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華為採用何種方式進入國際市場
華為作為國際市場的明星。以前的都是故事。
② 誰能提供一份華為公司 國際市場營銷策略 畢業論文文獻綜述 。感激不盡吶~~~~
樓主你好:畢業論文文獻你可以去論文網站看看!
③ 華為的海外市場包括哪些區域
一、華為1997年進入俄羅斯;1998年進入印度;2000年進入中東和非洲;2001年迅速擴大到東南亞和歐洲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2年進入美國。華為的海外市場主要有:
1、俄羅斯市場
華為抓住中俄達成的戰略協作夥伴這一國際關系變化中隱藏的商機,加快與俄羅斯的合作。1996年,華為開始進入大獨聯體市場。歷時三年間,華為在莫斯科與西伯利亞首府諾沃西比爾斯克之間鋪設了3000多公里的光纖電纜。
2、獨聯體國家:
1996年,華為開始進入獨聯體市場。歷時三年間,華為在莫斯科與西伯利亞首府諾沃西比爾斯克之間鋪設了3000多公里的光纖電纜。2002年底,華為取得了3797公里的超長距離國家光傳輸干線的訂單。到2003年,華為在獨聯體國家的銷售額超過3億美元,位居獨聯體市場國際大型設備供應商的前列。
3、亞非拉國家:
拉美市場的開拓更加艱難。華為海外路線採用了一個重要的策略,即沿著中國的外交路線走,尤其在亞非市場的開拓更為典型,鞏固和發展同周邊國家友好合作關系,加強與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傳統友好關系。
4、歐洲:
華為一邊在發展中國家「蠶食」,一邊在發達國家逐漸擴大「戰果」。如今華為在歐洲是小有名氣,他們已經成功地切入歐洲腹地。對於通信領域領先的歐洲市場,華為進入的策略是首先與歐洲本土著名的一流代理商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並籍此來進入本地市場。
歐洲市場已然成為華為業務開展的重地,其多項創新業務首單落地歐洲,比如第一個分布式基站、第一個2G、3G合並基站商用地點在德國;同時,華為的全球能力中心、財務中心以及風險控制中心都設在了歐洲;從銷售收入貢獻來看,歐洲更是舉足輕重。
5、美國:
進入對手最多和最強的美國市場,標志著華為真正進入了國際市場。華為在國際市場上攻伐的最後「城頭堡」就是美國市場。思科既是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市場,也是華為最難攻克的「最後堡壘」。在剛進入美國市場,華為就遭遇到年銷售額8倍於自己的思科的阻截是必然的。
二、除了網路大型設備外,華為在全球的手機業務也很強勁。手機賣華為海外市場的規模
1、2016年上半年,華為銷售收入達到創紀錄的1759億,逆向增長30%,其中海外業務收入佔比2/3。
2、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DC的數據,2019第一季度華為智能手機出貨量有5900萬部,而其全球市場佔有率升至19%,市場排名超過Apple而升至第二位。
(3)華為國際市場營銷英文版擴展閱讀:
華為的對外合作:
1、在運營商業務領域,華為提出了「Open ROADS to a Better Connected World」理念,通過聚焦ICT基礎設施、 全面開放ICT能力,建設面向運營商數字化轉型開放生態系統,聯接全球運營商和合作夥伴,實現商業共贏。
2、在企業業務領域,華為堅持「被集成」戰略,以雲計算、敏捷網路、平安城市、金融、eLTE等解決方案為核心建 立廣泛生態圈。華為雲計算企業級合作夥伴達500多家,公有雲夥伴超萬家,並發展FusionSphere開放雲計算聯 盟。
3、在消費者業務領域,華為攜手時尚、汽車、家電等行業的國際領先品牌在智能手機、智能手錶、智能家居、車聯 網等領域進行跨界合作與聯合創新,將各領域的前沿科技以及完美的產品體驗帶給全球消費者。
4、華為積極開展與產業界、開發者、學術界、產業標准組織的密切合作,推動商業和科技創新,推動業界建立合作 共贏、公平競爭的產業健康發展生態。2015年,華為聯合創新中心增長到36家 ;宣布了未來五年投入十億美元的 沃土開發者使能計劃 。
5、華為在全球140多所院校開展華為信息與網路技術學院合作,為5000多名人才提供實戰培訓。在孟加拉國,華為攜手郵政通訊和信息技術部(MoPT&IT)信息通信技術部和電信運營商Robi Axiata,向24萬名農村女性提供ICT培訓。
④ 哪有國際品牌市場競爭文章 ,英文版,2萬字左右,最好有中文翻譯
國際市場營銷中國自主品牌品牌競爭WTO
渠道策略知識產權保護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當今的國際市場競爭已從價格競爭、質量競爭走向品牌競爭,對於國際市場營銷企業來說,擁有市場比擁有工廠重要的多,而擁有市場的關鍵途徑就是擁有佔主導地位的自主品牌伴隨著我國對外開放進程的不斷加深,尤其是在加入WTO以後,國內企業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上與國外企業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國內企業逐漸意識到,是否擁有自主品牌尤其是國際知名自主品牌,不僅是衡量一國經濟發展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更是中國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營銷競爭能否取得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 然而,由於各種原因,目前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營銷中,對自主品牌培育的重視程度及推廣力度上還存在諸多薄弱環節因此,分析、研究中國企業自主品牌如何走向國際市場、並站穩國際市場的問題,就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本文即在總結回顧、分析研究國內外關於品牌營銷的理論、成功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採用理論分析、實踐驗證等方法,分析探討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營銷中如何發展、壯大自主品牌的戰略和策略問題 本文分析研究發現,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企業已經創出了一些國內外較知名的自主品牌,國際市場佔有份額也穩步上升但是與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明顯的差距,與中國作為世界經濟大國的身份不相適應,這表現為中國企業自主品牌與世界知名品牌的品牌價值差距和國際市場佔有率差距大、中國企業自主品牌的創新能力和出口競爭能力較弱、中國企業運用自主品牌開拓國際市場的意識不強、中國自主品牌在國際市場營銷過程中存在著文化融合問題、中國企業缺乏自主品牌的戰略性規劃、自主品牌定位模糊以及缺乏以核心價值為中心的品牌識別等問題 基於中國企業自主品牌在國際市場營銷中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本研究提出了中國企業利用自主品牌開拓國際市場的應對策略,包括中國企業自主品牌的命名、標識設計和定位策略中國企業自主品牌的產品策略、定價策略中國企業自主品牌的國際營銷渠道策略和自豐品牌的國際市場促銷策略等同時,為了使得這些對策能夠順利實施,本研究還提出了相關保障措施,包括重塑中國企業自主品牌的國際營銷觀念、強化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締造品牌成長空間、重視自主品牌的資產管理、注重企業人才的積累和構建保護創新的文化氛圍等等,從而為提升企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優勢奠定基礎,推動我國從世界製造大國向創造大國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