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網路營銷可以從哪些方面進行全面的數據分析
1、什麼樣的數據(銷售?發展預估?等等)首先你要弄清楚。
2、每月的銷售數據變化情況。
3、數據變化方向。
4、分析數據中的要素。
5、對比本身的數據得出結論。
❷ 網路營銷的書有關於數據分析的嗎
建議可以看一下江禮坤老師的《網路營銷實戰寶典》,裡面介紹的比較詳細。
❸ 網路營銷流量數據分析
基於復歷史數據、投放數據、制效果數據分析及對市場認識的更新,有步驟的調整關鍵詞、創意、賬戶結構、網站構架和內容、運營流程等不同層級,以達到或超越之前制定的推廣標准。如有不可控因素存在,或預期與實際情況差異較大,需要回到目標制定步驟進行基準點的調整並與各方達成共識。採用topbox智投分析工具記錄歷史數據生成數據對比,找不同,找適合推廣的渠道方法。
❹ 急需 網路營銷方面的數據分析和案例
專門的網路營銷數據倒是沒有哦
不過你可以看看一些分析公司提供的數據
比如DCCI互聯網調查報告、CNNIC的統計報告、IResearch的咨詢報告、還有網路的營銷數據
把這些看了,對網路營銷市場在宏觀上就很清晰了
至於細微的數據,是找不到的,雖然有公司在做,但是人家是付出了很高的成本的,要收費,而且很貴。
❺ 網路營銷人進行數據分析要點有哪些
1、懂的做數據,非常的重要。
也就是如何把數據做好,這里的好,是指:把有效的數據展示出來。那麼,什麼叫做有效的數據。根據核心數據指標倒推出來的關鍵數據指標。
例如:GMV=銷售額+取消訂單金額+拒收訂單金額+退貨訂單金額。那麼整個數據中,核心指標即:GMV。關鍵數據指標:銷售額、取消訂單金額、拒收訂單金額、退貨訂單金額。通過對每個關鍵數據指標的觀察,發現他們對於GMV影響的大小。
看懂數據的要求非常基礎,就是知道核心指標,關鍵指標的演算法是什麼,如何計算出來的。然後在對應的表格內,記錄出來。這里,只要求記錄出來就好了。
2、分析數據,是一個執行者網上晉升的一項必備能力。
例如:產運的小夥伴,時長關注的一個數據:留存。次留、三留、七留、十四留這些數據。月末復盤工作時,把整個用戶的留存數據導出來看。會發現,有些渠道拉新過來的用戶,留存質量很高,但是有些渠道過來的,留存質量就很差。那麼,到底是因為渠道拉新的質量問題呢?還是這個月內,App的版本、內容等做了優化更新呢?這個就是需要思考的,但是只是單純的思考,很難找到原因。面對老闆的靈魂拷問,也沒辦法很有力的結束出來。但是通過分析數據,得出最終的結論,就很容易找到原因。
3、看懂數據
這個要求其實就是把1和2結合在一起。我記得我之前的領導說過一句話:對任何數據都要存疑。好就要找出好的地方,好的原因,壞就要找出為什麼壞,如何改進優化。
❻ 網路營銷流量數據分析大家都用什麼呢
如有不可控因素存在,或預期與實際情況差異較大,需要回到目標制定步驟進行基準點的調整並與各方達成共識。採用Topbox智投分析工具記錄歷史數據生成數據對比,找不同,找適合推廣的渠道方法。
❼ 求網路營銷數據分析的技巧
個人認為:網路營銷絕對不僅僅是網路推廣,而是一項從項目策略規劃、網站(網店)策劃建設、網站銷售力策劃、網路傳播推廣、銷售轉化和數據分析等諸多環節組成的有機性系統工程,該工程的核心就是銷售轉化。而數據統計分析是將網路營銷系統各環節有機整合的重要環節,數據可以讓我們發現問題,從而調整策略、解決問題,提升整體運營效率。
一、SEO數據監測分析
比如收錄、外鏈、快照、友鏈、關鍵字排名、PR等等,都能快速利用工具監測分析,這些數據通過時間縱向分析等工作,能夠快速總結發現SEO相關工作的問題,結合網站數據的關鍵字訪問,能夠分析總結改進提升關鍵字策略。
二、網站訪問數據統計分析
直接通過統計後台就知道了,能讓我們知道網站流量來源、訪客區域、訪問時間高峰低谷的時間段、訪客登錄跳出頁面最多數據、訪客來源關鍵字、什麼頁面咨詢率高、什麼頁面跳出流失高、什麼頁面瀏覽高、訪客的回頭率如何等眾多數據,而通過這些數據的橫向、縱向和交叉分析,並根據分析結果來針對性改進完善相關工作,那就能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和效果,客觀上也能提升團隊人員的動力和激情,形成良性循環。
三、詢盤和成交轉化統計分析
對咨詢量進行記錄、統計和分析,也能發現很多規律,可以將咨詢進行客戶分類,重點客戶、優質客戶、普通和邊緣客戶等,也有利於提升工作效率。
對傳播推廣數據、網站訪問數據和咨詢轉化數據的結合分析,能對網路營銷整體的策略進行驗證和調整提升。
數據還可以進行預期和分解,這都是進行KPI績效考核的基礎,能藉助數據來打造一個高執行力的網路營銷運營團隊。
❽ 網路營銷現狀分析
一、網路營銷的概念
我國當前尚未對網路營銷給出統一的概念,不同的專家學者有各自的概念界定。綜合來看,網路營銷可以被定義為利用互聯網、通信技術等網路形式,開展針對用戶的營銷活動。網路營銷是藉助網路平台進行營銷活動的銷售模式,是傳統營銷的新發展,其主要目的是達到銷售目標。網路營銷的主要特徵表現為:經濟性、實時性、交互性、廣泛性。
二、我國網路營銷的現狀
(一)發展勢頭迅猛。
伴隨著計算機網路的普及,網路營銷獲得了良好的發展契機,在今年來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自1997年網路營銷起步以來,很多企業開始關注網路營銷。2000年開始,網路營銷市場開始形成,營銷工具與手段日益多樣。截止到2008年,我國的網購人數已達6329萬。2010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參與網路銷售的買賣雙方人數約為4.5億。2010年至今,網路營銷的發展更為迅猛,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購物方式,且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仍將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
(二)網路競爭意識不強。
很多企業已經認識到網路營銷的巨大價值,相繼建立起企業網站,但在網站的後期投入及網站維護方面並沒有過多關注。企業依然沿用傳統的營銷手段,意識不到開展網路競爭的必要性。企業難以利用網路在同行業間第一時間搶占市場,使得很多網路營銷機會流失,企業不能從網路營銷中獲取利潤,便無心增加投入,使網路營銷的發展停滯不前。有的企業則將網路營銷神秘化,認為其技術含量過高而不敢涉足,喪失發展機會。
(三)網銷利用率低。
多數網路頁面會包含一些企業或產品的推送廣告,但這些廣告的技術含量並不高,很多僅僅是展示企業名稱及聯系方式,網路的作用僅是展示通訊方式,使網路營銷的潛力被埋沒。
(四)誠信難以保障。
網路營銷不同於傳統銷售模式,買賣雙方的交易過程都是通過網路進行。由於當今的市場體系不夠健全,假冒偽劣、以次充好的行為屢禁不止,在網路營銷中此類問題同樣不可避免,且網路交易這種形式使得退換貨、資金追討存在較大的困難。通過網路進行營銷詐騙的案件越來越多,降低消費者對網路營銷的信任度。部分網銷產品在運送過程中會被故意掉包,通訊地址、聯系方式等個人信息可能被商家、快遞非法利用,這些都是網路營銷在誠信領域應該規避的問題。
❾ 2019年上半年保險網銷經營數據分析報告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互聯網保險是指保險公司或新型第三方保險網以互聯網和電子商務技術為工具來支持保險銷售的經營管理模式。當前持有互聯網保險牌照的保險公司有眾安保險、泰康在線、易安保險和安心保險。
互聯網保險的市場空間包括兩個部分,增量部分是保險市場的自然增長和互聯網創造的新生保險需求;存量部分是互聯網保險對傳統保險渠道的替代。足夠大的保險市場為互聯網保險提供了發展空間;此外,保險行業產業鏈的每個環節都有提升效率和改善用戶體驗的空間。
保費規模持續增長
我國保險行業持續快速發展,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互聯網保險行業商業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保費收入規模從2013年的3880億元增長至2016年的3.1萬億元,幾乎增長了10倍。從增速來看,從2011年起,保費收入的同比增速穩步上升,2016年的增速創2008年以來新高,達到27.5%。
如今互聯網保險已經成為了保險行業重要組成部分,其市場份額正在不斷擴張,2015年互聯網保險保費收入2223億元,比2011年增長近69倍。2016年上半年,互聯網保險保費收入1431.1億元,其中,人身險半年保費與2015年全年人身險保費接近。
經營互聯網保險業務的機構逐年增長
截至2017年上半年,國內共有129家保險機構經營互聯網保險業務,傳統保險公司大多已經通過自建網站、或與第三方平台合作等模式開展了互聯網保險業務,保險公司基本已全部觸網。2016年中國保監會記錄的95億份新承保保單中,約有65%在互聯網銷售,截至2016年3月互聯網保民已經超過3.3億。
互聯網保險險種出現了明顯的轉變
在互聯網保險的險種結構方面,出現了明顯轉變的趨勢。其一是由產險向壽險的轉變,在2013年時互聯網保險中產壽險佔比為8:2,而到2016年及以後變為了2:8;其事是由標准化險種逐漸向非標准化險種轉變,曾經互聯網上銷售的產品主要是車險、意外險等類型產品,而到
2016年投違險、年金險和萬能險等非標准化險種占據了互聯網保險絕大多數的保費規模收入,2017年以來年金險和健康險佔比又在持續上升。
互聯網保費規模持續增長,近兩年車險受政策調整影響較大。互聯網保費收入高達2347億元,其中財產險和人身險分別實現保費收入403億元和1945億元,互聯網人身險佔比進一步提升至83%。整體互聯網保費同比增速僅5%,滲透率從2016年9.2%下降至7.6%,2017H1滲透率只有58%。
互聯網保險發展過程中,互聯網巨頭公司的推動作用顯而易見
2013年由阿里、騰訊以及平安共同設立的眾安保險獲得國內首個互聯網保險牌照,近年來以網路、阿里、騰訊以及京東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更是持續在保險領域布局,其中尤以阿里及旗下的螞蟻金服最為積極。其中阿里控股國泰產險,全資設立螞蟻韻保和保進保險,騰訊控股的微民保險於2017年11月正式獲批,網路也於今年10月正式完成對黑龍江聯保龍江保險公司的收購。京東步伐相對較慢,2015年就擬設立的互聯網財險公司至今未有實際動作,但劉強東在2017京東開年大會強調一定會做保險,並且正在申請保險牌照,同時不排除投資購買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