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品牌營銷策略的案例分析
國內知名品牌營銷策劃機構品牌聯播把品牌營銷策略劃分為差異化、生動化和人性化三個方面。
差異化。這比較容易理解。我們認為,無論什麼性質的差異化,都要在盤活多種營銷資源的基礎上,充分考慮競爭者和顧客的因素。因為採取差異化策略的根本目的是營造比對手更強大的優勢,最大限度地贏得顧客的認同。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對其的了解就比較清晰了,其形式包括:
定位差異化。主要包括品牌定位、行業角色(競爭導向)等。
執行差異化。主要包括消費者溝通模式差異化(需求導向)和營銷執行體系、機制、人員配置等差異化(競爭導向)。
個性差異化。主要包括產品包裝、附加服務、品牌個性差異(需求導向)以及品牌名稱、角色、賣點等差異化(競爭導向)。
生動化。動態品牌營銷所強調的生動化,指的是圍繞產品所展開的一切推廣手段、方法和模式都要從過分的商業促銷中走出來。從全民參與角度出發,強調趣味性、娛樂性和互動性,在活潑中融入個性,在輕松中吸引投入,同時,雙方保持協同一致與交流溝通中增加理解、友好等動態平衡元素。過去,許多企業打著讓利、惠民的旗號,動輒來個大手筆,什麼免費、贈送、大獎等等,名頭是很響,響應者卻寥寥無幾,即使是有人參與,也不外乎沖著你承諾的稍許好處,湊個熱鬧而已。對於產品品牌銷量的提升,除勞命傷財外,一無是處。相反的搞一些為大眾喜聞樂見的有意義的公益活動,大的不說,就說容易操作、小型多樣化的,比如有獎徵集與產品主題有關的廣告用語、徵文、書法作品、人生感言等等,反倒是可以快速提升產品的知名度與美譽度。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效果。
人性化。動態品牌營銷強調產品營銷要自始自終圍繞人性和親情這一主題來開展,變「請進來」為「走出去」。以往的企業也常號稱售後服務,定期跟蹤定期回訪,但是,象這種隔著條電話線的溝通方式,遠遠滿足不了消費者越來越挑剔的消費心理,也很難達到雙方信息接受和反饋上的動態平衡,而走進消費者身邊傾聽消費者心聲,為其提供心貼心的親情化溝通,不僅滿足了消費者的心理需求,同時更滿足了消費者的精神需求,一旦這兩方面都得到了平衡和滿足。還擔心消費者不成為產品的忠誠客戶嗎?
五糧液,一個有著二十幾年歷史的酒企慢慢成長為中國酒企的「巨無霸」,無疑是明確、清晰、准確、有力的戰略在發揮作用。通過觀察和分析五糧液的營銷戰略,品牌戰略,可以從中看到三個層次:
基礎層面:品質戰略。這是五糧液一貫堅持的基本戰略,正是得益於這一品質的堅持,穩固和不斷提升,支撐起了五糧液的後續戰略動作;
市場層面:品牌開發戰略。中國市場大,區域發展不平衡是有目共睹的。大量開發品牌,既可以佔有市場份額,擴大市場范圍,也是傳播核心品牌價值的進攻性戰略——從這個層面上甚至可以理解為:絕大部份的五糧液子品牌,都是五糧液的「活廣告」:企業品牌開發經營能夠既有現實意義上的收益,又能傳播品牌價值,提升品牌無形資產,這樣的戰略極富創意,也極具攻擊力;
品牌層面:從品牌傳播和管理上,五糧液的廣告創意雖然只停留在樹立企業形象階段,沒有新鮮動人的品牌價值主張,然而就是這種「綜合性」傳播,把「基礎戰略」和「品牌開發戰略」統率在企業形象傳播的「大旗之下,因此,五糧液的品牌價值力量空前強大。
作為「品牌開發」的戰略領先者,五糧液獲得了強勁的成長力量。而其他名酒企業的品牌「品牌開發」的跟風、追隨卻讓自己陷入了尷尬的局面。一方面,跟隨五糧液進行品牌開發的酒企喪失了自身的戰略特點,喪失了產品、品牌所獨有的價值;另一方面跟隨戰略開發出的來的「子品牌」,沒有一個能達到五糧液的「子品牌」的經營高度。
可見,此種方式似乎不能讓酒企走得更遠,找到自己的品牌營銷戰略已是迫在眉睫。
在實際運用中,動態品牌營銷不僅僅是酒企通過差異化來建構自身的內在核心競爭體系,更要通過外在層面的生動化和人性化來展示和延伸產品的附加值和文化內涵上的情感效應,同時內外之間達到雙方認可的統一平衡,拓寬生存空間才有可能。我們知道營銷是一種行為過程,它需要通過執行來演繹效果,只有不斷在動態互換中才能真正實現效率和效益的雙豐收。
Ⅱ 誰有市場營銷品牌策略國內外研究現狀的論文呀
摘要:近幾年來,我國市場中產品的同類品牌越來越多,企業品牌在市場營銷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其品牌能夠里示出一個企業的具體價值和市場定位,品牌已經逐漸成為了企業的重要資源,這充分體現出了品牌在企業中的重性。加強創新及大力推廣品牌策略,對企業未來的發展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本文首先對品牌概念,特徵和作用進行介紹,然後介紹了品策略和內容方面的相關內容,最後對我國品牌策略的現狀進行了闡述,並通過幾個方面分析了我國對品牌策略的創新研究。
關鍵詞:市場營銷品牌策略創新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similar brands and procts in the market of China, the enterprise brand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market marketing, the brand can be shown in a practical value and market positioning, brand has gra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resource of enterprises, which fully show the brand in the in the enterprise. To enhance innovation and vigorously promote brand strategy, plays a role can not be ignored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www.siyupaper.com This paper firstly introced the brand concept, characteristic and function, and then introces the related content of proct strategy and content, the status of brand strategy in China were introced, and analysis of the innovation research on brand strategy in China through several aspects.
隨著市場經濟時代的到來,我國企業的經營策略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當前的經濟形式,使企業能夠在新的形式中得到平穩的良好發展,企業在市場中的營銷方式趨向於品牌策略營銷方式,且品牌策略方式更趨向於鮮明化、個性化、價值化的發展。在我國的新經濟形勢下同類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也愈演愈烈,品牌之間的競爭成為了體現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佔有率的重點。1品牌概述
1.1品牌概念及其特徵和作用
l-1.1品牌的概念
品牌是指用於識別一個或多個已經出售的產品或勞務,使其與其他相同產品間相區別的一個專業術語。品牌主要是指可以通過語言描述來表達出來的內容。品牌的名稱通常是由文字、符號、圖案或這三種因素隨意組合而成,其名稱定義涵蓋了品牌的主要特徵,其具有良好的宣傳、溝通和互相交流的作用。品牌是一種表現產品完整形象的概念,它包括品牌名稱和品牌標志。比如:寶馬、肯德基、可口可樂等都是國外著名的可用語言表達出來的品牌名稱。1.1.2品牌的特徵
(1)品牌的屬性。每一個成功的品牌都會給人們帶來屬於它本身特有的屬性,品牌的屬性代表的就是產品或企業本身的一種內涵。這種內涵主要體現在質量、性能、做工、服務、其自身所附有的附加值等方面。
(2)品牌的價值。不同的品牌代表著不同的產品,因為其代表的企業聲譽不同,所以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產品價值和利益也不盡相同,同時也表現了企業在進行品牌設計時對其產品所持有的某種特定的價值觀。
(3)品牌的文化。品牌的文化主要是指企業文化在沉澱於產品品牌中的某種體現,同時也是企業在進行經營、銷售活動過程中,來充分體現企業文化的一種表現,以及通過品牌所能具體表現出的對利益、情感、個性形象等方面的價值觀念的總和。品牌表現的是企業本身特有的一種文化,此外它還是代表一種極能反應企業豐富內涵的文化。企業文化的載體依託於品牌,企業精神通過文化凝結於企業品牌之上,體現於企業品牌之中,又將其全部貫徹於整
個企業經營運行過程當中。(4)品牌的個性。品牌應該具有體現自己獨特一面的鮮明個性。創立一個品牌不止要在文字、符號、圖形的表現形式上做到標新立異以外,還要著重的突出品牌所代表產品的獨特個性,而且要讓人們通過看到品牌形象,便可以聯想到某種具有鮮明個性特徵的人或者物或者其他某一景象等,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讓品牌產生更有效的強大識別功能。
1.1.3品牌的作用
各類產品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品牌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充分體現了一個企業所應具備的企業素質、銷售信譽以及品牌形象,同時它也充分體現了一個國家所應具備的經濟實力和競爭能力。通過創立新品牌和發展品牌形象,是保持企業持續平穩發展和搶占市場佔有率的重要手段,也是促進我國市場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品牌的主要作用體現為:(1)品牌是體現企業經濟實力的主要衡量標志;(2)品牌是提高企業競爭能力的主要實施方法;(3)品牌是推動企業產業化發展的主要途徑;(4)品牌是企業獲得高額利益的主要保障;(5)品牌是加快企業資產積累的主要表現內容;(6)品牌能促進企業避開市場產品價格間的激烈競爭;(7)品牌能更快地提升企業發展速度。
2品牌策略和內容概述
2.1品牌策略概述
品牌策略是指企業在市場營銷過程中把品牌作為市場競爭中主要競爭手段,用此來獲得更大利潤和價值的企業經營目標。企業通過塑造品牌形象,來體現企業本身的市場價值,在對自身具備的條件進行具體分析後,又加之在外部經濟市場環境的基礎上,制定出一套符合企業自身發展的總體規劃目標和具體行動計劃。品牌策略是現代企業中經營銷售策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充分利用品牌策略,讓企業的產品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接受,使企業產品銷售更加順利。企業將品牌營銷策略來作為實現市場銷售的主要方式,讓品牌在銷售過程中真正地能夠發揮出巨大的作用,使其成為市場競爭的核心作用力。
2.2品牌策略內容
以品牌策略為企業市場營銷手段,是以品牌為主要核心,通過分析、設計等方法,讓品牌在市場營銷過程中給企業帶來最大的經濟收益。品牌策略的主要內容可以分為品牌創建、品牌形象策劃、品牌傳播策劃、綜合創意策劃等項個內容。實施品牌策略就是讓企業從整體的發展策略角度出發,經過對企業產品的包裝和大力宣傳,使廣大消費者對產品有更深刻的了解,同時使得成為消費者喜愛的產品。提高品牌知名度、信譽度和顧客忠誠度,對企業在生產、經營、管理等各個方面的整體經營管理得到提升,進而塑造企業良好形象,最終實現增強經濟實力的企業核心目標。
3品牌策略的現狀
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一些國外品牌企業進駐到我國經濟市場內,這給我國的大多數品牌企業都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沖擊。一些知名品牌,不是被搶先注冊了商標,就是被國外企業收購或擠垮。我國對於品牌的認知還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這使得我國在這一方面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積極開展品牌策略實施,發展、強化企業自身的品牌產品還處於初級的意識階段。這種意識一方面來源於政府的正確引導,另一方面來源於在市場競爭中的實踐。尤其是在市場競爭中的實踐,使得很多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用盡各種營銷手段,著重分析、標新立異、另行捷徑,發展屬於企業自身的品牌效應。比如在上海,有三槍牌內衣、真絲大王、開開牌服飾、愛建衣料等,屬於自身的品牌產品。由於發展出了屬於自身的品牌產品,使得企業在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立頭角,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主要地位,發展成了現在全國知曉的大品牌。於是很多企業才意識到要在市場經濟中真正實現自身企業的發展,不能只採用傳統的營銷策略,應該根據企業自身的鮮明特點,實施和推進品牌策略,發展屬於企業自身的品牌產品。現如今,實施品牌策略在企業營銷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不可輕視的主要問題。其主要表現為:(1)企業在實施品牌策略時對相關概念的理解不清晰。一些企業在實施和推進品牌策略時,僅僅只是把對生產商開發、生產的名牌作為重點內容。認為只要和這名牌產品的生產商互相合作,經營名牌產品,就是在實施和推廣自身企業的品牌策略。其實,這樣的理解是錯誤的,實施品牌策略是企業以促進自身發展為基礎,進而創建、發展自身的品牌產品,它是充分的把企業投入到經濟市場當中,在市場中以其得天獨厚的優勢發展品牌產品。(2)缺乏在實施品牌策略時的時間緊迫感。企業要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主導地位,應當先把企業銷售作為主要方面,其他的一些可以先放一放。而實施企業品牌策略是個系統化、連續化的工作,必須加大力度、不斷嘗試,不能只是採取表面化的推廣方法。(3)企業對實施品牌策略的方法使用不得當。一些企業在具體實施品牌策略時的對品牌營銷的理論知識認識缺乏,企業在具體實施品牌策略時茫然無措。很多時候是看到別的企業做什麼品牌的產品,自己也跟著人家去做,隨波逐流,缺少創新精神和主見。其實在當前的知識經濟環境下,沒有太多現成的優秀產品可以復制,在別人已經樹立起品牌形象後,再去摹仿、學習別的企業的產品,已經不能產生其自身的品牌價值。綜上撰述,只有在經濟市場中做到從實際情況出發,創建和發展屬於企業自身的產品,才能開發出具有鮮明個性的品牌產品。(4)企業缺乏相應的管理營銷機制。現如今,大多數企業尚處於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過程中。只有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實施經營管理分離,企業才能夠具有相對獨立的特性。不然在具體實施和推廣企業品牌策略時,就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只能產生短期的經營行為。品牌策略是一個具體化過程,它具體體現在具有連續性和短期實現行為,所以,企業在具體實施和進行品牌推廣策略過程中一定要解決好企業在經營管理機制方面的問題。
4品牌策略的創新研究
4.1品牌策略觀念的創新
品牌策略觀念的創新,主要是指企業在市場當中的營銷創新的主導,只有在觀念方面的領先創新,才能使得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領先地位。品牌策略觀念的主要內容包括:(1)全球性品營銷策略l Marketing牌策略觀念,即樹立能夠滿足全球顧客需求產品的觀念。在我國力III.&WTO後,我國企業產品營銷受到了巨大的沖擊,這就要求我國企業應當具有品牌策略觀念,放眼於全球性的巨大潛力市場需求,創造屬於企業自身品牌的新的市場。換句話說,就是企業在進入WTO後的條件下,要讓自己的品牌產品順利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大舞台,必須著眼於對全球性市場需求的分析,研究出消費者的主要消費趨向,抓住消費者的主要消費熱點,創立和開發出能夠讓全球消費者都感到滿意的新產品,豐富消費者的消費內容,提高消費者消費水平。(2)認知品牌策略觀念。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企業通過互相間的信息交流來實現傳播企業產品,促進消費者了解和接受企業產品,催生消費者的消費需求。認知品牌策略是對品牌營銷的深化與認識品牌產品相結合的結果。我國企業在推廣企業品牌時,必須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確立認知品牌策略的觀念。
4.2注重品牌效應,推廣品牌營銷
品牌就是企業的商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品牌意識在企業當中得到了重視,越來越多的企業把品牌策略列為營銷方法。品牌的重要意義就是幫助企業利用自己的品牌產品吸引更多的消費者,樹立企業產品形象。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時刻都存在著各種潛在的經濟危機,面臨著各種的挑戰,優勝劣汰是市場競爭不變的規律。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注重企業的品牌效應。推廣品牌策略,堅持以質量為本原則,以服務為堅實後盾。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大潮中,只有用優質的產品創建出的品牌,才能樹立其良好的品牌形象,只有用優質的售後服務,才能鞏固企業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
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市場是企業生存的根本。沒有了市場就沒有了企業的生存根本,沒有了市場的發展就沒有了企業的發展。注重品牌效應,創新市場營銷是決定企業命運的關鍵,也是促進企業發展的動力。
4.3品牌營銷策略方面的創新
品牌營銷策略方面的創新,是指我國企業要敢於在營銷方法上大膽創新,實施新的品牌營銷策略方法,把國內外企業先進的營銷方法創造性地融合加以利用。品牌營銷策略方面的創新主要現在:(1)企業關系營銷,是指以企業關系為主要基本指導思想,建立和發展與企業產品存在良好合作關系的核心導向,特別是努力實現讓消費者滿意,保持並加強與消費者之間的良好交易關系,並長期從此獲得豐富的市場利益。(2)利用網路進行營銷,是指企業充分的利用網路資源來展開的品牌營銷策略活動。網路進行的品牌營銷策略將會是促進企業實現品牌推廣的最重要、最顯著的手段。(3)採取知識營銷,是指通過利用產品的科技方面創新和進行科普推廣』進而培育和擴大市場營銷活動,知識營銷是現代化企業中市場營銷中的新趨勢。(4)達到無缺陷營銷,是指企業在整個品牌營銷過程中不給消費者留下任何消費過程中可能產生的遺憾,其主要的方法,包括使產品在設計方面無缺陷,在生產過程中無缺陷,在銷售過程中無缺陷,售前、售中無缺陷,以此建立起和消費者的良好關系,促進企業展。
Ⅲ 品牌策略理論的發展歷程
平章了待十分佳處著個茅亭
Ⅳ 品牌營銷策略如何促進品牌升級
1、品牌定位
品牌定位是關系品牌確立和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實施各項具版體品牌營銷策略權的前提。
2、品牌推廣
國內品牌也意識到了品牌推廣的必要和重要,紛紛擲下重金請名人代言、拍廣告,藉此宣傳自己的品牌。通過廣告和明星代言的品牌推廣形式,可以使品牌為消費者或潛在消費者所認知,並進而塑造和提升品牌形象。然而,同樣請名人代言並且花費巨大,有些品牌一經推出就迅速獲得很大的知名度成為市場的新寵,而有的品牌卻未得到理想的宣傳效果,造成這種差異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品牌代言人的選擇問題。
3、品牌延伸
品牌確立只是開始,採取有效手段為品牌增值才能使品牌在市場上長期立足。品牌延伸是實現品牌價值增值的核心;通過品牌延伸把「品牌—產品」概念轉變為「品牌—資產」概念,才能真正實現品牌價值的增值。在休閑裝領域,品牌主要是通過品牌擴展、主副品牌、多品牌等形式實現品牌延伸的。
Ⅳ 品牌營銷理念是一個什麼概念
品牌營銷(Brand marketing),是通過市場營銷使客戶形成對企業品牌和產品的認知過程。市場營銷既是一種組織職能,也是為了組織自身及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而創造、傳播、傳遞客戶價值,管理客戶關系的一系列過程。品牌營銷不是獨立的,品牌可以通過傳統營銷和網路營銷一起來實現,二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一、何謂「品牌營銷」(BRAND MARKETING)?
品牌營銷(BM)的過程,其實就是企業以目標市場的需求為中心,努力地去塑造和傳播產品或服務品牌形象的過程。塑造和傳播目標客戶心智中的品牌形象,與同類產品形成區隔,就是品牌營銷的主要任務,目前最有效的,以市場為核心導向的營銷策略,就是品牌營銷。
傳統CIS(企業形象識別戰略)是以企業形象為核心對內實施統一傳播的戰略,IMC(整合營銷傳播)是把企業最核心的傳播元素,用同一種聲音,多種傳播工具或手段綜合運用得立體化傳播策略。
為了能夠成功地塑造並順利地傳播品牌形象,有效的開展品牌營銷活動,最終實現品牌營銷目的,就有必要對品牌營銷活動實行科學地策劃。品牌營銷,營銷的就是品牌的形象,其目的就是要在顧客心中塑造出一個理想的品牌形象來,那麼圍繞品牌營銷的目的,在具體的品牌營銷活動中就需要去做大量的工作,包括對各種信息的收集、對目標顧客的心理期望的掌握、對品牌形象的設計、對傳播方式的選擇以及對品牌的形象創意等,這將是一個復雜程度比較高的綜合性的系統工程,面對這樣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如果不進行科學地策劃,就很難將具體的活動開展下去。
因此,要對品牌營銷活動實行科學策劃,這是由品牌營銷活動其本身的性質特點所決定的。
二、品牌營銷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簡單而言,BM分四部分:品牌個性(brand personality)、品牌傳播(brand communication)、品牌銷售(brand sales)、品牌管理(brand management)
品牌個性:簡稱bp,包括品牌命名、包裝設計、品牌概念、品牌代言人、形象風格等。
品牌傳播:簡稱bc,包括廣告風格、傳播對象、媒體策略、廣告活動、公關活動、口碑形象等。
品牌銷售:簡稱bs,包括通路策略、人員推銷、廣告促銷、事件行銷、特惠酬賓等。
品牌管理:簡稱bm(團隊建設、營銷制度、品牌維護、士氣激勵、經銷商管理等。
作為新興的營銷理論,BM有其實用性,也存在相當多的不完善,有待於有識之士熱情參與,提供新的思維,整合完成。筆者從不否認CI,而是對CI策略深信不疑,只是建議不同的企業,在不同的背景下,該如何正確地評估自己,作出正確且適合自身發展的戰略規劃。
Ⅵ 中國品牌營銷戰略分析未來發展趨勢
在今天,似乎關注內心世界的、關於生活方式的,才能與現代人產生豐富而有內涵的共鳴。所以,越來越多的品牌營銷策劃正以生活方式之名攬住我們的視線。談到品牌的演進史,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階段一:順時而為,自發演化。在農業經濟佔主導的年代,商品稀缺,談不上市場經濟和商業競爭。最初的品牌是自發演化的結果。
階段二:知名度是品牌核心。工業時代,生產力遠落後於思想力,供消費者選擇的品牌並不多。此時消費者:廣告知名度等同於「品牌」。
階段三:品牌覺醒。世界市場日趨發達,競爭愈加激烈。多且同質化的品牌涌現,「品牌是什麼」成為首要問題。品牌經由差異化塑造。
階段四:品牌強勢佔領。品類不斷分化,在消費者心智中占據最有利位置,使品牌成為某個類別或某種特性的代表品牌,有利於教育消費者向品牌倒戈。當消費者產生相關需求時,便會將定位品牌作為首選,這個時期品牌即品類。
階段五:品牌營銷策劃由主動轉變為被動。現在的消費者已經不care品牌定位了,他們更在乎質感、文化、效果,以及是否凸顯個性,品牌喪失主動權。
那麼,品牌營銷策劃的未來走向會是怎樣呢?我們可以根據過往的經驗,做出以下洞察:
其一,消費在升級,消費者在升級。有句話說「市場環境轉變後,消費者變得更看重品牌在價值觀層面的認同。」隨著經濟形勢發生變化、社會消費環境重組,消費者對品牌的依賴感和狂熱度逐漸下降,轉而追求更高層次、更抽象的需求。
其二,品牌開始被消費者定義。喜茶塑造一種文化去凝聚消費者,星巴克營造精緻高階咖啡文化讓消費者為之傾倒。品牌需要以用戶為中心、基於關系重構商業模式、產品研發、供應鏈管理、渠道和溝通方式。
其三,消費者要品牌,更要生活方式。互聯網時代讓品牌意識逐漸淡化,而更關注態度和觀念。瞄準用戶群體的生活方式特徵,才能迎合他們。
具體來說,生活方式品牌是怎樣的品牌?
其一,生活方式品牌需要洞察消費者。以無印良品為例,「空」和自由性成為嚮往,就如空容器一樣容納終極自由的思想。
其二、生活方式品牌更具有生命力。在心理上,其迎合了消費者三種心理需求:①彰顯社會地位,是身份象徵②表現專業能力,是職業化標簽③展示價值品位,是自我象徵。
其三、合作成為展現生活方式的首選。合作成為生活方式品牌的時代選擇,這是認同自有文化、渴望和嚮往品質生活的。
總結來看,現在對於品牌營銷策劃而言,生活方式定位不應也不再是空頭口號,而是支撐自己的生命力!
Ⅶ 品牌戰略的理論框架
品牌戰略理論框架包括:
品牌化決策、品牌模式選擇、品牌識別界定、品牌延伸規劃、品牌管理規劃與品牌遠景設立六個方面。
品牌化決策
解決的是品牌的屬性問題。是選擇製造商品牌還是經銷商品牌、是自創品牌還是加盟品牌,在品牌創立之前就要解決好這個問題。不同的品牌經營策略,預示著企業不同的道路與命運。不同類別的品牌,在不同行業與企業所處的不同階段有其特定的適應性。
品牌模式選擇
解決的則是品牌的結構問題。是選擇綜合性的單一品牌還是多元化的多品牌,是聯合品牌還是主副品牌,品牌模式雖無好與壞之分,但卻有一定的行業適用性與時間性。
品牌識別界定
確立的是品牌的內涵,也就是企業希望消費者認同的品牌形象,它是品牌戰略的重心。它從品牌的理念識別、行為識別與符號識別三個方面規范了品牌的思想、行為、外表等內外涵義,其中包括以品牌的核心價值為中心的核心識別和以品牌承諾、品牌個性等元素組成的基本識別。
品牌延伸規劃
是對品牌未來發展領域的清晰界定。明確了未來品牌適合在哪些領域、行業發展與延伸,在降低延伸風險、規避品牌稀釋的前提下,以謀求品牌價值的最大化。
品牌管理規劃
是從組織機構與管理機制上為品牌建設保駕護航,在上述規劃的基礎上為品牌的發展設立遠景,並明確品牌發展各階段的目標與衡量指標。企業做大做強靠戰略,"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解決好戰略問題是品牌發展的基本條件。
品牌遠景
是對品牌的現存價值、未來前景和信念准則的界定,品牌遠景應該明確告訴包括顧客、股東和員工在內的利益關系。
Ⅷ 4P營銷理論的發展
* 6P理論
進入20世紀80年代,市場營銷學在理論研究的深度上和學科體系的完善上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市場營銷學的概念有了新的突破。1986年,菲利普·科特勒在《哈佛商業評論》(3~4月號)發表了《論大市場營銷》。他提出了「大市場營銷」概念,即在原來的4P組合的基礎上,增加兩個P:「政治力量」(Political Power)、「公共關系」(Public Relations),他認為21世紀的公司還必須掌握另外兩種技能,一是政治權力(Political Power),就是說,公司必須懂得怎樣與其他國家打交道,必須了解其他國家的政治狀況,才能有效地向其他國家推銷產品。二是公共關系(Public Relations),營銷人員必須懂得公共關系,知道如何在公眾中樹立產品的良好形象。這一概念的提出,是80年代市場營銷戰略思想的新發展。用菲利普·科特勒自己的話說,這是「第四次浪潮」。1984年夏,他在美國西北大學說:「我目前正在研究一種新觀念,我稱之為『大市場營銷』:第四次浪潮。我想我們學科的導向,已經從分配演變到銷售,繼而演變到市場營銷,現在演變到『大市場營銷』」。
* 10P理論
隨即,菲利普·科特勒又提出為了精通「4P』s」(他稱之為戰術上的),你必須先做好另一個「4P』s」(他稱之為戰略上的):
第一個「P」是「探查」(Probing)。這是一個醫學用語。醫生檢查病人時就是在探查,即深入檢查。因此,戰略4P』s的第一個「P」就是要探查市場,市場由哪些人組成,市場是如何細分的,都需要些什麼,競爭對手是誰以及怎樣才能使競爭更有成效。真正的市場營銷人員所採取的第一個步驟,就是要調查研究,即市場營銷調研(Marketing Research)。
第二「P」是「細分」(partitioning),即把市場分成若幹部分。每一個市場上都有各種不同的人(顧客群體),人們有許多不同的生活方式。比如:有些顧客要買汽車,有的要買機床,有的希望質量高,有的希望服務好,有的希望價格低。分割的含義就是要區分不同類型的買主,即進行市場細分,識別差異性顧客群。
第三個「P」是「優先」(Prioritizing),當你不能滿足所有買主的需要,必須選擇那些你能在最大程度上滿足其需要的買主,哪些顧客對你最重要?哪些顧客應成為你推銷產品的目標?假定你到美國去推銷絲綢女裝,你必須了解美國市場,必須分出各種不同類型的買主,即各類女顧客,必須優先考慮或選擇你能夠滿足其需要的那類顧客。
第四個「P」是定位(Positioning)。定位就是,你必須在顧客心目中樹立某種形象。大家都知道某些產品的聲譽。如果你認為「賓士」牌汽車聲譽極好,那就是說,這個牌子的市場地位很高;而另一種汽車聲譽不好,就是說它的市場地位較低。因此,公司都必須決定,你打算在顧客心目中為自己的產品樹立什麼樣的形象。產品一旦經過定位後,便可以運用上面提到的戰術4P』s。如果某公司想生產出世界市場上最好的機床,那麼該公司就應該知道,他的產品的質量要最高,價格也要高,他的渠道應該是最好的經銷商,促銷要在最適當的媒體上作廣告,還要印製最精美的產品目錄等等。如果我不把這種機床定在最佳機床的位置上,而只是定為一種經濟型機床,那麼我就採用與此不同的營銷組合。因此,關鍵是怎樣決定你的產品在國內或國際上的地位。
在科特勒的理解中,應該還有第11個「P」,他稱之為「人」(People)。這個P貫穿於市場營銷活動的全過程,是實現前面10個P的成功保證。該P將企業內部營銷理論納入市場營銷組合理論之中,主張經營管理者了解和掌握職工需求動向和規律,解決職工的實際困難,適當滿足職工物質和精神需求,以此來激勵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大市場營銷」理論將市場營銷組合從戰術營銷轉向戰略營銷,意義十分重大,被稱為市場營銷學的「第二次革命」。
* 7P理論
與有形產品的營銷一樣,在確定了合適的目標市場後,服務營銷工作的重點同樣是採用正確的營銷組合策略,滿足目標市場顧客的需求,佔領目標市場。但是,服務及服務市場具有若干特殊性,從而決定了服務營銷組合策略的特殊性。在制定服務營銷組合策略的過程中,學者們又根據外部營銷環境的變化在傳統的4P基礎上又增加了3P。它們分別是人員(Participant)、有形展示(Physical Evidence)和過程管理(Process Management)。
人員(Participant)在營銷組合里,意指人為元素,扮演著傳遞與接受服務的角色。換言之,也就是公司的服務人員與顧客。在現代營銷實踐中,公司的服務人員極為關鍵,他(她)們可以完全影響顧客對服務質量的認知與喜好。尤其是服務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服務表現的質量就無法達到一致的要求。人員也包括未購買及已購買服務的顧客。營銷經理人不僅要處理公司與已購顧客之間的互動關系,還得兼顧未購顧客的行為與態度。
有形展示(Physical Evidence)可以解釋為「商品與服務本身的展示亦即使所促銷的東西更加貼近顧客」。有形展示的重要性,在於顧客能從中得到可觸及的線索,去體認你所提供的服務質量。因此,最好的服務是將無法觸及的東西變成有形的服務。
過程管理(Process Management)的過程是指「顧客獲得服務前所必經的過程」。進一步說,如果顧客在獲得服務前必須排隊等待,那麼這項服務傳遞到顧客手中的過程,時間的耗費即為重要的考慮因素。
4Ps與7P之間的差別主要體現在7P的後三個P上,從總體上來看,4Ps側重於早期營銷對產品的關註上,是實物營銷的基礎,而7P則側重於後來所提倡的服務營銷對於除了產品之外服務的關註上,是服務營銷的基礎。
從營銷過程上來講,4Ps注重的是宏觀層面上的過程,它從產品的誕生到價格的制定,然後通過營銷渠道和促銷手段使產品最終到達消費者手中,這樣的過程是粗略的,並沒有考慮到營銷過程中的細節。相比較而言,7P則是在這些宏觀的層面上,增加了微觀的元素,它開始注重營銷過程中的一些細節,因此它比4Ps更加細致,也更加具體。它考慮到了顧客在購買時的等待、顧客本身的消費知識,以及顧客對於消費過程中所接觸的人員的要求。
從所站立的立場來說,4Ps可以說是站在了企業者的角度所提出的,而7P則更傾向於消費者的一面。站在企業者的這一面,往往會忽略掉顧客的一些需求,有時候這種忽略是致命的。7P完善了企業者的這種忽略,雖然不是完整的,起碼給企業者一個提醒:顧客的需求是不容忽視的。
從營銷對象來講,4P組合側重於對產品的推銷,而7P組合則側重於對顧客的說服。4P講究推的營銷策略,而7P則更加註重拉的策略。 1980年代以來人們開始認識到以顧客忠誠度為標志的市場份額 的質量比市場份額的規模對利潤有更大的影響,因此使公司的營銷重點放在如何保留顧客,如何使他們購買相關產品,如何讓他們向親友推薦公司的產品,所有的一切最終落實到如何提高顧客的滿意和忠誠,這就產生了3Rs+4Ps的新的營銷組合理論,其中的3Rs即顧客保留(Retention)、相關銷售(Related Sales)和顧客推薦(Referrals)。「顧客永遠是對的」這一哲學應被「顧客不全是忠誠」的思想所替代。營銷努力更側重於為消費者提供服務,依靠人際傳播媒介傳播公司的信息,而減少巨額的促銷與廣告的投入。新的營銷組合更強調公司各部門之間的協調與合作,並充分利用最先進的電子媒介。如圖1展現了4Ps+3Rs重新定義的營銷組合。
⑴顧客保留(Retention)。顧客保留是指通過持續地、積極地與顧客建立長期關系以維持和與保留現有顧客,並取得穩定收入。據研究發現,顧客的保留率每上升5%,公司的利潤率將上升75%,而吸引一位新的消費者所花的費用是保留一位老顧客的5倍以上。隨著老顧客對公司產品的熟悉,將降低對這類顧客的營銷費用,因而,從長期來看,將提高公司在這類顧客產品銷售的利潤率。
⑵相關銷售(Related Sales)。由於老顧客對公司的產品建立了信心,因此在新產品銷售的時候的廣告與推銷費用會大大降低,同時,老顧客在購買公司的新產品時,對價格不是很敏感。因此,相關銷售的利潤率往往比較高。英奧特公司提供免費顧客服務的重要原因是公司期望在未來向這些顧客銷售相關產品,並獲取可觀利潤。事實上英奧特公司的成長主要來自於產品的升級換代和相關產品的銷售。
⑶顧客推薦(Referrals)是指老顧客通過對產品的了解和使用以及和其它產品的對比,對公司產品產生了發自內心的喜愛,並由此而導致了對公司產品的品牌忠誠。老顧客會非常熱心地向自己的親戚朋友推薦自己使用過或者正在使用的產品,所謂好東西要和大家分享描述的就是這樣的境界。顧客的宣傳要比企業自身的廣告可信度和效果要強的多。
在以消費者為核心的商業世界中,廠商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便是:這是一個充滿「個性化」的社會,消費者的形態差異太大,隨著這一「以消費者為中心」時代的來臨,傳統的營銷組合4P似乎已無法完全順應時代的要求,於是營銷學者提出了新的營銷要素。
勞特朗先生1990年在《廣告時代》上面,對應傳統的4P提出了新的觀點:「營銷的4C。」它強調企業首先應該把追求顧客滿意放在第一位,產品必須滿足顧客需求,同時降低顧客的購買成本,產品和服務在研發時就要充分考慮客戶的購買力,然後要充分注意到顧客購買過程中的便利性,最後還應以消費者為中心實施有效的營銷溝通。4C即:
1)消費者的需要與慾望(Customer's needs and wants);
2)消費者獲取滿足的成本(Cost and Value to satisfy consumer's needs and wants);
3)用戶購買的方便性(Convenience to buy);
4)與用戶溝通(Communication with consumer)。
有人甚至認為在新時期的營銷活動中,應當用「4C」來取代「4P」。但許多學者仍然認為,「4C」的提出只是進一步明確了企業營銷策略的基本前提和指導思想,從操作層面上講,仍然必須通過「4P」為代表的營銷活動來具體運作。所以「4C」只是深化了「4P」,而不是取代「4P」。「4Ps」仍然是目前為止對營銷策略組合最為簡潔明了的詮釋。
其實,4Ps與4Cs是互補的而非替代關系。如:Customer,是指用「客戶」取代「產品」,要先研究顧客的需求與慾望,然後再去設計、生產和銷售顧客確定想要買的服務產品;Cost,是指用「成本」取代「價格」,了解顧客要滿足其需要與欲求所願意付出的成本,再去制定定價策略;Convenience,是指用「便利」取代「地點」,意味著制定分銷策略時要盡可能讓顧客方便;Communication,是指用「溝通」取代「促銷」,「溝通」是雙向的,「促銷」無論是推動策略還是拉動戰略,都是線性傳播方式。4Ps與4Cs二者之間的關系參見下表。
表1 4Ps與4Cs的相互關系對照表 類別 4Ps 4Cs 闡
釋 產品(Proct) 服務范圍、項目,服務產品定位和服務品牌等 客戶(Customer) 研究客戶需求慾望,並提供相應產品或服務 價格(Price) 基本價格,支付方式,傭金折扣等 成本(Cost) 考慮客戶願意付出的成本、代價是多少 渠道(Place) 直接渠道和間接渠道 便利(Convenience) 考慮讓客戶享受第三方物流帶來的便利 促銷(Promotion) 廣告,人員推銷,營業推廣和公共關系等 溝通(Communication) 積極主動與客戶溝通,需找雙贏的認同感 時間 20世紀 60年代中期(麥卡錫) 20世紀 90年代初期(勞特朗)
Ⅸ 品牌營銷四大策略(品牌個性、品牌傳播、品牌銷售、品牌管理)這是誰提出來的
品牌營銷的四大策略可以分別從這四個方面的案例展開。本科畢業論文可以重點從調查的案例展開。理論可以通過別的參考文獻修改,主要是案例的挖掘和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