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哪些成功或失敗的互聯網產品的情感營銷的案例
編輯註明:該問題來自知乎網“任何互聯網產品,是否都適合採取情感營銷的手法?或者說,是否有某種方法論,來規范這種營銷手法的套路?”。
內容如下:
幫主走那天,我(Andy Pan)去香港的蘋果店獻花,有記者采訪,問對蘋果最impressive的事情,我回答的其中一條是能夠完美的建立人與機器之間的“情感紐帶” (building emotional connection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devices)。
美國的一個小女孩的iPod壞了,自己把這個iPod埋在自家花園里。我見過女孩子把iPhone掉在地上後,拿起來心疼的親它拍它。
這就是人和產品之間的情感。
圍繞產品的情感植入,我(Andy Pan)覺得包括兩方面:產品內,產品外。
產品外的情感主要在營銷,這裡面蘋果的Think Different, 都是佳作,不一定都是煽情,也有輕松詼諧篇,蘋果的PC vs. Mac就是一篇篇值得回味的讓人會心一笑的作品。
產品內的情感離我最近,讓我最感動的是微信上個版本啟動時Michael Jackson的圖片:你說我是錯的,那你最好證明你是對的。
至於選擇這幅圖背後的故事,我不知道,但我覺得一定不是臨時急就篇,大家聚在一起說“來,我們頭腦風暴一下,搞個圖片上流一把”(oh boy, people are doing this every day huh?)
我只覺得:“微信的MJ閃屏是長期團隊氣質和某種情緒積累的自然流露。”
好的情感植入和輸出,本來就是主觀的,個人的。如果一個產品的第一負責人自己有鮮明的個性和思想,這事兒會比較靠譜。否則,我寧願看到一個不“情感”但是特性上有亮點的產品。因為,生硬的模仿的情感,很別扭。用的濫,很cheap;用的偏,很山寨。用Ricky的話:有的感覺很受用,有的卻如同怪味豆。
昨天和Ricky聊完,寫了兩條微博:
1. “和Ricky 聊產品,我說情感營銷一定要謹慎,因為這個本來是很難拿捏,嚴重依賴把關人的。濫學情感營銷只會生硬。讓我想起「圍城」里說的 "生平最恨小城市的摩登姑娘,落伍的時髦,鄉氣的都市化,活像那第一套中國裁縫仿製的西裝,把做樣子的外國人舊衣服上的補丁,也照舊在衣袖和褲子上做了。” ”
2. “有句話說:「第一個用玫瑰比喻女孩的是天才,第二個是庸才,第三個是蠢才。」微信的MJ閃屏是長期團隊氣質和某種情緒積累的自然流露。產品情感不是見到花花草草就眼淚汪汪 ”
你要做產品的情感植入和輸出,不是靠一堆碼字和公關的人頭腦風暴,是:首先你問自己,你對這個產品真的有情感嗎?
微軟看到蘋果iPod成功就攢了個團隊做Zune,結果做了幾坨垃圾。每次我看到Zune,我只能這么形容:When I look at this, it sends a shiver up my spine.。..
原因是什麼?
喬布斯:“Whenever we have a music event, we think it‘s important to remind ourselves why we do this in the first place. The reason we do this is like you, we love music.”
信息來源:知乎網
㈡ 微信營銷有哪些失敗的案例
我自己做過微信營銷就很失敗,沒抓住怎樣自然地融入要營銷的信息,也沒能很好的和熱點新聞結合
㈢ 微信營銷為什麼會失敗
其實對於微信營銷失敗的原因有很多,有時間一個小小的失誤就會導致滿盤皆輸,所以老漁哥網路提示需要認真對待微信營銷,注意正確的操作規范。失敗的具體表現如下:
1、把微信公眾號當做微博來用
微信打敗了微博,所以微信替代了微博,這簡直就是錯誤的。無論微信怎麼橫行霸道,微信始終是微信,微博始終是微博,沒有誰替代誰的問題。微博只是沉澱下來了,並不是沒有人用了。
2、推送時間無規律
做SEO的人也知道網站能夠持續有規律地更新會博得搜索引擎的歡心,微信推送直接面對的是人,更加需要有章可循,尤其對於忠實粉絲更是有這樣的要求。消息推送不規律主要有每天沒有固定的時間和推送不持續。
3、缺少必要的提醒
微信的必要提醒有三個:一是關注提醒,這是最基本的;二是轉發類提醒,比如告訴人們怎麼轉發,為什麼要轉發等等,這是擴大張力的需要;三是回復相關的提醒,比如回復什麼查看哪個欄目的內容,回復什麼可以得到什麼好處等等等,這是提升內在粘著力的需要。
㈣ 微信營銷失敗
為什麼這么說
望採納
㈤ 微信做營銷很失敗的原因
因為朋友圈刷屏,當朋友看到感興趣的商品,可能會停下看看,如果不喜歡直接拉黑名單了,或者不看你的照片,直接看別的朋友的照片
㈥ 微信營銷失敗的原因有哪些
其實對於微信營銷失敗的原因有很多,有時間一個小小的失誤就會導致滿盤皆輸,所以老漁內哥網路提示需容要認真對待微信營銷,注意正確的操作規范。失敗的具體表現如下:
1、把微信公眾號當做微博來用
微信打敗了微博,所以微信替代了微博,這簡直就是錯誤的。無論微信怎麼橫行霸道,微信始終是微信,微博始終是微博,沒有誰替代誰的問題。微博只是沉澱下來了,並不是沒有人用了。
2、推送時間無規律
做SEO的人也知道網站能夠持續有規律地更新會博得搜索引擎的歡心,微信推送直接面對的是人,更加需要有章可循,尤其對於忠實粉絲更是有這樣的要求。消息推送不規律主要有每天沒有固定的時間和推送不持續。
3、缺少必要的提醒
微信的必要提醒有三個:一是關注提醒,這是最基本的;二是轉發類提醒,比如告訴人們怎麼轉發,為什麼要轉發等等,這是擴大張力的需要;三是回復相關的提醒,比如回復什麼查看哪個欄目的內容,回復什麼可以得到什麼好處等等等,這是提升內在粘著力的需要。
㈦ 用微信網路營銷的失敗的案例
屏蔽的太厲害了
㈧ 微信營銷有哪些成功案例
微信營銷案例有很多,今天給大家說一下經典的五大案例
案例一、天貓
非主流
你以為紅包是那麼好拿的,你以為自己真的是喵星人還是未知生物,在微信開通公眾賬號指出,天貓的微信就讓人各種匪夷所思,盡管我們不是貓,也要對喵星人說一聲「高」,實在是「高」。
來到外星球,你最想要的是什麼,這惡搞版神秘之旅,你最期待看到的當然是「紅包」。但是想要得到它,你就得經歷這個星球上的層層考驗。比如看圖答出品牌名稱,這可相當有難度。天貓告訴我們,非主流有時也是營銷的法寶。
案例二、星巴克
音樂**微信
把微信做的有創意,微信就會有生命力!微信的功能已經強大到我們無法直視,除了恢復關鍵詞還有回復表情的。
這就是星巴克音樂營銷,直覺刺激你的聽覺!通過搜索星巴克微信賬號或者掃描二維碼,用戶可以發送表情圖片來表達此時的心情,星巴克微信則根據不同的表情圖片選擇《自然醒》專輯中的相關音樂給予回應。
這種用表情說話正是星巴克的賣點所在。只是筆者一直不明白表情區分是全智能的,還是人工服務呢?
案例三、1號店
游戲式營銷
1號店在微信當中推出了「你畫我猜」活動,活動方式是用戶通過關注1號店的微信賬號,每天1號店就會**一張圖片給訂閱用戶,然後,用戶可以會發答案來參與到這個游戲當中來。如果猜中圖片答案並且在所規定的名額范圍內的就可以獲得獎品。
其實「你畫我猜」的概念是來自於火爆的App游戲Draw Something,並非1號店自主研發,只是1號店首次把游戲的形式結合到微信活動推廣中來。
案例四、南航
服務式營銷
中國南方航空公司總信息師胡臣傑曾表示:「對今天的南航而言,微信的重要程度,等同於15年前南航做網站!」也正是由於對微信的重視,如今微信已經跟網站、簡訊、手機App、呼叫中心,一並成為南航五大服務平台。
對於微信的看法,胡臣傑表示「在南航看來,微信承載著溝通的使命,而非營銷」。早在2013年1月30日,南航微信發布第一個版本,就在國內首創推出微信值機服務。隨著功能的不斷開發完善,機票預訂、辦理登機牌、航班動態查詢、里程查詢與兌換、出行指南、城市天氣查詢、機票驗真,等等這些通過其他渠道能夠享受到的服務,用戶都可通過與南航微信公眾平台互動來實現。
案例五、小米
客服營銷9:100萬
新媒體營銷怎麼會少了小米的身影?「9:100萬」的粉絲管理模式,據了解,小米手機的微信帳號後台客服人員有9名,這9名員工最大的工作時每天回復100萬粉絲的留言。每天早上,當9名小米微信運營工作人員在電腦上打開小米手機的微信帳號後台,看到後天用戶的留言,他們一天的工作也就開始了。
其實小米自己開發的微信後台可以自動抓取關鍵詞回復,但小米微信的客服人員還是會進行一對一的回復,小米也是通過這樣的方式**的提升了用戶的品牌忠誠度。相較於在微信上開個淘寶店,對於類似小米這樣的品牌微信用戶來說,做客服顯然比賣掉一兩部手機更讓人期待。
當然,除了提升用戶的忠誠度,微信做客服也給小米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益處。黎萬強表示,微信同樣使得小米的營銷、CRM成本開始降低,過去小米做活動通常會群發簡訊,100萬條簡訊發出去,就是4萬塊錢的成本,微信做客服的作用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