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百事可樂的發展歷程及它的品牌內涵
發展歷程
百事可樂最初於1890年代由美國北加洲一位名為 Caleb Bradham 的葯劑師所造,以碳酸水、糖、香草、生油、胃蛋白酶 (pepsin) 及可樂果製成。該葯物最初是用於治理胃部疾病,後來被命名為「Pepsi」,並於1903年6月16日將之注冊為商標。 是美國百事公司推出的一種碳酸飲料,也是可口可樂的主要競爭對手。經過十七年的成功,Bradham認為糖的價格會大升,逐把不少資產用作購買糖。但 百事可樂
事與願違,糖價沒有上升,反而下跌,因此蒸發了不少財富,他的百事可樂於1923年宣布破產。至1931年,百事可樂被Loft糖果公司的主席Charles G. Guth收購,使它能再度在市場上出現。1940年百事可樂推出全國廣告,其廣告主題「Nickel Nickel」頗為流行,還被譯為55種不同語言。百事可樂以再用酒樽來銷售,創下佳績,價格也比可口可樂便宜。因此曾被喻為「低下階層的飲品」,在美國被視為黑人的飲品,加拿大則被說為法語人的飲品。為了改造形象,百事可樂於五十年代大賣廣告,又找來了不少名人作產品代言人,使其銷量直逼可口可樂,但終於沒有超越。在六十年代,百事開始改變策略,以年輕人作賣點。1964年,百事可樂開始推出無糖的輕怡版。在八十年代,百事與可口可樂的競爭更為激烈,百事推出一系列以挑戰為主題的廣告,使對手銷量下降,可口可樂不甘示弱,推出以「新可樂」為主題的廣告。
品牌理念
百事品牌的理念是「渴望無限」,倡導年輕人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寓意 百事可樂
是對年輕人來說,機會和理想有著無限多的空間,他們可以盡情地遐想和追求。
❷ 樂事的品牌理念
樂事的品牌理念是「成為讓人微笑的品牌」。
多樣變化的口味,讓你微笑
樂事多樣變化的新鮮口味和多層次的豐富口感不斷刺激著消費者的味蕾,帶來前所未有的美味體驗。味覺的愉悅讓消費者不知不覺嘴角上揚,快樂微笑。
輕松愉悅的品牌個性,讓你微笑
「片片刻刻有樂事」是樂事始終如一的品牌標語。從快樂為導向的營銷策略,到形象陽光的品牌代言人,再到各種輕鬆快樂的品牌廣告,樂事總是呈現出愉悅歡樂的品牌個性。不僅如此,樂事還希望人們在享受美味薯片的同時,更能感受到品牌傳達出來的快樂理念——美味時刻就是歡樂時刻。
倡導快樂的生活態度,讓你微笑
快樂是一種生活態度。在樂事品牌心中,快樂的源泉正是美味到無法抗拒的薯片,可以帶給消費者身心的愉悅。小小的薯片,雖然不能改變世界。但是,樂事所倡導的快樂生活態度,卻意義重大。
樂事,渴望融入中國人生活的每一個歡樂時刻。無論是一個人的享受,還是朋友的相聚,或是家人的團聚,有了樂事,總能為每一段時光增添快樂!
薄薄薯片,美妙滋味,更承載著中國人情的味道,快樂的味道。片片刻刻有樂事!
❸ 百事公司營銷策略
百事可樂建立了與其公司形象和定位完全統一的中英文網站,以游戲、音樂、活動為主題,其背景則依然是創新的標志和年輕的藍色。
百事可樂的網路營銷策略,具體體現以下三個方面:⒈媒介策略——與Yahoo攜手。2000年4月,百事可樂公司首先宣布與Yahoo進行全面網路推廣合作;在音樂站點,如MTV.com的投放力度加大;同時還涉足於體育類網站,例如NBA.com、美國棒球聯盟等。
網路廣告投放活動是長期行為,從2000年1月至今從未間斷。每年3~4月份隨著氣溫的升高,伴隨飲料消費高峰期的來臨,網路廣告投放高峰期便告開始,通常會延續至當年11月。
⒉創意策略——推崇激情。
比之餘可口可樂的傳統廣告,百事可樂的網路廣告較為活潑,無論是畫面構圖,還是動畫運用,都傳達著一種"酷"的感覺。在2000年這一年間,便有拉丁王子瑞奇。馬丁、"小甜甜"布萊妮和樂隊Weezer先後出現在百事可樂的廣告中。從NBA到棒球,從奧斯卡到古墓麗影游戲和電影,百事可樂的網路廣告總能捕捉到青少年的興趣點和關注點。
2001年中國申奧成功,百事可樂的網路廣告獨具匠心,氣勢非凡的畫面採用了有動感的水珠,傳達出了百事可樂品牌的充沛活力。醒目的文字表達出百事可樂對北京申奧的支持。廣告方案利用"渴望無限"和"終於解渴了"的雙關語,將中國人對奧運的企盼巧妙地與百事可樂產品聯系在一起,並與其他宣傳高度一致。
⒊競爭策略——針鋒相對。
(1)體育角逐。可口可樂拿到了冬奧會的指定飲料,可以拿冬奧會大做文章。而百事可樂則利用NBA和美國棒球聯盟尋找平衡點。在中文網站設有"百事足球世界"、"精彩足球", 包括"2001年百事可樂足球聯賽"、"百事全能挑戰足球賽"、"百事預祝十強賽中國足球超越夢想"等等。
(2)音樂角逐。這是百事可樂最精彩的策略之一。包含有百事音樂的主題活動,巨星、新星、音樂卡片、音樂流行榜、竟投場等等。
(3)活動角逐:這是為自己創造吸引品牌注意力的最好機會之一。例如,百事在網上發動網民投票評選"百事可樂最佳電視廣告片"等等。
百事可樂的網路營銷及策略啟迪我們:第一,日常消費品的網路營銷廣告應當成為一種長期行為,同時在旺季還要抓住重點集中投放;第二,要設法利用網路營銷廣告吸引目標消費群;第三,必須保持線上、線下營銷廣告的連續性和一致性;第四,注意媒介組合的多樣性;第五,注意各期營銷廣告活動內在的連續性,即營銷廣告主體的一致性;第六,自己的營銷廣告要有獨特性,必須與對手有所不同。(來源:globrand)
❹ 百事可樂的營銷戰略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百事可樂在美國上市時的定位為:消費者差異化行銷,廣告語:年輕一代的選擇!自這個內廣告推出後,銷量猛增容,當時的可口可樂試圖改變口味迎擊百事可樂,最後遭到全美消費者的唾棄。它的營銷戰略給我們的啟示是:企業產品消費群需要准確定位,不能全面打擊,准確的定位會讓企業有限的資金都向著一個高地攻擊,如果火力分散會造成,不但高地沒攻下,部隊卻傷亡過大。然後就是消費群定位的准確度,由於百事可樂定位年輕一代,使得願意嘗新的年輕人,去嘗試屬於他們的可樂,迎合了年輕消費群嘗新心理,所以,容易成功。
❺ 百事可樂印度成功的因素反應了什麼營銷理念
百事可樂進入印度市場靠的就是代表美國文化,而融入印度市場靠的就是融入印度文化。
感覺好像整合營銷、關系營銷、文化營銷、綜合市場營銷溝通都有。
從行銷學產品生命周期理論來說,行銷分為先鋒期、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及衰落期等五個階段,拓銷時需依策略需要及公司可分配的資源,結合不同生命周期的產品,以求降低拓展上的風險。
百事可樂在1990年初才進入印度市場,對於這個陌生且敵意的市場,百事可樂的行銷策略顯得比較實事求是,百事可樂在印度的做法是獨資經營,姿態放低,乾脆拋棄Pepsi全球品牌的光環,成立一家印度味十足的Leher Pepsi飲料公司。
Leher在印度話是波浪的意思,讓當地人覺得這是一家印度飲料公司,對爭取當地認同感十分有幫助,然後想盡辦法藉由民俗節慶的廣告讓Pepsi可樂本土化,並在板球、音樂、電影中投入廣告,以青少年為目標對象,爭取好感。
此外,在進入新市場之前,百事可樂的做法是先降價求售,等到市場穩固之後,再伺機調高售價。就整體的收益百事可樂也許不如可口可樂那樣下重本經營,不過就拓銷績效而言,百事可樂在印度的確比可口可樂要出色且成功得多。百事可樂的一位資深副總裁曾經說過:「也許我們都了解本身正處於各式各樣的企業競爭中,但卻未必可洞見完整的企業競爭全貌。」這也許可作為百事可樂與可口可樂間互相競爭所學到的教訓。
❻ 百事可樂的營業理念
准確的品牌經營定位
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品牌經營定位,是品牌經營者運作的需要,也是時代的產物。品牌促銷需要溝通,但是,溝通面臨的難題之一是:消費者被信息圍困,應接不暇。各種消息、資料、廣告、新聞鋪天蓋地。以出書為例,美國平均每年出版3萬種新書。即使全天讀24小時,尚需17年的時間,才能讀完一年所出版的書。
那麼多的廣告,那麼多的產品,我們處在一個「感覺過量」的時代。面對市場,百事可樂的經營者,通過壓縮訊息,恰到好處實施品牌經營定位,不斷滿足消費者需求,從而達到了品牌促銷的目的。
百事可樂多年來與年輕一代關系緊密,百事的口號:「新一代的選擇」,新一代的精神代表了百事獨特、創新、積極人生的品牌個性,多年來,新一代精神成為彼此情感的橋梁。獨特的、帶領潮流的百事可樂,鼓勵新一代人對自己、對生命有更多的要求。從生命中獲得最多,正是百事的全球理念。
「渴望無限」將成為百事可樂的全新口號,正是今日新一代理想的寫照。「渴望無限」是人生態度,是百事與全球新一代的共同目標。
百事的口號從「新一代的選擇」至「渴望無限」,由形象化到實踐,絕對是更高層次的信念。這信念具體表達了青年人要從生命中獲得更多的意向。這口號更新訴情於不同的年齡群,使百事的感染力來得更深更闊。
❼ 百事可樂的企業文化
百事品牌的理念是「渴望無限」,倡導年輕人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寓意是對年輕人來說,機會和理想是無限的,他們可以盡情地遐想和追求。為了推廣這一理念,百事選擇足球和音樂作為品牌基礎和企業文化載體,在廣告和社會公益活動中藉助邁克爾傑克遜、張國榮、布蘭妮、王菲、羅志祥、蔡依林、郭富城、陳慧琳、鄭秀文、趙晨浩、熱力兄弟、貝克漢姆、里瓦爾多、卡洛斯、范志毅、李瑋峰、祁宏perfume等一大批明星作為品牌代言人,極力倡導企業文化所提倡的精神,使百事的「新一代的選擇」和推崇「快樂自由」的風格廣泛地被人們尤其是青年人的理解和接受。這樣,很多人就明白了,為什麼「百事」的產品從簡單的包裝到向運動系列、功能系列拓展都刻意體現一種動感和歡快的格調,從而使許多青年人成為「百事」忠實和熱心的消費者。 百事文化不僅是企業的,也是社會的,它深刻地通過其產品的推銷影響著一大批人,反過來又推動企業按照這種文化的定位不斷創新,得以經歷了100多年還保持著旺盛的朝氣。
中國有句俗語,「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光靠明確高難目標以及強硬制度作手段還是遠遠不夠的。作為企業的軟體是培育和強化企業獨特的價值和文化才是公司長期發展的保證。在公司價值和文化方面,百事集團同樣強調的是重視結果,以及人員如何能夠信守諾言而達到事先制定的目標。人的信用和誠實度在公司的文化和價值觀中是最受重視的。公司的文化和價值觀適用與那些熱愛挑戰、自愛競爭、喜歡與那些有能力的人在一起工作的人們。 1983年,百事可樂公司聘請羅傑·恩里克擔任總裁,他一上任就把目光盯在了廣告上。對軟飲料而言,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的產品味覺很難分清孰優孰劣,因此,焦點便在塑造商品的性格特徵的廣告( 也就是品牌和企業文化)上了。
百事可樂通過廣告語傳達百事可樂,新一代的選擇。在與可口可樂的競爭中,百事可樂終於找到了突破口。
首先是准確定位:從年輕人身上發現市場,把自己定位為新生代的可樂;並且選擇合適的品牌代言人,邀請新生代喜歡的超級巨星作為自己的品牌代言人,把品牌人格化形象,通過新一代年輕人的偶像情節開始了文化的改造。圍繞這一主題,百事可樂的合作夥伴BBDO為百事創作了許多極富想像力的電視廣告,如「鯊魚」、「太空船」等等,這些廣告,針對二戰後高峰期出生的美國青年,倡導「新鮮刺激 獨樹一幟」,獨特的消費品鮮明地和老一代劃清界限的叛逆心理,提出「新一代」的消費品味及生活方式。結果使百事可樂的銷售量扶搖直上。1984年,百事可樂投入500萬美元聘請了流行樂壇巨星麥克爾·傑克遜拍攝廣告片——此舉被譽為有史以來最大手筆的廣告運動。把最流行的音樂文化貫穿到企業和產品之中,也開始了百事可樂的音樂之旅。
從此以後,百事可樂進入了銷售的快車道,音樂體育雙劍合璧,同時這一攻勢集中而明確,都圍繞著「新的一代」而展開,從而使文化傳播具有明確的指向性。二戰結束時,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市場銷售額之比是3.4:1,到了1985年,這一比例已變為1.15:1。 人才高過一切
百事集團選擇人才有三個標准:「最聰明,最誠實,最具有推動力的實干精神」。一個管理人員在百事集團中生存下去並非易事,公司對於管理人員的要求是「要麼往上發展,要麼往外走人」。非常聰明的人才,能量百分之百地釋放,公司會給其提供高速發展的事業階梯和優厚的報酬待遇,讓他們很早地承擔重要的責任,在各自的工作范圍內有高度自由空間,以及其他優秀同事之間積極合作的工作環境。這些對於百事集團的戰略發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百事集團人才戰略的核心是高度重視最後的工作結果。達到目標,有成效有結果,在百事集團內便會得到不斷的提拔。百事集團對於達不到目標的管理人員的容忍性是非常低的。如果工作不見成效,那麼這個人會很快地從企業中被淘汰出去。
淘汰人員手段要硬
對於一貫不能完成目標的人員要從企業中淘汰出去。在領導崗位上,這種人對於企業的危害是比較大的,至少要把他們從領導崗位上調離,把他們架空起來。淘汰人員,對於那些不能達到目標的人是最後的、也是最強有力的手段。
百事集團對員工每年都要進行一次評估。評估結果分為四類:表現突出的;值得表揚的;表現一般的;表現差的。評估主要依據為員工的具體表現與其目標之比較。人事部對於每個部門人員的評估作一個統計,如果這個部門達到規定目標的話,那麼這個部門得到表揚,而且有突出表現的人員所佔的比重就多一些。
表現差的,或完成不了目標的人員將被開除或選擇自動離職。每年在百事集團中大約3%的員工得到「表現差」的年終評估。這些人限定在3到4個月內改正過失。如果他們的表現沒有明顯的提高,他們便會被立即解僱。
當然,百事集團的管理也有缺陷,例如公司過分地強調「重視結果」,他會使人們目光短淺,做事只看到短期的結果而又是忽視長遠的目標。又如公司吸引一批有雄心壯志的人,這些人自然有其強烈的危機感和壓力,那麼也就間接地鼓勵這些人修建自己的防禦牆,如組織自己在公司內部的關系網,拉幫結派,耍手段等。
❽ 百事可樂的經營理念及企業文化是什麼
經營理念:結果高於一切 !百事集團選擇人才有三個標准:「最聰明,最誠實,最具有推動力的實干精神」。一個管理人員在百事集團中生存下去並非易事,公司對於管理人員的要求是「要麼往上發展,要麼往外走人」。非常聰明的人才,能量百分之百地釋放,公司會給其提供高速發展的事業階梯和優厚的報酬待遇,讓他們很早地承擔重要的責任,在各自的工作范圍內有高度自由空間,以及其他優秀三同事之間積極合作的工作環境
經營目標:強化企業獨特的價值和文化。在公司價值和文化方面,百事集團同樣強調的是重視結果,以及人員如何能夠信守諾言而達到事先制定的目標。人的信用和誠實度在公司的文化和價值觀中是最受重視的。公司的文化和價值觀適用與那些熱愛挑戰、自愛競爭、喜歡與哪些有能力的人在一起工作的人們
企業文化:百事飲料國際集團是美國的一家享譽全球的跨國公司,其在全球的年銷售額現已達270億美元,在美國《財富》雜志剛剛公布的2001年「美國最受敬慕的公司」及「全球最受敬慕的公司」調查評選結果和各行業的排行榜中,百事公司蟬聯「全球及美國最受敬慕的公司」並被排在飲料行業第一位;在該雜志公布的全球500強企業中,百事公司排名第63位
❾ 百事品牌延伸對中國企業的啟示
啟示一小企業如何做品牌
30年代,百事在世界上首次通過廣播宣布,將當時最高價為10美分飲料降價一半,使顧客用5美分就能買到,拉開了美國軟飲料業中首場價格爭奪戰。把6盎司的瓶改成12盎司,改變口味等,但是這些策略都沒有使百事得到新生,百事50年代初再次面臨倒閉,1983年,百事聘請羅傑·恩里克擔任總裁,他一上任就把目光盯在了廣告上。對軟飲料而言,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的產品味覺很難分清孰優孰劣,因此,焦點便在塑造商品的性格的廣告(也就是品牌和企業文化)上了。
首先是准確定位:從年輕人身上發現市場,把自己定位為新生代的可樂;並且選擇合適的品牌代言人,邀請新生代喜歡的超級巨星作為自己的品牌代言人,把品牌人格化形象,通過新一代年輕人的偶像情節開始了文化的改造。 1994年,百事可樂投入500萬美元聘請了流行樂壇巨星麥克爾·傑克遜拍攝廣告片——有史以來最大手筆的廣告運動。把最流行的音樂文化貫穿到企業和產品之中。 音樂體育雙劍合璧,同時這一攻勢集中而明確,都圍繞著「新的一代」而展開,從而使文化傳播具有明確的指向性。二戰結束時,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市場銷售額之比是3.4:1,到了1985年,這一比例已變為1.15:1。
百事可樂的成長和超越可以看出,小企業的成功主要還是依靠出色的創意和縝密的市場觀念
一、 對產品的自信:百事也罷,可口可樂也罷,都是很普通的碳酸飲料,產品極其一般,但是企業對產品有極度的自信,並且堅持認為產品是人們和社會需要的,這種「需求理論」是企業成功的基本條件;
二、 產品的概念研究:所謂產品概念,並不是一定要強加給產品功、功能或製造虛假概念,最好的概念就是將文化灌輸進產品,「新一代的選擇」盡管虛擬,但是牢牢把握住了二戰後美國青年的心理,所以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三、 企業文化的具體化:企業文化是抽象的演繹,但是更包含具體的執行,無論是和世界頂尖音樂巨星麥克爾·傑克遜的合作,還是和NBA的巧妙結合,百事一直都在用事實展現什麼是「新一代的選擇」。
啟示二:大企業的文化風范
百事可樂在中國進行項目投資以後,營銷和文化是怎樣推進的呢?
進入中國屬於試探,所以在戰略上一直謹小慎微,沒有推出大型的組合拳,以超市渠道和廣告作為單一的營銷形式,並且為了管理的方便將擁有必勝客、肯德基和TacoBell的餐廳業務從公司分離出去,使之成為一家獨立的上市公司,即百勝全球公司。百事飲料全力負責營銷的品牌建設,但是一直進展緩慢,這種狀況一直到90年代中期,百事在積累了大量經驗以後開始了文化的規模性轟炸——
通過「愛拼才會贏」 的主題,充分展現新一代精神,配合促銷活動,使喜歡時尚自信的新一代接受百事,值得一提的還是形象代言人的使用,百事可樂的代言人郭富城、王菲和陳慧琳,是當時流行樂壇最耀眼的明星,百事可樂毫不吝嗇的全部啟用,甚至把在歐美的廣告內容全部用郭富城重新拍攝一遍,以適應中國本土的審美需要,極大提升了百事可樂在中國的品牌影響力。
實際上,2000年以後,百事的增長速度已經明顯超越了可口可樂,無論遞增速度還是利潤,而且在總額上已經趕超可口可樂的20.3%,其5年平均4.3%的利潤增長速度遠高於可口可樂的1.2%。並且功能飲料佳得樂、紅牛的成功再次證明了企業的穩健發展。
百事在中國的影響力已經越來越大,其魅力也已經成為音樂和足球的媒介,那百事可樂在中國企業文化佔有怎樣的地位呢?
一、 確立核心文化理念:百事進入中國,其藍色標志就悄悄的進入每個人的視野,科技的藍色以海洋、運動和勁爽為基調,無論「新一代的選擇」還是「渴望無限」,以「百事運動精神和體育精神」為隱藏策略,把產品營銷變成了最有樂趣的工作;
二、 管理理念的具體化:百事可樂具備跨國企業雄厚的實力和文化張力,企業內部以「快樂工作」為宗旨,各級管理、各個管理部門,整個管理聚焦一點:讓我們百事可樂的員工走進我們公司都能快樂工作。這其實道出了生活的真諦,穩定的員工隊伍,也使百事能夠有時間去爭取市場機會,獲得巨大的成功;
三、 極限化的文化運動:大企業,具備一定實力以後,如何把資源整合到極限化、有效化呢?百事可樂以最流行、最時尚、最有人氣的運動和組合和企業結合,並且3人足球,贏門票這樣的活動切實的和文化對接,使企業文化的具體化,並且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參與性。大副的明星海報既是宣傳也是收藏,贈送太陽傘、冰櫃等大手筆讓產品遍地開花,做到了真正的「運動無限音樂無限 精彩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