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兒園如何開展區角活動
常言說:幼兒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好動是幼兒的天性,心理學研究證明,手的動作和思維活動有直接關系,人在動手時有關信息從手到大腦,又有大腦傳到手,動手是動腦的外觀,動手又能支持腦的積極活動,手巧心靈,心靈手巧,在玩玩做做中幼兒智力得到了開發。 一、師幼互動設置區角,引起幼兒的動手興趣。 區角的設置直接影響幼兒的活動效果,在設置區角時,我園注重引導幼兒參與,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首先根據幼兒的認知特點、興趣、季節,通過與幼兒探討來設置區角。如:春天各種花卉多所以設置花卉角,秋天各種水果成熟了所以設置水果店,有的孩子對別人的玩具很感興趣,老師建議幼兒把自己心愛的玩具帶到幼兒園來,這樣一個幼兒留戀忘返的玩具店就形成了。還有讓幼兒帶圖書到幼兒園形成圖書角,讓幼兒帶各種水果形成乾果店。其次對於區角中的問題師幼共同討論解決,有的區角過於人多過於擁擠,可添加材料擴大范圍,也可把暫時沒人玩的區角改造,在解決各種問題的過程中,幼兒的團結精神操作能力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得到了培養。在設置區角的位置也是和幼兒共同探討,如音樂角敲打節奏影響圖書角的孩子,所以把這類區角設在走廊里好些,自然角設在陽台上好些,其他設在教室,這樣使幼兒理解各個區角要動靜隔開,減少干擾因素。 二、科學投放材料,激發幼兒的動手慾望 材料是幼兒開展區角活動的物質基礎,活動《物體的沉與浮》,先讓幼兒自己玩水,把各種材料的物品放入水中,觀察它們有什麼變化,什麼東西沉入水底,什麼東西浮在水面上。引導幼兒思考鐵制的輪船為什麼能在水上航行,通過實驗錫紙團和錫紙船在水裡的變化,感知鐵船航行的沉浮原理。在點撥引導下,幼兒的興趣被調動起來,既獲得了感性的經驗,又有效地激發了探索精神,促進了幼兒的動手能力。 總之,在各種區角活動中,幼兒的創造思維得到了發展,不僅鍛煉了幼兒的小肌肉群而且操作能力得到了發展。
Ⅱ 幼兒園如何結合教學活動開展區角活動
一、教師給幼兒創設科學、合理、有趣的活動區 幼兒園活動區的設置需要教師根據本班孩子的年齡特點,考慮到幼兒的需要,還要考慮到地域性及幼兒園各方面的具體情況。要讓活動區具有本班特色,兼顧有藝術性、教育性、發展性、多樣性。作為教師應為幼兒創設一個寬松、自由的活動環境,要讓幼兒自主的進入到教師創設的活動區內。在活動中,教師應放手讓孩子們大膽地去參加區角活動,並且逐步把集體活動的內容融入到區角活動中,讓幼兒和夥伴之間一同探索、一同學習,從而在自己本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教師要有目的的觀察活動區中幼兒活動的情況,發現幼兒究竟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應該採取怎樣的措施,引導幼兒主動的參與區角活動,喜歡區角活動,讓幼兒在區角活動中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 例如:在春天伊始,丫丫把家裡的小盆栽帶到了幼兒園,要和小夥伴們分享。 「小花開的真漂亮啊」「你看,你看,這片葉子剛剛開出來,昨天晚上還沒有呢」「它怎麼樣才能長高呢?是不是多澆點水啊?」看著孩子們都很感興趣,我先在課堂上設置了一節「有趣的植物」讓孩子提高課件了解到植物的生產過程,在課余時間在班級的里一角,開設了「植物園」主題區角活動。請幼兒把自己喜歡的植物帶到幼兒園里,孩子們一起觀察、記錄植物的生產過程,了解植物的生長特點。活動區里,張貼了植物的圖片,文字,及孩子自己動手製作的花朵。這個區域小朋友特別喜歡,有的早上一來到幼兒園就迫不急待的去植物園觀察自己的植物了;有的孩子每天都注意給小花小草澆水,增強了孩子的責任感,幼兒能力得到全面發展。 二、教師要提供有選擇性、有目的性、好玩的活動區材料 教師在創設合理的活動區後,在考慮本班幼兒年齡特點的基礎上,要理解活動的目標後在活動區中有針對性地選擇、投放材料,投放那些對幼兒的發展有促進作用的操作材料。每個幼兒的家庭背景,認知水平、經驗和能力都是不同的,區角活動的最大特點就是能為不同能力、興趣的幼兒提供適於其發展的活動環境。因此我們在活動區中應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特點投放不同層次的活動材料,做到真正的有的放矢。投放材料時,要注意提供難度不同的材料,按照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的要求,充分發揮活動材料的優勢。根據幼兒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難易程度不同的活動材料,便於教師對不同能力的幼兒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提高。 比如:在「科學角」,教師就可以給幼兒提供一些科學知識形象的玩具或者具體事物,最重要的是要給幼兒提供有趣的能激發他們探索慾望的材料,像:多棱鏡、木瓶堆放、沙漏、天平、奇妙的轉盤等。在「數學區」教師就可以多投放一些多變幾何體、可操作性強的,礦泉水瓶蓋、蠶豆、彩色小石子、冰糕棍、珠子等等。還可以給幼兒投放一些蒙氏數學操作學具,100以內的串珠、可以讓幼兒分分合合,在操作中感知總數與分合數之間的關系,再配以數字卡片的操作,使幼兒在動手實踐過程中進一步百以內數的真正含義,同時還對色彩加以了鞏固。凡是孩子們喜歡的,他們就會百玩不厭,增強了學習探索的興趣。 三、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給予幼兒適時適宜的指導 幼兒在區角活動中的游戲是非常投入的,因此,教師耐心的觀察和傾聽是非常重要的,這樣能及時地發現幼兒在活動中的情況,從而便於教師及時地加以調整。在觀察中,教師要注意觀察幼兒的興趣點大多數幼兒喜歡什麼區的游戲、喜歡的內容是什麼、哪些材料幼兒最為喜歡等等),游戲中哪些情況需要老師介入等等。 怎麼樣才能在最好的時機進行來引導幼兒呢?例如,在教師創設了主題性區角《我們都是好朋友》中,教師提供了各種有關聯的圖片(小朋友和好夥伴、鳥和大樹、手套和手、雨傘和雨鞋、茶壺和茶杯、襪子和鞋子等)的圖片。當教師把這些操作材料與相關資料、圖片投入到活動區中時,幼兒馬上產生了興趣,但是他們只是拿著單張的圖片玩弄,卻沒有想到要把這些圖片配對起來。這時,教師就拿了一張手的圖片問:「小鳥和誰是好朋友啊?」帥帥忙著找出了大樹的圖片,緊接著就有一部分幼兒圍攏過來!教師在觀察的基礎上及時捕捉有價值的內容來引導幼兒進一步的探索和發現,是推動幼兒游戲發展的主導作用。 四、教師在活動中要對幼兒進行客觀、寬松的評價 由教師組織的評價活動可以有很多種,評價的時機也有所區別。教師引導幼兒參與評價,就能發揮幼兒在區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幼兒之間的互動。在小班年齡段,對於活動的評價形式主要以師生互動為主。隨著年齡的增長,評價活動可逐步增加幼兒的參與機會,增強幼兒評價中的生生活動。 教師在觀察的基礎上,及時的做好紀錄和反思尤其重要。環境創設是否適宜;布局是否合理;材料提供上是否要作調整;游戲中的介入行為是否及時、適時。另外,孩子的興趣在哪裡,游戲中需要幼兒積累怎樣的經驗,幼兒在游戲中還存在什麼問題,需要怎樣的幫助等等。有了分析、反思和調整的記錄才能體現觀察和指導的價值,幫助教師不斷發現區角活動的價值,促進幼兒在這樣的活動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總之,幼兒園區角活動的開展要根據本地區特點,根據幼兒不同年齡特點及不同發展需要,結合教育目標進行合理有效的開展,更需要教師有極強的愛心及責任心,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善於總結經驗和不足,才能把幼兒園區角活動區活動生動有效的開展起來。
Ⅲ 幼兒園功能室設置及活動區角方案
-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設置與實施_少兒英語_幼兒教育_教育...集體活動功能分析: 《胡椒生長在哪裡》這本圖書的...三、區域活動的類型: 常規區域: 活動室常...
Ⅳ 如何有效地開展幼兒園區角活動教研活動教案
目錄
一、區角活動的內涵
二、區角活動的意義
(一)有利幼兒園自主參與活動,自發地學習
(二)有利於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為孩子適應社會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四)有利於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五)有利於培養幼兒動手能力,從而開發幼兒的智力
三、區角活動存在誤區
四、區角活動的開展策略與利用
(一)老師區角活動位置安排合理、科學
(二)為幼兒提供有選擇性且豐富的可操作材料
(三)教師成為幼兒在區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四)教師要讓區角活動與主題活動相結合
(五)教師對幼兒進行針對性、有效性的合理評價、
有效開展區角活動是幼兒教師必須掌握的一種教育技能,是個值得廣大教師深入研究的教研課題。是我們現在普遍採用的一種活動形式,區角活動既是幼兒的游戲活動,也是幼兒的學習活動,是為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的發展,讓幼兒在自由、自主的游戲活動中得到充分滿足,獲得知識、技能的提高,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培養幼兒良好學習習慣和社會交往能力。教師要充分利用區角活動的有效開展優勢,根據幼兒不同的年齡特點,投放相應的操作材料,加以細心的觀察、適當的指導,合理的評價,為幼兒創造、和諧的學習環境,引導幼兒主動地進行操作、探索,與同伴、教師交流,促進幼兒全方位的發展。
關鍵詞:區角活動 有效開展 利用 發展
區角活動的開展已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重視,其潛在的教育促價值在不斷地被發現,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幼兒園教育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因此,區角活動是幼兒園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體現了以游戲為主的基本活動形式,關注個別差異,是能夠充分滿足幼兒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活動,讓幼兒在玩中學習與發展,在學習中快樂健康成長。
幼兒在游戲中,自然產生著對外界的認識和改造,他們知道了他們玩耍的各種特性,在玩區角活動的過程中,他們的認識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到教育,意志得到鍛煉,性格得到培養,社會性得到發展。
一、區角活動的內涵
區角活動又稱活動區活動,區域活動,其主要特徵就是"活動"是指教師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發展水平,劃分一些區域,如科學區、建構區、角色區、美工區、圖書區等,有目的、有計劃地投放各種材料,創設活動環境,讓幼兒在寬松、和諧的環境中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能力,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和活動夥伴,主動地進行操作,操作和交往的活動。在區角活動中,幼兒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的活動內容,滿足幼兒個性化的需要,在自由、寬松、和諧、愉快的環境,他們不斷地進行探索性學習,獲得成功和快樂。在與同伴一起游戲的過程中,增加了對同伴的了解,提高了幼兒交往的能力,增強了社會性的發展。
二、區角活動的意見
區角活動既要稱為課程,又可作為方法。作為課程,它有自己的獨特的學習內容,作為方法它既可運用於種領域教學,又可用了游戲,是介子教學與游戲之間適用性極強的教育手段。活動區角大致地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學習性區角,一類是游戲性區角。在幼兒園主要的學習形式是集體教學,它是在同一時間給全班幼兒學習同一內容,不易照顧到個體發展,而在區角活動中,就能顧及幼兒發展的個別差異,滿足每們幼兒學習需求;游戲性區角,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自由選擇活動區角,增強幼兒游戲的自主性,使幼兒園的游戲常態化。
(一)區角活角有利於促進幼兒自主參與活動、自發地學習
區角活動多類屬於自選活動,幼兒根據自己當時的興趣和意願,自由選擇區角,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幼兒在區角里可以自由地選擇擺弄、操作、探索,通過實踐積累自己的經驗,總結自己的感受,使幼兒體會到更多的成功感和愉悅感,有益於培養幼兒的自信心。此外,區角活動還具有獨特的時間和空間特性,在時間上,允許每個幼兒按照自己的速度來參與活動,既可以在相同的時間內完成多種學習材料和內容,也可以將同樣的學習材料和內容分若干個活動操作,促進幼兒自發地學習。在空間上,允許每個幼兒在相關聯的區角內任意走動、自主選擇區角,如在"娃娃家"區角,因角色需要,教師指導,幼兒可以去"銀行"區角取錢,邂逅去"商店"區角買衣服,回家"向寶寶"展示所買的漂亮衣服,促進幼兒學習更多的知識。
(二)區角活動有利於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區角活動里,幼兒興趣濃厚,他們更容易專注於活動,培養了幼兒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智力潛能也容易得到極大的開發,為避免活動區成為幼兒隨意遊玩的場所,必定有活動的地方就有活動規則,規則一旦制定,就會要求幼兒遵守,從而培養幼兒良好的規則意識,促進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區角活動結束時收拾,整理材料,要求幼兒材料要分類、有序擺放,各自回自己的"家",不可胡亂收拾、隨意擺放,也可培養幼兒認真、仔細的良好習慣。
Ⅳ 如何進行幼兒區角活動有效指導
導讀:幼兒之間由於年齡相距小,認知水平相近,他們可以無拘無束地自由交談、討論,相互間的放鬆與互動,是教師指導不能達到的,幼兒間的相互交流不僅能夠拓展幼兒學習的途徑和方法,還能讓幼兒在實踐中學會互相幫助,互相協調,進一步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新的教育觀告訴我們,必須將促進孩子身心發展放到教育教學工作的首位,要充分認識到孩子的興趣和需要是關繫到教育目標能否得以落實的重要因素,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須遵循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必須考慮孩子的內在動機和需要。教師要盡力幫助孩子從多方面認識事物、整合經驗、建構認知。
新的教育目標還提出了教育應該為幼兒終身學習和發展做好准備;新的教學觀也已經摒棄了教孩子學習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取而代之的是培養幼兒有興趣地學習,引導幼兒主動地學習。在區角(或區域)活動中正可以充分地體現這些教育理念。
所謂區角活動是指教育者以幼兒感興趣的活動材料和活動類型為依據,將活動室的空間相對劃分為不同區域,讓幼兒自主選擇活動區域,在其中通過與材料、環境、同伴的充分互動而獲得學習與發展。以上不難看出,區域活動主要是幼兒自己的活動,自己的游戲,它不像正規的集中教學活動那樣由教師精心設計和組織,讓人明顯的感到教育教學的因素。但是,區角活動也並非是教師完全不加影響、不加控制的絕對自由天地,只不過,這種影響和控制比較間接、隱蔽,它是通過對環境的創設,尤其是活動材料的投放而實現的。相對於其它的教學活動形式,區角活動具有以下幾個明顯的優點:
1、區角活動多為幼兒的自選活動,這樣就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的按照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進行活動的機會,滿足了幼兒的個別化需要;
2、區角活動是幼兒的自主活動,他們能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中玩玩做做,生動、活潑、主動、愉快的活動,潛移默化地學習,更多地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3、區角活動多為小組活動,這就為幼兒提供更多的自由交往和自我表現的機會,增進同伴之間的相互了解,尤其是對同伴在集體活動中所不可能表現出來的才能和優點的了解;
4、區角活動的教育價值主要是附著在區內的操作材料、情景等等,它們所承載的多種教育功能使幼兒通過直接參與各種活動而獲得多種直接、自然的經驗。
蒙台梭利教學法和皮亞傑認知主義幼教方案都把區角活動作為教育教學的主要途徑。目前,在我國,越來越多的幼兒園都意識到區角活動是促進幼兒發展的有效途徑,因此,越來越多的幼兒園展開了對區角活動的研究。
幼兒是一個主動的學習者,教師的作用不再是講或是直接告訴幼兒答案,不再是直接拿出範例或操作實驗向幼兒講解或示範,而是支持、啟發和引導幼兒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因此,教師對幼兒區角活動的指導要從顯性的主導地位退至適時、適當的隱性的引導地位,讓幼兒有操作、探索、設疑、解疑的過程,幼兒間有相互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幼兒從中增強學習興趣,獲得身心的全面發展。
活動區雖是幼兒自曲活動、自主學習的場所,但這並不等於教師可以撒手不管,教師對活動區活動的積極關注、悉心指導,才能使其教育功能充分發揮出來。說到這,教師空間該如何有效指導幼兒區角活動?結合多年的教育工作實踐,我認為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對區角活動進行有效的指導:
一、尊重幼兒的興趣需求,提供相應的材料
區角活動的教育價值主要是附著在區內的材料之上的,它本身的特性及由這些特性所規定的活動方式往往決定著幼兒可能獲得什麼樣的學習經驗,獲得哪些方面的發展。材料的不同,所引起的操作方法及活動方式便會不同,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所獲得的學習經驗、教育所取得的效果都會不一樣。從幼兒自身的學習特點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需求是幼兒活動的基本動力,是幼兒主動性、積極性的來源,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是根據自己的本性,按著自己的興趣、愛好、思維水平來選擇探索(學習)的對象。所以,教師要深入幼兒當中,和所有的幼兒交流,結合主題內容,了解大多數幼兒的興趣、需求的指向,教師再根據幼兒的需求指向提供相應的材料,這是十分關鍵的一步。當然,同一材料可能具有多種玩法和用途,具有不同的教育價值,這種多功能的活動材料更會受到幼兒的歡迎。近年來,材料的問題越來越受到教育者們的關注,不少的幼兒園在材料投放的問題上進行了大量的投資,使得活動區有了比較豐富的、結構化的、可操作的材料,從而使得幼兒的活動及活動經驗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起來,這是十分可喜的現象。但是,與此同時,在活動材料的選擇與投放上,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最大的問題是互相攀比,追求高檔化、逼真化、成品化,成人看著舒服,但孩子們卻並不感興趣,不喜歡玩。結果不僅造成了財力、物力、人力的浪費,還大大降低了活動的教育價值。
事實證明,相對原始而基本的材料、半成品,反而更可能是多功能的,具有更多、更大的教育價值,更有利於幼兒的活動、學習與發展。因此,教師在為活動區提供材料的過程中,必須尊重幼兒的興趣需要,為幼兒提供更有利於其長足發展的相應材料,讓幼兒在與材料的互動中獲得發展。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日常教學中,還可以讓幼兒從家中帶一些原始或半成品材料參與布置活動區,同幼兒一起確定材料的擺放位置,制定活動規則等等,使幼兒從最初的准備工作做起,為以後的區角活動打下興趣的基礎。
二、尊重幼兒的意願,支持幼兒主動地探索
建構主義理論提出,學習不是由教師為幼兒選擇學習的內容,而是幼兒自由選擇;學習不是教師傳遞知識的過程,而是幼兒主動建構認知結構的過程;幼兒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地學習、主動地進行信息建構。因此,一切活動都應該尊重幼兒的意願,尊重幼兒對區角活動選擇,這里還應注意的是要針對不同的幼兒,尊重該幼兒當前興趣的意願。在區角活動中,教師要支持幼兒主動探索,採取設疑提建議等靈活的方式支持幼兒的活動,給幼兒留出探索、解疑的時間和空間,而不是充當答案的提供者。
三、了解幼兒的學習過程,及時調整教師的教育行為
創設活動區的目的是為了給每一個幼兒一個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以更好地促進幼兒身心的全面發展。因此,在決定所設區域的種類時,應盡量滿足幼兒認知、情感、社會性、語言、動作技能等多方面的發展需要。這就要求教師既要對各類活動區的功能有清楚的認識到,也要准確了解本班幼兒的興趣、水平和需要。如果幼兒有特殊的興趣和需要,區域的內容和規模可以隨時調整。
新奇的區角活動材料對幼兒有著強烈的吸引力,但是幼兒對這些材料玩上一陣子,還是會感到厭煩,要長久地保持和促進幼兒與這些材料的互動,教師就要做到深入幼兒的活動中去觀察、分析和指導幼兒活動,通過觀察、分析和指導,才能真正准確地了解幼兒的內在需要和幼兒的個別差異,再根據幼兒的內在需要和個別差異採取相應的方法,或是改變活動的策略、或是添加、撤除一些活動材料,使幼兒對活動材料、對活動長久保持興趣,促進其積極、主動地學習。同時,在指導幼兒學習的過程中,當幼兒遇到困難時,教師要有耐心等待幼兒自己去發現和探索,必要時參與幼兒的探索、發現,當然,要充分發揮教師在區角活動指導中隱性的、適當的引導地位。
四、為幼兒創造機會,增進幼兒間的相互交流
幼兒之間由於年齡相距小,認知水平相近,他們可以無拘無束地自由交談、討論,相互間的放鬆與互動,
Ⅵ 幼兒園的角色區的活動方案怎麼寫
中班區域游戲活動方案 游戲是幼兒一種有的快樂活動,而且它也是對幼兒成長發展和學習有價值的一種活動,但傳統的游戲存在不小弊端,而區域活動的設置,改變了原有的游戲模式,游戲改為人為創設自然情景,幼兒自主選擇游戲。同時使游戲成為幼兒學習和探索的主題,幼兒可以自己決定玩什麼,怎麼玩,而教師通過確定游戲的教育目標制訂計劃,通過創設適宜的游戲條件,並在活動過程中指導影響幼兒的行為,激發幼兒對周圍環境的興趣,積極實踐操作探索,從而達到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的目的。根據主題活動《我找到了春天》的活動內容,以我班幼兒的特點,制定了區域游戲方案:
Ⅶ 如何指導幼兒園區角活動
導讀:幼兒之間由於年齡相距小,認知水平相近,他們可以無拘無束地自由交談、討論,相互間的放鬆與互動,是教師指導不能達到的,幼兒間的相互交流不僅能夠拓展幼兒學習的途徑和方法,還能讓幼兒在實踐中學會互相幫助,互相協調,進一步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新的教育觀告訴我們,必須將促進孩子身心發展放到教育教學工作的首位,要充分認識到孩子的興趣和需要是關繫到教育目標能否得以落實的重要因素,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須遵循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必須考慮孩子的內在動機和需要。教師要盡力幫助孩子從多方面認識事物、整合經驗、建構認知。 新的教育目標還提出了教育應該為幼兒終身學習和發展做好准備;新的教學觀也已經摒棄了教孩子學習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取而代之的是培養幼兒有興趣地學習,引導幼兒主動地學習。在區角(或區域)活動中正可以充分地體現這些教育理念。 所謂區角活動是指教育者以幼兒感興趣的活動材料和活動類型為依據,將活動室的空間相對劃分為不同區域,讓幼兒自主選擇活動區域,在其中通過與材料、環境、同伴的充分互動而獲得學習與發展。以上不難看出,區域活動主要是幼兒自己的活動,自己的游戲,它不像正規的集中教學活動那樣由教師精心設計和組織,讓人明顯的感到教育教學的因素。但是,區角活動也並非是教師完全不加影響、不加控制的絕對自由天地,只不過,這種影響和控制比較間接、隱蔽,它是通過對環境的創設,尤其是活動材料的投放而實現的。相對於其它的教學活動形式,區角活動具有以下幾個明顯的優點: 1、區角活動多為幼兒的自選活動,這樣就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的按照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進行活動的機會,滿足了幼兒的個別化需要; 2、區角活動是幼兒的自主活動,他們能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中玩玩做做,生動、活潑、主動、愉快的活動,潛移默化地學習,更多地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3、區角活動多為小組活動,這就為幼兒提供更多的自由交往和自我表現的機會,增進同伴之間的相互了解,尤其是對同伴在集體活動中所不可能表現出來的才能和優點的了解; 4、區角活動的教育價值主要是附著在區內的操作材料、情景等等,它們所承載的多種教育功能使幼兒通過直接參與各種活動而獲得多種直接、自然的經驗。 蒙台梭利教學法和皮亞傑認知主義幼教方案都把區角活動作為教育教學的主要途徑。目前,在我國,越來越多的幼兒園都意識到區角活動是促進幼兒發展的有效途徑,因此,越來越多的幼兒園展開了對區角活動的研究。 幼兒是一個主動的學習者,教師的作用不再是講或是直接告訴幼兒答案,不再是直接拿出範例或操作實驗向幼兒講解或示範,而是支持、啟發和引導幼兒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因此,教師對幼兒區角活動的指導要從顯性的主導地位退至適時、適當的隱性的引導地位,讓幼兒有操作、探索、設疑、解疑的過程,幼兒間有相互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幼兒從中增強學習興趣,獲得身心的全面發展。 活動區雖是幼兒自曲活動、自主學習的場所,但這並不等於教師可以撒手不管,教師對活動區活動的積極關注、悉心指導,才能使其教育功能充分發揮出來。說到這,教師空間該如何有效指導幼兒區角活動?結合多年的教育工作實踐,我認為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對區角活動進行有效的指導:一、尊重幼兒的興趣需求,提供相應的材料 區角活動的教育價值主要是附著在區內的材料之上的,它本身的特性及由這些特性所規定的活動方式往往決定著幼兒可能獲得什麼樣的學習經驗,獲得哪些方面的發展。材料的不同,所引起的操作方法及活動方式便會不同,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所獲得的學習經驗、教育所取得的效果都會不一樣。從幼兒自身的學習特點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需求是幼兒活動的基本動力,是幼兒主動性、積極性的來源,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是根據自己的本性,按著自己的興趣、愛好、思維水平來選擇探索(學習)的對象。所以,教師要深入幼兒當中,和所有的幼兒交流,結合主題內容,了解大多數幼兒的興趣、需求的指向,教師再根據幼兒的需求指向提供相應的材料,這是十分關鍵的一步。當然,同一材料可能具有多種玩法和用途,具有不同的教育價值,這種多功能的活動材料更會受到幼兒的歡迎。近年來,材料的問題越來越受到教育者們的關注,不少的幼兒園在材料投放的問題上進行了大量的投資,使得活動區有了比較豐富的、結構化的、可操作的材料,從而使得幼兒的活動及活動經驗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起來,這是十分可喜的現象。但是,與此同時,在活動材料的選擇與投放上,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最大的問題是互相攀比,追求高檔化、逼真化、成品化,成人看著舒服,但孩子們卻並不感興趣,不喜歡玩。結果不僅造成了財力、物力、人力的浪費,還大大降低了活動的教育價值。 事實證明,相對原始而基本的材料、半成品,反而更可能是多功能的,具有更多、更大的教育價值,更有利於幼兒的活動、學習與發展。因此,教師在為活動區提供材料的過程中,必須尊重幼兒的興趣需要,為幼兒提供更有利於其長足發展的相應材料,讓幼兒在與材料的互動中獲得發展。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日常教學中,還可以讓幼兒從家中帶一些原始或半成品材料參與布置活動區,同幼兒一起確定材料的擺放位置,制定活動規則等等,使幼兒從最初的准備工作做起,為以後的區角活動打下興趣的基礎。 二、尊重幼兒的意願,支持幼兒主動地探索 建構主義理論提出,學習不是由教師為幼兒選擇學習的內容,而是幼兒自由選擇;學習不是教師傳遞知識的過程,而是幼兒主動建構認知結構的過程;幼兒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地學習、主動地進行信息建構。因此,一切活動都應該尊重幼兒的意願,尊重幼兒對區角活動選擇,這里還應注意的是要針對不同的幼兒,尊重該幼兒當前興趣的意願。在區角活動中,教師要支持幼兒主動探索,採取設疑提建議等靈活的方式支持幼兒的活動,給幼兒留出探索、解疑的時間和空間,而不是充當答案的提供者。 三、了解幼兒的學習過程,及時調整教師的教育行為 創設活動區的目的是為了給每一個幼兒一個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以更好地促進幼兒身心的全面發展。因此,在決定所設區域的種類時,應盡量滿足幼兒認知、情感、社會性、語言、動作技能等多方面的發展需要。這就要求教師既要對各類活動區的功能有清楚的認識到,也要准確了解本班幼兒的興趣、水平和需要。如果幼兒有特殊的興趣和需要,區域的內容和規模可以隨時調整。 新奇的區角活動材料對幼兒有著強烈的吸引力,但是幼兒對這些材料玩上一陣子,還是會感到厭煩,要長久地保持和促進幼兒與這些材料的互動,教師就要做到深入幼兒的活動中去觀察、分析和指導幼兒活動,通過觀察、分析和指導,才能真正准確地了解幼兒的內在需要和幼兒的個別差異,再根據幼兒的內在需要和個別差異採取相應的方法,或是改變活動的策略、或是添加、撤除一些活動材料,使幼兒對活動材料、對活動長久保持興趣,促進其積極、主動地學習。同時,在指導幼兒學習的過程中,當幼兒遇到困難時,教師要有耐心等待幼兒自己去發現和探索,必要時參與幼兒的探索、發現,當然,要充分發揮教師在區角活動指導中隱性的、適當的引導地位。 四、為幼兒創造機會,增進幼兒間的相互交流 幼兒之間由於年齡相距小,認知水平相近,他們可以無拘無束地自由交談、討論,相互間的放鬆與互動,是教師指導不能達到的,幼兒間的相互交流不僅能夠拓展幼兒學習的途徑和方法,還能讓幼兒在實踐中學會互相幫助,互相協調,進一步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因此,教師要善於捕捉時機,促進幼兒的互動。 種種實踐證明,幼兒園區角活動的有效開展和指導在很大程度上確實對幼兒的發展,尤其是對幼兒交往能力的發展有重大作用,在我園近幾次開展的對全園教師區角活動組織情況的檢查評比活動中,我們明顯感受到區角活動開展得較好的班級孩子普遍交往能力較強,口語表達能力發展較好,性格活潑開朗,反之則不然。 因此,在有效指導幼兒進行區角活動時,讓我們都要做個有心人,積極為幼兒創設活動的環境和氛圍,推動幼兒的相互交流,激發幼兒主動學習,自主建構,從而獲得身心的全面發展,為培養新世紀人才奠基工程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昆明市盤龍區新迎第一幼兒園 劉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