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互動營銷的起源
歷史上每一次媒體形態的進步都給營銷產業帶來一片新的天空。毫無疑問,互聯網帶來的「互動性」這一媒體形態變化是營銷產業實現跳躍式發展的一個重要契機。互聯網發展的初期階段,營銷前所未有地實現了尋找、發現精準客戶的可能,這為那一部分「註定被浪費掉」的市場投入找到了實現價值的途徑。
幾年過去,「互動」這一互聯網的核心本質已經能夠非常深入地發掘每個用戶的潛能,把那些在傳統媒體里「沉默的大多數」鮮活地呈現在了互聯網上,而且是「一個個、分別」地呈現在了互聯網上。「人」這個最能動的媒體參與者也終於在互聯網中第一次改變了被動接受的角色,出現了主動的、外顯的特徵。
「骨灰」級的網民都有這樣的體驗,在中國互聯網肇始期,中國特殊的傳統媒體市場環境使得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的網站能夠像中國的網站這樣,幾乎等同於傳統媒體的翻版。也因此,海量信息與基礎技術共同作用的結果就是內容為主,網站網頁數量的多少成為衡量網站資產的一個重要指標。
網民們上網的目的明確而單一——獲取信息。我們甚至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把當時的互聯網媒體視作更換了傳播渠道和編排形式的傳統媒體。佐證這一觀點的就是網民在互聯網的傳播過程中完全成為了「終結者」。信息傳達至這個環節即完成了它的生命周期。
而在下一個發展階段,隨著社區、論壇以及BBS這些互聯網應用工具逐漸發展壯大之後,用戶終於得以通過一串數字代表的ID開始了自己新的互聯網生活。搜索技術,甚至搜索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無疑是這個階段的代表,用戶第一次主動向海量無邊的互聯網「索取、問詢」了;與搜索相伴的是由於相同搜索興趣組合在一起的社區大行其道,並且成為鏈接起互聯網上一個個信息孤島的中繼站。
即便如此,在這個階段,ID組成的群體依舊是一個群面目模糊的「群體」,博得盛名的也依舊是那些火爆的論壇,用戶的主觀能動性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只是被有限地提升,因此,用戶的價值也只是被部分地發掘出來。一個價值鏈中各個環節所產生的價值必然與其獲得的資源密切相關。因此,當互聯網進入博客和個人空間時,即宣告以個人為媒體主題的時代到來了。歷經前兩個階段的用戶習慣培養和自主意識覺醒,這個階段的用戶的個性化表達需求空前強烈,他們不願隱藏,樂於主動表達;他們不願說教,樂於在娛樂解構中思考生活。
諸如Blog、SNS、RSS、Tag等新技術的出現使得集各種傳播與反饋手段於大成的富媒體大行其道,用戶也以信息中樞的身份越來越成為互聯網的主導。
而中國互聯網的發展也確實一步步印證了上述歷史性的演進。在門戶、論壇「城頭變幻大王旗」之後,凸顯個人價值的網站無論是作為媒體的傳播價值,還是作為媒體的商業價值都獲得了極大的發展。
意見領袖創造互動營銷平台
這是一個充滿挑戰的平台——因為它與我們熟悉的營銷環境迥然不同,但它同時又是一個給予具有創新精神的營銷人無數機遇的平台。只有了解在互聯網上面對的是一批怎樣的網路用戶,分析這批用戶是一批怎樣的消費者,才可能真正贏取他們、引領他們——一味地迎合只會被這批新互聯網媒體上的消費者更快地拋棄。
多項調查顯示,充滿思想、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品質至上、始終走在時尚前沿是他們鮮明的特徵。這些特徵與互聯網新媒體下的文化精神彼此印證、互為促進。尤其具有營銷價值的是,除了單個用戶與互聯網之間的人機交流之外,消費者個體之間不再是信息孤島,而出現了比傳統物理世界中都要便捷和高效的聯絡,在張揚個性之外,新互聯網媒體上的消費者更看重他們之間的認同和組織,以成為某個群體中的偶像、「達人」為目標。
營銷專家認為,在越來越多的品牌出現,買方成為市場主導的時候,發掘、調動消費者的主動性成為市場領先的關鍵。從海量品牌中脫穎而出,喚醒消費者的消費意識,進而建立品牌的長期認知與美譽度,這些步步深入的工作,真正的出發點都是如何才能點燃消費者對品牌的情感——而互聯網恰恰量體裁衣地為每一位消費者提供了表達和受尊重的機會與權利。
B. 品牌網路推廣的起源是什麼
因為網路啊!
C. 體驗營銷的起源
市場營銷(Marketing)又稱為市場學、市場行銷或行銷學。簡稱「營銷」,台灣常稱作「行銷」;是指個人或集體通過交易其創造的產品或價值,以獲得所需之物,實現雙贏或多贏的過程。它包含兩種含義,一種是動詞理解,指企業的具體活動或行為,這時稱之為市場營銷或市場經營;另一種是名詞理解,指研究企業的市場營銷活動或行為的學科,稱之為市場營銷學、營銷學或市場學等。
市場營銷學是研究經濟社會整個交易過程的,是交易所屬范疇都是營銷學研究的,請注意,我用的是市場營銷學,不是市場營銷,市場營銷學研究完了整個的交易過程,那麼應用這個研究成果為自己或者企業牟利就是市場營銷了。整個交易過程是很復雜的,這也衍生出來營銷中的研發,市場調研,策略,細分等等問題,所有這個過程是一個整體,要做好營銷必須要涉及的所有環節都做好,這樣才是完美的營銷。美國市場營銷協會下的定義:市場營銷是創造、溝通與傳送價值給顧客,及經營顧客關系以便讓組織與其利益關系人受益的一種組織功能與程序。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郭國慶教授其新定義完整的表述為:
市場營銷既是一種組織職能,也是為了組織自身及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而創造、傳播、傳遞客戶價值,管理客戶關系的一系列過程。
D. 教育品牌怎樣做好口碑營銷來歷
教育的目的在於把成績搞上去,其次再說服務;
有錢把軟硬體都做好,有個大大的門臉就是品牌之路的開始;
沒錢就踏踏實實搞好核心服務,花力氣把學生的成績搞上去,靠口碑傳播
E. SNS營銷的起源
T(Touch)接觸消費者
在滿足用戶情感交流、SNS互動、APP娛樂、垂直社區、同好人群等需求方面提供了多種服務和產品,這些產品為廣告主接觸用戶創造了大量的機會。通過精準定向廣告直接定位目標消費者。 I(Interest)消費者產生興趣
精準定向的Banner廣告創意與用戶群的契合會帶來用戶更高的關注度,同時來自好友關系鏈的Feeds信息、與品牌結合娛樂化的APP更容易引起用戶的興趣,這些興趣可能是用戶的潛在消費慾望,也有可能是受廣告創意的吸引。
I(Interactive)消費者與品牌互動
通過參與活動得到互動的愉悅與滿足感。也可以通過APP植入與消費者進行互動,APP植入廣告在不影響用戶操作體驗的情況下傳遞品牌信息。
A(Action)促成行動
通過消費者與品牌的互動,在娛樂過程中消費者潛移默化地受到品牌信息的暗示和影響,提升了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度、偏好度及忠誠度,從而對用戶的線上及線下的購買行為和選擇產生影響。
S(Share)分享與口碑傳播
用戶與品牌互動及購買行為,可以通過自己的博客進行分享,而這些基於好友間信任關系鏈的傳播又會帶來更高的關注度,從而品牌在用戶口碑傳播中產生更大的影響。 SNS在中國,一方面互聯網和SNS服務的迅猛發展,一方面3G商用手機應用帶來的機遇,SNS雖然在中國發展的時間很短,社交網頁游戲更處於發展初期。基於大規模的用戶基礎以及較強的用戶付費能力,中國社交網頁游戲的潛在商業價值仍有極大挖掘空間。SNS的主要缺陷有三方面:一是內容分類與篩選;二是內容的沉澱與積累;三是與搜索引擎的交互。在內容分類與篩選方面,由於SNS是以人為中心來組織信息的,而人的需求愛好是多種多樣的,既然以人為中心組織信息,這些的信息不可避免是五花八門。用戶或者不來,來了以後,你很難限制說他會討論什麼樣的話題。即使是一些垂直的SNS,經過一段時間的運營之後,裡面的話題五花八門,已經偏離了創立的初衷。第二個比較大的缺陷是內容的沉澱與積累。但是SNS社區有不一樣的特點,信息被「好友關系」分割成了一個一個的孤島,即使是非常大的SNS的社區,真正用戶能夠接觸到的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很多信息,如果朋友沒有推介,根本看不到。SNS社區在內容積累方面有很大的缺陷。一個SNS社區有上千萬甚至上億的用戶,但跟你有關的就是那麼幾十個,剩餘的1千萬還是1億用戶都和你無關。第三個缺陷是和搜索引擎的互動。這個缺陷其實是前兩個缺陷導致的必然結果。由於用戶產生內容的門檻很低,SNS社區實際上能產生大量的頁面內容,搜索引擎收錄這些內容在技術上也沒有太大問題,當然,也有SNS社區選擇了屏蔽搜索引擎,這是由其運營策略決定的,不是SNS的本質特徵。搜索引擎在收錄SNS社區頁面方面沒困難,但在判定頁面主題、決定頁面權重方面有很大的困難。前面提到,SNS的內容本來就是五花八門,沒有特定主題可言,而更要命的是SNS社區的頁面絕大多數是一個一個的信息孤島,缺乏有意義的內部鏈接,這使搜索引擎很難判定頁面的權重。
F. 對於時尚品牌來說,他們的靈感來源於哪裡
對爆款的抄襲,雖然聽起來不怎麼光彩,但這一點又是不能迴避的,為了追求利益,很多時尚品牌設計師往往會對當季的流行爆款進行抄襲,在國內更是屢見不鮮,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網紅款」。
G. 整合營銷的起源
整合營銷」理論產生和流行於20世紀90年代,是由美國西北大學市場營銷學教授唐·舒爾茨(Don Schultz)提出的。整合營銷就是「根據企業的目標設計戰略,並支配企業各種資源以達到戰略目標」。傳媒整合營銷作為「整合營銷」的分支應用理論,簡言之,就是從「以傳者為中心」到「以受眾為中心」的傳播模式的戰略轉移。整合營銷倡導更加明確的消費者導向理念,因而,傳媒整合營銷理論對我國新的改革形勢下傳媒業的發展應該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和實用價值。
整合營銷是以消費者為核心重組企業行為和市場行為,綜合協調地使用各種形式的傳播方式,以統一的目標和統一的傳播形象,傳遞一致的產品信息,實現與消費者的雙向溝通,迅速樹立產品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建立產品品牌與消費者長期密切的關系,更有效的達到廣告傳播和產品行銷的目的。
現今互聯網上,微博、博客、微信、論壇、貼吧等等都是企業關注的營銷「麵包」,每一種營銷渠道的出現必然帶動行業小浪潮。國家工商總局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壽命在5年以上的企業不足4成。以互聯網為載體,以符合網路傳播的方法和理念來展開實施的營銷活動,成為企業延伸品牌的公信度與品牌影響力、增強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整合營銷正切合當下企業營銷需求,達到最佳營銷效果,是領先的營銷方式,未來也將主宰互聯網營銷。
專注於互聯網微整合營銷服務的八百里人認為:忽視互聯網的信息傳播能力,再好的產品也會在偌大的互聯網里淹沒。整合營銷就可以讓每個營銷渠道互相關聯促進,相輔相成,達到 1+1 > 2 的效果。
其實當下,乃至未來,真正的互聯網營銷其實應該兼具互動傳播、活動營銷、事件營銷、SEO、SEM、SPR媒體資源整合等多項綜合手段,這樣整合營銷可以將企業信息以更高效的手段向自己的目標用戶、合作夥伴等群體快速傳遞。
H. 品牌營銷的定義,由來,歷史,現狀及前沿發展
國際市場競爭已經跨越了產品競爭階段,進入了品牌競爭時代。一個國家是否擁有國際馳名品牌,擁有多少國際馳名品牌,已成為該國經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象徵。我國企業要在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適應品牌競爭時代的要求,開展品牌營銷,創出中國的世界名牌。
一、我國對外貿易中品牌營銷的現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貿易發展迅速,1978—1998年的20年間,我國對外貿易的平均增長率達到16.5%。1997年,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達到了3250億元,跨人了世界貿易十強之列。與此不相稱的是,我國對外貿易中品牌營銷狀況堪憂,目前世界前50名馳名商標中沒有一個是中國的。
1、出口商品品牌化程度低。
我國每年出口1600多億美元的商品中,標有我國自己的品牌的商品僅佔1/3左右;有1/3的商品沒有品牌:有1/3的商品打的是外商的品牌。許多從國外回來的有識之土都感嘆:「國外市場上的中國貨的確不少,但用中國品牌的卻不多見,街頭巷尾都是沒有商標的中國
廉價商品,或者是為外商定牌生產的中國商品。」品牌是商品的組成部分之一,沒有自己的牌子的商品很難進入國際市場,即使進入國際市場,其競爭力也遠不如別人,很難登堂入室。據有關方面統計,我國46.5萬個企業加上服務業,到1995年底,在國內注冊的商標僅為53.87萬個,在國外注冊商標的就更是寥寥無幾。不少企業,為了完成出口任務,不得不依附於「洋品牌」,賺下很少的原料費和加工費,為他人做嫁衣裳。
2、品牌的自我保護意識淡薄。
近幾年來,國際市場上屢屢發生我國馳名品牌被外商搶注的事情。據統計,肋年代以來,我國出口商品商標被搶注的有20肋多起,被澳大利亞搶注150多起,日本100多起,印尼54起,造成每年約10億元的無形資產損失。商標被搶注,要麼10年8年不能進入國外市場,要麼花費幾百倍甚至幾千倍於注冊費的高價錢買回商標使用權。多年的計劃經濟使我國眾多企業商標意識談薄,缺乏品牌自我保護意識。不少企業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棄自己的品牌。呼和浩特橡膠廠以215萬美元的價格將「鷹」牌商標轉讓給了美國特異公司;珠江的「皇妹」啤酒被澳大利亞富士達釀酒集團無償使用後封殺;廣州「潔花」被寶潔公司打入了冷宮3新加坡的永固」吞食了無錫的「虹美」;安徽的「揚子」演變成了「博西揚」……品牌意味著市場。失去了自己的品牌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市場。以我國洗滌用品市場為例,我國最大的年產8萬噸以上洗衣粉的北京「熊貓」、四J11「雙貓」、廣州「菊花」等大型洗滌用品企業與美國「寶潔」、日本「花王」、德國「漢高」、美國「利
華」等公司合資後,中國四分之三的洗滌品市場被「飄柔」、「海飛絲」、「花王」、「潘嬸」等洋名牌壟斷。國有品牌在洋名牌的圍攻中處境艱難,更談不上搶占國際市場。
3、品牌的附加價值低,品牌競爭力不強。
品牌的附加價值是指那些品牌中所包含的、中肯的、被消費者欣賞
的東西和產品的基本功能以外的東西,也就是通過品牌給消費者提供的信任感、滿足感和榮譽感,它能通過其商品形式維持一種溢價。國外的調查顯示,抽「萬寶路」香煙的人,平均每盒香煙要從口袋裡掏出來30次,其中有1/3是為了欣賞和向別人顯示這個品牌。可見「萬寶路」給消費者提供了較高的品牌附加價值。
在國際市場上,我國出口商品的品牌附加價值較低,直接表現為品牌競爭力不強,產品檔次低,價格低,市場佔有率和超額利潤率低。
1.品牌戰略內涵與其功能意義
所謂品牌戰略是指企業通過創立市場良好品牌形象, 提升產品知名度, 並以知名度來開拓市場,吸引顧客, 擴大市場佔有率, 取得豐厚利潤回報,培養忠誠品牌消費者的一種戰略選擇。品牌戰略是現代企業市場營銷的核心。從品牌戰略的功能來看, 一個品牌不僅僅是一個產品的標志, 更多的是產品的質量、性能、滿足消費者效用的可靠程度的綜合體現。它凝結著企業的科學管理、市場信譽、追求完美的精神文化內涵, 決定和影響著產品市場結構與服務定位。因此, 發揮品牌的市場影響力,帶給消費者信心, 給予消費者以物質和精神的享受正是品牌戰略的基本功能所在。實踐證明, 良好品牌往往能給人以特別印象, 在同等質量下可以索取較高價格。有些公司擁有良好的品牌甚至還可以在不同國家逆周期、反季節製造產品, 從而使成本與收益流量暢通[1] 。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 國際競爭越來越表現為品牌的競爭, 現代跨國公司絕大多數都是世界知名品牌公司, 尤其注重品牌戰略的運用, 通過品牌這種全方位的輸出形態, 跨國公司逐步佔領了國際市場,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 而今, 品牌已是跨國公司實現全球戰略目標的銳利武器, 是實現資本擴張的重要手段。
品牌戰略一經興起, 即為世界各國公司與企業所重視, 而它在全球工業界的實施, 普遍意義在於:
1.促進產品銷售 品牌是產品的核心內容,品牌效應是其他營銷手段所不及的,在發達國家市場,品牌識別業已取代產品識別,成為了市場選擇的唯一要素。
1.2 監督和保證產品價值 品牌是一個集合概念,它包括產品質量、形象、技術、功能、效用等諸多內容。創造一個廣受消費者歡迎的品牌產品,需要日積月累的努力和長期的品質、價值保證。
1.3 實現規模經濟效益 品牌成長帶動了企業產品價格上揚,需求增加,有利於企業擴大再生產,增加規模經濟收益。
1.4 保證企業不斷壯大和持續發展 許多跨國公司認為,成功品牌的價值不僅在於它們能夠保證將來的收入,增加顧客對公司產品的需求,更在於企業出現危機時能給他們予以支持,確保企業可持續發展。[2] 【2.我國企業品牌發展概況;3.企業品牌策略選擇。】
I. 品牌背後的故事
笑笑的故事系列(三)
大家都說好,一定就是真的好嗎?
事實究竟怎樣呢?
以往,前輩總是鄭重其事地對笑笑說:
做咨詢要識時務不要自以為是,大家認為好才是真的好,這樣容易受到大家的歡迎。
笑笑靜靜地聽著,笑而不語。
這年葡萄園里熱鬧非凡,
老虎的葡萄種植面積又增加了。
多次的走訪中,笑笑發現有一大片酸葡萄園,那裡的葡萄圓潤飽滿,可就是無人問津。
嗯…… 難道酸葡萄就沒有市場嗎?
看著滿山遍野的甜葡萄,笑笑決定規劃管理那片酸葡萄園。
老狼來了:「哈!!!酸葡萄有啥用?吃飽了撐的!還是種上甜葡萄吧!」
「雷倒!大家種的都是甜葡萄嘛!玩個性呢?」羊也很不解。
狼又嘲笑道:「俺們這旮兒甜葡萄一直賣得賊好,純屬傻帽兒!」
笑笑一笑置之。
到了葡萄豐收的季節,老虎、羊和狼都笑彎了腰。
可沒過多久,市場上甜葡萄供過於求,價格開始暴跌,行情一直不見好。
幾多歡喜幾多愁,狼和羊服務的葡萄園主損失慘重,而笑笑的酸葡萄卻銷量很好。
看著滿面春風的笑笑,老虎眼紅道:「今年被你撞上了,運氣真夠好的嘛!」
老虎:「狼先生說了,只要不惜老本,全線領先大降價!看誰還敢與俺們爭市場!!!」
笑笑言笑自若:「行業都有其本質與市場規律,千篇一律可行嗎?
大家都喜歡甜葡萄,難道酸葡萄就真不受歡迎了嗎?
事實證明酸葡萄釀成的干白葡萄酒口感清怡爽潤,別具風味。
通過試銷,其優異的品質迅速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
老虎又講道:「羊先生建議種上現在市場熱銷的東西。咱們有的是錢財!」
笑笑惋惜地……
再後來
在笑笑的規劃指引下,酸葡萄的產品線更加豐富了,
酸葡萄不僅用來釀造葡萄酒和做成特質葡萄乾,還可加工為烹調配料、蘭姆酒蛋糕和餅干……
酸葡萄的行情看漲,產業規模越來越大,從種植到銷售的價值產業鏈日漸完善。
此時此刻
老虎開始慚愧了,狼又惱怒了,羊還是很納悶……
笑笑睿智地凝視著大家,面帶微笑。
信賴羊?信賴狼?還是信賴我???
—— 面臨智慧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