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網路營銷理論從4P發展到4C有哪些現實意義
4C是營銷理念和標准,4P是營銷的策略和手段,屬於不同的概念和范疇。4C所提出的營銷理念和標准最終還是要通過4P為策略和手段來實現的。4C取代4P,意味著理念和標准可以替代策略與手段,意味著不同的概念和范疇也能相互替代,比關公戰秦瓊還可笑。這種缺乏基本邏輯推斷常識的觀點也被很多專家拿來到處鼓吹,並且應者雲集,說明中國營銷界缺乏獨立的思辨能力,淺薄和浮躁之風已經相當嚴重。 朋友,下面我來具體說說…… 4P是美國營銷學學者麥卡錫教授在20世紀的60年代提出,包括產品(Proct)、價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銷(Promotion)。他認為一次成功和完整的市場營銷活動,意味著以適當的產品、適當的價格、適當的渠道和適當的傳播促銷推廣手段,將適當的產品和服務投放到特定市場的行為。而4C理論是由美國營銷專家勞特朋教授在1990年提出的,是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重新設定了市場營銷組合的四個基本要素:即消費者(Consu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溝通(Communication)。它強調企業首先應該把追求顧客滿意放在第一位,產品必須滿足顧客需求,同時降低顧客的購買成本,產品和服務在研發時就要充分考慮客戶的購買力,然後要充分注意到顧客購買過程中的便利性,最後還應以消費者為中心實施有效的營銷溝通。 4C所提出的「滿足顧客需求,降低顧客購買成本,購買便利性,營銷溝通」是一種營銷理念和理想的營銷標准,而4P「產品、價格、渠道、溝通與促銷」則是一種營銷策略和手段。4C所提出的營銷理念和標准最終還是要通過4P為策略和手段來實現的。比如要提升顧客購買的便利性(Convenience)就要通過渠道策略(Place策略)來完成,要滿足消費者需求(Consumer),要通過產品策略、廣告公關等促銷策略才能達成,如路易威登的包要滿足消費者追求奢華的需求,以非常考究的用材和經典的設計形成產品策略、以頂尖的甚至超五星的終端裝修和巨星雲集的公關活動來傳播品牌的檔次和品位。可見,4P與4C並不是矛盾和對立的,4C只是特別強調了顧客需求和雙向互動溝通的重要性。
㈡ 世界上最具永恆價值的三大奇書是哪三本書
世界上最具永恆價值的三大奇書
誰評的
不管誰評,都會有N多人不滿意
這種說法沒有意義
㈢ 市場營銷策略有哪些
4P是營銷學名詞美國營銷學學者麥卡錫教授在20世紀的60年代提出「產品、價格、渠道、溝通策略」4大營銷組合策略由即為4P。產品(proct) 價格(price) 渠道(place) 促銷(promotion)四個單詞的第一個字母縮寫為4P。此外,日本游戲製作人寺田貴信的綽號也叫「4P」
在市場營銷組合觀念中,4p是指:產品(proct) 價格(price) 渠道(place) 促銷(promotion),4p理論是營銷策略的基礎。
產品的組合
主要包括產品的實體、服務、品牌、包裝。它是指企業提供給目標市場的貨物、服務的集合, 包括產品的效用、質量、外觀、式樣、品牌、包裝和規格, 還包括服務和保證等因素。
定價的組合
主要包括基本價格、折扣價格、付款時間、借貸條件等。它是指企業出售產品所追求的經濟回報。
分銷的組合
地點通常稱為分銷的組合, 它主要包括分銷渠道、儲存設施、運輸設施、存貨控制, 它代表企業為使其產品進入和達到目標市場所組織, 實施的各種活動, 包括途徑、環節、場所、倉儲和運輸等。
促銷組合
促銷組合是指企業利用各種信息載體與目標市場進行溝通的傳播活動, 包括廣告、人員推銷、營業推廣與公共關系等等。
近幾年,有一種觀點甚囂塵上—「整合行銷傳播(IMC)的開始,意味著4P已成明日黃花,新的營銷世界,已經轉向4C了。4C必將取代4P。 持這種觀點的專家們指出,把產品先擱到一邊,趕緊研究「消費者的需要與欲求」,不要再賣你所能製造的產品,而要賣某人確定想購買的產品。暫時忘掉定價策略,快去了解消費者要滿足其需要與欲求所須付出的「成本」。忘掉通路策略,應當思考購買的「方便性」。最後請忘掉促銷,正確表達是「溝通」。
4C是營銷理念和標准,4P是營銷的策略和手段,屬於不同的概念和范疇。4C所提出的營銷理念和標准最終還是要通過4P為策略和手段來實現的。4C取代4P,意味著理念和標准可以替代策略與手段,意味著不同的概念和范疇也能相互替代,比關公戰秦瓊還可笑。這種缺乏基本邏輯推斷常識的觀點也被很多專家拿來到處鼓吹,並且應者雲集,說明中國營銷界缺乏獨立的思辨能力,淺薄和浮躁之風已經相當嚴重
http://ke..com/view/13859.htm這個是 4P 與4C 但全是理論方面的!!!要結合實際還需要你自己,因為,市場是不斷變化的,所以營銷也要針對市場而下對策~~~~
㈣ 管理營銷類綜合素質陳述表達 溝通交流 思辨能力分別是什麼內容,需要怎樣做。
朋友 我給你一些建議 希望你能用的上
1、每天都給自己足夠的信心,你不可以沒有信心,那代表自己也看不起自己.
2、每天不斷地進行練習.比如多和朋友進行深入的談心,多和陌生人交談,以便提高.
3、語調要低沉明朗, 明朗、低沉和愉快的語調最吸引人,所以語調偏高的人,應設法練習變為低調,才能說了迷人的感性聲音。
4、發音清晰,段落分明, 發音要標准,字句之間要層次分明。改正咬字不表的缺點,最好的方法就是大聲地朗誦,久而久之就會有效果。
5、說話的語速要時快時慢,恰如其分。遇到感性的場面,當然語速可以加快,如果碰上理性的場面,則相應語速要放慢。
6、懂得在某些時候停頓,不要太長,也不要太短.停頓有時會引起對方的好奇和逼對方早下決定。
7、音量的大小要適中,音量太大,會造成太大的壓迫感,使人反感,音量太小,則顯得你信心不足,說服力不強。
8、配合臉部表情,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有它的意義。懂得在什麼時候,配上恰當的面部表情。
9、措詞高雅,盡量避免臟字,不用動不動把口頭禪拿出來,那也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
最後希望朋友你開開心心``人氣越來越好``
㈤ 市場營銷策略怎樣設計
在「總裁學習網」為你找到以下答案,是否可以解決你的問題呢?
4P是營銷學名詞美國營銷學學者麥卡錫教授在20世紀的60年代提出「產品、價格、渠道、溝通策略」4大營銷組合策略由即為4P。產品(proct) 價格(price) 渠道(place) 促銷(promotion)四個單詞的第一個字母縮寫為4P。此外,日本游戲製作人寺田貴信的綽號也叫「4P」
在市場營銷組合觀念中,4p是指:產品(proct) 價格(price) 渠道(place) 促銷(promotion),4p理論是營銷策略的基礎。
產品的組合
主要包括產品的實體、服務、品牌、包裝。它是指企業提供給目標市場的貨物、服務的集合, 包括產品的效用、質量、外觀、式樣、品牌、包裝和規格, 還包括服務和保證等因素。
定價的組合
主要包括基本價格、折扣價格、付款時間、借貸條件等。它是指企業出售產品所追求的經濟回報。
分銷的組合
地點通常稱為分銷的組合, 它主要包括分銷渠道、儲存設施、運輸設施、存貨控制, 它代表企業為使其產品進入和達到目標市場所組織, 實施的各種活動, 包括途徑、環節、場所、倉儲和運輸等。
促銷組合
促銷組合是指企業利用各種信息載體與目標市場進行溝通的傳播活動, 包括廣告、人員推銷、營業推廣與公共關系等等。
近幾年,有一種觀點甚囂塵上—「整合行銷傳播(IMC)的開始,意味著4P已成明日黃花,新的營銷世界,已經轉向4C了。4C必將取代4P。 持這種觀點的專家們指出,把產品先擱到一邊,趕緊研究「消費者的需要與欲求」,不要再賣你所能製造的產品,而要賣某人確定想購買的產品。暫時忘掉定價策略,快去了解消費者要滿足其需要與欲求所須付出的「成本」。忘掉通路策略,應當思考購買的「方便性」。最後請忘掉促銷,正確表達是「溝通」。
4C是營銷理念和標准,4P是營銷的策略和手段,屬於不同的概念和范疇。4C所提出的營銷理念和標准最終還是要通過4P為策略和手段來實現的。4C取代4P,意味著理念和標准可以替代策略與手段,意味著不同的概念和范疇也能相互替代,比關公戰秦瓊還可笑。這種缺乏基本邏輯推斷常識的觀點也被很多專家拿來到處鼓吹,並且應者雲集,說明中國營銷界缺乏獨立的思辨能力,淺薄和浮躁之風已經相當嚴重
㈥ 如何培養孩子的思辨能力
美式教育:思辨能力的訓練
思辨能力的訓練在美國是自幼兒園開始就重視的強項。這具體表現在兩方面:其一是課堂表述和辯論,自托兒所開始,老師就給小孩很多表述的機會,讓他們針對某個問題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看法、談談自己的經歷,或者跟別人辯論。另一方面,就是科學方法這項最基本的訓練,多數校區要求所有學生在小學四、五年級時都能掌握科學方法的實質,這不僅為學生今後的學習、研究打好基礎,而且為他們今後作為公民、作為選民做好思辨方法論准備。我們別小看科學方法訓練的重要性,因為即使到現在,我經常碰到國內的博士研究生,甚至是所謂的科學家,從他們做研究、思考問題、寫論文的方法上,很難看出他們真的理解科學方法的本質和基本做法。
這是什麼意思呢?在我女兒她們四年級的時候,老師就會花一年時間講科學方法是什麼,具體到科學的思辨、證明或證偽過程。她們就學到,科學方法的第一步是提出問題和假設,第二步是根據提出的問題去找數據,第三步是做分析、檢驗假設的真偽,第四步是根據分析檢驗的結果做出解釋,如果結論是證偽了當初的假設,那麼,為什麼錯了?如果是驗證了當初的假設,又是為什麼?第五步就是寫報告或者文章。——這個過程講起來抽象,但是,老師會花一年的時間給實例、讓學生自己去做實驗。
這種動手不是為考試,而是最好的學習,讓人學會思辨,培養頭腦,避免自己被別人愚弄。這種動手所達到的訓練是多方面的,尤其是靠自己思考、靠自己找問題,這非常出色。實際上,如果按照我女兒她們在小學四年級就學到的科學方法標准去判斷,國內經濟學以及其它社會科學類學報上發表的許多論文,都沒法及格,因為許多論文只停留在假設的層面上,然後就把沒有經過數據實證的假設當成真理性結論。這些都跟我們沒有從幼兒園、從小學開始強化科學方法的教育訓練有關,跟沒有把科學方法應用到關於生活現象的假設中去的習慣有關。
在小學沒有考試,學生還做什麼呢?我女兒她們每個學期為每門課要做幾個所謂的「項目」,這些項目通常包括幾方面的內容,一個是針對自己的興趣選好一個想研究了解的題目或說課題。第二是要找資料、收集數據,進行研究。第三是整理資料,寫一份作業報告。第四是給全班同學做5到15分鍾的講解。這種項目訓練差不多從托兒所就開始。我覺得這一點很有意思,剛才講到品牌跟市場營銷很有關系,因為品牌、市場營銷都跟表述技能有關。
關於研究性項目,我的大女兒在五年級時,對北京的氣候感興趣,她在社會課上對其做了一項研究,把北京一年12個月中每月降雨量、溫度的歷史數據收集起來,然後計算歷史上每個月的降雨量的最高、最低與平均值,計算每個月溫度的最高、最低與平均值,然後再分析這些跟北京的其他天文、地理情況的關系,寫好報告以及講解文稿,她在全班同學前講她的這些分析結果。我覺得這樣的課程項目研究與講解是非常好的一種訓練。實際上,她在小學做的研究與寫作跟我當教授做的事情,性質差不多,我做研究上網要找資料,而她也是為每個題目上網找資料、做研究,她寫文章的訓練也已經很多。這就是美國教育厲害的地方,你看一個小孩,在研究思考上已經這么成熟,以至於到現在,我跟我女兒說,她很快可以做我的研究助理了。但在國內,一些本來很聰明的人即使到讀博士研究生時期,還不一定具備這些研究素養、研究能力,有些研究生連做個研究助理可能還不合格。
有思辨能力,方有經濟轉型
正因為這種思辨能力的培養,現在我跟女兒討論問題時,她們一聽到任何話,很自然地就會去懷疑、審視,然後就看能否找到證據來證明這個話邏輯上或者事實上、數據上站不住腳。這種習慣看起來簡單,但是對於培養獨立的思辨能力,讓學生畢業以後,特別是大學畢業以後,不只是簡單地聽領導的話的機器,這些是非常重要的自然的開端。當然,思辨對於美國教育體系培養出來的人是很自然的,有時候我也想,美國這個社會真的蠻有意思,不管是聰明的、還是笨的人,不管是有能力的、還是沒有能力的人,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很厲害,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個人物,對什麼事都會有一番高論。
正因為這樣,美國100個人里,隨便挑80個,那80個人都可以把他的思想、想法和他要賣的東西表達得很清楚,能夠給你足夠多的說服力。這也是為什麼市場營銷這門學問是在美國出現、發生和發展的。美國教育體系給每個人都提供了那麼多自我表述的機會,等他們長大後,特別是念完MBA以後,在他們介紹產品和自己的研究與想法時,至少不會站在一班人面前就發抖,沒辦法說出話來。在中國經濟、社會轉型到這個地步時,特別是在產業結構上、品牌建立上、創新型國家方面都有非常多的願望和渴求時,實現這種教育轉型尤其重要。
中國經濟轉型需要教育的轉型,需要培養興趣豐富、人格完整、頭腦健全的通識公民、思辨型公民。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中國恐怕只能繼續是給世界提供低級勞動力的工廠。
㈦ 急求市場營銷專業面試時問的一些問題
簡單從其含義上理解,
4p是指:產品() 價格(price) 渠道(place) 促銷(promotion)
在市場營銷組合觀念中, 4P 分別是產品( proct) , 價格( price) , 地點( place) , 促銷( promotion) 。
產品的組合, 主要包括產品的實體、服務、品牌、包裝。它是指企業提供給目標市場的貨物、服務的集合, 包括產品的效用、質量、外觀、式樣、品牌、包裝和規格, 還包括服務和保證等因素。
定價的組合, 主要包括基本價格、折扣價格、付款時間、借貸條件等。它是指企業出售產品所追求的經濟回報。
地點通常稱為分銷的組合, 它主要包括分銷渠道、儲存設施、運輸設施、存貨控制, 它代表企業為使其產品進入和達到目標市場所組織, 實施的各種活動, 包括途徑、環節、場所、倉儲和運輸等。
促銷組合是指企業利用各種信息載體與目標市場進行溝通的傳播活動, 包括廣告、人員推銷、營業推廣與公共關系等等。
以上4P ( 產品、價格、地點、促銷) 是市場營銷過程中可以控制的因素, 也是企業進行市場營銷活動的主要手段, 對它們的具體運用, 形成了企業的市場營銷戰略。
這幾年,有一種觀點甚囂塵上—「整合行銷傳播(IMC)的開始,意味著4P已成明日黃花,新的營銷世界,已經轉向4C了。4C必將取代4P」。 持這種觀點的專家們指出,把產品先擱到一邊,趕緊研究「消費者的需要與欲求」,不要再賣你所能製造的產品,而要賣某人確定想購買的產品。暫時忘掉定價策略,快去了解消費者要滿足其需要與欲求所須付出的「成本」。忘掉通路策略,應當思考購買的「方便性」。最後請忘掉促銷,正確表達是「溝通」。
專家們還指出4P的時代已經過時,轉而將被4C取代,認為4P更多的是從企業自身出發,其理論已經不適合目前的市場狀況,企業必須以追求顧客滿意為目標導向的4C理論進行市場運作和經營。那麼4C真的可以取代4P么?讓我們自己仔細分析下4C與4P的真正含義。
4P是美國營銷學學者麥卡錫教授在20世紀的60年代提出,包括產品(Proct)、價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銷(Promotion)。他認為一次成功和完整的市場營銷活動,意味著以適當的產品、適當的價格、適當的渠道和適當的傳播促銷推廣手段,將適當的產品和服務投放到特定市場的行為。而4C理論是由美國營銷專家勞特朋教授在1990年提出的,是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重新設定了市場營銷組合的四個基本要素:即消費者(Consu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溝通(Communication)。它強調企業首先應該把追求顧客滿意放在第一位,產品必須滿足顧客需求,同時降低顧客的購買成本,產品和服務在研發時就要充分考慮客戶的購買力,然後要充分注意到顧客購買過程中的便利性,最後還應以消費者為中心實施有效的營銷溝通。
「產品、價格、渠道、溝通策略」4大營銷組合策略被概括成4P,有很多牽強的因素在裡面。其實老外也和我們中國人一樣,為了把某個信息體系傳播給大家,便於大家記憶和交流,也會努力地發展出類似於「三大紀律八項主義」、「五講四美」等概念。產品策略和價格策略用proct和price是非常對的,有了這兩個p打頭的單詞,理論的原創者麥卡錫為了增強理論體系的可傳播性,就搜腸刮肚地要湊出另外兩個P,最後用place來概括渠道分銷策略,用promotion來概括包括了廣告、公關、銷售促進和人員推銷在內的所有溝通策略。其實渠道分銷策略最合適的單詞應該是distribution和channel。
place是消費者購買地點的意思,即渠道分銷的最終成果終端的意思,用place來代替「distribution 」和「channel」,雖然不很恰當但也能自圓其說;溝通策略最合適的單詞應該是communication,promotion的本義「促銷推廣」,promotion只能涵蓋溝通策略中的銷售促進(SALES PROMOTION)和人員推銷(personal sells)而無法涵蓋廣告、公關策略,用promotion代替「communication」是勉強夠格。可見, 4P營銷組合理論中的最後一個策略雖然用了promotion這個詞,直譯成中文是促銷,但此促銷與目前中國企業界實踐中常用的促銷這個詞彙所代表的意思(這里的促銷主要指的是降價、抽獎、買二送一、導購等)壓根就不是同一回事,實際上4P 中的pomotion(促銷)包括了廣告、公關、銷售促進(促銷)等所有溝通策略的方式,即4P從誕生那天開始就是強調溝通的,認為4P強調的是促銷,那是沒有真正了解4P的精髓而產生的誤解。
而且4P組合策略本來就是以消費者為導向和滿足消費者需求為前提的,筆者作為中國第一批讀營銷學專業的學子在上世紀的1989年讀《市場學》的時候,書上寫的和老師教的都是先研究顧客的心理與行為,規劃STP營銷戰略,在細分市場(segment)的基礎上確定市場目標(target)和市場定位(positon),再根據目標顧客的特點和顧客價值這些營銷戰略要素來策劃4P。
可見,4P 中的pomotion也非常強調互動溝通和以消費者為中心進行溝通。有必要提醒的是,其實4P只是營銷的戰術,而很多著名的業內專家居然也把4P當作營銷戰略到各個大學和企業去講課。
同時,有基本的概念辨識能力的人都可以看出,4P是營銷的策略和手段,而4C則屬於營銷理念和標准。4C所提出的「滿足顧客需求,降低顧客購買成本,購買便利性,營銷溝通」是一種營銷理念和理想的營銷標准,而4P「產品、價格、渠道、溝通與促銷」則是一種營銷策略和手段。4C所提出的營銷理念和標准最終還是要通過4P為策略和手段來實現的。比如要提升顧客購買的便利性(Convenience)就要通過渠道策略(Place策略)來完成,要滿足消費者需求(Consumer),要通過產品策略、廣告公關等促銷策略才能達成,如路易威登的包要滿足消費者追求奢華的需求,以非常考究的用材和經典的設計形成產品策略、以頂尖的甚至超五星的終端裝修和巨星雲集的公關活動來傳播品牌的檔次和品位。可見,4P與4C是不是矛盾和對立的,4C只是特別強調了顧客需求和雙向互動溝通的重要性。
4C是營銷理念和標准,4P是營銷的策略和手段,屬於不同的概念和范疇。4C所提出的營銷理念和標准最終還是要通過4P為策略和手段來實現的。4C取代4P,意味著理念和標准可以替代策略與手段,意味著不同的概念和范疇也能相互替代,比關公戰秦瓊還可笑。這種缺乏基本邏輯推斷常識的觀點也被很多專家拿來到處鼓吹,並且應者雲集,說明中國營銷界缺乏獨立的思辨能力,淺薄和浮躁之風已經相當嚴重。
㈧ 市場營銷組合策略的內容有哪些
4P是營銷學名詞美國營銷學學者麥卡錫教授在世紀的60年代提出「產品、價格、渠道、溝通策略」4大營銷組合策略由即為4P。產品(proct) 價格(price) 渠道(place) 促銷(promotion)四個單詞的第一個字母縮寫為4P。此外,日本游戲製作人寺田貴信的綽號也叫「4P」 在市場營銷組合觀念中,4p是指:產品(proct) 價格(price) 渠道(place) 促銷(promotion),4p理論是營銷策略的基礎。 產品的組合 主要包括產品的實體、服務、品牌、包裝。它是指企業提供給目標市場的貨物、服務的集合, 包括產品的效用、質量、外觀、式樣、品牌、包裝和規格, 還包括服務和保證等因素。 定價的組合 主要包括基本價格、折扣價格、付款時間、借貸條件等。它是指企業出售產品所追求的經濟回報。 分銷的組合 地點通常稱為分銷的組合, 它主要包括分銷渠道、儲存設施、運輸設施、存貨控制, 它代表企業為使其產品進入和達到目標市場所組織, 實施的各種活動, 包括途徑、環節、場所、倉儲和運輸等。 促銷組合 促銷組合是指企業利用各種信息載體與目標市場進行溝通的傳播活動, 包括廣告、人員推銷、營業推廣與公共關系等等。 近幾年,有一種觀點甚囂塵上—「整合行銷傳播(IMC)的開始,意味著4P已成明日黃花,新的營銷世界,已經轉向4C了。4C必將取代4P。 持這種觀點的專家們指出,把產品先擱到一邊,趕緊研究「消費者的需要與欲求」,不要再賣你所能製造的產品,而要賣某人確定想購買的產品。暫時忘掉定價策略,快去了解消費者要滿足其需要與欲求所須付出的「成本」。忘掉通路策略,應當思考購買的「方便性」。最後請忘掉促銷,正確表達是「溝通」。 4C是營銷理念和標准,4P是營銷的策略和手段,屬於不同的概念和范疇。4C所提出的營銷理念和標准最終還是要通過4P為策略和手段來實現的。4C取代4P,意味著理念和標准可以替代策略與手段,意味著不同的概念和范疇也能相互替代,比關公戰秦瓊還可笑。這種缺乏基本邏輯推斷常識的觀點也被很多專家拿來到處鼓吹,並且應者雲集,說明中國營銷界缺乏獨立的思辨能力,淺薄和浮躁之風已經相當嚴重 http://ke..com/view/13859.htm這個是 4P 與4C 但全是理論方面的!!!要結合實際還需要你自己,因為,市場是不斷變化的,所以營銷也要針對市場而下對策~~~~
㈨ 闡述企業家應具有怎樣的營銷思維格局
企業家是運用智力、精力、能力對自己投資或受聘的企業,進行經營管理並創造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卓越的企業管理者。
當今市場,千萬企業你方唱罷我登場,各領風騷三五年,競爭日益激烈,形式更加紛繁復雜。那麼,企業間的競爭靠的是外化的品牌、廣告、形象、公關、服務嗎?靠的是更加深層的戰略、資本、商業模式嗎?回答是否定的,這些都是企業經營活動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企業間競爭的真正核心是創造並運用這些經營手段的企業家思維。那麼,當今企業家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思維,筆者認為,一個企業家的思維,既有與各行業卓越人士相同的追求卓越,不斷超越自我的思維特徵,更有經營企業的特殊思維。主要有共贏思維、超前思維、整合思維、危機思維、哲學思維五種形式。
共贏思維
企業家在思考企業生存和發展時,不是孤立的從企業自身的利益出發,而是尋求為同行業、同地域企業做大做強的宏觀戰略與策略,然後通過企業自身的努力,獲得自己應有的份額,而不是思考如何將競爭對手置於死地。
好記星在2004年開發市場時,確定了"要把市場總量放大、從原有的品牌中分掉一些市場、顛覆整個市場格局"的三條策略,最終目標是:成為電子詞典市場老大,成為學生英語教育市場老大。
為此,他們從當時市場三大主力品牌好易通、記憶寶、文曲星中各取一個字,即好易通之"好",記憶寶之"記",文曲星之"星",創造了一個"兼濟天下"的品牌--"好記星"。從2004年5月啟動市場以來,他們強化"學英語,單詞是關鍵"的差異訴求,"一台好記星,天下父母情"的情感訴求,配以央視黃金時段的廣告發布,保健品式整版報紙廣告的廣告模式,電視購物與終端POP雙管齊下的渠道策略,使英語電子詞典市場迅速升溫。不僅好記星旺銷,也帶動了老品牌的銷售,同期還涌現出乾坤英考王、e考通、e百分、ee星、諾亞舟新品牌電子詞典。經過3年,好記星牢牢的坐上了英語電子詞典頭把交椅。2004年銷售額2億,2005年12億,2007年達到創紀錄的20億。
當今市場,任何企業都無法獨占,與其時時想著對手,把精力、手段、財力放在吃掉同行上,不如把精力、手段、財力放在把市場做大上,蛋糕做大了,企業分得的那份數量自然會增加,同行業的企業也可以從中獲益,成為真正的競爭隊友。如果擊垮了競爭對手,既失去了競爭者,也失去了激勵者。如同體育場上的長短跑競賽,如果沒有跟跑者,一個人的跑步,既孤獨,也寂寞,很難創造好的成績。有了跟跑者的追逐,跑在前面的運動員,哪敢掉以輕心。其實共贏思維的本質就是"利人"思想。華人首富李嘉誠在總結自己從商心得時說:做生意要"打出以利人為先的牌","小利不舍,大利不來"。透過李嘉誠的心得,我們可以看到,李嘉誠之所以成為華人首富,其共贏思維更是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新世紀企業家要想在市場上獲得更大的份額,一定要樹立"利人利己"的共贏思維,而不能用"損人利己"的思維期望獨霸市場。共贏思維其實質是檢驗一個企業家能否跳出企業看企業,能否具有高站位、大視野、利他人思想境界的試金石。
超前思維
超前思維就是對企業、行業和社會未來發展的趨勢進行預測和思考。對未來的趨勢進行清醒認識、分析判斷和思考採取何種策略的思維。
比爾·蓋茨在2009年再次榮登世界富豪榜首,成為擁有400億身家的世界首富。蓋茨的成功,很大程度取決於其超前的思維能力。在大三的時候,蓋茨離開了哈佛並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他與孩提時代的好友保羅·艾倫(PaulAllen)在1975年創建的微軟公司中。在計算機將成為每個家庭、每個辦公室中最重要的工具這樣信念的引導下,他們開始為個人計算機開發軟體。蓋茨的遠見卓識以及他對個人計算機的先見之明為微軟和軟體產業成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經過不到30年的奮斗,蓋茨的超前思維變成了現實的結果,微軟也成為富可敵國的企業。
新世紀,高科技推動的經濟社會發展變化將更加紛繁復雜,因此,缺乏超前思維的企業家,不僅無法昂立潮頭,引領世界,而且隨時都有被高速發展的社會所拋棄。超前思維既不是憑空想像,也不是主觀臆斷,它是建立在每個人所具備的知識、經驗、信息和思維水平基礎上的綜合判斷與大膽的想像,這種判斷與想像一旦形成,將會在每一個企業家心中形成強烈的航向感,遠大的目標感,有了方向和目標,就會指引企業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達到成功彼岸。"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古人這句名言,既是對不具備超前思維能力人的警示,也是對具有超前思維能力企業家的啟迪。
因此,企業家在新世紀的搏擊中,一定要具有超前思維,具有"遠見",方可達到"謀定而後動"的境界。
整合思維
整合思維就是在考慮經營方略時,不僅考慮企業內部已有資源,而且還要善於將企業外部資源納入思考范圍,通過內外資源的有機組合,達到為我所用的思維。
北京心力源源電子有限公司,其前身北京富達中天電子有限公司,是國內知名的電子通訊產品商,在中國市場銷售的正品摩托羅拉汽車電話的90%,都是由富達中天代理銷售的。2002年,心力源源面對汽車手機銷售難題,運用整合思維,實施了"免費送車載電話"營銷活動,該活動的規則是,凡在活動期間,任何擁有汽車的消費者個人,或者單位客戶,可以完全免費得到一部摩托羅拉汽車電話,並可以與心力源源公司簽訂正式贈送協議,從而得到法律保護。被贈人所履行的義務很簡單:只需要將按照正常要求的汽車保險費交納、或者轉移,或者延伸到心力源源公司的合作保險公司那裡即可。而心力源源在實施方案之前已和中國平安保險公司簽署了協議,作為平安的保險代理,從車主交納的車保費中獲得8%的正常與合理的返利。消費者的車保,也只是按照正常的標准交納,並無漲價。心力源源要求消費者穩定投保的期限也並不長,僅僅兩年。兩年之後,按照贈送協議,消費者可以完全擁有這台電話的產權。經過一年的實施,心力源源當年"贈送"的總量,達到了1.4億元。
2002年,全球著名的整合營銷傳播創始人舒爾茨教授來到中國,當他從學員那裡了解到"摩托羅拉汽車電話全國免費贈送營銷方案"的時候,不禁贊道:"心力源源的活動,是目前我所看到的最有趣的中國整合營銷傳播案例。在這個案例中,消費者得到了滿足,而且沒有付出額外代價;保險商得到了穩定和高價值的客戶;代理商得到了合理的傭金;心力源源獲得了市場、品牌和資金回報。形成了一個良性的閉環財務系統,沒有資源的浪費。這就是整合的力量。"
整合思維不是簡單的1+1或1+N,而是在企業內部資源和外部資源之間尋找不同利益者之間的共同利益點,當資源提供雙方或多方利益點達到相對平衡,消費者需求達到較大滿足時,整合思維才能結出豐收的碩果,為本企業和外部企業帶來收益。從心力源源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在這個模式里,涉及到的每個行業,都大大提升了自己的效益比。形成了一個卓越的物流和財務循環鏈。
因此,整合思維不僅是企業間利益的整合,更重要的是建立新的商業模式的思維基礎,是社會資源與企業資源達到優化配置的系統化思考,新世紀企業家一定要學會運用整合思維,在戰略制定、兼並重組、整合營銷、商業模式構建中發揮應有的作用。"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古人這句名言,深刻的說明了整合思維的要義。
危機思維
危機思維是指企業家在企業取得成就,或企業處於發展順境時,不沉湎於成功的喜悅,而是居安思危,敏銳的發現存在的問題和可能面臨的困難,全面思考企業前進中應該解決的問題,以確保企業穩健發展的思維。
華為1982年以2萬元起家,經過17年的打拚,已經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通信設備製造廠商,即使是面臨全球性的經濟危機,華為仍然創造奇跡,2008年仍取得了233億美元的銷售奇跡。華為能夠取得這樣的業績,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則是企業CEO任正非危機思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1996年,華為依靠自己研發的08數字程式控制交換機,取得了年銷售額26億的驕人業績,但任正非一直強調"繁榮背後就是危機",較好的引導了華為員工戒驕戒躁,繼續創新的步伐。1998年,華為取代上海貝爾終於成為中國通信市場的霸主,年銷售額較95年增長6倍,達到89億。隨後,任正非發現了華為兩年來增長速度放緩的跡象,平均增長速度是35%,只是國際高科技企業的平均增長水平。2000年,當大部分華為人還沉靜在豐收的喜悅中,任正非卻發表了聞名於業內的《華為的冬天》,他是這樣闡述"失敗一定會到來"的觀點的:"
"十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麼榮譽感、自豪感,而是危機感。也許是這樣才存活了十年。我們大家要一起想,怎樣才能活下去。也許只有做到這點我們才能存活的久一些。失敗這一天是一定會到來,大家要准備迎接,這是我從不動搖的看法,這是歷史的規律。
公司的所有員工是否考慮過,如果有一天,公司銷售額下滑、利潤下滑甚至破產,我們怎麼辦?我們公司的太平時間太長了,在和平時期升的官太多了,這也許就是我們的災難。泰坦尼克號也是在一片歡呼聲中出的海。而且我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
在隨後的姊妹篇《北國之春》中,任正非是以這樣篤定的語氣來闡明"華為的冬天"的論點的:
"華為的危機、以及萎縮、破產是一定會到來的。
現在是春天吧,但冬天已經不遠了,我們在春天與夏天要念著冬天的問題。我們可否抽一些時間,研討一下如何迎接危機。IT業的冬天對別的公司來說不一定是冬天,而對華為可能是冬天。華為的冬天可能來得更冷、更冷一些。(因為)我們還太嫩,我們公司經過十年的順利發展沒有經歷過挫折,不經過挫折,就不知道如何走向正確道路。磨難是一筆財富,而我們沒有經過磨難,這是我們最大的弱點。我們完全沒有適應不發展的心理准備……
危機並不遙遠,死亡卻是永恆的,這一天一定會到來,你一定要相信。從哲學上、從自然規律上來說,我們都不能抗拒,只是如果我們能夠清醒的認識到我們存在的問題,我們就能延緩這個時候的到來。
正是因為華為從2000年以來一直樹立的危機意識,才能夠在IT業冬天來臨的2000~2003年間度過危機,在2008年到來的全球性經濟危機面前,仍較2007年的160億美元增長45.6%,達到280億,連續兩年保持近50%的高速增長。"
危機思維是考驗一個企業家能否成功超越自我的標志,是確保企業家保持清醒頭腦,看清未來將會產生何種困境的能力,沒有危機思維,企業就難以不斷發展壯大。比爾、蓋茲常講,"微軟距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海爾張瑞敏時常提醒自己,永遠戰戰兢兢,永遠如履薄冰;在回答記者你認為經濟危機的冬天有多長時,張瑞敏是這樣回答的:"沒有想過這個冬天有多長,也沒有想過怎麼'熬'過這個冬天。因為我們始終把明天當作冬天。"正是由於他們具備了危機思維,所以才能多數人普遍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之中,表現出"眾人皆睡我獨醒"的清醒狀態。
因此,在紛繁變化的新世紀,企業家要牢固樹立危機意識,把意識變成危機思維習慣,只有這樣,才能夠牢牢把握企業基業長青的命脈。
哲學思維
所謂哲學思維是指企業家能夠將自己從事企業管理的經歷和經驗,自覺運用歸納與演繹、抽象和具體、綜合和分析等哲學思維方法,使之上升到具有普遍性的規律性認識,成為指導企業經營的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的思維過程。
海爾張瑞敏不僅能夠帶領海爾成為營業額超過1200億的世界第四大家電生產商,而且還能夠運用哲學思維將海爾的管理經驗總結成具有普遍性的規律。在總結海爾20多年發展變化歷程時,他將其概括為"四化",既"專業化、多元化、國際化、全球化"。張瑞敏用充滿智慧的哲學思維總結道:"海爾在這20年中在大的決策上沒有出現大的失誤,在大的機遇上能夠比較好地把握,為什麼?現在回顧起來,主要是把握了規律。這個規律就是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注意處理好三個關系。第一是無為和有為的關系;第二是重點突破和閉環優化的關系,第三是百米沖刺和跑馬拉松的關系。對這三重關系的處理海爾昨天在做,今天在做,將來一段時間內可能還要遵循這個規律,也就是說這個規律是自始至終的。其次這三種關系體現了一種遞進的關系,第一種關系是第二種關系的指導,第二種關系是第一關系的支持。"
一個簡單的"四化"概括了海爾的歷程,一個簡單的"三個關系",道出了海爾做大做強的規律,"四化"和"三個關系"不僅是海爾經歷和經驗的高度概括,也為中國企業做大做強總結出了規律性的認識。尤其是"三個關系",不僅是海爾在將來一段時間遵循的規律,對欲做大做強的中國企業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在張瑞敏的經典語錄中,處處充滿著哲學的智慧,如"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的國際化"三步走"戰略,兼並重組的"激活休克魚"做法,管理方面的"斜坡理論",都成為對中國企業界具有指導意義的規律性認識。
縱觀成功的企業家,他們之所以能夠取得驕人的業績,都有正確的哲學思維做指導,一個偉大的企業家與一般的企業家的區別,就在於是否掌握了哲學思維的規律,是否能夠自覺運用哲學思維的方法。盡管很多企業家也取得了不錯的業績,但依然缺乏足夠的社會影響力,究其原因是不能自覺運用哲學思維,將自己所思所做,上升到規律性的認識。研究那些成為具有影響力的中國企業家,他們完全是在自覺運用哲學思維來指導企業發展前進的,他們不僅善於發現並運用規律,並且將經營企業過程中的規律性認識,形成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成為指導和影響眾多企業經營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如牛根生、嚴介和、馬雲、李東升等,他們的言談話語中,透著哲學的思辨,透著經營的智慧,透著把握了企業發展變化規律的從容和淡定。
因此,哲學思維,是一個企業家必須具備的思維,學習哲學思維,掌握並能自覺運用歸納與演繹、抽象和具體、綜合和分析等哲學思維方法,不斷形成企業經營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對於成為一個超越自我的偉大企業傢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