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跪求生豬養殖技術培訓教案急急急~
你想學習飼養管理,還是疾病防治,還是飼料配方
❷ 現在普通百姓想養殖生豬,應該需要哪些流程
如果在東北應該挺容易的,別去城市裡,找個農村,就像我家那種小地方,養豬非常方便,而且還會得到政府的支持,因為是山區,需要大型的企業進入,養豬也算是促進地方經濟了,沒有什麼流程就可以養,而且地方還會扶持你,找地方審批還會給你場地。
想一想還是過去好,家家都養兩頭豬,到過年的時候一殺,大家聚在一起吃個殺豬菜啥的,那時候豬的糞便還能做有機化肥,在農村這都是好東西,現在就不行了,養豬也都企業化了,越是這樣越吃不出過去的味道。
每個地方的流程應該都不一樣,東北應該沒那麼嚴格,如果需要大批量養殖的或許可以選擇東北,特別是東北的小地方,養殖手續非常簡單,比較適合企業或者個人投資建養豬場。
❸ 生豬養殖培訓後心得體會論文如何寫
生豬養殖培訓
我們可以的,沒問題!!
❹ 生豬養殖存在問題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消費觀念的不斷改變,豬肉逐步成為城鄉人民的常用食品,對豬肉的需求量越來愈大,從而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養殖積極性,生豬養殖數量不斷增加,加快了畜牧業發展的步伐。通過對農村生豬養殖戶的調查,在總結經驗的同時,也發現了一些值得重視的問題。
1出現的問題
1.1資金不足
農村生豬養殖初具規模,發展生豬養殖產業是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村小康的有效途徑之一。發展生豬養殖業,農戶面臨的首要難題是資金不足。飼養生豬初期要建豬舍、購仔豬,光靠農戶自己是難以解決的,許多生豬養殖戶,養殖最多的大豬只有20頭,不敢過多飼養,作物類原料價格上漲,飼料購買困難。一些農戶初涉生豬養殖,散戶要擴大規模,養殖風險問題是養殖戶最擔心的問題。因為養殖業是高風險、高投資的產業,近年來烈性傳染病的發生也使他們心有餘悸。
1.2養殖技術問題
生豬養殖人員大多數文化水平偏低,不懂科學養殖,對母豬配種、疾病防治、飼料配方等飼養過程中關鍵的技術掌握不好,飼喂不定時,也不定量;飼養管理方式落後,配合飼料不足,飼料配合不科學;圈舍建設改造滯後,生產水平低下。依照農戶現有的知識水平很難解決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飼養技術的提高,影響了經濟效益。
1.3良種化程度低
目前,由於生豬價格較低,農戶養殖生豬時,只看重生豬的價格,而忽視其品種和生產性能,到一些豬場或牲畜交易市場挑選生豬,或從自產小豬中留種公豬,後代分化嚴重,育肥過程中生長不一致,導致不能同時出欄。
1.4圈舍設計不合理
農村養殖生豬一般因陋就簡,建造的豬舍很不合理,採光不好,通風不良, 忽視種豬的運動和調教,有些養豬戶甚至將種豬長期拴養。除個別大的規模戶外,多數小區和幾乎所有的散養戶均沒有實行嚴格的衛生措施,人畜同院,衛生條件差,糞便不能及時處理,堆在豬欄里或自家院前院後,污染環境,影響正常的生產及生活。
1.5不使用配合飼料
大部分養殖戶不使用配合飼料,有什麼喂什麼,導致生豬營養不平衡。精補料中能量飼料(玉米、麩皮)的喂量過大,蛋白質飼料、維生素和礦物質飼料的喂量嚴重不足,生豬生長速度上不去,價格上漲時,為了提高豬產量再加大精料的喂量,造成浪費飼料,增加成本。
1.6 防疫檢疫意識差
多數生豬養殖戶在日常飼養管理中,不注重環境衛生,不注重消毒,有些養殖戶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消毒和疫苗,致使生豬出現種種疾病。日常管理不注重平時的防疫檢疫工作,有些急性、烈性傳染病時有發生,在生豬發病後才急於求醫問葯,造成投入增加,嚴重時引起死亡。有些養殖戶濫用葯物,病豬急宰後不進行檢疫就直接出售,造成人畜共患病,對人們健康構成較大威脅。
2建議和對策
2.1加強生豬良種的繁育和推廣
養殖戶在購買種豬時,首先要找有經驗的技術人員鑒定種豬的純度,最好的方法是從正規養殖場引進,或購買有系譜記錄的生豬。推廣人工授精等繁育技術,提高種豬的良種化水平。
2.2科學搭配飼糧,滿足生豬不同階段的營養需求
生豬的飼料一般有青綠飼料、青貯飼料、粗飼料、能量飼料、蛋白質飼料、礦物質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等七大類。生豬在不同生產時期對飼糧的要求是不同的,農戶在飼養生豬時要根據生豬個體情況分別對待,參照生豬不同飼養階段的營養標准,對日糧進行科學搭配,以滿足生豬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要。日糧的搭配,首先要滿足生豬飼料的需求,適當搭配精飼料,並要合理搭配添加劑飼料。同時,要結合當地現有的配合資源,合理開發種植一些優質牧草飼料,如飼用甜菜、玉米種植等,以提高養殖效益。有條件的農戶還可以吸收外國的一些養殖先進經驗,嘗試利用國家生豬無害化規模養殖標准,利用全價日糧飼喂技術。
2.3加強飼養管理,提高養殖效益
2.3.1養殖場址選擇、豬舍設計及糞便無害化處理
農戶生豬場應遵照背風向陽、遠離交通要道、有充足水源、便於糞便處理等原則進行選址,在豬舍設計上,從豬欄、豬槽、豬床、飲水槽及舍內通風等方面都要非常重視,力求減少生豬對環境、氣候的應激。同時,糞便處理是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之一,農戶要增強環境保護意識,豬場的糞便、污水要按照有關法規,實現達標排放和綜合利用,防止重復污染,以保證生豬養殖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2.3.2定時飼喂
良好的生產環境和喂養條件有利於生豬的管理。為了保證生豬的正常生理和營養需要,要做到定時定量飼喂,定時出糞,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程序。
2.3.3強化生豬保健,保證生豬健康發展
某些人畜共患的傳染病(如牲畜口蹄疫、豬流感)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安全。因此,在防檢、飼料、環境、衛生等方面,要強化生豬綜合保健工作。結合本地豬病流行特點,實行定期檢疫監測、免疫接種和定期保健驅蟲。平時要做好圈舍、用具等的消毒工作,減少疾病的傳播,為生豬無公害生產創造最佳的生活環境。
提倡微生物無公害養豬技術,積極參加沼氣池建設項目,凈化環境,減少污染,杜絕傳染病從糞便傳播,節約能源。沼液是良好的有機肥料,能提高農作物的質量和產量,促進綠色農業的發展,形成種養加結合的無害化綜合養殖模式。
2.3.4標准化規模飼養技術
推廣混合日糧飼喂技術,結合種植業調整,大力發展苜蓿種植、飼用甜菜、玉米等專業飼料生產,更好地滿足生豬的營養需要。
2.3.5加強專業知識培訓
一方面使現有的養殖戶通過實用技術培訓和創業培訓,掌握一定的養殖知識和疾病防治知識;另一方面對農村的初中畢業生、高中畢業生進行免費的長、短期職業培訓,使他們成為新型的生豬養殖戶或企業家。
2.4加強聯合,提高自身組織化程度
農戶在長期的生產營銷過程中,形成各自為陣的生產和營銷方式,很難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因此,農戶要增強市場意識,提高自我組織化程度,加強養殖戶聯合。採取大戶帶動、小戶聯合的辦法,推動公司制農業的大發展,形成農戶進入市場的有效組織。按照自願、互利、互惠的原則,組建養豬合作社和行業協會,提升農民組織化程度,增強農民闖市場的能力,讓越來越多的農民成為闖市場的現代農商。通過將生豬養殖戶進行規模化、無害化行業指導和市場引導的辦法,把善於經營畜產品的農民培養成經紀人。促進養殖戶和企業的聯合,企業為養殖戶提供配合飼料和技術,並簽訂購銷合同,一方面解決養殖戶的飼料資金缺乏的問題,另方面解決銷路問題,有利於農民脫貧致富和企業的平衡發展。
2.5政府支持
2.5.1政府出台母豬疾病保險業務,對於進入生產期的生豬進行疾病保險,保險費由縣財政和養殖戶按6:4分擔,打消養殖戶對於生豬疾病的後顧之憂。通過政策引導,政府扶持,依託企業,建成一定數量的人工授精示範站(點),全面推進種豬場的人工授精技術,提高仔豬生產能力和成活率。
2.5.2畜牧系統組建村級畜牧獸醫服務站,由村級防疫員負責畜禽的防疫、檢疫、畜禽登記及疫情發現、上報工作。加強養殖戶技術培訓指導,讓有一定理想的專業戶進職業學校學習,通過學校集中學習和現場指導,使他們成為合格的專業養殖人員。
❺ 豬的養殖方法、
一、怎樣養好吃奶仔豬
、保證初生仔豬吃好初乳。
2
、注意防寒保溫。初生仔豬怕冷畏寒,初生1-3天應保持30-32
℃,4-7天28-30
℃,8-30
天22-25
℃,一個月後,保持室溫。
3
、防止仔豬紅痢、黃痢、白痢三種病,防治關鍵在搞好清潔衛生。葯物預防:0.1%高錳酸鉀水溶液給仔豬口服2-3
毫升以後可放入飲水中,讓仔豬自由飲用,或在補飼中加入土梅素進行預防,或用痢特靈每日每頭0.4-0.5
克,分二次口服或用磺胺咪1-2克,每日2次,連用3天。或用大蒜一斤,甘草六兩,切碎後加白酒一斤浸泡5-7天,取原汁1
毫升加水4毫升灌服每日兩次。
4
、及時搭糟(開食、補飼)
仔豬補料應在7-10日令就開始,這樣有利仔豬生長,執棄傳統20日令才補料的落後辦法。補料最好用商品乳豬料,另加一些優質的青飼料。補料時切忌忽視給予充足的清潔,干凈,新鮮的飲水。
5
、適時斷奶:30-40
天斷奶較好,經濟效益好些。
二、斷奶仔豬的飼養
養殖專業戶,購回一群仔豬(斷奶仔豬)怎樣才能提高成活率,加快生長速度,應搞好下面幾項關鍵技術措施。
1
、進豬前,對欄舍,用具進行徹底消毒,消潔。場地用生石灰水消毒處理,牆面生石灰水塗刷,用具用水清洗干凈。
2
、豬運回當天,進行隔離分群飼養。方法是把精神狀況好,活潑的豬和精神差的豬分開飼喂和觀察。
3
、合理喂養。剛買回仔豬,因長途運輸,抗力下降,對新的環境有一個適應過程,千萬注意不能一次給飽食。購回第一天一般只給足清潔的飲水,對精神狀態好的仔豬,傍晚時可給營養豐富的稀料,加一些切細青料飼喂,在一周內均可採取少吃多餐的辦法,當適應後再轉入正常飼養。對精神狀況差的豬,要仔細觀察耐心飼養,確定為病所為,應及時找獸醫進行治療。
三、豬的育肥技術
1
、一定要選擇雜交豬作育肥豬。主選瘦肉型豬作發展養豬立足點,這樣經濟效益高些。
2
、採用配合飲料養豬,千萬不要用單一飼料喂豬,單一飼料(即使用稻穀)喂豬,因營養不完全,既浪費飼料,豬生長速度又慢。
根據我縣當前現狀養豬戶最好用自製配合飼料,一般掌握玉米占
20-30%
,稻穀米糖
30%
左右,小麥(麥麩好些)
15-20%
,適當加入大豆,高梁,紅茹末等雜糧和
1-3%
魚粉和少量礦物質。
有條件的專業戶可採用
50%
商品飼料和
50%
自製配合料進行育肥。
3
、把握好驅蟲關。
為了更好提高生產效益,提高豬日增重,必須對育肥豬進行
1-2
驅蟲。
①體表驅蟲,常用
0.5-1%
敵百蟲液噴霧殺滅體表虱,蟎等蟲。
②口服驅蟲,常用葯有:丙硫咪唑
5-40
毫克每公斤體重用量,鹽酸左旋咪唑每公斤體重
8
毫克內服。
為防止葯物中毒,最好找獸醫進行技術指導。
4
、把好防疫關。
新購進的仔豬肌注豬瘟,仔豬付傷寒疫苗,有條件的仔豬最好是窩邊注射,育肥豬接受獸醫定期防疫,這是成群養豬成敗的關鍵。如豬瘟、豬口蹄疫、豬肺疫等烈性傳染病只能預防,不能治療。之所以有經驗的專業戶總結「生長速度在飼料,成敗關鍵在防疫,經濟效益在價格
❻ 如何增加豬場養殖效益
1.養殖場的養殖成本主要是飼料成本,如果能按照養殖品種、飼養階段選專擇合適的飼料科學飼屬養,可以降低料肉比,提高養殖收益。
2.疾病預防也是飼養成本的一部分,建議經常對養殖場所進行消毒處理,按時進行疫苗接種。
3.加強日常管理工作,對飼養人員進行專業技術培訓,了解豬的生活習性,減少無謂的應激反應。
❼ 怎麼樣才能把小型養豬場培養好
生態養豬、科學養豬!!!
不管養殖什麼動物都要講究科學,養豬也不例外,只有科學養豬才能讓養殖戶的經濟效益更高。以下是養殖戶總結出的幾點經驗,供有興趣的養殖戶參考。只要養殖戶把好以下「五關」育肥豬也就不是問題。
一、品種關。選購仔豬,學會方法。
選購仔豬的要求是在盡可能低的價格前提下,購到品種優良、健康無病、發育良好的仔豬。要實現這一目標須注意以下三點:
1、選購地點。選購地點關繫到仔豬的健康狀況和品種優劣。一般來說,集市上的豬,品種雜且易攜帶傳染源。因此,建議去較好有規模的豬場購買仔豬。
2、選購豬種。選購何種豬種應視購豬目的而定。如果目的是培育商品豬,應選擇選擇30公斤以上的雜交豬作為商品豬育肥對象。如果是作為種母豬使用,則應考慮其繁育性能及與哪些父本公豬配套使用。
3、仔豬外觀。仔豬外觀首先應符合所購品種的要求,其次是根據外觀判斷是否健康。
二、飼料關。科學選料,合理用料。
養豬效益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如何選擇飼料。要通過看料肉比等選擇優質高效飼料。選用預混料或濃縮料時,須按配方配好原料,才能滿足豬的營養需要。
1、要按豬的不同生理階段用料,否則會造成飼料浪費或豬生長不良。
2、對仔豬要「抓三食、過三關」。抓乳食,過好生長關;抓開食,過好補料關;抓旺食,過好斷乳關。切勿喂得過飽,防止精料過多,以免引起仔豬拉稀和誘發水腫病。
3、不要突然換料,要把原來的料和新料摻和喂,逐漸減少原來的料,並增加新料,經過5~7天完成換料過程。
4、豬的飼料要精細結合,營養均衡。豬的飼料不能全是精料,要適當搭配青綠飼料和通過金寶貝飼料發酵劑充分發酵腐熟的發酵飼料,防止飼料營養不足或營養不全。
三、清潔關。清潔消毒,才能防病。
為了防止豬傳染性疾病的發生,必須重視豬舍的清潔衛生和消毒工作。要使用通過獸葯GMP認證廠家生產的消毒葯,確保消毒質量。定期對豬舍內外環境,包括欄舍、場地和用具、器械,以及排水道、空氣以及豬體表等方面的消毒,還應注意一些衛生死角,如裝豬台、污水溝、水池、食槽等場所和設施的消毒。豬舍應保持良好的衛生狀態,並保持欄舍地面乾燥,以減少母豬四肢疾病的變化。金寶貝干撒式發酵床養豬,遇到大的疫病流行時,全場可正常消毒,不影響發酵床的正常運行。
四、預防關。預防為主,防重於治。
1、豬病種類多而病因復雜,但嚴重威脅養豬業的仍然是傳染病,尤其是豬瘟、豬丹毒、豬肺疫、豬副傷寒、大腸桿菌病等。應堅持「預防為先,防治並舉」的原則,豬場至少每7天帶豬消毒1次,適時注射疫苗,一旦發現病豬,立即隔離治療。建議養殖戶用金寶貝發酵床養豬技術,除臭環保,零排放。由於豬長期生活在空氣清新的環境中,並能拱食發酵床中的有益菌,所以,能提高豬的抗病能力,使豬很少生病。
2、在注重預防傳染病的同時,也要警惕消耗性疾病,如寄生蟲病、氣喘病、疥癬等。對新進仔豬,進圈後8~10天最好在其飼料中拌入驅蟲葯進行驅蟲。在其體重達70公斤時,再驅蟲1次。
五、管理關。精心管理,合理飼養。
豬只有在適宜的溫度、濕度、干凈、通風等條件下,採食優質飼料,才能充分發揮其生產性能,提高飼料轉化率。同時,對初生仔豬要注意輔助吮乳,幫助其固定乳頭。一般來說,弱小豬應固定在前中段乳頭,強壯仔豬應固定在後段乳頭。仔豬要及早補料,同時注意「少食多餐」,防止腹瀉。飼喂育肥豬時,要干喂或濕喂。喂後自由飲水。同時,喂豬要遵循「定時定量,先粗後細,喂勻喂飽」的原則。
❽ 生豬養殖 飼養技術
(1)日糧搭配多樣化 豬只生長需要各種營養物質,單一飼糧往往營養不全面,不能滿足豬生長發育的要求。多種飼料搭配應用可以發揮蛋白質及其他營養物質的互補作用,從而提高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利用率。研究證明,單一玉米喂豬,蛋白質利用率為51%,單一肉骨粉喂豬則為41%,如果把兩份玉米加一份肉骨粉混合喂豬,蛋白質利用率可提高到61%。
(2)飼喂定時、定量、定質 定時指每天喂豬的時間和次數要固定,這樣不僅使豬的生活有規律,而且有利於消化液的分泌,提高豬的食慾和飼料利用率。要根據具體飼料確定飼喂次數。精料為主時,每天喂2~3次即可,青粗飼料較多的豬場每天要增加1~2次。夏季晝長夜短,白天可增喂一次;冬季晝短夜長,應加喂一頓夜食。飼喂要定量,不要忽多忽少,以免影響豬的食慾,降低飼料的消化率。要根據豬的食慾情況和生長階段隨時調整喂量,每次飼喂掌握在八九成飽為宜,使豬在每次飼喂時都能保持旺盛的食慾。飼料的種類和精、粗、青比例要保持相對穩定,不可變動太大。變換飼料時,要逐漸進行,使豬有個適應和習慣的過程,這樣有利於提高豬的食慾以及飼料的消化利用率。
(3)以生飼料喂豬 飼料煮熟後,破壞了相當一部分維生素,若高溫久煮,會使飼料中的蛋白質發生變性,降低其消化利用率,且有些青綠多汁飼料,悶煮後可能產生亞硝酸鹽,易造成豬只中毒死亡。生料喂豬還可以節省燃料,減少開支,降低飼養成本。
(4)掌握日糧的稀稠度 日糧調制過稀不僅影響唾液分泌,而且會稀釋胃液,影響飼料的消化。飼喂稀料使豬干物質進食量降低,同時豬排尿增加,體熱消耗增多。因此,日糧調制以稠些為好,一般料水比為1∶2~4。冬季應適當稠些,夏季可適當稀些。
(5)飼養方式 飼養方式可分為自由採食與限制飼喂兩種。自由採食有利於日增重,但豬體脂肪量多,胴體品質較差;限制飼喂可提高飼料利用率和豬體瘦肉率,但增重不如自由採食快。
(6)飼料品質 飼料品質不僅影響豬的增重和飼料利用率,而且影響胴體品質。豬是單胃雜食動物,飼料中的不飽和脂肪酸直接沉積於體脂,使豬體脂變軟,不利於長期保存。因此,在肉豬出欄上市前2個月應該用含不飽和脂肪酸少的飼料,防止產生軟脂。
(7)分群技術 要根據豬的品種、性別、體重和採食情況進行合理分群,以保證豬的生長發育均勻。分群時,一般掌握「留弱不留強」、「夜合晝不合」的原則。分群後經過一段時間飼養,要隨時對豬群進行調整。
(8)調教與衛生 從小就加強豬的調教,使其養成「三點定位」的習慣,使豬吃食、睡覺和排便固定,這樣能夠保持豬圈清潔衛生,有利於墊土積肥,減輕飼養員的勞動強度。豬圈應每天打掃,豬體要經常刷拭,這樣既可減少豬病,又有利於提高豬的日增重和飼料利用率。
(9)防寒與防暑 溫度過低時,豬用於維持體溫的熱能增多,使日增重下降;溫度過高,豬食慾下降,代謝增強,飼料利用率也降低。因此,夏季要做好防暑工作,增加飲水量;冬季要喂溫食,必要時修建暖圈。
(10)去勢、驅蟲與防疫 豬去勢後,性器官停止發育,性機能減弱,豬表現安靜,食慾增強,同化作用加強,脂肪沉積能力增加,日增重可提高7%~10%,飼料利用率也提高,而且肉質細嫩、味美、無異味。在催肥期前驅蟲一次,驅蟲後可提高豬的增重和飼料利用率。按照一定的免疫程序定期進行疾病預防工作,注意疫情監測,及早發現病情,及時採取措施。
(11)防止育肥豬過度運動和驚恐 生長豬在育肥過程中,應防止過度的運動,特別是激烈的爭斗或追趕。過度運動不僅消耗體內能量,更嚴重的是容易使豬患上一種應激綜合征,突然出現痙攣、四肢僵硬,嚴重時會造成豬只死亡。
(12)供給充足的清潔飲水 水是調節體溫、消化吸收飼料營養和剩餘物排泄過程不可缺少的物質。水質不良會帶入許多病原體,因此既要保證水量充足,又要保證水質良好。實際生產中,切忌以稀料代替飲水,否則會造成不必要的飼料浪費。