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質量體系運行計劃(策劃)
建立和實施質量管理體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 確定顧客和其他相關方的需求版和期望;
b) 建立組織的權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
c) 確定實現質量目標必需的過程和職責;
d) 確定和提供實現質量目標必需的資源;
e) 規定測量每個過程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方法;
f) 應用這些測量方法確定每個過程的有效性和效率;
g) 確定防止不合格並消除產生原因的措施;
h) 建立和應用持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的過程。
上述方法也適用於保持和改進現有的質量管理體系。
採用上述方法的組織能對其過程能力和產品質量樹立信心,為持續改進提供基礎,從而增進顧客和其他相關方滿意並使組織成功
㈡ 質量管理體系策劃包括哪些
第一:成立推行委員會,成立後委員會需要就一下幾項工作達成決議:a,職能分工,版如確定文件編寫權、評審等職責。b,制定總體的行動計劃,這一階段的計劃比較粗略,主要是將開始和完成的時間定下來。c,確定體系范圍和要求,D,其他。比如,是否需要請咨詢公司(可以請我啊,呵呵),確定建立工作需要公司提供哪些資源。
第二:體系診斷評估:包括一下內容:A,,體系情況分析:即分析本組織的質量體系情況、客戶需求及差距,以便根據所處的環境選擇質量體系建立的路徑與推行要求。B,產品特點分析:以確定要素的採用程度,C,組織結構分析:應建立與質量體系相適應的組織結構並確立各機構間的隸屬關系、關聯方法。D,開發、生產設備和檢測設備能否適應產品需求及質量體系的要求。
E,技術、管理和操作人員的組成、結構及水平狀況分析。F,管理基礎工作情況分析。
第三:ISO基礎培訓:第一層為高層管理培訓,第二層為中層管理者,第三層為執行者,
第四:體系策劃:A,質量方針、目標的制定,B,推進計劃,C,組織結構、職責的確定,D,,文件結構確定,編制工作分配。
OK。這就是質量體系的策劃和設計全過程及重點,這么辛苦打字,加分吧,嘻嘻!!
㈢ ISO9000行政部門質量目標策劃怎麼寫
根據ISO9001:2008標准條文:5.4 策劃中條款5.4.1 質量目標要求,最高管理者應確保在組織的相關職能和層次上建立質量目標,質量目標包括滿足產品要求所需的內容(見7.1a)。質量目標應是可測量的,並與質量方針保持一致。
同樣,根據ISO9001:2008標准條文:6.2 人力資源中條款
6.2.1 總則
基於適當的教育、培訓、技能和經驗,從事影響產品要求符合性工作的人員應是能夠勝任的。
註:在質量管理體系中承擔任何任務的人員都可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產品要求符合性。
6.2.2 能力、培訓和意識
組織應:
a)確定從事影響產品要求符合性工作的人員所必要的能力;
b)適用時,提供培訓或採取其他措施以獲得所需的能力;
c)評價所採取措施的有效性;
d)確保組織的人員認識到所從事活動的相關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為實現質量目標做出貢獻;
e)保持教育、培訓、技能和經驗的適當記錄(見4.2.4)。
*具體行政部門質量目標可以劃分為以下:
人員流失率≤?(流失人員數/總數X100%=?)
各部門培訓人員合格率≥?(培訓合格人數/培訓人數X100%=?)
各部門培訓達成率≥?(實際培訓次數/計劃達成次數X100%=?)
安全事故次數≤?
...
人事...
招聘目標達成率...
某些企業...
6S/5S目標達成率
㈣ 質量體系的策劃與設計
該階段主要是做好各種准備工作,包括教育培訓,統一認識,組織落實,擬定計劃;確定質量方針,制訂質量目標;現狀調查和分析;調整組織結構,配備資源等方面。
一、教育培訓,統一認識
質量體系建立和完善的過程,是始於教育,終於教育的過程,也是提高認識和統一認識的過程,教育培訓要分層次,循序漸進地進行。
第一層次為決策層,包括黨、政、技(術)領導。主要培訓:
1.通過介紹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的發展和本單位的經驗教訓,說明建立、完善質量體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2.通過ISO9000族標準的總體介紹,提高按國家(國際)標准建立質量體系的認識。
3.通過質量體系要素講解(重點應講解「管理職責」等總體要素),明確決策層領導在質量體系建設中的關鍵地位和主導作用。
第二層次為管理層,重點是管理、技術和生產部門的負責人,以及與建立質量體系有關的工作人員。
這二層次的人員是建設、完善質量體系的骨幹力量,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要使他們全面接受ISO9000族標准有關內容的培訓,在方法上可採取講解與研討結合。第三層次為執行層,即與產品質量形成全過程有關的作業人員。對這一層次人員主要培訓與本崗位質量活動有關的內容,包括在質量活動中應承擔的任務,完成任務應賦予的許可權,以及造成質量過失應承擔的責任等。
二、組織落實,擬定計劃
盡管質量體系建設涉及到一個組織的所有部門和全體職工,但對多數單位來說,成立一個精乾的工作班子可能是需要的,根據一些單位的做法,這個班子也可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成立以最高管理者(廠長、總經理等)為組長,質量主管領導為副組長的質量本系建設領導小組(或委員會)。其主要任務包括:
1.體系建設的總體規劃;
2.制訂質量方針和目標;
3.按職能部門進行質量職能的分解。
第二層次,成立由各職能部門領導(或代表)參加的工作班子。這個工作班子一般由質量部門和計劃部門的領導共同牽頭,其主要任務是按照體系建設的總體規劃具體組織實施。
第三層次:成立要素工作小組。根據各職能部門的分工明確質量體系要素的責任單位,例如,「設計控制」一般應由設計部門負責,「采購」要素由物資采購部門負責。組織和責任落實後,按不同層次分別制定工作計劃,在制定工作計劃時應注意:
1.目標要明確。要完成什麼任務,要解決哪些主要問題,要達到什麼目的?
2.要控制進程。建立質量體系的主要階段要規定完成任務的時間表、主要負責人和參與人員、以及他們的職責分工及相互協作關系。
3.要突出重點。重點主要是體系中的薄弱環節及關鍵的少數。這少數可能是某個或某幾個要素,也可能是要素中的一些活動。
三、確定質量方針,制定質量目標
質量方針體現了一個組織對質量的追求,對顧客的承諾,是職工質量行為的准則和質量工作的方向。制定質量方針的要求是:
1.與總方針相協調;
2.應包含質量目標;
3.結合組織的特點;
4.確保各級人員都能理解和堅持執行。
四、現狀調查和分析
現狀調查和分析的目的是為了合理地選擇體系要素,內容包括:
1.體系情況分析。即分析本組織的質量體系情況,以便根據所處的質量體系情況選擇質量體系要素的要求。
2.產品特點分析。即分析產品的技術密集程度、使用對象、產品安全特性等,以確定要素的採用程度。
3.組織結構分析。組織的管理機構設置是否適應質量體系的需要。應建立與質量體系相適應的組織結構並確立各機構間隸屬關系、聯系方法。
4.生產設備和檢測設備能否適應質量體系的有關要求。
5.技術、管理和操作人員的組成、結構及水平狀況的分析。
6.管理基礎工作情況分析。即標准化、計量、質量責任制、質量教育和質量信息等工作的分析。
對以上內容可採取與標准中規定的質量體系要素要求進行對比性分析。
五、調整組織結構,配備資源
因為在一個組織中除質量管理外,還有其他各種管理。組織機構設置由於歷史沿革多數並不是按質量形成客觀規律來設置相應的職能部門的,所以在完成落實質量體系要素並展開成對應的質量活動以後,必須將活動中相應的工作職責和許可權分配到各職能部門。一方面是客觀展開的質量活動,一方面是人為的現有的職能部門,兩者之間的關系處理,一般地講,一個質量職能部門可以負責或參與多個質量活動,但不要讓一項質量活動由多個職能部門來負責。目前我國企業現有職能部門對質量管理活動所承擔的職責、所起的作用普遍不夠理想總的來說應該加強。在活動展開的過程中,必須涉及相應的硬體、軟體和人員配備,根據需要應進行適當的調配和充實。
㈤ 質量管理體系有幾種策劃,他們有什麼區別,請哪個高手告訴我
明確提到策劃的有:質量體系的策劃(4.1、5.4.2)、體系文版件的策劃(4.2.1)、管理評審的策劃(5.6.1)、產權品實現的策劃(7.1)、設計和開發策劃(7.3.1)、生產和服務提供的受控條件的策劃(7.5.1)、監視、測量、分析和改進過程的策劃(8.1)、內審的策劃(8.2.2),還有兩處策劃的呼應(8.2.3,呼應過程的策劃;8.2.4,呼應7.1的策劃)
實際還有大量暗含的策劃,例如組織結構的策劃、資源提供的策劃、計量儀器的策劃。ISO9001的核心方法就是PDCA循環,其中P就是策劃。可見,無處不策劃。
用PDCA的方法來理解策劃就很清晰,從整體方面策劃質量方針、質量目標和質量體系,然後是策劃各過程及體系文件、記錄;然後從產品層面講策劃設計和開發、生產工藝、設備、標准、檢測、人員、環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