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企業為什麼重視自有品牌市場營銷學
為什麼重視自有品牌的營銷方式,因為他們注重的就是這些營銷方式。
⑵ 中國品牌營銷戰略分析未來發展趨勢
在今天,似乎關注內心世界的、關於生活方式的,才能與現代人產生豐富而有內涵的共鳴。所以,越來越多的品牌營銷策劃正以生活方式之名攬住我們的視線。談到品牌的演進史,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階段一:順時而為,自發演化。在農業經濟佔主導的年代,商品稀缺,談不上市場經濟和商業競爭。最初的品牌是自發演化的結果。
階段二:知名度是品牌核心。工業時代,生產力遠落後於思想力,供消費者選擇的品牌並不多。此時消費者:廣告知名度等同於「品牌」。
階段三:品牌覺醒。世界市場日趨發達,競爭愈加激烈。多且同質化的品牌涌現,「品牌是什麼」成為首要問題。品牌經由差異化塑造。
階段四:品牌強勢佔領。品類不斷分化,在消費者心智中占據最有利位置,使品牌成為某個類別或某種特性的代表品牌,有利於教育消費者向品牌倒戈。當消費者產生相關需求時,便會將定位品牌作為首選,這個時期品牌即品類。
階段五:品牌營銷策劃由主動轉變為被動。現在的消費者已經不care品牌定位了,他們更在乎質感、文化、效果,以及是否凸顯個性,品牌喪失主動權。
那麼,品牌營銷策劃的未來走向會是怎樣呢?我們可以根據過往的經驗,做出以下洞察:
其一,消費在升級,消費者在升級。有句話說「市場環境轉變後,消費者變得更看重品牌在價值觀層面的認同。」隨著經濟形勢發生變化、社會消費環境重組,消費者對品牌的依賴感和狂熱度逐漸下降,轉而追求更高層次、更抽象的需求。
其二,品牌開始被消費者定義。喜茶塑造一種文化去凝聚消費者,星巴克營造精緻高階咖啡文化讓消費者為之傾倒。品牌需要以用戶為中心、基於關系重構商業模式、產品研發、供應鏈管理、渠道和溝通方式。
其三,消費者要品牌,更要生活方式。互聯網時代讓品牌意識逐漸淡化,而更關注態度和觀念。瞄準用戶群體的生活方式特徵,才能迎合他們。
具體來說,生活方式品牌是怎樣的品牌?
其一,生活方式品牌需要洞察消費者。以無印良品為例,「空」和自由性成為嚮往,就如空容器一樣容納終極自由的思想。
其二、生活方式品牌更具有生命力。在心理上,其迎合了消費者三種心理需求:①彰顯社會地位,是身份象徵②表現專業能力,是職業化標簽③展示價值品位,是自我象徵。
其三、合作成為展現生活方式的首選。合作成為生活方式品牌的時代選擇,這是認同自有文化、渴望和嚮往品質生活的。
總結來看,現在對於品牌營銷策劃而言,生活方式定位不應也不再是空頭口號,而是支撐自己的生命力!
⑶ 中國汽車市場自有品牌營銷策略有哪些
推薦
弗洋品牌策劃
登錄網站了解更多
~
⑷ 自有品牌戰略的介紹
自有品牌戰略(Private Brand Strategy )是指零售企業通過搜集、整理、分析消費者對某類商品需求特徵的信息內,提出新產品功容能、價格、造型等方面的開發設計要求,進一步選擇合適的生產企業進行開發生產,最終由零售企業使用自己的商標對新產品注冊並在本企業內銷售的戰略。由於自有品牌能夠給零售商帶來更多的利潤,贏得顧客的忠誠,因而受到越來越多零售商歡迎,開發、銷售自有品牌商品已成為世界名店廣泛採用的營銷策略。
⑸ 什麼叫自有品牌
自有品牌亦稱「分銷商自有品牌」。大塑分銷商(如超級市場、大賣場、連鎖店等)自有的商品品牌。分銷商通常將自有品牌的產品外包給合格的製造商進行貼牌生產,一般價格略低於其他品牌的同類產品。其產品品類涵蓋了食品、日用品、服裝和家電等多個領域。
自有品牌在國外已有幾十年的歷史,目前日益受到商業企業的重視,尤其是大型零售企業的重視。歐美的大型超級市場、連鎖商店、百貨商店幾乎都出售標有自有品牌的商品。例如英國最大的零售企業集團馬獅百貨公司,所有的商品都使用自有品牌「聖米高」。
其實,「聖米高」這一品牌的商品並不是馬獅集團自己生產的,馬獅集團只是對商品提出品種、規格、質量的要求,直接向製造商訂貨。
再如美國最大的零售集團公司沃爾瑪擁有20000個供貨商,其中較大的製造商有500個,這些製造商必須根據沃爾瑪公司設計的造型、裝潢、質量要求進行產品生產,生產出的產品印上沃爾瑪的自有品牌。
又如日本最大的零售商大榮連鎖集團有40%的商品使用自有品牌。實施自有品牌營銷戰略使企業能產生較大的影響,取得良好的業績。
(5)自有品牌營銷戰略擴展閱讀:
自有品牌優勢
1、在定價方面有更大的自由和彈性空間,因為是自由品牌,擁有品牌的控制權,所以定價方面可以更自由。
2、能夠更加掌握商品的品質和特性,可以對商品的品質更加追求,可以打造出區別已有品牌不同的特性。
3、更多的利潤(或是更低的售價),對於商品追求售價和利潤之間有更大的可控性。
4、大幅降低製造廠商的宣傳費用,品牌知名度已經創立,可以大大減少推廣力度,從而減少成本。
⑹ 與製造商品牌相比較,自有品牌營銷有哪些競爭優勢
與製造商品牌相比較,自有品牌營銷戰略有其競爭優勢,可分為:成本優勢、信譽優勢、價格優勢、特色優勢、領先優勢等。
成本優勢
使用自有品牌的商品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大型零售商業企業自己組織生產自有品牌的商品,使商品進貨省去許多中間環節,節約了交易費用和流通成本。使用自有 品牌的商品不必支付廣告費,零售商藉助自己良好的商譽省去大量的廣告促銷費用。自有品牌商品僅在開發商品的商業零售企業中銷售,不用通過其他的中間環節, 可省去為打通流通渠道所需的費用。大型零售企業通過連鎖店,實現大批量銷售,降低商品的銷售成本。自有品牌商品,商家有制定價格的主動權,同時消費者在購 買時無法在不同的賣場進行比較,不受價格折扣的影響。
信譽優勢
敢於使用自有品牌的零售商業企業往往有良好的聲譽和企業形象。企業在長期的經營實踐中,以一種或幾種經營特色形成了自己良好的信譽,樹立了一定的品牌形 象,使商業企業創立的自有品牌從一開始起就具備了名牌的許多特徵,極易被顧客接受與認可。如今,商品供給日益豐富,而消費者又較少擁有特定的商品的專業知 識,認牌購買往往成為消費者的慣常購買行為,特別是在假冒偽劣產品泛濫的時候,良好的企業形象和品牌信譽幾乎成了消費者的「避難所」。
價格優勢
質優價廉是自有品牌商品的一大優勢。歐美商業企業中使用自有品牌的商品一般比同類商品價格低30%以上。使用自有品牌的商品之所以具有價格優勢,第一,大 型零售商業企業自己組織生產自有品牌的商品,使商品進貨省去許多中間環節,節約了交易費用和流通成本。第二,使用自有品牌的商品不必支付廣告費,零售商已 有的良好信譽就是自有品牌商品最好的廣告。第三,自有品牌商品僅在開發商品的商業零售企業中銷售,可省去為打通流通渠道所需的費用。第四,大型零售企業擁 有眾多的連鎖店,可以大批量銷售,取得規模效益,降低商品的銷售成本。
特色優勢
零售商可以用自己開發的獨家專用品牌差別於其他競爭者。零售商長期以來在競爭上採取「正面競爭」的策略,定位雷同,進貨渠道相似,商品種類大同小異,毫無 特色可言,已不能適應消費者個性化需求。而通過自有品牌戰略,可以與競爭對手經營的商品區別開來,以「錯位競爭」來取代「正面競爭」,能突出經營特色化。 零售商開發自有品牌,能有效迴避同行業間同檔次競爭的殘酷。零售商也正因為擁有其獨一無二的品牌,建立起一道堅強的貿易壁壘,保護自己不受其他冒牌貨的侵 害,並且可以培養顧客的忠誠度,避免顧客的流失。
領先優勢
市場營銷的核心是把握、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零售商業企業直接面對廣大的消費者,能比較准確地把握市場需求特點及其變動趨勢,從而能根據消費需求特點來設 計、開發、生產、組織商品,這樣就使自有品牌的商品比製造商品牌的商品,更能快捷地體現市場需求,領先一步,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先發制人的有利地位,掌握競 爭的主動權。
⑺ 自有品牌戰略的自有品牌戰略的產生
隨著商業集團的擴大,配送功能的齊全,西方工商結合的形式也發生了根本變化,生產企業開始圍繞商業定單轉,最有代表性的表現就是商業企業自有品牌的發展, 國際大型商業企業普遍採用自有品牌的經營戰略。著名的馬獅百貨公司是英國最大且盈利能力最高的零售商業集團,經營的所有商品只用一個」聖米高」牌,是世界上最大的」沒有工廠的製造商」。英國主要超市30%以上的商品為自有品牌,最高者達54%;美國超市中40%以上的商品為自有品牌;日本80年代末就有近 40%的大百貨公司開發了自有品牌。
在中國,商品絕大部分使用的是製造商品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流通領域的競爭愈加激烈,如何不斷地創新改革,謀求自身在新的商業零售體系中的市場地位已成為當務之急。實施自有品牌戰略,被越來越多企業所關注。 大型零售企業的優勢集中體現在收集消費者信息的能力和營銷能力上,自有品牌戰略的選擇,使大型零售企業的這種優勢能夠得到有效的發揮,他們直接面對消費者,能夠迅速了解市場需求動態,並及時做出反應,現代電子計算機技術在零售企業中的廣泛應用使這種優勢更加明顯。從這一點看,大型零售企業實施自有品牌戰略往往能夠領先生產者一步,無形中增強了企業自身的競爭力。
另外,零售商實施自有品牌戰略,還有利於提高零售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實施自有品牌戰略,首先要求零售企業的經營者要革新經營觀念——以「主動營銷」取代傳統的「被動零售」;其次,要求零售企業必須造就和培養一批高素質的經營管理人才,因為此時的零售商不僅只是銷售商品,還要負責產品開發設計、品牌管理、生產與質量檢驗、促銷宣傳等一系列復雜的整體營銷工作。商品品牌是商品質量和企業形象的市場表現,是企業信譽的標志。零售企業的全體員工必須積極工作,竭盡全力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以保證質量為核心,共同維護零售企業自有品牌的信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