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市場營銷的博士,會不會讀了也是白讀
如果你已經讀了恭喜你你的起步已經比普通人高了一大截!而且如果你有能力讀博士那你的總結能力 判斷力 領悟力肯定很好。 但如果你沒有讀且你的目標是做優秀的職業經理人 那就去讀吧
㈡ 在職攻讀市場營銷學的博士,武漢大學和華科哪個更好
顯然武大價值高,考取程度來講華科更容易,學理工科來華科會好一些。如果認為武大難考,建議考中南財大,華科市場營銷真不咋地。PS:我是華科的,絕對沒有偏見。
㈢ 市場營銷專業讀研讀博後的就業方向是什麼
您好,朋友!
市場營銷專業讀研讀博後的就業方向,一般是國際商務,國際貿易方向,營銷數據分析等。
㈣ 國內有哪些大學有市場營銷的博士生方向
武漢地區的武大、華科、武漢理工都有這個方向博士點的~~
由此看來,國內這個方向的博士點的學校應該很多,呵呵,你可以先看看自己想去哪座城市~~
㈤ 在美國讀商學院 PhD 是什麼體驗
從讀博的流程來說,商學院博士和其它任何學科一樣,一般前兩年學生都在上課,考一個資格考試,每周參加系裡科研的workshop,完成課程要求之後投入科研寫論文,差不多了找工作答辯畢業。下面我小結下商學院和其它科目博士項目的區別。
首先,由於好的商學院多數是沒有本科生項目的,所以和其它專業博士生需要教小本不一樣,商學院博士一般不會教課,但要做MBA課程的TA,而這和本科生及其他研究生課程助教任務很不同。MBA學生的工作背景來源豐富,不少人沒有太多數理訓練,這意味著MBA課程從數理角度是比較簡單的,側重點放在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和與現實商業案例的結合。某種程度來說,擔任這些課程助教更加不容易,畢竟純粹的數學統計有固定方法和答案,而案例和分析這些相對虛的東西沒有特定的套路。加上MBA的學費比較高,這些學生本來也都是各行業工作幾年的精英(主要是金融咨詢等高收入行業),往往對老師助教的期待值都很高,有時候也不好對付。不過,當助教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面學校有需求會把助教和獎學金生活費掛鉤,另一方面是畢業後如果當商學院老師需要教MBA,早點接觸這個群體很有幫助。
其次,從研究范疇和方法論角度,很多商學院專業在商學院外其它院系都有類似設置,比如走出商學院,運營管理叫工業工程和運籌學,組織行為學叫心理學,經濟學還叫經濟學。明顯的區別有兩點,商學院由於博士學生少自然導師資源豐富,有點像apprenticeship的學習方式,而理工科更多是學生之間peer
pressure相互學習。另一方面,商學院科研在要求理論的同時需要和現實商業和經濟相結合,比如商學院經濟學老師做宏觀macro以及labor
ecation會明顯少一些。正是由於有側重,商學院各個方向都有自己的學術期刊。而談到期刊,我想說下學術產出和影響力。商學院除開金融、經濟等幾個領域以外,其它一些方向比如運營管理(operations
management)、量化市場營銷(quantitative
marketing),甚至會計學都存在一些領域本身的封閉,意味著這個圈子裡的教授和博士生可能既是學術論文的供給者同時又是主要的消費者,很少看到其它專業的交叉引用和業界借鑒。理工科一些教授幾萬的總引用次數很常見,商學院quant
marketing教授幾千的引用次數可能排名就是該領域的世界第一。我覺得這挺值得反思的,因為商學院教授和博士都不乏絕頂聰明的人,期刊發表的論文質量也非常高(畢竟往往幾年才能修改出一篇被接受的文章),但為什麼沒有其他領域和業界的讀者?是研究選題問題,還是領域圈子對外界封閉?
再次,我談談就業出路吧。商學院博士的培養方案都是為學生成為教授計劃的,這從以上所說的MBA課助教和選題側重都可以看出來。有一個是下一段我要討論的生活方式,商學院博士經歷的culture還是和商學院以外類似專業很不一樣的。所以說,如果你的目的是想去當老師,那麼恭喜你進入商學院博士項目。當然,科研並不適合所有人,優秀商學院出來的博士不去學術界的比例其實並不低,比如我所在的運營管理方向,今年斯坦福和哥大沒有一個學生去學術界,芝加哥布斯商學院的金融系今年畢業的博士群體中也沒聽說誰畢業去當教授。那麼問題來了,不當老師能幹什麼呢?商學院教授待遇比較高,這個數字經常成為大家去業界的心理底線,而業界博士生畢業待遇能上20萬美元的職位其實並不多,除開咨詢這種任何專業博士都能嘗試的行業,大多比較側重建模和數學分析,比如美聯儲經濟學家和對沖基金研究員。那好,金融、經濟等注重實證研究的幾個專業有出路因為業界和public
sector有直接對應的職位。其它方向怎麼辦?相比在實驗室辛苦5年科研的理工科,商學院博士五年不少時間花在軟性能力培養上了,所以在硬實力上,運營管理的搞不過工學院里運籌的,quant
marketing的搞不過計算機系學機器學習的,這些都不難理解吧?而如果去業界,有幾家公司需要博士生教課做presentation的?基本沒有,靠的全是硬實力。過去幾年找實習和工作上,我面試了高盛、摩根等投行的量化分析職位和電子交易職位,AQR、GMO這樣的偏金融經濟學和基本面研究的基金,Two
Sigma、Citadel這樣的純量化的基金,還有Google、Pinterest這樣的IT公司。雖然也拿過一些offer,但面對一些遺憾的總體感覺是,要是技能點數更硬就更好了。五年前,我也有斯坦福EE的博士offer,當時和做智能交通網路的Balaji
Prabhakar都談好了,對經濟領域的興趣和本科沒學經管的缺憾讓我來了芝加哥。回顧五年走的路,我不清楚鍛煉的軟實力什麼時候會發揮出來,但是從純粹硬實力學知識的角度,我會建議想申請商學院的學弟學妹們,如果將來不想當老師,除非你申商學院里金融和經濟這兩個專業,否則,請慎重。
末了,談談生活質量吧。直截了當,商學院博士比其他專業博士有錢多了。比如同校的物理化學計算機博士拿兩萬多,商學院獎學金一年發到四萬刀的都有,稅後比一些工作的碩士年薪還多。此外,MBA助教的報酬一般也不低,可以承擔規定任務以外更多的課時,我有個學弟承包的MBA課助教每年有好幾萬的收入。再次,還有給MBA當tutor家教和給公司做咨詢等方式掙錢。總之,除非追求奢侈品或特別social
party啥的,工資一般花不完。除開直接經濟上的優勢,相比其他專業的隱形福利也不少,比如免費電腦、條件更好的辦公室啥的,當然上課的教室也高大上一些。但是。我想跟學弟學妹強調的是,建議大家不要在這些浮雲的話題上花費太多心思,EECS學到硬本領去矽谷IT或者quant
trading
firm,第一年30萬美元的工資例子不少,遠高全世界工資最高的兩所商學院(哈佛和芝加哥)教授起薪,而且業界工資每年漲幅比商學院教授高多了。所以,讀博本質不輕松,商學院雖然高大上,建議大家頭腦清醒很重要。理工科博士經歷腳踏實地也挺好的。
萬物歸宗,殊途同歸。總之商學院博士畢業和其它博士一樣,沒有特定做不了的工作。很多公司招博士並不看重博士的科研,因為現實生活里最有用的東西永遠是最基礎簡單的,比如大一大二學習的C++和數據結構課程就很有用。學術界高深理論現實業界往往用不上,或者很少地方能用上。業界看中的是完成博士的人一般比較聰明,能快速學習新知識,能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畢竟業界很多問題都是需要短時間提出解決方案的。
最後,希望大家做「慫」人,從心。不要被表面光鮮的東西吸引,要看自己的真正興趣所在。人生可以探索的東西實在太多了,但是任何一個職業工作少於2~3年其實都感悟不到太多深入東西,而要有所小成功都得在一個行業上做多一些年頭,五年甚至更長時間吧。在一個職位工作多年對人生其實也是一個非常大的commitment,需要興趣,而人生短暫沒有太多時間讓你探索感受不同職業用排除法,得選中一個做下去。今天中午在紐約谷歌的食堂和朋友吃飯,谷歌的員工都說公司太復雜了現有項目和代碼太多,連管理層都看不過去把谷歌變成了Alphabet的一個子公司。這兒新員工基本前兩年都做不了太多東西,因為在熟悉這個復雜的公司。不少員工都是投行基金量化或者IT部門過來的,大家都感悟金融是個圈套,以為做華爾街能掙錢,後來發現掙錢都是少數MD大佬。我想確實如此,現在經濟和監管形勢下,投行工資確實不高,獎金和08年前都不是一個數量級,就是一個訓練業界人才的地方,業績好的買方公司收入才可能和谷歌這樣的IT公司看齊。
商學院分為MBA學位和MS學位,MBA是為有工作經驗的人士提供的,因為很多MBA都是案例授課,如果你沒有工作經驗,聽課是聽不懂的。MS的學位有金融會計市場營銷MIS商業分析等專業,這些專業不強制要求工作經驗。建議要根據自身條件選擇。
申請美國的商科研究生,先要考托福和GMAT。牛津和劍橋 的專業名字都是 mres 或 mphil 之類的 但也是有授課型的,官網搜的時候也是在taught
㈥ 市場營銷專業的博士,在讀期間都做些什麼事情
工作經驗,人脈關系
㈦ 香港中文大學市場營銷有無博士學位
有
參考:http://www.qianzhan.com/news/detail/367/140429-199f2e32.html
㈧ 中山大學市場營銷博士就業怎麼樣
中山大學本來就是管理學方面的強校,擁有工商管理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含會計學、市場回營銷等二級學科)答,且工商管理一級學科在教育部官方學科評估中排名全國第三,加上中山大學的聲譽和影響力,本科生就業質量一般來說都是比較高的,更別說是博士生啦,特別是在珠三角一帶,一般來說找份好工作不難的
㈨ 北大清華市場營銷專業的博士怎麼考海外學歷可以嗎
通過報考資格審核後就可以報考。
資格審核主要是學歷審核和政審兩個環節的,審核通過後直接到學校的研究生招生辦公室報名就可以了,然後就是考試、面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