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餘杭塘棲枇杷節什麼時候開始
活動時間:5月18日上午開始
活動地點:塘棲鎮
活動一:枇杷特色村開村儀式暨遊客體驗日活動
5月18日,現場將展示餘杭區優秀非遺項目,以及發布塘棲枇杷採摘地圖、成熟指數,並將舉辦農村電商簽約儀式、枇杷採摘游啟動儀式,對塘棲旅遊資源進行集中推薦。
活動二:塘棲老古話講堂
活動將會邀請塘棲故事沙龍成員講述塘棲老古話,帶上您的爸爸媽媽來一場懷舊的說書故事之旅吧。
活動地點:塘棲古鎮水北街塘棲書場(評元茶館)
活動時間:5月18日-6月10日(每逢周六上午10點)
活動三:周末古戲台,好戲周周見
活動由塘棲本地劇團表演京劇,越劇,綜合演出等節目。
活動地點:塘棲古鎮水南街古戲台;
活動時間:5月18日-6月10日(每逢周六、周日上午10點開始)
活動四:體驗
今年塘棲鎮政府推薦了25個塘棲枇杷採摘點。採摘塘棲枇杷,體驗農家樂,這個初夏玩轉塘棲。
㈡ 市場營銷畢業論文題目都有哪些 營銷
1超市貨架前終端消費者行為模式探析2淺論視覺焦點在廣告中的應用3背書品牌在市場推廣中的應用探析4品牌概念探析
5家用轎車品牌網上推廣渠道初探6試論信息來源可靠性與廣告主題關系7知識經濟對企業營銷的影響
8試論品牌營銷在家用轎車市場上的應用---以某品牌家用轎車為例9試析家用轎車市場營銷策略選擇——以某品牌家用轎車為例10中國可口可樂供應鏈模式研究11虛擬企業和供應鏈相互關系研究12淺探互動營銷
13消費者商場購物行為的影響因素探析
14企業與顧客互動機制實證研究(以某企業為例)15某品牌礦泉水營銷策略研究16低碳經濟與可持續發展
17低碳經濟下企業發展戰略的選擇
18國際綠色營銷——我國企業進占國際市場戰略選擇19全球綠色營銷趨勢和我國企業的策略20綠色貿易壁壘與國際綠色營銷21國際營銷: 標准化與差異化的融合22跨國企業營銷道德失范的探討
23制約我國企業開展綠色營銷的深層原因及其對策24當代大學生消費結構與消費行為探析25大學生通信業務消費行為分析
26大學生不良消費行為的現狀、 原因和對策27對從眾消費行為的分析與思考28顧客滿意與顧客忠誠關系探討29影響顧客忠誠度因素探析
30以××為例顧客滿意度極其提高途徑
31企業市場營銷創新是全球化營銷的必經之路32論中國化妝品企業的目標營銷和渠道策略33我國電視廣告女性歧視問題初探34網路環境下企業創名牌的營銷策略35企業品牌維護戰略
36營銷活動中的公共關系分析
37全球價值鏈背景的中國製造業升級及其路徑選擇38以客戶關系管理提升企業競爭力的策略探討39網路經濟背景的服裝企業營銷渠道變革40中小企業的差異化塑造:以XX公司為例41中小企業集群式營銷的優勢與模式選擇42重慶市旅遊景點合作營銷策略探討43基於顧客價值的服務企業競爭戰略淺析44沃爾瑪全球化戰略及對我國零售企業的啟示45重慶火鍋企業品牌塑造戰略淺談46社會責任視角的企業競爭優勢構築
㈢ 有關塘棲枇杷課題研究
塘棲枇杷 塘棲枇杷介紹:
產品產地:杭州塘棲
產品特性:果大肉厚、汁多味甜、營養豐富。
產品季節:五月江南碧蒼蒼,蠶老枇杷黃。
產品成分: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維生素B、C、糖類、脂肪、蛋白質、蘋果酸、檸檬酸以及鈣、磷、鈉、鐵等對人體新陳代謝非常有益的物質,此外,其果核中含有苦杏仁甙、葉片中含有皂甙、維生素B1等物質。
產品功效:它的用法頗多,可以用枇杷葉煮湯喝,或是用來敷患部,也可用大量的葉子來洗枇杷浴,而枇杷的果實和種子核也可食用。乾燥的枇杷製成果醬則終年可食用。它既能美化環境,又能起抗癌保健作用。
產品簡介:塘棲盛產枇杷,《唐書•地理志》載,唐時就成貢品。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也有「塘棲產枇杷,勝於他處,白色者上,黃次之」的記述。其主要產區在塘棲的塘南、東塘、沾駕橋等鄉。2004年5月,中國塘棲枇杷節開節儀式上宣布,久負盛名的塘棲枇杷剛剛成功申報枇杷原產地域產品保護,枇杷也有了全國性的產地品牌。
塘棲枇杷的歷史、特點
枇杷(Eriobotryajaponicalind1)屬薔薇科,為常綠小喬木,亞熱帶特產果樹。因葉片狀似琵琶,故名。據史書記載,塘棲早在隋代開始種植,已有近1400年的歷史,在唐代時已相當繁盛,並且有一定的栽培、貯運技術,視枇杷為「珍果之物」。唐武德(618-626)年間編著的《唐書·地理志》中有「餘杭郡歲貢枇杷」的記載。
蘇東坡在杭州任刺史,有「客來茶罷空無有,盧桔微黃尚帶酸」,張嘉甫問曰:「盧桔是何物也」,答曰:「枇杷是矣」。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也有「塘棲枇杷勝於他鄉,白為上,黃次之」的說法。《杭縣志稿》中更有詳盡記述:「塘棲為杭州之首鎮,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凡鎮周圍三十里內皆為枇杷產地。有塘棲專產而他處不及者記之,以見生植之美」。塘棲田少,遍地桑果,春夏之間,一片綠雲,幾無隙地。剪聲梯形,無村不然。出絲蓋多,甲於一邑。為生植大宗果品以枇杷為著也。清光緒《塘棲志》中對塘棲盛產的枇杷作了如此描繪:「四五月時,金彈累累,各村皆是,筠筐千百,遠販蘇滬,嶺南荔枝無以過之。」清康熙十一年(1672)孫治所纂《靈隱寺志》內有「枇杷出塘棲」的記載。
塘棲枇杷是浙江乃至全國都享有盛名的地方特色產品,其果形美觀,肉柔軟多汁,甜酸適口,風味較佳,營養豐富,成熟早,是初夏淡季優良水果,是果中珍品。同時可加工成糖水罐頭、果酒、果汁、果膏等。枇杷可入葯,具有潤肺、止咳化痰、健胃利尿、清熱等功效。
塘棲枇杷的分布、規模
塘棲枇杷的地域分布范圍主要集中在塘棲鎮和仁和鎮、崇賢鎮,枇杷面積從解放初12780畝,發展到目前的25200畝,枇杷產量從解放初1657噸,發展為現在約7500噸。目前,塘棲鎮枇杷面積15000畝,年產枇杷3000噸以上。鎮內建有枇杷優質苗基地500畝,枇杷特色園區1023畝。
塘棲枇杷獲得的各種榮譽
塘棲枇杷在1980年全國枇杷品種評比中獲鮮食、制罐兩項第一名,1999年獲杭州市優質農產品展銷暨新技術新品種交易會金獎,2001年獲中國浙江省國際農業博覽會銀獎。2001年11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塘棲鎮為「浙江枇杷之鄉」。 2003年獲浙江省無公害農產品,基地面積5000畝。2004年5月18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批准對塘棲枇杷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2005年獲浙江省名牌產品和杭州市著名商標,同年11月獲餘杭區公眾喜愛的十大商標。2006年,塘棲枇杷又被評為區優質農產品、國家地理標志產品(GB/T19908-2005)。2007年3月被評為浙江省著名商標。
枇杷品種分類
當前,塘棲枇杷品種有白砂、紅種、草種三大類計有18個品種,特別是軟條白砂和平頭大紅袍在歷次全國枇杷品評中均獲鮮食、制罐第一名。有關品種特性介紹如下:
1)平頭大紅袍
系塘棲枇杷名種。果實呈扁圓形,果頂廣圓略平,形較大,個重30克左右,最大的55克,皮和肉均呈橙紅色,皮厚韌易剝、肉質緻密細膩、汁液中等。濃甜稍酸,含糖14%,風味佳。每果含種子3粒,核心較濃,可食率65%。6月初成熟,果實抗日曬能力強,耐貯運,鮮食和制罐兼優。
2)軟條白砂
國內枇杷最著名珍品。果實長圓形、頂平廣、萼片平展,肉色乳白,質細嫩、多汁、味鮮甜而濃、品質極優,含糖17%。果皮色淡黃、多銹斑、極薄、韌而易剝,剝離後自然卷攏。6月上旬成熟。
3)紅毛丫頭
果實較小、橢圓形、個重22克左右,最大重28克;果皮橙紅色、銹斑少、外觀美、汁液多、甜多酸少,含糖14%左右,風味上等,果雖小但喜愛者甚眾。5月底成熟。
4)楊墩
楊墩原系塘棲附近的村名,有南楊墩和北楊墩兩村,該品種原產於楊墩村,故而得名。楊墩種枇杷因樹葉有大小之分,故有大葉楊墩和細葉楊墩品種之分。 大葉楊墩果面濃橙黃色,果點粗而疏,絨毛疏且長;果皮薄,但較細葉楊墩厚,剝落容易,果肉呈橙黃色,肉質細,汁液中等,風味甘酸適度,較淡。
5)夾腳
塘棲枇杷產地對較豐產品種附加「五兒」,意即為較豐產。 夾腳枇杷果大,呈歪倒卵形,果頂平廣,基部尖峭,果粒間大小形狀尚整齊,果頂呈麥稈黃色,絨毛長,斑點少,果皮厚薄中等或稍厚,剝落容易,果肉呈橙黃色,肉質較細,果汁極多,風味酸多甘少,味濃。 夾腳品種樹勢強健,抗逆性強,豐產,不易遭受凍害及其它污染危害,成熟較晚,果形大。
㈣ 塘棲枇杷的塘棲枇杷
塘棲枇杷以白沙枇杷為上品,白沙枇杷中雀斑多多的為極品。東轉西遊的進入了枇杷地里。經枇杷科研所的鍾所長介紹,和親自帶我們去看,塘西的15種枇杷一一看來。再一一嘗來。。味道一個比一個好吃。看著枇杷很少一個一個結果子的,他們都是很親密的結在一個樹枝上,迎著風吹雨曬得,心總連在一起。我和你的心也連在一起,共同結在愛的枝條上。在風大的時候我願意擋在你的前面,下雨的時候我願和你一起感受雨滋潤大地、滋潤我們。采枇杷的人也不會只採其中的一個,肯定會2個一起采了,讓它們一起磬滅。也許采了其中的一個另一個也不會單獨的經歷這孤獨的時間。吃著甜甜的枇杷,想著你。心裡有你才甜蜜。
枇杷de【食療作用】
1.潤肺止咳 枇杷核中含有苦杏仁甙,能夠鎮咳祛痰,治療各種咳嗽。
2.預防流感 枇杷果實及葉有抑制流感病毒作用,可以預防四時感冒。
3. 補充營養 枇杷含有多種營養素,能夠有效地補充機體營養成分,提高機體抗病能力,發揮強身健體的作用。
4.降胃止嘔 枇杷葉泄熱苦降,下氣降逆,為止嘔之良品,可治療各種嘔吐呃逆。
㈤ 塘棲枇杷怎麼挑
區別:
1、塘棲枇杷個頭相對較小,肉質細膩,味甜汁多(塘棲枇杷專業合作社的老園工介紹了鑒別枇杷的土辦法:就是看枇杷的花蒂,本地枇杷的花蒂有五個角,而外地枇杷一般只有四個角)。
所謂的外地枇杷,基本上來自福建,個頭看上去比塘棲枇杷大,肉質粗糙,口感較淡;
2、從正規渠道購買。
購買枇杷時注意
看枇杷柄,柄芯帶綠說明是當天採摘的,如果是棕色,可能不新鮮,如果發黑那可能是摘了有段時間了;從枇杷的表皮辨別,新鮮枇杷表皮飽滿,有彈性,如果摘了有點久了,則表皮發皺、干癟;
枇杷果核中含有苦杏仁甙,有毒,千萬不要誤食,以免危害健康和生命;不能與小麥或者是小米同吃。此種禁忌出自元代賈銘《飲食須知》,糖尿病患者以及較嚴重的肝病患者都不宜吃枇杷,脾胃虛弱者也不宜多吃枇杷。
㈥ 塘棲枇杷的枇杷花茶
塘棲四鄉自古有枇杷花制茶的歷史,每年開花期間枇杷花大面值開放,就有採摘農民枇杷花和葉進行深加工做茶。塘棲枇杷花以著名的浙江老字型大小「百年匯昌」有為最有名,該商號始創1800年(嘉慶五年),清道光年間(1782年—1850年),所產蜜餞等被道光皇帝選為貢品;到光緒年間(1875年—1908年),已經成為清朝內務府(故宮)的「指定供貨商」; 1930年代,「匯昌」開始使用玻璃櫃台、日光燈照明、使用玻璃瓶包裝的蜜餞。民國時期,著名金石大師吳昌碩、現代著名畫家豐子愷先生,來到「匯昌」探訪好友——匯昌掌門陳繼明先生,品嘗食品;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匯昌的發展成為一家擁有4個生產作坊、18000銀元資金、近百名職工、94間棧房的大商號。百年匯昌被杭州市政府辦公廳命名為首批「杭州老字型大小」,收入《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㈦ 塘棲枇杷的追溯歷史
據史書記載,塘棲早在隋代開始種植,已有近1400年的歷史,因品種優良,品質上乘,風味獨特,自唐代起被列為貢品,在唐代時已相當繁盛,並且有一定的栽培、貯運技術,視枇杷為「珍果之物」。《唐書·地理志》中有「餘杭郡歲貢枇杷」的記載。塘棲枇杷在塘棲鎮形成了獨特的枇杷經濟、枇杷文化和枇杷生態。據史書記載,塘棲枇杷始種於隋,繁盛於唐,極盛於明末清初。塘棲在明清時名列江南十大名鎮之首,有「江南佳麗地」之稱。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塘棲枇杷勝於他鄉,白為上,黃次之。」清光緒《塘棲志》中記載:「四五月時,金彈累累,各村皆是,筠筐千百,遠返蘇滬,嶺南荔枝無以過之。」 蘇東坡在杭州任刺史,有「客來茶罷空無有,盧桔微黃尚帶酸」,張嘉甫問曰:「盧桔是何物也」,答曰:「枇杷是矣」。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也有「塘棲枇杷勝於他鄉,白為上,黃次之」的說法。《杭縣志稿》中更有詳盡記述:「塘棲為杭州之首鎮,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凡鎮周圍三十里內皆為枇杷產地。有塘棲專產而他處不及者記之,以見生植之美」。塘棲田少,遍地桑果,春夏之間,一片綠雲,幾無隙地。剪聲梯形,無村不然。出絲蓋多,甲於一邑。為生植大宗果品以枇杷為著也。清光緒《塘棲志》中對塘棲盛產的枇杷作了如此描繪:「四五月時,金彈累累,各村皆是,筠筐千百,遠販蘇滬,嶺南荔枝無以過之。」公元1672年(清康熙十一年)孫治所纂《靈隱寺志》內有「枇杷出塘棲」的記載。
㈧ 塘棲枇杷是全國享有盛名的杭州特產,其果形美觀,肉柔軟多汁,甜酸適口,風味較佳.為了獲得優質果實,須
(1)嫁接是指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在另一個植物體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嫁接和壓條是無性生殖的一種方式;這種繁殖方法的優點是繁殖速度快並能保持優質枇杷品種的優良性狀.
(2)嫁接時被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叫砧木,嫁接時應當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結合,以軟條白沙作為接穗,長出的品種就是軟條白沙.
(3)枇杷幼苗要帶土移植,目的是防止根毛受損,因為根毛用於吸收水分和無機鹽,帶土移植能確保幼苗成活;植物體在進行生命活動的過程中,不斷地向空氣中散發水分,水分以氣態從植物體內散發到體外,葉是植物體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因此,移植時把葉子剪去一部分是為了減少葉片蒸騰失水,維持樹苗體內的水分代謝平衡提高枇杷移栽成活率;
(4)光合作用的效率直接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因此,人們用合理密植的方法來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這樣做的科學依據是:讓植株充分接受光照,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從而提高產量;
(5)植物細胞的液泡中含有細胞液,有各種味道的物質以及營養物質,塘棲枇杷美味的果汁中含各種有味道的物質以及豐富的營養物質,就是來自於細胞中5液泡的細胞液.
(6)細胞分裂時變化最大的是細胞核,因為在分裂時,細胞核中的染色體必須完成復制加倍,然後平均分到兩個細胞中,這樣才能使得分裂後新形成的兩個新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和原來細胞中的一樣,從而維持生物遺傳的穩定性.
故答案為:(1)無性生殖;
(2)軟條白沙;
(3)防止根毛受損(或保護根);降低蒸騰作用;
(4)[5]液泡;
(5)染色體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