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誰有種桑養蠶的詳細資料
種桑養蠶技術簡介
桑樹栽培技術
一、桑苗繁育(有性繁殖)
1、苗地的選擇及整理 應選擇地塊平坦,土層深厚、質地疏鬆、肥沃、排灌較好且光照充足的土地作苗圃地(不宜連作)。深耕,苗地翻犁後,每畝施腐熟有機肥3000~4000公斤,過磷酸鈣15~20公斤,呋喃丹2公斤,然後充分耙碎耙勻,起畦。畦床寬1~1.2米,高15厘米,畦溝寬30厘米。苗床四周要開好排水溝。
2、播種時期及方法 播種可春播或秋播以春播為主,清明前後是播種最適宜時間,秋播在9月中上旬進行。目前推廣的桑樹品種是桂桑優12、桂桑優62雜交桑。發芽率90%左右的種子,每畝播0.75公斤。方法:用細土和少量氯丹粉(3兩/畝)伴種後,均勻地撒播在苗床上,然後薄蓋一層細土,再蓋稻草淋足水。
3、育苗管理 播種後10天內要保證苗床有充足的水份。7~10天長出兩片子葉時,選陰天或傍晚揭草。15~20天後長出4~5片真葉,要除草、追肥。每畝用尿素2公斤沖水施,隔7天一次。經過4~6苗長至60厘米高以上,可根據需要出圃。
二、桑園的建立
1、桑地的選擇及整理
桑樹是多年生的植物,其豐產年限達20年以上。桑樹適應性較強,對土壤的要求不高,但土地的肥脊等與桑葉產量和質量有很大的關系,因此應選擇土質肥沃、土層深厚、地面平整,能排能灌的土地,栽桑用地必須全耕、清除雜草,按行距80~90厘米開溝(深40厘米、寬35厘米),溝內施足基肥(每畝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5000公斤,鈣鎂磷肥或過磷酸鈣50公斤),然後回土拌肥,碎土填平,接著拉線劃行,以便栽植。種植要集中連片,與水稻、果樹、甘蔗等作物要有一定距離,以免噴灑農葯時污染桑葉引起蠶中毒。
2、苗木的選擇和處理
挖桑苗時要注意保護苗木的根系,按苗木大小分級,要求根頸部直徑0.3厘米以上,高達40厘米以上,下部弱小苗不宜使用。種植前過長、乾枯、受傷、有病害的苗莖剪除,過長的根系也應在近分叉處修剪,將根部浸漬泥漿後即可栽植。
3、種植時期及方法
以冬種為最好,其次是春種。按株距18~20厘米、行距80~100厘米,用鏟插法沿劃線栽植,種植深度以埋過青莖35厘米為宜,並用腳踩扎實,每畝種5000株左右,種後淋定根水,在離地面10厘米處剪去上部苗莖,如遇乾旱還要淋水保苗。
4、桑園管理
(1)冬肥 冬肥對桑樹全年生長和桑葉產量、質量有重要作用,宜在冬伐後即冬至前後結合桑園冬耕時施入,冬肥應以堆肥、廄肥、土雜肥等有機肥為主,每畝3000~5000公斤,用塘泥、溝肥泥施在行間雍桑,效果也很好。
(2)施追芽肥 桑芽長至2~3片葉時施入,以施腐熟的人糞尿或尿素或復合肥等速效性氮肥為主。用量:尿素15公斤/畝,復合肥25公斤/畝。
(3)造桑造肥 即采一次葉施一次肥。用量:糞水50擔/畝或尿素25公斤/畝,宜水肥兼顧。在保證造桑造肥的情況下,夏伐後要增施一次有機肥。施肥方法常用溝施,在行間開溝,施後覆土保肥,施肥應與中耕除草結合。
5、桑葉收獲及桑枝剪伐
春秋蠶第一次采葉,需在新梢長有70厘米以上方可採收,並剪去下部其餘弱小枝,每篼留3~4條壯枝。每次采葉要留枝條上部5~6片葉,下部葉片可全采。桑枝剪伐有冬伐和夏伐,冬伐在冬至前後,離地面30~40厘米處剪伐;夏伐在7月中旬進行,平地面剪去所有的枝條。
6、桑園病蟲害防治
桑園用葯要求高效低毒、殘留期短。
1、蟲害常用葯:90%敵百蟲晶體2000倍,敵敵畏1000倍,普通樂果1000倍。
2、病害常用葯:甲基托布津1000倍,多菌靈1000倍。
養蠶簡要技術規程
一、養蠶的基本設備及蠶葯
1、蠶室 養一張蠶需大蠶房20平方米,小蠶房10平方米,專用貯葉室等,以利於防病。
2、蠶具 包括溫度計、蠶匾、塑料薄膜、蠶網、方格簇、蠶筷、鵝毛、切桑刀、砧板、桑剪、黑布等。養一張蠶需蠶匾16~20個,方格簇160~200個,小蠶網14張。
二、養蠶前的准備
蠶房、蠶具消毒。養蠶前7天,將蠶房及蠶具清掃干凈後,用消殺精或1%漂白粉或強氯精液進行噴灑消毒,以每平方米用葯液半斤。噴葯後關閉門窗,密封24小時以上,同時應將蠶房周圍環境噴灑消毒。
三、催青
蠶種出庫第八天左右,可見到蠶卵一端有一小黑點,叫點青,一張蠶種有20%卵點青,就用黑布遮光,從點青之日算起,第三天早上5點鍾就除去黑布,開燈感光孵化。
四、收蟻
感光3~4小時後,於早上8~9點鍾左右,即可收蟻。室溫降至24℃,收完蟻後升溫。收蟻的方法為:把黃綠化第一展開鮮嫩葉切成0.5厘米小方塊,撒在墊有塑料薄膜的蠶匾上,用葉量不宜太多,一般為蟻量的5倍左右。採用拍打法,用手扯平蠶種紙,拿蠶筷用力均勻拍打蠶種紙背,使蟻蠶掉落蠶匾,然後用鵝毛刮蟻蠶,整理成圓形或正方形,即可喂葉。在第二次喂葉前要用「小蠶防病一號」薄薄地撒一層進行蠶體消毒,10分鍾後才能喂葉。
五、小蠶的飼養
1、1~3齡稱為小蠶,小蠶要求的環境為高溫多濕。1~2齡適宜溫度為27~28℃,干濕差2~2.5℃。為了保濕,1~2齡小蠶用全防干育即上面蓋塑料膜,3齡用半干防育即只蓋不墊。
2、小蠶的用葉。
1齡:自頂芽數下第三片,葉色黃中帶綠,一張蠶種用葉1公斤;2齡:自頂芽數下第四片,葉色綠中帶黃,用葉3公斤;3齡:自頂芽數下第5~6片,葉色嫩綠色,有光澤,用葉11公斤。
3、喂桑次數及時間:每天喂4次,時間分別為:上午7點、中午11點、下午4點、晚上10點。4~5齡大蠶相同。小蠶生長發育快,每次喂桑要結合擴座。
4、小蠶眠前、眠中、眠起處理
①眠前除沙:小蠶體色變為白色,身體縮短、體表緊張發亮,此為催眠特徵,應立即加網給桑進行眠前除沙。
②提青:如出現一部分蠶已睡眠,一部分蠶未眠,應再次加網給桑,把未眠蠶引上來,移到另一蠶匾中繼續飼養至眠定。
③眠中處理:眠的前期蠶座要干,應在蠶座上撒石灰粉,後期室內宜濕,如濕度不夠可在地面撒水補濕。
④眠起處理:當一批蠶中有95%以上的眠蠶已蛻皮,頭部由灰白色轉為淡褐色,頭部明顯變大,蠶兒爬動尋食,這時可餉食。
應注意各齡蠶餉食前先進行蠶體消毒,方法為:用紗布袋裝「小蠶防病一號」撒放10分鍾後再餉食,在給第二回桑前提網除沙。
六、加強蠶期的防病消毒
1、做到「三洗手、二換鞋」,即進入蠶室先洗手,採桑、給桑前要洗手,除沙後要洗手,進入蠶室、貯桑室要換鞋。
2、堅持葯物添食防病:添食氯黴素,對防治由細菌引起的蠶病效果較好,添食方法,取氯黴素一支加水一斤,噴灑10斤桑葉,於三、四、五齡餉食第二口桑添食一次,五齡中期再添食一次。已發生蠶病的每天添食一次,且氯黴素、紅黴素交替使用。
3、及時淘汰弱小病蠶,並挖坑集中用石灰粉覆蓋掩埋。不能用以喂家禽或倒至魚塘,以免病毒傳播。
七、大蠶的飼養
4~5齡蠶稱為大蠶,適溫為25℃,干濕差3℃。通常在五齡餉食給第二口葉後,移蠶下地。蠶下地前,先打掃消洗地面,並用漂白粉進行消毒,待干後,地面撒一層石灰粉,然後移蠶下地,飼養大蠶要做到透風良好,加強消毒,每天用石灰粉消毒蠶體蠶座一次(給桑前),采葉不要采黃葉、泥葉、煤煙葉、蟲咬葉。大蠶食量大,要做到良桑飽食,一張蠶種用葉量500公斤。
五齡大蠶經過6~7天便開始成熟,蠶成熟的特徵為:停止食桑,排出大量綠色軟糞,胸部透明,身體略軟而縮短,呈蠟黃色;頭部左右擺動,這時是上簇的適期。方格簇的上簇方法為:選4~5塊方格簇交替重疊水平放好,然後把熟蠶均勻地撒到簇上,待蠶爬定後將簇鉤掛起來。上簇期間要保持通風良好,一般春蠶上簇後六天,夏秋蠶上簇後4~5天即可采繭出售。
『貳』 種桑養蠶申請扶貧項目怎麼寫
養蠶屬於養殖業,由畜牧獸醫局管理,你可以到所在鄉鎮的農技站(畜牧獸醫專業)或縣(區)級畜牧獸醫局咨詢相關情況。
想辦理正規的養殖手續是比較麻煩的,起碼要得到環保部門、國土部門、畜牧獸醫局三個部門的同意,如果是農保田的話,會更加的麻煩。
如果有經驗的話搞養殖業還是比較有錢途的,如果沒有相關養殖經驗的話,建議不要搞。
搞養殖你自身必須要有充分的養殖知識或者長期聘請一位專家(有經驗者),否則很容易血本無歸的,養殖有風險,入行需謹慎。
養殖業現在的病太多了,而且都是傳染性疾病。
『叄』 如何提高當前農村種桑養蠶經濟效益的探討
1、養蠶前的清潔消毒室內衛生,清掃,堵洞。小蠶飼養更要注意徹底消毒防病,采葉、喂葉前必須冼手。嚴格掌握標准溫度、濕度、用桑葉標准和喂葉時間。
2、蠶卵孵化專業術語叫做「催青」,就是指蠶種保護在適宜的溫濕度等條件下使蠶種胚子發育孵化出小蠶的技術過程。 具體做法是:在消毒好的蠶室內,將蠶種平鋪於蠶匾中,卵面向上。第1-4天要求室溫24度,干濕差2-2.5度;第5-10天要求室溫27度,干濕差1.5-2度。 當蠶胚子發育到後期,發現有少數蠶卵呈現有青色小點時,立即把蠶種用黑布遮暗,約經過40小時即第三天黎明前4-5時,除去黑布,把蠶種用白紙包好,卵面向上,開燈感光,讓蟻蠶咬破卵殼孵化出來。小蠶孵化出來30-40分鍾左右,就可以開始餵食了。
3、收蟻專業術語「收蟻」,就是把已孵化的蟻蠶收集移至蠶座紙上進行飼養。一般城市裡家庭養蠶,沒有這個步驟,蠶寶寶也照樣能夠吐絲結繭子。
3、喂養需要找一個消毒過 塑料或木質的平板盒子,像家裡平時的菜盤一樣的形狀和深淺就可以。食物:1)有條件的朋友們,可以採集桑葉。桑葉要新鮮的,也可以每次採集一塑料袋,分次每天用幾張,其餘的灑點水裝在冰箱里保鮮。采來的葉子會有一定的灰塵,可以洗凈後晾乾,一定要晾乾,不然小蠶或大蠶吃了會拉肚子的。2)沒有條件的朋友們,可以購買蠶飼料。像火腿腸一樣的蠶飼料,價格也不是很貴,用飼料喂蠶起來比較省事省力。
4、注意事項:蠶對香味特別敏感,不能用香水、蚊香、空氣凈化劑、香味化妝品等。絕對禁止用任何類型的殺蟲劑!
5、蠶的生長過程1)蠶寶寶以桑葉為生,不斷吃桑葉後身體慢慢變成白色,一段時間後它便開始脫皮。脫皮時約有一天的時間,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動,術語叫做「眠」。經過一次脫皮後,就是二齡幼蟲,幼蟲脫一次皮就算增加一歲,共要脫皮四次,成為五齡幼蟲大概6-8天,五齡之後才開始吐絲結繭。2)五齡幼蟲的蠶寶寶需二天二夜的時間,能結成一個繭,做繭的絲可以有1.5公里長。五齡幼蟲在繭子中進行最後一次(第五次)脫皮,成為蛹。3)再過大約7-10天後,蛹化成為蠶蛾,破繭而出。出繭後,雌蛾尾部發出一種氣味引誘雄來交尾,交尾後雌蛾約在4-5個小時內,產下約500個卵,然後慢慢死去。
桑葉為桑科植物桑的乾燥老葉。栽培或野生。全國大部分地區多有生產,尤以長江中下游及四川盆地桑區為多。原植物喜溫暖濕潤氣候,稍耐蔭,耐旱,不耐澇,耐貧瘠,對土壤適應性強。味苦、甘,性寒。歸肺、肝經。功效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臨床上習慣認為經霜者質佳,稱「霜桑葉」或「冬桑葉」,飲片名稱桑葉、蜜炙桑葉。
繁殖方法:繁育桑苗可分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兩種。
有性繁殖是用種子繁殖;無性繁殖有嫁接、扦插和壓條等。用種子培育成的桑苗叫實生苗,成長後的桑樹稱實生桑或野桑。浙江稱草桑,在廣東稱荊桑。桑樹是異花授粉植物,很易自然雜交。因此,實生桑的生活力較強,可塑性也較大,根系發達,耐旱耐瘠,木質堅韌,木材優良,對環境條件的適應能力比無性繁殖的苗木強。但實生桑往往性狀不一,絕大多數葉形小,葉肉薄,花椹多,側枝多。實生桑的桑苗大多作為嫁接用的砧木,少量用於直接定植,培育成喬木桑。
桑樹通過嫁接方法,繁育出來的苗木稱嫁接桑。桑樹嫁接是把植株的枝或芽,移接到另一植株的枝、干或根上,使它們癒合為一株共同生長發育的新個體。用於嫁接的枝條或芽稱為接穗或接芽,被接植株的枝、干或根稱為砧木。生產上以優良桑樹品種的枝條或芽作接穗,一般實生桑作砧木。嫁接桑的優點是,既能保持嫁接良種桑的優良性狀,又能藉助實生桑發達的根系,增強植株的生命力。所以,嫁接法在繁育良種桑苗、更換品種、老樹復壯更新等方面被廣泛應用
『肆』 養蠶技術怎麼養
養蠶技術:
1、噴桑葉用於添食養蠶:一市斤水加5毫升發酵液,噴10市斤桑葉添食,每天一次。蠶愛吃、糞便不臭,生長快,蠶繭厚,質量好,可增產10%左右。
2、噴蠶體降溫解暑:夏天氣溫高,蠶容易生病,室溫過高蠶還容易中暑死亡。可在高溫天氣,按一斤清水加5毫升發酵液,噴於蠶體,每天中,下午各噴一次。
3、噴桑葉保鮮:夏天氣溫高,採回的桑葉堆放久了會發黃變質,秋天氣候乾燥,採回的桑葉,留久了會乾枯變硬,可按一斤清水加5毫升發酵液,用來將桑葉噴濕,然後將桑葉裝入編織袋或堆在地上,用塑料布蓋好,保存24小時仍然鮮綠如初。
4、噴桑葉促生長:
按一斤水加1—2毫升發酵液,噴灑桑田的桑葉,一個月噴2—3次,添加0.2%的磷酸二氫鉀效果更好。噴到桑葉全濕不滴水為宜。桑葉生長快,葉油綠肥厚,可增產20—25%。還可減少病蟲害。
在使用活力99生酵劑發酵液前後6小時不能使用抗菌素,發酵液不論保存多久,只要還有甜醇曲香氣味,就可以使用,如果發臭則就不能使用。
『伍』 養蠶技術主要包括哪些
商周時代,我國的蠶桑生產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中國古代的養蠶技術主要包括:浴種、暖種、收蟻、給桑、分箔、上蔟等幾個重要的技術環節。
蠶種孵化前,古人對蠶種都加以浴種處理。最初只是將蠶種放在河流中浸洗,以清除卵面的污垢;明清時代,嘉湖一帶蠶農改用稀的食鹽水溶液,或用石灰水,或用桑枝灰、稻草灰淋汁浴種,用這些水溶液浴種,起著微弱的卵面消毒作用。古代又有一種天浴,選擇寒冬臘月時,取蠶種放置於籠中,懸掛在桑樹上,任憑霜露雨雪飄凍,通過天浴,以低溫淘汰病弱的卵。
暖種在於促使蠶種孵化。長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區,常用下列兩種暖種方法:一種是室內人工加溫;另一種是用太陽的光熱暖種。明清時代江浙蠶農大多利用人的體溫暖種。這幾種方法各有利弊。
蠶卵經過暖種後孵化成蟻蠶。為了收集蠶蟻,古人先是想到用獲做成掃帚掃蠶蟻,後來發現「用獲掃則傷蠶」,進而改用毛掃,但還存在傷蠶的問題,於是古人又想到了用桑葉招引的「桑收法」。而元代北方農家則多用桃杖翻轉敲打的辦法,就是把蠶種紙翻轉,用桃杖在紙背輕輕敲打,蟻蠶受震,便從蠶種紙上掉落下來,這種收蟻方法,現稱打落法。
收蟻之後,便要喂蠶。喂蠶是養蠶的關鍵。在蠶的一生中,什麼時候該多喂幾次桑?什麼時候可以少喂幾次?每次給桑份量多少?都有講究。古人發現,蠶的食慾和它的體色變化有關。給桑可根據蠶體色變化,來決定給桑的時間和分量。如,蠶體色自黃而自變化的時期,正是眠起以後蠶體柔軟,消化器官虛弱,食慾尚不旺盛的階段,所以這時期應該「宜細細飼之」,這樣的給桑方法符合蠶體生理要求。古人還根據蠶頭部顏色的變化來判斷蠶的眠起和進食。
隨著蠶體的生長,需要除沙和分箔,以利於蠶體的健康。除沙和分箔往往是結合進行的。古代除沙的方法主要有:徒手除沙法、網除法和糠除法。古代北方農家在桑蠶頭眠後即將一張蠶箔上飼養的蟻蠶分為2箔,二齡盛食期分為3箔,三眠起身分為6箔,三齡盛食期分為12箔,三眠起身分為25箔,四齡盛食期分為30箔。
家蠶經三眠或四眠之後,最後趨於老熟。同一箔的蠶往往眠起不齊,因此也很難全部同時老熟。對於老熟參差不齊的蠶,最好是先熟的蠶先上蔟,後熟的蠶後上蔟。對於不能同時老熟的蠶上蔟,清代《廣蠶桑說》記載的方法是:當箔中發現有少量熟蠶時,便薄薄鋪上一層桑葉,未熟的蠶必然食葉如常,熟蠶則不吃葉,但爬到葉面上,昂首若有所求,此時隨手揀出,送上蠶蔟。以後熟蠶漸漸增多,多到揀不勝揀時,就用柳枝擱在桑葉層上,待熟蠶爬上柳枝,然後提出,把爬在柳枝上的蠶送上蠶蔟。這種方法被稱為「誘蠶法」。
明清時期,蠶桑主產區嘉湖地區,在熟蠶上蔟結繭時,蔟下用炭火加溫,以使「成繭速而繅絲易」。蔟下加溫,絲從蠶口中吐出即干,即所謂「出口乾」,這樣的絲品質亦較好,深受當時人們的好評。
『陸』 種十畝地桑樹養蠶需要多少人工
一般一畝地能種桑養蠶
桑葉好的情況下,能養3張紙的蠶,每張紙能產大概45公斤蠶繭,一年基本是兩季據我了解只養一季不太可能因為關繫到你明年的採桑葉問題,今年蠶繭是48.5元/公斤,直接收入大概收入6-8千,蠶做繭前一個星期大概需要2個人採桑葉,要做蠶繭的期間要4個人大概3天人工按80元/天,伙食費大概算500元,人工費大概2080元,蠶小時候人工不算自己護理,z至於桑樹根,怎麼處理,不想養的時候找個農用拖拉機後面弄個繩子6-10個一捆,用拖拉機拉就OK了,桑樹根可以賣錢,蠶的糞便可以曬干做肥料出去買。但是所以的程序都必須本人看著,如果不是本人看著的話一旦出現問題直接會影響到你個人收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