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市場營銷中品牌有什麼作用
品牌在市場營銷中的作用!實戰派品牌營銷策劃專家郭漢堯支招:
最具價值的經回銷商訂貨會培訓專家答博客論壇成長型企業品牌運營管理專家郭漢堯老師指出:
品牌在市場營銷中具有以下作用:
1. 品牌的首要功能是在於可以方便消費者進行產品選擇,縮短消費者的購買決策過程。
2. 造就強勢品牌能使企業享有較高的利潤空間
3. 品牌可以超越產品的生命周期,是一種無形資產
B. 品牌營銷戰略有哪些
品牌戰略是任來何營銷策略的起自點,執導營銷活動的規劃和執行。品牌戰略是方向,營銷策略是通往這個方向的運輸工具,營銷側重於如何通過產品,價格,渠道和推廣的制定,將商品變為熱銷產品,從而直接或間接地為公司創造收益。
C. 品牌文化的營銷功能
品牌文化是文化營銷的核心內容,是市場營銷理論發展的邏輯必然。品牌文化是指文化特質在品牌中的沉澱和品牌經營活動中的一切文化現象,以及它所代表的利益認知、情感歸屬、個性形象等價值觀念的總和。它能增強品牌溢價能力、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忠誠度。實施品牌文化營銷需要設計品牌的名稱和標志,強調品牌文化的民族內涵,對品牌進行獨特的文化定位以及塑造個性的品牌文化。品牌文化營銷的主要功能有:
1.增強品牌溢價能力
如果某個品牌產品由於顧客方形成了很高的期望價值,從而使客戶能夠按照更高的價格進行購買,就可以認為這個品牌具備了很強的產品溢價能力。消費者在選擇品牌產品時,就會對不同的品牌產品形成不同的心理預期價值。只有心理預期價值(收益)大於購買產品付出的代價(成本)時,消費者才會購買產品。品牌價值等於預期價值減去成本。預期價值包括功能價值、附加價值、文化價值;成本包括貨幣成本、精力成本、體力成本、時間成本。用公式可以表示:
品牌價值=預期價值-成本
預期價值=功能價值×x%+附加價值×y%+文化價值×z%
成本=貨幣成本+精力成本+體力成本+時間成本
x:功能價值在預期中所佔的比例
y:附加價值在預期中所佔的比例
z:文化價值在預期中所佔的比例其中:x+y+z=100%
在這個方程式中,假定成本不變,品牌價值取決於X、Y、z的值。在以「情感消費」為基本特徵的新時代,消費者對品牌的功能價值並不特別看重,他們注重的是精神需求的滿足。在消費時,更追求個性、情趣和文化品位,z的值越來越大。盡管對z的值沒有準確的界定,但通過對我國手機品牌溢價能力的深度分析可知:大約x=30%、y=10%、z=60%,在服裝、飲料等行業中,z值會更大。
假設預期價值不變,則成本越小,產品價值越大。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消費者為了購買一個商品要支付貨幣成本、體力成本、精力成本和時間成本。品牌是傳遞信息的載體,包括傳遞生產廠商的基本信息、產品的質量信息、產品的價值信息和文化、情感、地位等個性化信息。品牌作為一種品質的承諾,可以減少消費者購物過程支付的成本。當品牌節約消費者的精力成本、體力成本、時間成本大於貨幣成本(價格)提高的幅度時,對消費者來說仍然是一種成本的減少。在品牌消費時代,品牌文化意味著預期價值的增加,購物成本的減少,進而增加品牌價值,品牌價值的增加就使產品的需求價格彈性變小,使消費者對價格變動不敏感,為產品提高價格提供了空間。消費者願意為一個富有文化內涵的品牌支付更高的價格。一項研究發現,72%的顧客表明,將為他們選擇的品牌支付高出與之競爭的次優品牌20%的額外費用;50%的人說他們將支付25%;40%的人將支付高達30%。可口可樂的愛好者願意比競爭品牌多付50%的費用;汰漬(Tide)和亨氏的用戶將多支付100%;沃爾沃(Volvo)的用戶將多支付40%。因此,品牌文化在增加了品牌溢價能力的同時,也避免了價格戰,提升了整個行業的競爭水平。
2.增強品牌的競爭力
品牌競爭力不等於產品的競爭力,較低的價格、較高的質量不等於較強的品牌競爭力。20世紀90年代中期,在中國市場上有過「挑戰」外國產品的宣言:「同等質量比價格,價格最低;同等價格比質量,質量最高。」由於外國廠商在中國實施的是品牌戰略,和我們不在一個競爭層面上,所以,人家沒有來應戰,「挑戰者」就像大戰風車一樣顯現出了一種「堂·吉訶德」式的滑稽。
通過價格戰可以擴大品牌的知名度,但缺乏美譽度,至今還很少有企業通過價格戰使得品牌形象得到提升,美譽度得到增強。高質量的產品也不是必然能提升品牌競爭力。因為產品質量分為技術質量和認知質量。所謂技術質量是指產品設計過程中應遵循的技術標准,既包括國家或國際標准,又包括行業標准。技術質量作為產品的內在質量是產品質量水平的最低要求,低於技術質量要求的產品是沒有競爭實力的,甚至是不具備進入市場資格的。認知質量(PerceivedQuality)也稱消費者認知質量,是指消費者對產品功能特性及其適用性的心理反應或主觀評價。認知質量不同於技術質量,技術質量作為一種富有科學性的可辨識的標准,具有客觀性;而認知質量則是消費者對產品技術質量或客觀質量的主觀反應。消費者認知質量的形成基礎是產品的技術質量,但又不等同於技術質量。受主觀因素的影響,有時兩種產品的技術質量可以完全一樣,但消費者對這兩種產品的認知卻可能不相同。比如,盡管豐田的凌志和豐田的佳美在美國市場(1998年)有著相同的發動機,但凌志比佳美的標價高出1萬多美元。只有被消費者感知到的質量才能轉化成品牌的競爭力。在市場營銷實踐中,很多企業只看重技術質量,而忽視消費者對其認可與接受狀況,結果使產品失去市場競爭優勢。價廉(低價)能提高知名度,但不能提高美譽度;物美(質量)能提高美譽度,但不一定帶來忠誠度,物美價廉加文化等於品牌忠誠度。知名度、美譽度、忠誠度是品牌文化的三重境界,也是提高品牌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3.增強品牌忠誠度
Oliver(1997年)認為忠誠是消費者不受能引致行為轉換(switchingbehavior)的外部環境變化和營銷活動影響,在未來持續購買所偏愛的產品或服務的內在傾向和義務。Dick和Basu(1994年)認為只有當重復購買行為伴隨著較高的態度取向時才產生真正的消費者忠誠。Gremlen&Brown將忠誠分為行為忠誠(behaviorloyalty)、認知忠誠(cognitiveloyalty)及情感忠誠(affectiveloyalty)三個要素。行為忠誠是指消費者實際展現的購買行為;認知忠誠是指消費者未來意圖再購買的行為表現;情感忠誠則定義為消費者對生產者或消費者的態度表現。Seines(1993年)指出:消費者忠誠主要表現為未來購買的可能、服務的延續、轉換品牌的可能性及正面的口碑宣傳。Kotler(1991年)指出:消費者忠誠所體現的重復購買,有助於企業建立競爭優勢。
總之,消費者忠誠包含著兩層含義,一方面指消費者主觀上對產品和服務持有的良性評價慣性和情感依賴程度,以及對其他競爭性產品或服務的心理忽略、扭曲和排斥。另一方面指消費者的購買頻率和購買後果。消費者忠誠意味著消費者的重復購買,意味著口碑傳播、推薦購買,意味著對企業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顧客是企業的衣食父母,研究表明,一個不滿意的客戶至少會向11個人講述自己不愉快的購物經歷,而這11個人中,平均每個人又會告訴其他5個人。也就是說,一個不滿意的顧客有可能帶來67個顧客的流失。客戶服務方面的研究指出,開發一個現有客戶的費用(廣告費和產品推銷費)是留住一個現有客戶費用的4—6倍。美國營銷學家認為:一個公司若能使其顧客流失率降低5%,其利潤率就能增加25%至85%。所以培養顧客的忠誠度,降低顧客的流失率,是企業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
影響顧客購買物品的因素包括:
(1)合適的商品,能滿足顧客的基本需求;
(2)合適的價格,能給顧客滿意的心理價位;
(3)合適的時間和地點,能方便顧客的購買;
(4)完善的服務,能使顧客得到額外的滿足;
(5)品牌文化,能使顧客感到精神愉悅。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產品、價格、地點和服務都趨向同質化,由於同質,消費者很難分辨這些產品,當然也很容易改變自己購買產品的偏好。在這種情況下,只有那些既滿足了顧客的基本需求,又滿足其最高需求的產品品牌,才能培養顧客的忠誠度。
D. 簡述品牌對營銷企業的作用
品牌來營銷(Brandmarketing),是通過市場源營銷使客戶形成對企業品牌和產品的認知過程,是企業要想不斷獲得和保持競爭優勢,必須構建高品位的營銷理念。
最高級的營銷不是建立龐大的營銷網路,而是利用品牌符號,把無形的營銷網路鋪建到社會公眾心裡,把產品輸送到消費者心裡。使消費者選擇消費時認這個產品,投資商選擇合作時認這個企業。這就是品牌營銷。
E. 品牌整合營銷傳播的作用
品牌整合營銷如今作為一個熱門的發展項目,對於不少企業而言都是一個不可錯失的機會,因此近年來得到了愈加的關注、認可。面對企業如雨後春筍般發展的市場,更需要一個合適的方案支撐企業的發展、運行。那麼,品牌整合營銷為何能得到市場的認可?一起看看以下的總結介紹。
一、傳播與傳遞品牌價值
品牌價值是一個企業最核心的部分,品牌整合營銷往往會通過企業內部的定位、特色等等要素形成的品牌資產進一步提升、優化,從而達到提升品牌價值的目的。同時,作為品牌整合營銷最專業的公司,其會對企業進行初步的調查,發現其中的潛力,並將原有的優勢持續發展、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從而使品牌價值得以傳播與傳遞。
二、提高品牌美譽度與忠誠度
品牌的美譽度能對品牌的口碑、形象加分,並形成更多具有忠誠度的用戶。那麼,出名的品牌整合營銷會將企業的發展與公關緊密連接起來,在社會上多作相關的慈善活動,並通過各個渠道進行新聞發布,從而提升社會各群體對企業品牌的好感,達到品牌整合營銷的效果。
三、吸引人才、資金等資源
要將一個品牌成功發展下去,人才、資金等等資源必不可少。同時,在某種程度上,品牌整合營銷的最終結果之一也是促進人才、資金等等資源的吸收。為此,品牌整合營銷會結合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打出最誘人的方案,形成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效果。這也是占據市場份額的主要方式之一。
綜上所述,品牌整合營銷是一個需要各行業靈活把握的發展機會,也是企業得到更加健康有序運行的加分項。其主要價值使其日益得到市場的認可。具體來說,品牌整合營銷具有傳播與傳遞品牌價值的作用,如此能提升企業影響力;其次,能提高品牌的美譽度與忠誠度、從而形成更良好的口碑;最後不得不提的是,品牌整合營銷具備吸引人才、資金等資源的能力,以此實現更好的飛躍。
F. 指點:品牌在市場營銷中的作用
品牌在市場營銷中具有以下作用:
1.
品牌的首要功能是在於可以方便消回費者進行產品選擇,縮答短消費者的購買決策過程。
2.
造就強勢品牌能使企業享有較高的利潤空間
3.
品牌可以超越產品的生命周期,是一種無形資產
再看看別人怎麼說的。
G. 品牌營銷公司到底都在營銷什麼
品牌營銷活動的目的,是要成功地塑造和傳播品牌的形象,那麼為了順利地實現這個目標而進行的品牌營銷策劃,就是要以品牌形象的塑造和傳播為研究的重點,在掌握了大量的信息資料的前提下,遵循系統性、可行性、針對性、創造性的原則,為企業品牌的整體營銷活動提供一個科學的活動規范方案的決策活動過程。品牌營銷策劃的目的是要為企業的品牌營銷活動提供一個科學的指導方案,使品牌營銷活動更具有效率,以便成功的塑造和傳播品牌的形象,最終產生品牌價值。
品牌營銷策略簡言之就是以品牌輸出為核心的營銷策略,包括品牌精神理念的規劃、品牌視覺形象體系的規劃、品牌空間形象體系的規劃、品牌服務理念和行動綱領的規劃、品牌傳播策略與品牌通路策略的規劃、公關及事件營銷策略的規劃等。
品牌營銷的實現具有非凡的意義。
1、力量最大化
通過共享讓各個參與者成為利益攸關方,不再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由過去的品牌持有人獨自發力轉變成為利益攸關方共同發力,營銷的推力和需求的拉力方向一致,根據力學合成原理,最終的力量自然最大。
2、效率最大化
由於利益攸關從過去不關心銷售轉變為現在共同關注,使被動營銷轉化為主動營銷,利益攸關方能夠更加積極對待工作,自然用工最省、效率更高。尤其是過去對品牌漠不關心的消費者成為品牌利益攸關方之後,各項調查、研發和營銷工作不再隔靴搔癢,效率自然無法比擬。
3、風險最小化
由利益攸關方共同承擔市場風險,各自擔當的風險自然最小,尤其是消費者的積極參與互動,適銷對路的產品開發是最容易實現的,同時大家利益相對一致,容易擰成一股繩,內耗風險系數也大大降低。
4、費用最小化
在每一個營銷節點上,由原來品牌持有人支付費用轉變為各利益攸關方自行支付費用,由過去品牌經營者獨自控制費用轉變為各利益攸關方自行控制費用,從而使得各利益攸關方獲取更多更合理的利益。
H. 品牌營銷的五種不同的定義
如果說概念營銷對於產品價值的提升總是徘徊在若有若無之中的話,那麼品牌營銷便是實實在在的表現了。現在的問題是人們的生活進入了一個信息化空間,對於醫葯企業來說,產品的同質化和廣告宣傳的諸多限制,使得數不勝數、大同小異的所謂「品牌」信息頻繁轟炸患者。怎樣才能讓消費者在這泥沙俱下、紛繁雜亂的信息海洋中發現並看好自己的品牌,確實是擺在每一個企業面前的重要課題。從一般意義上講,產品競爭要經歷產量競爭、質量競爭、價格競爭、服務競爭到品牌競爭,前四個方面的競爭其實就是品牌營銷的前期過程,當然也是品牌競爭的基礎。從這一角度出發,要做好品牌營銷,以下五方面不可等閑視之。
1)質量第一
任何產品,恆久、旺盛的生命力無不來自穩定、可靠的質量。葯品作為治病救命的特殊產品,消費者對其質量(療效)的期望值是相當高的,因此導致對品牌的忠誠度和遺棄率也相當高。患者一經認可一種葯品,其購買和使用的行為將有可能是長期的,比如眾所周知的正紅花油、保濟丸等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品牌。相反,哪怕只有一次失效的經歷,患者都有可能從此將其「打入另冊,永不敘用」。
2)誠信至上
人無信不立,同理,品牌失去誠信,終將行之不遠。為什麼同仁堂、胡慶余堂、九芝堂等的品牌形象能歷久不衰?為什麼曾經紅極一時的三株、巨人、太陽神等都只各領風騷三五年?除了產品的市場屬性和生命周期等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前者靠腳踏實地、誠信為本,後者靠華而不實的廣告吹噓和虛擬概念炒作。時間是檢驗誠信與否的標尺。
3)定位準確
市場定位是整個市場營銷的靈魂。的確,成功的品牌都有一個特徵,就是以始終如一的形式將品牌的功能與消費者的心理需要連接起來,並能將品牌定位的信息准確傳達給消費者。
市場定位並不是對產品本身採取什麼行動,而是針對現有產品的創造性思維活動,是對潛在消費者的心理採取行動。因此,提煉對目標人群最有吸引力的優勢競爭點,並通過一定的手段傳達給消費者,然後轉化為消費者的心理認識,是品牌營銷的一個關鍵環節。
4)個性鮮明
一個真正的品牌葯品,絕不會包治百病、人人皆宜、療效絕對。就像吉普車適於越野、轎車適於坦途、賽車適於運動比賽一樣,對於葯品的功效訴求和目標靶向,一定要在充分體現獨特個性的基礎上力求單一和准確。單一可以贏得目標群體較為穩定的忠誠度和專一偏愛;准確能提升誠信指數,成為品牌營銷的著力支點。
5)巧妙傳播
在同質化的市場競爭中,唯有傳播能夠創造出差異化的品牌競爭優勢。醫葯產品與其它產品相比,同質化現象尤為突出。在上個世紀的80年代,簡單的廣告傳播便足以樹起一個品牌;到90年代,鋪天蓋地的廣告投入也可以撐起一個品牌;時至今日,品牌的創立就遠沒有那麼簡單了,除了需前述四個方面作為堅實基礎外,獨特的產品設計、優秀的廣告創意、合理的表現形式、恰當的傳播媒體、最佳的投入時機、完美的促銷組合等等諸多方面都是密不可分的。同時,醫葯產品的市場傳播還必須考慮其持續性和全面性。為什麼像飛龍、三株那樣的企業盡管極盡傳播之能事但最終卻竹籃打水一場空?主要原因就是產品或者創意是虛弱的,無法支持其傳播的持續性。為什麼不少中小企業的一些產品確實不錯但卻難以打動更多的消費者?主要原因就是營銷策劃缺乏周密的整合思路,自然也就無法全面收到市場傳播的效果。當今營銷還有一種新型的傳播手段,量販式網路推廣。
I. 市場營銷中品牌有什麼作用
品牌在市場營銷中的作用與意義
(一)品牌的首要功能是在於可以方便消費者進行產品選擇,縮短消費者的購買決策過程。
選擇知名的品牌,對於消費者而言無疑是一種省事、可靠又減少風險的方法。
尤其在大眾消費品領域,同類產品可供消費者選擇的品牌一般都有十幾個,乃至幾十個。面對如此眾多的商品和服務提供商,消費者是無法通過比較產品服務本身來作出准確判斷的。這時,在消費者的購買決策過程中就出現了對產品的「感覺風險」(即認為可能產生不良後果的心理風險)的影響。這種「感覺風險」的大小取決於產品的價值高低,產品性能的不確定性以及消費者的自信心等因素。消費者為了迴避風險,往往偏愛擁有知名品牌的產品,以堅定購買的信心。而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是產品的標志,它代表著產品的品質和特色,而且同時它還是企業的代號,意味著企業的經營特長和管理水準。因此,品牌縮短了消費者的購買決策過程。
(二)造就強勢品牌能使企業享有較高的利潤空間。
在傳統的市場競爭中,當消費者形成鮮明的品牌概念後,價格差異就會顯得次要。當給不同品牌賦予特殊的個性時,這種情況就更為明顯。
曾有調查表明,市場領袖品牌的平均利潤率為第二品牌的四倍,而在英國更高達六倍。強勢品牌的高利潤空間尤其在市場不景氣或削價競爭的條件下表現出了重要的作用。事實上,這種優勢不僅僅得益於通常我們認為的規模經濟,更重要的是來自於消費者對該品牌產品價值的認同,也就是對價格差異的認同。
(三)品牌可以超越產品的生命周期,是一種無形資產。
由於需求的變更和競爭的推動,除了少數產品,極大多數產品不會長久地被消費者接受。一般而言,產品都有一個生命周期,會經歷從投放市場到被淘汰退出市場的整個過程,包括投入、成長、成熟和衰退四個階段。
但是品牌卻不同,它有可能超越生命周期。一個品牌一旦擁有廣大的忠誠顧客,其領導地位就可以經久不變,即使其產品已歷經改良和替換。波士頓咨詢集團研究了30大類產品中的市場領先品牌,發現「在1929年的30個領袖品牌中有27個在l988年依然勇居市場第一。在這些經典品牌中有象牙香皂、坎貝爾湯和金牌麵粉」。象我們熟悉的一些海外著名品牌,也都是有經久的歷史。如吉列(始於1895年)、萬寶路(始於l924年)、可口可樂(始於1886年)、雀巢(始於1938年)。同樣,我國的不少老字型大小在今天的市場競爭中依然有著品牌優勢,如同仁堂等。
由此可知,品牌的概念比產品本身要廣泛得多。它可以隨著市場變換加以調整,只要能跟得上市場變化和消費進步,通過改進或創新產品以及保持品牌個性始終如一,可使品牌長期延續下去。
也正是因為品牌可以超越生命周期,因此就使品牌從開始的依附在產品身上慢慢地發展到與具體產品相對獨立開來,並可使消費者長期積累對它的認同和偏好,從而使品牌作為一種無形資產成為可能。它本身也可以作為商品參與市場交易。
而且,品牌與產品的相對獨立,就導致了品牌延伸的出現,同一品牌擁有眾多類別的產品,品牌成為了產品的核心。例如,當娃哈哈生產兒童營養液時,品牌名只是作為產品的一部分,但發展至現在,娃哈哈品牌無疑成為了企業產品的統帥。
J. 品牌營銷有哪些新趨勢
品牌營銷有哪些新趨勢
近期,安踏再次以「薯片跑鞋」刷屏,獨特的表現形式、明星背書及線上直播宣傳,為安踏狠狠地在運動圈造了一波勢。
安踏跑鞋的刷屏,源於安踏對市場、行業、人群的把控,深蘊消費者心理,才能把紅海的跑鞋市場做得風生水起。
在做「好奇心」營銷、痛點營銷之外,安踏還做了明星直播和疫情期間的公益活動,前者擴大了安踏的品牌影響力,後者為安踏的品牌注入了正能量。
在疫情期間,企業其實這兩點都可以借鑒:利用直播線上引流,通過公益活動為社會創造價值。千享傳媒小編分析直播此時正處於紅利期,企業可以聯系網路紅人,也可以自行孵化直播人才。在公益方面,企業可以通過員工活動,或者開發公益性的產品或服務,為社會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