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汝瓷的存世汝瓷列表
汝瓷生活網導讀:汝窯為魁甲天下,群英薈萃競風流。8月28日上午,市體育文化中心綵球高懸,賓朋滿座,2015中國技能大賽———首屆陶瓷成型職業技能競賽(河南賽區)暨河南省陶瓷手工成型總決賽開幕式在這里隆重舉行。來自河南、陝西等省的100多名陶瓷選手,將在3天的時間里展開技能競賽。市委書記高建軍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賽的舉辦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出席開幕式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陶瓷藝術大師表示誠摯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他說,今天大家相聚汝州,共同參加全國首屆陶瓷成型職業技能競賽,這是推進汝州陶瓷產業發展的一件喜事、盛事。今年以來,汝州高度重視陶瓷產業發展,結合汝瓷產業發展的基礎和優勢,把現代陶瓷作為推進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的五大先導產業之首,重點進行培育,全力扶持發展。一是建設專業園區。結合城鄉總體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在嚴和店汝窯遺址,規劃建設汝瓷電子商務產業園,完成了園區整體規劃和控制性詳規的編制工作。同時,依託市農商公司,與省財政廳農開公司、豫港集團達成合作意向,採用BOT、PPP模式,加快園區整片區開發建設。二是集聚企業發展。在汝瓷電子商務產業園,啟動了陶瓷鑒定中心、遊客服務中心、汝瓷大師園、青瓷博物館、汝瓷電子商務中心等項目建設,吸引本地汝瓷生產廠家、全國「五大名瓷」生產企業和國家級陶瓷大師入駐,按照「藝術用品高端化、生活用品藝術化」的理念,推動汝瓷工業化、規模化生產。目前,我市已有80餘家汝瓷生產企業計劃落戶產業園,台灣鶯歌鎮陶瓷文創產業園、琺琅瓷生產基地、青瓷生產基地等項目正在進行洽談。三是扶持做大做強。藉助國家、省推進「互聯網+」、電子商務發展的重大機遇,加強與阿里巴巴、京東等網路平台的合作,積極開展跨境貿易、網上拍賣等業務,推進陶瓷及相關的文化、旅遊產業與電子商務融合發展,全力把現代陶瓷產業發展成為汝州的第一主導產業、支柱產業和品牌產業。高建軍說,這次大賽的成功舉辦,必將增進汝州同全國各地在經濟文化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推動汝州陶瓷事業的繁榮與發展。真誠希望各位領導、各位大師,在汝期間多走走、多看看,為汝州陶瓷產業和經濟社會發展把脈問診,獻計獻策,共同見證汝瓷重現昔日輝煌的美好時刻。同時,也希望各位參賽選手拿出最好的技術,創作出高質量、高水平的作品,展示陶瓷製作的高超工藝。預祝本次陶瓷界的重大賽事活動圓滿成功!中國財貿輕紡煙草工會副主席王洪澤說,時代呼喚人才,人才推動發展。首屆陶瓷成型職業技能競賽是進一步加強技能人才工作、加快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近年來,汝州高度重視汝瓷文化產業發展,科學編制了汝州市汝瓷文化產業發展規劃以及汝瓷電子商務產業園規劃,提出了「藝術用品高端化、生活用品藝術化」的理念,把汝瓷產業發展和電子商務結合起來,把汝瓷藝術的發展與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結合起來,積極改變汝瓷生產的傳統觀念和地域界限,不斷開發新品精品,創新營銷模式,營造了汝瓷發展的良好氛圍,汝瓷產業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本次大賽河南賽區選拔賽在汝州舉辦,為賽區陶瓷行業廣大職工搭建了展示才華和技能交流的舞台。希望選手們以精益求精、大膽創新的精神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賽出水平、賽出風格,展現陶瓷職工良好的精神風貌,為振興陶瓷產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貢獻。河南省陶瓷玻璃行業管理協會會長王愛純說,汝州曾是瓷窯林立的陶瓷文化聖地,享有汝窯為魁之美譽。當前,擦亮汝瓷名片,振興汝瓷行業,已經成為汝州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抓手。汝州統籌考慮汝瓷技藝傳承、文化展示、燒制生產、歷史保護等,按照產業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錯位發展的思路,規范汝瓷生產經營秩序,促進汝瓷文化產業做強做大,為維護汝瓷品牌形象作出很大努力。此次大賽的舉辦對於促進汝州、河南的陶瓷行業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讓我們以本次大賽為契機,發揚認真嚴謹、一絲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搞好技能培訓,打造專業品牌,共同促進汝州、河南陶瓷重振雄風,再創輝煌。上午10時,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傅維傑宣布:2015中國技能大賽———首屆陶瓷成型職業技能競賽(河南賽區)暨河南省陶瓷手工成型總決賽開幕!開幕式上,河南省財貿輕紡煙草工會主席李國華為汝州市朱法喜汝瓷開發有限公司的朱曉輝頒發2014年「河南省五一勞動獎」;各歷史名窯窯口的代表向汝州市捐贈了作品,接受了收藏證書。開幕式前,與會嘉賓觀看了我市招商引資專題片、《神韻汝窯》專題宣傳片、《汝瓷電子商務產業園》宣傳片。開幕式結束後,與會嘉賓饒有興致地參觀了作品展,一件件精美絕倫的陶瓷藝術品,使大家嘆為觀止。據悉,大賽將採取理論測試、現場手工製作和作品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包括我市在內的6名國家級大師應邀出席本次賽事,並將對選手作品進行點評。
B. 汝瓷哪裡的好可以在網上買得到的,最好的,誰買過
原產地的不錯,有不同的老師作品
C. 汝瓷應該如何銷售
首先應從汝瓷文化開始,然後對產品的定位,宣傳。。。推廣
D. 為什麼淘寶網賣汝瓷的都是福建泉州的
這個東西外國人可稀奇。
也能賣出好價。沿海的就也做這類仿品。
反正都是造假的。
也沒有知識產權之說。
汝州生活網上有很多報道的。
E. 有關贊美汝瓷的詩句
乾隆皇帝《詠汝窯瓶》
定州白惡有芒形,特命汝州陶嫩青。
口欲其堅銅以鎖,底完且舊鐵余釘。
合因點筆意為靜,便不簪花鼻亦馨。
當日奉華陪德壽,可曾五國憶留停。
F. 比較有名的汝瓷品牌,除了青澹、柏采,還有哪些
依據目前市場的品牌地位、產品質量水平、燒制水平難度等三個方面來看,名次排列如下:曉芳汝窯、柏采汝窯、御茶園汝窯這幾個牌子的檔次要高一些,在外觀上比較好的,但在燒制技術難度和技術水平等方面比較低些的,有問鼎汝窯、奉華汝窯、東道汝窯、衡連汝窯,其中東道汝窯會更差些,市場上到處都能買到東道的汝窯,就像地灘貨一樣,隨便哪個小茶城,哪個小茶店都能買到,「珍貴感」較差些。哪天你跟人家說你有一個曉芳汝窯或柏采汝窯,你會很具有面子;如果你說你有一個東道汝窯,很顯然你沒有什麼好炫耀的,因為它很便宜,並且到處都可以買到。
G. 汝瓷不用茶水只用開水的話能開片嗎
不能。
養瓷開片是以高溫茶湯,令杯子開片部位瞬間收縮沁入釉裂紋理。因此長時間用茶湯浸泡養杯不可取,因為這樣會讓茶漬深入開片周圍,這種感覺和暈染效果類似,整個茶器看上去臟臟的。
無論杯器還是壺器,每天浸泡茶水時間最多4個小時。假如一天中覺得泡茶水時間長了,那就馬上拿溫水沖一下,用干布擦乾凈就好了。
(7)汝瓷的的網路營銷擴展閱讀:
汝瓷使用注意事項:
1、用戶把玩時應將汝瓷內外洗凈,避免有油污接觸汝瓷。
2、用戶使用時可用養壺筆沾茶汁滋潤汝瓷表面,此後可欣賞汝瓷表面蟬翼紋之變化(長期使用的汝窯器,出現茶紋屬正常現象,紋理更具古韻。)。
3、使用汝窯器後,可將茶渣清除干凈,用清水沖洗晾乾。
4、汝瓷在未使用時,可靜置於乾燥、清潔雅室之內。不使用的時候也應該妥善的保存起來。
5、汝瓷應選通風良好、乾燥、清潔雅室之內擺置。
H. 汝瓷介紹作文400字
汝瓷,宋代汝窯燒制的青瓷統稱。與官窯、哥窯、鈞窯、定窯並稱「宋代五大名窯」。
漢族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稀世珍品,其窯址在汝州境內(今河南汝州、寶豐一帶)。汝窯創燒於北宋晚期,為宮廷御用瓷器。金滅北宋後,汝窯也隨之消亡。其開窯時間前後只有二十年,由於燒造時間短暫,傳世亦不多,在南宋時,汝瓷已經非常稀有。現今存世的汝瓷,一般認為有65件,其中台北故宮博物院21件,北京故宮博物院17件,上海博物館8件,英國戴維德基金會(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7件,其他散藏於美、日等博物館和私人收藏約10件。[1]明清曾幾度仿製,效果多為透亮,現代也有很多制瓷工匠盡力角逐,特色參差不齊,質地疏鬆者易吸水吸異味適宜擺件,飲用器皿要求胎質瓷化。
汝窯以燒制青瓷聞名,有天青、天藍、豆青、粉青、月白、卵青諸品,尤以天青為貴,粉青為上,天藍彌足珍貴的說法。有「雨過天晴雲破處」之稱譽。釉層瑩厚,有如堆脂,視如碧玉,扣聲如馨,釉面有蟹爪紋、魚子紋和芝麻花,最佳開片亦稱「若隱若現」。
汝瓷釉根據光線不同色澤也會隨之變幻從早到晚都在變,光線較足如陽光下,顏色青中泛黃、下雨天,顏色更為青翠,最好看的是下雪天時,顏色最接近大自然。
宋汝窯的青瓷,多為亞面,釉中含有瑪瑙,釉汁肥潤瑩若堆脂般油膩膩的視覺效果,用手輕輕觸摸感受,猶如嬰兒肌膚般光滑細膩,質感甚佳,享有「似玉非玉而勝似玉」之美譽,色澤素雅自然,有「雨過天青雲破處」之譽。汝窯瓷器一般都較小,盤、洗、碗等口徑一般在10-16厘米之間,超過20厘米的極其個別,超過30厘米的幾乎沒有,故有「汝窯無大器」之說。南宋以後,更因汝窯傳世作品稀少,而釉色獨特,釉層物理結構在制瓷工藝理論上相悖,所以後世對於汝窯瓷器又有「宋瓷之冠」美譽。
造型---簡而精,朴而實用
宋汝瓷講究簡單而精緻,樸素而實用,以莊重大方,古樸靜雅為設計理念,並且工藝細、製作精、有神韻,器型排除個性張揚,
汝窯器有瓶、尊、盞托、碗、盤、洗、奩、水仙盆等日用器,少數還有堆花、印花等裝飾。器形又分裹足、平底、三足、凹足、葵口、窄板沿和寬板沿諸種。盤分有裹足、凹足、平底、直口和荷花口數種。還有三足洗、弦紋尊(奩)、套盒、尊、方壺、圓壺等。
汝瓷胎體很厚,含有微量鐵,呈灰白、淡土黃色,俗稱香灰胎,所謂香灰胎,遠看為白色,近看,白中泛灰(草木灰)。其胎,土質細潤、胎骨堅硬,用放大鏡觀賞,並無雜質參雜里頭,這在做工上面嚴格把關。摔破的瓷片,因為開片的原因,汝瓷破碎邊緣處不會那麼鋒利,不會很薄。
汝與瓷星雨網河南汝瓷
I. 汝瓷 的詳細歷史
它是在汝州境內(今河南臨汝),故名。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有兩部分,其一於北宋後期被官府選為宮廷燒御用瓷器。釉滋潤,天青色,薄胎,底有細小支釘痕。宋人評青瓷以汝窯為首位, 明清兩代品評宋代五大名窯時, 也列汝窯為第一。此窯燒瓷時間較短,南宋時已有「近尤難得」記載。屬官哥汝定鈞五大名窯之一。
汝窯成型工藝 概述
在汝州境內(今河南寶豐清涼寺),故名汝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有兩部分,其一於北宋後期被官府選為宮廷燒御用瓷器。釉滋潤,天青色,薄胎,底有細小支釘痕。宋人評青瓷以汝窯為首位, 明清兩代品評宋代五大名窯時, 也列汝窯為第一。此窯燒瓷時間較短,南宋時已有「近尤難得」記載,明代前期景德鎮德御廠曾一度仿燒,清代雍正、乾隆時更有年希堯、唐英等督窯大量仿燒,但鮮有亂真者。臨汝嚴和店、軋花溝、下任村三處遺址燒制民間用青釉瓷器,現稱「臨汝窯」,系汝窯中一部分。燒瓷時間長,主要燒青釉,有印花、刻花裝飾,以印花為主;造型紋飾與耀州窯有不少共同點,燒瓷歷史比耀州晚,屬耀州窯系。
編輯本段汝瓷
汝瓷是我國宋代「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瓷之一。名瓷之首,汝窯為魁。汝窯的工匠,以名貴的瑪瑙入釉,燒成了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蟬翼紋,晨星稀,芝麻支釘釉滿足」典型特色的汝瓷。 汝窯在河南省汝州市,解放後曾名臨汝縣,古稱汝州,因名。是北方第一個著名的青瓷窯,北宋時創設,燒制御用宮中之器,時間很短,數量也少。器型簡單,但釉色溫潤柔和,在半無光狀態下有如羊脂玉,並截取定窯、越窯的裝飾技法,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 晚期在臨汝縣燒造的稱為臨汝窯,其中有「奉華」二字的是宋高宗劉妃的堂號,也有人稱是後人補刻的。
編輯本段史料記載
南宋葉真《坦齋筆衡》說:「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窯器,故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窯為魁。」說明汝窯在接受宮廷的任務,燒造汝官窯器,使北方青瓷的技術成為全國之冠。在制瓷工藝上開創了香灰色胎,超過了以前南方所有的青瓷,在燒成工藝上,採用滿釉支燒的方法燒成的支釘痕,其細小而規整的程度絕無僅有,汝窯主要依靠釉中所含少量鐵份,在還原氣氛中燒成純正的天青色,使汝窯釉面開裂紋片成為一種裝飾,使在燒成過程中無意識的缺陷(由於胎、釉膨脹系數不一致而產生的缺陷)變成了有意識的裝飾。 由上可知,汝窯採用了南方越窯的釉色,同時又吸收定窯的印花技術,創造了印花青瓷的特殊風格,南宋周輝《清波雜志》雲:「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末為釉,」汝窯產品土質細膩,胎骨堅硬,釉色潤澤,釉中含瑪瑙末,產生特殊色澤,其色有卵白、天青、粉青、豆青、蝦青、蝦青中往往微帶黃色,還有蔥綠和天藍等。尤以天青為貴,粉青為上,天藍彌足珍貴,有「雨過天晴雲破處」之稱譽。釉屋瑩厚,有如堆脂,視如碧玉,扣聲如馨,釉面沙眼顯露了蟹爪紋、魚子紋和芝麻花。汝瓷的燒制,以小支釘滿釉支燒。
編輯本段北宋官窯
汝窯是北宋官窯,是供宮廷使用之器,在市場和民間中流傳甚少。南宋時有文獻記載:「汝窯……唯供御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及」。說明當時其身價已非同一般。其產品,首先最好者當然上供皇室,不合格者方許在市場出售,因此汝窯大部分產品是用來供奉朝廷使用的。 著名國畫大師李苦禪先生曾說過「天下博物館無汝者,難稱得盡善美也。」宋、元、明、清以來,宮廷汝瓷用器,內庫所藏,視若珍寶、與商彝周鼎比貴。汝州一帶民間也有「縱有家產萬貫,不如汝瓷一片」的口碑廣為流傳。 官汝窯大約共燒造了20年左右,傳世品極少,所以物以稀為貴。根據目前的統計,汝窯器傳世大約分布於以下幾個地方:北京故宮博物院17件、台北故宮博物院23件、上海博物館8件、英國大維得基金會7件、天津博物館1件、廣東省博物館半件、中國香港收藏家羅桂祥1件、日本現存4件、美國現存5件、英國私人收藏1件,共計67件半。還有極少量藏於民間。
編輯本段汝窯之謎
由於文獻記載不詳,遺址出土甚少,汝官窯口在何處?汝窯之謎一直困擾著中國古陶瓷研究人員。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尋找汝窯,直到80年代才在河南省寶豐縣發現。經過中央和河南地方文物考古工作者數十年的不懈努力,終於在河南寶豐縣清涼寺村找到了為北宋宮廷燒造的御用汝瓷的窯口。 從1987年開始,由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寶豐清涼寺汝窯遺址進行試掘,首次發現了為北宋宮廷燒制御用汝瓷的窯口,從而使這一重大歷史懸案有了答案。到目前為止,對汝窯址已進行了五次發掘,發掘品中除了與原世品中相同的完整器和碎片外,還出土一些傳世品中見不到的新器形,如鏤空香爐,乳釘器及天藍釉刻花鵝頸瓶等,獲得了一批重要的實物資料,為傳世汝窯器鑒定與鑒賞提拱了可行的實物依據及新資料。隨著考古工作的不斷深入,相信汝窯將會有更多的發現。
編輯本段汝窯的特徵
汝瓷是我國宋代「汝、鈞、官、哥、定」五大名瓷之一,因產於汝州而得名,在中國陶瓷史上素有「汝窯為魁」之稱。汝瓷的基本鑒別方法,從傳世品看,主要有五大特徵。 一、胎色:汝瓷胎質細膩,胎土中含有微量銅,迎光照看,微見紅色,胎色灰中略帶著黃色,俗稱「香灰胎」,多見汝州蟒川嚴和店、大峪東溝,汝州文廟、清涼寺等窯址;汝州張公巷汝窯器,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窯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窯的主要特徵。 二、釉色:汝瓷為宮廷壟斷,制器不計成本,以瑪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藍色較多,也有豆綠、青綠、月白、桔皮紋等釉色,釉面滋潤柔和,純凈如玉,有明顯酥油感覺,釉稍透亮,多呈乳濁或結晶狀。用放大鏡觀察,可見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氣泡,釉面撫之如絹,溫潤古樸,光亮瑩潤,釉如堆脂,素靜典雅、色澤滋潤純正、紋片晶瑩多變為主要特徵。視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釉中多布紅暈,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夕陽晚霞,有的似雨過天晴,有的如長虹懸空,世稱「天青為貴,粉青為尚,天藍彌足珍貴。」汝州張公巷汝瓷,釉呈天青、粉青,釉色滋潤,手感如玉。有青如天 、面如玉、晨星稀的典型特徵。 三、支釘:宋代宮廷用汝窯器物一般均採用滿釉支燒,為了避免窯爐內雜質的污染,需用匣缽裝好,並將器物用墊圈和支釘墊起,防止與匣缽粘連。高濂的《遵生八箋》說汝窯「底有芝麻細小掙針」。在器物底部可見細如芝麻狀的支釘痕三、五、七個,六個支釘的很少,痕跡很淺,大小如粟米。張公巷的器物呈圓形支釘。蟒川嚴和店、大峪東溝一帶汝窯器多無支釘痕,個別碗、套盒、凹足缽、洗、器蓋等用墊餅支燒工藝。 四、器型:汝窯器有瓶、尊、盞托、碗、盤、洗、奩、水仙盆等日用器,少數還有堆花、印花等裝飾,底部更有青花年號款,多是用刀筆刻畫,和印花、模印等工藝。如:天青花草紋鵝頸瓶、粉青履蓮盞托、天青蓮花瓣深腹盂、天青牡丹花龍紋缽、蓮花紋缽、輻射紋荷葉器座、輻射紋斂口花缽(藏河南),暗花雙魚盤(藏英國)。另外,在傳世品的個別器物上還出現有文字。如:「奉華」二字多見於尊、瓶、碟之上。「蔡丙」、「寧」則是見於小碟與洗上。文字雖不是裝飾,但仍提高了對器物的鑒賞意趣,其中「奉華」應是宋奉華宮的專用物。器形又分裹足、平底、三足、凹足、葵口、窄板沿和寬板沿諸種。盤分有裹足、凹足、平底、直口和荷花口數種。還有三足洗、弦紋尊(奩)、套盒、尊、方壺、圓壺等,還有為數不多的蓮花器座、荷葉器座、鏤孔器、鳥、龍等瓷塑工藝品。也用花、鳥、蟲、魚裝飾來滿足皇親貴族們的閑情逸趣。 五、開片紋:汝瓷開片堪稱一絕,開片的形成,開始時是器物於高溫焙燒下產生的一種釉表缺陷,行話叫「崩釉」。汝窯的藝術匠師將這種難以控制的、千變萬化的釉病,通過人為地操作轉換為一種自然美妙的裝飾,而且控制的恰到好處,可謂巧奪天工的絕活。釉面開片較細密,多呈斜裂開片,深淺相互交織疊錯,象是銀光閃閃的片片魚鱗,或呈蟬翼紋狀,給人以排列有序的層次感。釉中細小沙眼呈魚子紋、芝麻花和蟹爪紋。並有典型的桔皮釉、冰片釉、茶葉沫,部分柳條紋狀的開片是因手拉坯轆轤旋轉時,使泥料分子排列結構朝一定方向而形成的現象。
唐代時期就有瓷器
從盛唐時期,汝州所轄臨汝、寶豐、魯山等地有著豐富的陶土和茂密的樹林,從蟒川坡上的嚴和店到東 汝窯青釉碗
南的羅圈、桃溝、清涼寺直到魯山斷店,方圓百里之遙,大量的方解石、鉀鈉長石、長石砂岩、葉臘石、瑩石、硬質高嶺土,軟質高嶺土、石英等主要原料分布地域較廣,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為這里的陶瓷生產提供了便利條件(從汝州城北的唐代墓中,曾出土一件殘破的天藍釉汝瓷碗,屬晚唐時期產品。1988年9月於魯山縣段店古窯址,亦發現殘破天藍釉汝瓷缸,屬唐代早期產品)。勤勞智慧的汝州人民在用泥巴製作陶器生活器皿時,由於火候過高燒造出了不同於以往的陶器產品,表面光滑細膩,色彩迷人,為世上少見。激發了汝州制陶藝人們的聰慧技能,在不斷的摸索和改進中,使這一發現愈來愈成熟。 物產豐富的汝州本是商賈集聚之地,文化積淀由來已久,貞觀盛世使汝州經濟得到了空前的繁榮。汝州陶器的發展促進了陶瓷業的興盛,從汝州瓷業的興盛說明汝州早在遠古時代,造瓷工藝已較先進。
盛名於北宋
汝瓷在我國宋代已位居汝、鈞、官、哥、定五大名窯之首,產於河南臨汝,隋煬帝大業初年(即公元605 年),置臨汝為汝州,「汝瓷」因此而得名。 汝瓷始燒於唐朝中期,盛名於北宋,在我國陶瓷史上佔有顯著的地位,北宋後期宋金戰亂不息,興盛前後不過二十餘年,所以彌足珍貴。汝瓷傳世品稀少,全世界現僅存65件,分別存放在北京故宮博物院17件、台北故宮博物院23件、上海博物館8件、英國達維德爵士基金會7件,維多利亞阿伯特博物館、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館、美國克利夫芝和聖路易等知名博物館和私人典藏約10餘件。
汝州市的名片
1952年,周恩來總理指示「發展祖國文化遺產、恢復汝窯生產」。經過上百次實驗和研究,1958年燒制出第一批豆綠釉工藝品,1983年8月汝窯天藍釉經過專家鑒定,均達到和超過宋代汝窯水平。從此,汝瓷成了汝州市人的一張名片。
「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
汝瓷以名貴瑪瑙為釉,色澤獨特,有「瑪瑙為釉古相傳」的贊譽。隨光變幻,觀其釉色,猶如「雨過天晴雲破處」之美妙,溫潤古樸。器表呈蟬翼紋細小開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稱。北宋時汝瓷器表常刻「奉華」二字,京畿大臣蔡京曾刻姓氏「蔡字」以作榮記。宋、元、明、清以來,宮廷汝瓷用器,內庫所藏,視若珍寶、與商彝周鼎比貴。被稱之為「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 據古陶瓷專家陳萬里先生推論:「從宋徽宗崇寧五年,上溯到哲宗元祐元年,是汝瓷發展的鼎盛時期。當時,北宋皇室,不惜工本,命汝州造青瓷,是因定州白瓷有芒,統治者認為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汝瓷自此選為皇室御用珍品,亦稱汝官瓷。
燒造青瓷中心
北宋時期,北方燒造青瓷中心在汝州(時屬直隸州即現今的汝州市),當時(公元1102~1127年)汝州轄管郟縣、龍興縣(現今寶豐縣)、魯山縣、汝陽縣(伊陽)、葉縣、襄縣等地(據《中國美術史》記載)。汝州四方燒造青瓷器的古窯遺址很多,形成「汝河兩岸百里景觀,處處爐火連天」的繁榮景象。南北兩大瓷區;北區從北汝河北岸汝州市區張公巷、文廟,大峪鄉的東溝、陳家莊至黃窯到臨汝鎮的坡池;二是以北汝河南岸的嚴和店起沿東南方向延伸至羅圈、桃木溝和清涼寺、梁窪,直至段店,方圓300多平方公里、上千座窯爐。鼎盛時窯爐達到了300多處,影響擴及到內鄉、宜陽、新安及黃河以北等地,是汝窯生產歷史上的昌盛時期。 汝州東北方燒造的是稍有花紋裝飾的青瓷,釉色極潤澤而帶蔥綠是早期的產品;南方燒造的,多有印花或刻花的裝飾,隱隱浮現在透明的艾綠釉之下,但製作時代可能晚到南宋;市區出土的大多是汝窯新窯器,多為天青色汝官瓷。汝瓷還生產有天目瓷、白瓷、花瓷及茶色釉瓷等。
汝窯」出現的時期
北宋時期官府在汝州設窯場,其產品稱之為「汝窯」。「汝窯」出現的時期在越窯衰敗之後,產品主要供宮中御用,御揀退之件,方許出賣,近尤難得。汝窯胎質細潤,多數象點燃過的香灰色。透過釉底處微微帶些粉色,不同於同時期的其他青瓷,風格獨特,呈現一種淡淡的天青色,有的稍深,有的稍淡,但離不開天青這個基本色調。汝瓷釉汁瑩潤,多豆青、粉青、月白、蔥綠等。通體有細片,底有芝麻細小支釘,是支燒的痕跡。現存故宮博物院的「汝窯弦紋尊(奩)、洗」,是古陶瓷中罕見的珍品。
技藝失傳
宋·周輝《清波雜志》、陸游《老學庵筆記》、周密《武林舊事》、杜綰《石譜》、歐陽修《歸田集》、明·曹昭《格古要論》、《正德汝州志》等書,曾記載有汝瓷的始況。「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末為油(釉),唯供御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宋人葉寘《坦齋筆衡》清說郛本,曾有「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窯器,故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窯為魁。」的贊語。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宋室南遷,由於長期兵災戰禍,汝窯被毀,技藝失傳。雖然元、明、清歷代民間窯場仍然不斷燒制,但因種種原因,均未成功。民國27年到30年(1938至1941年),資本家李紹初曾在汝州蟒川嚴和店汝窯舊址建窯試仿汝瓷,亦未成功。原中國古陶瓷研究會會長馮先銘說:「汝窯釉色最難仿,比定、鈞、耀等窯難度大的多,不易仿製,因此傳世製品根本無亂真之作。」正如清道光年間,督學孫灝詩雲:「青瓷上選無雕飾,不是元家始博殖。名王作貢紹興年,瓶盞爐球動顏色。官哥配汝非汝儔,聲價當時壓定州。皿蟲為盅物之蠹,人巧久絕天難留。金盤玉碗世稱寶,翻從泥土求精好。窯空煙冷其奈何,野煤春生古原草。」詩人對汝瓷作了高度評價,但也表達了他對汝瓷失傳的感慨之情。
汝窯遺址
汝官窯址是一大謎題。新中國成立以來,考古工作者為尋找汝官窯遺址,曾在汝州市、聯郟縣、魯山、寶豐、宜陽、新安等10多個縣市,發現多處窯址,均屬於民窯系統。 1987年根據寶豐縣提供的實物標本,經上海博物館和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復查並進行試掘,終於在寶豐縣西大營鎮涼寺村南河旁台地上找到了汝官窯址,面積約25萬平方米,內涵豐富,窯具、瓷片堆積如丘,厚2~3米。最厚者在6米以上。窯址附近盛產瑪瑙石,是汝窯特殊色澤的釉料。所燒青瓷,色澤瑩潤,並有美麗的開片。宋哲宗元祜年間,在青嶺鎮設巡檢司,專管坑治。試掘中,出土20多件宮廷御用汝瓷,有鵝頸瓶、折肩壺、細頸小口瓶、碗、盤、洗、盂、茶盤托、器蓋等。這一考古新發現,解決了中國陶瓷史上一大懸案,找到了北宋五大名窯之魁的汝窯遺址。
J. 淘寶哪家店賣的汝瓷好啊
我可以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