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大全 > 市場營銷學通論品牌策略的選擇

市場營銷學通論品牌策略的選擇

發布時間:2021-05-30 15:33:05

市場營銷營銷策略

市場營銷策略是企業以顧客需要為出發點,根據經驗獲得顧客需求量以及購買力的信息、商業界的期望值,有計劃地組織各項經營活動,通過相互協調一致的產品策略、價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銷策略,為顧客提供滿意的商品和服務而實現企業目標的過程。
(1)4Ps,即:產品(Proct) 、價格(Price) 、促銷(Promotion)、通路與配銷 渠道和分銷(Place&Distribution)
這四個因素應用到營銷過程中,就形成了四方面的營銷策略。
在4Ps的基礎上,又發展出了6Ps、7Ps等,如加上政治POLITICS和公共關系PUBLIC,是為6Ps。
1981年布姆斯(Booms)和比特納(Bitner)建議在傳統市場營銷理論4Ps的基礎上增加三個「服務性的P」,即:人員(People)、流程(Process)、環境(或是或實體環境;Physical evidence),而形成了7Ps理論。
7Ps多被用於服務行業。
根據與市場競爭對手對抗的需要而制定富有競爭力的產品、價格、渠道和促銷政策。這一時期誕生了著名的4P理論。當時還是大眾媒體盛行的時代,依靠大眾媒體促進銷售,無差異化策略成為這一階段的明顯特徵。
①產品策略主要研究新產品開發,產品生命周期,品牌策略等,是價格策略,促銷策略和分銷策略的基礎。
②價格策略又稱定價策略,主要目標有四點(1)維持生存;(2)利潤最大化;(3)市場佔有率最大化;(4)產品質量最優化
③促銷策略主要目的是:傳遞信息,強化認知,突出特點,誘導需求,指導消費者,擴大銷售,滋生偏愛,穩定銷售。
④渠道策略,是指為了達到產品分銷目的而起用的銷售管道。
⑤人員(Personal Sales),所有的人都直接或間接地被捲入某種服務的消費過程中,這是7P營銷組合很重要的一個觀點。知識工作者、白領雇員、管理人員以及部分消費者將額外的價值增加到了既有的社會總產品或服務的供給中,這部分價值往往非常顯著。
⑥流程(Process),服務通過一定的程序、機制以及活動得以實現的過程(亦即消費者管理流程),是市場營銷戰略的一個關鍵要素。
⑦環境(Physical Evidence),包括服務供給得以順利傳送的服務環境,有形商品承載和表達服務的能力,當前消費者的無形消費體驗,以及向潛在顧客傳遞消費滿足感的能力。
(2)4Cs,包括:顧客(Customer)、成本(Cost)、溝通(Communication)、便利(convenience)。
加上機會market Chance,市場變化market Change為6C。
不銷售製造的產品,而要將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售出;不要依競爭者或者自我的盈利策略定價,而是要通過一系列測試手段了解消費者為滿足需求願付出的成本;不要以自身為出發點,想著網點怎麼布置,採用什麼樣的通路策略,而要關注消費者購買產品的便利性;不是想著如何通過媒體傳播來提升銷量,而要和消費者互動溝通。
(3)4R營銷理論是由美國學者唐·舒爾茨在4C營銷理論的基礎上提出的新營銷理論。4R分別指代Relevance(關聯)、Reaction(反應)、Relationship(關系)和Reward(回報)。該營銷理論認為,隨著市場的發展,企業需要從更高層次上以更有效的方式在企業與顧客之間建立起有別於傳統的新型的主動性關系。
SWOT方法分析市場
SWOT是一種分析方法,用來確定企業本身的競爭優勢、競爭劣勢、機會和威脅,從而將公司的戰略與公司內部資源、外部環境有機結合。
strength(優勢):評估自己的長處
weakness(劣勢):找出自己的短處
opportunity(機會):發現自己的機會
threats(威脅):認識到存在的威脅 研究市場營銷職能,經驗的做法是從商品銷售入手。美國市場營銷協會定義委員會1960年曾發表過這樣一個定義:「市場營銷是引導商品或勞務從生產者流向消費者或其使用者的一種企業活動。」這個定義雖不承認市場營銷就是銷售,但是認為市場營銷包含著銷售,也包含著對商品銷售過程的改進與完善。許多學者認為這個定義過於狹窄,不能充分展示市場營銷的功能。然而,不論其是否恰當,這個定義清楚地揭示了市場營銷與商品銷售的關系。
商品銷售對於企業和社會來說,具有兩種基本功能,一是將企業生產的商品推向消費領域;二是從消費者那裡獲得貨幣,以便對商品生產中的勞動消耗予以補償。企業是為了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而採用先進生產組織方式進行社會化生產的產物。在資源短缺的現實經濟中,它通過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資源集中和生產專業化,能夠利用規模經濟規律來提高生產效率,創造和傳播新的生活標准。商品銷售是生產效率提高的最終完成環節,即通過這個環節把企業生產的產品轉移到消費者手上,滿足其生活需要。在另一方面,社會選擇市場和商品交換方式,在企業轉讓產品給消費者的同時,通過讓企業獲得貨幣,是因為社會需要保持企業生產經營的連續,以便更多地獲得提高生產效率的好處。通過商品銷售,讓商品變為貨幣,社會可以為企業補充和追加投入生產要素,而企業因此也獲得了生存和發展的條件。
商品銷售十分重要。企業需要盡最大努力來加強這一職能。其具體的活動包括:尋找和識別潛在顧客,接觸與傳遞商品交換意向信息,談判,簽訂合同,交貨和收款,提供銷售服務。然而,進行商品銷售是有條件的。要順利進行商品交換的有關條件包括:①至少有兩個主體,他們分別擁有在自己看來是價值相對較低、但在對方看來具有更高價值的有價物(商品、服務的貨幣),並且願意用自己所擁有之物來換取對方所擁有的有價物;②他們彼此了解對方所擁有的商品的質量和生產成本;③他們相互之間可以有效地進行意見溝通。例如洽談買賣條件,達成合同;④交易發生後他們都能如意地消費和享受所得之物。但是常常發現,這些條件不是處處成立的,因此企業經常會面臨銷售困難的局面。為了有效地組織商品銷售,將企業生產的商品更多地銷售出去,營銷部門就不能僅僅只做銷售工作,還必須進行市場調查研究、組織整體營銷、開發市場需求等活動,而且要等到後面這些工作取得一定效果以後,才進行商品銷售。 市場調查與研究又稱市場調研,指企業在市場營銷決策過程中,需要系統客觀收集和分析有關營銷活動的信息所做的研究。
企業銷售商品的必要外部條件之一是該商品存在著市場需求。人們把具備這個條件的商品稱為是適銷對路的。只有存在市場需求,商品才能銷售出去。某種商品的市場需求,是指一定范圍的所有潛在顧客在一定時間內對於該商品有購買力的欲購數量。如果某種商品的市場需求確實存在,而且企業知道需要的顧客是誰,在哪裡,就可以順利地進行商品銷售。
由於生產分工和商品生產本身在不斷地創造著市場需求,因此,籠統地講,潛在市場需求總是存在的。問題在於人們現實需要的商品是不是市場上供應的商品。經常存在的商品銷售困難的根源在於市場上供應的商品不是人們現實需要的商品,或者說,市場上的商品與人們的現實需要(期望)之間存在著差異。這個問題一方面造成了商品銷售困難,而另一方面造成部分顧客的需要得不到滿足。
理智的生產者和經營者當然不會生產經營那些沒有人需要的商品。要選擇生產那些有人購買的商品。然而問題在於,一定范圍的市場對於某種商品的需求量是經常變動的。有許多因素會對潛在顧客的需求產生影響。例如,居民收入的增長會使人們逐步放棄對低檔、過時商品的消費,隨之將購買力轉向檔次較高、新穎的商品;一種商品價格過高是許多人認為消費它不合算而很少購買它,但當它的價格下降時,人們就會產生消費合算的念頭,願意多購買、多消費。潛在顧客對於一種商品的購買慾望從來就是不穩定的。購買慾望的變化必然影響購買力的支付方向,導致市場需求的變化。對於這種變化,生產者和經營者可能缺乏信息,因而在變化發生以後,處於被動狀態。
為了有效地實現商品銷售,企業營銷經理需要經常地研究市場需求,弄清楚誰是潛在顧客,他們需要什麼樣的商品,為什麼需要,需要多少,何時何地需要,研究本企業在滿足顧客需要方面的合適性,研究可能存在的銷售困難和困難來源,並且對應地制定滿足每一個顧客需要的市場營銷策略。這就是市場調查與研究職能的基本內容。不難發現,市場調查和研究不單純是組織商品銷售的先導職能,實際上是整個企業市場營銷的基礎職能。 如何把握已經來臨的市場銷售與盈利機會並將它充分有效地加以利用?如何對即將來臨的市場需求的變化靈活適應?關鍵在於內部是否進行著生產和銷售、內部與外部之間兩者協調的管理。企業作為生產經營者需要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經常調整產品生產方向,藉以保證生產經營的產品總是適銷對路的。這就是說,要爭取利用每個時期的市場需求來保持企業銷售收入的穩定和增長,爭取利用每個所生產經營商品的盈利機會。在市場需求經常變動的條件下,企業的這種適應性就來自於企業對市場的嚴密監測,對內部的嚴格管理,對變化的嚴陣以待,對機會的嚴實利用。所有這些職能在企業經營管理上籠統地成為生產與供應職能。這個職能名稱實際上是沿用傳統的說法。在現代市場營銷理論中,這個職能被稱作整體營銷。
整體營銷是由企業內部的多項經營職能綜合來體現的。要讓銷售部門在每個時期都能向市場銷售適銷對路的產品,市場調研部門就要提供准確的市場需求信息;經營管理部門就要把市場需求預測資料轉變成生產指令,指揮生產部門生產和其它部門的協作。要讓銷售部門及時向顧客提供他們需要的產品,就要讓生產部門在顧客需要來臨之前將相應的產品生產出來;為了讓生產部門能夠做到這一點,技術開發部門就要在更早的時候完成產品設計和技術准備工作,能夠向生產部門提供生產技術;財務部門就要在更早的時候籌集到資金,提供給生產部門進行生產線或機器設備的調整,提供給采購部門進行原料、材料、零部件的采購和供應;人事部門也要在更早的時候對工人進行技術培訓和崗位責任教育,激發職工提高生產勞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讓銷售部門能夠迅速打開銷路,擴大商品銷售數量,公共關系部門就應當在此之前在顧客心目中建立高尚的企業形象和企業產品形象,擴大服務顧客的聲勢和信譽傳播范圍;廣告宣傳部門就要在此之前有效地展開廣告宣傳攻勢;促銷部門要組織對潛在顧客有吸引力的促銷活動;銷售渠道和網路管理部門要在此之前爭取盡可能多的中間商經銷或代銷企業的商品。這樣,各個部門相互之間協同作戰,共同來做好市場營銷工作,就是整體營銷。
實行整體營銷需要對傳統上各個職能部門各自為政的做法加以改變,甚至需要改變某些職能部門的設置。在市場營銷中,要讓技術開發部門根據顧客的需要開發人們願意購買的商品;讓財務部門按照市場營銷需要籌集資金,供給資金,補充「給養」;讓生產部門在顧客需要的時間出產顧客需要的產品,保證銷售部門及時拿到合適的產品、採用顧客喜聞樂見的方式,向存在需要的顧客進行銷售。這樣技術開發部門、生產部門、財務部門和銷售部門等就結合起來了,共同為促進商品的銷售而運作。這樣才能形成整體營銷的效果。 不斷提高社會生活水平的社會責任要求企業努力爭取更多地滿足消費者需要。這就是說,僅僅向消費者銷售那些他們當前打算購買的商品是不夠的。消費者普遍存在著「潛在需求」,即由於某些原因,消費者在短期內不打算購買商品予以滿足的需求。例如,對於21世紀市場上某種商品的質量水平不滿意的消費者,即使存在需要,也可能不去購買這種商品;對於21世紀市場上價格相對較高,人們認為多消費就有些奢侈的非生活必需品,消費者即使存在需要,也可能不去購買,或者很少購買;有些消費者因為某種後顧之憂,把一部分錢儲蓄起來,不用於21世紀的生活消費,會形成「潛在需求」;另外一些消費者雖然有一定的生活收入來源,可是由於手持貨幣數量的限制,不能購買某種他所需要的商品,也形成了「潛在需求」。當然,還有相當多的顧客拿著錢買不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因此形成「潛在需求」。潛在需求的客觀存在是由消費者生活需要的廣泛性和可擴張性決定的。潛在需求實質上就是尚未滿足的顧客需求,代表著在提高人們生活水平方面還有不足之處,也是企業可開拓的市場中的「新大陸」。
企業既要滿足已經在市場上出現的現實性顧客需求,讓每一個願意購買企業的商品的顧客確實買到商品,也要爭取那些有潛在需求的顧客,提供他們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務,創造某些可以讓他們買得起、可放心的條件,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讓他們建立起購買合算、消費合理的信念,從而將其潛在需求轉變成為現實需求,前來購買企業的商品。這就是「創造市場需求」。例如,通過適當降價,可以讓那些過去買不起這種商品的消費者能夠購買和消費這種商品,讓那些過去覺得多消費不合算的消費者願意多購買、多消費,真正滿足其需要;通過廣告宣傳,讓那些對某種商品不了解因而沒有購買和消費的消費者了解這種商品,產生購買和消費的慾望;通過推出新產品,可以讓那些難以從過去的那種商品獲得需要滿足的消費者有機會購買到適合其需要、能讓他滿意的商品;通過提供銷售服務,讓那些覺得消費某種商品不方便、不如意、不安全因而很少購買的消費者也能盡可能多地購買和消費這種商品,創造市場需求可以使市場的現實需求不斷擴大,提高顧客需求的滿足程度;也可以使企業開創一方屬於自己的新天地,大力發展生產;同時使企業在現有市場上可進可退,大大增強對市場需求變化的適應性。 公共關系活動早就有之。本世紀初美國還出現過專業公共關系咨詢公司。企業管理理論界在30年代就承認了職工關系、顧客關系的重要性。然而,在存在落後的生產觀念、銷售觀念的條件下,公共關系沒有作為市場營銷的一個「內在職能」。到60年代再次爆發保護消費者權益運動之後,公共關系職能才得到廣泛的重視。在80年代,人們不再把公共關系看作為企業的「額外負擔」,而是把它當成了市場營銷的一種職能。1981年,葛郎儒(Christian Gronroos)提出了「內部營銷」的理論;到1985年,傑克森(Barbara B .Jackson)提出要開展「關系營銷」。這些新觀點,綜合起來,就是認為需要在市場營銷職能中增加一個新項目:協調平衡各種公共關系。
企業作為一個社會成員,與顧客和社會其它各個方面都存在著客觀的聯系。改善和發展這些聯系既可改善企業的社會形象,也能夠給企業帶來市場營銷上的好處,即增加市場營銷的安全性、容易性。按照傑克森的觀點,商品銷售只是企業與顧客之間營銷關系的一部分。事實上,他們之間還可以發展經濟的、技術的和社會的聯系和交往。通過這些非商品交換型的聯系,雙方之間就可以增進相互信任和了解,可以發展為相互依賴、相互幫助、同甘共苦的夥伴關系,讓企業獲得一個忠實的顧客群,還可以將過去交易中的煩瑣談判改變為慣例型交易,節省交易費用。這種「關系營銷」的思想同樣適合於發展和改善企業與分銷商、供應商、運輸和倉儲商、金融機構、宣傳媒體以及內部職工的關系,使企業在市場營銷過程中,都可以找到可以依賴、可予以幫助的戰略夥伴。協調平衡公共關系需要正確處理三個關系,即商品生產經營與企業「社會化」的關系,獲取利潤與滿足顧客需要的關系和滿足個別顧客需要與增進社會福利的關系。

② 市場營銷品牌策略有哪些它們的優缺點是什麼

對於一個成功抄的品牌營襲銷策略,能夠在消費者的內心深處形成一種潛在的文化認同和情感眷念。而對於消費者來講,他們內心所喜好而鍾愛的一個品牌,是自己認可的,包括對產品的質量、功能、外觀樣貌的欣賞。從而對於中小企業來講,做好品牌推廣要了解用戶,服務於用戶。我建議您到
十大品牌網
上去看看,這個網站是專門介紹這些品牌的,還是比較靠譜的,去看一下會對您的選擇有所幫助的。

③ 求論文《論國際市場營銷中的品牌策略》,3000到5000字。

中國企業品牌國際化策略研究

第一章 緒論 7-15
1.1 中國品牌的歷史回顧 8-9
1.2 中國品牌的現狀 9-13
1.2.1 國內品牌發展現狀 9-10
1.2.2 中國企業品牌國際化的現狀、面臨的難題 10-13
1.3 國際品牌發展狀況 13
1.4 國內外品牌發展的差距 13-15
第二章 品牌國際化的相關概念 15-21
2.1 品牌國際化的基本含義 15-16
2.2 品牌國際化的基本模式 16-18
2.3 品牌國際化程度的度量 18
2.4 中國企業品牌國際化必要性分析 18-21
第三章 中國企業品牌國際化戰略 21-31
3.1 目前中國企業國際化經營中實行的品牌戰略 21-27
3.1.1 自創國際知名品牌戰略 21-22
3.1.2 貼牌戰略 22-23
3.1.3 本土化品牌戰略 23-26
3.1.4 復合型品牌戰略 26-27
3.2 中國企業品牌國際化戰略的變遷路徑 27-29
3.2.1 變遷路徑之一 27-28
3.2.2 變遷路徑之二 28
3.2.3 變遷路徑之三 28-29
3.3 企業收購國外品牌的模式 29-30
3.4 對收購品牌的處理方式: 全球統一品牌還是多品牌 30-31
第四章 中國企業品牌國際化策略分析 31-56
4.1 政府在企業品牌國際化進程中的作用分析 31-32
4.2 中國企業如何實施品牌國際化戰略 32-56
4.2.1 藉助國際會展進行品牌國際化推廣 32-35
4.2.2 以科技創新支撐品牌國際化 35-36
4.2.3 通過互聯網進行品牌國際化推廣 36-40
4.2.4 以體育營銷促進品牌國際化 40-48
4.2.5 制定和實施知識產權管理策略 48-51
4.2.6 其它策略
這個是大綱,全文與本人聯系

④ 市場營銷案例分析--請分析聯合利華在中國市場實施的品牌策略

聯合利華的中國戰略
數據編號:K7-F5755

2001年11月中國正式加入WTO,本土企業在新的市場營銷環境下,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適應——創新。跨國公司在20世紀主導世界經濟,在21世紀將主宰世界經濟。從十幾年前寶潔(P&G)等最早進入中國市場到今日跨國公司全面進入,跨國公司已在中國市場做了大量的跨國行銷活動,其市場戰略、營銷策略為本土企業學習如何適應WTO後國際市場競爭提供了生動的、近距離的、鮮活的啟示。
「中國是聯合利華未來發展戰略中最重要的地區,它的重要性使其成為惟一在聯合利華全球策略中被明確提到名稱的國家。」
「在持續高速發展的經濟大潮中,聯合利華和其合作夥伴將以更為強有力的姿態拓展其業務,以期在中國這個競爭激烈的廣闊市場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中國會成為聯合利華全球增長的重要發動機,一顆20世紀20年代播下的種子開出了21世紀的花。」
上述這些言論,出自全球著名消費品企業聯合利華總裁之口,我們分明可看出並確信它的「中國戰略」。
早在1923年,聯合利華的前身利華兄弟公司就在上海建造了肥皂廠,於1986年重返中國後,先後建立起14家合資企業,正銷售旁氏、力士、夏士蓮、奧妙、潔諾、金紡、立頓、和路雪、蔓登琳等近20個品牌。
事實上,聯合利華在重返中國後的初期道路並非平坦。那麼現在呢?聯合利華顯然已度過了「磨合期」,找到了中國戰略的執行策略。雖然聯合利華在華銷售額僅占其在全球銷售額的2%,但它對中國市場極為看好,其在中國的目標是到2003年使現有業績再翻一番。
一、聯合利華中國業務概況
1999年,聯合利華對中國地區原有的14家合資企業進行資產重組,形成了三大主要業務:家庭及個人護理用品,食品及飲料,冰淇淋。同時,果斷退出一些非主營業務領域,以重點突出主業。這次重組增強了聯合利華在中國的投資和發展能力,強調了中國在聯合利華全球策略中的重要地位,不僅使聯合利華在中國產品的分類生產更加明晰、銷售得以統一、品牌推廣更有針對性,而且減少了內部各公司間的內耗,避免了無序競爭,提高了競爭效率。
二、全方位的本土化戰略
1.人力資源本土化
員工本土化的組成,為聯合利華深入了解各地迥然相異的消費文化、消費需求和生活習慣提供了有益的幫助,為公司拓展中國地區的業務積累了寶貴的經驗。聯合利華堅信啟用本土的經理人員拉近了與消費者的距離,外籍員工的人數已由1998年的100多名降到目前的30多名,公司的最終目標是由中國人領導在華業務體系。今年以來,公司在大幅裁減外員的同時,提拔了很多本土經理人員,力爭使中國經理級員工占總管理人數的95%。同時公司還每年招收130名應屆大學畢業生,對他們進行國內外的培訓,以提高人力資源的整體素質。
2.采購本土化
目前,聯合利華在中國的本土采購已達到90%。業內人士評價說,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聯合利華對中國傳統的中草葯、天然植物之道已非常熟稔。作為在烏發領域的市場創新者,「夏士蓮」已佔有該領域市場的最大份額——洗發水總份額的5%。而在沐浴市場,由於近年致力於對本土自然材料的研發,「夏士蓮」香皂市場佔有率節節攀升,目前已佔據中國沐浴市場70%的份額。而這些含有天然材料的洗護用品,其原料的采購幾乎完全在華完成。
3.資本運作本土化
自「中國將試行允許外資企業國內上市」的消息公布後,聯合利華中國公司方面就表達了希望在中國A股上市的想法。據業內人士分析,聯合利華有望成為中國第一個在A股上市的外資企業。今年6月30日,聯合利華中國公司向中國證監會表達了在華上市的意向,其新聞發言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旦證監會的有關法規和實施細則出台,公司將擇時向證監會遞交有關上市材料。
在聯合利華看來,能在中國國內上市有三大好處:一是跨國公司本土化的表現之一,通過證券市場把公司自身的發展與當地消費公司產品的公眾緊密地聯系起來,能夠產生最直接的反應。二是有助於通過推出股票期權的激勵和留任本土員工,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按照公司最高領導的說法,目標是兩三年後,讓聯合利華的所有員工有能力——如果他們願意的話——參股或持有聯合利華的股票,讓他們成為企業的所有者。三是有助於提高公司的知名度。
4.形象本土化
以前,消費者通過產品品牌認識聯合利華。為了與中國消費者更加直接有效地溝通,聯合利華認為有必要發展有中國特色的新的企業標識。2001年4月12日,聯合利華(中國)有限公司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行了盛大的新聞發布會,宣布在中國啟用新的企業標識。新標識的口號「有家,就有聯合利華」,不僅是對聯合利華進入中國後發展的總結,更重要的是表明了聯合利華今後對中國市場和每個家庭的承諾——幫助他們提高生活質量,將美好和幸福帶給每一個家庭。新標識中新增添的小房子更使人感到溫馨、舒適和浪漫,充分體現了聯合利華重視中國市場,關愛中國家庭的初衷。這是聯合利華全球第一次以本土形象面向本土市場。
5.研發本土化
聯合利華每年用於研究發展的費用約為10億美元。今年2月28日,聯合利華在上海成立了其在全球的第6個研發中心。該中心投入資金1.66億美元,今年年底在此工作的中國科研人員將達150人,今後每年的運行費用6000萬元人民幣。這一研發中心將全部僱用中國科學家,他們將有機會接觸到聯合利華全球研發網路的資源,這是聯合利華實施本土化戰略的一個重要標志。研發中心除了致力於產品的技術開發和技術更新外,同時注重將中國傳統科學倡導的天然成分引入到產品中,以不斷增加產品的技術含量,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從而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6.品牌本土化
聯合利華在把它的全球品牌帶到中國的同時,也不斷收購中國當地有影響、有潛力的本土品牌,並對之在技術、研發、形象和推廣方面加大力度,使它們滿足當地消費者的需要。
三、品牌管理
聯合利華有著豐富、成熟的多品牌管理經驗。從全球角度看,它是採取了集中品牌戰略,壓縮品牌數量,並保證一線品牌的增長率;從當地戰略看,它力求在發展全球品牌的同時,保護和發展本土品牌。總體上,使公司擁有的品牌處於動態最優狀態,這有力地說明聯合利華滿足當地消費者需求的決心。
1.集中品牌戰略
如何迅速提高、保持企業高速發展,一直是許多國際型企業非常關注和急需解決的問題。同樣,對於業務量龐大、人員及機構眾多的聯合利華,提高企業發展速度也並非易事,所以公司於1999年提出了全球戰略:即增長之路。增長之路主要包括:與消費者再聯系、集中優勢品牌、探尋新的銷售模式、分銷方式、建立世界級的供應鏈、業務結構簡單明了、構築良好的企業文化,他們希望用5年的時間,經過一系列的調整,到2004年公司的年銷售額增長率達到6%、利潤率達到16%(目前聯合利華每年的銷售增長率為2%,利潤率為10%)。目前增長之路雖然剛剛開始,但是在公司的財政報表上已有所體現,2000年第三季度的銷售增長率為5%,亞洲新興市場的銷售也從21%增長到35%。
集中戰略主要體現在行業、產品類別和品牌三個方面。聯合利華認為,衡量公司是否健康發展的標准有兩個:一個是一線品牌的增長率;一個是它們在所有業務中所佔的比例。到2004年,一線品牌應該佔到全部業務的90%~95%,年增長率必須達到5%~6%。目前,它們的業務佔有率是80%。
聯合利華壓縮品牌規模是從2000個品牌中選出400個品牌,其根據是80/20規律。那麼,如何在眾多的品牌中選擇出400個品牌?聯合利華的標準是看「是否有潛力成為有吸引力和有規模的品牌」。當然,沒有被選擇的品牌並非全部賣掉,有些會根據業務的調整重組到現有的400個品牌結構中。
2.全球品牌與當地品牌並舉
聯合利華在華的近20個牌子幾乎都是同類產品的佼佼者。力士與夏士蓮在洗發水和沐浴類產品中位居前列;中華牙膏是牙膏市場的老字型大小;奧妙洗衣粉在去年降價30%後,迅速成為城市洗衣粉市場的領導者;立頓紅茶的市場佔有率超過80%;和路雪在冰淇淋市場的地位無人可替。
保持如此驚人的市場佔有率和知名度,與聯合利華的品牌運作密切相關。對全球品牌,聯合利華進行本土化改造,使其符合本土消費者的需求;對本土品牌,聯合利華對之注入國際經驗、資源和技術,一方面充分繼承和發揚品牌特色,另一方面不斷推陳出新,為品牌注入新的活力和內涵。這一品牌策略帶來的是超過50億元的銷售額和每年兩位數的增長業績,這證明聯合利華將本土化和全球化相結合的努力已獲得成功。事實上,很少有跨國公司像聯合利華這樣並不一味推廣自有品牌,而是善於收購本土品牌並提升為國際品牌。
3.品牌創新
「品牌要發展就要不斷的創新」,這是聯合利華推廣品牌的一個重要原則。每年聯合利華花費60億美元推廣自己的品牌,使之成為世界上廣告花費最多的公司之一。
聯合利華將品牌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要保證品牌生存所要具備的基本生存能力,如需要有產品的配方和廣告以及分銷和營銷的改良;第二個階段是品牌要有新的形式,品牌要不斷以新的形式創造新的價值,如過去的洗衣粉和洗衣液,現在公司發明了一種洗衣葯片,洗衣葯片放在洗衣機中具有洗衣粉和液體的功能,品牌正是要通過其他形式創造價值;第三個階段是要讓品牌有突破,如聯合利華目前推出的速食湯,它是一種投幣購買食物,類似於從投幣購買機購買可口可樂。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過去47年裡,「中華」一直是中國人的、有著悠久歷史的品牌,給人這樣的感覺:質朴、平和、成熟、穩重,但多少顯得有些老化。作為聯合利華中華專業口腔護理中心全新技術的成果,中華牙膏推出了一款創新型產品——中華草本抗菌牙膏。它是目前市場上惟一能夠「去火抗菌雙保護,牙齒牙齦都健康」的牙膏產品。
聯合利華對中華牙膏的創新不僅在技術和配方上,同時也在外包裝和形象上。絕大多數消費者覺得中華牙膏整個標識的設計過於陳舊,因此自2001年5月中旬,聯合利華重新設計了中華牙膏新形象。它由消費者在數百種設計方案中挑選出最後結果:包裝圖文分明,標識醒目,色彩時尚;採用復合管,輕便耐用;在保留「中華」堅實的品牌內涵的同時,更賦予品牌創新、現代、專業的附加價值。品牌標識中固有的三個元素非常令人難忘:華表、「中華」繁體字樣和天安門圖形。新標識保留了這三個特有的元素,同時注入了新的內涵——創新、專業精神和現代感。形象和內涵雖然改變,但中華產品的定位不變:它永遠是中國人的大眾化家庭性口腔消費用品。
四、社會營銷
作為中國現代公民的一員、中國社會結構的一部分,聯合利華認為有責任滿足這個國家和所在社會人們的需求,這僅僅通過提供產品來完成是遠遠不夠的。公司所選擇的公益項目並不注重商業回報或宣傳價值,卻力求所作所為能為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做出積極的貢獻。公司的公益活動包括兩大主題,一是」希望家園」——加強環境保護意識,推行可持續性發展,保護水資源,以及提供更多受教育的機會;二是」溫暖家園」——慈善捐贈活動。
針對中國森林覆蓋率僅有13.9%的現狀,聯合利華於2000年6月正式推出 「聯合利華中國綠水青山行動」,整個行動持續5年。第一年已投入約700萬元人民幣,致力於在全國范圍內植樹造林,涵養水土,改善生態環境;同時還將資助青少年環境教育及環境宣傳項目。
在教育方面,通過「聯合利華希望之星」項目,資助來自貧困地區的優秀學生,如在青海建造了7所小學;在復旦大學和華東理工大學設立了多項獎學金;贊助中歐工商管理學院和清華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幫助中國培養更多的經理人才;資助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以促進中國培養更多的政府和公共事務人才。
五、營銷渠道策略
營銷渠道的建立和管理成為跨國公司獲得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聯合利華公司的營銷渠道覆蓋全國1800個縣的1500個,覆蓋鎮達全國總數的1/3,在其每一個區域單位中都有專門的人員在從事聯合利華產品的銷售工作。聯合利華的銷售渠道不僅覆蓋率高,而且對渠道的管理和激勵水平也比較高,使總部的營銷意圖在經過多層的傳遞後仍然通暢。這種渠道戰略的確成為公司獲取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
和路雪自行分銷的網路幾年間已經遍布70多個大、中城市,除了和路雪自己,沒有人知道這個企業確切的銷售情況,但業內都知道和路雪是國內銷售最穩定的冰淇淋生產企業。 2001年3月,和路雪又開始嘗試建立自己的品牌直銷店——和路雪冰吧,定位是時尚青年的休閑場所,價位低於哈根達斯、DQ等品牌冰淇淋的直銷店。也許這正是走批發渠道的即食產品性市場趨於飽和使然,零售店應該是和路雪找到的一個新市場空隙。
六、市場推廣
聯合利華的廣告策略體現了每個品牌的特性,形成了互動效應。雖然聯合利華對廣告投入費用諱莫如深,但它的確是中國市場上的第二大廣告投入商。
據悉,對於剛剛進入市場的產品,聯合利華的廣告投放毫不吝嗇,投入額甚至佔到銷售額的50%。例如今年僅為京華茶葉的推廣,聯合利華就投入了幾百萬元的電視廣告。而對已深入市場的成熟產品,聯合利華也會至少拿出50%的銷售額去鞏固更新其市場形象。以旁氏為首的幾大護膚品品牌,其一年的廣告投入就超過億元。在冰淇淋方面,聯合利華的和路雪2001年在中國市場投入1億元用於品牌推廣與產品創新,並首次在央視投播30秒廣告。
聯合利華極力塑造自己的主流品牌形象。比如奧妙的廣告從一開始的「污漬油漬,不留痕跡」,變成「越洗越鮮艷」,現在則熱播一套廣告——「有她不怕臟,孩子快成長」,聯合利華廣告的主體思想已從對產品功能的單一介紹,轉變到了對於品牌形象的再塑和維護。
通過廣告成功傳遞各品牌信息,同時烘托聯合利華整體形象,使聯合利華成為在中國運作最為成功的日用消費品提供商。
七、中國市場的特殊對策
1.價格戰
雖然聯合利華、寶潔等跨國公司都不承認自己在打「價格戰」,但降價策略已越來越被諸多跨國公司所熟諳,而互相矛盾的說辭恰恰表明跨國公司的兩難:在洗衣粉和冰淇淋等進入門檻不高、利潤空間有限的行業中,不降價,市場份額不保;降價則有損品牌形象。早在1999年,聯合利華第一個在行業內發動降價,400克奧妙洗衣粉的價格從近6塊錢一下直逼3.5元,相當於當時主要對手價格一半左右。由於奧妙精心營造的高檔形象已深入人心,老百姓突然能夠買起以前買不起的奧妙洗衣粉了,市場由此洞開,奧妙也一躍成為洗衣粉市場的領導品牌。月銷售量大幅度增加,整整比原來增長了4倍以上。
在中國冰淇淋市場上,低價也成一大特點。和路雪和伊利本來分別把守著冰淇淋的高檔和中檔價位,特別是和路雪一直占據著高檔即食性冰淇淋銷售的一半以上市場份額,而經過一系列調整後,兩個品牌有相當一部分產品在中檔價位重合。2000年末至2001年初,和路雪多次進行「夢龍」等高價品種買一贈一的促銷活動,力圖使自己的產品價格與主要國內品牌拉齊。和路雪中國區總經理孔澎韜曾明確表示,中國這個市場是個開放的競爭激烈的市場,每年都會有價格戰,但和路雪並不懼怕價格戰。其實所謂不怕價格戰最好的辦法就是融入其中,和路雪近來推出的新品大多保持在2元錢左右的中低價位。
聯合利華並不否認價格手段給他們帶來的好處,他們甚至認為自己對於價格的運用恰到好處。「如果價格長期背離市場需求,產品就必將被消費者所淘汰。」
然而,面對洗滌市場越來越多國內外品牌的擠軋,聯合利華又開始大聲呼籲,大家降價不要以犧牲質量為前提,而要注重質量以及塑造品牌形象。其復雜的心情顯而易見。
2.打假
聯合利華公司在中國市場每年因假貨損失3.5億元人民幣,為了更好地保護消費者和企業的自身利益,聯合利華公司已將打假列入議事日程,決定每年花費1000萬元人民幣,組建專門的打假隊伍,遏制假貨的蔓延。
3.定位雙刃
聯合利華盡管一直堅持其全球品牌與當地品牌並舉的戰略,但仍無法迴避中外品牌共存中的經營矛盾。其結果是,2000年上海牙膏廠有限公司依據有關合同,果斷收回了美加凈牙膏的商標使用權。這個創建於1962年、出口量曾占據全國牙膏出口總量70%的老牌,被合資企業獨家有償使用了6年。合資後的前3年,美加凈品牌的市場地位和年銷售量一直處於上升狀態。但是不久,聯合利華對美加凈採取了一項措施:把美加凈的價格從4.5元壓到了3元一支。這迫使合資公司改動美加凈的配方,換成比較低檔的原料,使得原來處於中高檔的美加凈品牌下跌檔次,於是大多數從美加凈上游離出來的顧客成了聯合利華中高檔品牌「潔諾」的用戶。這個經營策略最終使得美加凈牙膏在國內外市場的地位每況愈下,銷售情況嚴重滑坡。1994年雙方合資之初,美加凈年銷量6000萬支,但收回時年銷量卻只有2000萬支。
在不動聲色中,「改變」或者說「破壞」國產品牌的市場定位,動搖它對固定消費者的長期承諾,是否是跨國公司征戰中國市場的又一「高招」呢?
那麼,現在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聯合利華對前述發展「中華」牙膏的舉措,是否會有新的認識呢?

⑤ 品牌策略都有哪些

品牌在現抄代營銷活動中襲的重要性,使品牌管理成為企業必須重視的一項工作。因此,科學合理地制定品牌策略是品牌運營的核心內容,而策略的選擇與制定實際上就是品牌決策的過程。在企業的品牌管理中一般涉及以下幾項策略:品牌化策略、品牌類型策略、品牌統分策略、品牌擴張策略、品牌重新定位策略。

⑥ 誰有市場營銷品牌策略國內外研究現狀的論文呀

摘要:近幾年來,我國市場中產品的同類品牌越來越多,企業品牌在市場營銷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其品牌能夠里示出一個企業的具體價值和市場定位,品牌已經逐漸成為了企業的重要資源,這充分體現出了品牌在企業中的重性。加強創新及大力推廣品牌策略,對企業未來的發展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本文首先對品牌概念,特徵和作用進行介紹,然後介紹了品策略和內容方面的相關內容,最後對我國品牌策略的現狀進行了闡述,並通過幾個方面分析了我國對品牌策略的創新研究。
關鍵詞:市場營銷品牌策略創新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similar brands and procts in the market of China, the enterprise brand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market marketing, the brand can be shown in a practical value and market positioning, brand has gra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resource of enterprises, which fully show the brand in the in the enterprise. To enhance innovation and vigorously promote brand strategy, plays a role can not be ignored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www.siyupaper.com This paper firstly introced the brand concept, characteristic and function, and then introces the related content of proct strategy and content, the status of brand strategy in China were introced, and analysis of the innovation research on brand strategy in China through several aspects.

隨著市場經濟時代的到來,我國企業的經營策略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當前的經濟形式,使企業能夠在新的形式中得到平穩的良好發展,企業在市場中的營銷方式趨向於品牌策略營銷方式,且品牌策略方式更趨向於鮮明化、個性化、價值化的發展。在我國的新經濟形勢下同類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也愈演愈烈,品牌之間的競爭成為了體現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佔有率的重點。1品牌概述

1.1品牌概念及其特徵和作用
l-1.1品牌的概念
品牌是指用於識別一個或多個已經出售的產品或勞務,使其與其他相同產品間相區別的一個專業術語。品牌主要是指可以通過語言描述來表達出來的內容。品牌的名稱通常是由文字、符號、圖案或這三種因素隨意組合而成,其名稱定義涵蓋了品牌的主要特徵,其具有良好的宣傳、溝通和互相交流的作用。品牌是一種表現產品完整形象的概念,它包括品牌名稱和品牌標志。比如:寶馬、肯德基、可口可樂等都是國外著名的可用語言表達出來的品牌名稱。1.1.2品牌的特徵
(1)品牌的屬性。每一個成功的品牌都會給人們帶來屬於它本身特有的屬性,品牌的屬性代表的就是產品或企業本身的一種內涵。這種內涵主要體現在質量、性能、做工、服務、其自身所附有的附加值等方面。
(2)品牌的價值。不同的品牌代表著不同的產品,因為其代表的企業聲譽不同,所以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產品價值和利益也不盡相同,同時也表現了企業在進行品牌設計時對其產品所持有的某種特定的價值觀。
(3)品牌的文化。品牌的文化主要是指企業文化在沉澱於產品品牌中的某種體現,同時也是企業在進行經營、銷售活動過程中,來充分體現企業文化的一種表現,以及通過品牌所能具體表現出的對利益、情感、個性形象等方面的價值觀念的總和。品牌表現的是企業本身特有的一種文化,此外它還是代表一種極能反應企業豐富內涵的文化。企業文化的載體依託於品牌,企業精神通過文化凝結於企業品牌之上,體現於企業品牌之中,又將其全部貫徹於整
個企業經營運行過程當中。(4)品牌的個性。品牌應該具有體現自己獨特一面的鮮明個性。創立一個品牌不止要在文字、符號、圖形的表現形式上做到標新立異以外,還要著重的突出品牌所代表產品的獨特個性,而且要讓人們通過看到品牌形象,便可以聯想到某種具有鮮明個性特徵的人或者物或者其他某一景象等,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讓品牌產生更有效的強大識別功能。

1.1.3品牌的作用
各類產品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品牌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充分體現了一個企業所應具備的企業素質、銷售信譽以及品牌形象,同時它也充分體現了一個國家所應具備的經濟實力和競爭能力。通過創立新品牌和發展品牌形象,是保持企業持續平穩發展和搶占市場佔有率的重要手段,也是促進我國市場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品牌的主要作用體現為:(1)品牌是體現企業經濟實力的主要衡量標志;(2)品牌是提高企業競爭能力的主要實施方法;(3)品牌是推動企業產業化發展的主要途徑;(4)品牌是企業獲得高額利益的主要保障;(5)品牌是加快企業資產積累的主要表現內容;(6)品牌能促進企業避開市場產品價格間的激烈競爭;(7)品牌能更快地提升企業發展速度。

2品牌策略和內容概述
2.1品牌策略概述
品牌策略是指企業在市場營銷過程中把品牌作為市場競爭中主要競爭手段,用此來獲得更大利潤和價值的企業經營目標。企業通過塑造品牌形象,來體現企業本身的市場價值,在對自身具備的條件進行具體分析後,又加之在外部經濟市場環境的基礎上,制定出一套符合企業自身發展的總體規劃目標和具體行動計劃。品牌策略是現代企業中經營銷售策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充分利用品牌策略,讓企業的產品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接受,使企業產品銷售更加順利。企業將品牌營銷策略來作為實現市場銷售的主要方式,讓品牌在銷售過程中真正地能夠發揮出巨大的作用,使其成為市場競爭的核心作用力。

2.2品牌策略內容
以品牌策略為企業市場營銷手段,是以品牌為主要核心,通過分析、設計等方法,讓品牌在市場營銷過程中給企業帶來最大的經濟收益。品牌策略的主要內容可以分為品牌創建、品牌形象策劃、品牌傳播策劃、綜合創意策劃等項個內容。實施品牌策略就是讓企業從整體的發展策略角度出發,經過對企業產品的包裝和大力宣傳,使廣大消費者對產品有更深刻的了解,同時使得成為消費者喜愛的產品。提高品牌知名度、信譽度和顧客忠誠度,對企業在生產、經營、管理等各個方面的整體經營管理得到提升,進而塑造企業良好形象,最終實現增強經濟實力的企業核心目標。

3品牌策略的現狀
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一些國外品牌企業進駐到我國經濟市場內,這給我國的大多數品牌企業都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沖擊。一些知名品牌,不是被搶先注冊了商標,就是被國外企業收購或擠垮。我國對於品牌的認知還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這使得我國在這一方面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積極開展品牌策略實施,發展、強化企業自身的品牌產品還處於初級的意識階段。這種意識一方面來源於政府的正確引導,另一方面來源於在市場競爭中的實踐。尤其是在市場競爭中的實踐,使得很多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用盡各種營銷手段,著重分析、標新立異、另行捷徑,發展屬於企業自身的品牌效應。比如在上海,有三槍牌內衣、真絲大王、開開牌服飾、愛建衣料等,屬於自身的品牌產品。由於發展出了屬於自身的品牌產品,使得企業在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立頭角,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主要地位,發展成了現在全國知曉的大品牌。於是很多企業才意識到要在市場經濟中真正實現自身企業的發展,不能只採用傳統的營銷策略,應該根據企業自身的鮮明特點,實施和推進品牌策略,發展屬於企業自身的品牌產品。現如今,實施品牌策略在企業營銷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不可輕視的主要問題。其主要表現為:(1)企業在實施品牌策略時對相關概念的理解不清晰。一些企業在實施和推進品牌策略時,僅僅只是把對生產商開發、生產的名牌作為重點內容。認為只要和這名牌產品的生產商互相合作,經營名牌產品,就是在實施和推廣自身企業的品牌策略。其實,這樣的理解是錯誤的,實施品牌策略是企業以促進自身發展為基礎,進而創建、發展自身的品牌產品,它是充分的把企業投入到經濟市場當中,在市場中以其得天獨厚的優勢發展品牌產品。(2)缺乏在實施品牌策略時的時間緊迫感。企業要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主導地位,應當先把企業銷售作為主要方面,其他的一些可以先放一放。而實施企業品牌策略是個系統化、連續化的工作,必須加大力度、不斷嘗試,不能只是採取表面化的推廣方法。(3)企業對實施品牌策略的方法使用不得當。一些企業在具體實施品牌策略時的對品牌營銷的理論知識認識缺乏,企業在具體實施品牌策略時茫然無措。很多時候是看到別的企業做什麼品牌的產品,自己也跟著人家去做,隨波逐流,缺少創新精神和主見。其實在當前的知識經濟環境下,沒有太多現成的優秀產品可以復制,在別人已經樹立起品牌形象後,再去摹仿、學習別的企業的產品,已經不能產生其自身的品牌價值。綜上撰述,只有在經濟市場中做到從實際情況出發,創建和發展屬於企業自身的產品,才能開發出具有鮮明個性的品牌產品。(4)企業缺乏相應的管理營銷機制。現如今,大多數企業尚處於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過程中。只有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實施經營管理分離,企業才能夠具有相對獨立的特性。不然在具體實施和推廣企業品牌策略時,就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只能產生短期的經營行為。品牌策略是一個具體化過程,它具體體現在具有連續性和短期實現行為,所以,企業在具體實施和進行品牌推廣策略過程中一定要解決好企業在經營管理機制方面的問題。

4品牌策略的創新研究
4.1品牌策略觀念的創新
品牌策略觀念的創新,主要是指企業在市場當中的營銷創新的主導,只有在觀念方面的領先創新,才能使得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領先地位。品牌策略觀念的主要內容包括:(1)全球性品營銷策略l Marketing牌策略觀念,即樹立能夠滿足全球顧客需求產品的觀念。在我國力III.&WTO後,我國企業產品營銷受到了巨大的沖擊,這就要求我國企業應當具有品牌策略觀念,放眼於全球性的巨大潛力市場需求,創造屬於企業自身品牌的新的市場。換句話說,就是企業在進入WTO後的條件下,要讓自己的品牌產品順利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大舞台,必須著眼於對全球性市場需求的分析,研究出消費者的主要消費趨向,抓住消費者的主要消費熱點,創立和開發出能夠讓全球消費者都感到滿意的新產品,豐富消費者的消費內容,提高消費者消費水平。(2)認知品牌策略觀念。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企業通過互相間的信息交流來實現傳播企業產品,促進消費者了解和接受企業產品,催生消費者的消費需求。認知品牌策略是對品牌營銷的深化與認識品牌產品相結合的結果。我國企業在推廣企業品牌時,必須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確立認知品牌策略的觀念。
4.2注重品牌效應,推廣品牌營銷
品牌就是企業的商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品牌意識在企業當中得到了重視,越來越多的企業把品牌策略列為營銷方法。品牌的重要意義就是幫助企業利用自己的品牌產品吸引更多的消費者,樹立企業產品形象。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時刻都存在著各種潛在的經濟危機,面臨著各種的挑戰,優勝劣汰是市場競爭不變的規律。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注重企業的品牌效應。推廣品牌策略,堅持以質量為本原則,以服務為堅實後盾。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大潮中,只有用優質的產品創建出的品牌,才能樹立其良好的品牌形象,只有用優質的售後服務,才能鞏固企業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
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市場是企業生存的根本。沒有了市場就沒有了企業的生存根本,沒有了市場的發展就沒有了企業的發展。注重品牌效應,創新市場營銷是決定企業命運的關鍵,也是促進企業發展的動力。

4.3品牌營銷策略方面的創新
品牌營銷策略方面的創新,是指我國企業要敢於在營銷方法上大膽創新,實施新的品牌營銷策略方法,把國內外企業先進的營銷方法創造性地融合加以利用。品牌營銷策略方面的創新主要現在:(1)企業關系營銷,是指以企業關系為主要基本指導思想,建立和發展與企業產品存在良好合作關系的核心導向,特別是努力實現讓消費者滿意,保持並加強與消費者之間的良好交易關系,並長期從此獲得豐富的市場利益。(2)利用網路進行營銷,是指企業充分的利用網路資源來展開的品牌營銷策略活動。網路進行的品牌營銷策略將會是促進企業實現品牌推廣的最重要、最顯著的手段。(3)採取知識營銷,是指通過利用產品的科技方面創新和進行科普推廣』進而培育和擴大市場營銷活動,知識營銷是現代化企業中市場營銷中的新趨勢。(4)達到無缺陷營銷,是指企業在整個品牌營銷過程中不給消費者留下任何消費過程中可能產生的遺憾,其主要的方法,包括使產品在設計方面無缺陷,在生產過程中無缺陷,在銷售過程中無缺陷,售前、售中無缺陷,以此建立起和消費者的良好關系,促進企業展。

⑦ 舉兩個例子說明品牌的內涵,並比較它們的品牌定位策略 市場營銷學

這么系統的問題,沒有獎勵怕是沒人回答……

⑧ 市場營銷策略有哪些

價格策略、產品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銷策略。

⑨ 目標市場營銷戰略有哪幾種分別具有那些優缺點

目標市場營銷戰略有無差異性市場營銷戰略、差異性市場營銷戰略、集中性市場營銷戰略

一、無差異性市場營銷戰略

1.優點是成本的經濟性。大批量的生產銷售,必然降低單位產品成本;無差異的廣告宣傳可以減少促銷費用;不必進行市場細分,也相應減少了市場調研、產品研製與開發以及制定多種市場營銷戰略、戰術方案等帶來的成本開支。

2.缺點是無差異市場戰略對市場上絕大多數產品都是不適宜的。因為消費者的需求偏好的基本方面具有極其復雜的層次。某種產品或品牌受到市場普遍歡迎是很少的。即使一時能贏得某一市場,如果競爭企業都如此仿照,就會造成市場上某個方面的競爭非常激烈,而其他方面的需求卻未得到滿足。

二、差異性市場營銷戰略

1.採用差異性市場戰略的最大長處,是可以有針對性的滿足具有不同特徵的顧客群的需求,提高產品的競爭能力。但是差異性市場戰略也不是完美無缺的。由於產品品種、銷售渠道、廣告宣傳的擴大化與多樣化,市場營銷費用大幅度增加。所以,無差異市場戰略的優勢基本上成為差異性市場戰略的劣勢。

2.缺點是該戰略在推動成本和銷售額上升的同時,市場效益並無保證。正因為如此,企業在市場營效中需要進行"反細"或"擴大顧客的基數"。這種思想在全球市場細分戰略中得到充分體現。

三、集中性市場營銷戰略

1.優點是目標集中,可以大大節省企業的營銷費用並能增加盈利,又由於生產、銷售渠道和促銷的專業化,也能更好的滿足這部分特定消費者的需求,進而使企業在某一個或某幾個市場上取得優越的市場地位。

2. 這一戰略的不足是經營者承擔風險較大,如果目標市場的需求情況突然發生變化,目標消費者的興趣突然轉移(這種情況多發生於時髦、流行商品)或是市場上出現了更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企業就可能陷入困境。

(9)市場營銷學通論品牌策略的選擇擴展閱讀

定製營銷(custom marketing strategy)

若將市場細分進行到最大限度,則每一位顧客都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細分市場。由於現代信息技術和現代製造業的迅猛發展,使得為顧客提供量體裁衣式的產品和服務成為可能。

定製營銷是指企業在大規模生產的基礎上,將每一位顧客都視為一個單獨的子市場,通過與顧客進行個體的溝通,明確並把握特定顧客的需求,並為其提供方式不同的滿足,以更好地實現企業利益的活動過程。定製營銷也被稱為一對一營銷、個性化營銷。

定製營銷的適用范圍十分廣泛,不僅適用於自行車、汽車、服裝、傢具等有形產品,也適用於金融、咨詢、旅遊、餐飲等服務領域。

定製營銷的突出優點是:能極大地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提高企業競爭力;以需定產,有利於減少庫存積壓,加快企業的資金周轉;有利於產品、技術上的創新,促進企業不斷發展。

但定製營銷有可能導致營銷工作的復雜化,增大經營成本和經營風險,因此,定製營銷需要建立在定製的利潤高於定製的成本的基礎之上。

另外,生產領域的定製營銷還對企業的設計、生產、供應等系統和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有很高的要求,海爾「定製冰箱」的生產,從設計、模具製造,到生產、配送、支付、服務等各方面都比普通冰箱的要求要高得多。

因此,一般的生產企業可能還很難做到,但定製營銷仍是眾多企業努力的方向。

⑩ 市場營銷學,論述題 《品牌.商標與包裝策略的利弊分析》

1、品牌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對營銷者和對消費者兩方面:
(1)品牌對營銷者的重要作用:第一,品牌有助於促進產品銷售,樹立企業良好的社會形象;第二,品牌有利於保護品牌所有者的合法權益;第三,品牌有利於約束企業的不良行為,督促企業著眼於消費者利益、社會利益和自身的長遠利益,規范自己的營銷行為;第四,品牌有助於擴大產品組合。第五,品牌還有利於企業實施市場細分戰略。
(2)品牌給消費者帶來的作用:第一,品牌便於消費者辨認、識別所需商品,有助於消費者選購商品;第二,品牌有利於維護消費者利益;第三,品牌有利於促進產品改良,滿足消費需求。

品牌與商標都是用以識別不同生產經營者的不同種類、不同品質產品的商業名稱及其標志。但品牌是市場概念,是品牌使用者在產品特徵、服務和利益等方面對顧客的承諾,品牌的價值是其使用中通過品牌標定的產品或服務在市場上的表現來進行評估的;而商標是法律概念,是已獲得專用權並受法律保護的品牌,是品牌的一部分。商標無論被使用與否,也不管其所標定的商品是否有市場,只要採用成本法對其評估,它就必然有價值。
包裝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保護商品;(2)便於儲運;(3)促進銷售;(4)增加盈利。

閱讀全文

與市場營銷學通論品牌策略的選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海爾洗衣機營銷方案 瀏覽:553
養護產品推廣提成方案 瀏覽:338
公司幹部員工培訓方案 瀏覽:701
涼鞋廠家促銷活動廣告語 瀏覽:508
商家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943
電子商務及酒店銷售渠道的多元化 瀏覽:484
潤滑油促銷活動詞語 瀏覽:92
餐飲店促銷活動發朋友圈文案 瀏覽:326
屈臣氏促銷活動目的 瀏覽:21
年末促銷活動廣告語 瀏覽:867
開業活動促銷話術 瀏覽:347
電子商務市場競爭 瀏覽:149
感動年度人物頒獎典禮策劃方案 瀏覽:122
培訓機構教職工備課方案及流程 瀏覽:692
農貿市場促銷方案 瀏覽:705
燈具店廣告策劃方案 瀏覽:109
51活動促銷總結 瀏覽:466
b2b電子商務如何改變了企業競爭的環境 瀏覽:325
西王集團電子商務 瀏覽:96
2016校園飾品營銷方案 瀏覽: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