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叫做時間營銷,時間營銷有幾種分類。。。盡量詳細些,謝謝。。。。
我也想知道,我是學營銷的,還是頭一次聽說「時間營銷」這個詞,不過我倒是知道「事件營銷」 事件營銷是要借社會事件,新聞之勢達到傳播目的,但由於事件發展的不可預見性,以及企業對事件策劃的掌控能力,都可能暗藏風險 "基於事件的營銷,一定要同企業的長期戰略結合,成為其有機組成部分."蔚藍遠景營銷顧問機構董事長曾朝暉對《財經時報》說. 他是品牌人格化理論及品牌十五步法則的創立者,十多家企業的營銷,品牌顧問,著有《品牌制勝——中國第一本本土品牌實戰MBA教案》. 《財經時報》:你對"神舟五號"相關的事件營銷有何看法 曾朝暉:10月16日,楊利偉返航後,印有"中國航天員專用牛奶"標志的蒙牛產品彷彿一夜間出現在市場上,顯然是一次醞釀已久的營銷計劃.農夫山泉則推出以航天為背景的廣告:"這一刻,有點甜".此外,在"神五"上天不到3個小時,長城潤滑油"為神舟五號提供油品"的廣告就播出來,帶動了產品熱銷. 這些都表明,中國企業的營銷觀念和操作能力正日益成熟.但也有一些品牌失去了這次大好機會.例如白沙,以飛翔為品牌理念,與航天非常貼近,如果此次白沙與北京申奧成功時的宣傳類似,來一個"中國,在飛翔"或"中國人的心飛了起來",完全可以為品牌加分,並且還會為品牌帶來愛國情緒和高科技感.另外,與航天技術相關的通訊,汽車,生物等企業也沒有令人滿意的表現,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財經時報》:在此類重大事件營銷中,有哪些關鍵點必須要把握好 曾朝暉:一是要找好品牌與事件的聯結點,如果聯結過於牽強,如"看世界盃一定要穿××牌休閑褲"的廣告,就難以讓消費者對事件的關注熱情轉移到品牌. 二是見樹又見林,事件營銷不能脫離品牌的核心理念.事件是一棵樹,必須放在品牌戰略的森林裡考慮,過分突兀的事件未必對品牌有益. 三是要注意保證公益原則的底線.例如非典期間,同仁堂等企業在中葯材漲價時,堅持平價,提升了品牌美譽度. 四是配合事件的宣傳.事件營銷是為了提升品牌,必須要通過傳播手段到達消費者.比如,蒙牛此次做了大量宣傳,戶外宣傳海報,媒體新聞,新浪專題,網站競猜等多種途徑,傳達蒙牛的品牌訊息,使得效果比較好. 《財經時報》:以你的咨詢經歷,中外企業在事件營銷的理念和操作上有怎樣的不同 曾朝暉:首先,國外企業將事件營銷作為長期戰略,而國內企業大多是短期戰術行為.比如耐克,只贊助體育活動.有的國內企業,贊助活動是趕時髦,活動沒有一貫性,沒有考慮品牌的特性. 第二,國外企業有事件營銷的原則,國內企業多沒有上升到這個高度,還是憑感覺在做.例如萬寶路贊助一級方程式車賽20餘年,其根據是相關性原則,活動要符合其品牌核心價值,如摩托車比賽的刺激,驚險,豪放,正是其品牌個性,其目標人群也感興趣;二是領導性原則,一級方程式與萬寶路的市場地位相一致,強化其全球領導的印象. 《財經時報》:如何管理好事件營銷中的風險 曾朝暉:事件營銷是要借社會事件,新聞之勢達到傳播的目的,但由於事件發展的不可預見性,以及企業對事件策劃的掌控能力,都可能暗藏風險.因此,有必要對整個事件做全面的風險評估.有個企業借阿富汗戰爭推出"本·拉登之葯",就是只看中了轟動效應而忽視了風險,結果有了很高的負面知名度. 中國隊征戰世界盃時,國內企業紛紛借勢,但因對中國隊戰績所帶來的風險估計不足,而造成傳播效果的虎頭蛇尾.如楊晨所代言的某款空調品牌,世界盃之前京城各大商場幾乎都看得見楊晨招牌式微笑的POP廣告,但中國隊一場未勝,盡吞數彈的糟糕表現,使得賽後的"楊晨微笑"幾乎一夜之間消失殆盡. 《財經時報》:中國開始有了品牌,但還缺少IBM,NOKIA這樣的強勢品牌,你認為其中的原因是什麼 曾朝暉: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缺乏長遠的品牌戰略規劃,缺乏做大品牌的耐心.SONY在上個世紀50年代只是一個替人生產電子晶體管的小企業,但盛田昭夫拒絕了貼牌加工的大額誘人訂單,堅持認為"我們應該有自己的品牌"!即使在企業最艱難時,也堅持品牌經營的觀念,不斷為品牌增值努力,一改長期以來日本貨低檔,低質的印象,最終創建了世界級的品牌. 二是中國企業的歷史較短,經驗不足,實力有限.因為做品牌除了需要正確的策略,還需要用錢堆,需要大量的持續一致的投入.例如耐克(NIKE)推出"Just do it"的口號已有20年;555香煙以寂靜深邃的星空為廣告訴求,INTEL推出"INTEL INSIDE"樹立霸主地位,持續時間都在10年以上,期間的推廣費用超過幾億甚至幾十億. 中國已經開始涌現出一批初具國際品牌雛形的企業,雖然目前還沒有IBM的強勢,但出現世界品牌只是時間問題. 《財經時報》:在品牌管理方面,中國企業常見的誤區有哪些 曾朝暉:我在咨詢過程中發現,許多企業缺乏現代品牌管理意識和能力,沒有核心價值的設計,傳播風格不統一,訴求主題常變,使得廣告投入無法為品牌資產做積累. 一些著名企業盲目多元化,過度延伸品牌.海爾是中國目前運作最成功的品牌之一,但海爾延伸到醫葯,PC領域實為敗筆. 許多中小企業忽視市場調研,新產品上市,不做市場測試:產品包裝,產品口味,消費者心理價位等的測試,結果往往是凶多吉少. 企業危機公關意識亟待加強,從冠生園事件,非典事件等可以看出,只追求結果忽視全程營銷流程的有效管控,一旦出事,已經無可挽回.其實很多失誤都會有先兆,完全可以挽救於萌芽狀態
⑵ 列舉與營銷有關的各種效應
市場營銷中存在的效應有光環效應、青蛙效應。
暈輪效應又稱「光環效應」,屬於心理學范疇,是指當認知者對一個人的某種特徵形成好或壞的印象後,他還傾向於據此推論該人其他方面的特徵。本質上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認知上的偏誤。暈輪效應愈來愈多地被應用在企業管理上,其對組織管理的負面影響主要是體現在各種組織決策上。通俗地說就是以點概面。在認識人的過程中,人們常從對方所具有的某個特徵而泛化到其他一系列有關特徵,也就是從所知覺到的特徵泛化推及未知覺到的特徵,從局部信息而形成一個完整的印象,就象暈輪或月暈一樣,是從一個中心點而逐漸向外力散成越來越大的圓圈,所以稱暈輪或月暈效應。
青蛙效應(frog effect)是指把一隻青蛙扔進開水裡,它因感受到巨大的痛苦便會用力一蹬,躍出水面,從而獲得生存的機會。當把一隻青蛙放在一盆溫水裡並逐漸加熱時,由於青蛙已慢慢適應了那愜意的水溫,所以當溫度已升高到一定程度時,青蛙便再也沒有力量躍出水面了。於是,青蛙便在舒適之中被燙死了。「青蛙效應」告訴人們,企業競爭環境的改變大多是漸熱式的,如果管理者與員工對環境之變化沒有疼痛的感覺,最後就會像這只青蛙一樣,被煮熟、淘汰了仍不知道。一個企業不要滿足於眼前的既得利益,不要沉湎於過去的勝利和美好願望之中,而忘掉危機的逐漸形成和看不到失敗一步步地逼近,最後像青蛙一般在安逸中死去。而一個人或企業應居安思危,適時宣揚危機,適度加壓,使處危境而不知危境的人猛醒,使放慢腳步的人加快腳步,不斷超越自己,超越過去。事實上,造成危機的許多誘因早已潛伏在企業日常的經營管理之中,只是由於管理者麻痹大意,缺乏危機意識,對此沒有足夠的重視。有時,看起來很不起眼的小事,經過「連鎖反應」、「滾雪球效應」、「惡性循環」,有可能演變成摧毀企業的重大危機。
⑶ 市場營銷中存在的效應有哪些
一、 功效優先策略:國人購買動機中列於首位的是求實動機。任何營銷要想取得成功,首要的是要有一個功效好的產品。因此,市場營銷第一位的策略是功效優先策略,即要將產品的功效視為影響營銷效果的第一因素,優先考慮產品的質量及功效優化。
二、價格適眾策略:價格的定位,也是影響營銷成敗的重要因素。對於求實、求廉心理很重的中國消費者,價格高低直接影響著他們的購買行為。所謂適眾,一是產品的價位要得到產品所定位的消費群體大眾的認同;二是產品的價值要與同類型的眾多產品的價位相當;三是確定銷售價格後,所得利潤率要與經營同類產品的眾多經營者相當。
三、品牌提升策略:所謂品牌提升策略,就是改善和提高影響品牌的各項要素,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的策略。提升品牌,既要求量,同時更要求質。求量,即不斷地擴大知名度求質,即不斷地提高美譽度。
四、刺激源頭策略:所謂刺激源頭策略,就是將消費者視為營銷的源頭,通過營銷活動,不斷地刺激消費者購買需求及慾望,實現最大限度地服務消費者的策略。
五、現身說法策略:現身說法策略就是用真實的人使用某種產品產生良好效果的事實作為案例,通過宣傳手段向其他消費者進行傳播,達到刺激消費者購買慾望的策略。通常利用現身說法策略的形式有小報、宣銷活動、案例電視專題等。
六、媒體組合策略:媒體組合策略就是將宣傳品牌的各類廣告媒體按適當的比例合理地組合使用,刺激消費者購買慾望,樹立和提升品牌形象。
七、單一訴求策略:單一訴求策略就是根據產品的功效特徵,選准消費群體,准確地提出最能反映產品功效,又能讓消費者滿意的訴求點。
八、終端包裝策略:所謂終端包裝,就是根據產品的性能、功效,在直接同消費者進行交易的場所進行各種形式的宣傳。終端包裝的主要形式:一是在終端張貼介紹產品或品牌的宣傳畫;二是在終端拉起宣傳產品功效的橫幅;三是在終端懸掛印有品牌標記的店面牌或門前燈箱、廣告牌等;四是對終端營業員進行情感溝通,影響營業員,提高營業員對產品的宣傳介紹推薦程度。調查顯示,20%的保健品購買者要徵求營業員的意見。
九、網路組織策略:組織起適度規模而且穩定的營銷隊伍,最好的辦法就是建立營銷網路組織。網路組織策略,就是根據營銷的區域范圍,建立起穩定有序的相互支持協調的各級營銷組織。
十、動態營銷策略:所謂動態營銷策略,就是要根據市場中各種要素的變化,不斷地調整營銷思路,改進營銷措施,使營銷活動動態地適應市場變化。動態營銷策略的核心是掌握市場中各種因素的變化,而要掌握各種因素的變化就要進行調研。
⑷ 市場營銷學stp理論提出的時間
美國營銷學家溫德爾·史密斯(WendedSmith)在1956年最早提出的,此後,美國營銷學家菲利回浦·科特勒進一步發展和完答善了溫德爾·史密斯的理論並最終形成了成熟的STP理論(市場細分(Segmentation)目標市場選擇(Targeting)和定位(Positioning))。STP理論中的S、T、P分別是Segmenting、Targeting、Positioning三個英文單詞的縮寫,即市場細分、目標市場和市場定位的意思。
⑸ 市場營銷產生在什麼地點和時間
轉載
市場營銷理論發展的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初創階段
市場營銷於19世紀末內到20世紀20年代在美國容創立,源於工業的發展。這時市場營銷學的研究特點是:a.著重推銷術和廣告術,沒有出現現代市場營銷的理論、概念和原則;b.營銷理論還沒有得到社會和企業界的重視。
第二階段:應用階段。
20世紀20年代至二戰結束為應用階段,此階段市場營銷的發展表現在應用上。市場營銷理論研究開始走向社會,被廣大企業界所重視。
第三階段:形成發展時期
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為市場營銷學的發展階段,市場開始出現供過於求的狀態。
第四階段:成熟階段
80年代至今,為市場營銷學的成熟階段,表現在:a.與其他學科關聯,b.開始形成自身的理論體系;80年代是市場營銷學的革命時期,開始進入現代營銷領域,使市場營銷學的面貌煥然一新。
⑹ 經濟學概念對市場營銷學的影響
市場營銷學的經濟學基礎一、 市場分析在經濟學中,個人偏好系統代表著每個消費者,形成個體的「經濟人」。「經濟人」的思想是市場營銷學中基本概念「交換」的理論基礎。消費者的這種選擇行為受到「邊際效用遞減法則」的影響。市場營銷學中廣泛借用了偏好、邊際效用、機會成本、無差異曲線和理性等這些經濟學概念,並以此為基礎發展了一些新的研究與分析工具。經濟學中完全信息的假設,要求企業在市場營銷中必須進行市場研究。二、市場營銷戰略制定市場細分、確定目標市場和市場定位是現代營銷戰略的核心。產業組織經濟學中一些理論對營銷戰略的制定也有重要的影響,如不同的需求函數對市場細分的影響,缺乏彈性的需求曲線對產品定位的影響,非價格競爭對差異化的影響,可持續競爭優勢對市場導向的影響。 三、市場營銷策略組合(一)產品策略在市場營銷學中,一個產品是如何製造或具有哪些技術特徵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怎樣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也就是說,產品是「廠商所提供的對需要的滿足」。信息經濟學中信息非對稱理論認為,由於在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關於產品質量的信息存在著嚴重不對稱,消費者無法以傳統的、直觀的、直接的方式獲得產品質量的有關信息,這勢必阻礙自由交易,增加交易風險和交易成本,甚至導致「檸檬現象」的出現。而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是產品質量的標志,是產品的品質、特色、屬性和文化的代表。消費者通過品牌可以識別出能滿足自己偏好的產品,這樣消除了因為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種種交易障礙,提高交易效率。消費者也就願意為高質量的品牌支付額外的費用。因而,市場營銷學十分強調品牌的重要性,將之作為產品策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說,信息非對稱理論是市場營銷學中品牌策略的主要理論依據。
產品策略中產品線策略和包裝策略也應用到經濟學中互補品和替代品的概念。(二)價格策略營銷定價涉及到較多的經濟理論,並將其成功的應用到定價實踐。價格策略中應用到的經濟學的概念與原理主要有:通過分析需求和供給影響因素的變化,知道需求和供給移動的方向,從而了解價格變化的趨勢,為市場營銷活動中的價格制定提供重要的理論指導。另外,傾斜向下的需求曲線為價格策略中的數量折扣提供了理論解釋。定價策略中差別定價方法,根據顧客、產品、和時間等差異,對市場進行細分並制定不同的價格,就是該原理在市場營銷學中具體應用。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存在「價格—質量」效應。依據該效應,市場營銷學主張,創立品牌應與高價策略相結合,這樣才能在消費者心目中樹立一個高價高質形象。現代經濟學的基本分析工具博弈論,是專門研究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決策參與者的理性決策行為及其均衡結果的理論。價格彈性,收入彈性、交叉彈性和促銷彈性也是營銷定價中常用的經濟學概念。(三)渠道策略銷售渠道的建立是經濟學中勞動分工這一基本原理在市場營銷中的反映。在建立自己的垂直一體化銷售渠道還是借用別人的渠道的決策上,新制度經濟學的交易費用理論為其提供了工具。(四)促銷策略經濟學家認為,促銷能向消費者提供信息,使市場達到完全信息狀態。而且促銷還是影響需求、製造產品差異的手段。作為促銷組合之一的公共關系也有一定的經濟學屬性。此外,市場營銷學中還用到了一些經濟學概念。
⑺ 長尾效應和市場營銷是什麼關系
先看看這個,明白一下什麼是長尾,簡而言之就是巨人背後的一堆矬子。
http://..com/question/16775706.html?fr=qrl3
這是純專營銷屬方面的東西,是營銷中一個研究方向,和傳播聯系起來關系並不大,當然你可以寫寫長尾市場傳播策略什麼的,你把上面的東西看懂了在找導師說去,寫導師看不懂的東西好處就是很容易過,因為他根本挑不出問題來。
當然,如果他就是不想讓你看出看不懂,非不讓你寫,那你更得跟他溝通,別到時寫個他明白的反而給你挑出一堆問題來。
論文寫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跟導師的關系怎麼樣,國內就是這種狀況。
⑻ 市場營銷中的「名人效應」與「專家效應」的理論依據是什麼
以下是《營銷管理必讀12篇》對二者的定義和解釋,僅供參考:
名人效應,是名人的出現所達內成的引人容注意、強化事物、擴大影響的效應,或人們模仿名人的心理現象的統稱。名人效應已經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產生深遠影響,比如名人代言廣告能夠刺激消費,名人出席慈善活動能夠帶動社會關懷弱者等等。簡單的說名人效應相當於一種品牌效應,它可以帶動人群,它的效應可以如同瘋狂的追星族那麼強大。
專家效應是指在某一專業領域受過專門訓練、具有專門知識、經驗和特長的人。醫生、律師、營養學家等均是各自領域的專家。專家所具有的豐富知識和經驗,使其在介紹、推薦產品與服務時較一般人更具權威性,從而產生專家所特有的公信力和影響力。
⑼ 市場營銷裡面的蝴蝶效應是什麼意思
蝴蝶效應: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一個名叫洛倫茲的氣象學家在解釋空氣系統回理論時說答,亞馬遜雨林一隻蝴蝶翅膀偶爾振動,也許兩周後就會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
蝴蝶效應是說,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有些小事可以糊塗,有些小事如經系統放大,則對一個組織、一個國家來說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塗。
管理啟示
「在你的統計中,對待100名客戶里,只有一位不滿意,因此你可驕稱只有1%的不合格,但對於該客戶而言,他得到的卻是100%的不滿意。」
「你一朝對客戶不善,公司就需要10倍甚至更多的努力去補救。」
「在客戶眼裡,你代表公司」。
今天,能夠讓企業命運發生改變的「蝴蝶」已遠不止「計劃之手」,隨著中國聯通加入電信競爭,私營企業承包鐵路專列、南京市外資企業參與公交車競爭等新聞的出現,企業坐而無憂的壟斷地位日漸勢微,開放式的競爭讓企業不得不考慮各種影響發展的潛在因素。
精簡機構、官員下崗、取消福利房等措施,讓越來越多的人遠離傳統的保障,隨之而來的是依靠自己來決定命運。而組織和個人自由組合的結果就是:誰能捕捉到對生命有益的「蝴蝶」,誰就不會被社會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