、項目可行性分析、 並購與重組、投資咨詢等領域。中為咨詢始終把引進優秀的研究投資人才作為公司的核心目標之一,中為咨詢員工擁 有多種專業學歷背景:統計學、金融學、產業經濟學、市場營銷學、國際貿易學、經濟學、社會學、數學等數十個專 業。中為咨詢現有300名員工中本科以上學歷佔90%,65%具有雙學位、碩士及博士學位。企業大多數員工曾在國內多 家知名產業研究所與證券研究機構有過豐富的從業經驗。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是中為咨詢的最大財富,也是中為咨詢提 供優質服務及踐行客戶價值的保證。
二、開元國際
開元國際是以開元國際工程設計研究院(原機械工業部設計研究總院)為核心,與中國機械工業電腦應用技術開發公司 、機械工業規劃研究院聯合重組的集工程咨詢、工程設計、工程總承包、項目管理、設備成套和技工貿為一體的工程 公司。公司具有甲級工程設計綜合資質、房屋建築工程施工總承包壹級資質(建築智能化、消防設施、機電設備安裝 工程專業承包壹級)及對外承包工程資格證書及其相關資質,具有城鄉規劃、建設監理、工程咨詢、工程造價咨詢甲 級資質;具有壓力管道設計資格;具有獨立的進出口經營貿易權、對外經濟合作資格證書、進出口企業資格證書、自理 報關單位注冊登記證書、工程招標代理機構資質證書、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許可證書及建築裝飾工程設計與施工資質 證書。業務范圍:承接全行業、各等級的工程設計業務和從事工程設計資質標准劃分的建築、機械、醫葯、船舶、兵 器、市政、商業、化工、能源、建材、輕工等21個行業的工程總承包、項目管理等業務及境外工程承包等業務;房屋 建築工程壹級資質范圍內的施工總承包、工程總承包和項目管理業務。
三、天撰咨詢
天撰公司,作為國內專業的第三方投資項目策劃、產業及市場研究、企業綜合咨詢服務提供商,她專注於為中國以及 全球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市場研究人員、投資創業者、投行和投資專家提供翔實確鑿、全面數據化、指標化的前瞻 市場研究報告資料、政府立項咨詢、投融資咨詢、政府專項資金申請咨詢及商業競爭情報。是國內很具實力、品牌價 值和影響力的投資項目咨詢公司,其客戶包括西門子、萬科、中國工商銀行、中糧集團以及飛利浦等世界五百強企業 。業務范圍:在專項咨詢方面,已形成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市場研究報告、專項資金申請報告、 IPO咨詢等全面整合化的服務體系。
四、華靈四方
華靈四方成立於2005年1月,公司以「市場+技術+管理+資本運營"四位一體的服務模式,協助客戶在戰略、資本運營 、技術、管理、市場和項目發展等方面全面提升競爭力,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戰略咨詢、上市投融資咨詢、管理咨詢 、工程咨詢(包括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寫,項目申請報告編寫、節能評估報告編寫等)、市場調查和行業研究。截至2012 年,華靈四方擁有2800多家全球知名客戶,以高質量的服務贏得客戶廣泛贊譽,其中包括40多家世界500強客戶,成 為大量歐美公司和行業領導企業中國業務咨詢的首選合作夥伴,是中國咨詢業的高端品 牌。業務范圍:在上市咨詢方面,主要為中小板和創業板企業上市提供咨詢服務,服務內容包括募投項目可研報告、 引入戰略投資者、上市規劃、上市輔導、增發,在行業內具有較好的品牌和名聲,其中5家已經成功上市。
五、東盛聯合
東盛聯合成立於2005年初,是一家專業務實的商務咨詢、策劃、實施機構。公司專業為融資企業及個人提供符合國際 慣例的商業計劃書、投資價值分析報告、可行性研究報告等文件的編撰服務。公司核心成員全部來自相關投資咨詢企 業,具有多年投融資實戰經驗。團隊的知識結構涉及金融、法律、證券、財務、投資、營銷等全方位的經濟領域,熟 悉資本市場運作流程,充分了解投資人對項目的評審重點、標准及心態偏好。全面的知識結構和豐富的行業經驗能夠 保證我們提供的服務和解決方案行之有效。公司成立兩年多來,已經為上百家企業及個人提供了專業服務所在地區包 括華北、華南、華中、東北等全國大部分地區.其編撰的融資文件已被多家國際投資機構認可,部分客戶已經成功獲得 投資。業務范圍:囊括電子信息、生物工程、環保、醫葯、材料、能源化工、交通、國際貿易、基礎設施、房地產、 種、養殖業和旅遊業等項目服務與管理。
可行性研究是在項目建議書被批准後,對項目在技術上和經濟上是否可行所進行的科學分析和論證。可行性研究 (Feasibility Study),是指在調查的基礎上,通過市場分析、技術分析、財務分析和國民經濟分析,對各種投資 項目的技術可行性與經濟合理性進行的綜合評價。可行性研究的基本任務,是對新建或改建項目的主要問題,從技術 經濟角度進行全面的分析研究,並對其投產後的經濟效果進行預測,在既定的范圍內進行方案論證的選擇,以便最合 理地利用資源,達到預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可行性研究必須從系統總體出發,對技術、經濟、財務、商業以至 環境保護、法律等多個方面進行分析和論證,以確定建設項目是否可行,為正確進行投資決策提供科學依據。項目的 可行性研究是對多因素、多目標系統進行的不斷的分析研究、評價和決策的過程。它需要有各方面知識的專業人才通 力合作才能完成。可行性研究不僅應用於建設項目,還可應用於科學技術和工業發展的各個階段和各個方面。例如, 工業發展規劃、新技術的開發、產品更新換代、企業技術改造等工作的前期,都可應用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大體可分為三個大的方面:工藝技術、市場需求、財務經濟狀況。深圳中為智研咨詢有限公司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內容:
1、全面深入地進行市場分析、預測。調查和預測擬建項目產品國內、國際市場的供需情況和銷售價格;研究產品的 目標市場,分析市場佔有率;研究確定市場,主要是產品競爭對手和自身競爭力的優勢、劣勢,以及產品的營銷策略 ,並研究確定主要市場風險和風險程度。
2、對資源開發項目要深入研究確定資源的可利用量,資源的自然品質,資源的賦存條件和開發利用價值
3、深入進行項目建設方案設計,包括:項目的建設規模與產品方案,工程選址,工藝技術方案和主要設備方案,主 要材料輔助材料,環境影響問題,節能節水,項目建成投產及生產經營的組織機構與人力資源配置,項目進度計劃, 所需投資進行詳細估算,融資分析,財務分析,國民經濟評價,社會評價,項目不確定性分析,風險分析,綜合評價 等等。
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是由淺到深、由粗到細、前後聯接、反復優化的一個研究過程。前階段研究是為後階段更精確 的研究提出問題創造條件。可行性研究要對所有的商務風險、技術風險和利潤風險進行准確落實,如果經研究發現某 個方面的缺陷,就應通過敏感性參數的揭示,找出主要風險原因,從市場營銷、產品及規模、工藝技術、原料路線、 設備方案以及公用輔助設施方案等方面尋找更好的替代方案,以提高項目的可行性。如果所有方案都經過反復優選, 項目仍是不可行的,應在研究文件中說明理由。但應說明,研究結果即使是不可行的,這項研究仍然是有價值的,因 為這避免了資金的濫用和浪費。
除了以上所講的項目可行性研究外,我們在實際中還有一種與投資密切相關的研究,稱為專題研究,主要是為可行性 研究(或初步可行性研究)創造條件,研究和解決一些關鍵性或特定的一些問題,它是可行性研究的前提和輔助。專 題研究分類如下:
a.產品市場研究:市場需求及價格的調查分析和預測,產品進入市場的能力以及預期的市場滲透、競爭情況的研究 ,產品的市場營銷戰略和競爭對策研究等。
b.原料及投入物料的研究:包括基本原材料和投入物的當前及以後的來源及供應情況,以及價格趨勢。
c.試驗室和中間試驗專題研究:需要進行的試驗和試驗程度,以確定某些原料或產品的適用性及其技術經濟指標。
d.建廠地區和廠址研究:結合工業布局、區域經濟、內外建設條件、生產物資供應條件等。對建廠地區和廠址進行 研究選擇。
e.規模經濟研究:一般是作為工藝選擇研究的組成部分來進行的。當問題僅限於規模的經濟性而不涉及復雜的多種 工藝時,則此項研究的主要任務是評估工廠規模經濟性,在考慮可供選擇的工藝技術、投資、成本、價格、效益和市 場需求的情況下,選擇最佳的生產規模。
f.工藝選擇研究:對各種可能的生產技術工藝的先進性、適用性、可靠性及經濟性進行分析研究和評價,特別是采 用新工藝、新技術時這種研究尤為必要。
g.設備選擇研究:一些建設項目需要很多各類生產設備,並且供應來源、性能、價格相當懸殊時,需要進行設備研 究。因為投資項目的構成和經濟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設備的類型、價格和生產成本,甚至項目的生產效率也直接隨著 所選擇的設備而變動。
h.節能研究:按照節約能源的政策法規和規范的要求,提出節約能源的技術措施,對節能情況做出客觀評價。
i.交通影響評價:項目城市交通帶來的需求和影響以及對策。
深圳中為智研咨詢有限公司可行性研究的一般程序:
1、機會研究(又稱為立項建議)它是對投資的方向提出建議,企業及基層單位根據生產中發現的問題和市場中的機 會,以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基礎,尋找最有利的投資機會。從企業來看,應根據資金實力的大小,現有技術能力,尋 求新的效益較好的投資機會。
2、初步可行研究(又稱為立項審查)它是進行可行性研究的前期活動,是大體收集材料,對投資項目的前景粗略估 價的過程。由初步可行性研究,決定是否繼續進行可行性研究。
3、可行性研究是在初步可行研究基礎上認為基本可行,而對項目各方面的詳細材料進行全面的搜集、掌握,依此對 項目的技術和經濟諸方面進行綜合分析考察,並對項目建成後提供的生產能力、產品質量、成本、費用、價格及收益 情況進行科學的預測,為決策提供確切的依據。
4、形成評價報告經可行性研究後,要將技術上可行和經濟上合理與否的情況形成結論,寫成報告,並對重點投資項 目進行評定和決策。報告的具體內容包括資產投資項目的預測(就是預測投資項目需要增加那些固定資產,增加多少 ,何時增加等);提出投資概算,籌劃投資來源;擬定投資方案,測算投資效果。
5、投資方案的審核和決策投資效益指標計算出來後,就應對同一項目的不同投資方案的效益進行對比,擇優進行決 策。
深圳中為智研咨詢有限公司可行性研究的特點:
一是專業性,可行性研究報告在論證項目的可行性時要涉及許多專業,通常要涉及基本建設、環境保護、市場預測、 人員培訓等方面內容,所以需要各方面專業人員分別開展深入研究,再進行科學的綜合分析。
二是科學性,內容要真實、完整、正確,.研究目的用明確,研究過程要客觀,要應用各種科學方法、科學推理,得 出明確結論。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結論要建立在定量分析基礎上,這些定量化數據是根據科學技術和經濟學原理,在調 查研究基礎上計算出來的,具有科學根據,是經得起時間考驗。
三是時效性,科技調查報告反映科技領域中某一急需認識的事物或、某急需解決的問題,所以,要及時、迅速地寫出 調查報告,才能實現其價值,發揮其作用。
深圳中為智研咨詢有限公司可行性研究的用途:
1、用於企業融資、對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報告
此類研究報告通常要求市場分析准確、投資方案合理、並提供競爭分析、營銷計劃、管理方案、技術研發等實際運作 方案。
2、用於國家發展和改革委(以前的計委)立項的可行性研究報告。
此文件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和《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而編寫, 是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立項的基礎文件,發改委根據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核准、備案或批復,決定某個項目是否實施。 另外醫葯企業在申請相關證書時也需要編寫可行性研究報告。
3、用於銀行貸款的可行性研究報告
商業銀行在貸款前進行風險評估時,需要項目方出具詳細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對於國家開發銀行等國內銀行,該報告 由甲級資格單位出具,通常不需要再組織專家評審,部分銀行的貸款可行性研究報告不需要資格,但要求融資方案合 理,分析正確,信息全面。另外在申請國家的相關政策支持資金 、工商注冊時往往也需要編寫可行性研究報告,該 文件類似用於銀行貸款的可研報告。
4、用於申請進口設備免稅
主要用於進口設備免稅用的可行性研究報告,申請辦理中外合資企業、內資企業項目確認書的項目需要提供項目可行 性研究報告。
5、用於境外投資項目核準的可行性研究報告
企業在實施走出去戰略,對國外礦產資源和其他產業投資時,需要編寫可行性研究報告報給國家發展和改革委或省發 改委,需要申請中國進出口銀行境外投資重點項目信貸支持時,也需要可行性研究報告。
在上述五種可研中,第(2)(4)(5)准入門檻最高,需要編寫單位擁有工程咨詢資格,該資格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頒發,分為甲級、乙級、丙級三個等級。
深圳中為智研咨詢有限公司可行性研究的質量要求:
1、設計方案
可行性研究報告的主要任務是對預先設計的方案進行論證,所以必須設計研究方案,才能明確研究對象。
2、內容真實
可行性研究報告涉及的內容以及反映情況的數據,必須絕對真實可靠,不允許有任何偏差及失誤。其中所運用的資料 、數據,都要經過反復核實,以確保內容的真實性。
3、預測准確
可行性研究報告是投資決策前的活動。它是在事件沒有發生之前的研究,是對事務未來發展的情況、可能遇到的問題 和結果的估計,具有預測性。因此,必須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充分的佔有資料,運用切合實際的預測方法,科學的 預測未來前景。
4、論證嚴密
論證性是可行性研究報告的一個顯著特點。要使其有論證性,必須做到運用系統的分析方法,圍繞影響項目的各種因 素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既要做宏觀的分析,又要做微觀的分析。
⑥ 亞洲十大著名頂尖研究咨詢公司發展情況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國外的咨詢業已經成為一個發展迅速的知識型產業部門,被列為高層次知識產權中的重要領域,成立了很多具有很高水平和威望的咨詢公司。美國咨詢業已經相當發達,咨詢領域除工程咨詢外,還包括決策咨詢、技術咨詢、管理咨詢、專業咨詢(會計、法律、稅務、醫葯等等領域,咨詢服務幾乎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而且市場運作規范、專業化程度高、收費合理,已形成相對穩定的咨詢行業與服務體系。美國75%的企業都要請教咨詢公司,日本50%的企業要在咨詢顧問的幫助下改善管理。在西歐各國也呈現出穩定快速的增長。英國現有各種規模的咨詢企業2000餘家;德國的咨詢業始於50年代,咨詢機構發展迅速,並呈兩極分化趨勢。目前德國已有各種形式的咨詢機構幾千家。日本約有咨詢機構1000多家,主要集中於東京等幾個大城市。以下是全球主要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咨詢機構公司情況:
1、GfK捷孚凱公司(德國)
GfK集團在全球范圍內的市場研究業務,涉及耐用消費品調查、消費者調查、媒體調查、醫療市場調查和專項研究等方面,並在其中確立了絕對的專業性權威地位。特別是在耐用消費品調查方面,GfK集團在全球位居第一,並成為唯一的在全球范圍內統一進行耐用消費品零售調查和研究的企業。GfK於1993年進入中國。經過十多年的發展,GfK在中國的調查網路由最初的5個城市發展到200多個城市及近300個郊縣;監測的產品涉及黑色家電、白色家電、小家電、通訊產品和IT產品的近40個品類;月度數據報告覆蓋全國200多個城市,並且在其中100個主要城市還能對通訊產品提供市場零售監測周報。GfK China以其長期的數據積累和GfK獨有的對城市總體市場進行推總的數學模型,成為中國市場IT、家電和通訊產品零售監測行業的領導者。GfK China總部在北京,並上海和廣州設有分公司,固定員工總數已經超過300人,是GfK集團內部發展最迅速的分支機構之一。
2、zwzyzx中為咨詢公司(中國)
中為咨詢是中國領先的產業與市場研究服務供應商。中為咨詢圍繞客戶的需求持續努力,與客戶真誠合作,在調查報告、研究報告、市場調查分析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IPO咨詢等領域構築了全面專業優勢。中為智研致力於為企業、投資者和政府等提供有競爭力的調查研究解決方案和服務,持續提升客戶體驗,為客戶創造最大價值。目前,中為咨詢的研究成果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於3萬多家企業,並向海外市場拓展。目前中為咨詢網業務范圍主要囊括了產業細分領域研究、行業市場研究、行業市場調查、IPO咨詢、項目可行性分析、並購與重組、投資咨詢等領域。中為咨詢始終把引進優秀的研究投資人才作為公司的核心目標之一,中為咨詢員工擁有多種專業學歷背景:統計學、金融學、產業經濟學、市場營銷學、國際貿易學、經濟學、社會學、數學等數十個專業。中為咨詢網現有300名員工中本科以上學歷佔90%,65%具有雙學位、碩士及博士學位。企業大多數員工曾在國內多家知名產業研究所與證券研究機構有過豐富的從業經驗。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是深圳中為智研咨詢有限公司的最大財富,也是中為咨詢網提供優質服務及踐行客戶價值的保證。深圳中為智研咨詢有限公司客戶群初步形成90%內地市場(包括中國香港、澳門、台灣地區),10%服務於美國、歐洲、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尤其近幾年國外客戶合作取得重大突破,贏得較好口碑及長期協議客戶。
3、Frost&Sullivan沙利文公司(美國)
全球企業增長咨詢公司Frost&Sullivan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詢公司,幫助客戶加速企業成長步伐,取得行業內成長、創新、領先的標桿地位。沙利文公司的增長系統服務以及沙利文公司最佳實踐獎幫助CEO及其成長團隊開發、評估和實施有效增長戰略。50多年來,沙利文公司立足遍布六大洲的40多個辦公室,以全球化的視野,為全球1000強公司、新興企業和投資機構提供了可靠的市場投融資及戰略與管理咨詢服務。企業提供的增長咨詢服務能加速客戶成功的達成增長目標,幫助客戶從容面對新的市場機遇。增長咨詢能幫助客戶制定並執行有效的增長戰略,從而幫助客戶公司促進銷售額、市場分額和利潤率的增長。客戶化的訂制研究和組織開發活動為客戶提供了創新、有效並實用的解決方案,幫助客戶成功應對增長中的挑戰。
4、Gartner高德納公司(美國)
Gartner Group公司成立於1979年,它是第一家信息技術研究和分析的公司。它為有需要的技術用戶來提供專門的服務。Gartner已經成為了一家獨立的咨詢公司,Gartner公司的服務主要是迎合中型公司的需要,它希望使自己的業務覆蓋到IT行業的所有領域,從而讓自己成為每一位用戶的一站式信息技術服務公司。Gartner(高德納)全球最具權威的IT研究與顧問咨詢公司,成立於1979年,總部設在美國康涅狄克州斯坦福。其研究范圍覆蓋全部IT產業,就IT的研究、發展、評估、應用、市場等領域,為客戶提供客觀、公正的論證報告及市場調研報告,協助客戶進行市場分析、技術選擇、項目論證、投資決策。為決策者在投資風險和管理、營銷策略、發展方向等重大問題上提供重要咨詢建議,幫助決策者作出正確抉擇。在界定及分析那些決定了商業進程的發展趨勢與技術方面,Gartner Inc.(NYSE:IT與ITB)擁有二十年以上的豐富經驗,它向全球范圍內的10000多家機構提供著無與倫比的思想領導與戰略咨詢服務。
5、Synobate思緯(英國)
思緯(Synovate)是一家以資訊調查訪問為主的行銷顧問集團。成立於1991年,總部設在英國,設有七十七個分公司遍及全球四十六個國家,是目前全球排名前十位的世界級資訊集團之一。思緯市場資訊是全球前十大市場調查和行銷顧問集團-Aegis集團底下的一份子,Aegis集團公司是一家領先的營銷服務公司,在60多個國家擁有約8000名員工。集團總部設在倫敦,在倫敦交易所上市(AGS.L)。目前在全世界46個國家設有77個辦事處;亞洲地區9個國家設有13個辦公室。思緯業務跨越五大洲及二十四個時區,並有四千名熱切求知的精英員工每天為客戶提供服務。Synovate透過最優越的研究工具及獨門範例,為客戶提供針對業界及品牌解決方案。Synovate將最新技術及思維,融入研究方法及知識之中,以提供實在、科學化、獨立及客觀的研究。思緯的研究部門、市調部門、資料處理部門、品管部門彼此緊密的連結,除了提供全方位的市場研究服務,更不遺餘力發展適用於全球市場調查的新方法與新技術,包含質化研究及量化調查資料收集,以及專門分析技術與概念測試,廣告測試,消費者滿意度,產品定位,市場區隔和品牌資產等。
6、IRI美國信息資源公司(美國)
IRi美國信息資源公司是全球大數據分析的引領者和領先的市場研究公司,致力於為消費者、零售以及非處方醫療企業提供創新性解決方案及服務的全球領導者。2013年,IRI完成了對Aztec的收購,Aztec是一家市場評估及相關服務的領先供應商,業務遍及澳大利亞、加拿大、香港、紐西蘭、南非、瑞典和英國。同年,IRI還收購了在保鮮食品行業提供數據及咨詢服務的Fresh Look Marketing。IRi收購勺海是一家在中國提供分析服務和市場研究的領導企業。其服務內容主要涉及六個方面:客戶研究、品牌研究、滿意度和忠誠度計劃、新產品測試、廣告效果評估以及分銷策略。市場研究理念包括三大要素:中立且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了解數據背後含義的經驗,專注於可行和務實建議的實施。客戶包括快消品製造商和零售商,以及相關行業公司,如快餐店和化妝品店等。勺海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濟南設有辦公室,並建立了全國服務網路提供支持。IRI與勺海的客戶將從此次合作中獲得顯著優勢。新公司將在五個重點領域為製造商與零售商建立獨特且強大的解決方案:深度大數據技術、最佳技術、目標購物者鎖定與激活、供應商協作與聯合業務規劃、解決方案商業化。兩家公司優勢互補,將確保所有客戶都能獲得高質量的數據與服務。近期規劃包括整合IRI和勺海的現有咨詢與分析服務,啟動一系列零售門戶計劃,旨在支持零售商業績、籃子分析、定價與促銷、產品搭配策略以及目標購物人群鎖定。
7、nielsen尼爾森(荷蘭/美國)
NetRatings,Inc.(Nasdaq:NTRT)是全球領先的互聯網媒體和市場研究公司,也是行業中重要的網路廣告統計測評服務的提供方,擁有的服務產品包括NetView,SiteCensus,MarketIntelligence,AdRelevance(i),以及客戶定製研究和分析服務等等,覆蓋了70%以上的全球互聯網使用。Nielsen//NetRatings的服務提供整合的互聯網及數字媒體研究報告及定製服務,從而幫助客戶獲得高價值的業務信息。Nielsen//NetRatings是NetRatingsInc.(Nasdaq:NTRT)旗下的服務品牌。由國際媒體及信息公司VNU部分控股。NetRatingsInc.是ACNielsen和NielsenMediaResearch的姐妹公司。尼爾森//NetRatings公司提供了一系列專有的研究工具和服務,以幫助您滿足您的業務挑戰,在一個高度競爭的市場:區分你的產品和服務,目標和達到你的首要受眾群體,並確定你的業務目標。企業所有的產品和服務以支持其尼爾森的品牌已有50多年,作為全球研究領導給你可靠的,可信的第三方當事人驗證時,你所需要的資訊。
8、Ipsos益普索(法國)
益普索(Ipsos)是全球領先的市場研究集團,於1975年成立於法國巴黎,1999年在巴黎上市,是全球唯一由研究專業人士擁有並管理的市場研究集團。益普索是全球第三大研究集團,2014年集團全球營業額22.184億美元,在全球87個國家設有辦公室。益普索在六大研究領域為客戶提供專業的洞察和服務:廣告與品牌研究,客戶滿意度與忠誠度研究,營銷研究,媒介研究,公共事務研究,以及調研管理服務。益普索於2000年進入中國,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市場研究公司,在上海、北京、廣州、成都、武漢等5個城市設有辦公室。企業擁有豐富的專業研究產品線和行業專長,研究領域覆蓋廣告和品牌研究、營銷研究、媒介研究、公眾事務與社會研究、滿意度與忠誠度研究、數據採集與處理,汽車研究以及金融與服務研究。服務范圍覆蓋了快消、金融、汽車、IT/電信、醫葯保健等眾多行業。益普索洞察市場潛力,預測市場趨勢,助力您品牌的健康發展,並協助您建立長期良好的客戶關系。企業將研究數據和大數據進行智慧的結合,企業預測市場、測試廣告、研究數字時代的多媒體渠道,並探究全球范圍內的公眾輿論導向。
9、McKinsey麥肯錫(美國)
麥肯錫公司是由JamesO』McKinsey於1926年在美國創建,同時他也開創了現代管理咨詢的新紀元。現在麥肯錫公司已經成為全球最著名的管理咨詢公司,在全球44個國家和地區開設了84間分公司或辦事處。麥肯錫目前擁有9000多名咨詢人員,分別來自78個國家,均具有世界著名學府的高等學位。麥肯錫擁有4500多名咨詢人員,分別來自78個國家,均具有世界著名學府的高等學位。企業管理碩士(MBA)佔49%,具有博士學位的佔16%。在招聘咨詢人員時,麥肯錫著眼於傑出的品格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卓越的智慧、有效地同各層次人士交往的能力。麥肯錫多數咨詢人員在加入麥肯錫之前,已具有相當的業務經驗。在麥肯錫,職位級別和成就直接掛鉤。在咨詢人員的職業生涯中,麥肯錫對咨詢人員的業績進行評審,評估其解決問題的質量和對客戶的影響。麥肯錫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管理咨詢公司,目前在大中華地區企業開設北京、上海、深圳、香港及台北五家分公司,共有50多位合夥人300多位咨詢師,還有100多位研究員及200多位專業人員。麥肯錫公司在全球設有100多家分公司9000多名咨詢師,每天都同時在為75個國家600多位客戶進行著1000多個咨詢項目,是一家真正的全球公司。企業在世界各地區都開展業務,其中50%位於歐洲、中東及非洲地區;30%位於北美地區;20%位於拉美及亞太地區。企業按照「全球一體」模式運作,可將麥肯錫全球最佳專長及最好的外部資源貢獻給大中華區客戶。
10、Euromonitor歐睿公司(英國)
Euromonitor(歐睿)信息咨詢公司成立於1972年,在出版市場報告,商業參考資料和網上資料庫方面擁有超過40年的經驗,服務和技術方面的不斷進步確保了公司多年來始終在所有市場信息解決方案提供者中的領先地位。歐睿信息咨詢有限公司在全球有超過600位分析師,並在英國倫敦,美國芝加哥,新加坡,中國上海,迪拜,南非開普敦,智利聖地亞哥,澳洲悉尼,日本東京和立陶宛維爾紐斯都設有分部。總部位於英國倫敦。歐睿信息咨詢有限公司致力於為全球客戶提供國際市場有關行業、國家和消費者的各類商業信息,並將此作為自己的使命。歐睿信息咨詢公司對全球205個國家的消費者和行業信息進行研究,並對其中80個國家的市場相關信息進行深入調查。這80個國家和地區佔了全球人口的85%,全球GDP的98%。行業:歐睿公司專長於消費市場的調查研究。無論是世界領先的面向消費者的製造企業、零售商還是供應商都將企業的全球信息系統作為一種戰略信息工具,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行業市場的發展趨勢和驅動因素。從全球、地區和國家各個不同層面對市場表現作出戰略性的分析,品牌和公司的市場份額,領先企業的介紹以及他們的成功戰略,對未來市場的展望和銷售預測,行業新聞,各類評論和深入的分析。國家:那些在全球范圍內開展經濟業務的公司依據企業提供的國家數據和報告對相關國家的人口,經濟、政治、社會環境以及發展前景達成深刻的認識。超過1百萬個可以交叉比較的國家數據詳細的國家介紹和數據信息對於國家重要事件的影響和意義的分析未來人口。消費者:歐睿公司的消費者數據提供了對全世界消費者的態度,觀念,消費行為和消費習慣的洞察和預測。詳細的收入、支出和生活方式數據信息。全球和全國消費動態的書面分析。
⑦ 關於證券從業業的發展方向
嘿嘿, 我也從事證券工作很多年。 給你點建議。
一: 證書級別必不可少
我們先看看下面這個數據:
證券從業證主要有5個科目:基礎、交易、分析、基金、發行與承銷;
從業證:基礎+交易(23.8萬人擁有),證券行業入門型證書,僅從事初級銷售業務(薪資:2-4萬/年)
一級證:基礎+交易+分析(2.1萬人擁有),證券行業進階型證書,可從事銷售主管及以上銷售類崗位也可從事營業部分析師(薪資:5-18萬/年)
二級證:5門全考(僅1000多人擁有),證券行業權威型證書,可從事總部自營投資分析師、研究員、私募操盤手(15-80萬以上/年)
僅僅從證書擁有人數上看,從業證競爭是很激烈的,像樓主說的那樣客戶傭金戰,從業證又只能從事初級的銷售工作客戶經理之類太累人!沒多大前途。 如果你擁有一級證可以直接去面試投顧分析師, 國家現在不是有一個新崗位投顧分析師嗎? 廣州這邊家家證券公司招啊!一級證+本科學歷+一年以上證券行業從事經驗 = 月薪5000元左右,我在廣州,其他地方多少錢不知道。 所以我的第一個建議是: 「如果您打算長久在證券行業,第一件不能放棄的事就是考證」 。
二: 就業前景
證券業不用我多說,你既然堅定從事這個行業,就明白這個行業的前景。目前是國內最高收益的朝陽行業,是金融行業的重要支柱。無論在國內、國外都是「金領」的職業追求,是距離金錢財富最直接的行業。市場對金融人才需求的熱情一直保持穩定增長的趨勢。其中,高級金融顧問、高級投資分析師、高級服務管理師等招聘需求增加明顯,專業化要求進一步提高,具深厚專業知識和多年從業經驗的高級人才,以及具備橫跨外匯、投資等領域的人才,均成為企業不惜高薪獵捕的對象。
三:就業方向
證券的就業大方向主要有2個,第一是做營銷業務,第二個是做分析師投顧,做業務類的考從業證就可以了,分析師方向要考一級或二級證。 所以還是考證。
四:金融行業現狀
根據新浪財經的數據統計,金融行業的經紀業務競爭越來越大,幾乎所有的證券公司都在潛規則打傭金戰,搶占市場份額;這導致很多經紀業務的從業人員流動性非常大;對於剛要進入這個行業的初入者來說是非常不利的。現在擁有從業證已經不具備競爭力了;以後金融行業的發展趨勢是專業的投資顧問人才,證券公司、銀行或非銀行金融機構、上市公司、投資公司、財經媒體、政府經濟部門都青睞證券一級證或以上證書。所以還是證書。
五:就業范圍
證券的就業范圍比較廣泛,有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證券投資咨詢機構、證券資信評估機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上市公司證券部、銀行投資部、基金部等
以上是我經驗之談,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你看完後應該明白這個行業的大概情況了。 因為你現在只有從業證,先客戶經理做著,不做也不行啊,你只有從業證不是。 我建議你邊做邊考一級證,考過了差不多一年時間,跟公司領導關系也搞好了,投顧現狀很缺人的,剩下的不用我說了吧? 先從營業部的投顧分析師做起, 漸漸嘿嘿。。。。
最後說一句,現狀的投顧分析師因為是國家最新推出的崗位, 有很大缺口,每個證券公司都在招, 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希望你把握。 但因為剛推出, 有些不健全,就是有些證券公司要求你有客戶資源, 還有點像客戶經理,但不同的是你幾乎沒有業績壓力。 能力強了,公司會把一些無主的公司內部客戶給你維護, 時間久了我相信這個職位越來越難到手了,嘿嘿。
⑧ 國內券商(證券行業)IT發展現狀及問題分析
1992年—1994年,國內誕生了櫃台系統和電話委託系統,股民可以通過電話進行股票交易。1998年,誕生了網上委託業務,有條件的股民可以通過網路進行交易。2003年,誕生了集中交易系統,所有交易不必在營業部進行,直接在券商總部集中進行交易。2005年可以通過手機進行炒股,在手機普及的中國,廣大股民又多了一條方便炒股的途徑。
2006年,為了保證客戶資金安全,在監管要求下誕生了三方存管系統,券商接受的客戶資金必須保存在銀行,這樣避免了券商挪用客戶資金的情況發生。2004年—2008年,隨著證券業務種類多樣化,誕生了集合理財系統、投行系統、固定收益系統、以及目前正在建設當中的股指期貨系統和融資融券系統。短短20年時間,伴隨著券商業務模式的變革,國內券商的IT系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目前很多券商90%以上的收益來自於經紀業務,而經紀業務中超過70%的收益來自於網上交易,而不是傳統的營業部終端交易或電話委託交易,網上交易系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此可見,核心IT系統能否安全穩定運行直接決定券商業務是否能夠正常開展,直接關繫到廣大股民的利益。
雖然券商的IT建設在短時間內取得了巨大發展,但是當前仍然存在著一些重要的不足制約券商業務的創新和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國內券商的IT側重在IT運維,主要精力投入在保障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方面,而忽略了自主開發的能力的培養,在支持業務創新方面能力明顯不足,某種程度上限制了業務發展;
二、重要業務系統建設如集中交易系統、行情系統等被幾家供應商壟斷,券商選擇的餘地不大。券商缺乏對於供應商的掌控能力;
三、管理層更多關心業務發展,對IT了解較少,對IT在公司發展中的作用認識不夠充分,缺乏IT治理的能力,沒有有效的利用IT的價值;
四、IT發展戰略不明確,缺少IT規劃。IT架構相對落後;
五、IT與業務溝通存在障礙,互相不能理解對方的語言;
六、IT缺乏精細化管理;
七、IT員工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相比而言,台灣的證券公司IT應用發展水平明顯高於大陸。以CRM為例,在國內很多證券公司建立了CRM系統,其僅僅是作為解答客戶疑問的幫助平台;而在台灣,富邦證券也建立了CRM系統,但其發揮作用遠不僅是一個回答客戶問題的幫助台。富邦證券成立之初,面臨的情況和現在大陸券商類似:建立了CRM系統,僅用於解答客戶問題。當時大部分業務部門均以各自產品為導向,獨立發展,缺乏跨業務部門的公司層面的CRM策略。客戶信息分散在各個子公司的客戶資料庫中,他們在進行客戶分析和營銷活動計劃時無法對客戶進行整體性評價,缺乏對客戶的研究,客戶服務水平一般。各子公司進行客戶管理和客戶營銷時,各自為戰,對一個客戶多次進行產品營銷,甚至出現各子公司爭搶客戶,導致內部資源的浪費和客戶忠誠度降低。富邦證券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建立了公司統一的數據倉庫,整合所有子公司的客戶資料,並在此基礎上建設CRM系統將客戶信息、營銷流程以及銷售渠道進行整合以支持公司的交叉銷售策略。
CRM系統建設過程中,將營銷系統與Call Center、個人理財和客戶經理系統等銷售渠道進行整合,以形成端到端的CRM環路,如直郵(Direct Mail)、Call Center(包括Auto-dialer、SMS、FAX、E-mail)、Internet、客戶經理系統等。經過前端渠道處理過的信息(客戶反饋信息),再通過整合的信息交互渠道,傳回CRM系統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和決策,達到分析型CRM系統與操作型CRM系統的無縫整合。使得客戶感受到了無縫隙的服務,展現在客戶面前的是一個整合的富邦證券,而不是以前的富邦證券的經紀業務部門、投資咨詢部門等等獨立的個體,真正實現了IT引領業務發展。
通過整合銷售渠道,將數據分析、營銷管理人員與銷售渠道聯結起來,不僅提高了營銷的效率,縮短了反饋周期,而且真正利用CRM系統主動服務於客戶,大大優化了客戶體驗,贏得了良好的口碑,也為公司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證券公司應該根據自己在行業內的定位,結合公司發展戰略,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如果要成為行業的領先者,要以更好的為客戶提供服務為中心,要制定清晰務實的戰略方向,根據業務戰略制定出IT發展目標和IT實施規劃,通過提高自主研發能力增強對IT系統供應商的控制力和談判籌碼,深度挖掘IT的價值,促進IT與業務的融合,將IT這個戰略工具牢牢把握在自己手裡。另外由於監管部門在對券商評級時對信息安全和IT治理方面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因此各券商在這兩個方面也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和投入。
當前國內券商無論是業務還是IT都到了一個轉型的時期,中登公司最新的數據,截止2009年06月19日,滬深兩市共有A股賬戶12,773.72萬戶,B股賬戶242.74萬戶;有效賬戶10,974.49萬戶。這個數字對於證券公司來講不一定是好事,說明市場可能已經接近飽和,雖然股民開戶數已經突破一億戶,但是活動賬戶大概只有3000萬戶,這意味各券商只能從現有的這些交易活躍股民中去和其他券商爭搶客戶,才能保證公司效益,彼此競爭將更加激烈。國內證券公司的交易系統,行情系統,CRM系統都大同小異,如果要吸引客戶來本公司開戶,必須通過提供差異化的增值服務,形成公司的品牌和特色。在這個過程中,IT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國信證券和招商證券在這方面走在前列。
從去年開始,國內一些證券公司組織中層以上公司的骨幹去台灣、美國和歐洲的金融機構學習其先進的經驗,其中也包括如何更有效的利用IT為公司創造更多價值。這表明一些先知先覺的人已經意識到現在到了必須做出變革的時候,不能像以前一樣靠天吃飯,否則被淘汰只是早晚的事情。
伴隨著創業板的上市,股指期貨以及融資融券業務的推出,未來國內資本市場將會愈加繁榮。各種新的業務產品及衍生品將會層出不窮。國內券商的IT能否跟上業務發展的腳步,這對廣大券商的CIO們來說是一個需要思考的現實問題。
⑨ 國內的證券公司有市場營銷的職位嗎
一、經紀業務類
任職要求:本科及以上學歷;5年以上證券或者金融從業經驗,3年以上營業部管理經驗;熟悉證券法規,符合中國證監會的證券高管人員任職條件;具有較強的責任心,有較強的管理能力和市場拓展能力,在應聘地有廣泛的客戶資源。
經紀業務部業務主辦
任職要求:經濟、工商管理、信息技術等相關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2年以上證券工作經驗;熟悉經紀業務規則和流程,熟悉證券法規和公司規章制度;了解風險控制、財務等專業知識,有證券從業人員資格證書;溝通協調能力強,有一定管理能力;寫作能力較強,有獨立撰寫制度流程的經驗。
證券分析師
任職要求:本科及以上學歷,金融、證券投資等經濟類相關專業;熟悉各類金融產品,具備證券投資咨詢資格;具有較強的證券投資分析能力;具有良好的口頭表達及溝通能力;2年以上投資理財工作經驗或投資咨詢崗位工作經歷;具有較高的行情把握能力、投資分析能力和市場影響力。
高級客戶經理
任職要求:專科及以上學歷,有客戶資源者優先;有市場營銷或金融業從業經驗;品德良好,無不良記錄;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和客戶開發能力。
營業部信息技術員
任職要求:國家統招計算機、通信等相關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或者從事證券公司信息技術工作三年以上且具有計算機相關專業大專學歷;熟悉MS Windows 2k/xp、MS SQL Server 2k、Novell Netware 4.11、MS Foxpro、Linux,能夠獨立分析和解決計算機相關軟硬體故障;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性格開朗,良好的協調溝通能力,工作積極主動,良好的敬業精神;具有MCSE、CCNA、CNE、證券從業人員等資格者優先。
營業部客戶服務人員
任職要求:本科及以上學歷,熟悉經紀業務規則和流程,有檔案管理經驗者優先;具有較強的溝通能力;責任心強,考慮問題細致;辦事迅速准確,能敏銳發現問題;熟練使用辦公軟體、辦公自動化設備。
二、投行業務類
保薦代表人
任職要求:具有保薦代表人資格;有投行項目運作經驗;工作主動、自我進取,具有團隊合作精神,有良好的敬業精神。
高級經理
任職要求:本科及以上學歷;具有2-3年投行或證券相關從業經歷;有成功的投行項目運作經驗;工作主動、自我進取,具有團隊合作精神,有良好的敬業精神;通過保薦代表人資格考試者優先。
項目助理
任職要求:財經專業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工作主動、自我進取,具有團隊合作精神,有良好的敬業精神。
三、研究類
行業研究員
任職要求:有色金屬、醫葯、旅遊、區域經濟、機械等相關專業,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兩年以上證券研究或相關行業工作經驗(同時具備者優先),其中一年以上證券研究經驗;具備較深厚的產業理論和行業分析基礎,熟悉相關領域企業運作和行業相關知識;邏輯判斷能力強,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良好的文字、口頭表達能力;工作主動、自我進取,具有團隊合作精神,有良好的敬業精神。
助理研究員
任職要求:機械工程、材料、有色金屬、財經、金融工程、旅遊、區域經濟等相關專業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具有兩年以上相關行業工作經歷,熟悉證券行業;有較強的文筆功夫,能夠快速將手頭資料組織成文章;具有較強人際交往能力;工作主動、自我進取,具有團隊合作精神,有良好的敬業精神。
四、財務類
核算部副經理
任職要求:財經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道德素質良好;5年以上財務工作經驗;有證券、會計師事務所從業經驗或注冊會計師資格者優先。
營業部財務經理
任職要求:經濟類本科及以上學歷;中級會計師以上專業技術職稱且從事會計工作三年以上;了解證券行業,熟悉證券市場基礎知識、證券業務操作流程、國家財經紀律、法規和有關方針、政策;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作風正派,工作細致,風險意識強,具有很強的責任心及開拓精神;熟悉用友財務軟體,具備計算機基礎知識。
雲掌財經為您解答·
⑩ 國內外機構投資者發展的情況,以及其對證券市場穩定產生的重大作用。
●2001年「6·14」後,市場環境出現較大變化,證券市場的投資者結構也出現變化,即市場結構從以個人投資者為主體轉變為以機構投資者為主體。
●1999年滬深兩市月均換手率為33.97%,到2002年換手率降為20.39%。這至少反映出投資者有長期持股的趨勢。
●基金作為市場最大的機構投資者之一,其持股從相對集中走向相對分散。基金過度分散化投資不但不能夠起到風險防範的作用,而且有可能陷入分散化投資風險。
●今年,主流券商一般都調低了盈利預期,更加註重深入研究市場趨勢、上市公司、競爭對手,採取建立適度分散、重點持有具有長期投資價值股票的投資組合模型及波段滾動操作的手法。(剖析主流資金真實目的,發現最佳獲利機會!)
選擇「6·14」為轉折點的一點考慮
證券市場經歷了從散戶投資者為主體到機構投資者為主體的結構轉變,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為了論述的方便,本文將2001年「6·14」滬深綜指同時達到最高點這天作為市場結構轉變的一個重要分水嶺,但這種劃分只是相對的。
散戶時代市場操作特點
一、2001年「6·14」以前,市場投資者結構中的主體是散戶
1991—1998年,散戶是滬深證券市場的主要力量。此間,證券公司、信託投資公司、基金公司等機構投資者不僅開戶數量少,而且資金投向也不僅僅是在證券市場,有相當大的一部分資金投向了房地產等領域。到1998年,管理層意識到一個穩定的證券市場必須以機構投資者為主體。特別是1999年政府允許國有企業、國有控股企業、上市公司等三類企業資金進入股票市場,標志著中國證券市場開始了由散戶投資者為主體向以機構投資者為主體迅速演變的過程。
二、散戶時代證券市場的主流操作特徵是投機
1、股價波動大
2001年「6·14」以前的滬深證券市場,談的最多的是機構投資者的坐莊、散戶投資者的跟庄、股評的「套住莊家」,熱衷於研究莊家行為。還有一些主力機構操縱市場,引起股價巨幅震盪。(詳見表1)
2、投機氣氛濃厚
在以散戶投資者為主體的市場環境中,一些機構投資者是市場的操縱者。部分機構通過對倒、拉抬股價,或者與上市公司聯手炒作。一些機構對上市公司的重點投資和股價拔高,並不是出於對其投資價值的本意認可,而主要是為了從二級市場的炒作中獲利以及擴大圈錢規模的需要。通過部分機構投資者與散戶投資者的博弈,形成諸如「中科系」等許多頗具規模的機構大鱷。在市場行為表現上,「6·14」之前市場換手率極高,1996年達到最高峰時,滬深兩市換手率分別為760%和950%;到2001年6月才逐漸下降為126%和132%,仍比發達國家高出許多。滬深股市換手率極高的特點,足以說明投資者持有上市公司股票時間短,存在著較普遍的炒作現象(見表3)。
3、由於信息不對稱,違法操縱行為比較突出
由於當時股市深層機制存在缺陷,信息披露還不規范,上市公司造假行為時有發生。有的機構利用信息不對稱,集中資金優勢,憑借有利的交易地位和交易手段操縱市場。據統計,我國上市公司中三年內平均一家公司發生過兩次大型的資產重組事件,個別上市公司頻繁重組的目的是為了達到在二級市場配合股價炒作的需要、滿足增發配股的要求、大股東將上市公司的資產更徹底地據為己有等。需要司法介入立案查處的先後有億安科技股價操縱案、銀廣夏財務造假案、中科創業內幕交易和股價操縱案等。
機構投資成為主流
一、市場和監管環境出現重大變化
「6·14」後,市場和監管環境出現較大變化,證券市場的投資者結構也出現質的變化,即市場結構從以個人投資者為主體轉變為以機構投資者為主體。
從監管方面來看,管理層對證券市場採取了嚴厲的監管措施,並先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規定。從市場角度看,從2001年6月開始,滬深綜指開始大幅度調整,到2001年12月底,滬深綜指均下跌1/3以上。在市場和監管出現重大變化的環境里,證券市場結構也悄然出現變化,機構越來越成為證券市場投資的主體。
二、「看得見的手」培育機構投資者
滬深市場機構投資者的發展基本上可以分為兩塊:一塊是政府力量推動型的機構投資者發展;另一塊是民間力量推動型的的機構投資者發展。政府力量推動的機構投資者包括證券公司、基金、信託投資公司、信託公司、保險公司等。
證券公司 到今年11月底,國內證券公司數量上已經達到124家,注冊資本為1043億元。此外,一些券商還存在一些不同形式的委託理財資金。
基金 截至11月底,國內封閉式基金數量增加到54隻,其規模也將近800億元。除了封閉式基金外,到現在為止,共有17隻開放式基金,其規模達到560多億元。而且,根據目前開放式基金發行和發展態勢,相信今後將有更多的開放式基金進入證券市場。
信託公司 到2002年,被保留的信託投資公司為57家。就這些信託投資公司本身的資本金而言,57家信託投資公司資本金應該在600億元左右(平均每家10億元左右)。根據「自用固定資產和股權投資余額不得超過其凈資產的80%」的原則,簡單估計其可投資於證券市場的自有資金在480億元左右。此外,信託投資公司可以將受託資金投資於證券,其可用規模應該與自有資金相當,大約為500億左右。
保險基金和社保資金
至2002年11月底,全國保險公司總資產達到6167億元。以平均入市規模為10%計算,國內保險資金可投資於股市的資金大約為610多億元。另外,還有投資理財型險種的保費,它可以100%投入股市,這個規模大概在400億左右。合計2002年11月全國社保資金規模約為1000億元。
三、機構投資者成為市場主流
1、國外現狀及發展趨勢
從國外市場來看,證券市場的潮流應該是機構佔主導。美國、英國等是保險資金、共同基金和養老基金等穩定持有股市絕大部分股份;日本等則是法人機構相互持股,也是機構占據主導地位。而且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有增無減。美國機構投資者佔美國總股本的比重由1950年的7.2%上升到2001年三季度末的46.7%-。其中,養老基金由0.8%上升到19.8%,共同基金由2%上升到17.9%,保險公司由3.3%上升到7.3%。
2、滬深開戶數構成及其變化趨勢
從機構數量、機構規模和市場換手率三者可以反映證券市場是否由機構佔主導。目前,機構投資規模大約在10000億元左右,是目前市場流通市值的76.65%,反映了一個機構時代的特徵。
從開戶數量看,目前市場也開始呈現機構占據主導地位的特徵。從1995年到2002年,機構開戶數占總開戶數的比例一直在上升(表2),尤其是新開戶的增長率更有明顯的變化。
3、換手率在逐漸下降
換手率也是反映證券市場結構的一個重要的特徵。表3所列是1999年至2002年間滬深市值、流通市值和換手率的一些情況。一般而言,換手率越高,資金進出就越頻繁。而頻繁資金的進出絕大部分是小資金運動的結果,大資金則難以頻繁換手和進行頻繁資金運動。從表3可見,1999年滬深兩市月換手率為33.97%,到2002年12月換手率降為20.39%。當然,也不排除換手率的下降是由於市場不景氣的結果。但是,這至少反映出投資者有長期持股的趨勢。
種種跡象表明,證券市場結構正在出現重大變化,即從過去的個人投資者為主體轉變為機構投資者為主體。
基金陷入分散化投資風險
結構發生變化,機構投資者的主流操作行為也因此發生重大的轉變。基金作為市場最大的機構投資者之一,其持股從相對集中走向相對分散。
一、持股集中度降低
一般而言,持股集中度越高,機構就越有可能重倉持有某一家或者數家上市公司股票。反之,機構持股就有可能相對均勻。根據我們的分析,從1998年12月到2002年9月基金的持股集中度在不斷下降。以基金開元為例,1998年12月持股集中度為76.45%,到了2002年9月基金開元的持股集中度降為42.28%。整體上,從1998年到2002年9月基金持股平均集中度總體也在不斷下降,1998年12月基金整體持股集中度為61%,1999年12月為55.37%,2000年12月為60.75%,-,2001年12月為59.12%,2002年9月下降為42.96%。持股集中度的降低說明現在基金更多地不是將投資於證券市場的資金集中投資於某一隻或者某幾只股票上,而是採取分散策略,將資金均勻或者相對均勻地投資於各基金組合之中,這點從後面的持股數量分析中也可以看出。
二、投資越來越分散
基金操作變化之二就是投資越來越分散。考察一下基金近年持股數量,就會發現這一趨勢。2000年11月,23家基金平均持股家數為66.39家,到2002年6月52家基金(含開放式基金)的平均持股家數為124.6家,將近翻了一番。持股家數的增多說明基金投資越來越分散,組合投資越來越成為基金投資的主流,同時也反映基金投資行為越來越謹慎。從相對分散和相對集中收益率來看,如果以持股的家數超過124.6家為分散投資基金,持股家數少於124.6家為相對集中投資基金,則2002年中期16家分散投資基金中有5家實現盈利,盈利比例為31.25%;反之,35家相對集中投資基金中有8家實現盈利,盈利比例為22.86%。分散投資基金盈利能力相對好於集中持股基金盈利能力。
三、過度分散化投資能不能降低風險
分散投資究竟能否降低基金的投資風險呢?根據對基金的分析,我們認為,目前的市場結構情況下過度分散投資不能降低基金的風險。
據統計,在扣除上證綜指和深證綜指的漲跌幅後,我們發現在持股相對集中的時期,基金的業績明顯好於持股相對分散的時期。以基金總收入同比增長比例來看,除了2001年6月30日出現指數和基金業績增長背離外,在持股相對集中時期(1999.12.30—2001.6.30)基金業績(收入增長率)明顯好於大盤指數的漲跌幅度;反之,在持股相對分散時期(2001.6.30—2002.6.30)基金業績則明顯劣於大盤指數的漲跌幅度。據此,我們判斷,2001年6月可能是基金投資行為轉變的一個分界點。
從同一時期不同的基金錶現來看,基金的收益與基金持股數量多少之間會得出一些不同的結論。2002年中期,16家分散投資基金中有5家實現盈利,盈利比例為31.25%;35家相對集中投資基金中有8家實現盈利,盈利比例為22.86%。分散投資基金盈利能力相對好於集中持股基金盈利能力。但是,如果仔細觀察這些收益較好的基金,我們會發現持股相對分散且業績較好的基金有相當一部分是新上市的封閉式基金,如基金豐和、基金鴻陽、基金科瑞等。由於這些基金入市時間較晚、入市時機相對較好,因而在整體業績上好於老基金是顯而易見的。如果將這些基金排除在外,持股相對分散的基金業績未必好於持股相對集中的基金。
不難看出,無論是橫向還是縱向比較,持股相對集中的基金業績要好於持股相對分散的基金。這似乎給我們當前的基金操作一個啟示:在目前的市場結構下機構投資應該還是以相對集中為主。過度分散化使基金在每隻股票上的持股數量相對較少,基本上已經淪落為「大散戶」,散戶在股市中被動挨打的境況在基金身上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因此,基金過度分散化投資不但不能夠起到風險防範的作用,而且有可能陷入過度分散化投資風險。
機構博弈操作特徵
一、機構和機構的博弈
市場進入機構博弈時代後,機構面臨的主要對手也是機構,彼此相互了解,市場行為和操作手法相似。目前,各類證券投資基金並未能形成自己獨特的投資理念和操作風格,機構行為散戶化使各大基金投資品種雷同化,主要靠小波段、小批量、高頻率來獲利,側重於短炒。證券投資基金正失卻資金量大、持股集中的優勢,並沒有起到穩定市場的作用。鑒於滬深股市機構主要是基金和券商(目前保險類基金、私募基金基本上還是通過基金管理公司或券商委託理財的方式入市),而且真正具有長期投資價值的績優上市公司仍不算多,基金操作採取了極度分散化持股的策略,機構交叉持股情況必然非常嚴重,所以可供券商選擇和建倉的價值型上市公司甚少。對於券商來講,面對機構與機構的博弈,一方面要調整好心態,在激烈競爭沖擊下如何應對來自商業銀行、信託、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等行業滲透的嚴峻挑戰,已經成為關繫到券商生死存亡的大問題;另一方面券商在操作手法上,既要研究券商與基金之間的博弈行為,又要研究券商與券商之間的博弈行為,在一個只有少數人賺錢的博弈中,只有堅持自身操作特色、採取與眾不同手法的少數券商才會真正盈利。
二、從券商投資行為看未來機構的操作特徵
目前由於機構博弈時代盈利模式尚未形成,各種操作策略和行為的對與錯都還需要進行長期的實踐檢驗。但是,從2002年強勢股的表現來看,大部分強勢股的籌碼集中,以前券商的操作特徵依然存在。只不過是根據政府監管加強、市場波幅減小、換手率降低等特點,主流券商一般都調低了盈利預期,更加註重深入研究市場、上市公司、競爭對手,採取建立適度分散、重點持有具備長期投資價值股票的投資組合模型及波段滾動操作的手法。從2002年以來證券投資基金盈利情況來看,極度分散投資十分被動,目前並不能真正降低風險。因此,在少數人賺錢的市場里,機構未來的博弈策略應該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迅速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尋找價值投資機會,採取合理分散、適度集中的模式。這一方面可以避免淪為散戶,另一方面又可以保持靈活、機動,成為市場少數盈利者。
表1 深市A股1991.12.31—2001.12.31震幅前10名股票
名次 代碼 名稱 最高價(元) 最低價(元) 震幅(%)
1 000503 海虹控股 80 0.4 19900
2 000008 ST億安 126.31 3.07 4014.33
3 000534 汕電力A 14.7 0.5 2840
4 000021 深科技A 70 2.4 2816.67
5 000537 南開戈德 50.22 1.95 2475.38
6 000504 賽迪傳媒 34.65 1.4 2375
7 000023 深天地A 31.6 1.3 2330.77
8 000502 瓊能源 46.35 2.01 2205.97
9 000539 粵電力A 27 1.27 2025.98
10 000035 中科健A 59.2 2.95 1906.78
表2 滬深A股投資者構成(截至滬市2002.10,深市2002.11)
年份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機構(萬戶) 5.64 7.58 12.48 14.18 18.47
個人(萬戶) 232 2285 3304 3879 4443
合 計(萬戶) 1238 2293 3317 3893 4462
機構占總開 0.46 0.33 0.38 0.36 0.41
戶比例(%)
年份 2000 2001 2002
機構(萬戶) 21.48 31.33 35.63
個人(萬戶) 5081 6461 6761
合 計(萬戶) 5103 6482 6797
機構占總開 0.42 0.48 0.52
戶比例(%)
表3 1999.12-2002.11間滬深兩市換手率表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上市公司(個) 949 1088 1160 1220
市值(億元) 26471 48091 43522 40347
流通市值(億元) 8214 16088 14463 13047
月均換手率(%) 33.97 41.82 16.93 20.39
表4 基金收入指標與滬深綜指比較
2002.6.30 2001.12.31 2001.6.30
凈值收益率(%) -6.63 5.87 6.19
總收入同比 -161.5 -79.46 -73.65
增長率(%)
總資產增長率(%) -5.37 -37.66 -22.42
分紅率(%) 13.65
滬市綜指漲跌 5.27 -25.79 6.97
幅度(%)
深市綜指漲跌 6.52 -27.7 3.55
幅度(%)
2000.12.31 2000.6.30 1999.12.31
凈值收益率(%) 41.05 30.6 17.97
總收入同比 125.77 540.34 120.56
增長率(%)
總資產增長率(%) 29.15 15.11 19.17
分紅率(%) 90.59 91.97
滬市綜指漲跌 7.54 44.26 -19.09
幅度(%)
深市綜指漲跌 5.59 47.7 -20.77
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