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銷售寓言故事
雖然也是復制黏貼,但是這個文章寫的很好,後面的警示也有解釋寓言。而且有十個經典寓言。
營銷錦囊寓言系列一:兩個推銷員
這是營銷界盡人皆知的一個寓言故事:
兩家鞋業製造公司分別派出了一個業務員去開拓市場,一個叫傑克遜,一個叫板井。
在同一天,他們兩個人來到了南太平洋的一個島國,到達當日,他們就發現當地人全都赤足,不穿鞋!從國王到貧民、從僧侶到貴婦,竟然無人穿鞋子。
當晚,傑克遜向國內總部老闆拍了一封電報:「上帝呀,這里的人從不穿鞋子,有誰還會買鞋子?我明天就回去。」
板井也向國內公司總部拍了一封電報:「太好了!這里的人都不穿鞋。我決定把家搬來,在此長期駐紮下去!」
兩年後,這里的人都穿上了鞋子……
營銷啟示:
許多人常常抱怨難以開拓新市場,事實是新市場就在你的面前,只不過你怎樣發現這個市場而已。
營銷錦囊寓言系列二:兩輛中巴
家門口有一條汽車線路,是從小巷口開往火車站的。不知道是因為線路短,還是沿途人少的緣故,客運公司僅安排兩輛中巴來回對開。
開101的是一對夫婦,開102的也是一對夫婦。
坐車的大多是一些船民,由於他們常期在水上生活,因此,一進城往往是一家老小。101號的女主人很少讓孩子買票,即使是一對夫婦帶幾個孩子,她也是熟視無睹似的,只要求船民買兩張成人票。有的船民過意不去,執意要給大點的孩子買票,她就笑著對船民的孩子說:「下次給帶給個小河蚌來,好嗎?這次讓你免費坐車。」
102號的女主人恰恰相反,只要有帶孩子的,大一點的要全票,小一點的也得買半票。她總是說,這車是承包的,每月要向客運公司交多少多少錢,哪個月不交足,馬上就干不下去了。
船民們也理解,幾個人掏幾張票的錢,因此,每次也都相安無事。不過,三個月後,門口的102號不見了。聽說停開了。它應驗了102號女主人的話:馬上就干不下去了,因為搭她車的人很少。
營銷啟示:
忠誠顧客是靠感情培養的,也同樣是靠一點一點優惠獲得顧客的忠誠的,當我們固執地執行我們的銷售政策的時候,我們放走了多少忠誠顧客呢?
營銷營銷寓言系列三:兩家小店
有兩家賣粥的小店。
左邊這個和右邊那個每天的顧客相差不多,都是川流不息,人進人出的。然而晚上結算的時候,左邊這個總是比右邊那個多出了百十元來。天天如此。
於是,我走進了右邊那個粥店。服務小姐微笑著把我迎進去,給我盛好一碗粥。問我:「加不加雞蛋?」我說加。於是她給我加了一個雞蛋。
每進來一個顧客,服務員都要問一句:「加不加雞蛋?」也有說加的,也有說不加的,大概各佔一半。
我又走進左邊那個小店。服務小姐同樣微笑著把我迎進去,給我盛好一碗粥。問我:「加一個雞蛋,還是加兩個雞蛋?」我笑了,說:「加一個。」
再進來一個顧客,服務員又問一句:「加一個雞蛋還是加兩個雞蛋?」愛吃雞蛋的就要求加兩個,不愛吃的就要求加一個。也有要求不加的,但是很少。
一天下來,左邊這個小店就要比右邊那個多賣出很多個雞蛋。
營銷啟示:
給別人留有餘地,更要為自己爭取盡可能大的領地。只有這樣,才會於不聲不響中獲勝。銷售不僅僅是方法問題,更多的是對消費心理的理解。
營銷錦囊寓言系列四:羚羊與獅子
每天早上,一隻非洲羚羊醒來,她就知道必須比跑得最快的非洲獅子還要快,否則她就被吃掉;
每天早上,一隻非洲獅子醒來,他就知道必須比跑得最慢的羚羊還要快,否則他就會餓死;
不管你是獅子還是羚羊,太陽升起的時候你就得開始跑了。
營銷啟示:
奔跑起來吧,在這個競爭的社會中,如果企業停滯不前,還沉浸在舊日的輝煌裡面,那麼最終的命運就是或者被吃掉或者餓死。
營銷寓言系列五:白雁落網
白雁經常聚集到湖邊,許多白雁常在那裡挑選合適的地方棲息。
雁群頭領還安排了一隻白雁守夜放哨,看見有人來了就鳴叫報警。
湖區的獵人熟悉了白雁的生活習性。一到晚上,他們就有意點亮火把。放哨的雁看見了火光,就嘎嘎地叫了起來,獵人又把火弄滅了。等到雁群受驚飛起來時,什麼動靜也沒有了,雁群又放心地落回原處休息。這樣反復三四次後,群雁以為是放哨的雁有意欺騙她們,就都去啄它。
這時,獵人舉著火把向雁群靠近。
放哨的雁怕群雁啄它,不敢再叫。酣睡中的雁群被獵人一網捕捉,沒有一隻逃脫。
營銷啟示:
任何一個企業都會面臨著市場的考驗,當競爭對手第一次試探的時候,企業建立起的預警系統——「放哨的白雁」起到了作用,企業嚴陣以待,卻不見對手有什麼反應。但是經過反復試探之後,連企業自己也逐漸放鬆了警惕,致使競爭對手一戰而勝
營銷寓言系列六:動物拉車
梭子魚、蝦和天鵝三個不知什麼時候成了好朋友,一天,他們同時發現一輛車,車上有許多好吃的東西。
於是就想把車子從路上拖下來,三個傢伙一齊負起沉重的擔子,他們鉚足了狠勁,身上青筋暴露,使出了平身的力氣,可是,無論他們怎樣拖呀、拉呀、推呀,小車還是老地方,一步也動不了。
原來,天鵝使勁往天上提,蝦一步步向後倒拖,梭子魚又朝著池塘拉去,究竟誰對誰錯?反正,他們都使勁了。
營銷啟示:
一個企業的營銷團隊有不同才能的人,他們都有為企業奉賢的精神,但是如果企業沒有將他們的才能用到一處,使企業的營銷力量形成合力,那麼,最後埋怨誰都是無濟於事的。
營銷寓言系列七:對老虎發命令
有一個人在荊州做官時,山上的老虎常出來吃人和家畜。老百姓要求縣官除去餓虎。
這個人只下了一道驅逐老虎的命令,叫人刻在很高的岩石上,湊巧那隻老虎因故離開了荊州,他就得意地認為他的命令生效了。
不久,他被調另一個地方做官。這個地方的老百姓非常剛強,很不容易治理。
他認為刻在荊州岩石上的命令既然能夠制服凶惡的老虎,便以為也能夠鎮住能夠識文斷字的老百姓,便託人去荊州描摹那個石刻。結果,這個地方不但沒有治理好,這個官反而因為治理不當而丟了官。
營銷啟示:
許多企業都有營銷成功的歷史,它們依靠這些方法取得豐厚的利潤。但是當一個新的市場出現在面前的時候,環境變了、消費者的心理變了,企業原有的「成功」方法卻在這時使企業一敗塗地。
這里的啟示是,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營銷模式,但是當市場發生變化的時候,企業應調整自己的營銷策略來適應市場,畢竟市場永遠是對的。
營銷寓言系列八:兩個消費者的經歷
在天堂門口,兩個異國老太太相遇了。上帝讓她們各自說出自己一生中最高興的事情。
「我攢了一輩子的錢,終於住了一天新房子,我這一輩子活得也不怨啊。」中國老太太高興地說。
「我住了一輩子的房子,在我去世之前終於把買房的貸款還清了。」美國老太太也高興地說。
上帝嘆了口氣,說:「選擇不同,效果也是不同的。」
營銷啟示:
我國的許多消費者以往沉積下來的落後的消費意識,使其在消費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又不願選擇消費信貸,只能造成中國老太太的悲哀。 但是,潛在的需求是一種存量資源,可以通過宣傳加以引導。營銷者通過創造新的營銷方式以獲得消費著的認可,達到挖掘潛在需求的目的。
營銷寓言系列九:老虎求生
有個獵人,在深山裡挖了一個陷阱,安放了一個捕獸工具,野獸的腳只要碰到它,它就會牢牢地把獸蹄鉗住。
有一次,一隻倒霉的老虎出來覓食,一不小心踏上了這個捕獸工具,老虎怎麼也掙不脫。老虎知道被獵人捉住就會身首異處,怎麼辦?難道為了這幾寸的小小的足掌讓這長達七尺的身軀受難?不行,還是逃命要緊。老虎發起怒來,拚命地蹦跳騰躍,掙斷了鉗住的足掌,終於逃跑了。
營銷啟示:
每個企業在市場中都可能落入市場陷阱,這些陷阱可能來自資金短缺、組織混亂、顧客背棄、經銷商反叛等,但企業認識到這是陷阱時,是否像這只老虎一樣在危機的情況下寧肯犧牲局部也要保全整體呢?
營銷寓言系列十:模仿
一個人想做一套傢具,就走到樹林里砍倒一棵樹,並動手把它鋸成木板。這個人鋸樹的時候,把樹乾的一頭擱在樹墩上,自己騎在樹幹上;還往鋸開的縫隙里打一個楔子,然後再鋸,過了一會兒又把楔子拔出來,再打進一個新地方。
一隻猴子坐在一棵樹上看著他干這一切,心想:原來伐木如此簡單。
這人干累了,躺下打盹時,猴子爬下來騎到樹幹上,模仿著人的動作鋸起樹來,鋸起來很輕松,但是,當猴子要拔出楔子時,樹一合攏,夾住了它的尾巴。
猴子疼得尖聲大叫,它極力掙扎,把人給鬧醒了。最後被人用繩子捆了起來。
營銷啟示:
日本企業是靠模仿歐美產品起家的,但是他們在模仿中有創新,這就促成了日本經濟30年的興旺。
我國許多企業生產的產品是模仿歐美企業的,但是我們在模仿中沒有創新,所以如今電視、DVD等許多產品的核心技術不在我們手中,這就像猴子的尾巴,一不小心就被樹夾住,由此可見,模仿固然重要,但創新更為關鍵。
㈡ 「狐假虎威」有何寓言,請從營銷或管理方面分析(200字以上)
某企業生產的電器經過多年市場開拓和科技創新,很快佔領了市場主導地位,於是便接二連三地上項目,生產電腦、手機等多種產品,以便實現規模擴張,試圖也借自己在電器市場上的地位,可往往事與願違。
品牌的延伸有多種策略戰術,在競技場上有句名言「報著冠軍的包袱不如去爭取冠軍的獎杯」,市場也一樣一一守著名牌還不如繼續創出名牌,特別是有實力的企業更是如此。如何不斷建立品牌,才是企業經營者最重要的戰術決策。
㈢ 兩個銷售案例小故事及感悟
其實每個人都是在做銷售,不是在銷售物品就是銷售服務,要不然就是在推銷自己,本文精選了兩個銷售案例小故事,希望通過故事的形式告訴大家一些銷售道理。
這是營銷界盡人皆知的一個寓言故事。
兩家鞋業製造公司分別派出了一個業務員去開拓市場,一個叫傑克遜,一個叫板井。在同一天,他們兩個人來到了南太平洋的一個島國,到達當日,他們就發現當地人全都赤足,不穿鞋!從國王到貧民,從僧侶到貴婦,竟然無人穿鞋子。
當晚,傑克遜向國內總部老闆拍了一封電報:「上帝呀,這里的人從不穿鞋子,有誰還會買鞋子?我明天就回去。」板井也向國內公司總部拍了一封電報:「太好了!這里的人都不穿鞋,我決定把家搬來,在此長期駐紮下去!」
兩年後,這里的人都穿上了鞋子……
感悟:
許多人常常抱怨難以開拓新市場,事實是新市場就在你的面前,只不過你還沒有發現這個市場而已。
有兩家賣粥的小店。左邊這個和右邊那個每天的顧客相差不多,都是人進人出的。然而晚上結算的時候,左邊這個總是比右邊那個多出了百十元來。天天如此。
個中原委,我很想弄清楚。於是,我走進了右邊那個粥店。服務小姐微笑著把我迎進去,給我盛好一碗粥。問我:「加不加雞蛋?」我說加。於是她給我加了一個雞蛋。每進來一個顧客,服務員都要問一句:「加不加雞蛋?」也有說加的',也有說不加的,大概各佔一半。
我又走進左邊那個小店。服務小姐同樣微笑著把我迎進去,給我盛好一碗粥。問我:「加一個雞蛋,還是加兩個雞蛋?」我笑了,說:「加一個。」再進來一個顧客,服務員又問一句:「加一個雞蛋還是加兩個雞蛋?」愛吃雞蛋的就要求加兩個,不愛吃的就要求加一個。也有要求不加的,但是很少。
一天下來,左邊這個小店就要比右邊那個多賣出很多個雞蛋。
感悟:
給別人留有餘地的同時,更要為自己爭取盡可能大的領地。只有這樣,才會於不聲不響中獲勝。銷售不僅僅是方法問題,更多的是對消費心理的理解。
㈣ 營銷案例的寓言小故事及寓意
寓言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下面是營銷案例的寓言小故事,歡迎閱讀:
這是營銷界盡人皆知的一個寓言故事:
兩家鞋業製造公司分別派出了一個業務員去開拓市場,一個叫傑克遜,一個叫板井。
在同一天,他們兩個人來到了南太平洋的一個島國,到達當日,他們就發現當地人全都赤足,不穿鞋!從國王到貧民、從僧侶到貴婦,竟然無人穿鞋子。
當晚,傑克遜向國內總部老闆拍了一封電報:「上帝呀,這里的人從不穿鞋子,有誰還會買鞋子?我明天就回去。」
板井也向國內公司總部拍了一封電報:「太好了!這里的人都不穿鞋。我決定把家搬來,在此長期駐紮下去!」兩年後,這里的人都穿上了鞋子……
營銷啟示:許多人常常抱怨難以開拓新市場,事實是新市場就在你的面前,只不過你怎樣發現這個市場而已。
家門口有一條汽車線路,是從小巷口開往火車站的。不知道是因為線路短,還是沿途人少的緣故,客運公司僅安排兩輛中巴來回對開。
開101的是一對夫婦,開102的也是一對夫婦。
坐車的大多是一些船民,由於他們常期在水上生活,因此,一進城往往是一家老小。101號的女主人很少讓孩子買票,即使是一對夫婦帶幾個孩子,她也是熟視無睹似的,只要求船民買兩張成人票。有的船民過意不去,執意要給大點的孩子買票,她就笑著對船民的孩子說:「下次給帶給個小河蚌來,好嗎?這次讓你免費坐車。」
102號的女主人恰恰相反,只要有帶孩子的,大一點的要全票,小一點的也得買半票。她總是說,這車是承包的,每月要向客運公司交多少多少錢,哪個月不交足,馬上就干不下去了船民們也理解,幾個人掏幾張票的錢,因此,每次也都相安無事。不過,三個月後,門口的102號不見了。聽說停開了。它應驗了102號女主人的話:馬上就干不下去了,因為搭她車的人很少。
營銷啟示:忠誠顧客是靠感情培養的,也同樣是靠一點一點優惠獲得顧客的忠誠的,當我們固執地執行我們的銷售政策的時候,我們放走了多少忠誠顧客呢?
有兩家賣粥的小店。
左邊這個和右邊那個每天的顧客相差不多,都是川流不息,人進人出的。然而晚上結算的時候,左邊這個總是比右邊那個多出了百十元來。天天如此。
於是,我走進了右邊那個粥店。服務小姐微笑著把我迎進去,給我盛好一碗粥。問我:「加不加雞蛋?」我說加。於是她給我加了一個雞蛋。
每進來一個顧客,服務員都要問一句:「加不加雞蛋?」也有說加的,也有說不加的,大概各佔一半。我又走進左邊那個小店。服務小姐同樣微笑著把我迎進去,給我盛好一碗粥。問我:「加一個雞蛋,還是加兩個雞蛋?」我笑了,說:「加一個。」
再進來一個顧客,服務員又問一句:「加一個雞蛋還是加兩個雞蛋?」愛吃雞蛋的就要求加兩個,不愛吃的就要求加一個。也有要求不加的,但是很少。一天下來,左邊這個小店就要比右邊那個多賣出很多個雞蛋。
營銷啟示:給別人留有餘地,更要為自己爭取盡可能大的領地。只有這樣,才會於不聲不響中獲勝。銷售不僅僅是方法問題,更多的是對消費心理的理解。
每天早上,一隻非洲羚羊醒來,她就知道必須比跑得最快的非洲獅子還要快,否則她就被吃掉;每天早上,一隻非洲獅子醒來,他就知道必須比跑得最慢的羚羊還要快,否則他就會餓死;
不管你是獅子還是羚羊,太陽升起的時候你就得開始跑了。
營銷啟示:奔跑起來吧,在這個競爭的社會中,如果企業停滯不前,還沉浸在舊日的輝煌裡面,那麼最終的命運就是或者被吃掉或者餓死。
雁經常聚集到湖邊,許多白雁常在那裡挑選合適的地方棲息。
雁群頭領還安排了一隻白雁守夜放哨,看見有人來了就鳴叫報警。
湖區的獵人熟悉了白雁的生活習性。一到晚上,他們就有意點亮火把。放哨的雁看見了火光,就嘎嘎地叫了起來,獵人又把火弄滅了。等到雁群受驚飛起來時,什麼動靜也沒有了,雁群又放心地落回原處休息。這樣反復三四次後,群雁以為是放哨的雁有意欺騙她們,就都去啄它。
這時,獵人舉著火把向雁群靠近。
放哨的雁怕群雁啄它,不敢再叫。酣睡中的雁群被獵人一網捕捉,沒有一隻逃脫。
營銷啟示:任何一個企業都會面臨著市場的考驗,當競爭對手第一次試探的時候,企業建立起的預警系統——「放哨的白雁」起到了作用,企業嚴陣以待,卻不見對手有什麼反應。但是經過反復試探之後,連企業自己也逐漸放鬆了警惕,致使競爭對手一戰而勝。
梭子魚、蝦和天鵝三個不知什麼時候成了好朋友,一天,他們同時發現一輛車,車上有許多好吃的東西於是就想把車子從路上拖下來,三個傢伙一齊負起沉重的擔子,他們鉚足了狠勁,身上青筋暴露,使出了平身的力氣,可是,無論他們怎樣拖呀、拉呀、推呀,小車還是老地方,一步也動不了。
原來,天鵝使勁往天上提,蝦一步步向後倒拖,梭子魚又朝著池塘拉去,究竟誰對誰錯?反正,他們都使勁了。
營銷啟示:一個企業的營銷團隊有不同才能的人,他們都有為企業奉賢的精神,但是如果企業沒有將他們的`才能用到一處,使企業的營銷力量形成合力,那麼,最後埋怨誰都是無濟於事的。
有一個人在荊州做官時,山上的老虎常出來吃人和家畜。老百姓要求縣官除去餓虎。
這個人只下了一道驅逐老虎的命令,叫人刻在很高的岩石上,湊巧那隻老虎因故離開了荊州,他就得意地認為他的命令生效了。
不久,他被調另一個地方做官。這個地方的老百姓非常剛強,很不容易治理。
他認為刻在荊州岩石上的命令既然能夠制服凶惡的老虎,便以為也能夠鎮住能夠識文斷字的老百姓,便託人去荊州描摹那個石刻。結果,這個地方不但沒有治理好,這個官反而因為治理不當而丟了官。
營銷啟示:許多企業都有營銷成功的歷史,它們依靠這些方法取得豐厚的利潤。但是當一個新的市場出現在面前的時候,環境變了、消費者的心理變了,企業原有的「成功」方法卻在這時使企業一敗塗地。這里的啟示是,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營銷模式,但是當市場發生變化的時候,企業應調整自己的營銷策略來適應市場,畢竟市場永遠是對的。
在天堂門口,兩個異國老太太相遇了。上帝讓她們各自說出自己一生中最高興的事情。
「我攢了一輩子的錢,終於住了一天新房子,我這一輩子活得也不怨啊。」中國老太太高興地說。
「我住了一輩子的房子,在我去世之前終於把買房的貸款還清了。」美國老太太也高興地說。
上帝嘆了口氣,說:「選擇不同,效果也是不同的。」
營銷啟示:我國的許多消費者以往沉積下來的落後的消費意識,使其在消費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又不願選擇消費信貸,只能造成中國老太太的悲哀。但是,潛在的需求是一種存量資源,可以通過宣傳加以引導。營銷者通過創造新的營銷方式以獲得消費著的認可,達到挖掘潛在需求的目的。
有個獵人,在深山裡挖了一個陷阱,安放了一個捕獸工具,野獸的腳只要碰到它,它就會牢牢地把獸蹄鉗住。有一次,一隻倒霉的老虎出來覓食,一不小心踏上了這個捕獸工具,老虎怎麼也掙不脫。老虎知道被獵人捉住就會身首異處,怎麼辦?難道為了這幾寸的小小的足掌讓這長達七尺的身軀受難?不行,還是逃命要緊。老虎發起怒來,拚命地蹦跳騰躍,掙斷了鉗住的足掌,終於逃跑了。
營銷啟示:每個企業在市場中都可能落入市場陷阱,這些陷阱可能來自資金短缺、組織混亂、顧客背棄、經銷商反叛等,但企業認識到這是陷阱時,是否像這只老虎一樣在危機的情況下寧肯犧牲局部也要保全整體呢?
營銷案例的寓言小故事十:模仿
一個人想做一套傢具,就走到樹林里砍倒一棵樹,並動手把它鋸成木板。這個人鋸樹的時候,把樹乾的一頭擱在樹墩上,自己騎在樹幹上;還往鋸開的縫隙里打一個楔子,然後再鋸,過了一會兒又把楔子拔出來,再打進一個新地方
一隻猴子坐在一棵樹上看著他干這一切,心想:原來伐木如此簡單。這人干累了,躺下打盹時,猴子爬下來騎到樹幹上,模仿著人的動作鋸起樹來,鋸起來很輕松,但是,當猴子要拔出楔子時,樹一合攏,夾住了它的尾巴。
猴子疼得尖聲大叫,它極力掙扎,把人給鬧醒了。最後被人用繩子捆了起來。
營銷啟示:日本企業是靠模仿歐美產品起家的,但是他們在模仿中有創新,這就促成了日本經濟30年的興旺。我國許多企業生產的產品是模仿歐美企業的,但是我們在模仿中沒有創新,所以如今電視、DVD等許多產品的核心技術不在我們手中,這就像猴子的尾巴,一不小心就被樹夾住,由此可見,模仿固然重要,但創新更為關鍵。
㈤ 最經典10大營銷小故事及啟示
導語:許多人常常抱怨難以開拓新市場,事實是新市場就在你的面前,只不過你怎樣發現這個市場而已。下面是最經典10大營銷小故事及啟示,歡迎閱讀。
1、夫婦逛商場,女的看中一套高檔餐具,堅持要買,丈夫嫌貴,不肯掏錢。導購一看,悄悄對丈夫說了句話,他一聽馬上掏錢。是什麼讓他立馬轉變?導購員對丈夫說:「這么貴的餐具,你太太是不會捨得讓你洗碗的。」
啟示:人的觀念沒有什麼不可改變,關鍵是角度,要善於揣摩客戶心理。
2、女生公開投票選班花,相貌平平的小梅發表演說:如我當選,再過幾年,在座姐妹可以向自己先生驕傲的說,我上大學時候,比班花還漂亮!結果,她全票當選——
啟示:說服別人支持你,不一定要證明比別人都優秀,而是讓別人覺得,因為有你,他們變得更優秀更有成就感。
3、甲去買煙,煙29元,但他沒火柴,跟店員說:「順便送一盒火柴吧。」店員沒給。乙去買煙,煙29元,他也沒火柴,跟店員說:「便宜一毛吧。」最後,他用這一毛買一盒火柴。
啟示:這是最簡單的心理邊際效應。
第一種:店主認為自己在一個商品上賺錢了,另外一個沒賺錢。賺錢感覺指數為1。
第二種:店主認為兩個商品都賺錢了,賺錢指數為 2。當然心理傾向第二種了。同樣,這種心理還表現在買一送一的花招上,顧客認為有一樣東西不用付錢,就賺了,其實都是心理邊際效應在作怪。變換一種方式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常很多事情換一種做法結果就不同了。
人生道路上,改善心智模式和思維方式是很重要的。
4、有兩家賣粥的小店,左邊這個和右邊那個每天的顧客相差不多,都是川流不息,人進人出的。然而晚上結算的時候,左邊這個總是比右邊那個多出了百十元來。天天如此,於是,我走進了右邊那個粥店。服務小姐微笑著把我迎進去,給我盛好一碗粥。問我:「加不加雞蛋?」我說加。於是她給我加了一個雞蛋。
每進來一個顧客,服務員都要問一句:「加不加雞蛋?」也有說加的`,也有說不加的,大概各佔一半。
我又走進左邊那個小店。服務小姐同樣微笑著把我迎進去,給我盛好一碗粥。問我:「加一個雞蛋,還是加兩個雞蛋?」我笑了,說:「加一個。」
再進來一個顧客,服務員又問一句:「加一個雞蛋還是加兩個雞蛋?」愛吃雞蛋的就要求加兩個,不愛吃的就要求加一個。也有要求不加的,但是很少。一天下來,左邊這個小店就要比右邊那個多賣出很多個雞蛋。
啟示:給別人留有餘地,更要為自己爭取盡可能大的領地。只有這樣,才會於不聲不響中獲勝。銷售不僅僅是方法問題,更多的是對消費心理的理解。
5、一個薪水值8000元的人 ,就別只願付他7500元,雖然省下了500元,實際卻涼了他的心。相反,痛痛快快的加薪付他10000元,他就會拿出兩倍的能耐為你賣命。
啟示:記住,寧可花兩個人的錢,去招一個能人,也不要用一個人的錢,去招兩個差人。 ——這就是長遠營銷,你值得學習。
6、宋國有個賣酒的人,釀制的酒香味醇厚,做生意誠實公平,待客人殷勤周到,店外的酒旗高高得迎風招展,可酒就是賣不出去。時間一長,酒都變酸了。賣酒的人很是不解,就去請教鄰里的一位長者。這位長者告訴他:「你養的那條狗太兇猛了,人們害怕狗咬,誰還敢來買你的酒,酒變酸也就可想而知。
啟示:從經營上看,宋國的賣酒人做的還是很到位,但是卻養了一條兇猛的狗把生意搞砸了。在商業企業營銷中,狗猛酒酸的道理比比皆是。在許多新聞報道中就看見諸如對顧客搜身、侮辱顧客等事件,企業有這么多猛狗,顧客怎敢上門,商品怎能銷售出去呢?
7、某富翁娶妻,有三個人選,富翁給了三個女孩各一千元,請她們把房間裝滿。女孩A買了很多棉花,裝滿房間的1/2。女孩B買了很多氣球,裝滿房間3/4。女孩C買了蠟燭,讓光充滿房間。 最終,富翁選了胸部最大的那個。
啟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了解客戶的真實需求非常重要。
8、有個自稱專治駝背的醫生,招牌上寫著:「無論駝得像彎弓那樣的,像蝦那樣的,像飯鍋那樣的,經我醫治,著手便好!」
有個駝背信以為真,就請他醫治。他拿了兩塊木板,不給駝背開葯方,也不給他吃葯,把一塊木板放在地上,叫駝背趴在上面,用另一塊木板壓在駝背的身上,然後用繩索綁緊。接著,便自己跳上板去,拚命亂踩一番。駝背連聲呼叫求救,他也不理會,結果,駝背算是給弄直了,人也「嗚呼哀哉」了。
駝背的兒子和這醫生評理,這醫生卻說:「我只管把他的駝背弄直,哪管他的死活!」
啟示:顧客需求是多樣的,顧客的偏好也是多樣的。企業營銷的問題是找出解決顧客需求的產品和方法,並且這種產品和方法能夠滿足顧客的需求,這才是成功的營銷。
許多企業在廣告中吹噓自己的產品可以解決什麼什麼問題,當顧客購買使用後卻不見效果,想評理卻找不著人訴說了。
9、這是營銷界盡人皆知的一個寓言故事:
兩家鞋業製造公司分別派出了一個業務員去開拓市場,一個叫傑克遜,一個叫板井。
在同一天,他們兩個人來到了南太平洋的一個島國,到達當日,他們就發現當地人全都赤足,不穿鞋!從國王到貧民、從僧侶到貴婦,竟然無人穿鞋子。
當晚,傑克遜向國內總部老闆拍了一封電報:「上帝呀,這里的人從不穿鞋子,有誰還會買鞋子?我明天就回去。」
板井也向國內公司總部拍了一封電報:「太好了!這里的人都不穿鞋。我決定把家搬來,在此長期駐紮下去!」
兩年後,這里的人都穿上了鞋子……
啟示:許多人常常抱怨難以開拓新市場,事實是新市場就在你的面前,只不過你怎樣發現這個市場而已。
10、一男趕集賣豬,天黑遇雨,二十頭豬未賣成,到一農家借宿。
少婦說:家裡只一人不便。
男:求你了大妹子,給豬一頭。
女:好吧,但家裡只有一床。
男:我和你共床同睡,再給豬一頭。
女:同意。
半夜男與女商量,我到你身上睡,女不肯。
男:給豬兩頭。
女允,要求上去不能動。
少頃,男忍不住,央求動一下,女不肯。
男:動一下給豬兩頭。女同意。
男動了八次停下,女問為何不動?
男說「豬沒了」。
女小聲說:要不,我給你豬……
天亮後,男吹著口哨趕著30頭(含少婦家的10頭)豬,趕集去了……
啟示:要發現用戶潛在的需求,前期必須引導,培養用戶需求,因此產生的投入是符合發展規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