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設幸福校園的畫怎麼畫
首先,必須知道幸福是什麼。在校園幸福是什麼?第一,歡笑,歡笑能帶來幸福著是肯定的,多畫些學生玩耍的畫面,第二:氛圍,學校是體現家的感覺,氛圍必不可少。再添加天空,鳥等,體現祥和的感覺,希望能幫助您
2. 如何設計一份創建「最美校園」的詳細活動方案,該怎麼做
美麗學校建設是進一步促進教育科學和諧發展,推進教育現代化進程的有力措施。全面推進我校美麗校園創建進程,結合本校實際,特製定美麗學校創建工作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面落實「三生融合,幸福龍灣」建設的整體部署,以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為奮斗目標,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總體要求,著力促進公平公正,著力提高質量效益,著力維護和諧穩定,積極創建美麗學校,努力使教育更具活力、校園更加生態、師生更感幸福。
二、目標任務
(一)總體目標
緊緊圍繞美麗學校建設主題,按照「抓規范、強創建、提質量、出特色、育品牌」的工作要求,狠抓校園環境創設、狠抓課堂教學改革、狠抓教師隊伍建設、狠抓學生素質教育,努力打造龍灣區最美麗校園之一。
(二)具體目標
1、校園環境最美化
通過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加大投入、優化配置、規范管理,強化學校環境的凈化、綠化、美化,讓學校成為最整潔、精緻、人文的「美麗校園」。
2、師資隊伍最美化
通過加強師德建設,修身治教、正德育人,關心教師身心健康,實施教師教學能力提升計劃,努力培養「學為人師,行為示範」的「美麗教師」。
3、課堂教學最美化
通過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和校本研訓,優化課堂教學,完善教學評價,實踐學本課堂,提高教學實效,著力構建「美麗課堂」。
4、學生行為最美化
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建立德智體美多元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安全自護能力,精心培育「最美學生」。
三、組織機構
(一)創建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創建工作辦公室)
組長:張玉香
副組長:王青雲王松桃
成員:張來紅姜霄娜陳麗霞張維淼許少蘭朱美琪方燕燕王大樂
創建工作辦公室設在辦公室,張來紅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
(二)職能工作組
1、辦公室
組長:
組員:各科室負責人
工作要求:
(1)負責創建工作計劃、方案的制定與實施;
(2)負責整個創建工作的分工、組織、推進、督查以及各工作組之間的協調;
(3)整理總結學校在創建最美校園、打造最美教師與學生、塑造最美課堂以及創建學校特色等方面,取得的經驗和成果。
(4)負責有關創建工作的台賬資料的收集、整理;
2、創建最美課堂工作小組
組長:
組員:各教研組長
工作要求:
(1)落實教學常規。在教學常規建設上狠抓落實、形成特色,在優化教學管理、優化教研活動、優化備課過程、優化課堂教學、優化作業設計、優化輔導過程、優化評價過程等方面形成常規管理制度與策略,通過總結提煉,推出一批典型案例和研究成果。
(2)突出輕負高質。以面向全體學生、「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引領,以轉變教師教學行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目標,以改革課堂教學結構、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為重點,進一步強化教學管理水平,推動我校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3)構建學本課堂:構建「學本」模式,打造高效課堂。以學習目標為線,以知識探究為綱,以學生課堂主動參與活動為載體,以能力養成為歸宿,實施自主高效的課堂教學。以學定教,關注學生的興趣、習慣和能力的培養,注重知識、方法和活動的指導。課堂教學的目標是高效的,課堂教學的情境是幸福快樂的,讓學生真正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
3、創建最美教師工作小組
負責人:
組員:各教研組長
工作要求:
(1)重視師德建設。落實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規范從教行為,強化師德督查,樹立典範,著力增強教師責任感、事業心,養成愛生敬業、團結協作、樂於奉獻的高尚情操,樹立良好的教風行風。
(2)優化隊伍管理。定期開展隊伍現狀調研與綜合分析,優化教師出任、培養、考核、評比、流動、晉職等管理制度,抓好教師隊伍建設,科學考核、有序流動、統籌培訓、優化管理,提高教師學歷、職稱比例,提升隊伍整體水平。
(3)整合發展平台。大力推進教師素養提升工程和名師名校長培養工程,抓實校本研訓,隔周組織一次集體備課、聽評課活動;學校一月組織一次學本課堂教研活動;一學期組織一次學本課堂教學展示活動;一學年收集一本學本教育成果集。在課堂實踐中針對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合力研討,集思廣益進行改進,將「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整合到每節課中,建立與「學本課堂」相應的「學本課堂發展性評價細則」。堅持「自修+研修+反思」式校本培訓模式,著力提升教師綜合素質。通過「常規自修」,促使每位教師在自修中成長。通過「校本研修」,促進每位教師在反思實踐中成長。通過「問題――研討——實踐——反思」案例教學過程,改變課堂教學行為,轉變課堂教學理念,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每位教師學會在言談和行動中思考學本教育,學會撰寫與學本課堂有關的教育敘事、案例或課例,在分析中反思學本課堂,學會在反思批判中促使自身的專業成長。
4、打造特色品牌、最美學生工作小組
組長:
組員:心理健康小組、音樂組、體育組成員
工作對策:
(1)堅持德育為先。加強對德育的常規管理,以「五愛」教育為核心,以日常行為習慣培養為抓手,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以創建人性化的校園氛圍為心理背景、以各種節假日活動為契機、以實施星卡評價方案為評價導向,努力創新德育機制,樹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並將根據學校的培養目標實施學生的評價制度改革,以評價引領學生的發展,以評價體現學校的育人價值取向,評選最美學生。
(2)提高綜合素養。深入開展文體2+1活動,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重視學生社團建設,推進書香校園工程,辦好體育節、藝術節、科技節和讀書節,著力提高學生綜合素養,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特色發展。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的課程計劃之中,滲透於日常的教育教學之中,經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題研討活動。重視學校、社會、家庭三方面合力教育,營造全社會關心和支持青少年成長的良好風氣,為學校發展、學生發展乃至教師發展贏取一個良好的教育生態環境。並建立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安全制度,安全教育常態化,完善安保設施,落實各類安全責任,每年簽訂一次安全工作責任書。加強對師生法制安全教育,落實各項安全管理措施,營造良好的教育教學氛圍。
(3)各類特色學校創建為載體,著力推進「特色項目――學校特色――學校品牌」三個層次建設,不斷拓展特色項目的外延,豐富學校特色品牌的內涵,突顯「一校一品牌,一校多特色」,提高學校知名度和美譽度。
5、創建最美校園環境工作小組
組長:
組員:
工作要求:
積極發揮後勤工作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的特點,為學校實現素質教育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為調動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提供後勤保障。
工作對策:
(1)創建生態校園。以創建現代化學校為重點。以薄弱改造為基礎,大力加強校園凈化、綠化、美化工作,積極創建綠色、平安、和諧的校園。
(2)在校產維護方面,認真執行有關規定,新添設備要及時登記,每學期進行一次全面的清點登記、清點檢修或報廢,保證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籌集資金陸續更換各年級的破舊教學設備,以新標准改造自然實驗室。在專用設施管理添置方面,實驗室、電腦室、圖書館、多功能教室、音樂室、廣播室、體育室、衛生室等儀器器材設備是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媒體,在這個規劃期限內要有全面的改善,並應專人負責妥善保管。建立健全保管機制,嚴格執行管理條例,進一步梳理和完善各類器材和資料。
(3)在財務制度方面,加強健全嚴格的規章制度,後勤的財務應有清晰的透明度,每月公開,接受監督。嚴格後勤財務審批手續,開源節流,經營學校。
四、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1月宣傳動員階段
第二階段:20XX年2月----20XX年11月學比趕超階段
第三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12月小結提升階段
五、方法措施
1、強化領導,統籌安排
成立以一把手校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和五個職能部門的負責人為組長的實施小組。及時分解任務,明確職責。召開全體教師會和學生大會,加強宣傳,營造氛圍,讓教師和學生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各職能部門之間相互獨立,同時又要注重溝通與協調,保證創建工作的有序開展。
2、合理規劃,分步實施
學校明確創建總目標,擬定具體規劃,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分階段實施。及時進行階段性小結,並對下一階段的計劃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明確工作重點,分清主次,切實找准突破口,提高工作的效益。
3、認識形勢,工作主動
創建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工作量大面廣,要求很高。盡管制定了詳細的計劃與方案,但實踐中肯定會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難題,對此我們應有足夠的心理准備,迎難而上,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科學的方法,嚴謹的態度,作為我們做好這件事的保證。積極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不等待,不懈怠,保證創建工作在一種科學有序,高效高質的狀態下開展。
3. 如何藉助特色文化建設,構建幸福校園
如何藉助特色文化建設構建修補校園,那麼我覺得校園關鍵是以人為本,教孩子開心快樂多多減負才行。
4. 幸福在校園 100字 寫自己與同學在創建溫馨教室,建設幸福校園過程中所做的努力以及心得體會。
采那即答。做完發圖。沒必要騙你幾分,誠信。
5. 追求教育和諧 創建幸福校園
「幸福校園」,作為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理應成為當前學校發展的主旋律。那麼,如何著力構建幸福校園呢?談點膚淺的看法。
一、建設團結和諧的領導集體,是構建幸福校園的關鍵
幸福校園的創建與發展,教師是依靠,領導是關鍵。學校領導是學校各項工作的決策者、組織者和帶頭人,只有學校領導率先垂範,正確引導,全校師生員工才能團結一致,形成最大的工作合力。因此,加強學校領導集體建設,就成了構建幸福校園的關鍵。
領導學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所以學校領導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堅持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上級黨委、行政的有關決策部署,不斷提高思想覺悟和政治理論水平,增強發展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做科學發展的實踐者,做教育改革的引領者,做良好師風的示範者,努力建設學習型領導集體。
領導學校,做人的工作最重要。堅持以人為本、和諧發展,謀求學校前進的最大推動力是學校管理的核心思想。學校的發展,離不開領導的運籌帷幄。但在學校管理中,領導更是教師的工作夥伴,只有這樣才能和教師有心靈的溝通,才有可能把學校的辦學理念內化為師生的共同願景,外化為師生的實踐行為。學校教師各有特點,做教職工思想工作的方式方法也不能千篇一律。領導不能強求每一位教師都達到自己心目中的預定標准,對教職工不能求全責備,不分親疏遠近,要堅持用人所長,靠公平、正義服人,這樣,教師在學校工作中才會有安全感。
領導學校,要有健康的心態。領導要有容人容事、淡化權力的意識,既要實施集中領導,發揮集體領導的引領性作用,又要分層管理、權責到人,充分發揮班子成員的聰明才智,使班子整體效能最優化。對教職員工提出的合理化且有益於學校發展的意見建議要及時採納,使教職工感到自己也是學校的管理者。在學校改革發展的進程中,還要充分依靠家長、社會等各方面力量,使學校成為構建幸福社會的堅強陣地。
二、培育智慧型的教師隊伍,是構建幸福校園的根本
教職工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實施者,是構建幸福校園的主力軍,因此,加強教職工隊伍建設,不斷提升教師的教學智慧,是保證創建幸福校園目標得以實現的根本。
以學習滋養智慧。教師的學習應該是多方面的,首先要向書本學習。我們要求教師多讀理論書籍,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學校自2005年始就成立了「青年教師讀書班」,重點開展以「校本研修」為平台的讀書活動,先後舉行了「促進專業成長,提升教育智慧」、「聚焦隊伍建設、提升師德修養」等一系列讀書培訓活動,促使全體教師在讀書中汲取人類的智慧,體驗淳樸的人文內涵和道德情操,感悟教育的真諦,豐富了「大氣、正氣、書卷氣」的職業素養。
以實踐生長智慧。實踐出真知,實踐長才幹。如果說學習是一個人成為智慧型教師前提的話,那實踐就是教師生長教學智慧並內化為一種教學風格的催化劑。學校開展了多次區內、區外校際交流學習活動,如舉辦「學蠡中、審自我、促提高」的沙龍研討活動、「培育教育智慧,提高教學質量」教學展示課活動,積極探索並實踐「自主互動學習型」課堂教學新形式。教師在這些活動中不斷反思自身教學,創新教學思路,孕育教學智慧。
以反思升華智慧。「教而不思則罔,思而不教則殆」。每周一次的教研組活動中都會安排反思環節,針對若干教學問題,進行集體會診,在探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理念的共享和智慧的碰撞。骨幹教師每年要開設專題講座,並充分利用教師研修網的平台,積極撰寫教學日誌,共享骨幹教師的科研成果等等。
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提升教學智慧,課堂教學的效益也提高了,教師樂教,學生樂學,教師在工作中體驗到工作的幸福。
三、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是構建幸福校園的基礎
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實施幸福教育的基礎。教師在與學生的交往中,要是能注意做到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寬容、平等地對待學生,就能建立一種互相信任、和諧共處的良好師生關系。
促進學生多元發展。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是多種多樣的,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也有所不同。學校教育曾一度忽視對學生個性和需要的尊重,導致在培養學生上的片面性和強制性,給學生才能的發揮和潛能的開發形成了障礙。基礎教育要充分體現「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的核心理念,尊重學生個性和發展需要,給學生選擇的權利。教師應該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鼓勵、促進學生的多元發展,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以實現每個學生的最優發展。
尊重學生的人格。在教學和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把學生當成一個完整的人看待,與學生平等交流,寬松而不放縱,嚴格而不專橫,做學生的知心朋友,釋放學生的情感,升騰學生的靈氣,張揚學生的個性,給學生做人的空間,讓學生在學習經歷中體驗學習的幸福。
構築興趣發展的平台。由於學生興趣愛好和生活背景的不同,個人發展的取向也各不相同。在現實生活中,家長望子成龍心切,把孩子上大學作為家庭的全部寄託。教師在這種客觀背景下,對學生施壓力、增負擔、在題海中遨遊,把自己的學生能夠考高分、進名校作為一種心理滿足。教師要研究社會各種人才專業需求的規律,並根據學生發展的需要,採用整合和發散並舉策略,拓展課程資源,開發校本課程,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建立多種學習載體。教師要從傳統教育觀念中解放出來,承認學生的差異,尊重那些不能「齊步走」的學生,不應該歧視他們,及時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並提供可以讓他們展現自己長處的平台。
建設民主的對話環境。學生處在民主、開放的社會中,他們思想活躍、易於接受新鮮事物,而對傳統習慣具有較大的排斥性。現代社會的學習已不同於過去的學習環境,學生通過生活、廣播、電視、網路等渠道掌握了一定的知識,形成或開始形成獨立的社會觀點和個性意識。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要以全新的視野去建設民主、開放、有序的對話環境。該由學生說的話讓學生去說,能由學生做的事讓學生去做,要由學生明的理讓學生去論,讓每個學生都得到有效發展,體驗「自我」的價值,創建健康和諧的成長環境。
四、營造濃郁的校園文化,是構建幸福校園的保障
學校一切工作都著眼於每個教師和學生的充分發展,濃郁的校園文化是教師專業成長和學生生命發展的空氣和土壤,是幸福校園的源泉所在。
在現代學校管理中非常重視校園文化的構建,我校在新一輪發展中,把學校文化建設作為一種不斷實踐、不斷完善、不斷追求的辦學方略,通過建設健康的學校文化,陶冶師生情操,啟迪師生心智,促進師生的共同發展。在學校文化建設中,重點把握好「傳承與創新」、「民主與集中」、「顯性與隱性」、「眼前與長遠」、「規范與人文」等關系,真正做到以環境文化陶冶人,以制度文化規范人,以行為文化雕琢人,以精神文化引領人,充分體現校園文化強大的教育功能、凝聚功能和激勵功能,從而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
常言道: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幸福永遠都是人生健康的滋補品,真心希望在創建幸福校園的過程中,讓每一位師生都享有快樂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