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案大全 > 農村小學臨時監護人培訓方案

農村小學臨時監護人培訓方案

發布時間:2021-04-05 16:20:32

『壹』 如何培養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良好的學習習慣

由於受家庭、社會等因素的影響,在長期缺乏父母管教的情況下,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得到的關心和愛護比其他同齡兒童要少,他們的學習習慣較差,如何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是社會、學校應當高度重視的問題。
一、加強教師與留守兒童家長、臨時監護人的聯系
留守兒童的學習問題歸根結底是特殊的家庭環境造成的,有些孩子因為父母不在身邊疏於管教而形成不良的學習習慣,有些孩子因為對父母的思念而無心學習,因此要想從根本上扭轉學生的學習態度,必須提高學生家長以及臨時監護人對留守兒童學習問題的重視程度,加強家長和學校老師之間的聯系。
首先,教師可以選擇家訪的方式取得同臨時監護人的聯系或通過電話和學生父母進行溝通,了解學生的生活狀態以及臨時監護人或家長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認識。一般來講,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文化程度有限,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往往不是溺愛就是打罵,對孩子正常心智的養成是極為不利的。因此,教師在家訪或是電話訪問的過程中一定要向他們表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轉變臨時監護人的思想並取得他們的配合。其次,教師還要利用節假日召開家長會,對學生家長進行培訓和指導,促進他們對學校和老師工作的理解。同時和臨時監護人、家長聯系了解學生在家中的不良習慣,例如做作業不認真、作業抄襲、邊做作業邊看電視等,並制定解決辦法幫助臨時監護人或家長克服這些在家庭學習中的不良習慣。最後,要轉變學生家長或臨時監護人對待孩子的態度,在日常生活中要多關心學生的生活,讓學生感受到家長和臨時監護人對自己的關心,從而消除逆反等不良心理,為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打下基礎。
二、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
處在小學學習階段的學生,教師對他們學習習慣的養成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由於不少教師缺少應有的職業道德,認為部分留守兒童是一群問題兒童,學習不主動,從心底里不喜歡這些孩子,在課堂上隨意打罵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從而使這些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更加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作為教師,首先應該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教師教書育人,應當明白不同學生之間是有差距的,這種差距實際是對不同事物的接受能力存在差距,表現在學習上就是成績的好壞以及學習習慣的優劣。教師應當從尋找教學工作中的不足入手,分析處在這一年齡層次的學生的需求,並在教學活動中,努力改變教學行為。其次,教師要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留守兒童由於長時間與父母分離,得到的親情相對於同齡人來說更少,他們更加靦腆,有了問題往往選擇自己解決,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對學習的消極抵觸心理,因此教師在面對留守兒童時,要承擔一部分父母的責任,多與他們交流,避免使用過激的言語傷害兒童的心理。再次,還要多創造機會鼓勵留守兒童表現自己,增加他們的自信心,例如詩歌朗誦比賽、趣味運動會、文藝聯歡會等,不能因為留守兒童在學習上不盡如人意的表現而否定他們在其他方面的才能,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夠表現得積極開朗,只有這樣,他們才能以一種積極良好的心態投入到學習中去。
三、同學結對帶動留守兒童學習
調查顯示,處在小學學習階段的學生課後作業有時需要在父母的監督輔導下完成,但是在農村,由於家長外出打工、臨時監護人文化水平有限或忙於生計而沒有時間去輔導,此外由於農村留守兒童居住過於分散,教師進行統一的課外輔導也是不切實際的,這些情況影響了留守兒童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學校可以引導學生在班內幫扶結對,安排學習習慣好的同學與學習習慣不良的同學坐在一起,讓好同學的好習慣影響帶動學習習慣差一點的同學,教師要及時發現可能存在的問題,並同學習好的學生進行交流,以督促兩人能夠共同學習進步。此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在課外結成學習小組,住得比較近的同學可以一起完成作業,學習較差的同學可以向成績好的同學請教,通過對比發現,幫扶結對制度確實能夠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方面起到一定的激勵促進作用,同時也會對幫扶組中學習較好的同學產生一定的影響,在向其他同學講題的過程中不斷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並鍛煉口頭表達能力,利於今後的學習生活。
四、建立興趣小組激發留守兒童的信心
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由於遠離父母生活,日常的生活較為單調,對學習沒有正確地認識,認為學習就是教師、父母強加給自己的負擔,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因此,教師需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快樂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學校可以組建興趣小組,例如繪畫小組、舞蹈小組、詩歌朗誦小組等等,鼓勵學生參與,並指派專門的老師對學生進行培訓。實踐表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使他們學習到一些課外的基本技能,也能夠提高他們對生活的積極心態。在每一期興趣小組培訓結束後,教師可以組織競賽評比活動,提高留守兒童對待活動的興趣並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改善他們的精神面貌,更加積極地對待課堂學習,有效改善上課的質量,為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打下基礎。
五、結束語
總的來說,培養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學習習慣是學校、教師、家庭需要積極主動面對的問題,學校不僅要加強同學生家長、監護人之間的聯系,還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從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入手,提高對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的重視。

『貳』 教師如何做好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

一、充分認識留守兒童,關注留守兒童
目前農村留守兒童的監護嚴重不足,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臨時監護人責任不明確。監護人不管是祖輩,還是其他親朋好友,都將其臨時監護責任理解為讓孩子們吃飽穿暖,不出事。重養輕教,重身體、輕心理,忽視孩子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二是臨時監護人教育精力不夠。大多數留守兒童由其祖父母、外祖父母代為監護,監護職責淺層化。三是臨時監護人教育能力不足。特別是祖輩教育孩子由於觀念和方法滯後,存在明顯嬌生慣養、放任自流的隔代教育傾向。同時,這些祖輩多是文化素質較低的老年人,他們當中大部分是文盲,基本沒有能力輔導孩子學習和對孩子進行法制、安全、衛生教育,嚴重影響留守兒童的受教育狀況。四是單親教育對孩子成長不利。父母一方外出打工造成「父親教育缺失」或「母親教育缺失」。如父親外出的孩子表現出膽怯、不像正常家庭孩子那樣自信刻苦;母親外出的孩子表現出不細心、不像正常家庭孩子那樣善良、有愛心,有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五是精神關愛明顯缺乏。由於父母外出,有的幾年不歸,留守孩子從小缺少父母的關愛,他們成了某種意義上的孤兒或單親孩子,不少人被親情的渴望長期困擾。這種情感欠缺嚴重影響了孩子與他人的社會交往,導致孩子缺乏對外界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容易出現性格缺陷。
「留守兒童群體所存在的問題如學習表現不佳、性格和行為等明顯偏差等不能完全歸咎於有關兒童群體的留守狀態,非留守兒童群體也存在著類似的問題」,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的陸士楨分析說。但他認為,父母外出務工所形成的子女留守狀態催化或加重了有關兒童群體原先處於萌芽階段的各種問題。面對流動人口非常流動時期,學校應及時轉移德育工作重點,把德育工作重點放在留守兒童的管理和教育上,同時帶動起非留守兒童的教育。
二、建立健全制度,提供保障機制
1、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備查制度。學校要對在校留守兒童進行全面登記,了解和掌握本校留守兒童基本情況,以利於對留守兒童開展有針對性的管理和教育。
2、建立留守兒童監護人聯系制度。學校(年級)應每季度召開(聯系)一次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會議,通報留守兒童在校學習、生活、品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況,提出留守兒童管理教育的針對性建議。班主任每學期要對全班每位留守兒童進行一次以上家訪,了解指導監護人開展正確的家庭教育。學校要開通「幫扶熱線」,暢通家校聯系渠道。
3、建立留守兒童成長記錄制度。班主任及科任教師每學期要向學校報告留守兒童基本情況、成長狀況。對帶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問題要及時研究討論,尋求對策。
4、建立留守兒童結對幫扶制度。要通過師生之間一對一、學生之間一對一等多種形式,與留守兒童結成學習、生活幫扶對子,使留守兒童得到學習、生活、心理健康、情感交流和思想上的關懷和幫助。
5、建立留守兒童溝通交流制度。要將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通過組織開展多種學生喜聞樂見又積極參與的少先隊活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文體活動等,為留守兒童增進與同齡人的交流溝通、師生間的關愛互動、社會環境人際交往等搭建健康和諧的情感交流平台。
三、納入寄宿制管理,加設一層保護
一些調查結果表明,農村留守兒童這個群體其實更加弱勢——對父母有天生依賴的孩子們缺少關愛,缺乏交流,不論從生活狀態還是從心理狀態看,他們都經歷著一種雙重的沖突。因此,我們要提高認識,落實專人負責,落實保障措施,切實關心農村留守兒童,把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工作列入學校常規,選拔富有愛心和耐心的教師負責寄宿生管理工作。除了建設好寄宿制學校,還應為留守兒童創建活動中心,給他們以「家」的溫暖。把留守兒童動員到活動中心來,學校盡可能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淡化留守兒童的孤獨情緒。在專門的活動中心裡,配備電腦室、棋藝室、圖書室等設施,利用周末等空閑時間,安排專門教師扮成「臨時父親」或「臨時母親」,營造家庭氛圍。
四、建設小班化教育,強化班主任工作
在義務教育階段,父母和教師是兒童社會化過程中的兩個「重要社會化他人」。在通常情況下,在這兩個人中,誰跟他關系密切、誰更使他信賴,誰的影響就大。當父母與兒童之間產生隔閡或較為疏遠時,教師的影響相對來說就大。同時,對於小學生來說,依戀性情感還是他們基本的需要之一。他們早期的親子依戀、師生依戀等會影響其以後的人際關系。父母長期外出,父母對孩子成長的重要作用、父母的權威性基本上失去了其本原性意義,從而外在地加強了教師這一影響權威對孩子的影響。所以,留守兒童對教師親密程度較高,在很大程度上是孩子把對父母的情感依賴與需求、對權威的認同向教師轉移,並且重疊於教師,特別是向班主任轉移。而有的學校五六十人,多至七八十人的大班額教育,教師在教學上的事務都忙不過來,哪還顧得上學生的思想品德上的事呢?大多是出了事才解決。建設小班化教育,教師能勻出精力進行個別教育、班集體建設、情感交流等人文管理。學校應選派管理能力強、責任心強的教師擔任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應計入教師工作量,並在教師績效上、評優、評先、評職稱上予以傾斜照顧,激發班主任工作熱情。

『叄』 如何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管理

加強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管理,應該從以下幾點抓起:
一、發揮學校的主導作用,探索教育新路。把握和突出「以人為本」的教育重心,實現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宗旨。首先應平等對待留守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給他們更多的關愛。其次應針對留守學生的特點,堅持啟發、引導的原則,強化行為規范的養成訓練,組織班隊活動,讓留守學生學會自我生活、自我管理、自我保護。此外,要開設心理教育課,對留守孩子進行心理疏導。
二、善於與留守兒童交朋友,給他們親情般的溫暖。留守兒童大都缺少父愛母愛,缺乏自信心,認為自己家庭生活不完美,老師和同學們都瞧不起自己,在班裡好像是多餘的,所以他們就我行我素、自暴自棄。如果老師主動與他們接觸,交流感情,發現他們的特長,並給他們發揮機會,他們會改變自己的不足。在教育教學中,注重個別差異,因材施教,多與孩子們交流,給他們母愛般的溫暖,能增強孩子們的自信。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在於引導他們建立健康、樂觀的心理狀態,鍛煉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從而促進他們自然、順利成長。使他們能正確看待自己的處境,認為父母不在身邊,我們更應理解父母的難處,更應減少父母的擔心,於是覺得,在家裡累點苦點也很自然。讓他們在老師、學校的引導下自己管理自己。這樣,既可增加心理傾訴,增進夥伴之間的友情,又可找到「家」的感覺。
三、強化政府統籌,構建社會監護體系。政府及有關方面要高度重視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想方設法解決外出務工人員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困難,為他們離鄉就業解除後顧之憂。要加強農村基層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由村支部負責,統籌鄉村學校的老師、村婦代會主任、退休老同志、共青團員等各方面力量,給予留守兒童「一對一」的特別關懷,開展有益的集體活動,逐步建立起社會監護體系。
四、採取多種形式,加強對臨時監護人的培訓,提高監護水平。針對留守學生臨時監護人監護責任不明確,教育能力不足的問題,應採取開設系列家教講座,家長學校培訓等多種形式加強對臨時監護人的培訓,更新他們的監護觀念,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從而提高他們的監護水平。
五、強化監護意識,確保家長履行家庭教育職責。如果父母雙雙外出打工,對子女影響最大,單親外出打工,則影響相對就要小些。因此,父母外出務工時,如果沒有可靠監護人,最好留一個在家,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甚至完整。如果父母都外出,則要改變親子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方式,要拿出更多的時間與孩子聯系,創造更多的時間和機會與孩子談話溝通,對孩子的道德發展和精神需求給予更多關注。在溝通內容上,注意全面性;在溝通方式上,注意多樣性。另外還要與孩子的班主任、臨時監護人保持經常性的聯系,共同商討教育的策略與辦法,做到掙錢與教育子女兩不誤。總之,農村留守兒童已成為當今教育面臨的新問題,新難題。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責無旁貸,都應作為工作的重點之一去研究去解決。也應作為學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應該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視。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肆』 社工在檢察院提審未成年人擔任臨時監護人需做什麼知識

不需要什麼專業知識。
你就把這個未成年人當成自己的弟弟妹妹看待就行了。

『伍』 教師是不是學生在學校的臨時監護人

應該在《未成年人保護法》中有,教師應該是學生在學校的臨時監護人,我們大學里就有責任制把一個班級的學生分成若干組給各個老師包括只帶課的那些老師,我現在不記得了,但當時就是這個意思,說學生如果有任何問題就直接找你分的這個組的責任老師。所以應該是臨時監護人是沒錯的。

『陸』 臨時監護人是什麼

臨時監護人就是暫時代理監護人履行職責的人。

『柒』 監護人培訓內容包括哪幾個管理制度

①監護范圍:公司區域內所進行的一切施工項目,施工負責部門必須選 派監護人進行施工現場監護,否則不得作業 ②持證工作:長期在我公司施工的外協施工人員必須遵守廠規廠紀和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嚴格按制度定的審批手續辦理 《動火證》、《施工證》、《吊裝證》、《臨時接線證》 、《電動工具使用證》有關票證後持證作業。 ③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持有效《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上崗,

『捌』 臨時監護人的定義都有哪些人

臨時監護人只承擔部分監護責任,被監護人的監護人仍然是主要監護人。有委託監護則有臨時監護人。
例,甲帶鄰居家小孩到乙家串門,該小孩在玩兒的過程中掉進乙鄰居家的井裡被淹死,井的所有人承擔的是危險責任,甲承擔的是臨時監護責任。應當盡到教育和照顧被監護的未成年人的職責,使其獲得身心健康和生活的安定。

『玖』 留守兒童之家實施方案

2010年留守兒童






城關中心校家長學校

2010年留守兒童工作總結
城關中心校家長學校
濉溪縣城關中心校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主要依託城關中心校家長學校,2005年學校成立了留守兒童活動中心,並與2006年成立留守兒童課題研究小組先後申報省市國家級課四個,其中《城市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市級課題與2008年結題。課題組一直在做留守兒童的研究,依據課題研究組的研究表明:全鎮1142名留守兒童,分布在2所初中14所小學中,這些留守學生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留守學生的學習成績參差不齊、自覺性不強。行為習慣較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強。部分留守學生心理孤僻自卑,親情失落,心理失衡。
城關中心校依靠家長學校堅持做到管理上不盲目,教育上不鬆懈,把「留守學生」的教育納入到學校的常規工作中,以養成教育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走近「留守學生」,走進「留守兒童」的家庭,走進「留守兒童」的內心世界。
城關中心校家長學校在縣教育局、關工委領導下,鎮關工委的悉心關懷下,中心校關工委的具體指導下,一年來一切工作都積極、有序、扎實地進行,方方面面的工作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了較大的進步,在學校各部門的協調和幫助下,基完成了家長學校與教學的協調工作,有全面做好留守兒童、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工作,得到上級主管部門及同仁們的一致好評和肯定。下面將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一、 進一步完善管理機構,有序地推動關愛工作
城關中心校家長學校已走過十二個年頭,積累豐富的經驗,現在原來的辦學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機構。組建了以鎮委副書記周金華為組長,鎮組織部部長王勇、中心校校長馬廷軍為副組長,李志成、曹自亮、陳偉、楊發田、丁曉磊、鄒暢、郜炳蘭、劉福東為成員的留守兒童領導小組。組建了分管領導、年級組長、班主任和「五老」相結合的關愛群體,構建了社區、學校和家庭教育相結合的「三結合」教育網路。依據學校的總體教育教學思路,共同商討制訂了關愛教育計劃,確定了「中學生青春期教育」、 「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教給孩子科學的學習方法」、「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創學習家庭、做智慧家長」、「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等教學內容,確立了提升家教水平的總體教學思路和做好家教輔助的工作思路。開展了以「共享陽光、共建和諧」為主題,以幫助「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為宗旨,以動員組織社會力量關愛「留守兒童」為重點,以彌補「留守兒童」感情缺失、提高道德素養為內容,堅持「動真情、想實招、辦實事、求實效」的原則,大力開展了「六牽手」結對關愛行動,努力營造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和諧氛圍,為留守兒童健康、快樂、平等、和諧的成長創造了良好環境和有利條件,
明確了工作目標,制定了各種制度,在具體的關愛過程中,充分發揮家長學校的組織作用、家長委員會的監督作用,積極調動「五老」的參與性,確保了課程計劃的實施和各種活動的開展。針對家長委員提出的「關注流動子女,留守兒童的提議和上級對流動子女和留守兒童有關規定,經研究同意批准,家長學校成立了以馬廷軍為組長的留守兒童教育中心,設立「留守兒童、流動子女教育」辦公室,在省市縣的統一領導下,中心建立了3個高標準的「留守兒童之家」。研究制定了流動子女、留守兒童的教育策略,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檔案和聯系卡,開辟留守兒童活動基地,使留守兒童、流動子女工作更加制度化、經常化、規范化、科學化,從而使關愛工作做到有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積極開展各項活動,愈加彰顯家教關愛成效
課題研究組從1142名留守兒童的問卷調查中,分析歸為四類:1、由於家庭成員相對不完整造成的心理孤獨型。2、由於親情相對缺失造成的萎靡不振型。3、由於家庭教育相對薄弱造成的我行我素型。4、由於疏於溝通造成的桀驁不馴型。他們或多或少都存在著心理障礙,影響著「幸福健康的成長」。家長學校聚集這一弱勢群體,以「流動子女教育問題」為基礎,全面推廣研究成果,用於留守兒童的教育研究。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得到眾多學校和家長們的支持和參與,如實提供信息,勇於發表意見。隨著課題的深入研究,家長學校的教學工作愈來愈彰顯關愛留守兒童的作用:
(1)家庭文化悄然興起,很多家庭添置了書架,購買了圖書,長幼共讀,兩代共談心得。
(2)家長和監護人主動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致力於培養孩子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刻意訓練孩子的學習毅力和受能力。
(3)家教方法更趨於科學,家長不再是無體止的嘮叨,無止境的要求,無節制的打罵,而是藉助親情交流溝通,因勢利導,以情感化,以理服人。
(4)「六牽手」活動,如火如荼
城關中心學校家長學校的「六牽手」關愛模式得到市縣關工委的高度評價,在縣關工委的表彰會議上予以大力推廣。
城關中心校本部牽手淮北煤師院「支農服務隊」。啟動第三、四輪的「一幫一」留守兒童幫扶活動,今年先後開展了二十一次活動,通過游戲、演講、模擬法庭、參觀大學校園等活動,留守兒童、流動子女與當代大學生牽手,結成學習、生活的對子,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大多走出封閉、自卑,變得活潑、開朗。為了使這項工作長期化,經與淮北煤師院協商,今年和淮北師范大學協商,李萍萍、陳金銘等42名大學生參與「一幫一」的支農活動。
(5)家長學校通過「愛心姐姐」信箱,QQ視屏聊天、電子郵件、電話交流等形式定期對留守兒童、流動子女進行幫扶,及時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生活、學習的問題。
(6)家長學校根據上級安排,摸排全鎮1142名留守兒童和36名孤兒的具體家庭經濟和思想,學習狀況,按照上級文件精神,發放貧困生救助款一萬叄仟伍佰元,直接受助學生210名,孤兒救助的款項即日將予以發放,此舉得到了學生家長和社會的一致好評。
(7)在中心校的統一布置下,開展「留守兒童給在外打工父母的一封信的活動」通過書信往來,既樹立留守兒童的信心,又讓在外打工的父母放心,使孤獨的心靈不再得以慰藉,偏頗的行為得以糾正。

(8)牽手移動公司,在原來安裝了 「校訊通」電話機的基礎上,有安裝了考勤機建立了全鎮所有學生的電子檔案,讓每一位學生都擁有了一張電子卡。「校訊通」讓班主任更輕松與家長交流,及時向家長反饋學生在學校的信息;學校的通知、通告也經常通過「校訊通」傳遞給家長,輕松、快捷;家長也通過手機、電腦與班主任、任課教師、學校進行交流;學生與家長的交流溝通,互報平安信息也通過「校訊通」。「校訊通」的使用有效地規范了學校對全校學生的考勤,為提高學校的現代化、科學化地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積極從事教育咨詢,關愛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
通過對全鎮留守兒童的學習和生活習慣進行調查我們發現,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和監護存在以下主要問題:一是臨時監護人責任不明確。監護人不管是祖輩,還是其他親朋好友,都將其臨時監護責任理解為讓孩子們吃飽穿暖,不出事,重養輕教,重身體、輕心理,忽視了孩子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二是臨時監護人教育精力不夠。大多數留守兒童由其祖父母、外祖父母代為監護,監護職責淺層化,大多局限於孩子吃飯穿衣之類的淺層關懷,無法盡到對孩子的教育責任。三是臨時監護人教育能力不足。特別是祖輩教育孩子,由於觀念和方法滯後,存在明顯嬌生慣養,放任自流的隔代教育傾向。同時,這些祖輩多是文化素質較低的老年人,他們中文盲率超過70%,基本沒有能力輔導孩子學習和對孩子進行法制、安全、衛生等方面的教育,嚴重影響了留守學生的受教育質量。四是單親教育對孩子成長不利。父母一方外出打工(或者離異)造成「父親教育缺失」或「母親教育缺失」。父親教育缺失的孩子表現出膽怯、不像正常家庭孩子那樣自信刻苦;母親教育缺失的孩子表現出不細心、不像正常家庭孩子那樣善良、有愛心,有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五是精神關愛明顯缺乏。由於父母外出,有的幾年不歸,留守孩子從小缺少父母的關愛,他們成了某種意義上的孤兒或單親孩子,不少兒童被親情的渴望長期困擾。這種情感欠缺嚴重影響了孩子與別人和社會交往,導致孩子缺乏對外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容易出現性格缺陷。
不良的家庭教育環境接著引起或誘發了兒童不良人格因素,如比較冷淡、孤獨、寡言;沖動任性,自製力差,易心煩氣躁;自卑拘謹,抑鬱憂慮;緊張焦慮,心神不安。不良人格因素又導致了兒童思想行為問題和學業不良。如說謊、不完成作業、逃課、和同學鬧矛盾、沉迷於游戲等。「留守兒童群體所存在的問題如學習表現不佳、性格和行為等明顯偏差不能完全歸咎於有關兒童群體的留守狀態,非留守兒童群體也存在著類似的問題。」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的陸士楨教授分析說。但他認為,父母外出務工所形成的子女留守狀態催化或加重了有關兒童群體原先處於萌芽階段的各種問題。 家長學校以班主任為主體,以答詢老師為信託,建立起一支龐大的答詢隊伍,成立專門的家教心理咨詢和留守兒童心理咨詢辦公室,制定了答詢流程、制度。隨時接待家長的和學生的咨詢。有500多名家長虛懷若谷,帶著家庭教育的一個個難題,走進學校,求救於師,共商良策,調整心態,力戒粗暴,真情感化,科學教子,讓很多後進孩子完成轉化,走向正軌。有的同學迷戀網吧,游戲成癮,上課不進班,游戲廳一坐就是幾小時,家長無奈,走進學校咨詢室,老師、孩子、家長坦誠交流,以情攻心,使孩子良心發現,當即簽下「以後在家長的陪同下,兩周打一次游戲,一次一小時」的「君子協議」,讓許多瀕臨輟學的孩子重新走進課堂,坐下來安心讀書。家長圍繞以「孩子學習無興趣」為話題,咨詢於師。答詢老師任海燕在了解孩子的學習現狀,分析心理障礙後,與家長共同制定「以成功的喜悅為激素,激活孩子萎靡的靈感」這一策略,運用馬革利翁效應,以耐心的期待,讓學生完成「品嘗成功、丟掉畏難、增強信心、提高興趣」的心理成長過程。朱永登老師深入學生中間,深入淺出的給學生講道理、設身處地和學生交流、放下架子和學生做朋友,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讓一個個學生重新振作起來,煥發出新的活力。現在許多學生,已進入信心增強階段,對學習興趣逐步變濃
事實證明,家長學校是學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是學校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有力地密切了家長、學校和社會之間的關系,是關愛留守兒童的中堅力量。
當然在實際工作中,還存著一些問題:
1、個別家長(監護人)的教育觀念沒有徹底轉變過來。
2、「留守兒童之家」的心理咨詢室的工作開展不能制度化。
3、流動子女、留守兒童的研究工作還作得不夠深入全面。
4、「六牽手」活動有些缺失,沒有全員動員起來,對留守兒童的幫扶的形式還只停留在形式上,沒有真正走進留守兒童的心理。
5、「校訊通」的功能還沒有完全展現等。
正是有了這些問題,才是不斷鼓勵我們加倍努力的動力。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我們中心校願在上級各關工委指導下,進一步完善各項制度,在鞏固關愛的基礎上,進一步扎實工作,辛勤奉獻,讓留守兒童工作更趨於合理、科學、規范,在全縣關愛留守兒童工作中起到領頭羊的作用。

2011-3-1

閱讀全文

與農村小學臨時監護人培訓方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教育培訓立項報告方案 瀏覽:136
簡述電子商務的基本概念 瀏覽:223
永恆印記市場營銷策劃 瀏覽:688
2014北京電子商務大會 瀏覽:418
信息工作培訓方案 瀏覽:648
電子商務和市場營銷哪個專業好 瀏覽:592
銀行企業客戶沙龍策劃方案 瀏覽:532
工廠開業慶典策劃方案 瀏覽:539
電子商務產業優惠政策 瀏覽:138
幼兒園新學期家長策劃方案 瀏覽:218
業務交流培訓會方案 瀏覽:586
教師普通話培訓達標實施方案 瀏覽:50
美麗說網路營銷策劃 瀏覽:669
賓士最新促銷活動 瀏覽:418
證券公司電子商務 瀏覽:641
市場營銷的實踐報告 瀏覽:278
網路營銷站點的規劃 瀏覽:451
市場營銷論文關系營銷 瀏覽:508
武功山旅遊市場營銷策劃書 瀏覽:956
招商引資局培訓方案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